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译与意译
- 格式:ppt
- 大小:7.96 MB
- 文档页数:44
直译与意译既忠于原文意思又保留原文的形式的翻译就叫直译。
直译的优点是可以保留原作的风格、原文的比喻形象、民族色彩等,但应注意行文必须规范。
不受原文词语的限制,不拘泥于原文句子的结构,用不同于原文表达方法,把原文意思表达出来,这就是意译。
意译的优点是能发挥译语的优势,译文体现译者的创造能力,往往通顺流畅,但容易丧失原文的比喻形象、原作的风格和民族色彩。
(举例说明略)形合意合与翻译形合与意合是语言特性,注重形合的语言中,句子的各种成分之间(包括单词、短语、分句)采用关联词直接连接的手段,来标示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
重形合的语言具有显性连接(overt cohesion)、以形显意的特点,句子结构严谨、完整,但缺乏弹性。
英语就是比较注重形合的语言。
重意合的语言不用或少用关联词,而靠意义上的衔接、叙述事理的顺序间接显示句子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具有隐性连接(covert coherence)、以意役形的特点。
句子结构比较松散但富有弹性。
汉语就有注重意合的特点。
以英译汉而言,就是把英语的“空间构架”拆散,“颠倒附益”,根据逻辑关系和时间顺序,用“流水句法”,重新组合(其中文字当然有增益和减损);与此同时,“不要把英语中的各种连接手段都照录下来”,而要“在不致造成误解的前提下,将其联接手段由显变隐,让人们思而得之”。
汉译英的基本过程与英译汉相反,是将汉语句子的时间和逻辑序列转换成英语句子的空间构架,其间同样不可“斤斤于字比句次”。
具体说来,一是按照英语行文的需要重新分句,二是分析和确定每个句子中的不同成分之间的逻辑关系,三是按照各成分之间的关系重新安排各个句子,使汉语句子的线性序列变成英语句子的空间构架。
与此同时,汉语中靠语序间接表示的隐性接应转换为用关联词标示的显性连接。
主谓句、主题句与英汉互译主谓结构的句型在英语中占有绝对优势,用SVO模式来分析英语,是符合英语语言的基本现象的;而对于一些特殊现象,采用倒装、独立成分、伴随状况作状语等语法说明,也是可行的。
直译法和意译法
直译和意译的区别在于:直译是既保持原文内容、又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或翻译
文字;意译,也称为自由翻译,它是只保持原文内容,而不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或翻译文字。
所谓直译,就是在译文语言条件许可时,在译文中既保持原文的内容,又保持原文的
形式——特别指保持原文的比喻、形象和民族、地方色彩等。
每一个民族语言都有它自己
的词汇、句法结构和表达方法。
当原文的思想内容与译文的表达形式有矛盾不宜采用直译
法处理时,就应采用意译法。
意译要求译文能正确表达原文的内容,但可以不拘泥与原文
的形式。
应当指出,在再能确切的表达原作思想内容和不违背译文语言规范的条件下,直
译有其可取之处,一方面有助于保存原著的格调,另一方面可以进新鲜的表达方法。
意译就是指译者在受译语社会文化差异的局限时,不得不抛弃原文的字面意义,以期
疑点与原文的内容吻合和主要语言功能的相近。
直译是一种重要的翻译方法,它有不少优点,例如能传达原文意义,体现原文风格等。
直译指在翻译过程中按原文逐字逐句一对一的翻译。
意译法采用动态对等的方法,使译
文在表达思想和语言功能方面与原文相同的一种方法。
直译与意译相互关联、互为补充,
同时,它们又互相协调、互相渗透,不可分割通过对直译与意译二者关系的正确研究,更多
地认识了解到什么时候采用直译、什么时候采用意译,在运用直译与意译的时候所应该学
握的技巧、遵循的原则和应该注意的问题最终达到提高翻译能力及水平的目的。
意译与直译
意译和直译都是翻译的方法,它们在翻译时有着不同的应用。
意译是指将源语言中的意思翻译成目标语言,而不是逐字逐句地翻译。
意译的目的是让目标语言的读者更好地理解源语言中的含义。
这种翻译方法常常用于文学作品、广告和宣传材料中。
直译是指逐字逐句地翻译源语言中的内容,不考虑其含义和语言习惯。
直译的目的是保留源语言中的原意和结构,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
这种翻译方法常常用于科技文献、法律文件和学术论文等领域。
虽然意译和直译在翻译中有不同的应用,但是它们都需要翻译者掌握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语言和文化知识,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 1 -。
文言文直译与意译经典例子
一、直译经典例子
直译是指按照原文的语法结构和表达方式进行逐字逐句的翻译。
这种翻译方式尽可能地保留了原文的形式和意义,有时甚至可以做到与原文的字面意思完全对应。
以下是一个直译的经典例子:
原文:“盘庚迁都于殷。
”
译文:“盘庚把都城迁到殷这个地方。
”
二、意译经典例子
意译是指根据原文的含义和精神,不拘泥于原文的形式和字面意思进行翻译。
这种翻译方式更注重表达原文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意图,而不是简单地逐字逐句翻译。
以下是一个意译的经典例子:
原文:“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
译文:“一个读书人立志于追求真理,却以穿破衣、吃粗糙的饭食为耻,这种人是不值得与他谈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