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梁柱节点钢筋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1
梁柱节点钢筋绑扎旁站监理记录表工程名称:编号旁站监理记录表施工情况:(以卷材为例〉1-技术员、施工员及质检员到位情况等;2-施工机械运转情况,3-钢筋工数量;4一施工方法。
皿1-钢筋合格证、检测报告及进场复试报告应齐全;2-钢筋表面无锈蚀、无污染;3-钢筋规格、数量、间距及锚固长度等是否符合设计、團集及规范要求, 4-钢筋接头位置是否符合规范要求,5.钢筋保护层厚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发现问题:根据情况如实填写处理意见:如发现问题,应将处理意见写清楚备注:承包单位:项目经理部:质检员(签字):年月曰工程名称:编号:E11-监理单位:项目监理机构:旁站监理人员〔签字):年月曰梁柱钢筋节点隐蔽过程旁站监理记录表工程名称:编号:注:1、克中口方框填写方法:是在□中打丿不是在□打%。
2.凡打“1项,属于岌现的问题,应记录在“岌现问题”栏中;并在“处理意见"栏中写猜楚。
渠拄节点钢盛工程旁詁金理迂禾质探书亞复试it 告酯寺工理堆点曲&技朮负贵人趟工班组天气旁詁幵箱时间 旁詁结束时间下达旁詁在务二盖理工程师」请你按底设计图犁'趟工屁呈验收觊范-强制性标准条文及花H 单世桂来的趟H 方家’对谆秦拄点钢翡工程进吁旁站金理.弄振据以下要求性好预桓和质呈监苗工程’在乗工单宜严重违反摊工坝范.将ifi 成质懿圭全事故的宿况下,揑板你可先笈托暂邀譴工令‘弄立即西知总监理工程师到场堂理.息金理工程师: 二I 不)合浬劳动力组织 机•槿配备二特就工种电,:无)上岗证 二I 不)合浬二樹祜电■:无)互岳韦佥对一、二僉抗直辱级钢爵抗拉强度实側质与屈丟理滾实测质的出直(不)小于旦喪对一-二發抗直等逐钢益的慝嘏强滾实测质与强滾标准质的出直I 不)小于-2 佥钢盛品种僉别I 不)罄合设讨荽电 煮钢盛规稱数呈(不)芹合设讨要求A 雯力钢盛的弯曲和克折•:不)愛合要求巴姿盔末常弯曲凰璃式•:不)芹合要求A 主韶挂头埠挂质呈•:不)愛合翹程要求△主體挂头机槿连挂屁呈•:不)愛合要求 二主盛绑扎芳头堵挂畑,:不)总合賀鞄要电 二钢韶挂头乜宣(不)正确二接头辰祝百分率(不)愛合换鞄要求 二主衣舷板盛也虽,:不)三喪 二钢盛晶固抡啟I 不)絶合规范墓求 二通抡钢韵设畳,:不)避合设计要喘 二柔拄节点钢盛钮£不)三夷二柔拄节点隹盛如密区也虽{不)正确 二极上负盛■:未)按操诈规程设宣马凳 二樹常保护层孚庚(不)芹合设了要求二运珪I 不)三常虫钢盛有(:S )复试合格报告发■反亡題: 进理三起备注] 承包单邕 项目逵理却:质检员{签字h 牟戸日金理单乜: 项目金理却: 旁詁监理人员傕”年茫日注=击苦怨用性条文凸労圭艺3目梁柱节点钢筋绑扎旁站监理记录表TS4S:直门火车(新)站琳地块安置房E:组团隣、律楼编号:梁柱节点钢筋隐蔽过程旁站监理记录项目容称: 编号:。
梁柱钢筋节点做法梁柱钢筋节点作为建筑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性能。
因此,在建筑工程中,梁柱钢筋节点的设计与施工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梁柱钢筋节点的设计与施工两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梁柱钢筋节点设计1. 概述梁柱钢筋节点是指在混凝土结构中,连接梁和柱之间的部位。
其主要作用是承受纵向荷载和弯矩,并将其传递到相邻构件中。
在进行梁柱钢筋节点设计时,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荷载大小、材料性能、结构形式等。
2. 荷载计算荷载计算是进行梁柱钢筋节点设计的第一步。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荷载大小,并根据相关规范计算出所需承受荷载的截面面积和配筋量。
3. 材料选择在进行梁柱钢筋节点设计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
一般情况下,混凝土使用C30或以上等级,而钢材则使用HRB335或以上等级。
同时,需要注意材料的耐久性和可靠性。
4. 结构形式选择梁柱钢筋节点的结构形式有多种选择,如悬臂节点、板式节点、套筒节点等。
在进行设计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的结构形式。
5. 设计要求在进行梁柱钢筋节点设计时,需要满足以下要求:(1)满足荷载计算要求;(2)保证节点的刚度和稳定性;(3)考虑施工方便性和经济性。
二、梁柱钢筋节点施工1. 概述梁柱钢筋节点施工是指根据设计要求,在现场进行具体操作,将预制好的钢筋网架与混凝土浇注成型。
在进行施工前,需要对现场环境进行检查,并做好相应准备工作。
2. 现场检查与准备在进行梁柱钢筋节点施工前,需要对现场环境进行检查。
如有必要,还需进行地基处理、防水处理等。
同时,还需准备好所需材料和设备,并确定好各项施工计划。
3. 钢筋网架安装钢筋网架是梁柱钢筋节点施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进行安装时,需要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操作,并确保其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性。
4. 混凝土浇注在安装好钢筋网架后,需要进行混凝土浇注。
在浇注前,需要检查好模板是否牢固,并进行相应的防漏处理。
同时,在浇注过程中还需注意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
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钢筋锚固及施工措施研究摘要:目前,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应用和推广日益广泛。
然而框架梁柱节点是整个结构的受力中心,对框架结构中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掌握其结构性能,并充分应用于工程实践中是必要的。
通过对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的受力特性和节点处的钢筋锚固进行分析以及梁柱节点混凝土的施工工艺进行探讨,总结得出不同类型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处钢筋锚固的各自方法和技巧,同时总结了节点处不同等级的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和措施。
关键词:梁柱节点;钢筋锚固;施工措施1 节点的钢筋锚固框架节点的类型可分为L、T、十字型3种类型,这三种类型受力差异很大且受力复杂,比如顶层中柱存在T型,中层梁柱则是十字型梁柱节点,建筑的边柱存在着L型梁柱节点。
具体分析如下:L型节点:梁柱的钢筋都在节点核心区锚固,受荷后节点受张开或闭合的弯矩,纵筋容易发生锚固破坏。
可以将柱外侧纵向钢筋弯入梁内作梁上部纵向受力钢筋使用,也可以将柱纵筋和梁上部钢筋相交处或附近搭接锚固。
搭接接头可沿顶层端节点外侧及梁顶端布置,搭接长度不小于 1.5la,其中,伸入梁内的外侧柱纵向钢筋截面面积不宜小于外侧柱纵向钢筋全部截面面积的65%。
T型节点:当柱截面高度不够时,框架梁的上部纵向钢筋可用直线方式伸入节点;当柱截面高度不足以布置直线锚固长度时,应将梁上部纵向钢筋伸至节点处并向下弯折。
框架柱的纵向受力钢筋不宜在节点处中断,柱纵筋接头位置应尽量选择在层高中间等弯矩较小的区域。
当节点处梁截面高度足够时,柱纵向钢筋可用直线锚固,弯起长度为la,同时必须伸至梁顶面,当节点处梁截面高度小于柱纵筋锚固长度la时,柱纵向钢筋应伸至梁顶面,然后向节点内水平弯折。
十字节点:中层梁柱节点四周有梁柱的约束,相对来说比较安全一点,但遇到强烈的地震的时候,梁端会受到非常大的剪力,造成剪切破坏。
故梁的上部钢筋应贯穿中间节点,该钢筋自柱边伸向跨中的截断位置应根据梁端负弯矩确定,当截面高度较大时,可采用直线锚固方式;当截面高度不够时,在节点区可采用带90°的锚固方式。
首先梁柱节点区是受力复杂应力集中,是钢筋交错纵横部位,是抗震优先保护区域。
因此,梁柱钢筋的连接要避免在这个区域进行,钢筋的任何连接方式都是对整根钢筋的削弱。
所以规范规定,梁柱节点区域不允许钢筋接头。
另一个梁钢筋弯折问题,梁钢筋在柱子要满足锚固长度的要求,《11G101-1》里面对此讲的非常透彻。
基本要掌握几个要点,平直段0.4Lae;弯折15d;加锚头;0.5hc+5d理解如下:端支座:直锚满足Lae则要求锚长为大于0.5hc+5d;不满足Lae时,要求平直段0.4Lae再弯折长15d;或者平直段0.4Lae再锚头;中间支座:下部钢筋锚长要求Lae以及0.5hc+5d浅谈框架结构梁柱节点的施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梁柱节点也称节点核芯区,是主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框架结构的震害大多发生在柱和梁柱节点核芯区,节点破坏主要是剪切破坏和钢筋锚固破坏,严重时会引起整个框架的倒毁。
我国新、老规范均强调了“强节点”的设计要求,对节点的箍筋和砼强度做了比较严格的规定。
但是,在工程实践中却往往对节点的施工重视不够,节点施工质量控制不严。
下面谈谈节点施工的一些问题,探讨如何保证节点区的施工质量。
1、节点区的钢筋绑扎梁柱节点的钢筋主要应注意两点:1.1箍筋的间距。
1.2纵筋的锚固。
设计上一般是按照规范要求取节点区箍筋与箍筋加密区相同,包括箍筋的规格、直径和间距等;纵筋锚固也要求满足规范规定,包括伸入支座的直段及弯钩长度。
实际施工中常常出现的问题是:节点区箍筋缺少绑扎、数量不足、间距不分,或者几个箍筋全堆在一起,或者空空的一长段没有箍筋;而纵筋则可能会因弯钩被烧短烧断导致锚固长度不够。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部分施工管理、监理人员素质较低,对节点区的重要性缺乏认识,质量意识比较淡薄;另一方面则是施工所采取的工艺流程限制,使得要做到节点区钢筋(尤其是箍筋)完全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十分困难,甚至是根本不可能。
工程实践中最常见的框架梁柱施工做法有两种:一种是将每层柱包括柱身、加密区和节点区的箍筋一次全部按要求绑扎好,然后装柱模板、在梁底下5~10㎝处留施工缝浇灌柱砼,柱侧模拆除后接着装柱头节点模板和梁底模(或者包括梁一边侧模),然后绑扎框架梁钢筋。
梁柱不同混凝土强度节点施工方案梁柱节点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强度对整个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起着决定性作用。
在梁柱节点的施工方案中,根据不同的混凝土强度要求,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首先,在选择混凝土强度时,需要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具体的标号和强度等级。
一般来说,结构组件的混凝土标号应该保持一致,即相同构件的混凝土标号应一致,且梁柱节点的混凝土强度应该比梁柱体的强度高。
这是因为梁柱节点承受的荷载更大,需要具备更高的强度和承载能力。
其次,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根据节点构造特点进行相应的加固。
常见的强度节点施工方案包括:1.增加钢筋数量:通过增加梁柱节点的钢筋数量,可以增加节点的承载能力和抗剪强度。
钢筋布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并进行良好的连接。
2.使用高强度混凝土:通过使用高强度混凝土,可以提高节点的整体强度。
高强度混凝土的制作需要控制好水灰比,确保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流动性满足施工要求。
3.加固节点连接处:对于梁柱节点的连接处,可以采取加固措施,如增加钢筋、采用预埋件等。
连接处的钢筋布置应考虑到节点受力的特点,使其能够有效传递荷载。
4.校核节点尺寸:在设计节点时,要进行合理的尺寸校核,以确保节点强度和整体稳定性。
节点尺寸的大小应根据荷载情况和节点受力特点进行合理确定,同时考虑施工的可行性。
5.控制施工质量: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混凝土浇筑、养护等环节的质量控制,确保节点混凝土的强度和整体质量符合要求。
总之,梁柱节点的施工方案需要根据不同的混凝土强度要求进行综合考虑,并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
这些方案应符合设计要求,保证节点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确保整个结构的安全性。
梁柱节点钢筋施工措施1. 引言梁柱节点是建筑结构中最重要的连接部分之一。
其稳定性和强度对于整个建筑的安全性具有重要影响。
在梁柱节点的钢筋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保证节点的质量和可靠性。
2. 设计准则在梁柱节点钢筋的施工中,首先需要遵循相关的设计准则和规范。
这些准则包括但不限于国家标准、行业规范和设计图纸等。
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合理选取节点梁柱钢筋的规格和布置方式。
3. 钢筋材料选择在梁柱节点钢筋施工中,选择合适质量的钢筋材料至关重要。
合格的钢筋材料应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并且经过合理的质量检验。
在进行钢筋施工之前,应检查钢筋的批号、直径、等级和强度等信息,确保其与设计要求一致。
4. 预埋钢筋处理节点梁柱的钢筋通常需要进行预埋处理,以满足构造和连接的要求。
在进行预埋钢筋施工之前,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相应的准备工作。
预埋钢筋应正确建立在预留孔洞或支架上,并采取适当的固定措施,以确保其位置和方向的准确性。
5. 钢筋连接方式梁柱节点处的钢筋连接是保证节点稳定性的重要环节。
钢筋连接可以采用螺纹连接、搭接连接、焊接连接等方式。
在进行钢筋连接之前,需要对连接区域的清理和处理进行充分检查,确保连接的牢固性和可靠性。
6. 钢筋间距和间距控制节点梁柱的钢筋间距和间距控制对于节点的抗震性能和承载能力具有重要影响。
在钢筋施工过程中,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合理的间距布置,并严格控制钢筋的位置、间距和偏差。
7. 钢筋混凝土浇筑在节点钢筋施工的最后阶段,需要进行钢筋混凝土的浇筑工作。
浇筑前应检查节点区域的准备工作,清除杂物和尘土。
在浇筑过程中,应保证混凝土的浇注均匀、连续,并采取相应的振捣措施来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
8. 后续处理节点梁柱钢筋施工完成后,还需要进行相应的后续处理工作。
包括节点表面的清理和防腐处理、检查钢筋的质量和连接是否符合要求等。
同时,还需要与周边结构进行配合,确保梁柱节点的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
9. 安全注意事项在进行梁柱节点钢筋施工时,需要特别注意安全事项。
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梁柱节点钢筋施工技术发表时间:2018-11-18T15:11:40.270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20期作者:王少鹏刘雁峰[导读] 随着我国的国民经济在高速的发展,社会在不断地进步,对建筑结构的体系和性能也提出更高的要求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北京 100160 摘要:随着我国的国民经济在高速的发展,社会在不断地进步,对建筑结构的体系和性能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SRC)作为一种新型的结构体系,由于其在承载力、耐久性、耐火性,尤其是在抗震方面的巨大优势,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类高层超高层建筑、重工业建筑、地铁站台、高耸结构等建筑与构筑物中。
然而由于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梁柱节点钢筋施工较为复杂,且施工要求较多,一旦在施工过程中控制不当,很容易出现质量问题,影响工程质量,延长施工工期,不利于工程的经济效益。
结合昆明南站施工实例,对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梁柱节点钢筋施工技术的主要程序和关键工序进行了研究与分析,保证建筑节点施工质量。
关键词: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梁柱节点;钢筋安装;主要程序引言近年来,型钢混凝土结构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于高层建筑和大跨度建筑工程中,这种结构是在型钢结构的外面再包裹一层钢筋混凝土的外壳,即在型钢的外侧配置适当的纵向受力筋、箍筋以及其他构造钢筋加以约束的混凝土结构。
由于在混凝土中配置型钢骨架,使之具备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的双重优点。
总体来说,其强度、刚度、延性得到显著提高,同时提高了构件与结构的抗震性能。
与钢结构相比,其具有防火性能好、结构局部和整体稳定性好、节省钢材的优点,而且,型钢混凝土可以有效地缩短了建设工程的工期,提高施工进度。
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型建筑的建设上马,型钢混凝土结构作为一种新型的结构不断得到推广和应用。
但是,在实际工程施工中,型钢混凝土结构也受制于型钢和钢筋之间经常发生碰撞,使得施工过程困难重重,处理不当不仅影响施工进度,甚至会降低构件的力学承载,带来结构安全隐患。
首先梁柱节点区是受力复杂应力集中,是钢筋交错纵横部位,是抗震优先保护区域。
因此,梁柱钢筋的连接要避免在这个区域进行,钢筋的任何连接方式都是对整根钢筋的削弱。
所以规范规定,梁柱节点区域不允许钢筋接头。
另一个梁钢筋弯折问题,梁钢筋在柱子要满足锚固长度的要求,《11G101-1》里面对此讲的非常透彻。
基本要掌握几个要点,平直段0.4Lae;弯折15d;加锚头;0.5hc+5d理解如下:端支座:直锚满足Lae则要求锚长为大于0.5hc+5d;不满足Lae时,要求平直段0.4Lae再弯折长15d;或者平直段0.4Lae再锚头;中间支座:下部钢筋锚长要求Lae以及0.5hc+5d浅谈框架结构梁柱节点的施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梁柱节点也称节点核芯区,是主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框架结构的震害大多发生在柱和梁柱节点核芯区,节点破坏主要是剪切破坏和钢筋锚固破坏,严重时会引起整个框架的倒毁。
我国新、老规范均强调了“强节点”的设计要求,对节点的箍筋和砼强度做了比较严格的规定。
但是,在工程实践中却往往对节点的施工重视不够,节点施工质量控制不严。
下面谈谈节点施工的一些问题,探讨如何保证节点区的施工质量。
1、节点区的钢筋绑扎梁柱节点的钢筋主要应注意两点:1.1箍筋的间距。
1.2纵筋的锚固。
设计上一般是按照规范要求取节点区箍筋与箍筋加密区相同,包括箍筋的规格、直径和间距等;纵筋锚固也要求满足规范规定,包括伸入支座的直段及弯钩长度。
实际施工中常常出现的问题是:节点区箍筋缺少绑扎、数量不足、间距不分,或者几个箍筋全堆在一起,或者空空的一长段没有箍筋;而纵筋则可能会因弯钩被烧短烧断导致锚固长度不够。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部分施工管理、监理人员素质较低,对节点区的重要性缺乏认识,质量意识比较淡薄;另一方面则是施工所采取的工艺流程限制,使得要做到节点区钢筋(尤其是箍筋)完全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十分困难,甚至是根本不可能。
工程实践中最常见的框架梁柱施工做法有两种:一种是将每层柱包括柱身、加密区和节点区的箍筋一次全部按要求绑扎好,然后装柱模板、在梁底下5~10㎝处留施工缝浇灌柱砼,柱侧模拆除后接着装柱头节点模板和梁底模(或者包括梁一边侧模),然后绑扎框架梁钢筋。
结合实例论梁柱钢筋节点设计方法摘要:本文结合具体工程实例,主要对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梁柱节点的深化设计方法进行了探讨,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框架剪力墙结构;节点设计;深化设计;1 深化设计概况某大厦的结构形式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地上15层,地下2层,总建筑面积为44500m2。
其中部分梁、柱为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型钢混凝土柱典型截面为800mm×800mm,翼缘板外侧沿柱身全高布置Ø19,L=80 mm抗剪力栓钉,型钢混凝土梁典型截面为500 mm×550 mm。
在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梁柱节点部位,由于梁、柱型钢的截面尺寸大,且钢筋粗、数量多,造成梁柱节点的情况异常复杂。
因此需对每个型钢混凝土梁柱节点进行深化设计,以此作为现场施工的依据。
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深化设计的任务是根据梁、柱型钢的截面尺寸和位置,适当调整梁、柱钢筋的位置,并设计梁、柱钢筋穿过型钢或与型钢连接的构造措施,使现场梁、柱的型钢、钢筋实际完成情况满足图纸和规范要求。
本工程共完成113张深化设计图,其中包括钢筋调整图、型钢加工图、钢筋与型钢连接详图等。
合理地解决了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施工难点,为工程顺利进行提供了技术保证。
2 梁钢筋深化设计型钢混凝土梁钢筋的深化设计是此次深化设计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需解决梁的上下排钢筋在遇到柱型钢时如何穿过或如何连接的问题。
按照原设计图,在梁柱节点,型钢混凝土梁的上下排钢筋由两侧至中间分别与型钢混凝土柱的钢筋、柱型钢腹板和柱型钢翼缘板相交叉。
设计中采用三种方法解决此问题,即绕过柱型钢、穿过柱型钢腹板以及与柱型钢翼缘板焊接连接(图1)。
图1型钢混凝土梁柱节点钢筋示意图2.1 梁主筋绕过柱钢筋和型钢梁上下排钢筋的最外两侧钢筋可弯折后从外侧绕过柱型钢。
本工程型钢混凝土梁宽500mm,型钢混凝土柱的型钢截面尺寸为450mm×450mm,因此梁上下排钢筋的最外两侧主筋能直接绕过柱型钢,相邻第2根梁主筋按照最大1∶6的弯度弯折后也同样能绕过柱型钢。
型钢组合结构梁柱节点区钢筋连接施工工法1 前言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日新月异,以及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建筑功能多样化、建筑空间等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存在截面尺寸过大,占据空间较多,为有效解决建筑结构大跨度以及提高构件的承载力,单一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已不能使建筑使用功能充分发挥,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作为一种新型的结构已不断得到推广应用。
目前,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从设计到施工的经验不足,造成设计与施工脱节,许多结构设计时仅仅考虑到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很少全面考虑在施工时的可行性。
由于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属于一种新型结构,在我国的运用还不是很广泛,施工技术上还不是很成熟,可借鉴的施工经验相对较少。
为了解决型钢组合结构梁柱主筋在型钢梁柱部位无法贯通,或因贯通在翼缘板上开孔对型钢梁柱强度造成影响的问题,根据设计要求,总结出型钢组合结构梁柱节点区钢筋连接施工工法。
2 工法特点本工法为型钢混凝土框架的梁、柱纵向受力钢筋,与型钢结构交接处的施工方法,在型钢结构上焊接或开孔设置梁、柱纵向钢筋的传统施工方法上,进行技术改进:在梁、柱纵向钢筋与型钢结构的交接处,采用对应的钢筋直螺纹套筒在工厂预先焊固,型钢结构现场安装后进行钢筋安装施工。
与传统的施工方法相比具有以下特点:(1)安装方便、快捷,降低了现场钢筋焊接量或钢筋穿孔安装难度,提高了施工效率,有效保证钢筋连接的施工质量。
(2)在型钢结构对应梁、柱的纵向受力钢筋处,焊接直螺纹套筒对框架梁、柱的纵筋进行同轴线连接,梁、柱钢筋通过和套筒连接达到传力贯通梁柱节点的目的。
(3)型钢结构焊接直螺纹套筒处设置加劲钢板,避免了型钢结构因穿筋开孔削弱结构的问题,保证了结构的刚度与稳定性。
3适用范围本工法适用于型钢组合结构梁柱节点区域钢筋连接的施工。
4工艺原理(1)在梁、柱的纵向受力钢筋与型钢结构连接位置处,利用钢筋直螺纹套筒的可焊性与型钢结构焊接固定,并相应增设加劲板加强型钢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