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 理性行动理论
- 格式:ppt
- 大小:326.00 KB
- 文档页数:40
2.2.2 理性行为理论在心理学的领域中解释人类的行为是一个复杂且重要的一项任务(Ajzen, 1988)。
在解释或预测行为的理论中,Ajzen和Fishbein(1980)提出理性行为理论(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在预测或解释某一特定或某一类的行为的表现上,比起过去研究者试图单纯以其它构念(如:态度、个人特征、人口变量等)解释行为的表现更佳(如图2-3)。
理性行为理论认为,行为是由意愿引起的,而行为意愿又是两个基本决定要素的函数,一个是个人对行为的态度,另一个是反映社会影响的主观规范。
其中,两项基本假设:(1)人们大部分的行为表现完全受自己的意志控制(态度),且是理性的。
(2)人们实行某项行为的行为意愿是影响行为是否发生的决定因素。
而其中影响行为意愿的两大因素分别为:个体实行某行为的行为态度和影响个体实行该行为的主观规范。
图2-3 理性行为理论态度是指一个人对于执行某种行为所感受到好或不好,或是正面或负面的评价,态度是在对某一事物的体验或信息的基础上形成的;主观规范是指一个人从事某种行为时所受到的社会压力,或是个人感受到特定参考团体对于采取或不采取行为的渴望的程度。
此两大因素都是通过行为意愿(Intention)间接去影响行为。
行为是由行为意愿(Behavioral Intention,BI)所影响的,且Ajzen & Fishbein 解释,在个人行为当中,最直接的影响人类行为的因素就是行为意愿。
而态度与主观规范(Subjective Norm, SN)是决定行为意愿最主要的因素。
在理论当中主张当个人对于行为的态度越正向,则行为意愿越高。
反之,当个人对于行为的态度越负向,则行为意愿越低;且个人的行为意愿会受到主观规范影响,当主观规范越高则行为意愿越高,反之行为意愿越低。
表2-5 理性行为理论应用的局限理性行为理论的内涵应用局限理性行为理论的假设是“行为的发生是基于个人的意志控制(Volitional control)”。
理性行为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在社会科学领域,理解和预测人类行为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为了更好地解释和预测人们的行为,学者们提出了一系列理论,其中理性行为理论(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TRA)和计划行为理论(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TPB)具有重要的地位。
理性行为理论是由美国学者马丁·菲什拜因(Martin Fishbein)和艾杰恩(Icek Ajzen)于 1975 年提出的。
该理论认为,个体的实际行为取决于其行为意向,而行为意向又由个体对行为的态度和主观规范共同决定。
态度是个体对执行某种行为的喜好或厌恶程度。
如果一个人认为某种行为能够带来积极的结果,那么他对这种行为的态度就会比较积极;反之,如果认为会带来消极结果,态度就会消极。
主观规范则是个体感知到的社会压力,即他认为重要的人(如家人、朋友、同事等)希望他采取或不采取某种行为的程度。
例如,一个人考虑是否要每天进行锻炼。
如果他觉得锻炼能让自己更健康、更有活力(积极的态度),同时又知道家人和朋友都希望他多锻炼(积极的主观规范),那么他就更有可能产生每天锻炼的行为意向,从而实际去执行这个行为。
然而,理性行为理论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它假设个体能够完全控制自己的行为,但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时候人们的行为会受到外部因素的限制,比如缺乏必要的资源、时间或技能。
为了克服这些局限性,艾杰恩在理性行为理论的基础上,于 1991年提出了计划行为理论。
计划行为理论在理性行为理论的基础上,增加了知觉行为控制这一变量。
知觉行为控制反映了个体对执行某种行为的难易程度的感知。
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体对自己执行该行为所需的资源和机会的掌控能力的评估;二是对可能存在的阻碍因素的评估。
如果一个人认为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和资源来完成某个行为,并且没有太多的阻碍因素,那么他对这个行为的知觉行为控制就比较强,从而更有可能产生行为意向并付诸行动。
西方社会学理论复习资料第一章:科尔曼的“理性行动理论”:I、理性行动理论的基本概念:科尔曼理性行动的基本概念主要在两个分析层上展开:一是基本行动层次;二是系统层次。
其中,基本行动是指两个行动者相互依赖的行动,与这一层联系的基本概念是:行动者、资源、行动者的利益、简单的社会关系(包括权威关系、信任关系等)。
系统行动包括三方或更多的行动者,与此相联系的基本概念有:复杂关系(如权威结构、信任结构)、社会规范和社会资本、法人行动。
二、理性行动理论的基本分析框架:科尔曼认为:任何行动系统都是某种社会交换系统,社会系统和社会结构是通过人们的交往和交换行为形成的,他反过来对人们的行动有制约作用。
因此,对人的行动有决定性影响的因素有两个:一是个人的利益和价值偏好,另一个是结构制约。
结构可分为三种类型:市场结构、权威结构、信任结构。
在不同的结构中,对行动的制约是不同的,经济机制在市场结构中发挥着主导作用,而在权威机构和信任结构中,权力、社会规范和社会资本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这三种结构的共同特征是:它们反映了行动的资源和权力的分布,行动者据此制订了交往或交换的法规和制度;同时,行动者也可以改变资源和权力的分布状态,并改变现有的法规和制度。
3、什么是法人行动?法人行动又称团体行动,该行动也出现在委关于宏观的联系。
入社会系统里面的各个组织即:家庭、企业、学校、政党、行政部门、社会团体等等,这些组织它们自己又建立了规定各自权利与义务的法规、制度和权威机构。
这些组织在现代法治社会中,我们把他们叫做行动者或者法人,把它们要对自己行动负法律责任就叫做法人行动。
法人行动的原则是:以法规为根据的行动。
4、法人的形式:家庭、企业、学校、政党、行政部门、社会团体和依法设立的独立组织等5、行动的基本方式:现代的基本行动方式为:自然人与自然人之间的互动与交换、自然人与法人之间的互动与交换、法人与法人之间的互动与交换。
6、科尔曼的法规观科尔曼的法规观表现为以下三种:①个人最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