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处理与深度处理工艺对南京长江原水中有机物去除效能比较
- 格式:pdf
- 大小:413.32 KB
- 文档页数:6
废水处理各阶段污染物去除效率1. 概述废水处理是指将工业、生活等领域产生的废水经过一系列工艺处理,去除其中的污染物,以达到环境排放标准的过程。
废水处理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处理工艺和设备对污染物的去除效率有所差异。
本文将介绍废水处理各阶段的污染物去除效率情况。
2. 初级处理阶段初级处理是废水处理的首要步骤,其目的是去除废水中的悬浮颗粒物和较大的污染物。
常见的初级处理方式包括格栅、沉砂池和厌氧池等。
通过这些处理工艺,可以将废水中大部分的悬浮颗粒物和沉积物去除,达到较高的去除效率。
3. 中级处理阶段中级处理主要是对废水进行生物降解和氧化处理,以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和微生物等污染物。
生物降解是通过生物反应器和活性污泥等设备,利用微生物对废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分解和降解,从而实现污染物的去除。
氧化处理则是通过加入氧气或氧化剂,使废水中的有机物经过氧化反应,转化为无害的物质。
中级处理阶段的污染物去除效率也较高。
4. 高级处理阶段高级处理是指在初级和中级处理之后,对废水进行进一步的处理以去除难降解的有机物和微量的污染物。
常见的高级处理方式包括活性炭吸附、臭氧氧化和紫外线辐射等。
这些处理工艺能够有效去除废水中的难降解有机物和微量污染物,提高废水处理的整体效果。
5. 结论废水处理各阶段的污染物去除效率因工艺和设备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初级处理阶段主要去除悬浮颗粒物和较大污染物,中级处理阶段则主要去除有机物和微生物等污染物,高级处理阶段则进一步去除难降解有机物和微量污染物。
综合运用这些处理工艺,可以达到较高的废水处理效率,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污水处理各段工艺去除率
污水处理各段工艺去除率
1. 前处理工艺去除率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前处理工艺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主要通过物理和化学方法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和可溶性有机物,从而减轻后续处理工艺的负担。
常用的前处理工艺包括格栅除渣、沉砂池和鼓风池等。
格栅除渣主要通过网格的筛选作用将废水中的大颗粒悬浮物和固体杂质去除,其去除率可高达60%以上。
而沉砂池和鼓风池则通过重力沉降和气浮作用去除悬浮物,其去除率可达到80%以上。
2. 生物处理工艺去除率
生物处理工艺是一种利用微生物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的方法,其去除率主要取决于废水的性质、系统的稳定性和微生物的活性等因素。
常用的生物处理工艺包括活性污泥法、固定生物膜法和厌氧发酵法等。
其中,活性污泥法是一种通过在反应器内培养和繁殖污水中的活性微生物,降解有机物的方法。
在适宜的操作条件下,活性污泥法可以达到90%以上的去除率。
而其他的生物处理工艺则可以达到70%以上的去除率。
3. 深度处理工艺去除率
深度处理工艺主要是对废水中难降解有机物和微量污染物进行进一步去除,以达到排放标准和环境要求。
常用的深度处理工艺包括活性炭吸附、生物膜反应器和臭氧氧化等。
其中,活性炭吸附是一种通过活性炭对废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吸附去除的方法,其去除率可达到90%以上。
而生物膜反应器和臭氧氧化等工艺则可以达到80%以上的去除率。
总体而言,污水处理各段工艺的去除率是相互协作的,通过前处理、生物处理和深度处理等工艺的有机组合,可以使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得到有效去除,从而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
不同水质处理技术的处理效果比较分析近年来,不同水质处理技术在水处理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对于追求高品质水质的人们来说,如何选择一种最适合自己的处理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几种主流的水质处理技术进行比较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进行选择。
一、传统沉淀法传统沉淀法是一种有效的水质处理技术。
其处理原理是利用氢氧化铁等沉淀剂,在一段时间内与水中的杂质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大量沉淀物,从而去除水中污染物质。
沉淀物质因其密度大、颜色重等特性,通常易于被分离或过滤。
但是,传统沉淀法技术仍有其局限性,容易造成水基础性变化,导致水味异味;处理效果与沉淀剂的质量密切相关,需要使用高质量的沉淀剂才能达到较好的处理效果;处理过程需要用到大量的化学药剂和混凝剂,以及大量的人工操作,成本较高。
二、深度加氧技术深度加氧技术是一种通过加入大量氧气,增加水中氧含量来改善水质的技术。
其优点在于不需要使用任何化学药剂和混凝剂,防止了这些化学物质对环境的污染。
另外,深度加氧技术还可以既快速、又彻底地解决水中各种异味和细菌等问题。
但是,深度加氧技术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需要加入的氧气量较大,加氧设备需要较大,对设备要求较高;其次,如果水质中含有较多污染物质,那么深度加氧技术的效果会大打折扣。
三、反渗透技术反渗透技术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水质处理技术之一,其基本原理是通过特殊的膜过滤器,将水中的杂质释放出来,在高压、低温作用下,实现去除水中各类杂质物,从而达到处理水质的目的。
反渗透技术处理后的水质,可以各方面达到普通饮用水的标准。
反渗透技术的优点是处理效果稳定,能够处理各种水质,处理过程无化学剂和药剂使用,处理水质完全符合人类饮用水的标准。
但是,由于反渗透膜的特殊性质,处理的过程非常耗能,成本也较高,系统的维护保养也较为复杂。
四、臭氧氧化技术臭氧氧化技术是一种将臭氧气体引入到水中,与水中污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去除污染物质的技术。
臭氧氧化技术可以有效地去除各种有机污染物、颜色、异味等问题,尤其适用于处理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
城市污水不同处理工艺对水质提升效果的对比为了解决城市污水带来的环境问题,各地实行了不同的处理工艺来提升水质。
在本文中,我将对比不同的处理工艺,并分析它们对水质提升的效果。
起首,传统的城市污水处理工艺主要包括物理处理、生化处理和深度处理。
物理处理是通过沉淀、过滤和吸附等方法,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颗粒物和有机颗粒。
这种处理方法的效果较好,可以有效地去除大部分污染物,但无法去除溶解性有机物和无机盐类。
而生化处理则是通过细菌的降解作用,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达到净化水质的效果。
深度处理则是对生化处理后的污水再进行一次物理或化学处理,以进一步提升水质。
然而,传统的处理工艺在提升水质方面存在一些局限性。
起首,物理处理虽然可以去除大部分污染物,但无法彻底去除一些微量有害物质,如重金属离子和难降解的有机物。
其次,生化处理需要较长的处理时间和大量的氧气供应,对工艺条件有一定的要求。
此外,深度处理的工艺复杂,投资和运行成本较高。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艺的创新,新型的城市污水处理工艺得到了广泛应用。
其中,膜分离技术和生物膜技术是比较常见的一种。
膜分离技术是通过不同孔径的膜,将污水中的溶解物和悬浮物分离出来,具有较高的去除率和水质稳定性。
而生物膜技术则是在传统的生化处理中增加了一层生物膜,增加了微生物的附着面积和降解能力,提高了生化效果。
与传统工艺相比,新型处理工艺具有许多优势。
起首,膜分离技术和生物膜技术能够更好地处理微量有害物质,如溶解性有机物和重金属离子。
其次,新型工艺更加灵活,可以依据水质的不同需求调整工艺参数和运行方式。
此外,新工艺的投资和运行成本较低,更加能够满足城市污水处理的需求。
然而,新型处理工艺依旧存在一些挑战。
起首,膜分离技术的膜污染问题和生物膜技术的微生物降解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其次,新工艺的运行和维护需要更高的技术和人员水平,以确保处理效果的稳定和可靠。
综上所述,城市污水不同处理工艺对水质提升的效果存在较大的差异。
污水处理各种工艺优缺点对比污水处理各种工艺优缺点对比1. 传统的物理-化学方法传统的物理-化学方法是指通过物理过程和化学反应来处理污水。
这种方法的主要流程包括预处理、沉淀池、二沉池和深度过滤等步骤。
1.1 优点对各种污水处理效果好,能够处理高浓度、复杂污水;处理效果稳定,稳定的出水水质可以达到环保标准。
1.2 缺点需要大量的化学药剂,成本较高;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泥,处理和处置污泥的成本也较高;对于一些有机物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不理想,可能会产生一些难以降解的副产物。
2. 生物处理方法生物处理方法是指利用微生物来分解和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质的方法。
传统的生物处理方法主要有活性污泥法和人工湿地法。
2.1 活性污泥法活性污泥法通过将污水与含有大量微生物的活性污泥混合,使微生物分解有机物质。
该方法的主要优点和缺点如下:2.1.1 优点处理效果好,对有机物质的去除效果较好;对突变负荷和水质波动的适应性较强。
2.1.2 缺点操作和管理较复杂,需要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监控和调节;对于一些难降解的有机物质,如重金属离子等,处理效果不理想。
2.2 人工湿地法人工湿地法利用湿地植物和土壤微生物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质。
该方法的主要优点和缺点如下:2.2.1 优点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质、重金属等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能够提供自然景观。
2.2.2 缺点对污水处理效果较慢,处理速度较低;需要较大的土地面积。
3. 高级氧化技术高级氧化技术是指利用强氧化剂来氧化、分解有机污染物的技术。
常用的高级氧化技术有臭氧氧化法、紫外光催化氧化法等。
3.1 优点对大部分有机污染物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处理过程无污泥产生。
3.2 缺点前期设备投入较大,运行成本较高;高级氧化剂和光催化剂的选择和配置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
4.不同的污水处理工艺各有优缺点,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工艺来处理污水。
传统的物理-化学方法适用于处理复杂、高浓度的污水;生物处理方法适用于有机物质去除;而高级氧化技术适用于高效降解有机污染物。
水厂常见深度处理工艺探讨与选择摘要:深度处理是在目前常规工艺的基础上,提高饮用水水质,对引用水中大分子有机物进行处理的工艺;常用工艺有臭氧-活性炭、膜分离、生物活性炭等工艺,本文就水厂常见的深度处理工艺进行分析。
关键词:深度处理、臭氧氧化、活性炭吸附、膜分离一、深度处理工艺概述(1)活性炭吸附在各种改善水质处理效果的深度处理技术中,活性炭吸附是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
活性炭吸附能有效地去除饮用水中的色度、嗅味、有机物、杀虫剂、除草剂、酚、铁、汞等多种污染物。
活性炭对有机物的去除主要靠其巨大的比表面积和发达的空隙吸附。
活性炭分粉末炭和颗粒炭两种,粉末炭一般和混凝剂一起连续地投加于原水中,经混合吸附水中有机和无机杂质后,粘附在絮体上的炭粒大部分在沉淀池中成为污泥后排除,常应用于季节性水质恶化时的间歇处理。
颗粒活性炭可以铺在快滤池的砂层上或在快滤池之后单独建造活性炭池,以去除水中有机物,当炭的吸附能力饱和后,需要再生后重复使用。
(2)膜处理膜分离是利用天然或人工制备的、具有选择透过性能的薄膜对双组分或多组分液体或气体进行分离、分级、提纯、或富集。
膜技术可适用于从无机物到有机物,从病毒、细菌到微粒甚至特殊溶液体系的广泛分离,确保出水水质,同时其处理效果不受原水水质、运行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但其对小分子溶解性的有机物去除能力有限。
(3)臭氧-生物活性炭吸附臭氧-生物活性炭吸附深度处理技术,集臭氧氧化、活性炭吸附、生物降解、臭氧消毒于一体,水中有机物经臭氧氧化,生物可降解性增加,而臭氧化出水中丰富的溶解氧使活性炭的生物作用显著增强,去除有机物的寿命大大延长。
这两种技术的有机结合能够有效去除水中有机物和氨氮等微污染物质以及加氯消毒副产物前体物,提高水质的生物稳定性,并使处理后水的致突变性呈现阴性;同时能够显著去除水中藻类和藻毒素,以及水中含有的隐孢子虫等致病微生物和内分泌干扰物。
二、深度处理工艺选择颗粒活性炭吸附、臭氧―生物活性炭吸附、超滤膜处理三种深度处理工艺的优缺点对比如下表所示。
污水处理各段工艺去除率污水处理是指对废水进行处理,去除其中的污染物质,使其达到排放标准,不对环境造成污染。
而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各段工艺去除率是衡量污水处理效果的重要指标。
下面将从五个方面详细介绍污水处理各段工艺的去除率。
一、预处理工艺去除率1.1 筛网过滤:可去除大颗粒杂质,去除率可达80%以上。
1.2 沉砂池:可以去除悬浮颗粒,去除率约为50%。
1.3 油水分离器:去除油污的效果较好,去除率可达90%以上。
二、生物处理工艺去除率2.1 厌氧处理:可去除有机物质和氮磷等,去除率可达70%以上。
2.2 好氧处理:可以进一步去除有机物质和氮磷,去除率约为80%。
2.3 植物处理:通过植物的吸收作用去除废水中的营养物质,去除率可达60%以上。
三、物理化学处理工艺去除率3.1 混凝沉淀:通过混凝剂使悬浮物凝聚沉降,去除率可达90%以上。
3.2 活性炭吸附:可以去除有机物质和异味,去除率约为80%。
3.3 膜分离:通过膜的截留作用去除微小颗粒和溶解物质,去除率可达95%以上。
四、消毒处理工艺去除率4.1 氯气消毒:可以杀灭细菌和病毒,去除率可达99%以上。
4.2 紫外线消毒:通过紫外线照射破坏微生物的DNA,去除率约为99.9%。
4.3 臭氧消毒:可以去除有机物质和异味,去除率可达95%以上。
五、综合处理工艺去除率5.1 A2/O工艺:综合利用好氧和厌氧处理,去除率可达90%以上。
5.2 MBR工艺:结合膜分离和生物处理,去除率约为95%。
5.3 MBMBR工艺:结合膜分离、生物处理和物理化学处理,去除率可达99%以上。
综上所述,污水处理各段工艺的去除率是影响污水处理效果的关键因素,不同工艺的去除率也会受到水质、操作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实际污水处理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工艺组合,以达到最佳的处理效果。
污水处理各段工艺去除率污水处理是指对污染源产生的废水进行处理,以减少其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污水处理过程中,各段工艺起着不同的作用,其中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各段工艺的去除率。
本文将详细介绍污水处理各段工艺的去除率及其相关内容。
一、预处理工艺去除率预处理工艺是污水处理的第一道工艺,主要目的是去除污水中的大颗粒悬浮物、泥沙、油脂等杂质,以减少对后续工艺的影响。
常见的预处理工艺包括格栅除渣、砂池沉砂和油水分离等。
预处理工艺的去除率主要衡量悬浮物、泥沙和油脂的去除效果。
以格栅除渣为例,格栅是一种用于截留大颗粒杂质的设备,其去除率通常可以达到80%以上。
格栅除渣后,污水中的大颗粒悬浮物被拦截在格栅上方,并通过机械刮板或水流冲刷的方式清除。
砂池沉砂工艺通常可以去除污水中的细颗粒悬浮物和沉积物,其去除率可达到70%以上。
油水分离工艺主要用于去除污水中的油脂,其去除率可以达到90%以上。
二、生物处理工艺去除率生物处理工艺是污水处理的核心工艺之一,通过利用微生物的生物降解作用,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达到去除污染物的目的。
常见的生物处理工艺包括活性污泥法、固定床法和人工湿地等。
生物处理工艺的去除率主要衡量有机物和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去除效果。
以活性污泥法为例,活性污泥法是一种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物的方法。
在活性污泥法中,有机物通过水解、酸化、乙酸化和硝化反应逐步转化为无机物。
活性污泥法的去除率通常可以达到90%以上。
固定床法是利用固定在填料上的微生物降解有机物,其去除率可以达到80%以上。
人工湿地是一种利用湿地植物和微生物降解有机物的方法,其去除率通常可以达到70%以上。
三、深度处理工艺去除率深度处理工艺是对生物处理后的污水进行进一步处理的工艺,主要目的是去除残余的有机物、氮、磷等营养物质,以及微量的重金属离子等。
常见的深度处理工艺包括活性炭吸附、高级氧化、膜分离等。
深度处理工艺的去除率主要衡量有机物、氮、磷和重金属等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水环境中有机物污染现状及减削技术我国的水资源短缺,人均水量较低,仅为世界人均量的四分之一。
并且随着化学工业的飞速发展,以及我国工业重复用水率较低,工业废水的排放量也在不断增加,水污染较严重。
有机物作为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原始材料和中间产物,进入水环境中的种类和数量也在急剧增加。
有机物分为天然和人工合成两大类。
随着工农业的发展,人工合成的有机物越来越多。
大部分有机物有毒并且容易生物积累,有些有机物浓度较低且不容易降解,部分有机物还有致畸、致癌、致突变的“三致”作用,对人类和环境的潜在危害特别大。
另外,若水源中的有机物浓度超标会使水中氯化物消毒带来的副产物增多,且会增加水中混凝剂的使用量和铝的剩余量,这些都会给人体健康带来额外危害。
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加之分析检测技术的不断提高,有机物对环境的污染现状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
水中有机污染物除了大部分来自化工、造纸和制药等行业外,还有一部分来自农业中用的农药、化肥等,这些有机物一部分渗入到地表水源中,一部分通过地表径流流入地上水源。
水环境中有机物的污染不仅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对水环境要求的提高,而且也阻碍了我国各方面的快速发展。
因此,研究我国水环境中有机物污染现状及削减技术势在必行。
一、我国水环境中有机物的污染现状及危害我国主要的江河湖泊或多或少都被有机物所污染。
黄河、淮河、辽河以及松花江的污染最为严重,海河污染也比较严重,珠江和长江污染相对小一些。
田怀军等对重庆市的主城区饮用水水源作了检测,一共检测出了101种有机物,黄志丹等对东湖水以及来自于其的自来水进行检测,检出了102种有机物,魏复盛等通过抽查方式检测了江苏省的二十五个水源地和二十五个自来水厂的出厂水,检出的有机物高达468种,王玲玲等检测了河南黄河流域七个城市的九个主要饮用水源水以及黄河小浪底水库,检测出的有机物高达599种,李伟中等对珠江三角洲某个市的饮用水源水和河涌水进行了检测,查出了226种有机物,吴南翔等分别检测了婺江水域4个点的地面水和1个点的自来水,也检测出了10几种有机物,主要是苯环类、卤代烃、萘、蓖、邻苯二甲酯以及其他杂环类有机化合物。
污水处理各段工艺去除率污水处理是指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经过一系列工艺处理,达到环境排放标准或再利用的过程。
污水处理工艺通常包括预处理、初级处理、中级处理和高级处理等几个阶段。
各段工艺的去除率是衡量污水处理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下面将详细介绍各段工艺的去除率及其相关信息。
1. 预处理阶段:预处理阶段主要是对污水进行初步处理,去除较大的固体颗粒、沉淀物和油脂等。
常用的预处理工艺包括格栅、砂池和沉淀池等。
预处理工艺的去除率主要针对悬浮物和颗粒物,一般可以达到80%以上的去除率。
2. 初级处理阶段:初级处理阶段主要是通过物理和化学方法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和部分无机物。
常用的初级处理工艺包括沉淀池、气浮池和生物接触氧化池等。
初级处理工艺的去除率主要针对悬浮物、有机物和部分无机物,去除率通常可以达到60%至80%。
3. 中级处理阶段:中级处理阶段主要是通过生物降解和氧化还原反应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氮、磷等营养物质。
常用的中级处理工艺包括活性污泥法、厌氧消化和生物滤池等。
中级处理工艺的去除率主要针对有机物和营养物质,去除率通常可以达到80%至90%。
4. 高级处理阶段:高级处理阶段主要是对污水进行深度处理,去除残余的有机物、微量有害物质和微生物等。
常用的高级处理工艺包括生物膜法、活性炭吸附和紫外线消毒等。
高级处理工艺的去除率主要针对微量有害物质和微生物,去除率通常可以达到90%以上。
需要注意的是,各段工艺的去除率并非固定不变,实际去除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水质特性、污水浓度、处理设备的运行状况等。
因此,在实际运行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提高污水处理的效果。
总结起来,污水处理各段工艺的去除率是衡量污水处理效果的重要指标。
预处理阶段的去除率通常可以达到80%以上,初级处理阶段的去除率通常可以达到60%至80%,中级处理阶段的去除率通常可以达到80%至90%,而高级处理阶段的去除率通常可以达到90%以上。
污水处理各段工艺去除率一、引言污水处理是现代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一系列工艺对污水进行处理,将其中的污染物去除或转化,使其达到排放标准,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本文将详细介绍污水处理中各个工艺段的去除率标准。
二、预处理工艺去除率预处理工艺是污水处理的第一步,主要用于去除污水中的大颗粒物和固体悬浮物,减少对后续处理工艺的影响。
常见的预处理工艺包括格栅、沉砂池和调节池。
其去除率标准如下:1. 格栅:格栅用于去除污水中的大颗粒物和固体悬浮物,其去除率应达到90%以上。
2. 沉砂池:沉砂池主要用于去除污水中的沉积物,其去除率应达到80%以上。
3. 调节池:调节池用于平稳污水流量和水质,对污水中的悬浮物和有机物有一定的去除作用,其去除率应达到70%以上。
三、生化处理工艺去除率生化处理工艺是污水处理的核心环节,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氮、磷等污染物去除。
常见的生化处理工艺有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和人工湿地法。
其去除率标准如下:1. 活性污泥法:活性污泥法是最常用的生化处理工艺,其去除率应达到90%以上。
2. 生物膜法:生物膜法利用生物膜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污染物去除,其去除率应达到85%以上。
3. 人工湿地法:人工湿地法通过湿地植物和微生物的共同作用,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氮、磷等污染物去除,其去除率应达到80%以上。
四、深度处理工艺去除率深度处理工艺主要用于进一步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氮、磷等残余污染物,提高出水质量。
常见的深度处理工艺有沉淀池、过滤器和消毒器。
其去除率标准如下:1. 沉淀池:沉淀池用于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和残余有机物,其去除率应达到90%以上。
2. 过滤器:过滤器主要用于去除污水中的微小颗粒物和残余有机物,其去除率应达到85%以上。
3. 消毒器:消毒器用于杀灭污水中的细菌和病毒,其去除率应达到99.9%以上。
五、总结污水处理各段工艺的去除率标准是保证污水处理效果的重要依据。
预处理工艺主要去除大颗粒物和固体悬浮物,生化处理工艺去除有机物和污染物,深度处理工艺进一步去除残余污染物。
强化常规工艺处理长江南京段水源水试验研究刘武平;刘皓林;吕锡武;朱光灿;周克梅【期刊名称】《四川环境》【年(卷),期】2015(034)005【摘要】采用以生物活性滤柱为核心的强化常规工艺处理长江南京段水源水,中试试验结果表明:强化常规工艺能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浊度,CODMn,NH3-N及N02--N,去除率可分别达到95%,70%,80%及90%.对UV254,溶解性有机碳(DOC)及可生物降解溶解性有机碳(BDOC)的去除率可分别达到50%,75%,60%,工艺对分子量小于1k的溶解性有机物(DOM)去除效果良好.强化常规工艺可对常规水厂改造提供一定的思路.【总页数】8页(P17-24)【作者】刘武平;刘皓林;吕锡武;朱光灿;周克梅【作者单位】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成都610081;东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南京210096;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成都610081;东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南京210096;东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南京210096;南京市自来水总公司,南京21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22【相关文献】1.强化传统工艺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的试验研究 [J], 胡江水2.臭氧-活性炭和BAF-生物强化过滤工艺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的对比试验研究 [J], 谢观体;陆少鸣3.长江(南京段)水源水中有机污染物的GC/MS分析 [J], 范美娟;季鹏;程芳菲4.预臭氧强化常规工艺处理长江水源水的中试研究 [J], 娄岩岩;成梁;张敏;曾嵘;夏圣骥5.长江南京段水源水中氨苄西林的时空分布特征及风险评估 [J], 龚润强;王博;季木兰;赵欣;苏良湖;卜元卿;陈瑀;张圣虎;邱慧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