小儿推拿常见病
- 格式:ppt
- 大小:1.03 MB
- 文档页数:138
小儿推拿与常见病的治疗小儿推拿手法是与成人推拿手法相对而言的,实际上,大多数的手法是既可应用于成人,也可应用于小儿。
其实,由于小儿的生理和病理特点,在手法应用上各有侧重而已。
小儿推拿的手法特别强调轻快柔和,平稳着实,根据病情的轻重和患儿的年龄的大小,在手法操作次数或时间上有明显的区别,一般说,年龄大病情重者,操作次数多时间长,年龄小病情轻的,操作次数少时间短。
小儿推拿是以小儿疾病为治疗范围,并有独特的诊查手段、穴位及操作方法,除了在阐述病因病机时注意生命特点,在应用四诊时注意望诊,在辩证中以五脏辩证为主外,小儿推拿的特点有这样几个方面:在经学方面,提出五指经学通联的观点,有特定穴位,这些穴位大多集中在头面及上肢部,并且穴位不仅是点状,也有线状、面状,如前臂的三关和六腑穴都是线状,而面部的脾土、肺金、心火、肝木、肾水诸穴均为面状穴,特定穴位的点、线、面状分布的特点更能反映推拿与手法制定为主的特点。
诊断中发展了四诊法,治疗上更重视追根施治和五行生克等基本法则。
1.上肢部1)脾土位置:拇指螺纹面,拇指桡侧缘。
主治:消化不良、泄泻、呕吐、疳积等。
临床应用:补脾经能健脾胃、补气血,常用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引起的食欲不振、形体消瘦、消化不良等;清脾经能清热祛湿,常用于恶心呕吐、湿热腹泻等。
小儿脾胃虚弱不易攻伐太过,故在一般情况下,脾经穴多用补法,脾壮挟持者当用清法。
补脾土法:拇指螺纹面贴在小儿拇指螺纹面上做旋转推法,或沿拇指桡侧缘向掌根直推。
清脾经法:在小儿拇指面上直推,补法300~400次,清法100~200次。
2)肝木位置:食指螺纹面。
主治:因风抽搐、烦躁不宁、目赤等。
临床应用:肝经宜清不宜补,若虚证需用补法时,则应补后加清,或以补肾经代之,称为补肾养肝法,清肝经能平肝泻火,熄风镇惊,解郁除烦,常与退六腑,清心火等配伍,治疗惊风抽搐、烦躁不安、五心烦热以及目赤等症。
补:100~200次,清:200~400次。
17种常见病小儿推拿组合手法,妈妈不要错过学习经常有妈妈十万火急地留言给我,问我宝宝生病了怎么办,要用什么推拿手法。
很多时候,我会让她们在我的公众号里找对应的文章和手法指导。
但随着接触的妈妈越来越多,宝宝的情况也越来越复杂。
有的宝宝不仅是感冒,还有发烧、积食或腹泻,有的宝宝咳嗽又伴有鼻炎……类似这样的情况,有些妈妈就乱了,不知道怎么办,有时候要用到好几套手法,分别找文章不方便大家查询。
思来想去,我整理了一些宝宝常见问题的组合手法。
今天分享的这些手法都是宝宝常见问题最基本的处理手法。
如果你是一个小儿推拿的新手,利用这些基本手法能迅速帮宝宝缓解症状。
如果你对小儿推拿有一定的了解,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把这些基本手法搭配起来使用,更是能有效帮助宝宝抵御疾病哦!退烧手法大多数宝宝生病的最初症状都是发热,所以发热是大家问的最多的手法:温度在38.5度以下,让宝宝多喝水,不用处理。
38.5度-39度,清天河水300-500次。
39-40度,每50次清天河水搭配5-10次打马过天河。
40度以上,退六腑300次。
如果宝宝高烧不退,还需要配合吮痧。
宝宝感冒的具体发展过程以及更详细的感冒处理手法,找我之前的文章《妈妈一定要记住的立刻见效宝宝绿色退烧方法【宝宝发烧专题】第一篇》了解发汗手法有时候宝宝头、身体很烫,但却手脚冰凉,宝宝一个劲的说冷,这是宝宝处于寒战期的表现,这个时候要用发汗手法帮助宝宝体温上升,把汗发出来。
出汗能带走高温,出汗后,宝宝的体温就能迅速下降。
具体手法是:推三关300次,按揉外劳宫1分钟,掐心经1分钟,掐揉二扇门1分钟如果用了这套手法,宝宝手脚不凉了,温度升高但不出汗,这个时候就用前面的退烧手法再处理。
外感手法当宝宝出现流鼻涕、打喷嚏、头疼等感冒症状时,可以用这套具有疏风解表、止头疼功能的外感手法,这套手法无论是风热感冒、风寒感冒或是流感、病毒性感冒,都能使用并迅速见效。
具体手法为:开天门300次,推坎宫300次,揉太阳1分钟,揉耳后高骨1分钟,拿风池2-3分钟宝宝感冒的具体发展过程以及更详细的感冒处理手法,找我之前的文章《宝宝感冒不打针不吃药,五步搞定感冒各种症状(高清图解并有视频实操)》了解止咳手法宝宝如果突然咳嗽起来,需要用止咳手法,这套手法在咳嗽刚刚开始时使用效果尤其好,寒咳、热咳、积食性咳嗽都可以用这套手法:分推肩胛骨5-10分钟,按揉肺腧1-2分钟,按揉天突1分钟,按揉膻中1分钟具体分辨热咳、寒咳以及对症食疗建议,找我之前的文章《盐蒸橙子、大蒜水、花椒炖梨……这些耳熟能详的止咳食疗方你真的知道怎么给宝宝用才是对的吗?》了解化痰手法如果宝宝咳了一两天后,开始有痰出现,或是能明显听到宝宝嗓子里有呼哧呼哧的痰音,这时就要用健脾化痰的手法帮助宝宝把痰往外排,具体手法是:运内八卦300次、按揉掌小横纹1分钟,按揉膻中1分钟,分推膻中300次,按揉中脘1分钟,分推腹阴阳300次,按揉丰隆2-3分钟要帮助宝宝止咳,需要分辨宝宝究竟是热咳还是寒咳,我们可以根据痰的颜色做一些对症处理,具体分辨方法找我之前的文章《秋天咳嗽季到来,让宝宝不打针不吃药的绿色止咳方法,赶紧用起来吧!(高清图解并有视频实操)》了解止喘手法宝宝气管本来就没发育好,有些宝宝又不会吐痰,咳嗽痰多的时候宝宝就特别容易出现咳喘。
详细介绍小儿常见病的推拿方法孩子生病了,打针怕疼,吃药怕苦,怎么办?详细全面的介绍小儿常见病的推拿方法,认准这几个穴位,学几招推拿手法,自有奇效。
1龟尾[位置] 在尾骨端。
[操作] 用拇指端或中指端揉,称揉龟尾。
[功用] 调理大肠,消炎,止泻通便。
[主治] 泄泻,便秘,脱肛,遗尿。
2肺俞[位置] 在第3胸椎棘突下缘(第3胸椎与第4胸椎间)旁开1.5寸,属足太阳膀胱经。
[操作] 用两拇指或用示、中二指揉两侧肺俞,称揉肺俞;用两拇指分别自肩胛骨内缘从上向下推动100次,称分推肺俞,或称分推肩胛骨。
[功用] 益肺理气,止咳化痰。
[主治] 发热,咳喘以及一切呼吸道疾患3脊柱[位置] 自大椎至长强呈一直线。
[操作] 自上而下作直推,称推脊;用捏法自下而上称为捏脊。
捏3~5遍,每捏3下再将背脊皮提1下,称为捏三提一法。
[功用] 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培元气,具有强健身体的功能。
[主治] 发热、惊风、夜啼、疳积、腹泻、呕吐、腹痛、便秘等4天枢[位置]肚脐旁2寸(约一指)的地方,左右各一个。
[操作]用食指和中指分别点按在两侧的天枢穴,轻轻的按揉,揉50~100次。
[功用]天枢为大肠之募穴,能疏导大肠,理气消滞。
辣妈教室提醒您临床上常用治疗消化系统疾患。
[主治]腹泻、腹胀、腹痛、便秘,消化功能紊乱5腹阴阳[别名] 腹。
[位置] 在中脘穴与两胁下之软肉处。
[功用] 健脾和胃,理气消食。
[主治] 腹痛,腹胀,肠鸣等消化系统疾患。
顺时针摩腹可通便,逆时针摩腹可止泻6膻中[位置]在胸骨上,两乳头连线之中央,属任脉[操作]中指端揉称揉膻中;两拇指自穴中向两旁分椎至乳头名分推膻中[功用]膻中为气之会穴,居胸中,推揉膻中能宽胸理气,止咳化痰。
[ 主治] 各种原因引起的胸闷,呕吐,气逆,咳喘,痰鸣等症7退六腑[位置]在前臂尺侧,自肘关节至腕横纹呈一条直线。
[操作]用拇指面或示、中指面自肘推向腕,称退六腑或推六腑。
[功用]清热,凉血,解毒。
小儿推拿常见病处方小儿推拿8种常见病处方一、君臣佐使小儿推拿8种常见病处方:(1)感冒基本方:(1)分阴阳80~120次(2)顺运内八卦80~120次(3)上三关80~120次(4)下六腑80~120次(5)清天河水200~300次(6)揉一窝风200~300次(7)揉二马200~300次(8)推脾土200~300次随症加减法:(1)发热较高增加清天河水200~300次。
(2)发热汗不出增加拿列缺,揉一窝风各200~300次。
(3)咳嗽,增加清肝穴、清肺穴各120~200次。
(4)胸满气喘或吐痰增加顺运内八卦200~300次。
(5)吐奶或呕吐食物增加顺运内八卦200~300次。
(6)大便稀薄增加推大肠120~200次。
(7)大便干燥增加清大肠穴120~200次。
(2)咳嗽基本方:(1)分阴阳穴80~120次(2)顺运内八卦120~200次(3)上三关80~120次(4)下六腑80~120次(5)清天河水80~120次(6)清肝穴80~120次(7)清肺穴200~300次(8)推脾土200~300次(9)揉二马穴200~300次随症加减:(1)痰白清稀,鼻塞涕清,发热,怕冷,身上无汗,胸满厌食,增加顺运内八卦,揉一窝风穴,拿列缺穴各300次,发热不退再增加清天河水200~300次。
(2)痰稠色黄,不易咯出,鼻塞,流浊涕,身上微汗出,增加清天河水,清肺穴,揉一窝风穴各200次。
(3)咳嗽日久,痰白清稀,气短懒言,语声低弱,怕冷喜暖,身体虚弱者,增加顺运内八卦,揉二马穴,推脾土各200次。
(3)哮喘基本方:(1)分阴阳穴80~120次(2)顺运内八卦300~500次(3)上三关80~120次(4)下六腑80~120次(5)清天河水80~120次(6)清肝、清肺穴各80~120次(7)推脾土200~300次(8)揉二马穴200~300次随症加减:(1)发热增加清天河水200~300次,清肺穴,清肝穴各100~200次。
第1页一.视频:1..小儿病推拿方法:一般捏脊,掐指都用阳数,5,7,9。
当归会小儿推拿手法视频:/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4222.其他穴位可参考视频1.还有发烧下捏脊的视频,鼻炎的视频,小儿肠胃调理的视频(已发给蛋妈)天突,膻中,中脘,肚角,天枢,百合,分阴阳,黄蜂入洞.小天心.的穴位请看视频2(已发给蛋妈)。
咳嗽:推拿适用于感冒初期,如果已经比较厉害了,与中药一起配合会更好。
第2页风寒咳嗽:初起咳嗽稀,鼻塞流涕,头身疼痛,恶寒无汗,胎薄白,脉浮紧指纹浮红。
证候分析:肺主皮毛,开窍于鼻,风寒束表,肺气失宣,故咳嗽鼻塞,邪客肌表,经络不通,故恶寒无汗;头身痛楚,胎薄白,脉浮紧,指纹红为风寒在表之证。
治则:温阳解表,止咳化痰。
处方:推攒竹(两眉中至发际成一直线)50次,,推坎宫(眉弓,自眉心起到眉梢)50次,揉太阳穴50次,推耳后高骨(耳后高骨下凹陷处)30次。
清肺经100-500次,逆运八卦100-500次。
推三关(当归会视频)100-500次,掐揉二扇门(中指背面两边凹陷处)100-500次,推揉檀中(从两乳中间向两边推,平行向下推到剑突,剑突就是最后一根胸骨的中间。
)100-300次,揉乳根50-100次,揉乳旁30-50次,揉肺输50-100次,分推肩胛骨50次。
压天突100次(喉下锁骨中间凹陷处)。
方义:推攒竹,推坎宫,揉太阳,推耳后高骨均能疏风解表。
推三关,掐二扇门温阳散寒,发汗解表,推揉,揉乳根,揉乳旁,分推肩胛骨可以化痰止咳。
风寒感冒,小儿用姜,苏叶水,艾叶加盐,煮水烫脚,通过脚去风寒。
睡觉的时候用毛巾盖住头,盖到鼻尖。
受凉发烧的,也可以用真空拔罐器在大椎上放5分钟。
艾灸效果也很好,我的经验,在艾灸盒里加快姜,艾灸大椎15分钟,睡一觉,第二天宝宝感冒明显减轻。
食疗:淡豆豉一把+带须葱白3-5棵煮水喝(豆豉煮30分-1小时,葱白煮5分钟);风寒感冒不要吃鸡,在中医里,鸡肉被认为是风动之物。
第1页一.视频:1..小儿病推拿方法:一般捏脊,掐指都用阳数,5,7,9。
当归会小儿推拿手法视频:2.其他穴位可参考视频1.还有发烧下捏脊的视频,鼻炎的视频,小儿肠胃调理的视频(已发给蛋妈)天突,膻中,中脘,肚角,天枢,百合,分阴阳,黄蜂入洞.小天心.的穴位请看视频2(已发给蛋妈)。
咳嗽:推拿适用于感冒初期,如果已经比较厉害了,与中药一起配合会更好。
第2页风寒咳嗽:初起咳嗽稀,鼻塞流涕,头身疼痛,恶寒无汗,胎薄白,脉浮紧指纹浮红。
证候分析:肺主皮毛,开窍于鼻,风寒束表,肺气失宣,故咳嗽鼻塞,邪客肌表,经络不通,故恶寒无汗;头身痛楚,胎薄白,脉浮紧,指纹红为风寒在表之证。
治则:温阳解表,止咳化痰。
处方:推攒竹(两眉中至发际成一直线)50次,,推坎宫(眉弓,自眉心起到眉梢)50次,揉太阳穴50次,推耳后高骨(耳后高骨下凹陷处)30次。
清肺经100-500次,逆运八卦100-500次。
推三关(当归会视频)100-500次,掐揉二扇门(中指背面两边凹陷处)100-500次,推揉檀中(从两乳中间向两边推,平行向下推到剑突,剑突就是最后一根胸骨的中间。
)100-300次,揉乳根50-100次,揉乳旁30-50次,揉肺输50-100次,分推肩胛骨50次。
压天突100次(喉下锁骨中间凹陷处)。
方义:推攒竹,推坎宫,揉太阳,推耳后高骨均能疏风解表。
推三关,掐二扇门温阳散寒,发汗解表,推揉,揉乳根,揉乳旁,分推肩胛骨可以化痰止咳。
风寒感冒,小儿用姜,苏叶水,艾叶加盐,煮水烫脚,通过脚去风寒。
睡觉的时候用毛巾盖住头,盖到鼻尖。
受凉发烧的,也可以用真空拔罐器在大椎上放5分钟。
艾灸效果也很好,我的经验,在艾灸盒里加快姜,艾灸大椎15分钟,睡一觉,第二天宝宝感冒明显减轻。
食疗:淡豆豉一把+带须葱白3-5棵煮水喝(豆豉煮30分-1小时,葱白煮5分钟);风寒感冒不要吃鸡,在中医里,鸡肉被认为是风动之物。
可以适量吃点橘子,橘子温性的。
小儿常见病推拿小儿推拿是中医治疗小儿疾病的一种方法,它以手法刺激腧穴和经络为主要手段,通过调整体内气血运行,达到预防和治疗小儿疾病的目的。
在小儿常见病中,经常被采用推拿治疗的疾病有很多,下面我们就一起看看,小儿常见病推拿的相关知识。
什么是小儿常见病推拿?小儿常见病推拿,是中医推拿学在研究小儿疾病的基础上,通过对小儿疾病特征和小儿生理特点的研究,结合各种推拿手法,制定出一套适合小儿疾病特点的推拿方案。
小儿常见病推拿的目的主要在于预防和治疗小儿疾病,缓解患病的症状,提高小儿的免疫力和自愈能力。
哪些小儿常见病可以采用推拿治疗?咳嗽咳嗽是小儿常见病之一,小儿推拿治疗咳嗽主要采用擦背、磨膝、拨嗓等手法。
这些手法能够改善肺部气血的运行情况,加速病毒的排出,提高免疫力,从而缓解咳嗽症状。
腹泻腹泻是小儿常见病之一,小儿推拿治疗腹泻主要采用叩肝、揉肚、擞鼻等手法。
这些手法能够促进肠胃蠕动,增加消化液的分泌,加强肠道的吸收功能,从而改善腹泻症状,提高小儿体质。
压疮压疮是小儿常见病之一,小儿推拿治疗压疮主要采用拇指压、拔罐、刮痧等手法。
这些手法能够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加局部氧气供应,加速伤口愈合,从而缓解疼痛,促进伤口的愈合。
头痛头痛是小儿常见病之一,小儿推拿治疗头痛主要采用推脾、捏耳、擦额等手法。
这些手法能够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改善脑部气血的运行情况,从而缓解头痛症状。
推拿适用于哪些年龄段的小儿?推拿适用于所有年龄的小儿,但不同年龄段的小儿所采用的推拿手法和疗程是不同的。
3岁以下的小儿,采用轻柔的推拿手法,每次治疗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小儿疲劳。
3岁以上的小儿,可以采用适度强度的推拿手法,治疗时间可以适当延长。
推拿治疗小儿常见病的注意事项推拿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推拿要选择在小儿精神状态好、身体舒适的时刻进行。
推拿的地点要保持安静、整洁,温度适宜,空气流通。
推拿手法要轻柔适度推拿手法要遵循“先轻后重、从浅到深、由近及远”的原则,防止因手法不当而损伤小儿的身体机能。
发热1、用双手拇指螺纹面,由小儿眉心交替直推至前发际边渊称《开天门》约50次。
作用:疏风解表,开窍醒脑,镇静安神。
2、用双手拇指螺纹面,自小儿眉心分推至眉稍称《推坎宫》,约50次。
作用:疏风解表,开窍醒脑,镇静安神,止头痛。
3、用拇指或中指指端揉小儿太阳穴称《揉太阳》,约50次。
作用:开窍醒脑,镇静安神,止头痛。
4、用拇指螺纹面自小儿无名指指端向指节直推称《清肺经》约100次。
作用:能宣肺清热,化痰止咳。
5、用食中两指指面自小儿腕横纹中点向肘横纹中点直推称《清天河水》约300次。
作用:能清热,泻火,除烦,发热。
发热,偏风寒者可加用以下操作:1、用拇指或食中两指螺纹面自小儿腕横纹桡侧沿前臂向肘横纹桡侧直推称《推三关》,约300次。
作用:能补气行气,温阳散寒,发汗解表,主治一切虚寒病症。
2、先用拇指甲掐小儿掌背食指与中指,中指与无名指指根交接处,各5次,然后用食中指螺纹面按揉50次称《掐揉二扇门》。
作用:能发汗透表,退热平喘。
3、拇指与食中指指端相对用力,按压提拿小儿风池穴10-15次称《拿风池》。
作用:能发汗解表,去风散寒,明目止头痛。
发热,偏风热者可加用以下操作:1、用拇指螺纹面或食、中两指螺纹面自小儿肘横纹尺侧端沿前臂向小儿腕横纹尺侧端直推300次,称《退六腑》。
作用:清热凉血,解毒,治一切实热症。
咳嗽1、用拇指螺纹面自小儿无名指指端向指节直推称《清肺经》约100次。
作用:能宣肺清热,化痰止咳。
2、用中指端按胸骨切迹上缘凹窝处的天突穴称《按天突》约10次作用:能理气化痰,降逆平喘,止咳。
3、先用中指端揉胸骨正中两乳连接线中点的膻中穴150次,再用拇指螺纹面从胸骨切逆向下直推至剑突150次称《推揉膻中》。
作用:能宽胸理气,止咳,化痰,4、用食中两指指端分别按揉乳外旁开二分的乳根穴称《揉乳旁乳根》约20次。
作用:能宽胸理气,止咳化痰。
5、用食、中、无名三指螺纹面沿胸骨上下摩擦,以擦热为度称《擦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