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重度窒息的抢救护理措施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3
新生儿窒息护理常规一、概述新生儿窒息是指胎儿因缺氧发生宫内窘迫或娩出过程中引起的呼吸、循环障碍,是新生儿最常见的症状,也是新生儿的主要死亡原因。
【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呼吸障碍。
其窒息程度可按生后1min内的Apgar评分采区分,0~3分为重度,4~7分为轻度,若生后1min评8~10分而数分钟后又降到7分或以下者亦属窒息。
二、护理诊断1、气体交换受损与缺氧,二氧化碳排出障碍有关。
2、清理呼吸道无效与气道血管缺血缺氧致组织液渗出,气道分泌物增多有关。
3、潜在并发症:惊厥、高胆红素血症。
4、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不能正常喂养,经口摄入减少有关。
三、护理措施1、病情观察根据病情按医嘱行心电监护,连续监测心率、心电图及呼吸频率、节律。
密切观察患儿肌张力、反射、前囟、眼神、哭声、抖动等神经系统异常表现,有惊厥、颅压高情况及时报告医生进行治疗,并备好人工呼吸器。
2、一般护理患儿置开放暖箱,使皮肤温度保持在36.5℃左右,室内不应有对流风。
给予头罩温湿化吸氧,给氧浓度根据血气调整,呼吸窘迫严重者,按医嘱用持续正压给氧或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鼻分泌物。
3、营养支持重度窒息儿禁食3天,严密观察腹胀情况、呕吐物、大便性质等,警惕坏死性小肠炎。
4、病情记录患儿复苏后即在会阴部粘好留尿小瓶,争取留第1次尿查潜血,并记录第1次排尿时间以便及早了解窒息对肾脏的损害。
详细记录出入量,建立特护记录,按医嘱控制输液速度,有水肿、尿少等及时报告。
5、用药护理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保证药物应用,遵医嘱及时正确输入纠酸、扩容剂等。
6、健康教育定期复查头颅CT,加强早期教育,开发智力,按时接种各种疫苗。
新生儿重度窒息濒死儿复苏方法的建议新生儿重度窒息濒死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如不及时有效地复苏,会导致严重的神经系统损伤甚至死亡。
因此,对于新生儿重度窒息濒死的复苏方法非常重要。
本文将针对新生儿重度窒息濒死的复苏方法,提出一些建议。
首先,对于新生儿窒息濒死的复苏,应该以速度为首要考虑因素。
新生儿重度窒息濒死时,很多生命体征会迅速恶化,因此及早开始复苏是关键。
在发现新生儿重度窒息濒死后,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胸外心脏按压应该采用2指法,即用拇指和食指按压新生儿的胸骨下1/3处,每分钟100-120次,深度约为1.5厘米。
保持持续的胸外按压至少2分钟,或直到出现有效自主呼吸。
其次,新生儿重度窒息濒死复苏过程中,需要保证氧供给。
新生儿患有窒息濒死时,由于缺氧缺血,会导致脑组织受损。
因此,在复苏过程中尽快建立有效的氧合。
可以通过面罩或插管通气的方式进行人工通气。
新生儿窒息濒死的复苏中,氧气浓度应该控制在21-30%之间,以避免氧中毒的发生。
此外,对于新生儿重度窒息濒死的复苏,应进行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可以通过给予血管活性药物,如肾上腺素或去甲肾上腺素来增强心脏收缩力,提高心脏输出量。
此外,可以考虑给予碱剂进行纠正酸碱失衡,提高心脏和呼吸系统功能。
在给药过程中,应注意剂量和给药途径,以避免药物过量或不良反应的发生。
在新生儿重度窒息濒死复苏中,还应注意监测指标的观察。
复苏过程中,需要监测新生儿的心率、呼吸、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等指标。
通过监测这些指标的变化,可以及时调整治疗措施,评估复苏效果。
同时,还应该注意监测新生儿的体温,保持适宜的体温有助于促进新生儿窒息濒死的复苏。
最后,在新生儿重度窒息濒死的复苏中,还需要合理的团队协作。
一个高效的复苏团队应该包括产科医生、儿科医生、护士和麻醉师等多个专业人员。
各个成员应该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快速响应,配合默契,确保复苏过程的顺利进行。
在复苏过程中,团队成员应进行明确的沟通,制定明确的复苏方案,并及时交换信息,评估复苏效果。
新生儿窒息的护理措施是什么
由于一些原因导致新生儿窒息了,要是不及时的抢救就会有生命危险。
而且对于新生儿窒息这种情况来说,好的护理措施是很有必要的,因为耽误一分一秒对于孩子来说都是有危险的。
那新生儿窒息的护理措施是什么?很多朋友都想知道,下面就关于这个问题为大家介绍一下。
新生儿窒息的护理措施是什么?
1、保暖在整个抢救过程中注意保暖极为重要,因新生儿窒息后呼吸循环较差,体温大多不升,室内温度应控制在24℃~26℃,体温偏低的患儿可用热水袋保温,直到体温升至36℃以上,再根据不同情况置于暖箱内。
2、吸氧本组的患儿都有吸氧治疗,直至发绀消失,呼吸平稳,精神好转。
根据患儿情况不同,采取不同的给氧方式。
在氧疗过程中要严密观察患儿呼吸、面色及血氧饱和度指数的变化。
这对于新生儿窒息的护理非常重要。
3、喂养重度窒息患儿常规禁食12~48h后开奶,因重度窒
息可累及心、脑、肾等器官及消化、代谢等多系统损害。
过早喂养可加重胃肠道损害,诱发消化道溃疡及出血。
有的吞咽反射差的患儿还可能引起呛咳、误吸等。
喂养时患儿头高脚低位,少量多次,喂完后轻拍背部减轻溢乳并密切观察面色、呼吸及精神状态,详细记录呕吐腹胀、腹围、大便(次数、形状、颜色)尿量等,以利于诊治。
新生儿窒息的护理措施是什么?现在大家对于这个问题了解了吧!孩子的健康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和睦和幸福,为此,新手父母一定要学习一些关于新生儿的护理措施,这样可以在第一时间里救助孩子,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保护孩子健康成长。
新生儿窒息抢救方法与护理措施关键词新生儿窒息抢救护理新生儿窒息(asphyxia of newborn)是指由于产前、产时或产后的各种病因,使胎儿缺氧而发生宫内窘迫或娩出过程中发生呼吸、循环障碍,导致生后1分钟内无自主呼吸或未能建立规律呼吸,以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酸中毒为主要病理生理改变的疾病,严重窒息是导致新生儿伤残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2011年1月~2011年10月共抢救新生儿窒息68例,做好新生儿窒息的抢救与护理,是减少并发症,降低新生儿病死率和伤残率的关键。
现将其临床经验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2011年1月~2011年10月共抢救新生儿窒息68例,男40例,女28例,其中胎儿宫内窘迫36例,早产儿12例,引产加腹压10例,剖宫产6例,臀位助产4例。
临床表现:新生儿窒息分为四种:①轻度窒息:新生儿全身皮肤青紫或躯干红、四肢青紫,心跳有力但缓慢,呼吸表浅或不规律,用导管插鼻孔、弹足底刺激后皱眉、打喷嚏或哭闹,肌张力正常或增强,Apgar评分4~7分。
②重度窒息:全身皮肤苍白,心跳无或先慢后弱而不规则,呼吸几乎无或喘息样而微弱,对刺激无反应,肌张力松弛或消失,肛门松弛。
Apgar评分0~3分。
抢救方法:新生儿窒息的抢救复苏应有产科、儿科医生共同协助进行。
事先必须熟悉病史,对技术操作和器械设备要有充分准备,一般采取ABCDE复苏方案:A(air way)建立通畅的气道,B(breathing)诱发呼吸,C(circulation)维持循环,D(drug)药物治疗,E(evaluation)评价监护。
前三项最为重要,其中A是根本,B 是关键。
最初复苏步骤:①保暖,新生儿娩出后立即置于远红外或其他方法预热的保暖台上;②用湿热毛巾揩干新生儿头部及全身,减少散热;③摆好体位,肩部以布卷垫高2~2.5cm,使颈部稍伸仰;④娩出后立即吸净口、咽、鼻黏液,时间≤10秒,应先吸口腔再吸鼻腔;⑤上述处理仍无呼吸,给予触觉刺激,可采用拍打足底2次和摩擦背部促使呼吸建立。
新生儿重度窒息护理措施
新生儿重度窒息是一种严重的情况,需要立即采取护理措施以确保婴儿的生命安全。
以下是针对新生儿重度窒息的护理措施:
1. 呼吸支持,首先要确保婴儿的气道通畅。
如果婴儿没有自主呼吸,需要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医护人员可以使用面罩和呼吸囊进行呼吸支持,或者进行气管插管并连接到呼吸机上。
2. 氧疗,重度窒息的新生儿通常需要额外的氧气支持。
医护人员会监测婴儿的血氧饱和度,并根据需要调节氧气浓度。
3. 循环支持,新生儿重度窒息可能会导致心脏功能受损,需要密切监测心率和血压。
在必要时,可以通过药物或其他手段支持婴儿的循环系统。
4. 体温调节,新生儿重度窒息可能会导致体温下降。
医护人员会确保婴儿保持适当的体温,可以通过皮肤接触、保温箱或加热设备来进行体温调节。
5. 营养支持,婴儿在窒息后可能无法进食,需要通过静脉或管
饲等方式获得营养支持,以维持体力和促进康复。
6. 监测和观察,医护人员会密切监测新生儿的生命体征,包括
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并观察婴儿的反应和症状变化,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7. 家庭支持,在医院护理期间,家庭成员也需要得到支持和教育,以便他们能够在婴儿出院后提供必要的护理和监护。
总之,新生儿重度窒息需要全面的护理措施,包括呼吸支持、
氧疗、循环支持、体温调节、营养支持、监测和观察,以及家庭支持。
这些措施需要由专业的医护人员进行,以确保婴儿能够尽快康
复并健康成长。
新生儿窒息如何实施护理措施,治疗方法新生儿窒息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新生儿在出生后不能正常自主呼吸,导致机体缺氧的病状。
这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病状,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和治疗方法。
本文将为您介绍新生儿窒息的护理措施、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新生儿窒息的护理措施新生儿窒息是迅速的、紧急的情况,需要立即采取抢救措施,所以除了进行抢救措施外,合理护理也非常重要,特别是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维持呼吸道通畅:需要保持呼吸道通畅,使新生儿能够呼吸。
如果新生儿呼吸困难,需要采取人工气道插管并进行气道吸痰操作。
2.提供充足的氧气:需要给予充足的氧气,可以使用高浓度氧气面罩,但是需要注意高浓度氧气可能会导致氧气中毒,需要监测新生儿的氧气饱和度。
3.维持体温:在抢救的过程中需要控制环境温度,保持新生儿的体温稳定。
4.及时采集监测数据:采集新生儿的生命体征数据,如心率、呼吸、体温、血压等,以及动脉血气的监测。
5.协助医生进行药物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协助药物治疗,如生长抑素、肾上腺素等。
二、新生儿窒息的治疗方法1.基本救护措施:新生儿窒息需要立即进行基本救护措施,如清理呼吸道、进行人工呼吸、胸外按压等。
2.药物治疗:在基本救护措施之后,可以使用一些药物治疗。
常用的药物包括氨茶碱、多巴胺、肾上腺素等。
3.机械通气:如果新生儿呼吸困难,有时需要进行机械通气。
机械通气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注意监测新生儿的呼吸情况和氧气饱和度。
4.体外膜肺氧合(ECMO):在新生儿窒息的情况下,如果药物治疗和机械通气不能有效改善情况,可能需要进行体外膜肺氧合(ECMO),这是一种特别复杂的治疗方法,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三、新生儿窒息的注意事项1.保持呼吸道通畅:需要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期吸出呼吸道分泌物,以避免继发性感染。
2.体位引流:在采取卧位时,应将头抬高,以保持口腔咽喉道通畅;采取仰卧位时,应保证婴儿的头部高于足部,使气道向上。
新生儿窒息复苏的应急预案引言概述:新生儿窒息是指新生儿在出生后无法正常进行呼吸和氧合的一种紧急情况。
窒息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婴儿的生命。
因此,制定一份完善的新生儿窒息复苏的应急预案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新生儿窒息复苏的应急预案。
正文内容:1. 窒息复苏前的准备1.1 确保场地和环境安全:确保复苏场地干净、宽敞,避免危(wei)险物品存在,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1.2 配备必要的设备和药品:准备好新生儿复苏车、呼吸机、吸引器、氧气瓶等设备,并确保其正常运作。
同时,备好必要的药品,如肾上腺素、红细胞悬液等。
2. 窒息复苏的基本步骤2.1 评估婴儿情况:观察婴儿是否有呼吸难点、发绀等症状,并检查心率和呼吸频率。
2.2 清除呼吸道阻塞物:采取适当的方法,如头后仰法、吸引法等,清除婴儿呼吸道中的阻塞物。
2.3 进行人工呼吸:使用面罩或者呼吸机进行人工呼吸,保持适当的频率和压力。
2.4 实施胸外心脏按压:在确保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进行胸外心脏按压,维持血液循环。
3. 特殊情况下的窒息复苏3.1 新生儿窒息复苏中的心脏骤停:若婴儿心脏骤停,应即将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并及时使用肾上腺素等药物。
3.2 新生儿窒息复苏中的低血糖:对于低血糖的婴儿,应及时补充葡萄糖溶液,以提高血糖水平。
3.3 新生儿窒息复苏中的低体温:对于低体温的婴儿,应迅速采取措施升温,如使用温热毯等。
4. 窒息复苏后的监测和护理4.1 监测生命体征:对于窒息复苏后的婴儿,应密切监测其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指标。
4.2 维持呼吸道通畅:保持婴儿呼吸道的通畅,及时清除分泌物和阻塞物。
4.3 提供适宜的护理:提供温暖、肃静的环境,避免刺激,定期观察婴儿的情况,并及时提供营养和药物支持。
5. 应急预案的演练和更新5.1 定期演练: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摹拟演练,以提高应对窒息复苏的熟练度和协作能力。
新生儿重度窒息的抢救及护理效果评价【摘要】新生儿重度窒息是婴儿期常见的紧急情况,一旦发生需要及时的抢救和有效的护理。
本文通过对新生儿重度窒息的定义、抢救措施和护理效果评价进行综合分析,总结了不同抢救及护理策略的优缺点,并对其效果进行了评价。
结果显示,针对不同病情的新生儿重度窒息,采取相应的抢救和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患儿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文章还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希望能够进一步完善针对新生儿重度窒息的抢救及护理策略,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患儿的健康和生存提供更好的保障。
【关键词】新生儿,重度窒息,抢救,护理,评价,效果,综合评价,研究意义,定义,措施,展望未来,窒息,健康,医学。
1. 引言1.1 背景介绍新生儿重度窒息是指新生儿在出生后无法完成自主呼吸,导致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严重影响生命健康的一种病情。
窒息是新生儿最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发病率较高,且病情进展迅速,一旦出现会对新生儿造成严重的危害。
在新生儿窒息的情况下,及时有效的抢救和护理对患儿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传统的抢救方法包括清理呼吸道、氧气通气、心肺复苏等,目的是尽快恢复患儿的呼吸和心跳功能。
护理工作也是十分重要的,包括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脱水等,以确保患儿在抢救过程中稳定和安全。
针对新生儿重度窒息的抢救与护理效果评价,可以从抢救效果和护理效果两方面来进行评估。
通过评价抢救及护理的效果,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并为今后的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本研究旨在全面评估新生儿重度窒息的抢救及护理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1.2 研究意义新生儿重度窒息是一种常见的危急病情,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新生儿窒息的抢救及护理已经取得了不少进展,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
对新生儿重度窒息的抢救及护理效果进行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意义在于全面了解新生儿重度窒息抢救及护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优化抢救措施和提高护理效果提供科学依据。
抢救及护理
熟练、成功地抢救新生儿重度窒息与医护人员的操作技
能、新生儿的抢救配套设备是分不开的。
新生儿重度窒息的抢救关键在于严格按规范的现代化复苏技术及复苏方案,即按A、B、C、D、E五步骤进行。
新生儿复苏方案:A(Airway,气道)清理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畅;B(Breating,呼吸)建立并维持有效的呼吸功能;C(Circulation,循环)维持有效的血循
环;D(Drugs,药物)药物治疗;E(Evaluation,评价)。
其中A
是根本,B是关键,复苏过程中和复苏后,均应对新生儿进行评价和监护工作。
1清理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畅
患儿人院时立即进行新生儿评估,若Apgar评分0—3
分,立即置于远红外线开放式辐射台上,肩部底下置颈托高2~
3 CIFI(我们科室用布类自做的呈弓形状,对于抢救新生儿窒息效果佳),呈微伸仰位,患儿处于15°一3O°头低足高仰卧位,以利于气道开放和分泌物流出。
尤其对于早产儿或枕部水肿的患儿更为合适;如发现患儿有大量分泌物从口腔、咽部流出时,应立即将患儿头部转向侧位,以促进口内分泌物的收集和吸引,防止和减少其吸入气道内。
立即将预先准备好的吸引器接上吸痰器插入新生儿咽部,吸尽黏液及羊水,若羊水粘稠或有胎粪堵塞时,可采用气管插管在喉镜直视下用一次性吸痰管吸出,注意准确暴
露声门是插管成功的关键,看清声门,以免误人食管,注意在吸痰过程中动作须轻柔,避免损伤咽部黏膜,吸引时间不宜超过10 S,吸引管的负压应不超过13.3kPa(100 mmHg)的压力』。
如患儿经上述处理后仍无呼吸,可采用拍打或弹足底2次和摩擦患儿背部来促进呼吸。
此过程应迅速、准确,要求在20S内完成。
在确定痰液吸净后轻弹患儿足底,使其啼哭。
在此过程中,有6例患儿哭声响亮,但面色苍白。
触觉刺激的注意事项:刺激不能超过2次,如果经过2次触觉刺激或30 S后,患儿仍不能出现有效的自主呼吸,可能为继发性呼吸暂停,应立即用面罩或气囊进行正压通气。
2 人工呼吸
新生儿刺激后仍无反应,面色依然苍白,给予气囊面罩吸氧。
氧浓度应在80%以上,待出现自主呼吸,皮肤转红后,停止加压继以面罩给氧,此时应逐渐降低吸氧浓度。
需长时间加压呼吸者(>1 h),吸人氧含量不应高于40%,以免引起肺、脑全身器官的病变及新生儿日后发生眼球晶体后纤维增殖,影响视力。
吸人氧必须经过湿化装置。
3体外心脏按压
当心率<60次/rain时,应立即予以胸外心脏按压,维持心率100~120次/min,每压3次,问隔正压通气1次,有效时可触及股动脉搏动。
4 复苏药物的应用
为促进自主呼吸和心跳的恢复,在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的同时遵医嘱及时、准确地应用复苏药物,如静脉注射0.01%肾上腺素0.1—0.3ml/kg,或气管内注入5%碳酸氢钠3~5Inl加等量5%葡萄糖液后缓慢注射纠酸、呼吸兴奋剂、增加组织灌注量、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等治疗。
5 及时Apgar评分
复苏过程中和复苏后,对新生儿进行评估和监护工作的
同时注意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