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左忠毅公逸事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2
《左忠毅公逸事》原文及对照翻译《左忠毅公逸事》记述了左光斗不为世人所知的几件逸事,赞美了左光斗知人的卓见和以国事为重、不计较个人生死荣辱的品格。
下面,为大家分享《左忠毅公逸事》原文及对照翻译,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出处或作者:方苞先君子尝言,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一日,风雪严寒,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
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
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
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
及试,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视,呈卷,即面署第一。
召入,使拜夫人,曰:“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
”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狱门外。
逆阉防伺甚严,虽家仆不得近。
久之,闻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持五十金,涕泣谋于禁卒,卒感焉。
一日,使史更敝衣,草屦,背筐,手长镵,为除不洁者,引入。
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面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
史前跪抱公膝而呜咽。
公辨其声,而目不可开,乃奋臂以指拨眦,目光如炬,怒曰:“庸奴!此何地也,而汝来前!国家之事糜烂至此,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拄者?不速去,无俟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因摸地上刑械作投击势。
史噤不敢发声,趋而出。
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曰:“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
”崇祯末,流贼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间,史公以凤庐道奉檄守御。
每有警,辄数月不就寝,使将士更休,而自坐幄幕外。
择健卒十人,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漏鼓移则番代。
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
或劝以少休,公曰:“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
”史公治兵,往来桐城,必躬造左公第,候太公、太母起居,拜夫人于堂上。
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与先君子善,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
先君子尝言,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一日,风雪严寒,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
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
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
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
及试,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视,呈卷,即面署第一。
召入,使拜夫人,曰:“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
《左忠毅公逸事》赏析熊江平【作者介绍】方苞(1668—1749),字凤九,一字灵皋,号望溪,安徽桐城人,清代散文家,桐城文派创始人。
他的同乡好友戴名世写作《南山集》,采用了方苞叔祖方孝标所著《滇黔纪闻》中的史料,表彰了一些南明抗清人物,又采用了“永历”等南明年号纪年。
康熙五十年(1711),御史赵申乔奏劾《南山集》语多“悖逆”。
戴名世被处死,方孝标被戮尸。
因方苞给《南山集》写了序,《南山集》的刻板又藏在他家里,准备处他死刑。
得大学士李光地营救,康熙亦久闻他有学问,才免除死刑,发往旗下为奴,派在皇帝的南书房当差。
后被破格提拔为武英殿修书总裁。
雍正元年(1723),免除奴籍,并先后任内阁学士、礼部右侍郎等职。
他推崇《左传》《史记》和唐宋八大家的文章,提倡“义法”说。
所谓义,就是“言之有物”。
他讲的义,指儒家道统,即文章内容要符合儒家宣扬的封建伦理道德。
所谓法,就是“言之有序”,指文章的结构条理、语言风格等表达形式。
桐城人刘大櫆、姚鼐等相继宣扬方苞的“义法”说,学他的文章,形成文学史上的桐城派,对清代散文的发展有较大的影响。
方苞著有《方望溪先生全集》。
【解题】本文选自《方望溪先生全集》。
其中一些记事、抒情小品,内容充实,感情真挚,写得形象生动。
本文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左忠毅公,名光斗,字遗直,号浮丘,明安徽桐城人。
明熹宗天启四年(1624),任左佥都御史,与左副都御史杨涟奏劾宦官魏忠贤,为魏忠贤所痛恨,魏削除二人仕籍。
天启五年六月,杨、左被诬陷入狱,备受酷刑,同死狱中。
明思宗追谥光斗为“忠毅”。
逸事,散失没有流传的事迹,指未被正史所采用又未写入本人传记但有重大意义的事件。
【注评】先君子尝言,先君子:对去世的父亲的尊称,这里指作者的父亲方仲舒。
尝言:曾经说。
○点出“逸事”来源。
“言”字统全文。
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乡先辈:同乡的长辈。
视学京畿:任京城地区的学政。
视,临视,引申为到任、担任的意思。
学,指学政,即主考官。
左忠毅公逸事翻译先父曾经说,同乡前辈左忠毅公在京都附近任学政。
一天,刮风下雪特别寒冷,左公带着几个骑马的随从外出,隐藏自己的身份改装出行到一座古庙。
在厢房里见一个书生趴在桌子睡着了,文章刚写成草稿。
左公看完了,就脱下貂皮外衣盖在书生身上,替他关好门。
左公向庙里的和尚问这个书生,原来就是史可法。
等到考试,吏官叫到史可法的名字,左公惊奇地注视着他,他呈上试卷,就当面签署他是第一名。
又召他到内室,让他拜见了左夫人,并对夫人说:“我们的几个孩子都平庸无能,将来继承我的志向和事业的只有这个书生了。
”等到左公被送进东厂监狱,史可法早晚守在监狱的大门外边.可恶的太监防备看管的很严。
即使左家的佣人也不能靠近。
过了好久,听说左公受到炮烙酷刑,不久将要死了,史可法拿出五十两银子,哭泣着跟看守商量,看守被感动了。
一天,看守让史可法换上破旧衣服,穿上草鞋,背着筐,用手拿着长铲,装做打扫粪便的人,看守把史可法引进牢房。
暗暗地指点左公呆的地方,左公却靠着墙坐在地上,脸和额头烫焦溃烂不能辨认,左边膝盖往下,筋骨全部脱落了。
史可法走上前去跪下,抱着左公膝盖就哭泣起来。
左公听出是史可法的声音,可是眼睛睁不开,于是奋力举起胳臂用手指拨开眼眶,目光像火炬一样明亮,恼怒地说:“没用的奴才!这是什么地方?可你来到我这里!国家的事情,败坏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我已经完了,你又轻视自己不明大义,天下事谁能支持呢?还不赶快离开,不要等到坏人编造罪名来陷害你,我现在就打死你!”于是摸索地上刑具,做出投打的样子。
史可法闭口不敢出声,小步紧走地出来。
后来史可法常常流着泪讲述这件事,告诉别人说:“我的老师的肝肺、都是铁石所铸造出来的。
”崇祯末年,张献忠在蕲春、黄冈、潜山、桐城一带活动。
史可法凭借凤阳、庐州道员的身份奉命防守御敌。
每次有警报,就几个月不能上床睡觉,他让士兵轮番休息,可是自己在帐篷外边坐着。
挑选了强健的士卒十人,命令二人蹲坐着用背靠着他,过了一更鼓就轮流替换一次。
《中考文言文《左忠毅公逸事》全文详细翻译》左忠毅公逸事作者:方苞先父曾经说过,同乡的前辈左忠毅公在京城一带担任主考。
一天,风雪交加气候寒冷,(他)带着几个骑马的卫士,打扮成平民出去访察,进入一座古庙,廊下小屋里一个书生伏在书桌上睡着了,他的文章刚写成草稿。
左公看完了,就脱下貂皮袍子盖在书生身上,又给他掩上门。
(他)问庙里的和尚,才知书生叫史可法。
到考试时,官吏喊到史公的姓名,左公睁大眼睛注视着,等交上考卷,就当面批他为第一名。
又召到内宅,让他拜见左夫人,说:“我的几个儿子都平庸无能,日后继承我的志向和事业,只有这个年轻人了。
”先君子尝言,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一日,风雪严寒,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
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
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
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
及试,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视,呈卷,即面署第一。
召入,使拜夫人,曰:“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
”到左公被关进东厂的监狱,史可法从早到晚守在狱门外,逆贼太监(魏忠贤)防守监视得很严,即使是家里的仆人都不得接近。
过了一段时间,听说左公受了烙铁烧烤的酷刑,早晚间即将死去,(史公就)拿了五十两银子,哭着找管牢的狱卒商量,狱卒被感动了。
一天,让史可法换上破衣服,穿上草鞋,背着筐子,手拿长铲,装成清扫垃圾的人,把史公带进去,悄悄地指点左公所在的地方。
(左公)正靠着墙坐在地上,面部、额头都烧得焦烂辨不清模样,左膝以下的筋骨都脱落了。
史公上前跪下抱着左公的膝盖呜呜咽咽地哭着。
左公辨出他的声音,但是眼睛却睁不开,于是使劲抬起手臂,用手指拨开眼眶,眼光如火炬一般,发怒地说:“无能的奴才!这是什么地方?你却跑来!国家的事情糟糕到如此地步,我老头子已经完了,你再轻生不明大义,国家的事谁能支撑?还不赶快离开,不要等坏人来了构成罪名陷害,我现在就打死你!”于是摸索着地上的刑具,做出要投击的姿势。
史公闭口不敢作声,快步走了出去。
后来他常常流着眼泪把这件事告诉别人,说:“我老师的肺肝都是铁石铸成的啊。
《左忠毅公逸事》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左忠毅公逸事》全文。
(2)了解作者司马光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
(3)掌握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左忠毅公的忠诚、勇敢、正直的品质。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熟读并理解《左忠毅公逸事》全文。
2. 掌握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3. 分析左忠毅公的人物形象及其所代表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文中的一些特殊句式和古汉语用法。
2. 深入剖析左忠毅公的品质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作者司马光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左忠毅公逸事》的背景。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式。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左忠毅公的人物形象,探讨其忠诚、勇敢、正直的品质。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课堂讲解,重点解析文中的难点问题。
5. 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学习左忠毅公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忠诚、勇敢、正直的品质。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词语和句式的掌握。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左忠毅公逸事》全文。
2. 收集有关左忠毅公的资料,了解其生平事迹。
3. 写一篇关于左忠毅公品质的作文。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评估学生对《左忠毅公逸事》全文的理解和背诵情况,检查学生对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式的掌握。
2. 过程与方法:观察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参与程度,评估他们的分析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左忠毅公品质的认同和爱国情怀的培养。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
左忠毅公逸事翻译和原文原文先君子尝言①: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一日风雪严寒,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②。
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
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
及试,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视③;呈卷,即面署第一。
召入使拜夫人,曰:“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
”及左公下厂狱④,史朝夕狱门外。
逆阉防伺甚严,虽家仆不得近。
久之,闻左公被炮烙⑤,旦夕且死,持五十金,涕泣谋于禁卒,卒感焉。
一日使史更敝衣草屦,背筐,手长镵⑥,为除不洁者。
引入,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面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
史前跪,抱公膝而呜咽。
公辨其声,而目不可开,乃奋臂以指拨眥⑦,目光如炬,怒曰:“庸奴!此何地也?而汝来前。
国家之事,糜烂至此,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拄者?不速去,无俟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因摸地上刑械,作投击势。
史噤不敢发声,趋而出。
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曰:“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崇祯末,流贼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间,史公以凤庐道奉檄守御。
每有警,辄数月不就寝,使将士更休,而自坐幄幕外,择健卒十人,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漏鼓移则番代⑧。
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
或劝以少休,公曰:“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
”史公治兵,往来桐城,必躬造左公第,候太公、太母起居,拜夫人于堂上。
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与先君子善,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
注释①先君子:对死去父亲的尊称,这里指作者的父亲方仲舒。
②京畿(jī):京城周围的辖区;庑(wǔ):廊下小屋。
③瞿(jù)然:瞪大眼睛全神贯注的样子。
④厂狱:明代特务机构东厂所设的监狱,多由太监掌管。
⑤炮烙(páoluò):古代一种酷刑,也称炮格,指厂狱中用烧红的铁炙烧犯人。
⑥长镵(chán):一种有曲柄的掘土工具。
⑦眦(zì):眼眶。
⑧番(fān)代:轮流代替。
《左忠毅公逸事》教案(上课)(总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左忠毅公逸事一、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基础知识。
2、学习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
3、学习左光斗为国举才、坚贞不屈的高尚品德。
二、教学重点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基础知识。
三、教学难点学习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
四、教学时数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鲁迅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写到“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那么哪些人才是中国的脊梁呢?司马迁忍辱负重著作《史记》,屈原投江自杀以明志,他们都是中国的脊梁,当然左光斗也是脊梁式的人物,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左忠毅公逸事》。
二、解题“忠毅”是左光斗的谥号。
忠:忠诚;毅:坚毅,坚强。
“公”是尊称,“左忠毅公”即左光斗。
左光斗,明朝官员,是明末抗清英雄史可法的老师。
因对抗大宦官魏忠贤,下狱而死。
葬于桐城西北10公里处的“左家大墓上”。
“逸事”,散失没有经正史流传的事迹。
这类文章不像正史作传那样全面叙述人物的生平事迹,而是从一生行事中选取一小部分来表现人物。
逸事,也作“轶事”或“佚事”。
三、介绍作者方苞(1668—1749),字凤九,号灵皋,又号望溪,安徽桐城人,清代散文家。
桐城派的创始人,与刘大櫆、姚鼐并称为“桐城三祖”。
著有《望溪先生文集》。
四、初读文本,整体感知1、指名学生分段读课文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五、小组合作学习(解决导学案中的疑难字词句,疏通文意)1、解释下面加点的重要字词先君子尝言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文方.成草叩.之寺僧公瞿然注视及左公下.厂狱久之.,闻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涕泣谋于禁卒,卒感焉.。
为除..不洁者,引.入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乃奋.臂以指拨眦.因.摸地上刑械作投击势史噤.不敢发声,趋.而出。
《左忠毅公逸事》教案(上课)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在本节课中,我们将学习《左忠毅公逸事》这篇文章。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将了解到左忠毅公的生平事迹和为国家做出的贡献。
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我们也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1.2 教学目标在导入环节,我们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这篇文章的兴趣,让他们对左忠毅公的事迹有所了解,并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第二章:文章梗概2.1 文章内容简介《左忠毅公逸事》主要讲述了左忠毅公的生平事迹,包括他的家境、求学经历、仕途经历以及为国家做出的贡献。
文章通过叙述左忠毅公的生平事迹,展现了他忠诚正直、勤奋敬业、不畏权贵的精神品质。
2.2 教学目标在了解文章梗概的过程中,学生应该能够对左忠毅公的事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能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第三章:词汇学习3.1 词汇讲解在本节课中,我们将学习一些重点词汇,包括:梗概(gāng gài)、家境(jiāj ìng)、求学(qiúxué)、仕途(shìtú)、贡献(gòng xiàn)等。
3.2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重点词汇,学生应该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并能够运用这些词汇进行简单的交流和表达。
第四章:阅读理解4.1 阅读理解练习1. 左忠毅公的家境如何?他为什么要离开家乡求学?2. 左忠毅公的仕途经历是怎样的?他为什么会受到贬谪?3. 左忠毅公在面对权贵时,表现出了怎样的品质?4.2 教学目标通过阅读理解练习,学生应该能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第五章:课堂讨论5.1 讨论问题1. 你觉得左忠毅公的精神品质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2. 左忠毅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是如何应对的?我们可以从他身上学到什么?5.2 教学目标通过课堂讨论,学生应该能够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并能够从左忠毅公的事迹中汲取经验和教训。
第六章:文学鉴赏6.1 文章特色分析我们将对《左忠毅公逸事》的写作特色进行分析,包括文章的结构、语言风格、修辞手法等。
《左忠毅公逸事》教案《左忠毅公逸事》教案1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左光斗爱才若渴,坚贞不屈,一心为国的高风亮节,理解__的思想意义。
2、学习__选择典型事件和典型细节,刻划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选择典型事件和典型细节来刻划左光斗的性格。
教学难点:句子中“于”、“之”的省略。
教具:小黑板一块(供出示“巩固练习”用)教学过程:一、检查复习1、提问:题目中的“忠毅”是何意?“逸事”指什么?提示:“忠毅”为左光斗的谥号,“谥号”,是古代大臣死后,朝廷给他的封号;“逸事”指散失而不见于正史的事迹。
2、提问:全文可分几部分?划分的依据是什么?提示:全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2自然段)写左光斗的两件逸事。
第二部分(3—4自然段)写左光斗的学生史可法的事迹。
从而衬托左光斗。
第三部分(5自然段)写逸事的________,强调了真实性。
二、讲析第一部分(1—2自然段)1、指名朗读这一部分课文2、学生对照课文注解自己口译,圈出不理解的词和句3、师生共同讨论并强调一些词、句:从数骑出:从,使……跟从视学京畿:即“视学于京畿”,省略介词“于”。
叩之寺僧:即“叩之于寺僧”,省略介词“于”。
则史公可法也:(他)就是史可法,省略主语。
即面署第一:面,当面,名词作状语。
史朝夕狱门外:史可法早晚守候在狱门外,省略谓语。
旦夕且死:且,将,将要,副词。
卒感焉:焉,于之,兼词,狱卒被他感动了,被动句。
则席地倚墙而坐:席,以……为席,名词作意动词。
老夫已矣:已,(快)完了。
4、指名口译5、依次讨论以下各题①这两个自然段主要写了左光斗哪两则逸事?表现了左光斗怎样的品格?两件事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提示:一写左光斗选拔史可法的经过,表现他爱惜人才,知人善任的远见卓识;一写左光斗在狱中怒逐史可法的.情景,突出他轻于个人生死,唯念国家的高风亮节。
荣居高位时,他不辞辛劳,广泛罗致人才,是为了国家的需要;身陷囹圄时,他怒逐学生,竭力保存精英,是虑及国家的前途。
《左忠毅公逸事》教案《左忠毅公逸事》教案1【目的要求】1.学习文中的一些实词、虚词。
2.正确评价左光年的为人和行事,学习他的爱国精神。
【文言基础知识】1.字词解析①注音释义京畿(jī):京城,国都及其附近的地方。
炮烙(lu):古代的一种烧烫犯人的酷刑。
眦(zì):眼眶。
俟(sì):等待。
述其事以语人(yù,告诉)蕲(qí):蕲州府,现在湖北省蕲春县一带。
衣裳(cháng):古代指裙子。
躬(gōng)造左公第:(躬:亲自。
造:造访,到……去拜望。
)蹲踞(jù):踞有蹲或坐的意思。
使将士更(gēng)休:更换着休息。
解貂(diāo):貂是一种哺乳动物,皮毛珍贵。
②词性活用从数骑出(使……跟随动词的使动用法)呈卷,即面署第一(当面,名词作状语)蹲踞而背倚之(用后背,名词作状语)手长鑱(手──拿着,名词用作动词)③一词多义【则】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只,仅仅。
副词)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是,原来是。
具有确认作用的副词)漏鼓移则番代(就。
表承接关系的连词)【虽】虽家仆不得近(即使。
表示假设关系)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虽然。
表示转折关系《张衡传》)【焉】卒感焉(于之。
兼词)于是余有叹焉(不译。
语气助词)万钟于我何加焉(呢。
表示反诘语气助词)且焉置土石(哪里。
疑问代词)盘盘焉,囷(qun)囷焉(地。
形容词词尾,助词)2.句式解析省略句为(之)掩户(省介词宾词,“之”代史可法。
)叩之(于)寺僧(省介词)召入,使(之)拜夫人(省介词宾语,“之”代史可法。
)久之,(史可法)闻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史可法)持五十金……(省主语)3.难句解析①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微行”,官员穿着平民的衣服出行。
“从”“使……跟从”,使动用法。
全句译作:(他)带着几个骑马的随从,穿着平民的衣服出去查询,进了一座古庙。
②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拄者?“已”完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智能:继续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的用法;理解本文摄取有代表性的事例、用简练文字生动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整体阅读,培养学生整体感知的能力;培养学生总结归纳文言基础知识的能力;通过对典型事例的分析、对具体词语的感悟,学会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评价左光斗的为人和行事,感受他的忠肝义胆,体会文中的浩然正气,加深对人生意义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的用法;
2、感受左光斗的忠肝义胆,体会文中的浩然正气。
教法:自习·诵读·探讨。
《左忠毅公逸事》译文原文:先君子尝言,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一日,风雪严寒,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
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
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
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
及试,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视,呈卷,即面署第一。
召入,使拜夫人,曰:“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
”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狱门外。
逆阉防伺甚严,虽家仆不得近。
久之,闻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持五十金,涕泣谋于禁卒,卒感焉。
一日,使史更敝衣,草屦,背筐,手长镵,为除不洁者,引入。
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面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
史前跪抱公膝而呜咽。
公辨其声,而目不可开,乃奋臂以指拨眦,目光如炬,怒曰:“庸奴!此何地也,而汝来前!国家之事糜烂至此,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拄者?不速去,无俟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因摸地上刑械作投击势。
史噤不敢发声,趋而出。
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曰:“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
”崇祯末,流贼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间,史公以凤庐道奉檄守御。
每有警,辄数月不就寝,使将士更休,而自坐幄幕外。
择健卒十人,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漏鼓移则番代。
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
或劝以少休,公曰:“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
”史公治兵,往来桐城,必躬造左公第,候太公、太母起居,拜夫人于堂上。
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与先君子善,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
译文:先父曾经说过,同乡的前辈左忠毅公在京城一带担任主考。
一天,风雪交加气候寒冷,(他)带着几个骑马的卫士,打扮成平民出去访察,进入一座古庙,廊下小屋里一个书生伏在书桌上睡着了,他的文章刚写成草稿。
左公看完了,就脱下貂皮袍子盖在书生身上,又给他掩上门。
(他)问庙里的和尚,才知书生叫史可法。
到考试时,官吏喊到史公的姓名,左公睁大眼睛注视着,等交上考卷,就当面批他为第一名。
又召到内宅,让他拜见左夫人,说:“我的几个儿子都平庸无能,日后继承我的志向和事业,只有这个年轻人了。
左忠毅公逸事左忠毅公(1884年-1964年),字易非,贵州宜黄县人,中华民国政治家。
他在政治、文化、教育等领域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为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下面介绍左忠毅公的一些逸事。
勤奋好学的少年左忠毅公在小时候就展现出了勤奋好学的天赋。
当时他家很贫困,家里没有笔和纸让他写作业。
于是,他就拿着一把小镰刀去田里采草,卖了草就买了笔和纸,回家写完作业再去采草,周而复始。
他还喜欢看书,在他家附近的一家书铺里,他会借阅各种书籍,翻阅一夜之后,第二天再还回去。
精通多种语言左忠毅公很早就开始接触外语,他自学了英语和法语,并精通了几种方言。
他在交际中也善于运用各种语言,为了不让别人听懂自己在说什么,他还常常用粤语与同事交流。
他的翻译能力也非常出众,曾被请到国际会议上当翻译,还多次参加中外文化交流活动。
志存高远的政治家左忠毅公是中国国民党的创始人之一,他积极参与了中国的政治改革,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主张“三民主义”,认为中国需要进行文化、教育和政治等各个方面的改革,以实现民族复兴的目标。
他还坚持“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积极支持中国抗日战争,为保卫祖国做出了极大的努力。
慷慨解囊的慈善家左忠毅公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也是一位慷慨解囊的慈善家。
他在贵州省设立的“左氏慈善基金会”,帮助了无数的学生、教师和需要帮助的家庭。
他还向灾区捐钱捐物,支援教育事业,兴办学校等等。
左忠毅公的慈善行为影响了无数人,树立了慈善的楷模,成为了社会的楷模之一。
总结作为一个备受尊敬的政治家、文化名人和慈善家,左忠毅公之所以能够为中华民族和人民事业做出如此巨大的贡献,是因为他坚持了自己的信念,始终不懈地追求自己心中的理想。
他勇敢担当,进取不息,始终坚持“国家大事为重,人民利益至上”的原则。
他在教育、文化、政治和慈善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成为了中国杰出人物的典范之一。
对我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中,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左忠毅公逸事
教学目标:
一、掌握本文的实词、虚词的用法,词类活用现象和句式的特点。
二、学习下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刻画人物的写法。
三、学习左光斗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安排:两课时(课内自读)
重点是:教学要求二、三;难点是教学要求一
教学方法:目标教学法、自学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幻灯投影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掌握实词、虚词的用法,词类活用、句式特点。
分析文章结构,了解逸事特点。
教学程序:
一、检查课前预习(测试法)(幻灯投影)
1、给下列的生字注音:瞿、烙、屦、噤、檄、幄、铿
2、文字常识填空:本文题目标明,文章的内容是左光斗的故事。
所
谓“逸事”是指散失没有流传的事迹,定这类文章是取人
物的一部分来表现人物。
本文作者是方苞,选自《方
望溪先生文集》,作者是桐城派的创始人,《方望溪先
生文集》的命名是根据号而命名的。
学生提疑:在课外预习的基础上就课文不理解的词语提疑,
注释上有的一律不予再提疑。
师生解疑;(1)学生解疑
(2)教师解疑疏通课文字、词、句。
重点掌握下列内容:(幻灯打出字样,学生一一明确)
实词:雪、骑、涕、已、语、俊、屦、瞿、檄、造虚词:为、而、于、方、汝、以、也词类活用:手(名为动)席(名为动)轻(行为动)
句式:1、公阅毕……为()掩户
2、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
四、翻译课文第二段,抽中下等学生翻译,了解课文理解情况。
五、分析文章结构:讲座法、测试法
第一段(1)写。
重点记
第二段(2)写。
第三段(3)写。
重点记
第四段(4)写。
第五段(5)写。
本段补说由来。
六、朗读课文:指导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刻画人物写作方法。
学习左光斗的爱国精神和善识人才、保护人才的思想行为。
教学程序:
一、讨论课文内容。
(讨论法、练习法)
以文段设置“阅读理解”题
阅读文段第一自然段,思考下列各题:
1、本段重点写什么?作者怎样刻画主人公形象?
阅读第二段,思考下列各题:
1、作者通过什么方法来刻画人物?
2、左光斗为什么要怒斥史可法?
明确:用板书解貂、覆生、为掩户
1、任人唯贤面署第一正面描写
左公为人继吾志、惟此生
言:怒曰……善识人才
2、重义轻生行:摸刑械作击势保护人才
肖像:面额焦烂
筋骨尽脱
目光如炬
(三)阅读第三、四段,思考问题
1、这两段重点写谁?找出前文中与之相对应的语句。
课文标题是《左忠毅公逸事》,这两段文字是否可删去,
为什么?
明确:板书
1、不寝侧面衬托
史公作法 2、坐卧奉命守御,不忘师教
(左公影响) 3、背倚师教有果
二、归纳总结课文(提问式,讨论式)
1、本文的主旨是什么?课文从哪些方面来表现主旨?
板书明确:
1、左光斗不辞辛苦为国选才
左光斗的爱国精神 2、左光斗身陷狱中,心系国事,坚强不屈(主旨) 3、左光斗的爱国精神对史可法的影响
2、本文写作上的特点:
? 生动具体的人物描写。
-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表现人物。
3、逸事的特点:? 选取一生中的一小部分来表现人物。
- 指散失没有流传的事迹。
三、目标测试:
左光斗善识人才正面描写爱国
1、本文所左光斗怒斥史可法
选逸事史可法探监爱才
史可法勤于军务侧面描写
史可法探望左家属护才
2、指出下列词类活用的情况:
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柱者。
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