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甾体类抗炎药的分类与临床应用
- 格式:ppt
- 大小:212.51 KB
- 文档页数:56
关于非甾体类抗炎药的种类及应用你了解吗?发表时间:2019-08-09T10:33:32.263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9年第4期作者:高璐[导读] 非甾体类抗炎药的种类为目前世界各个国家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药物,每天全世界大概有3000万人在使用,每年的处方量已经超过了5亿。
高璐四川省绵竹市中医医院 618200非甾体类抗炎药的种类为目前世界各个国家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药物,每天全世界大概有3000万人在使用,每年的处方量已经超过了5亿。
使用该类药物的人有40%都超过了40岁。
因为非处方药的不断增加和受到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并且该药可以应用在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其他类型关节炎的治疗中,以及其他类型的疼痛、阿尔兹海默病的预防、结肠癌、的预防,所以该药的用量每年都在不断的上涨。
下文针对非甾体类抗炎药的种类和应用进行详细介绍。
1.什么是非甾体类抗炎药?非甾体类抗炎药是进行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首选药物,该类抗炎药有上百种种类,目前我国已经上市的抗炎药物的种类与剂型也相对较多。
其中包括不同结构的药物,如吲哚类的消炎痛、水杨酸类的阿司匹林、丙酸类的布洛芬等等。
还有不同半衰期的药物,如长效的炎痛喜康、中效的萘普生、短效的布洛芬等等。
药物剂型也有很多种类,如片剂、栓剂、缓释剂、肠溶片、针剂、凝胶剂等等。
2.非甾体类抗炎药的种类及应用有哪些?第一,阿司匹林。
又被称作为乙酰水杨酸、醋柳酸。
阿司匹林属于一种和缓性的止痛剂与抗炎剂。
阿司匹林的应用剂量,主要以对症状进行充分缓解,且不会引起中毒为宜;并且需要有规律的进行用药,而不是零星的进行用药。
大部分成年人每天用药3-5g,通常情况下,老年人对大剂量的耐受性相对较差。
症状得到有效控制以后,用量可以进行减半。
想要降低药物对胃黏膜的刺激,可以在饭后进行服药,或者是在睡前、清晨,和食物、抗酸剂一起进行服用。
阿司匹林肠溶片无法对胃炎的问题进行完全缓解,并且不易于吸收。
第二,贝诺酯。
非甾体抗炎药的疗效和安全性一、非甾体抗炎药的疗效NSID选择性抑制不同COX类型,将产生不同疗效。
NSID药物可依据以上机制可将其分为四类。
1、非甾体抗炎药解热、镇痛、抗炎的作用机制非甾体类抗炎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OX),阻断花生四烯酸合成前列腺素(PG),而产生抗炎、解热、镇痛等治疗作用。
二十世纪90年代对非甾体抗炎药(NSIDs)的研究有了新的突破,发现COX有两种同功异构体,即COX-1和COX-2。
COX-1存在于正常组织中,在生理状态下可刺激花生四烯酸产生血栓素、前列腺素E2 (PGE2)和前列环素I2(PGI2),起到保护胃肠道、肾脏、血小板和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因此也称为结构酶。
COX-2则是一种由细胞因子诱导而产生的COX,在炎性刺激下生成,它介导花生四烯酸转化产生的PGE和PGI, 是原炎性前列腺素,具有很强的致炎、致痛作用。
COX-2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不表达,一旦受到致炎因子刺激后,可迅速大量表达,因此称诱导酶。
然而,随着对COX异构体理论的不断认识,人们逐渐发现初期的COX异构体理论存在偏差,COX-1也参与了炎症反应,而COX-2也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2、非甾体抗炎药的种类根据临床对COX1和COX2的选择性不同,将NSID分为4类,( 1 ) 特异性抑制COX1的NSID:只针对COX1而对COX-2无作用,现公认小剂量阿司匹林属此类;(2)非特异性抑制COX的NSID:传统NSID,非选择性抑制COX1和COX2,如奈普生、双氯芬酸、芬必得等。
他们既有较强的抗炎镇痛作用,也有较明显的胃肠道副作用;(3)选择性抑制COX 的NSID,如美洛昔康、尼美舒利、奈丁美酮和依托度酸,在治疗剂量时对COX 2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COX1,用人全血法测定这类药物对COX 2的选择性比对COX1大20倍以内。
胃肠道的不良反应较少;但当大剂量时,也会抑制COX1,并产生较明显的胃肠道不良反应;(4)特异性抑制COX 2的NSID,目前主要是指塞来昔布和罗非昔布。
非甾体抗炎药物的药理及临床应用非甾体抗炎药物(NSDs)是一类广泛用于缓解疼痛、消炎和抗风湿的药物。
本文将详细介绍非甾体抗炎药物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非甾体抗炎药物主要通过抑制体内环氧化酶的活性,减少局部组织的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达到消炎、镇痛和抗风湿的作用。
非甾体抗炎药物还可以抑制缓激肽的生成,从而起到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减轻局部组织损伤的作用。
水杨酸类药物:例如阿司匹林、二氟尼柳等。
此类药物具有消炎、镇痛、抗风湿等作用,但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些副作用,如胃肠道不适、出血等。
苯胺类药物:例如布洛芬、吲哚美辛等。
此类药物具有消炎、镇痛、抗风湿等作用,且副作用相对较小,但在使用过程中仍需注意不良反应的发生。
其他类:例如奈普生、双氯芬酸等。
此类药物具有消炎、镇痛等作用,适用于轻至中度疼痛的缓解。
非甾体抗炎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广泛,主要用于缓解各种疼痛,如头痛、牙痛、关节痛、肌肉痛等。
它们还广泛应用于治疗风湿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
非甾体抗炎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在于消炎、镇痛及抗风湿作用显著,且对于大多数患者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然而,它们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可能引起胃肠道不适、出血、肝肾损伤等不良反应。
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注意不良反应的监测。
针对非甾体抗炎药物的不足之处,未来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寻找更加安全、有效的非甾体抗炎药物,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研究非甾体抗炎药物的联合应用,以提高疗效、减少剂量和副作用。
探讨非甾体抗炎药物在特定疾病(如癌症、神经病理性疼痛等)中的治疗作用。
非甾体抗炎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广泛,对于缓解疼痛和改善风湿性疾病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不良反应的发生,并遵循医生的建议。
未来的研究应致力于寻找更加安全有效的非甾体抗炎药物,以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治疗。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全球范围内患病率持续上升。
它会对心血管系统产生负面影响,增加心脏病、脑卒中、肾病等疾病的风险。
(医疗药品管理)解热镇痛和非甾类抗炎药非甾体抗炎药依其主要的临床用途可分为解热镇痛和非甾类抗炎药非甾体抗炎药依其主要的临床用途可分为解热镇痛药和非甾体抗炎药。
这俩类药物均具有类似的解热、镇痛和抗炎作用。
本类药物的镇痛作用机制不同于作用于中枢阿片受体的镇痛药,其消炎作用的机制不同于具甾体结构的肾上腺皮质激素类抗炎药物。
近年来解热镇痛药和非甾体抗炎药物的作用机制被逐渐阐明,均是作用于体内环氧合酶,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
这俩类药物且无本质的区别,故总称非甾体抗炎药。
第壹节解热镇痛药解热镇痛药,是壹类能降低过高的体温(对正常人的体温没有影响),且能缓解疼痛的药物。
其镇痛范围仅限于头痛、牙痛、肌肉痛、关节痛等,即作用部位主要是于外周,对创伤性疼痛和内脏平滑肌痉挛所致的绞痛则无效,因此不能代替吗啡类镇痛药使用。
这壹类药物的大多数对风湿病和痛风疼痛能减轻其症状。
除苯胺类药物外,均有壹定抗炎作用。
常用的解热镇痛药按化学结构分为水杨酸类、苯胺类及吡唑酮类。
1、水杨酸类植物来源的水杨酸是人类最早使用的解热镇痛药之壹。
由于水杨酸的酸性较强,pKa值为3.0,对胃肠道刺激大,现只供外用治疗皮肤病。
水杨酸乙酰化后成为阿司匹林(Aspirin),副作用较低,于临床上广泛应用,已有百年的历史。
水杨酸阿司匹林但阿司匹林于口服大剂量或长期使用时仍对胃粘膜有刺激,甚至引起胃出血。
被认为是游离羧基对胃壁刺激所致,因此将阿司匹林作成盐,酰胺或酯的衍生物,它们对胃肠道刺激性较小。
于临床上应用的有乙酰水杨酸铝(Aluminiumacetylsalicylate),乙氧苯酰胺(Ethoxybenzamide),赖氨匹林(LysineAcetylsalicylate),和贝诺酯(Benorilate)等。
乙酰水杨酸铝乙氧苯酰胺赖氨匹林贝诺酯这些阿司匹林的衍生物有些是阿斯匹林的盐,如乙酰水杨酸铝和赖氨匹林;有些是阿斯匹林的前药(prodrug)形式,即于体外无活性或活性较小,于体内经酸或酶水解成阿司匹林起作用,如贝诺酯,阿司匹林则为它们的原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