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件:《南京长江大桥》
- 格式:doc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9
小学语文三年级《南京长江大桥》教学设计小学语文三年级《南京长江大桥》教学设计1、认识南京长江大桥,初步感受大桥雄伟壮丽的特点。
2、学会15个生字及新词,2个多音字。
练习给多义字据词定义。
3、通读全文。
1、重点:练习据词定义。
学习积累一些词语(1)说说中国最长的江名称.(2)简介:们南北交流,要过长江,自古以来都用了哪些方法?(3)在所有长江大桥中,南京长江大桥是让们最感骄傲的一座桥。
看图,欣赏体验。
1、边听课文录音,边看录象:游览南京长江大桥。
2、说说自己的感受:这是怎样一座桥?1、要求:(1)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2)有重点的分析字形,记忆字形。
2、学生自学。
3、检查生字学习情况:A读音难点:多音字:铺、扁(piān)舟倾征B.字形重点:媚、铺、倾、滔、4、练习检查。
A.多音字扁biǎn()铺pū()piān()pù()B.形近字倾()饿()俄()顷()蛾()峨()义()仪()仗()蚁()议()杖()5、读课文中词语。
练习课后2:据词定义。
1 明媚①谄媚、逢迎;②美好、可爱。
2 挺立①笔直;②撑直;③量词。
3 顶端①端正,不歪斜;②东西的一头③用手平整地拿着。
4 检阅①看、观察;②经历。
指名分节朗读荣耀题:拓展练习:积累词语(学有余力的可拓展)惊涛骇浪无孔不入滔滔不绝波澜壮阔荣耀夺目倾家荡产南征北战穷途末路海阔天空旗开得胜课文一开始, 让学生边听录音边看录象进展感知,效果比拟好,学生一下子进入情景体验.另外由于生字教学花了比拟长的时间,所以后来据词定义没有很好完成.1、学习课文1、2自然段,找出作者观察点的转移,理清描写的顺序。
2、通过有关词句的理解,感受南京长江大桥雄伟壮丽的特点。
3、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能力,懂得本文是按观察点的转移,有条理地描写大桥的。
1、重点:通过词句理解体会大桥的雄伟壮丽。
2、难点:学生对这座大桥缺乏感性,课文综合运用各种描写顺序,学生不易把握。
1、练习看拼音组词(见作业本)2、见第一教时的比一比组词,口头练习,再作为回家作业进展练习。
三年级语文下册《南京长江大桥》教案三年级语文下册《南京长江大桥》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5个生字和多音字“扁”。
掌握29个词语。
2.能用查字典据词定义的方法理解“明媚”,“挺立”“顶端”, “检阅“,等词语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能背诵2,3,两段;能按提示与说出大桥各部分是怎样的,从而明白本文是作者观察点的转移,有条理有层次的描写景物的。
4.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雄伟壮丽,能与作者一起为祖国人民的伟大创造力而自豪。
教学课时:3第1课时教学目标:1.能通顺地朗读全文。
2.学会本课15个生字和第1段的新词。
3.能正确流利的朗读第1自然段,指导作者的观察点在引桥始端;能按提示说出大桥分哪几部分,每部分各是怎样的,理出写作思路。
教学过程:1.谈话激情,引导学生入文。
(1)说说中国最长的江叫什么名称。
(2)简介:中国长江(3)揭题入文。
2.自读课文,重温预习内容,提出学习交流的.意见。
3.学况交流,巩固预习成果。
(1)识字:指名读生字,带词读,说说同学提出的疑难词的意思,说出你是怎样学懂得。
齐读生字。
(2)朗读课文,以“正确,通顺”作评价并矫正。
(3)用“题目”加“读书时获得的感觉”说说课文主要些什么,而表达“感觉”的词可取之处于课文,如:壮丽,巨大,高大,宽阔等等。
再读课文,提出课文中写作者看大桥的自然段。
4.阅读思考,理解第1段。
(1)自读第1段,用课后问题和自题问题思考课文意思。
读或反馈自题的问题。
(2)提取重要问题开展学习交流:这一段作者在什么地方看大桥?8个句子中几句介绍南京长江大桥?简答3——8句各写了大桥哪些部分,说说大桥各部分是怎样的。
朗读有关句子,谈谈自己的感觉。
理解:1.“仿佛一条钢铁巨龙卧在大江上面”的意思和这样比方的作用。
2.公路两侧,宽阔,穿梭似的,双轨等词的意思。
思考:正桥接引桥,上层到下层,分别说明作者是怎样观看大桥的。
要学生据此划出本段写作思路示意图。
读3——8句,说出第3句和后5句的关系。
南京长江大桥
波涛滚滚的长江上,位于南京市下关和浦口之间的南京长江大桥,是由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一座跨越长江的现代化桥梁。
1960年动工,1968年10月1日铁路桥通车,1969年1月1日公路桥通车。
这座大桥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它那双曲拱桥的公路引桥与中国古桥有许多相似之处。
南京长江大桥是一座铁路公路两用的双层桥。
下层是双线铁路桥,全长6772米,铁路行车道宽14米,两列火车可以同时对开。
上层公路桥全长4589米,宽15米,四辆大型汽车可以并行,两边有人行道。
正桥两边的铸铁栏杆上,镶着200多幅富有民族特色的金属浮雕,犹如横跨长江的空中画廊。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不仅沟通了我国南北交通,而且为古城金陵的四十八景之一。
2019-2020年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南京长江大桥》2课时精品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阅读课文,了解大桥的雄伟壮丽和建桥的意义,激发学生对祖国建设成就的自豪之情。
2.了解作者介绍大桥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词,让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4.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弄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进而读懂自然段。
5.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外观、结构和作用。
2.弄清课文1、2自然段的叙述顺序和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学生通过查字典自学生字、词,弄懂词义。
(二)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主要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学生查字典自学生字、词,理解词义。
三、教学过程(一)看图导入新课。
1.出示挂图。
2.提问:谁去过南京长江大桥?请去过的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
3.谈话导入。
雄伟壮丽的南京长江大桥位于南京市下关和浦口之间,跨越长江,是我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铁路公路两用双层桥梁。
大桥1960年初动工,1968年全面建成通车。
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加强了我国南北交通的联系,在政治、经济和战略上具有重大意义。
(二)学生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标画出文中生字、词及自然段序号。
2.学生通过查字典认识生字,并用填表法按要求完成自学。
例:(三)检查自学。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2.注意纠正读音。
(1)“塑像”的“塑”读s),不要读成su^。
(2)“穿梭”的“梭”读su#,不要读作shu#。
(3)多音字可采用组词的方法分清读音的用法。
3.分析字形结构,区别形近同音字。
(1)让学生分析字形结构。
“轨”左右结构,右边是“九”不是“丸”;“滔”左右结构,右下边是“臼”不要写成“白”;“塑”上下结构,第五笔是小竖(),第六笔是竖撇(丿)。
(2)可采用形近、同音字组词的方式作巩固练习。
例:(四)理解词义。
1.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2019-2020年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南京长江大桥》2课时精品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阅读课文,了解大桥的雄伟壮丽和建桥的意义,激发学生对祖国建设成就的自豪之情。
2.了解作者介绍大桥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词,让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4.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弄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进而读懂自然段。
5.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外观、结构和作用。
2.弄清课文1、2自然段的叙述顺序和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学生通过查字典自学生字、词,弄懂词义。
(二)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主要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学生查字典自学生字、词,理解词义。
三、教学过程(一)看图导入新课。
1.出示挂图。
2.提问:谁去过南京长江大桥?请去过的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
3.谈话导入。
雄伟壮丽的南京长江大桥位于南京市下关和浦口之间,跨越长江,是我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铁路公路两用双层桥梁。
大桥1960年初动工,1968年全面建成通车。
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加强了我国南北交通的联系,在政治、经济和战略上具有重大意义。
(二)学生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标画出文中生字、词及自然段序号。
2.学生通过查字典认识生字,并用填表法按要求完成自学。
例:(三)检查自学。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2.注意纠正读音。
(1)“塑像”的“塑”读s),不要读成su^。
(2)“穿梭”的“梭”读su#,不要读作shu#。
(3)多音字可采用组词的方法分清读音的用法。
3.分析字形结构,区别形近同音字。
(1)让学生分析字形结构。
“轨”左右结构,右边是“九”不是“丸”;“滔”左右结构,右下边是“臼”不要写成“白”;“塑”上下结构,第五笔是小竖(),第六笔是竖撇(丿)。
(2)可采用形近、同音字组词的方式作巩固练习。
例:(四)理解词义。
1.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篇一教学要求:1、认识南京长江大桥,了解祖国的建设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了解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南京长江大桥的,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体会课文中的比喻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学习按一定顺序、有重点、并展开合理想象的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软件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演示图)图上画的是什么?这座桥叫什么名字?板书课题,齐读。
二、预习课文。
1、提示观察方法和观察重点,提出默读课文的要求。
2、学生按要求观察、默读,自学生字读音。
三、检查预习。
1、出示生字,检查读音。
2、指名按自己的观察顺序讲述图意。
3、指名朗读课文。
四、教师按课文描写顺序指导看图。
五、让学生再次默读课文。
说说这一课共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第二课时一、理解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提问:(1)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讲的是什么?(2)哪几句话描述了大桥的样子?3、再次观察图画,从图上找出桥墩、正桥、引桥、火车道、公路、人行道。
结合观图,理解"明媚""连接""来来往往"等词语的意思。
4、练习朗读第一段。
5、默读后四句,启发学生说说作者按什么顺序观察大桥的。
6、让学生对照板书复述大桥的样子。
二、对照图,理解第二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提问:(1)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讲的是什么?(2)这一段描述发哪些事物?3、让学生从挂图中找出这一段所描写的事物。
结合看图,理解"耸立、笔直、顶端"的意思。
4、默读第二段,思考:(1)这一段描写的事物哪些是作者看到的,哪些是作者听到的?(2)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观察的?5、练习朗读第二段。
三、理解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段有几句话,每句话的意思是什么?2、重点理解:"浩浩荡荡""天堑""征服"等词语和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南京长江大桥教课目的1.阅读课文,认识大桥的宏伟壮丽和建桥的意义,激发学生对祖国建设成就的骄傲之情。
2.认识作者介绍大桥的表达次序,学习作者的察看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词,让学生经过查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4.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弄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从而读懂自然段。
5.朗诵课文,背诵第 1 自然段。
教课要点、难点1.认识南京长江大桥的外观、构造和作用。
2.弄清课文1、 2 自然段的表达次序和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教课时间二课时教课方案第一课时一、教课目的(一)学生经过查词典自学生字、词,弄懂词义。
(二)初读课文,初步认识主要内容。
二、教课要点、难点学生查词典自学生字、词,理解词义。
三、教课过程(一)看图导入新课。
1.出示挂图。
2.发问:谁去过南京长江大桥?请去过的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
3.讲话导入。
宏伟壮丽的南京长江大桥位于南京市下关和浦口之间,超越长江,是我国自行设计和建筑的铁路公路两用双层桥梁。
大桥1960 年初动工, 1968 年全面建成通车。
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增强了我国南北交通的联系,在政治、经济和战略上拥有重要意义。
b5E2RGbCAP(二)学生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标画出文中生字、词及自然段序号。
2.学生经过查词典认识生字,并用填表法按要求达成自学。
例:(三)检查自学。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2.注意纠正读音。
(1)“雕像”的“塑”读 s),不要读成 su^。
(2)“穿越”的“梭”读 su#,不要读作 shu#。
(3)多音字可采纳组词的方法分清读音的用法。
3.剖析字形构造,差别形近同音字。
(1)让学生剖析字形构造。
“轨”左右构造,右侧是“九”不是“丸”;“滔”左右构造,右下面是“臼”不要写成“白”;“塑”上下构造,第五笔是小竖(),第六笔是竖撇(丿)。
(2)可采纳形近、同音字组词的方式作稳固练习。
例:(四)理解词义。
1.查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明朗——词典中有两种解说:一是鲜亮可爱;二是光亮感人。
《南京长江大桥》教学设计之五《南京长江大桥》教学设计之五教学要求:1、认识南京长江大桥,了解祖国的建设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了解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南京长江大桥的,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体会课文中的比喻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学习按一定顺序、有重点、并展开合理想象的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软件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演示图)图上画的是什么?这座桥叫什么名字?板书课题,齐读。
二、预习课文。
1、提示观察方法和观察重点,提出默读课文的要求。
2、学生按要求观察、默读,自学生字读音。
三、检查预习。
1、出示生字,检查读音。
2、指名按自己的观察顺序讲述图意。
3、指名朗读课文。
四、教师按课文描写顺序指导看图。
五、让学生再次默读课文。
说说这一课共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第二课时一、理解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提问:(1)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讲的是什么?(2)哪几句话描述了大桥的样子?3、再次观察图画,从图上找出桥墩、正桥、引桥、火车道、公路、人行道。
结合观图,理解“明媚”“连接”“来来往往”等词语的意思。
4、练习朗读第一段。
5、默读后四句,启发学生说说作者按什么顺序观察大桥的。
6、让学生对照板书复述大桥的样子。
二、对照图,理解第二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提问:(1)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讲的是什么?(2)这一段描述发哪些事物?3、让学生从挂图中找出这一段所描写的事物。
结合看图,理解“耸立、笔直、顶端”的意思。
4、默读第二段,思考:(1)这一段描写的事物哪些是作者看到的,哪些是作者听到的?(2)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观察的?5、练习朗读第二段。
三、理解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段有几句话,每句话的意思是什么?2、重点理解:“浩浩荡荡”“天堑”“征服”等词语和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南京长江大桥》教学设计之六(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在我们国家千姿百态的桥梁中有一座跨越长江的著名的大桥吗?它就是南京长江大桥。
(课件)你们看,这就是南京长江大桥。
这座大桥是1960年开始修建的,它是我国自行设计和建设的铁路公路两用的钢梁桥。
历经8年时间于1968年底全面建成通车。
南京长江大桥不仅是连接南北的交通要道,更是一处旅游胜地,每年要接待200多万中外游客呢!(教师)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游览南京长江大桥。
二.初读课文1. (课件)请你们一边参观一边听读课文(播放影片)2.(教师)课文读过了,下面我们来学习生字。
这课书一共有16个生字。
有的字同学们通过自学就可以掌握了。
今天呢,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一些容易读错和写错的字。
咱们先来看看哪些字容易写错呢。
(课件):字词你们知道这四个字哪儿容易写错吗?我们先看,第一个字是卧这个字要注意什么呢?同学们可能都想到了。
第一点是左边中间部分是横折----横,不是口。
要注意的第二点呢,是第六笔。
这第六笔呀,是竖折。
你们都伸出小手,书空一遍吧。
第二个字是塑有的同学一看就知道了,这个字不仅容易写错,还容易读错呢。
对呀,这是塑料的塑、塑像的塑、雕塑的塑。
你们也来读读那这个字哪儿容易写错呢? 你们观察得很仔细,是下边这一部分是个土字。
为什么是个土字呢?因为塑像、雕塑都是用泥土陶制而成的,所以这个字的下边是个土字。
这个塑字呀,一共有13笔,你一边书空一边数数看吧。
好,下一个是轨轨道的轨,左右结构,右边是九,不要多一点儿,写成丸子的丸。
最后一个字是滔同学们一定知道这个字右边上下两部分都容易写错。
咱们先看右边上半部分:这是个爪字头,不要写成刀字头。
下半部分呢?请同学们认真看,这可不是白字。
另外这部分的笔顺可千万别写错了。
应该怎么写呢?请你看仔细:撇----竖----横----横折----横----横你们都会写了吧?那能用这个字组个词吗?对,这是江水滔滔的滔。
南京长江大桥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17个生字及其组成的词语,理解其他新词语。
2.结合插图,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3.以第1自然段为例,指导学生着重理解句子之间的联系。
4.引导学生理解比喻句和引用诗句。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指定的课文。
6.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雄伟壮丽和建桥意义,激发学生对祖国建设成就的自豪感,培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一是结合插图和重点词句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雄伟壮丽,二是着重弄清课文第1自然段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是理解引用诗句的含义。
教学思路:本文的教学步骤是:初读课文,掌握生字读音,了解全文的大体内容;细读课文,具体理解词句的意思及各段课文内容;精读课文,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并体会思想感情;综合训练,熟读课文并背诵第1自然段,掌握生字字形并读写有关词语。
细读、精读课文这两步,运用“读——议——导——练”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理解词句与自然段的意思及其联系。
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结合插图理解有关词句和课文内容,获得真切的认识。
对于意思相近的词语,如“挺立”、“耸立”,采用比较法理解;对于难懂的词语,如“天堑”、“通途”,运用对比法理解。
教学各段课文注意防止平均用力。
要以第1自然段为例,引导学生在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分析句子之间是怎样联系起来的,以突出连句成段的训练重点。
教学资料:南京长江大桥,位于江苏南京市下关和浦口之间,跨越长江,是我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铁路公路两用的双层铁桁梁桥。
铁路桥全长6772米,双轨。
公路桥全长4589米,宽19.5米。
正桥长1577米,有10孔钢梁,跨度除江北第1孔为128米外,其余均为160米。
江中桥墩9个,高约80米,扎根在江底岩盘上。
正桥两端各有桥头堡一对,高70米。
公路桥两侧人行道各宽2.25米,两岸公路引桥由富于民族特色的双曲拱桥组成。
1960年初动工,1968年底全部建成通车。
【篇一】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进一步学习比喻句,体会比喻的好处。
2.了解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大桥的,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2.培养学生有顺序仔细观察事物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让学生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雄伟壮丽和建桥的意义,体会我国劳动人民有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增强学生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难点
1.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外观、结构和作用。
2.弄清课文第一、二自然段的叙述顺序和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二)解决办法
1.充分利用录像、投影,并和语言文字相结合,让学生了解大桥的外观、结构和作用。
2.在理解一、二自然段时,通过谈、看、画、想、议等,先弄懂每句话所表达的意思,再引导学生理解叙述顺序,看清句与句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三、课时安排
3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一)在教师引导下按由近及远的顺序观察。
(二)学生自学生字词,初读课文。
(三)结合导读与课后思考题,找出不懂的问题作上记号,相互讨论交流。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五、教具准备
(一)介绍南京长江大桥的录像片及投影片。
(二)配有音乐的朗读课文的磁带。
(三)电视、录像机、录音机、投影仪。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师生谈话,导入新课。
你见过大桥吗?说说自己见过的大桥的样子。
(学生自由发言)今
天,我们来看一看我国着名的南京长江大桥。
(板书课题后放录像)(二)看图说话,了解大桥。
1.南京长江大桥怎么样?(十分雄伟壮丽)和我们平时看到的大桥有什么不同?(铁路、公路两用桥,有正桥、引桥,桥非常大。
)
2.仔细观察图画,了解大桥结构特点。
(1)这幅图,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什么?(雄伟壮丽的南京大桥横跨在江面上)
(2)大桥有几个桥墩?(九个)桥墩怎么样?
(3)桥身给你什么感觉?
(4)桥面怎样?(教师引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
(5)桥的两侧都有些什么?(引导学生按由近及远的顺序观察)
3.教师介绍。
南京长江大桥是铁路、公路两用桥。
铁路桥全长6772米,公路桥全长4589米,正桥长1577米。
大桥建成后,火车、汽车南来北往。
南京长江大桥是世界建桥的奇迹。
(三)课文是怎样把这雄伟壮丽的南京长江大桥描写下来的呢?
教师读课文,学生注意生字词。
(四)按提纲,自学课文,教师有重点地检查指导。
(五)交流自学情况。
塑像:本课指雕成的人物群像。
顶端:最上面。
扶着:(动作演示)
滔滔江水:"滔滔",形容大水滚滚向前的样子。
江水滚滚向前流去,就可以说江水滔滔。
"滔",右上是"",下边是"臼"。
浩浩荡荡:水面广大的样子。
天堑变通途:堑,壕沟。
长江就像"天堑",阻隔了两岸交通。
通途,大道。
架起了长江大桥,大桥就成为通畅的道路,可以人来车往。
(六)布置作业。
1.读写生字新词。
2.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自学了课文,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学习了字词,这节课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二)指名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1.这篇课文作者是分几段来写南京长江大桥的?(桥墩、桥身、火车道、公路等方面)
2.每段主要写的是什么呢?(板书:远看、近看、想)
(三)讲读课文第1自然段。
1.投影出示问题,学生自学。
(1)这一段共有几句话?
(2)你觉得作者笔下的大桥怎么样?请画出课文中的一句话。
(大桥在明媚的阳光下显得十分壮丽。
)(板书:壮丽)
(3)作者是怎样具体地描写大桥壮丽的呢?把第1自然段的有关句子找出来。
(4-7)句)
2.讨论交流自学情况
(1)理解第4句。
①波浪滚滚是什么意思?②在波浪滚滚的江水中桥墩怎样?
③作者说桥墩是什么样的?
④这句话是写波浪还是写桥墩?为什么?
⑤教师总结:这一句是用桥墩的巨大和稳固来显示长江大桥的壮丽的。
⑥指导朗读第4句。
(2)理解第5句。
①第5句是写什么?作者用什么比喻大桥的桥身?(板书:桥身)
②边看投影边思考,作者为什么说"仿佛一条钢铁巨龙卧在大江上"?(板书:巨龙卧)
(因为大桥是用钢铁建成的,而且又宽又长,正桥连接着引桥的形状,像一条龙,所以作者才这样比)
③教师小结:这句把大桥比作钢铁巨龙,就具体地写出了大桥又宽又长,十分壮丽的特点。
④指导朗读这句话。
(3)理解6、7两句。
①请同学们自由读最后两句,看一看大桥的桥面分几层?
②结合看图想想,大桥的上下两层各怎么样?
(从画面上看,桥面铺着双轨,两列火车能同时对开,可以体会到桥面很宽阔,公路桥上行人车辆穿梭似的来来往往,知道桥上特别宽阔)
③联系"穿梭"这个词语谈得更具体些。
("穿梭"指织布的梭子穿来穿去,来回活动,"穿梭似的"是形容来来往往的人、车辆特别多,说明桥面特别宽阔)(板书:宽阔)
④小结:这两句作者通过写桥面的宽阔来讲南京长江大桥的壮丽。
⑤指导朗读这两句话。
(4)下面我们连起来看,写大桥十分壮丽的句子,句与句之间是怎么联系起来的呢?(作者先总的说大桥十分壮丽,然后从桥墩稳稳地托住桥身,桥身仿佛像一条钢铁巨龙卧在大江上面,桥面特别宽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