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啶虫脒经口中毒致心跳呼吸骤停、失明一例
- 格式:pdf
- 大小:302.21 KB
- 文档页数:2
嗽唳类农药中毒救治方法及要点此唳类除草剂有百草枯(克芜踪、对草快)、敌草快(双枯、杀草快、催熟剂、利能)、此氯灵、棉长快、氟草除、毒莠定、氯氟草除、精稳得、燕麦枯(野燕枯、燕麦青、草口比嗖、双苯嗖快)、杀草敏(氯草哒、甜菜灵)、灭草松(苯达松、嚷草平、排草丹、百草克),它有多种剂型。
不同的种类及剂型毒性不一,以百草枯毒性最大。
【毒理】1.本类农药可经皮肤、呼吸道、消化道吸收,属高毒类。
人体对百草枯口服致死量为30~40mg∕kg°2.此类农药具有多系统毒性,以对肺组织毒性最大,这与本类药物肺组织浓度较高有关。
一般认为,毒物进入人体后与体内氧分子连续氧化和还原,产生氧自由基对人体组织细胞的损害。
3.死后尸解主要病变为肺出血、肺水肿、嗜酸性肺泡透明膜形成和肺泡间隔纤维增生,严重地影响肺换气功能。
并见有心、肝、肺病变。
4.接触毒物量一般与病情平行。
【中毒症状】1.经口服、皮肤或吸入引起的急性中毒,其全身症状与病情进展均相似,但在田野喷雾本品时,致使中毒引起肺部损害当时并不显著。
2.皮肤接触可引起局部炎症、红斑、起疱、溃疡、坏死等症状。
3.眼接触后出现刺激症状,结膜、角膜灼伤。
4.口服后有口腔及咽部有烧灼感,随之口腔、舌咽部、食管溃烂,并有发热、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泻、便血等,1周左右可出现中毒性肝炎或急性肾衰竭。
5.中毒症状最明显的是肺部表现,轻者胸痛、咳嗽、气急,重者呼吸窘迫、发缙,严重呼吸困难,直至呼吸衰竭而死亡;也有慢性中毒或轻度中毒者,早期呼吸症状不明显,但在1〜2周内出现肺部症状,最终因肺部纤维化、呼吸衰竭而死亡。
有报道吸入百草枯1〜100Ug 后,当时虽无症状,但可出现迟发性肺纤维化。
百草枯中毒病人,可在中毒3周以后死于肺功能衰竭,故应长时间追踪观察。
6.较重的病人可发生心肌损害,出现中毒性心肌炎的表现;个别病人有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治疗要点】嗽哽类除草剂中毒无特效治疗方法,以减少本类药物吸收及加快排泄是其治疗的主要手段和目的,处理宜快。
成功复苏心跳、呼吸骤停患者1例近日我急诊科成功复苏心跳、呼吸骤停患者1例,且复苏后患者和复苏前精神、饮食、记忆力无明显变化。
近日患者已康复出院。
患者为青年男性,因心情不畅自服啶虫脒200ml约1小时来院。
在洗胃过程中,患者突然心跳、呼吸骤停,在闫慧泽主任指挥下行胸外按压,气管插管,静脉注射抢救药品,经积极抢救后患者恢复自主心跳,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持续给予保肝、营养补液、促进毒物排泄、促醒等治疗。
患者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4小时后,自主呼吸恢复,经撤呼吸机观察1小时后患者血氧饱和度持续在99%,呼吸良好。
患者昏迷1天后意识逐渐转清,且自诉头晕、头痛,给予持续吸氧,营养脑细胞等治疗6天后患者头晕、头痛消失,记忆力和服药前无明显变化。
患者在院治疗7天,心肺复苏前后生命体征及精神、饮食、记忆力无明显变化。
既往我急诊曾多次抢救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心脏复苏成功者多例,但无自主呼吸,且呼吸能恢复者,多遗留脑后遗症。
据相关文献报道,心肺复苏成功率极低。
心肺复苏是急诊抢救心跳骤停的首要技术,早期实施正确的CPR、早除颤、早期建立有效的人工气道是提高复苏成功的有效措施。
但心肺复苏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除了要求时效性,还必须具备有专业素质的医护人员和完善的急救医疗医疗系统,对进一步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急诊科:马中波。
啶虫脒急性农药中毒1例抢救成功的急救护理体会作者:吴娟熊国凤来源:《医学信息》2014年第22期摘要:目的回顾总结1例啶虫脒急性农药中毒患者的急救护理。
方法 1例啶虫脒急性农药中毒患者经洗胃、导泻、吸附及对症支持治疗进行抢救。
结果患者口服啶虫脒急性农药中毒出现多脏器功能损伤经抢救治疗后好转。
结论在抢救啶虫脒急性农药中毒重症患者方面我们应医护充分默契配合才能提高抢救成功率。
关键词:啶虫眯急性农药中毒;急救;护理啶虫脒是继吡虫啉、烯啶虫胺后于1996年由日本曹达株式会社开发并商品化的第3个氯化烟碱类杀虫剂[1],是一种新型高效杀虫剂。
除了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之外,还具有较强的渗透作用,且显示出速效的杀虫力,主要作用于害虫的乙酰胆碱脂酶,破坏害虫的运动神经系统,使害虫死亡。
因其有高效低毒、对环境安全等特点,因而被广泛应用。
目前,临床上所见啶虫脒中毒病例较少,特别是重症患者罕见。
患者常因呼吸循环衰竭、肺水肿、器官痉挛而死亡[2]。
目前,本科成功救治1例,现将病例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患者,女,46岁,农民,既往患有抑郁症2年,一直坚持服药治疗。
于2014年03月26日口服啶虫脒100ml 1h伴神志不清30min入院。
家属发现时患者神志清楚,身旁见一农药瓶,见患者无肌颤、无流涎、无肢体抽搐、无呼吸困难,伴呕吐,呕吐物中带有刺激的农药味。
后呼我院120,途中患者出现意识障碍,大小便失禁而送入ICU救治。
查体:T 不升,P 95次/min,P 23次/min,BP 59/39mmHg,SPO288%,神志不清,全身皮肤潮湿,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2.0mm,对光反应消失,口腔散发农药味,唇无紫绀,颈无抵抗,心肺听诊无异常,肝脾无肿大,神经系统检查:生理反射减弱,病理反射未引出。
实验室检查:WBC 17.67×109/L,RBC 4.65×109/Hb 133g/l,肝肾功能、心肌酶谱、胆碱酯酶均正常。
除虫菊酯类农药中毒如何处理?除虫菊酯类农药中毒如何处理?【常见问题】除虫菊酯类农药中毒如何处理?常用的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品种有溴氯菊酯、氯氰菊酯、氯菊酯、胺菊酯、甲醚菊酯等,多属中低毒性农药,对人、畜较为安全,但也不能忽视安全操作规程,不然也会引起中毒。
这类农药是一种神经毒剂,作用于神经膜,可改变神经膜的通透性,干扰神经传导而产生中毒。
但是这类农药在哺乳类肝脏酶的作用下能水解和氧化,且大部分代谢物可迅速排出体外。
(一)中毒症状1.经口中毒经口引起中毒的轻度症状为头痛、头昏、恶心、呕吐、上腹部灼痛感、乏力、食欲不振、胸闷、流涎等。
中度中毒与急救除上述症状外还出现意识朦胧,口、鼻、气管分泌物增多,双手颤抖,肌肉跳动,心律不齐,呼吸感到有些困难。
重度症状为呼吸困难,紫绀,肺内水泡音,四肢阵发性抽搐或惊厥,意识丧失,严重者深度昏迷或休克,危重时会出现反复强直性抽搐引起喉部痉挛而窒息死亡.2.经皮中毒皮肤发红、发辣、发痒、发麻、严重的出现红疹、水疱、糜烂。
眼睛受农药侵入后表现结膜充血,疼痛、怕光、流泪、眼睑红肿。
(二)急救对经口中毒者应立即催吐,洗胃。
对经皮肤中毒者应立即用肥皂水、清水冲洗皮肤,皮炎可用炉甘石洗剂或2%—3%硼酸水湿敷;眼睛沾染农药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口服扑尔敏、苯海拉明等。
(三)治疗无特效解毒药,只能对症下药治疗。
1.对操动不安、抽搐、惊厥者可用安定10—20mg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或用镇静剂苯巴比妥钠。
0.1—0.2g肌内注射;必要时4—6小时重复使用1次。
2.对流口水多者可用阿托品抑制唾液分泌。
3.对呼吸困难者应给予吸氧,还应注意保持呼吸道畅通.4.对脑水肿者可用20%甘露醇或25%山梨醇250mL静脉滴注或静脉注射;或用地塞米松10—20mL或氢化可的松200mg加入10%葡萄糖溶液100—200mL静脉滴注.本人总结:今天本人主要拟定了除虫菊酯类农药中毒之后的处理方法就是希望如果身边发生类似事件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并进行治疗防治深度危害。
啶虫脒中毒的临床分析啶虫脒(DDVP)是一种常见的有机磷农药,具有较强的杀虫活性。
然而,由于其毒性较大,人体误接触或长期接触啶虫脒可能导致中毒。
本文将对啶虫脒中毒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进行详细分析。
一、啶虫脒中毒的临床表现啶虫脒中毒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神经系统症状:啶虫脒是一种抑制胆碱酯酶的有机磷农药,通过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引起神经递质乙酰胆碱在突触间隙中过多积聚,导致神经传导紊乱。
患者常表现为头痛、头晕、眩晕等神经系统症状。
2. 消化系统症状:啶虫脒通过消化道吸收进入体内,可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
3. 呼吸系统症状:啶虫脒进入体内后,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对呼吸中枢的调控,导致呼吸困难、气促等呼吸系统症状。
4. 心血管系统症状:啶虫脒中毒还可引起心血管系统症状,如心悸、心动过速、血压升高等。
二、啶虫脒中毒的诊断方法针对疑似啶虫脒中毒的患者,医生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诊断。
1. 详细询问和身体检查:医生首先应仔细询问患者的病史,了解患者是否接触过啶虫脒或有未处理的农药残留情况。
同时,进行身体检查,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
2. 胆碱酯酶活性测定:胆碱酯酶是催化乙酰胆碱水解的关键酶,啶虫脒中毒会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
通过测定患者体液(如血液、尿液等)中胆碱酯酶的活性水平,可间接反映啶虫脒中毒的程度。
3. 农药残留检测:通过采集患者体液、食物、环境等样品,进行农药残留检测,可直接检测到啶虫脒的存在与浓度。
三、啶虫脒中毒的治疗措施针对不同程度的啶虫脒中毒,医生可以采用以下治疗措施。
1. 保护呼吸道通畅:对于出现呼吸困难、气促等症状的患者,应保持呼吸道通畅,以免加重病情。
必要时,可使用人工气道进行机械通气。
2. 对症处理: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医生可对症处理,如应用抗呕吐药物、镇痛药物等,缓解患者的症状。
3. 解毒治疗:为了减少或清除体内农药残留物,医生可采取解毒治疗措施,如应用解毒剂进行促进排泄,或进行血液透析和血浆置换等方法。
啶虫脒中毒的临床分析(一)引言概述:啶虫脒是一种常见的杀虫剂,广泛应用于农业和公共卫生领域。
然而,长期使用或暴露在高剂量下可能导致人类中毒。
本文旨在分析啶虫脒中毒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以提供临床医生对这一问题的了解和指导。
正文:1. 中毒症状及临床特点:- 呼吸系统症状:包括咳嗽、气促和喉头不适等。
- 消化系统症状:常见恶心、呕吐、腹泻等。
- 神经系统症状:可能表现为头痛、头晕、共济失调等。
- 皮肤和黏膜症状:可能出现皮疹、瘙痒、皮肤糜烂等。
- 其他症状:可能伴有发热、乏力等非特异性表现。
2. 中毒机制和毒理学特点:- 啶虫脒的毒理学特点及其作用靶点。
- 入体途径和消化吸收过程。
- 啶虫脒的代谢和排泄途径。
3.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临床症状辨析和病史采集。
- 实验室检验指标的应用,包括血液、尿液和组织样本分析等。
- 其他相关诊断方法,如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
4. 治疗方法和护理措施:- 中毒患者的急救处理方法。
- 解毒治疗的药物选择和剂量。
- 对症支持治疗的重要性。
5. 预防与控制:- 安全使用啶虫脒及相关农药的注意事项。
- 暴露预防和防护措施的建议。
- 通过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啶虫脒中毒的认知。
总结:啶虫脒中毒给患者的健康和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不仅需要医生和相关人员对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有深入了解,同时也需要广大公众加强对啶虫脒及相关农药的认知,并采取有效预防措施,以保障人们的健康与安全。
未来的研究还需要探索更有效的解毒治疗方法和提高中毒检测的敏感性,从而更好地应对啶虫脒中毒问题。
啶虫脒中毒急救措施啶虫脒是一种优良、安全、高效低毒的除草剂,但是如果使用不当或者误食,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啶虫脒中毒的症状和急救措施,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有效地进行紧急救治。
啶虫脒中毒的症状啶虫脒中毒的症状与摄入的量和个人的体质有关,一般常见的症状包括:1.轻度中毒症状:口干、口渴、头晕、恶心、呕吐等。
2.中度中毒症状:上述症状加剧,出现胸闷、气短、心悸、四肢发麻、抽搐等。
3.重度中毒症状:上述症状加剧,表现为烦躁、意识模糊、昏迷、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等。
急救措施啶虫脒中毒是一种常见的农药中毒,一旦发现中毒症状,应该立即采取以下急救措施:1. 立即送往医院一旦发现啶虫脒中毒症状,应该立即将患者送往医院进行诊治。
在送往医院的过程中,应该保持患者的清醒状态,避免出现窒息等危险情况。
2. 迅速洗胃在送往医院的途中,应该及时进行洗胃。
洗胃的方法是将清水或盐水灌入胃部,然后将其催吐出来。
这样可以有效清除胃部的农药残留物,减少毒性。
3. 输液治疗在就医后,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中毒程度和症状进行输液治疗。
输液的目的是清除体内的农药残留物,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防止发生其他并发症,必须长期持续。
4. 给予解毒药物在对症治疗的同时,医生会根据病情适量使用解毒药物,如中药我国常用的天麻素,解毒效果非常显著。
有助于清除体内的农药,减轻中毒症状。
5. 注意心理护理啶虫脒中毒会对患者的身心造成一定的伤害,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应该密切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及时进行心理护理,减少患者的恐惧感和不安感。
6. 充分休息在治疗期间,患者应该保持充分的休息,防止病情加重或者复发。
同时应该避免剧烈运动、喝酒和吸烟等不良习惯,保持身体健康。
总结啶虫脒中毒是一种常见的农药中毒,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因此,在使用啶虫脒的过程中,应该格外注意安全,并储存在儿童无法触及的地方。
一旦发现啶虫脒中毒症状,应该立即采取以上急救措施,以保障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医疗保险啶虫脒中毒的临床分析一、引言啶虫脒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杀虫剂,具有强烈的触杀和胃毒作用,对多种害虫具有高效的防治效果。
然而,由于使用不当、误食或职业暴露等原因,啶虫脒中毒事件时有发生。
本文旨在通过医疗保险数据,对啶虫脒中毒的临床特点、救治措施及预后进行分析,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二、材料与方法1. 数据来源:本研究数据来源于某医疗保险数据库,收集了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因啶虫脒中毒导致的医疗保险就诊记录。
2. 研究对象:根据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ICD-10)编码,筛选出啶虫脒中毒(T57.0x1)的就诊记录。
排除重复记录、信息不全及非啶虫脒中毒的病例。
3. 研究方法:对纳入研究的病例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中毒原因、临床特点、救治措施、住院时间、费用及预后等。
三、结果1. 基本情况:共纳入啶虫脒中毒病例123例,其中男性65例,女性58例,年龄范围为1-75岁,平均年龄为(37.8±15.2)岁。
2. 中毒原因:中毒原因包括误食(45.5%)、职业暴露(36.6%)、自杀(10.7%)和其他原因(6.2%)。
3. 临床特点:主要症状包括恶心、呕吐、头痛、头晕、胸闷、乏力等,部分患者出现昏迷、抽搐、呼吸衰竭等严重症状。
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肝功能异常、心肌酶升高、电解质紊乱等较为常见。
4. 救治措施:所有患者均接受了紧急救治,包括催吐、洗胃、导泻、补液、利尿、保肝、营养心肌等治疗措施。
部分患者接受了血液净化治疗,如血液透析、血液灌流等。
5. 住院时间及费用:患者住院时间为1-30天,平均住院时间为(8.5±5.6)天。
总费用为0.5-10万元,平均费用为(2.8±1.9)万元。
6. 预后:123例患者中,治愈出院117例(95.1%),死亡6例(4.9%)。
死亡病例中,4例为职业暴露导致的中毒,2例为误食导致的中毒。
四、讨论1. 啶虫脒中毒的临床特点:啶虫脒具有较强的毒性,可通过皮肤、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径进入人体,导致急性中毒。
啶虫脒中毒的临床分析啶虫脒是一种常见的除草剂,被广泛使用于农田、果园、蔬菜大棚等地。
然而,长期使用或过量使用啶虫脒会导致人体中毒,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威胁。
本文通过临床分析,探讨啶虫脒中毒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以期对相关人士提供参考和了解。
一、临床表现1. 急性中毒:急性中毒是指短时间内接触或摄入大量啶虫脒引起的中毒症状。
常见表现包括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出汗、眼结膜充血、口干、口苦、呼吸困难等。
严重者可能出现昏迷、抽搐、休克、心律失常等。
2. 慢性中毒:慢性中毒是长期接触或摄入少量啶虫脒引起的中毒症状。
常见表现包括头痛、疲劳、全身乏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皮肤湿疹等。
长期暴露于啶虫脒中,还可能导致神经系统损害,如失眠、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
二、发病机制啶虫脒的毒性主要通过其活性代谢物甲胺脲产生的。
甲胺脲可抑制人体内重要酶类的活性,干扰细胞内代谢过程,造成机体功能紊乱。
具体机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抑制乙酰胆碱酯酶:啶虫脒的主要毒性机制是通过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干扰神经传导。
乙酰胆碱酯酶是一种重要的酶类,负责降解乙酰胆碱,维持神经冲动的正常传递。
啶虫脒抑制乙酰胆碱酯酶后,导致乙酰胆碱在神经突触中过度积累,引起神经毒性反应。
2. 损伤肝脏和肾脏:啶虫脒中毒还可能对肝脏和肾脏造成损伤。
啶虫脒在体内经过代谢生成二甲基脲和二甲基胆固酮,它们可能对肝脏和肾脏造成直接或间接的损伤。
肝脏和肾脏是代谢和排泄的主要器官,受损后会对体内有毒代谢产物的清除能力产生影响,从而加重中毒症状。
3. 损伤血液系统:啶虫脒中毒还可能对血液系统造成损伤。
啶虫脒可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凝集功能,导致血液凝血功能障碍,出现出血倾向。
另外,啶虫脒还可能对红细胞和白细胞造成损伤,导致贫血和免疫功能下降。
三、诊断方法1. 临床症状评估:通过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评估,包括急性或慢性中毒相关症状的询问和观察,对中毒类型进行初步判断。
罕见啶虫脒经口中毒致心跳呼吸骤停、失明一例
发表时间:2017-08-04T16:50:20.610Z 来源:《航空军医》2017年第10期作者:李静李洪春杨正雄[导读] 啶虫脒是继吡虫啉、烯啶虫胺之后的第3个氯代烟碱类杀虫剂,属新型高效杀虫剂(新烟碱类)。
(云南省普洱市江城县人民医院云南普洱 665900)
摘要:啶虫脒属硝基亚甲基类基础上合成的氯代烟碱类杀虫剂,啶虫脒中毒罕见且机制不详,缺乏足够病例。
本文分享成功抢救重症啶虫脒中毒1例,探讨啶虫脒中毒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关键词:杀虫剂;中毒;心跳呼吸骤停;失明
啶虫脒是继吡虫啉、烯啶虫胺之后的第3个氯代烟碱类杀虫剂,属新型高效杀虫剂(新烟碱类)。
因其具有高效、低毒、对环境安全等特点很快被广泛应用,但对哺乳动物缺乏详尽、完整的毒理学数据和深入的研究。
目前临床所见的啶虫脒中毒,特别是重症患者罕见。
本院收住的重症啶虫脒中毒致心跳呼吸骤停、CPR术后、失明1例,现报道如下。
1.病例简介
患者,女,27岁。
既往无特殊病史及过敏史。
因?“口服啶虫脒后恶心、呕吐3小时”于2016-12-28入院。
患者于入院前3小时因吵架后自服20%啶虫脒乳油剂约80ml,随之出现频繁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咖啡渣样物,无出汗,无呼吸困难,无肌肉震颤,无抽搐,无昏迷及大小便失禁,查:体温36℃,脉搏62次/分,呼吸19次/分,血压90/60mmHg(1mmHg=0.133kPa),血氧饱和度85%,神志清楚,但反应迟钝,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约3mm,对光反射存在,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62次/分,律齐,心音正常,腹软,肝脾未触及,病理反射未引出。
接诊患者后立即给予洗胃、对症等治疗。
待洗胃至胃液清亮,拔出胃管后约20分钟,患者突然出现心跳呼吸骤停,立即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支持、胸外心脏按压、阿托品、肾上腺素等抢救,并转入ICU进一步观察、治疗,入院后第一天,患者神志呈深度昏迷状,疼痛刺激反应存在。
经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机械通气模式SIMV,参数:VT:380ml,PEEP:3cmH2O,FIO2:50%,F:18次,血气示:PH:7.35,PCO2:24mmhg,PO2:110mmhg,Na﹢:143mmol/L,K﹢:3.1mmol/L,Ca2﹢:0.95mmol/L,Glu:10.8mmol/L,Lac:7.8mmol/L,Hct:41%,HCO3﹣:13.2mmol/L,HCO3std:16.9mmol/L,TCO2:13.9mmol/L,BEecf:-12.4mmol/L,生命征示:体温:36.8℃,脉搏:89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94/62mmHg,氧饱和度:99%。
给予减轻脑水肿、保肝、纠酸、补液、对症等治疗,入院后第二天,患者神志清楚,能示意配合查体,给予拔出气管插管,行鼻导管供氧,血气示:PH:7.46,PCO2:26mmhg,PO2:108mmhg,Na﹢:134mmol/L,K﹢:3.8mmol/L,Ca2﹢:1.03mmol/L,Glu:7.5mmol/L,Lac:2.6mmol/L,Hct:32%,HCO3﹣:18.5mmol/L,HCO3std:21.7mmol/L,TCO2:19.3mmol/L,BEecf:-5.3mmol/L。
肝功能:谷丙转氨酶:41U/L;谷草转氨酶:223U/L;白蛋白:31.9g/L,白细胞:28.39×10^9/L;中性细胞比率:91.00%;血红蛋白:122.00g/L;红细胞:4.08×10^12/L;血小板:152.00×10^9/L;C-反应蛋白:136.4mg/L,仍同第一天治疗方案。
入院后第四天,患者生命征平稳,神志清楚,能对答,对答切题,但出现失明,无发热,无头痛、呕吐,无抽搐,转入普通病房后,行头颅磁共振“颅内未见异常”,眼科医师会诊示“角膜透明,晶体无混浊,眼底未见异常”,继续给予营养脑神经、保肝、补液等治疗。
入院后第十四天,患者视物模糊,复查血常规、肝功、血气分析正常。
病情好转,给于出院。
出院一月后电话随访,患者视力已恢复至正常。
2.讨论
啶虫脒中毒鲜有报道,它是一种低毒、高效、机制独特的新型烟碱类杀虫剂,啶虫脒纯品是无色结晶体,在酸性环境基本不水解。
目前除了粉剂,一般都为3%、20%、25%的乳油剂,它作用于昆虫神经系统突触后膜的烟碱乙酰胆碱受体及周围神经,使昆虫保持兴奋、麻痹,而后死亡。
但临床上所见啶虫脒中毒,特别是重症患者罕见,本患者入院后进展迅速,病情危重,出现心跳、呼吸骤停,CPR术后失明。
2.1?诊断
结合服毒史一般可以确诊,服毒史不详时可结合临床表现,该患者洗胃时洗出无色无味液体,且未闻及明显农药味,予以常规开通静脉通路,送检血常规、生化、胆碱酯酶。
2.2?作用机制
由于啶虫脒和吡虫啉同属于新烟碱类,同样以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为分子靶目标,属于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的拮抗剂,它与烟碱竞争同一受体,这可能与两者具有相类似的化学结构有关,但其竞争结合能力比烟碱要高,推断其致病机制类似于烟碱类。
2.3 临床表现
早期自主神经兴奋症状,心率、呼吸、血压增加、恶心、呕吐、口腔分泌物增加,严重者可有肺部湿罗音,可以迅速进展为嗜睡、抽泣样呼吸,甚至心跳呼吸骤停。
2.4?早期实验室检查
血气分析提示酸中毒,血WBC及N升高明显,后期出现肝肾功能不全。
2.5 抢救程序
(1)毒物处理:洗胃、导泄、活性炭口服,接触者肥皂水和大量清水冲洗,吸入者脱离环境、吸入新鲜空气及氧气;(2)注意神志、瞳孔及呼吸情况,如有呼吸节律异常及早气管插管保证呼吸,注意心电监护预防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3)完善相关检查血气分析、血生化、胆碱酯酶等;(4)治疗:根据症状及胆碱酯酶适当使用阿托品针,根据血气分析情况早期给予5%碳酸氢钠纠正酸中毒,有利于毒物的水解,预防感染、保肝、补液等,条件允许时可早期给予血液灌流治疗。
参考文献
[1]孙延强.?赵曙光.?张新春等??啶虫脒急性中毒2例报告【J】.临床急诊杂志.2005.(2):47-48
[2]莫建初.?程家安.?新烟碱类杀虫剂抗药性研究进展【J】.植物保护学报2003.30(1):91-95
[3]候跃辉.?梁小裕.?王琳琳??罕见啶虫脒经口中毒致多器官功能不全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