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考试成绩统计与分析表表
- 格式:xls
- 大小:182.50 KB
- 文档页数:1
期末考试年级成绩分析引言本文档对于期末考试年级成绩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通过统计和分析学生的成绩数据,我们能够了解整个年级的考试情况,为学校和教师改进教学提供参考。
数据收集和统计方法我们收集了本年级所有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并进行了数据统计分析。
在统计过程中,我们采用了简单的算术平均数、标准差和百分比等常用的统计指标。
成绩分布情况经过统计,我们得出了以下成绩分布情况:- A等:占比40%,表示优秀的学生占整个年级的40%。
- B等:占比30%,表示良好的学生占整个年级的30%。
- C等:占比20%,表示中等水平的学生占整个年级的20%。
- D等:占比10%,表示较低水平的学生占整个年级的10%。
学科分析根据不同学科的平均分和标准差,我们进行了学科分析。
语文- 平均分:85分- 标准差:5分- A等学生占比:35%- B等学生占比:40%- C等学生占比:20%- D等学生占比:5%数学- 平均分:90分- 标准差:7分- A等学生占比:45%- B等学生占比:30%- C等学生占比:20%- D等学生占比:5%英语- 平均分:80分- 标准差:6分- A等学生占比:30%- B等学生占比:35%- C等学生占比:25%- D等学生占比:10%结论本年级的整体成绩较为优秀,尤其在数学方面表现出色。
然而,在英语方面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根据这些分析结果,学校和教师可以制定针对不同学科的教学计划和辅导措施,帮助学生提高成绩。
参考文献- 张三, 王五. 《教育统计分析方法》.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 李四. 《教育成绩评价与分析》.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8.。
育才怡康小学()--- ( )学年度()学期
()年级()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年级:学科:任课教师:
一、基本情况:
二、相关数据采集与分析:
根据以上数据分析情况:
1、看均分:
2、看合格率:
3、看优秀率:
4、看满分率、零分率:
5、看高低分组得分率:
6、看高低分差:
7、看学生习惯:
表二:学科上下学期成绩对比:
上下学期作比较数据分析:
1、看均分:
2、看合格率:
3、看优秀率:
三、归因分析:
(一)学生的质量状况
1、取得的成绩:(对照上学期成绩的改进情况)
2、存在的不足:(对照上学期问题的改进情况)
(二)教师的教学现状:
1、取得的成绩:
2、存在的不足:
四、改进措施:。
Excel 进行学生成绩统计分析处理学生成绩时所分析的项目包括参考班级,参考人数、平均分,及格人数、及格率、优秀人数、优秀率,最高分、最低分以及各分数段所占的人数:600分以上人数、500~599 分人数、400~499 人数、300~399 人数、300 分以下人数。
这个统计比较复杂,且工作量大,如果用人工计算,不但效率低,且出错机率大,而用EXCEL函数可以很好解决这个问题。
新建空白Excel工作簿,将自动建立的Sheet1、Sheet2、Sheet3工作表重命名为成绩表、分析表、分数段统计表。
其中各科考试成绩表用于输入各科成绩。
(一)设计各科成绩表在各科考试成绩表第一行中输入分析名称,如“** 中学2007~2008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月考成绩表”,在第二行从A1单元格开始顺序输入记录字段名:考号、姓名、班级、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
假设全级学生有674 人,10个班,所以从第3行到第676 行用来输入所有学生各科的成绩。
1. 求总分:主要用SUM函数,其语法格式为SUM(Ref),此处Ref为参与计算的单元格区域。
例如:SUM(B2:E2)是表示求B2、C2、D2、E2四个单元格内数字的和。
另外还用到SUMIF函数,语法格式为SUMIF(Range,Criteria,Sum_range),其功能是根据指定条件对若干单元格求和,参数Range表示引用,用于条件判断的单元格区域。
Criteria表示数字、表达式或文本,指出哪些单元格符合被相加求和的条件。
Sum_range表示引用,需要求和的实际单元格。
注意:Criteria如果是文本,那么引号应该是半角的,而不是全角的,否则会出错!在O3单元格中输入=sum(F3:N3),便可求出第一个同学韩威的总分,然后选中O3单元格,当右下角出现小”+”字图标时时使用拖拉大法往下自动填充,或左键双击即可.2.排名次:Microsoft Excel中用RANK函数求名次(排序),它的语法为:RANK(Number,Ref,Order) 返回一个数字在数字列表中的排位。
贵阳市花溪区金竹民族学校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检测卷面分析表年级:八年级、学科:地理一、成绩统计:二、卷面分析:(1)试卷质量分析:试卷结构包括选择题(共25小题共计50分)、非选择题(填空题7小题共15分,识图连线题3题共计15分,分析作答题共20分,三项共计50分)二种类型。
选择题属于客观性试题,答案唯一;非选择题:填空题属于客观性试题,答案唯一。
识图连线题属于客观性试题,和少量的推理分析题,答案也是唯一的。
分析作答题主要考查学生从实验操作的能力。
此次考试试卷就总体而言,题量适中,难易适度,测验目标主要为初中所学的七年级生物(人教版)上、下册的内容,主要侧重于对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检测面较为全面,有对基本概念的考查和应用,对教材知识点的分析和说明,有对材料试题的分析与应用;也有对课外阅读的分析与考查。
以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学生答卷情况分析:1、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考查较为全面,涉及生物学的基础部分知识内容,但得分一般,表现出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较为不扎实。
2、非选择题题:填空题涉及涉及生物学的基础知识。
比重不大,只有15分,得分在百分之30以上。
识图连线题:涉及“生物圈为生物提供的条件题”、“人血涂片题”、“反射题”,题量适度,是此试卷的重点部分。
得分在百分之50以上。
大多数学生由于对识图能力较差,对知识迁移能力较差,表现为失分较多。
材料题的分析不会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是造成丢分较多的主要原因。
(3)针对学生答卷中出现的问题解决的措施:一是巩固基础知识,增强填图与识图的训练;二是多作材料分析题的训练。
学生成绩综合统计表4.6学生成绩综合统计表(一)案例背景期末考试后,除了要统计各个分数段人数分布情况外(前面章节已经介绍了多种统计分数段的方法)可能还要统计年级和各班的及格人数与及格率,优秀人数与优秀率,以及各班里前、后若干名(如年级前20名和后20名)的人数和比例等。
本案例以某中学高一年级4个教学班100名学生的期末考试的3科成绩和总分为样本,统计全年级4个班级学生的期末考试及格人数与及格率,优秀人数与优秀率,以及各班里年级前20名和后20名的人数和比例,以便进行综合分析。
同时将前20名和后20名学生的成绩在统计表中标示出来,以使得前、后20名的成绩能够在成绩表突出显示。
要实现本案例中的功能,学员应该掌握以下EXCEL技术点•基础知识条件格式•函数应用ISNUMBER函数SUM函数,LARGE 函数,SMALL函数•综合应用函数嵌套数组公式。
最总效果展示461创建原始数据表Step 1创建工作簿、重名工作表创建工作簿“综合统计表.xls”,然后将工作表重命名为"统计表”,删除多余工作表。
Step2输入原始成绩①在单元格A49输入表格标题:“高一年级期末考试成绩统计表”,选择你好单元格区域A49:G49,单击“合并及居中”按钮,字体、字型、字号设置为黑体加粗16号。
②在单元格区域A50: G50输入字段名:“班级”,“学号”,“姓名”,“语文”,“数学“,“英语”和“总分“。
③在单元格区域A51 : F150输入全年级4个班100名学生的“语文”,“数学“,“英语”成绩④在单元格G51输入公式:“ =SUM(D51:F51) ”, 然后按键确认,计算出第一个学生的“总分”。
⑤选中单元格G51,双击单元格G51右下角的填充柄即可完成其余学生“总分”的统计工作。
⑥选中单元格区域A50:G150,按图2样式设置边框,添加底纹,文本居中显示462统计及格人数与及格率Step 1创建统计表框架在单元格区域A1:J9按图3样式输入“高一年级各班及格人数与及格率统计表”框架信息。
雷州市年级成绩统计表2011至2012 学年度第一学期级别:八年级科目:语文科任:登分人:王莹此表只供教师了解检测学生成绩情况使用,不对学生公开。
2011至2012 学年度第二学期级别:八年级科目:语文科任:陈晓豫、陈循养、曹凤建、王广文、陈登分人:王莹此表只供教师了解检测学生成绩情况使用,不对学生公开。
2012至2013 学年度第一学期级别:九年级科目:语文科任:登分人:梁忠祥2012至2013 学年度第二学期级别:九年级科目:语文科任:登分人:梁忠祥雷州市松竹中学期末考试单科成绩统计表2011至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级别:八(1)科目:语文科任:陈晓豫登分人:梁忠祥雷州市松竹中学期末考试单科成绩统计表2011至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级别:八(1)科目:语文科任:陈晓豫登分人:梁忠祥雷州市松竹中学期末考试单科成绩统计表2012至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级别:九(1)科目:语文科任:陈晓豫登分人:梁忠祥雷州市松竹中学期末考试单科成绩统计表2012至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级别:九(1)科目:语文科任:陈晓豫登分人:梁忠祥雷州市松竹中学期末考试单科成绩统计表2012至2013 学年度第一学期级别:九(3)科目:语文科任:陈晓豫登分人:吴乃如雷州市松竹中学期末考试单科成绩统计表2012至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级别:九(3)科目:语文科任:陈晓豫登分人:梁袁有珠2011至2012 学年度第一学期级别:八(3)科目:语文科任:陈晓豫登分人:袁有珠2011至2012 学年度第二学期级别:八(3)科目:语文科任:陈晓豫登分人:吴乃如。
学生考试分析与总结表格考试成绩分析对本次考试的学生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得如下表格:考试科目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及格率(60分及以上)语文75.5984385%数学80.01005090%英语78.5965288%物理60.0853075%化学65.0904080%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数学科目平均分最高,物理科目成绩相对较差。
及格率方面,数学科目最高,其余科目及格率均在80%以上。
可以得出,本次考试中,学生整体成绩较为出色,但仍存在学生对某些学科理解和掌握不足之处。
考试难点分析针对本次考试中出现的难题及错题情况进行分析,得出如下表格:考试科目难点分析常见错题语文作文水平普遍较低,词汇量不足熟悉语文古诗词不够数学解题思路问题,考虑不全面数字逻辑题易错英语阅读理解难度较大,词汇量不足时态和语态容易混淆物理公式运用不熟练,题目难度大受力分析问题化学实验和化学方程式记忆有误酸碱反应问题分析表格中得知:语文科目中,学生对作文和文言文的掌握程度不够,词汇量较低。
数学科目中,考虑不全面,对数字逻辑题理解较有困难。
英语科目中,学生阅读理解难度较大,词汇量不足,时态和语态容易混淆。
物理科目中,学生对公式不够熟练,题目难度较大。
化学科目中,实验和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有误,会受到酸碱反应问题的考验。
学习计划总结在进行考试成绩分析与难点分析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如下所示:学习科目改进方案语文多阅读、多写作,提高语感和写作能力;多背诵古诗词,提高词汇量数学坚持做题,加深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多接触题目,提高题目的理解能力英语多多练习阅读,尝试用英语思考问题,增加词汇量,加强语法记忆物理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加深物理公式的运用;加强与教师的沟通交流化学更多的动手实验,在实验中学习化学实际应用技能;多使用记忆法背诵化学方程式等知识点综合以上,学生应更加积极地进入学习状态,加大学习投入,减少时间浪费,做到上课认真听讲、自己多思考和多练习。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质量分析表
乡(镇): 学校: ___ 年级:三年级 学科 : 英语
参加考试人数注:及格率=
;参加考试人数
优分率=;参加考试人数低分率=
二、 对试题的评价与建议
该试卷内容涉及面广,难度适中无难题偏题,适合大部分学生,既考查了最基本的知识、单词教学,也考查了基本的句型教学。
总的说来,试题出得比较成功。
三、 考试情况分析 1、 基本情况
基本情况很好,各班都有满分成绩好的都考好了,但是还是有少部分同学英语成绩不理想。
三个班级中,三班成绩较好些。
总体还好。
2、 教与学存在的问题
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加强课堂教学,试卷从在培养学生良好做题习惯上做的不够。
良好
的做题习惯主要包括认真审题、工整答题、细心做题、仔细查题。
但在这一学期里,有的学生由于书写不清,匆忙答题,不会检查,造成失误。
教材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着重考查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对单词的理解掌握情况。
3、改进教学的意见及措施
针对出现的问题,有的学生由于书写不清,匆忙答题,不会检查,造成失误大的问题,学生连最基本的词汇都掌握不好,何谈语音、谈何语法。
这也是我今后教学中的一个重中之重。
加强课堂教学,严格要求学生。
做好差生的转化,与家长多沟通。
学校(盖章)。
学校对于某年级各教学班的考试成绩分析,一般要统计每个班的参加考试人数、及格率、平均分(或每班前若干名学生的平均分)、学生个体在本教学班中的名次等,如果仅用WPS表格的内置函数计算,则需要一个班一个班的分块后计算,非常麻烦。
笔者通过巧妙组合WPS 表格的内置函数编写出数组公式,简捷方便地完成了以上各种特征量数计算(如图1所示)。
图1 班级学生成绩统计1、每个班参加考试人数假设某年级有4个班,学生总数不大于260名,班号在A列(用01、02、03表示各班号),从261行开始为汇总行。
要统计的是语文学科(C 列)的各班参加考试人数(每个班有得分的学生数,即非空格数),则在要计算各班参加考试人数的纵向连续的第一个单元格C262中输入公式:=SUM((A$2:A$260=0&ROW(A1))*(C$2:C$260<;))按Ctrl+Shift+Enter组合键确认输入后,向下拖动填充到全部班级单元格C262 :C265,即可得到各班的该学科参加考试人数。
上述公式为数组公式,在编辑栏输入这种公式后,必须按Ctrl+Shift+Enter组合键确认,确认后在公式两边自动加上花括号{}(如图2)。
图2 学科实考统计三联推荐:点击免费下载最新版WPS办公软件》》查看更多电脑教程公式解释:将班号列所在区域A$2:A$260为某班(0&ROW(A1))和某学科考分列所在区域C$2:C$260为非空单元格 (<;)两个条件做乘法运算。
当两个条件都成立时返回1(TRUE* TRUE=1),否则返回0(TRUE* FALSE=0、FALSE *TRUE =0、FALSE * FALSE=0)。
逻辑判断的结果组成0、1数组,通过函数SUM()将所有的0、1值求和,得出该学科参加考试人数。
2、每个班所有考生的总平均分假设E列为总分列,在要计算各班总平均分的纵向连续的第一个单元格E262中输入数组公式:=AVERAGE(IF(A$2:A$260=0&ROW(A1),E$2:E$260))按Ctrl+Shift+Enter组合键确认后向下拖动填充到全部班级单元格E262 :E265,得到每个班所有考生的平均分(如图3)。
一、原始分与标准分定义原始分是考试后直接从卷面上得到分数。
标准分是指通过原始分转化而得到一种地位量数,它反映考生成绩在全体考生成绩中位置。
因此,无论试题难或易,无论整体原始分偏高或偏低,整体标准分都没有什么变化。
二、标准分计算根据教育统计学原理,标准分Z是原始分与平均别离差以标准差为单位分数,用公式表示为:Z=(X-A)/S其中:X为该次考试中考生个人所得原始分;A为该次考试中全体考生平均分;S为该次考试分数标准差。
通过转换后得到标准分Z在一般情况下都带小数,而且会出现负值,实际使用时不太方便,所以还要对Z分数进展线性变换〔T变换〕: T=500+100Z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标准分。
这种标准分平均值为500,也就是说,如果某考生标准分为500,那么该生成绩处于此次考试中间位置。
标准分有如下性质:⑴平均值为0,标准差为1;⑵分数之间等距,可以作加减运算;⑶原始分转换为标准分是线性转换,不会改变原始分分布形状,也不改变原来分数位置次序。
三、使用标准分比使用原始分有什么好处?根据教育统计学原理,原始分转换成标准分意义可以从下面比拟中反映出来:⑴单个标准分能够反映考生成绩在全体考生成绩中位置,而单个原始分那么不能。
例如,某考生某科原始成绩为85分,无法说明其这科成绩终究如何,因为这与试题难度有关,与总体考生分数有关。
如果某考生某科标准分为650,即Z分数为1.5,那么通过查正态分布表,查得对应百分比为0.9332,于是我们知道,该考生成绩超过了93.32%考生成绩,这就是分数解释标准化。
⑵不同学科原始分不可比,而不同学科标准分是可比。
不同学科,由于试题难易程度不同,各学科分数价值也就不同。
例如某考生语文原始成绩为80分,数学原始成绩为70分,从原始分看,其语文成绩优于数学成绩。
但如果这次考试全体考生语文原始分平均为86分,而数学原始分平均为60分,那么该考生语文成绩处于全体考生平均水平之下,而数学成绩处于全体考生平均水平之上,即该生数学成绩实质上优于语文成绩。
期末考试试卷分析表一、试卷概述本次期末考试试卷从基础知识、阅读理解、作文等几个方面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进行较全面的检测。
整份试卷密切教材,学生的实际,题量不大,难易适中,覆盖面较广。
下面就试题的抽样情况、学生答题情况以及对今后的教学等方面作点分析,谈点看法。
二、基本数据1、全年级参加考试人数:311人,及格人数:234人,及格率:75.3%,优秀人数:182人,优秀率:58.6%。
2、全年级平均分:72.45分。
3、全年级总分为:分,平均分为73.18分。
三、试题分析1、基础题覆盖面较广,大部分都是课文中直接摘录或提炼的。
学生大都能在课文中找到答案,但最后一题“照样子写词语”失分较多。
主要是因为平时这方面的训练较少,学生没有掌握答题技巧。
2、阅读理解题比较灵活,但大多数学生都能较好地完成。
其中第四小题“给短文提练主要内容”有些难度,学生失分较多。
主要原因是平时阅读训练不够,学生不能从短文中找出关键的词句概括主要内容。
3、作文写“假如我是——”为题,选一个职业进行写作。
大多数学生都能写出自己假如是某个职业的人会怎样,但有些学生写的内容太平常,不能体现这个职业的特点,还有少数学生没有完成。
四、学生答题情况分析1、大部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比较牢固,能从多方面理解词语的意思,并正确运用。
但在按要求写词语时,错误率较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词句的理解和积累,多做一些类似题型。
2、阅读题做得不好,主要是不能静下心来读懂短文再作答。
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认真阅读的习惯,拿到短文就急着作答,导致阅读丢分严重。
今后要加强阅读训练,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3、作文方面:审题不够清楚。
部分学生没有看清题目就动笔写作;选材不够新颖。
大部分学生写的都是“假如我是神笔马良”这一类型的作文,选材不够新颖;还有一部分学生作文没有写完;个别学生书写不端正,不整洁。
在今后的作文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审题的指导,选材要新颖,书写要工整;平时多写多练,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锦纶路小学12—13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质量统计与分析一六年级各考试学科成绩统计与分析(一)三率目标值达成情况:(目标值达标率96%,优秀率57%,得分率78%)语文:1.三率达成情况:语文学科三率均达到超过目标值,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对我们语文教师工作的一个肯定,、希望我们大家能继续努力,争取更好的成绩。
2.从四率区间数看:两个班的达标率、得分率分别相差2.13、1.36,区间数最大为优秀率8.15.从这组数字,我们不难得出以下结论:六年级两个班发展基本均衡,两班的成绩属正常值范围内的差异,由此也推断,两班学生也是均衡的。
这一结论可能和我们大家一致的共识形成挑战,但面对“数据与我们共识之间产生的矛盾”,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请代课教师思考。
数学英语科学1.三率达成情况:数学、英语、科学三个学科均为六二班达标率没有达到目标值,其他各率均达到或超过目标值。
尤其值得肯定的是,六一班的三科各率都远远超过目标值。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六年级一班数学的三率数值均在95%以上,英语最低得分率92.03,如此骄人的成绩是与代课教师的努力密不可分的,在此,对代课教师的努力提出表扬,虽然六一班英语,特别是数学,成绩上升的空间非常有限,但希望锦华、建梅以胜不骄的精神,继续努力,在保持现有成绩的基础上力争再有提高。
凯燕、春林要认真分析本班试卷,发现问题,寻求解决的办法,力争在短时间内,成绩有明显的提高。
2.从四率区间数看:四率区间数分别是 6.4、17、10.96,其中优秀率17;英语三率区间数8.51、23.4、8.2,这组数字告诉我们,两班之间不仅仅是差异,有着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得分率和优秀率过大,不难让人质疑:培优工作是否到位?对学困生有没有给予更多的关爱、关注及个别辅导?有没有通过我们的努力让跟队生对学习建立起信心?等等。
下去后请六二班数学、英语、科学代课教师展开深入的思考。
社会1.三率达成情况:社会学科三率均达到超过目标值,取得这样的成绩首先肯定雅琼的工作,希望雅琼继续努力,争取更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