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复习总结
- 格式:ppt
- 大小:273.00 KB
- 文档页数:8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第一,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造成中国近代的贫穷与落后。
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勒索大量战争赔款,直接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设立租界,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列强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
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
列强通过公使驻京直接向清政府发号施令,通过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通过控制中国海关直接干预中国内政外交,他们还扶植收买代理人,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从而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
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的特权,迫使中国开放通商口岸,通过协定关税,使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被宰割的地位,同过大规模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使中国逐步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掠夺地,并操纵了中国的主要经济命脉。
列强还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一些传教士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他们还宣扬“种族优劣论”,“黄祸论”,目的是为了帝国主义侵略有理论制造舆论。
所以,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对人民的压迫,是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第二,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组滞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虽然,列强在侵华的时候也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把西方资本主义的及其技术带入中国,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
但是,其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成为独立自主富强的近代化国家。
因此,总是千方百计的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阻挠和破坏中国社会的进步。
历史证明,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才有可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第一,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和把中国变成完全殖民地的图谋。
帝国主义列强一次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绝不仅仅是为了通商,而是为了掠夺和扩大殖民地,为了他们自身的殖民扩张利益。
初一上册第1章总结知识点
本章主要介绍了科学与科学实践的基本概念,包括科学的概念、科学实践的基本特点、科
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等内容。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同学们对科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科学
实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为以后更好地学习科学知识、进行科学实践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1 科学的概念
科学是一种寻求真理的理性活动。
它是通过实践活动对客观世界进行观察、实验和理论构建,从而揭示客观规律和规律性的认识活动。
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
界的重要手段。
科学是寻求真理的过程,它包括了对现象、规律、机理、方法等方面的认识。
1.2 科学实践的基本特点
科学实践是验证科学理论的最终标准。
科学实践的基本特点包括:客观性、系统性、可验
证性、可预测性、可控制性和可重复性等。
这些特点是科学实践持续发展和提高科学认识
水平的重要保证。
1.3 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了实验、观察、模型建立、推理等。
其中,实验是科学研究中最
重要的手段之一,它是对自然界进行人为干预的过程,是获取科学知识的有效途径。
总之,初一上册第一章的内容涉及了科学概念、科学实践的基本特点以及科学研究的基本
方法等方面,对学生们初步了解科学、认识科学研究方法和发展规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提高科学素养,树立正确的科学观,自觉尊重科学、
学习科学、使用科学,不断完善自己,为将来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
好准备。
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1.腔肠动物(1)腔肠动物的生活环境腔肠动物是一类低等的多细胞生物,其身体结构比较简单。
少数种类生活在淡水中,如水螅;多数生活在海洋中,如水母,海葵、海蜇、珊瑚虫等。
(2)以水螅为例了解他们的基本特征水螅通常生活在水流缓慢、水草繁茂的清洁淡水中。
他们的身体几乎透明长约一厘米,一端附着在水草等物体上,另一端有口,口周围伸展着5~12条柔软细长的触手,用于探寻个捕获猎物。
(3)身体呈辐射对称①概念经过身体纵轴可以有多个切面将身体分为对称的两部分,这种体型称为辐射对称。
②意义由于水螅是附着生活的,而猎物和捕食者可能来自各个方向,辐射对称的身体结构,便于它感知周围环境中各个方向的刺激,从各个方向捕获食物,、进行防御。
(4)形态结构水螅的身体结构有两层细胞——内胚层和外胚层构成。
这两层细胞中间填充着它们分泌的胶状物质,内胚层细胞所围成的空腔叫做消化腔,消化腔与口相通,吃进去的食物在消化腔内被内胚层细胞所消化,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从口排出。
外胚层有多种细胞,如刺细胞。
刺细胞是腔肠动物特有的攻击和防御利器在触手处尤其多。
(5)繁殖方式水螅的生殖方式分为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两种,无性生殖有芽体形成,芽体长成小水螅后就会脱离母体独立生活。
(6)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①身体呈辐射对称。
②体表有刺细胞。
③有口无肛门。
(7)与人类的关系①海蜇经过加工以后可以食用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②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物质,堆积构成珊瑚礁。
(8)珊瑚礁的作用可以形成岛屿,加固海岸,为海底的鱼类等海洋生物,提供了重要的栖息场地和庇护地。
2.扁形动物(1)生活环境小部分自由生活,生活在淡水,海水,潮湿的土壤中,例如涡虫。
大部分寄生在人和动物的体内,如华枝睾吸虫、血吸虫、绦虫。
(2)主要特征: 身体细长,呈圆柱状; 体表有角质层; 有口无肛门。
(3)与人类的关系:有害: ①人或动物如实使用了生的或未煮熟的含有华支睾吸虫的鱼虾,就会感染该病。
第一章期末复习总结与习题数据与统计学第一章期末复习总结与习题数据与统计学第一章数据和统计1.1.1统计数据它是统计实践过程中获得的各种数字数据和其他相关实际数据的总称。
它是统计工作的目标和成果。
(1)变量和变量值说明现象的某一数量特征的概念也被称为变量,变量的具体取值是变量值,统计数据就是统计变量的具体表现。
例如,固定资产是一个变量,每个企业固定资产的具体价值就是变量值。
为了区别,在本书中,凡是变量均用大写的英文字母表示,而变量值则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
连续变量是指变量的值在数轴上是连续的,不能逐个枚举,也就是说,可以在一个区间内取任何实数。
例如,气象上的温度、湿度,零件的尺寸等。
离散变量是指变量的值,它们是整数值,可以逐个列出。
比如企业的数量,员工的数量等等。
确定性变量是受确定性因素影响的变量,即影响变量值变化的因素是明确的,是可解释和可控制的。
随机变量是受许多小的不确定因素(也称为随机因素)影响的变量。
变量的值不能预先确定。
社会经济现象既有确定性变量也有随机变量。
统计学所研究的主要是随机变量。
(二)数据的计量尺度统计数据是整体单位符号或统计指标的具体定量表达。
根据对研究对象计量的不同精确程度,人们将计量尺度由低到高、由粗略到精确分为四个层次:定类尺度、定序尺度、定距尺度和定比尺度。
1.1.2统计学统计学是一门关于如何收集、组织、显示和分析统计数据的方法学科学。
其目的是探索数据的内在定量规律。
1.1.3统计数据的规律性客观事物本身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对立统一,必然性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偶然性反映事物表现形式上的差异。
而统计数据是事物必然性与偶然性共同作用的结果,偶然性是对同一事物的多次观察得到的统计数据有差异,而必然性则隐含在统计数据本身。
统计学提供了探索数据内在规律的一套方法,利用统计方法是可以探索出其内在的数量规律性的。
1.4.1直接获取的数据直接统计调查:为获取统计数据而专门组织的调查。
如普查、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查、抽样调查、统计报表。
第一章 1.热力系统分类:(1) 闭口系统:只有能量交换,而无质量交换(2) 开口系统:有能量交换,也有质量交换。
(3) 绝热系统:无热量交换。
(4) 孤立系统:既无能量交换,又无质量交换。
2.热力学第零定律 如果两个系统分别与第三个系统处于热平衡,则两个系统彼此必然处于热平衡。
3.比体积v=V/m=1/p 4.(热力)平衡状态:在不受外界影响的条件下(重力场除外),如果系统的状态参数不随时间变化,则该系统处于平衡状态。
注意:必须同时满足热和力的平衡。
5.稳定:参数不随时间变化.稳定不一定平衡,但平衡一定稳定 6.平衡:时间上 均匀:空间上 平衡不一定均匀,单相平衡态则一定是均匀的 7.不平衡状态,在无外界影响下,会自发地趋于平衡。
平衡状态不会自发地破坏。
8.对理想气体:pv=RgT 状态方程 f (p,v,T)=0 9.准平衡过程定义:若过程进行得相对缓慢,工质在平衡被破坏后自动回复平衡所需时间很短,工质有足够的时间来恢复平衡,随时都不显著偏离平衡状态。
或由一系列连续的平衡态组成的过程。
实现条件:压力差ΔP-0 温度差ΔT-0 准平衡过程有实际意义吗:既是平衡,又是变化,既可以用状态参数描述,又可进行热功转换 10.可逆过程:三个条件 (1)工质沿相同路径逆行。
(2)回复到原来的状态。
(3)外界也回复到原来状态而不留下任何变化。
准平衡过程+无耗散效应=可逆过程 不可逆根源:不平衡势差和耗散效应 11.关于过程功:功是过程量。
功的正负:当dv>0(工质膨胀),w>0,功为正,系统对外作功。
当dv<0(工质被压缩),w<0,功为负,系统消耗功。
热量定义:热量是热力系与外界相互作用的另一种方式,在温度的推动下,以微观无序运动方式传递的能量。
12.熵的简单说明: 熵是状态参数。
符号规定:dS > 0,系统吸热时为正 Q > 0; dS < 0,系统放热时为负 Q < 0。
本章重点掌握以下几点: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2.元素、核素、同位素的辨别;3.核外电子排布规律;4.原子、离子、分子中基本构成微粒间的关系;5.元素周期律及其实质;6.化学键中的相关概念;7.电子式的书写。
要点一、元素周期表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七横十八纵”)2.几种关系(1)电子层数=周期数(2)最外层电子数=主族序数=最高正化合价(除F、O)(3)质子数=原子序数(4)∣最高正价∣+∣最低负价∣=8(对非金属元素而言,但对H不适用)注意:O无最高正价(+6),F无正价例题:原子序数为x的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的ⅡA族,则原子序数为x+1的元素不可能为() A.ⅢA族B.IA族C.镧系元素D.ⅢB族要点二、元素、核素、同位素例题: 是( ) A .氢的五种同位素 B .五种氢元素C .氢的五种同素异形体D .氢元素的五种不同微粒 要点三、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依能量的不同是分层排布的,其主要规律是: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较低的电子层,然后由里向外,依次排布在能量逐步升高的电子层。
2.原子核外各电子层最多容纳2n 2个电子。
3.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8个(K 层为最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电子)。
4.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18个(K 层为次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32个。
注意:以上规律既相互联系,又互相制约,不能孤立片面的理解。
如M 层为最外层的时候,最多为8个,而不是18个。
H 2H +H 112H 13H 1、、、、要点四、核外电子数相等的微粒例题:两种微粒的质子数和电子数均相等,下列关于两种微粒间关系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它们可能是不同的分子 B .它们可能是不同的离子 C .它们可能互为同位素D .它们可能是分子和离子 要点五、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中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要点六、比较元素的金属性强弱和非金属性强弱的一般方法金属性比较本质原子越易失电子、金属性越强判断依据1.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越靠前,金属性越强。
大一数学第一章知识点总结一.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1.“包含”关系一子集特别注意:存有两种可能将(1)a就是b的一部分,;(2)a与b就是同一子集。
反之: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 b或b a2. "成正比”关系: a=b(5≥5,且5≤5,则5=5)实例:设a={x|x2-1=0} b={-1,1}“元素相同则两集合相等”即为:①任何-个子集就是它本身的子集。
aa②真子集:如果ab,且a 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 b(或b a)③如果ab, bc ,那么ac④如果ab同时ba那么a=b3.C99mg任何元素的集台叫作空集,记作中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存有n个元素的子集,所含2n个子集,2n-1个真子集二、集合及其表示1.子集的含义:“集合”这个词首先让我们想到的是上体育课或者开会时老师经常喊的“全体集合”。
数学上的“集合”和这个意思是一样的,只不过一个是动过一个是名词而已。
所以集合的含义是: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起就成为- -个集合,简称集,其中每-个对象叫元素。
比如高一二班集合,那么所有高一二班的同学就构成了一个集合,每一个同学就称为这个集合的元素。
2、子集的则表示通常用大写字母表示集合,用小写字母表示元素,如集合a={a,b, c}。
a. b. c就是集合a中的元素,记作aea.相反,d不属于子集a.记作da。
有-一些特殊的集合需要记忆:非负整数集(即为自然数集) n正整数集n*或n+整数集z有理数集q实数集r子集的则表示方法:列出法与叙述法。
①列举法: :....②叙述法:将子集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叙述出。
例如{xr| x-3\ue2} ,{x x-3\ue2}. {xy)ly=x2+1}③语言描述法:例: {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基准:不等式x-3\ue 2的边值问题就是{xr|x-3\ue2}或{x|x-3\ue2}强调:描述法表示集合应注意集合的代表元素a=({xy)ly= x2+3x+2}与b={yly= x2+3x+2)相同。
病理学期末复习第一章总结第一节适应性改变适应在形态学上一般表现为萎缩、肥大、增生和化生。
一、萎缩的概念(一)萎缩:发育正常的器官和组织,其实质细胞的体积变小和数量减少而致器官或组织缩小。
(二)病因分类:1.生理性萎缩:成年人胸腺萎缩、更年期后的性腺萎缩及老年时各器官的萎缩等。
2.病理性萎缩:.(1)全身性萎缩:.见于长期营养不良、慢性消耗性疾病或消化道梗阻等情况。
(2)局部性萎缩:①心、脑动脉粥样硬化时,斑块使血管腔变小,引起心、脑等器官萎缩;②脊髓灰质炎时,因前角运动神经元损害,其所支配肌肉发生萎缩;.③肢体骨折后,用石膏固定患肢,由于长期不活动,肌肉和骨发生萎缩等。
二、肥大、增生和化生的概念和类型(一)肥大1.概念:.细胞、组织和器官体积的增大称肥大。
肥大的物质基础是细胞内线粒体、内质网、核糖体及溶酶体增多,蛋白合成占优势,使器官均匀增大,适应环境改变的需要。
2.类型(1)代偿性肥大:如高血压引起的左心室肥大;一侧肾切除后,对侧肾的肥大等。
(2)内分泌性肥大:如哺乳期的乳腺细胞肥大;妊娠期子宫平滑肌肥大等。
(二)增生1.概念:.实质细胞数量增多而引起组织、器官的体积增大称为增生。
2.类型(1)再生性增生:①肝细胞破坏后的肝细胞再生;②慢性溃疡周围的上皮增生及肾小管坏死的再生等。
(2)过再生性增生:发生慢性反复性组织损伤的部位,由于组织反复再生修复而出现过度增生,如慢性胃炎时上皮腺样增生及慢性肝炎时肝细胞增生等。
(3)内分泌障碍性增生:甲状腺功能亢进引起甲状腺滤泡上皮增生;雌激素过多引起子宫内膜增生等均属此种增生。
(三)化生1.概念:.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因受刺激因素的作用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细胞的过程称化生。
转化只发生在同源性细胞之间。
2.类型(1)鳞状上皮化生:支气管柱状上皮化生为鳞状上皮;慢性宫颈炎时,子宫颈柱状上皮化生为鳞状上皮。
.(2)肠上皮化生:慢性萎缩性胃炎时,胃的粘膜上皮化生为小肠型或大肠型的粘膜上皮。
知识总结清单(第一章)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知识主干):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2.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普通性的表现: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八大行星: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小行带位于火星与木星之间)3.存在生命的行星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知识主干):1.太阳辐射太阳大气结构(由里到外):光球、色球、日冕 2.太阳活动 主要类型:黑子(光球)、耀斑(色球)、太阳风(日冕);周期:11年 对地球的影响:①短波通信;②磁暴;③极光;④自然灾害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知识主干)2. 卫星……)外部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大小行星各行其道)、持续稳定的太阳光照(太阳稳定);概念: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
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提供光热——生物生长发育所需能量对地球的影响 维持地表温度——水气运动的动力各种能源——生产、生活所需能量来源地球(夏至) 太阳 地球(冬至)作图步骤(以夏至为例,冬至日请类比夏至图):(1)假设地球透明,则直射光线将穿过地球球心(图中灰色线:从太阳球心指向地球球心),与地球表面有两点交点A 和B ,显然A 为太阳直射点;(2)过点A 作自转轴的垂线,即得北回归线;过点B 作自转轴的垂线,即得南回归线; (3)过球心作直射光线(灰色线)的垂线LM ,即得晨昏线;(4)过点L 作自转轴的垂线即可得北极圈;过点M 作自转轴的垂线即可得南极圈。
观察夏至和冬至图:(1)黄赤交角与回归线的关系:回归线的度数等于黄赤交角的度数(23°26′) 夏至,直射点A 位于赤道北侧(23°26′N )冬至,直射点A 位于赤道南侧(23°26′S )(2)回归线与极圈的关系:两者度数相加为90°(23°26′+ 66°34′= 90°)观察图中(第1页)的黄赤交角(角α)与北极圈所对应的纬度(角β:LO 与赤道的夹角)两者之和肯定为90°。
高一地理复习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 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旋转中心旋转中心太阳太阳 地轴地轴 方向方向 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 自西向东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 , 南极上空相反南极上空相反南极上空相反) )周期周期恒星年恒星年(365 (365 (365 天天 6 6 时时 9 9 分分 10 10 秒秒) 恒星日恒星日(23 (23 (23 时时 56 56 分分 4 4 秒秒) 角速度角速度 平均1°/日 近日点近日点 (1 (1 (1 月月初)快 远日点远日点(7 (7 月初月初月初))快 各地相等各地相等,,每小时每小时 15( 15( 15(两极两极两极 除外除外) ) 线速度线速度 平均平均 30 30 30 千千 米/小时小时 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赤道1670km/1670km/小时小时小时,,两极为0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1)(1)黄赤交角黄赤交角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目前是 2326' 2326'(2)(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 (1)昼夜更替昼夜更替昼夜更替(2)(2)(2)地方时地方时地方时 (3) (3) (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球左偏.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①昼夜长短的变化①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光照图的判读(1)(1)判断南北极判断南北极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时针,,从 南极看为顺时针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2)判断节气判断节气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晨昏圈过极点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或与一条经线重合) ,) ,) ,太太阳直射点阳直射点 是赤道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太阳直射 点为北纬点为北纬 23 23 23°°26' ,26' ,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太阳直射点为南纬 23 23 23°°26'(3) (3)确定地方时确定地方时确定地方时 在光照图中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 12 12 12 点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围的白昼部 分的中间经线为分的中间经线为 12 12 12 点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 6 6 6 点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 18 18 18 点点, , 依据每隔依据每隔依据每隔 15, 15, 15,时间相差时间相差时间相差 1 1 1 小时小时小时,,每 1 1 相差相差相差 4 4 4 分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同侧相减,,异侧异侧 相加相加) ,) ,) ,再转换成时间再转换成时间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计算出地方时(4)(4)判断昼夜长短判断昼夜长短判断昼夜长短 求某地的昼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弧的长度,,这 个长度也可由昼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5)(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 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直射点在 同一半球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两地纬度之和,,再用再用 90- 90- 90-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五: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1)(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 3 3 3 月月 21 21 日或日或日或 9 9 9 月月 23 23 日前后日前后日前后 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可判断这一天为 6 6 6 月月 22 22 日前后日前后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球为夏至日, , , 北半球为夏季北半球为夏季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冬季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可判断这一天为 12 12 12 月月 22 22 日前后日前后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球为冬至日, , , 北半球为冬季北半球为冬季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夏季(2)(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 , , 求昼长时求昼长时求昼长时, , , 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 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所跨的经度除以 15 15 15 即该地昼长即该地昼长即该地昼长,,如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 , , 要注意要注意要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 2 2 2 倍倍,除以除以 15 15 15 才才是该地的昼长是该地的昼长六:区时:地方时的计算第一步第一步::先求两地的经度差先求两地的经度差. .第二步第二步::再求时间差再求时间差,,以每一度经度相差以每一度经度相差 4 4 4 分钟来算分钟来算分钟来算. .第三步第三步::然后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然后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求东用加求东用加,,求西用减求西用减..若求出的时间大于若求出的时间大于 24 24 小时小时,,则减则减 24, 24, 24, 日期加日期加日期加 1 1 1 天天,若时间为负值若时间为负值,,则加则加 24 24 24 小时小时小时,,日期减去日期减去 1 1 1 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