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肉制品的防腐与保鲜

肉制品的防腐与保鲜

肉制品的防腐与保鲜
肉制品的防腐与保鲜

肉类企业培训教材:第六章肉制品的防腐与保鲜

第六章肉制品的防腐与保鲜

第一节栅栏技术

是德国肉类研究院L.Leistner教授提出来的,他曾经在第二届亚太地区肉类科技大会宣读了“应用…屏障效应?理论和HACCP系统进行食品设计”的论文。目前,工业化国家有人正将“屏障效应”理论进行计算机处理以便进行食品设计。也就是说:只要将食品有关参数(如水分活性、PH值等)输入计算机,就可推断出食品的货架期。也可根据需要,适当改变各种参数,以使食品达到理想的货架期。因此,有人断言:“屏障理论”将对二十一世纪食品工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肉品要达到可贮存性和卫生安全性,其内部必需存在能阻止残留的致腐菌和病原菌生长繁殖的因子,这些因子即是加工防腐方法,例如F(高温处理)、t(低温冷藏)、aw(降低水活性)、PH(酸化)、Eh(降低氧化还原值)、cf(应用乳酸菌等竞争性微生物)和Pres(应用亚硝酸盐、山梨酸盐等防腐剂,或烟熏等)。

我们将这些因子称为栅栏因子(Hurdles),这些因子及其协同效应决定了食品微生物稳定性,这就是栅栏效应(Hurdles Effect)。

栅栏效应是肉品包藏的根本所在,对一种可贮存而且卫生安全的肉品,其中aw\PH\t\Pres等栅栏因子的复杂交互作用控制着微生物腐败、产毒或有益发酵,这些因子协同对肉品的联合防腐保持作用,我们将其命名为栅栏技术,或称为障碍技术(Hurdle Technology)。

随着保藏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型障碍因子,如:

PH类:微胶囊酸化剂

压力类:超高压生产设备

射线类:微波、辐射、紫外线

生化类:菌种、酶

防腐类:次氯酸盐、美拉德反应产物、液氯、鳌合物、酒精

其它类:磁振动场、高频无线电、荧光、超声波等

在实际生产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设计不同障碍,产生不同协同效应,以达到延长产品货架期的目的。

莱斯特为德国军队研制的八类肉制品,可以在常温30℃保藏6天,便是协同作用的结果,这八类分别是:

-快速发酵香肠(PH<5.1,AW<0.95,烟熏)

-小型萨拉米肠(发酵类aw<0.82)(烘干蒸煮类aw<0.85,铝铂充气)

-F-SSP(F>0.4,AW<0.97-0.96,PH<0.2,PVDC肠衣)

-AW-SSP(T中心>75℃,aw<0.95,烟熏)

-巴式灭菌AW-SSP类(T中心>75℃,AW<0.96,PH<6.2,真空包装,85℃加热45min)

-PH-SSP类(PH<5.4,T中心>72℃,)

-协同效应类(较低初始芽孢数,加亚硝100ppm,T中心>72℃,AW<0.965,PH<5.7,真空包装后于82--85℃加热45min)

-铝铂包装类(产品直径小于3cm,F值>2.5)

第二节辐照技术

辐照作为一种使用既广泛,又隐蔽的保藏手段,近年在许多国家被采用,尤其是发展中国家。

有些国家和地区使用低剂量辐照结合PH值、AW值、气调贮藏,可有效延长非冷冻产品的货架期,从而减少因冷藏链带来的能量损耗,具体方法如下:

1、辐照射线结合热水或酸醋、三聚磷酸盐溶液,在0~3℃,7~10℃,28~30℃可有效延长产品货架期

2、使用2kGy射线,PH值降至5.6,AW低于0.96,可有效延长真空包装产品的货架期

3、使用3kGy射线,二氧化碳增至20%,可有效延长鲜鸡丁的货架期

4、使用1.75kGy射线,结合气调包装,气体为75%二氧化碳+25%二氧化氮,包装材料选用透气、透氧率低的材质,可有效抑制微生物生长,延长产品货架期。

对于辐照,人们常常带有某种偏见,因此使用时常常有隐蔽性。如何使用较低剂量,缩小辐照范围,结合其他有效手段,延长产品货架期,是目前辐照研究的热点和关键。

第三节微波处理技术

微波能量对微生物的杀灭处理,是目前公认经典的热致死方式,即蛋白质和核酸的热变性。微波能量对物体是瞬间穿透式加热,和传统的体表受热、由表及里传热加热方式相比,速度要快10~20倍。用微波易穿透的N/PE袋封装制品在特定的微波场中,经瞬间处理,可均匀地达到高温处理要求,对营养成分、风味和色泽的破坏很小。

微波加工技术,由于减少了产品的损失,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并能增加产量,降低能耗,极大地降低成本,故存在极大的潜力,有广阔的发展前途。

第四节生化保藏技术

生化保藏是新兴的保藏方法。利用各种酶制剂、特选菌种和抗生素,可以达到无毒高效的保藏效果。产品使用的保藏手段不同,产品中生长的微生物菌落也不同,例如,真空包装和冷藏条件下的肉制品一般生长乳酸菌、明串球菌等,所以可以用一种具有生长优势的菌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乳酸菌是这些菌中的主导菌。乳酸菌是复合菌,由同型发酵和异行发酵菌株组成,后者一般产生气体和不同的有机酸,对产品产生不良影响,但前者使糖发酵变成乳酸,这些菌株有些具有抗微生物特性,同时几个特性共同起作用,产生一种对肉制品十分有效的防腐作用。这些作用机理通常分为:

1、产生有机酸、乳酸、醋酸;

2、产生二氧化碳,影响PH,干扰不同的新陈代谢过程;

3、营养竞争抑制其他菌的生长;

4、氧化--还原电位被降低,抑制了细菌的生长和新陈代谢,从而也抑制危害性细菌生长;

5、抗生素是热稳定性蛋白,具有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

利用乳酸菌发酵手段进行食品保藏是已经成熟的技术。细菌发酵可以降低产品的PH,以达到产品保藏的目的。另外,在产品中加入特选乳酸菌以抑制不需要生长的有害菌,从而达到产品生化保藏的目的,而对产品的风味、组织、系水力没有影响。营养乳酸菌BJ-33被挑选出来,在冷冻干燥条件下出售。其可用于气调保藏及真空保藏。该产品不产气,可在2℃条件下生长,并可与其他菌落产生竞争。虽然它可发酵产生葡萄糖和蔗糖,但仅可产生少量的酸和少量的蛋白质,脂肪分解不影响感官特性,不产生水及抗生素。它用于两类产品:一类为生的,如生肉片、培根;一类为熟的,如火腿及法兰克福型的香肠。它可直接加入肉内(与香辛料及其他组织一起)或通过注射液注射或喷淋到未蒸煮肉表面,因此产品可以被冷却、切条、斩拌。熟肉制品可加热后再使用,使用时将肉品浸入菌液即可。对于蒸煮的熟肉制品在切片时也可将其喷在产品的表面。该菌可有效抑制各种致病菌和腐败菌(如单核细胞增长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氏阴性菌)。控制固有乳酸菌和产气乳酸菌生长,有效延长产品货架期,并维持较好的产品质量。

第五节肉品添加剂技术

一、添加剂

主要是依靠其抑菌作用,延长肉品货架期。常用的肉品防腐剂有:山梨酸/盐、苯甲酸/盐、乳酸/盐等,特别是山梨酸(或山梨酸钾)对霉菌、酵母和需氧菌均有抑制作用,尤其是对霉菌作用最强,它与微生物酶系统(主要是脱氢酶类)的巯基(L-SH)结合,从而破坏酶系统,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山梨酸属防腐剂,一般在PH值为5-6条件下效果最好,接近中性或中性以上效果较差。所以实际使用中将山梨酸钾、柠檬酸和麦芽糖糊精等混合作用,可使肉制品的保存性明显提高。

近年来,在回归自然的心理影响下,在安全意识的增强及对合成物质的争论、不信赖乃至恐惧的情况下,天然食品添加剂的研制和使用应运而生。食品科学家从乳酸链球菌发酵产物中提取制备的尼辛,其成分可被胃肠消化为氨基酸吸收利用。此外,研究较多的是蚯蚓抗菌液、鱼精蛋白等。

肉品加工中常添加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它们除具有发色的作用外,还具有抑制肉毒梭菌的生长和抗氧化的作用,但由于亚硝酸盐在肉中可以形成高度致癌的亚硝基胺类蛋白质,添加量受到严格限制。目前,科学家们发现既是天然调味品,又是蔬菜的生姜和大蒜,能替代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他们将生姜、大蒜捣烂,取其汁代替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加到肉制品中,结果表明:经生姜、蒜汁处理过的肉制品色泽红润,风味更佳,更诱人食欲,保存期延长。原理是姜汁中含有一种多酚类化合物,具有很强的抗氧化能力和防止脂肪氧化作用,能与亚硝酸盐形成对人体无害的亚硝基多酚类物质;大蒜汁中的硫基化合物既能抑制硝酸盐还原菌生长,又能与亚硝酸盐生成对人体无害无毒的硫化亚硝酸酯类化合物,从而抑制了亚硝酸盐、硝酸盐的存在,进而减少了高度致癌的亚硝基胺类蛋白质在肉制品中的形成。

二、抗氧化剂

能抑制肉制品中脂肪的氧化酸败。肉品中应用最广的有:二丁基羟基甲苯(BHT)和丁基羟基茴香醚(BHA)及异抗坏血酸/盐。

近年来,天然抗氧化剂的应用日趋上升。除较早应用的天然生育酚(VE)外,从茶叶中提取的儿茶素已作为商品在日本市场上出售,其抗氧化剂效果相当于BHA的2.5倍。

三、品质改良剂

磷酸盐在肉制品中有以下两方面作用:一是提高肉制品亲水力和保水性;二是利用其螯合作用,抑制肉自溶酶引起的自溶和氧化。

第六节包装技术

一、真空包装主要通过以下办法防止产品质量败坏:

1、除去空气:抽真空使许多微生物不能繁殖,几乎完全排除了氧化作用。

2、防止进一步污染:真空包装后外面的微生物再也无法接触产品。

3、防止失水:产品重量和嫩度得以保持。

4、防止污染和被人接触:使产品能满足购买者的卫生要求。

还可以进一步处理,如抽真空后再填充含二氧化碳的惰性气体。

其他一些常用的防腐方法也可和真空包装结合使用,如:脱水、加入香料、灭菌、冷冻等。

鲜肉和肉制品生产商在采用真空包装时常抱着很大甚至不合实际的期望,有些期望看来近乎幻想。他们要求真空包装后的产品能达到比以前长好几倍的保存期,但单凭包装是不能满足这些要求的。首先必须满足一系列条件,以下是必须遵守的几个要点:

①肉和肉制品的生产/加工设施必须保持卫生

②屠宰和包装作业之间的间隔时间和距离不能太长

③确保只有优质、新鲜而且微生物计数少的产品才加以包装。包装不能改变劣质产品的质量,劣质产品即使采用真空包装,也照样会迅速腐败。

④PH值大于5.8的肉不得包装,DFD肉和PSE肉不得包装

⑤真空包装不能代替冷藏,容易腐败的肉和肉制品从屠宰厂/加工厂直至送到用户手中都要连续冷藏才可保持质量,这一点也必须告知消费者。

⑥猪肉、内脏和禽肉等即使适当加工、包装和贮存(冷藏但没冷冻)也只能保存几天。这些产品必须在足够高的温度下加热方可食用.

二、对包装材料有以下的要求

1、阻气性

主要目的是防止大气中的氧重新进入已抽真空的包装袋内,以避免以下效果:

a.生存需氧气的微生物迅速增殖

b.氧化作用

所需的保质期越长,包装材料的阻气性必须越高。

2、水蒸气阻隔性能

这一性能很重要,因为它决定了包装防止产品干燥的效果。包装材料的水蒸气阻隔性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消除冻伤。对于干燥产品,能阻止水分从外部进入包装内。

3、气味阻隔性能

这方面的要求包括保持包装产品本身的香味及防止外部的气味渗入。气味阻隔性能的有效性主要取决于芳香物质和所使用包装材料的性质。聚酰胺/聚乙烯/(PA/PE)复合材料一般可满足鲜肉和肉制品的要求,不必采取额外措施。

4、遮光性

光线会加速生化反应过程。如果产品不是直接暴露于阳光下,采用没有遮光性的透明薄膜就可以了。可借助下列方式产生遮光性:印刷、着色、聚偏二氯乙烯涂层(吸收紫外光)、敷金属、加上一层铝铂。

上述几种方法是按照遮光效果递增的顺序列出来的

5、机械性质

包装材料最重要的机械性能是抗撕裂和抗封口破损的能力。

在大多数情况下,标准的聚酰胺/聚乙烯复合薄膜都具有有效的防护性能。要求更严格时,可采用瑟林(SURLYN)薄膜或共挤多层薄膜。

除了上述的保护功能,对包装材料的性能还应考虑下列要求:

a.包装容易打开

b.与包装内产品及周围介质不会发生化学或物理作用。

c.不会影响产品的味道和气味。

d.机械加工性(易成型、密封)

e.可收缩特性

f.可杀菌性

仅仅用一种材料不能满足所有这些要求,因此包装大多由不同材料复合而成。

肉类的保鲜方法

上海福帝包装专注于气调保鲜行业----11年专注于气调保鲜包装行业,为客户 提供最高性价比的气调保鲜解决方案;专业于气调包装设备----2008年起专业 化生产气调包装设备,现形成“真空”与“置换”两大系列,6种规格,12个产品。 肉类的防腐保鲜自古以来都是人类研究的重要课题,随着现代人生活方式 和节奏的改变,传统的肉类保鲜技术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深入研究肉类的 防腐保鲜技术势在必行。国内外学者对肉的保鲜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目前认为,任何一种保鲜措施都有缺点,必须采用综合保鲜技术,发挥各种保藏方法的优势,达到优势互补、效果相乘的目的。 肉类的腐败主要由三种因素引起;⑴微生物污染、生长繁殖;⑵脂肪氧化败;⑶肌红蛋白的气体变色。这三种因素相互作用,微生物的繁殖会促进油脂 氧化和肌红蛋白变色,而油脂氧化也会改变微生物菌系并促进肌红蛋白变色, 笔者就目前肉类防腐保鲜的方法进行了综述。 1 、传统的肉品保藏技术 1.1低温冷藏保鲜 低温保鲜是人们普遍采用的技术措施,鉴于我国的国情,冷链系统是肉类 保鲜最为重要的手段。冷藏是肉品保存在略高于其冰点的温度,通常在2~4 ℃

之间,这一范围内大部分致病菌停止繁殖,便嗜冷腐败菌仍可生长,最近发现 李斯行单核增生菌和小肠结炎耶尔森氏菌也可繁殖。细菌在肉中的生长速度相 当快,在适宜的条件下,有些细菌繁殖时间只为20min或更短,实际上,一般 情况下,如此快的速度对达不到,因为所有的环境条件同时满足是不可能的, 细菌增长期的长短取决于菌种、营养成分及温度、PH值和水分活性,低温保 鲜有以下缺点:(1)冷冻和解冻过程会因冰晶形成和盐析效奕,使肉的品质下降;(2)如包装不良,表面水分会升华而造成“冻烧”现象;(3)冻葳时运输 成本高。 1.2低水分活性保鲜 水分活性并不是食品中全部水分含量,而是指微生物可以利用的水分。微生物的繁殖速度及微生物群构成种类取决于水分活性(AW)。大多数细菌只 能繁殖于AW高于0.85的基质中,肉毒杆菌水分活性要求为0.94~0.96 ,沙门氏菌为0.92,一般细菌为0.90,金黄色葡萄球菌为 0.87-0.88当将水分活性降 至0.7左右时,绝大部分的微生物均被抑制居RELSS报道,在肉制品内部及 表面可分离出45种青霉菌,在低水分活性和较高温度时,只有曲霉菌才能生长,最常见的低水分活性保鲜方法有干燥处理及添加食盐和糖。其它添加剂如磷酸盐、淀粉等都可降低肉品的水分活性。 1.3加热处理 加热处理是用来杀死肉品中存在的腐败菌和致病菌,抑制能引起腐败的酶 活性的保鲜技术,加热处理虽可起到抑菌、灭酶的作用,而且加热不能防止油 脂和肌红蛋白的氧化,反而有促进作用,所以热处理肉制品必须配合其他保藏 方法使用。 1.4发酵处理 发酵处理肉制品有较好的保存特性,它是利用人工环境控制,使用肉制品 中乳酸菌的生长占优势,将肉制品中碳水化合物转化成乳酸,降低产品的PH 值,而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发酵处理肉制品也需同其它保藏技术结合使用。 2、现代防腐保鲜技术 虽然许多传统的肉类保鲜技术至今仍在使用,但新型防腐保鲜技术发展很快,现代肉类防腐保鲜技术包括联席会腐保鲜剂、真空包装、气调保鲜技术和 辐射保鲜技术4种。 2.1防腐保鲜剂 肉制品中与保鲜有关的食品添加剂分为4类:防腐剂、抗氧化剂、发色剂 和品质改良剂。防腐剂又分为化学防腐剂和天然防腐剂。防腐保鲜剂经常与其 他保鲜技术结合使用。 2.1.1化学防腐剂

天然绿色无毒防腐保鲜剂、抗氧化剂

天然绿色无毒防腐保鲜剂、抗氧化剂 ---安徽天创生物科技 植酸(Phytic acid) 化学名:肌醇六磷酸 是从植物种籽中提取的一种有机磷酸类化合物。 分子式:C6H18O24P6分子量:660.04。 本品是淡黄色浆状液体,易溶于水、乙醇、丙酮,不溶于无水乙醚、苯、已烷、氯仿 小鼠口服LD50为4192mg/kg体重,毒性比食盐更低(食盐LD50为400mg/kg)。 植酸作为一种新型的天然有机磷系添加剂,由于具有独特的医药、生理和化学性能,使其在食品、医药、保健、化工、水处理、金属加工和防腐等领域都 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植酸随着研究的深入其特性被不断的发现使用范围越来越 广;但因其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的不同,植酸产品的质量也不一样,质量低特性 不能完全展现出来,影响了该产品的推广应用。天创公司生产的植酸系列产品采 用的工艺技术先进(专利号码:2005100409480),植酸成品纯度高,效果显著。 下面我们就从植酸的结构开始来介绍一下植酸在食品工业的应用。 植酸的结构和特性:植酸是从植物坯牙中提取;由六个不对称碳元素组成的环状己醇结合六个磷酸根组成的物质;该物质在水相中极易电离出六个氢原子,特定条件下可释放出十二个氢原子。呈强酸性,对金属及金属盐类有极强螯合作用。高纯度植酸及其盐类能够从普通玻璃中脱出金属离子,使玻璃解体;并能溶解部分有机高分子类;糖类;溶解及水解部分植物纤维等。 植酸的外观:在正常环境下,植酸是以水溶液形式出现在消费者面前,根据使用需要有各种不同浓度。很稳定,无色、透明、长期存放不会变色;遇强酸、强碱等其它物质不会发生色泽的变化。在食品、洗发系列、面霜系列产品中添加不会影响产品的外观变化。在特定条件下可水解成肌醇和磷酸 按卫生部颁发《食品添加剂卫生标准GB2760-86增补品种》中规定植酸适用于水产品对虾保鲜参考用量以0.05%-0.1%的水溶液作为冷冻保鲜液,日本在贝类罐头中用0.1-0.5%植酸,以防黑变,鱼类用0.3%植酸,在100℃处理,二分钟可防止鱼体变色,用0.01-0.05%植酸与微量柠檬酸混合配制的溶液,可作果蔬、花卉保鲜剂,效果很好。以植酸配制的保鲜剂喷在水果蔬菜上,可有效地提高保鲜期;在各种熟肉品、豆制品、方便食品、饮料等中加入适量植酸,可提高产品品质、延长保鲜期,同时具有保健功能;在植物油脂或高含油食品中,适当加入植酸作为抗氧化剂,可以使保质期延长3~5倍,防止油脂氧化酸败。 植酸在食品中的应用: 植酸是目前市场上最流行的新型食品防腐剂、抗氧化剂、保鲜剂,由于没有毒福作用和右毒残留物,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已广泛应用于乳制品、调味品、果酱、果汁、饮料、罐头、糕点、面点、酿酒、水产、水果蔬菜、肉类保鲜等各种食品行业。特别是在日本,

肉类冷藏冷冻库防腐保鲜技术

地址ADD :深圳市宝安区福永镇白石厦龙王庙工业区第10栋 电话TEL :0086-0755-******** 27859066 网 址:https://www.doczj.com/doc/2b915642.html, 肉类冷藏冷冻库防腐保鲜技术 引言:肉类的防腐保鲜自古以来都是人类研究的重要课题,随着现代人生活方式和节奏的改变,传统的肉类保鲜技术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深入研究肉类的防腐保鲜技势在必行。国内外学者对肉的保鲜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目前认为,任何一种保鲜措施都有缺点,必须采用综合保鲜技术,发挥各种保鲜方法的优势,达到优势互补、效果相乘的目的。肉类的腐败主要由三种因素引起:(1)微生物污染、生长繁殖;(2)脂肪氧化败;(3)肌红蛋白的气体变色。这三种因素相互作用,微生物的繁殖会促进油脂氧化和肌红蛋白变色,而油脂氧化也会改变微生物菌系并促进肌红蛋白变色,就目前肉类防腐保鲜的方法进行综述。 1、 传统的肉品保鲜技术 1.1低温冷藏保鲜 低温保鲜是人们普遍采用的技术措施,鉴于我国的国情,冷链系统是肉类保鲜最为重要的手段。冷藏是肉品保存在略高于其冰点的温度,通常在2~4℃之间,这一范围内大部分致病菌停止繁殖,但嗜冷腐败菌仍可生长,最近发现李斯行单核增生菌和小肠结炎耶尔森氏菌也可繁殖。细菌在肉中的生长速度相当快,在适合的条件下,有些细菌繁殖时间只为20min 或更短,实际上,一般情况下,如此快的速度都达不到,因为所有的环境条件同时满足是不可能的,细菌增长期的长短取决于菌种、营养成分及温度、PH 值和水分活性,低温保鲜有以下缺点:(1)冷冻和解冻过程会因冰晶形成和盐析效益,使肉的品质下降;(2)如包装不良,表面水分会升华而造成“冻烧”现象;(3)冷藏时运输成本高。 1.2低水分活性保鲜 水分活性并不是食品中全部水分含量,而是指微生物可以利用的水分。微生物的繁殖速度及微生物群构成种类取决于水分活性(AW )。大多数细菌只能繁殖于AW 高于0.85的基质中,肉毒杆菌水分活性要求为0.94~0.96,沙门氏菌为0.92.一般细菌为0.90,金黄色葡萄球菌为0.87~0.88.当将水分活性降至0.7左右时,绝大部分的微生物均被抑制。据RELSS 报道,在肉制品内部及表面可分离出45种青霉菌,在低水分活性和较高温度市,只要有曲霉菌才能生长,最常见的的低水分活性保鲜方法有干燥处理及添加食盐和糖,其它添加剂如磷酸盐、淀粉等都可降低肉品的水分活性。 1.3加热处理 加热处理是用来杀死肉品中存在的腐败菌和致病菌,抑制能引起腐败的酶活性的保鲜技术,加热处理虽可起到抑菌、灭酶的作用,而且加热不能防止油脂和肌红蛋白的氧化,反而有促进作用,所以热处理肉制品必须配合其他保藏方法使用。 1.4发酵处理 发酵处理肉制品有较好的保存特性,它是利用人工环境控制,使用肉制品中乳酸菌的生长优势,将肉制品中碳水化合物转化成乳酸,降低产品的PH 值,而抑制其它微生物的生长,发酵处理肉制品也需同其它保鲜技术结合使用。 2、 现代防腐保鲜技术 虽然许多传统的肉类保鲜技术至今仍在使用,但新型防腐保鲜技术发展很快,现代肉类防腐保鲜技术包括防腐保鲜剂、真空包装技术、气调保鲜技术和辐射保鲜技术四种。 2.1防腐保鲜剂 肉制品中与保鲜有关的食品添加剂分为四类:防腐剂、抗氧化剂、发色剂和品质改良剂。

天然食品保鲜剂及其应用

天然食品保鲜剂及其应用 汪秋安 (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长沙市,410082) 摘 要 介绍茶多酚、蜂胶提取物、桔皮提取物、魔芋甘露聚糖、鱼精蛋白、连翘提取物、迷迭香提取物、植酸、花生壳中的木犀草素、壳聚糖食品保鲜剂及应用。 关键词 天然 食品 保鲜剂 应用 前言 食品在生产和贮存时,受微生物、氧化等作用会发生食物的腐败、霉变,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造成很大的损失,而合成的防腐防霉剂又往往给人类健康带来一定的不良影响。因此,从天然物中提取保鲜剂,并用于食物的保鲜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下面介绍一些具有开发价值的天然食品保鲜剂及其应用。 1 茶多酚 茶多酚是从茶叶中提取出来的多羟基酚类有机物,其主要成分是儿茶素及其衍生物。茶多酚的抗氧化能力高于维生素E10~20倍,它对鱼油、色拉油及其它含动、植物油脂的食品有很好的抗氧化活性,添加量约30~100mg/K g(以油脂重量计)。茶多酚对各种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普通变形杆菌、伤寒沙门氏杆菌、桔草杆菌、志贺氏痢疾杆菌、铜绿色假单胞杆菌、大肠埃希氏杆菌的最低抑制浓度为0.01%~0.1%(W/W),它不失为一种良好的天然抗菌剂,可添加于食品和药物中。日本现已开发出“poly phen ol60”,“三福多”等茶多酚食品保鲜剂,用于饼干、油炸马铃薯片、肉肠、盐渍鱼、鱼肉山芋丸等产品。 2 蜂胶提取物 将25g磨成粉末的粗蜂胶放进索氏提取器中抽提,用70%浓度的乙醇300ml,在70℃回流反应8h,冷却,得到的溶液经抽滤,滤液浓缩得深褐色,香味舒适的蜂胶提取物。该提取物具有抗菌、消炎、抑制病毒、增强机体免疫等作用。将蜂胶精提物直接加入牛奶、咖啡、保健品口服液,以及饮料、乳制品、流质食品中具有很好的保鲜作用。 3 桔皮提取物 柑桔皮(风干物)用体积3~6倍的酒精在常温或加热下浸提,用蒸馏方法从提取物质溶液中除去溶剂,即可得具有防霉作用的橙黄色粘性浓缩物。将这种防腐剂以1%~3%的比例添加于食品和饲料中去,即可大大延长食品和饲料的保存期。甚至可用作医药上某些活菌制剂的防霉变抑制剂。桔皮提取物对细菌未表现出抑菌作用,而对霉菌、酵母菌则显示了较强抑菌作用。 4 魔芋甘露聚糖 魔芋的球状块茎含魔芋甘露聚糖约50%,该多糖提取方法简单,用于水果、肉类、鱼类、豆腐等食品保鲜,效果较理想。 例1:将新鲜草莓放入0.05%(以重量计)的魔芋甘露聚糖水溶液中浸渍10秒钟,使草莓表面均沾有甘露聚糖水溶液,捞出自  第3期(总第102期) 江苏食品与发酵 J IANGSU SHIPIN Y U FAJ IAO 2000年9月

肉制品的防腐与保鲜

肉类企业培训教材:第六章肉制品的防腐与保鲜 第六章肉制品的防腐与保鲜 第一节栅栏技术 是德国肉类研究院L.Leistner教授提出来的,他曾经在第二届亚太地区肉类科技大会宣读了“应用…屏障效应?理论和HACCP系统进行食品设计”的论文。目前,工业化国家有人正将“屏障效应”理论进行计算机处理以便进行食品设计。也就是说:只要将食品有关参数(如水分活性、PH值等)输入计算机,就可推断出食品的货架期。也可根据需要,适当改变各种参数,以使食品达到理想的货架期。因此,有人断言:“屏障理论”将对二十一世纪食品工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肉品要达到可贮存性和卫生安全性,其内部必需存在能阻止残留的致腐菌和病原菌生长繁殖的因子,这些因子即是加工防腐方法,例如F(高温处理)、t(低温冷藏)、aw(降低水活性)、PH(酸化)、Eh(降低氧化还原值)、cf(应用乳酸菌等竞争性微生物)和Pres(应用亚硝酸盐、山梨酸盐等防腐剂,或烟熏等)。 我们将这些因子称为栅栏因子(Hurdles),这些因子及其协同效应决定了食品微生物稳定性,这就是栅栏效应(Hurdles Effect)。 栅栏效应是肉品包藏的根本所在,对一种可贮存而且卫生安全的肉品,其中aw\PH\t\Pres等栅栏因子的复杂交互作用控制着微生物腐败、产毒或有益发酵,这些因子协同对肉品的联合防腐保持作用,我们将其命名为栅栏技术,或称为障碍技术(Hurdle Technology)。 随着保藏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型障碍因子,如: PH类:微胶囊酸化剂 压力类:超高压生产设备 射线类:微波、辐射、紫外线 生化类:菌种、酶 防腐类:次氯酸盐、美拉德反应产物、液氯、鳌合物、酒精 其它类:磁振动场、高频无线电、荧光、超声波等 在实际生产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设计不同障碍,产生不同协同效应,以达到延长产品货架期的目的。 莱斯特为德国军队研制的八类肉制品,可以在常温30℃保藏6天,便是协同作用的结果,这八类分别是: -快速发酵香肠(PH<5.1,AW<0.95,烟熏) -小型萨拉米肠(发酵类aw<0.82)(烘干蒸煮类aw<0.85,铝铂充气) -F-SSP(F>0.4,AW<0.97-0.96,PH<0.2,PVDC肠衣) -AW-SSP(T中心>75℃,aw<0.95,烟熏) -巴式灭菌AW-SSP类(T中心>75℃,AW<0.96,PH<6.2,真空包装,85℃加热45min) -PH-SSP类(PH<5.4,T中心>72℃,) -协同效应类(较低初始芽孢数,加亚硝100ppm,T中心>72℃,AW<0.965,PH<5.7,真空包装后于82--85℃加热45min) -铝铂包装类(产品直径小于3cm,F值>2.5)

肉制品

肉制品工艺学刘明龙 1、肉的体积质量:是指单位体积内的质量,常以每立方米肉的重量表示Kg/m3。 2、肉的比热容:为1kg肉升或降1℃所需的热量KJ/kg。 3、肉的热导率:是指在一定温度每米肉品每小时传导热量,KJ/m*h*℃。 4、肉的冰点:是指肉中水分开始结冰的温度,也称冻结点。 5、肉的滋味:是由溶于水的呈味物质刺激人的味蕾,通过神经传导到大脑而反映出来的味感。 6、肉的保水性:加工中的保水性即持水性,吸水性是指肉在压榨,加热,切碎,搅拌时,保持水分的能力,或在向其中添加水分时的水合能力。 7、肉的嫩度:简单的讲就是指口腔咀嚼时对肉组织状态的感觉,即肉的老嫩程度,事实上它是由牙齿切断肉所需的力,肉的多汁性和咀嚼后肉在口中的残渣量构成的综合指标。 8、肉的僵直:屠宰后肉尸经过一定时间,肉的延展性逐渐消失,并失去弹性,肌肉由迟缓变为紧张,无光泽,关节失去活动性,呈现僵硬状态,这种现象为肌肉的僵直或尸僵。 9、冷收缩:通常指牛的胸肌,脊最长肌,大腰肌,半膜肌等在屠宰之后2-3小时之内,PH下降到5.9-6.2之前,也就是僵直状态完成之前在0-1℃温度条件下,冷却引起肌肉的显著收缩现象。 10、解冻僵直:肌肉在僵直未完成之前进行冻结,仍会有较高的ATP,在解冻时由于ATP发生强烈而迅速的分解所产生的僵直现象。 11、肉的成熟:尸僵持续一定时间后,即开始缓解,肉的硬度降低,保水性有所恢复,使肉变得柔嫩多汁,并具有良好的风味,最适于加工食用,这个变化过程即为肉的成熟。 12、绞碎:绞碎或粉碎是指利用机械力克服固体物料(如肉类,香料等)内部的凝聚力,将其破碎成大小粗细,形状等符合要求的块,片,粒或糊状的加工过程。 13、切碎:一般把物料破碎成较大的块片或条状的操作通常称为切碎。 14、斩拌:碎裂成较小颗粒或粉状的操作称为绞碎或粉碎,而将物料进一步破碎成更细微粒状或糊状的操作称为斩拌,斩拌操作实际上还有混合和乳化的过程。 15、加热肉制品的分类:①在70-80℃较低温度下加热的肉制品,使中心温度保持在62℃以上称为低温产品。如西式火腿,腊肠等;②在85-95℃较高温度下加热的制品称为中温产品,如肝酱,血肠;③在121℃高温下加热灭菌的制品称为高温产品,如罐头,高温火腿肠。 16、酱卤制品:是我国典型的传统熟肉制品,其主要特点是原料经过预煮后再用香辛料和调味料加水煮制而成。 17、浸出物:是指除蛋白质,盐类,维生素外能溶于水的浸出性物质,包括含氮浸出物和无氮浸出物,浸出物成分中主要含有有机物,核苷酸,嘌呤碱,胍基化合物,氨基酸,肽,糖原和有机酸等。 18、肉(商品学):指屠宰的畜禽除去血,皮,毛,内脏,头,蹄的胴体。 19、灌肠:以鲜冻畜禽肉为原料,经修整腌制,绞碎后,再经搅拌(或不搅拌)、乳化(或不乳化)、充填(或不填充)、烘烤(或不烘烤、)蒸煮、烟熏(或不烟熏)、冷却等工艺制成的香肠类熟制品肉。 20、烧烤制品:指将原料肉经配料,腌制后,再经烤炉烘烤成的产品。 21、干肉制品:是指肉经过脱水干制,使成品水分含量控制在20%左右的熟肉制

肉制品企业标准及部分检测

千喜鹤食品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酱卤肉类制品 & 2013-7-1发布 - - 实施 千喜鹤食品有限公司发布 (

前言 本标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GB/《标准化工作导则》、GB2726-2005《熟肉制品卫生标准》。 本标准规定的复合磷酸盐、铅、无机砷、镉、总汞、亚硝酸钠残留量、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限量指标等同于GB 2726—2005《熟肉制品卫生标准》。 本标准由千喜鹤食品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千喜鹤食品有限公司起草。 # 标准主要起草人:。 … 、

酱卤肉类制品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酱卤肉类制品的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以畜禽肉及其副产品为原料,加入调味料和香辛料,经煮、卤、烧、酱制等工艺加工而成的熟肉制品。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2707 鲜(冻)畜肉卫生标准 GB 16869 鲜、冻禽产品 GB 2720 味精卫生标准 GB 5461 食用盐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317 白砂糖 GB 2717 酱油卫生标准 。 GB 2718 酱卫生标准 GB 2757 蒸馏酒及配制酒卫生标准 GB 2758 发酵酒卫生标准 GB/T 8884 食用马铃薯淀粉 GB/T 8885 食用玉米淀粉 GB 1907 食品添加剂亚硝酸钠 GB 2760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GB 9683 复合食品包装袋卫生标准 / GB/T 6543 瓦楞纸箱 GB 7718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T 10004—1998 耐蒸煮复合膜、袋 GB 肉与肉制品水分含量的测定

水果防腐保鲜剂

1 / 13 水果防腐保鲜剂 第一章: 文献综述 引言 水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副食品,是食品工业重要的加工原料。水果采后损失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已引起世界范围内的极大关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对50多个国家进行调查后发现,发展中国家水果收获后的平均损失率在30%以上,发达国 家损失不到5%(郭松年2006)。造成果蔬贮藏期间损失的原因 可以概括为自身生理活动影响和有害生物为害两个方面。自身生理活动影响包括五个方面: 正常生命活动造成的营养消耗;成熟和衰老引起的生理生化变化;蒸腾作用导致的失水萎蔫;果蔬生理病害;休眠作用被破坏后的生命活动变化(李家庆2003:26-52)。有害生物为害包括动物危害和病原微生物侵染两个方面,其中以病原微生物侵染造成的损失较为严重。各种因素造成的机械伤均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果蔬采后生理活动,同时为病原微生物侵染提供有利条件,从而加重果蔬损失。 物理保鲜即设施设备(冷链系统和气调设备)保鲜是果蔬贮藏保鲜技术发展方向的主流,但在当前发展中国家设施保鲜还不能被普遍采用的情况下,通过药剂处理来减少水果采后损失的措施由

于成本低、操作方便和效果显著而受到人们的欢迎;如何将药剂处理与设施保鲜相结合从而更好地减少水果采后损失也成为人 们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长期以来,化学药剂由于其效果好、成本低和使用方便等优势占据市场主导地位,但化学药剂在水果贮藏中的应用造成的高毒高残留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因此,开发安全、环保的天然源防腐剂和保鲜剂,已成为国内外开发研究的方向和热点(魏勤和何志刚1997)。 1.1水果采后生理及常用的xx措施 2 / 13 1.1.1水果采后生理 1.1.1.1水果的呼吸代谢 呼吸作用是采后果实的一个最基本的生理过程,呼吸代谢一方面消耗营养,另一方面呼吸放热导致水果贮藏环境温度升高。呼吸作用的强弱与果实的成熟衰老、品质变化和贮藏寿命密切相关。贮藏保鲜一方面要使水果处于一种较低程度的有氧呼吸,另一方面又要避免无氧呼吸的发生,以达到延长果品贮藏寿命的目的(关军锋2001)。水果的按呼吸类型分为跃变型果实和非跃变果实。 1.1.1.2水果的成熟和衰老 水果的成熟衰老进程决定着水果贮藏寿命,乙烯对不同呼吸类型水果有不同的影响。对于呼吸跃变型果实,乙烯处理会提早出现

酱卤肉制品的保鲜技术

酱卤肉制品的保鲜技术 酱卤肉制品的保鲜技术应从整个环节进行分析,从原料采集控制起,进而从加工环境,加工工艺,冷却方式,包装的材料和方式,灭菌方式,保存方式等条件各个点加以分析控制。 一、原料采集、加工工艺以及加工环境 卤肉制品易受微生物污染,采用卫生质量良好的原料,使用动态连续杀菌技术和动态空气消毒机,可有效控制微生物对酱卤肉制品的二次污染。酱卤肉制品引发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根本原因在于生产环节中细菌等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及空气等环境因素所造成的二次污染。 生产酱卤肉制品的原料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水分等营养物质,如温度适宜(特别是高温季节),微生物就会大量繁殖,导致酱卤肉制品的感官发生劣变,甚至引发食物腐败。 据专家介绍,引起酱卤肉制品腐败变质的原因主要有5个方面: ①原料肉来自缺乏卫生保障措施的个体屠宰户,肉中的微生物含量偏高; ②卤菜加工间的卫生环境差,空气中的细菌等微生物含量过高; ③肉品原料在运输和贮藏过程中受到微生物的严重污染; ④卤制品加工车间的面积偏小,存在加工设施不全、生熟交叉污染、原料不能被充分加热等问题; ⑤不洁空气的二次污染。 要预防微生物对酱卤肉制品的污染,应从多方面采取措施: 1、选用卫生质量良好的原料肉,采用流水方式加工,设定科学的卫生质量控制点,严格执行生熟隔离制度,避免交叉污染; 2、加工时要烧熟煮透,防止外熟内生,烧煮后应及时摊平凉透迅速冷却,以降低微生物的繁殖速度; 3、对生产设备专用器具和工作人员等都要严格消毒; 4、在原料肉的采购、运输、加工、贮藏和销售中,最好配备充足的冷藏设施,以抑制微生物的繁殖和保障卤肉制品的卫生、风味和营养; 5、对生产和包装车间的环境应连续消毒,以提高卤菜车间空气的卫生质量,防止空气对卤肉制品造成二次污染 有关专家指出,提高加工车间和销售场所内空气的卫生质量,可有效提高酱卤肉制品的卫生质量。经高温煮制的卤肉制品中的微生物基本被杀灭,但在较短的时间内还会腐败变质,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卤肉制品与车间内的空气接触时,车间空气中含有较多的细菌等微生物会附着在食品表面,继而导致卤肉制品变质,引发食物中毒。 为防止卤肉制品在贮存和销售环节遭受二次污染,可采用动态空气消毒机对车间和销售场所内的空气进行杀菌消毒。 二、包装材料的选择 包装材料也是影响保鲜期的一个因素。肉及肉制品由于种类不同,所要求的保鲜和贮藏条件不同。因此,使用的包装材料种类也很多。 1、保鲜包装材料、低温贮藏肉品包装材料 复合袋:有同种或同类塑料采用共挤出技术生产的复合膜、异种塑料共挤生产出的膜。这种复合膜可以印刷,不透水、不透气,机械强度高,适用范围很广,价格低廉,适用于各类肉制品的二次包装。

吃水果,小心水果保鲜剂

吃水果,小心水果保鲜剂 如今,无论春夏秋冬,是否应季,超市里面各种水果总是琳琅满目,光鲜照人。要论起来,这些都是水果保鲜剂的功劳,正是保鲜剂让这些水果青春常驻,容颜不老。在讲究健康自然饮食的今天,你是否会对喷有保鲜剂的水果心存疑虑?现在就让我们了解一些我们常吃的水果都会使用什么保鲜剂?用什么方法去除最好? 草莓:一般草莓采后硬度下降很快,植酸浸果法和几丁质保鲜法可以用来保鲜。植酸是天然食品添加剂,可延续果实中维生素C的降解,保持果实中的含酸量。几丁质能在果实表面形成一层半透明膜,从而减少营养成分下降,达到保鲜目的。 建议去除方法:在清洗草莓时,用清水冲洗并轻轻触摸草莓的表面即可除去大部分的保鲜剂。

柑橘:橙子、橘子、芦柑等水果,经常使用碳酸氢钠作为保鲜剂。碳酸氢钠本身没有直接杀菌作用,但溶于水后会使水呈碱性,从而使水果表面的PH值升高,可以抑制喜微酸环境的青霉菌和绿霉菌的生长与繁殖。同时碱液清洗了果面的残留污物和病菌,也间接减轻了腐烂率。另外,柑橘类水果还经常使用涂蜡保鲜剂,这样可以隔绝氧气、微生物,具有增加光泽、减轻水分蒸发等作用。 建议去除方法:是使用碳酸氢钠还是涂蜡保鲜,保鲜剂一般都无法穿透柑橘类水果的表皮,因此食用无需担心,去皮即可。 梨:梨常用的保鲜剂是虎皮灵,属于抗氧化水果保鲜剂,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醇。虎皮灵可以很好地防治鸭梨贮藏中的生理病害——黑皮病的发生。目前常用的保鲜方法是用虎皮灵配成一定浓度的药液,直接喷到包装纸上,制成保鲜纸。 建议去除方法:由于这种保鲜剂是喷在保鲜纸上,并非直接涂抹在水果表面,因此对水果的影响不大,若您还是有所顾虑,可以采取削皮的方法。 葡萄:由亚硫酸盐制成的片剂是目前葡萄保鲜的最理想保鲜剂。它对葡萄保鲜的原理是:亚硫酸盐遇水分解释放出的二氧化硫,不仅可以杀灭灰霉菌等一些引起葡萄贮藏腐烂的病菌,而且对葡萄的脱落酸含量及乙烯释放有明显抑制作用,可减轻葡萄贮藏中的脱粒,还可抑制贮藏中

2020年7第六章、肉与肉制品中的微生物及检测参照模板

课程编号:教案、讲稿总学时:30学时食品卫生检验 第六章肉与肉制品中的微生物及其检测 (2学时) 第一节鲜肉中的微生物及其检测 第二节冻肉中的微生物及其检测 第三节肉制品中的微生物及其检测 适用专业:食品工程与科学 授课班级:食工2003(3) 授课教师:王长远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食品学院 2005年2月22日

第六章肉与肉制品中的微生物及其检测 1、肉的腐败变质及对人体的影响 肉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但是不宜久存,在常温下放置时间过长,就会发生质量变化,最后引起腐败。 肉腐败的原因主要是由微生物作用引起变化的结果。据研究,每平方厘米内的微生物数量达到五千万个时,肉的表面便产生明显的发粘,并能嗅到腐败的气味。肉内的微生物是在畜禽屠宰时,由血液及肠管侵入到肌肉里,当温度、水分等条件适宜时,便会高速繁殖而使肉质发生腐败。肉的腐败过程使蛋白质分解成蛋白胨、多肽、氨基酸,进一步再分解成氨、硫化氢、酚、吲哚、粪臭素、胺及二氧化碳等,这些腐败产物具有浓厚的臭味,对人体健康有很大的危害。 2、畜禽肉感官鉴别要点有哪些? 对畜禽肉进行感官鉴别时,一般是按照如下顺序进行:首先是眼看其外观、色泽,特别应注意肉的表面和切口处的颜色与光泽,有无色泽灰暗,是否存在淤血、水肿、囊肿和污染等情况。其次是嗅肉品的气味,不仅要了解肉表面上的气味,还应感知其切开时和试煮后的气味,注意是否有腥臭味。最后用手指按压,触摸以感知其弹性和粘度,结合脂肪以及试煮后肉汤的情况,才能对肉进行综合性的感官评价和鉴别。 3、鉴别健康畜肉和病死畜肉 (1)色泽鉴别 健康畜肉——肌肉色泽鲜红,脂肪洁白(牛肉为黄色),具有光泽。 病死畜肉——肌肉色泽暗红或带有血迹,脂肪呈桃红色。 (2)组织状态鉴别 健康畜肉——肌肉坚实,不易撕开,用手指按压后可立即复原。 病死畜肉一——肌肉松软,肌纤维易撕开,肌肉弹性差。 (3)血管状况鉴别 健康畜肉——全身血管中无凝结的血液,胸腹腔内无淤血,浆膜光亮。 病死畜肉——全身血管充满了凝结的血液,尤其是毛细血管中更为明显,胸腹腔呈暗红色、无光泽。

肉及肉制品的保藏与选购要点

肉及肉制品的保藏与选购要点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肉制品种类也在不断丰富,但肉与肉制品中含有丰富的营养,在加工、贮存和运输过程中易受到微生物的污染而腐败,给生产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的同时,也给消费者的健康带来危害。如何延长肉及肉制品的保鲜期,减少肉的变质显得非常重要。 1 肉制品的概念 肉制品即以畜禽肉为主要原料,经选料、修整、调味、腌制(或不腌制)、绞碎(或切块或整体)、成型(或充填)、成熟(或不成熟)、包装等工艺制作的熟肉制成品或半成品。 2 肉制品的分类 可分为生制品和熟制品。生制品主要指腌腊肉制品,熟制品主要有酱卤肉制品、熏烧烤肉制品、肉干制品(肉松、肉干、肉脯)、熏煮香肠火腿制品、发酵肉制品等。 3 肉及肉制品的保藏 3.1 低温保藏法 肉制品的保藏方法较多,以低温贮藏法比较普遍,即肉的冷藏,在冷库或冰箱中进行,是肉和肉制品贮藏中最为实用的一种方法。根据肉的冷藏方式,可将肉分为冷却肉和冷冻肉。 3.1.1 冷却肉 主要用于短时间存放的肉品,即肉在放入冷库前,先将库温降到零下4℃左右,肉入库后,保持-1℃~0℃之间,将猪肉冷却24小时,使肉中心温度降低到0℃~1℃左右。冷却肉的表面可形成一层干膜,以阻止细菌生长和减缓水分蒸发,从而延长保存时间,一般可保存5-7天。 3.1.2 冷冻肉 冷冻肉比冷却肉更耐贮藏,一般采用-23℃以下的温度,将肉品进行快速、深度冷冻,使肉中大部分水冻结成冰,并在-18℃左右贮藏。目前多数冷库采用速冻法,即将肉放入-40℃的速冻间,使肉温迅速降低到-18℃以下,然后移入冷藏库。该方法对肉制品的品质影响相对较小,解冻后能恢复原有的滋味和营养价值。 3.2 辐照保藏法 辐照保藏法是人类利用核技术开发出来的一项新型的食品保藏技术,已逐渐应用于食品保藏中。食品经过γ射线或电子加速器产生的电子束(最大能量10)或X射线(最大能量5 MeV)的辐照,能抑制发芽、推迟成熟、促进物质转化、杀虫灭菌和防止霉变等,以达到保鲜和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食品辐照具有节能、效率高、不升温、安全可靠和保持食品良好感官品质等优点。 3.3 发酵保藏技术 发酵保藏技术即在自然条件或人工控制条件下,利用微生物或酶的发酵作用,使肉制品发生一系列生化或物理变化,生成具有特殊风味、质地和色泽,以延长肉制品的保存期。该方法可促进发色,防止肉制品氧化变色,使肉制品呈现特有的色泽,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和毒素的产生,提高肉制品的安全性,延长产品的货架期。 3.4 干燥保藏技术

食品防腐剂概述

食品防腐剂概述 食品防腐剂是抑制物质腐败的药剂。即对以腐败物质为代谢底物的微生物的生长具有持续的抑制作用。重要的是它能在不同情况下抑制最易发生的腐败作用,特别是在一般灭菌作用不充分时仍具有持续性的效果。对纤维和木材的防腐用矿油、煤焦油、丹宁,对生物标本用甲醛、升汞、甲苯、对羟基苯甲酸丁酯、硝基糠腙衍生物或香脂类树脂。在食品中使用防腐剂受到限制,因此多靠干燥、腌制等一些物理的方法。特殊的防腐剂有乙酸等有机酸、以油酸脂为成分的植物油、芥子等特殊的精油成分。对于生物体的局部(如人体表面或消化道),可以根据具体条件采用各种防腐剂(如碘仿、水杨酸苯酯、苯胺染料或吖啶类色素等)。 我国规定使用的防腐剂有苯甲酸、苯甲酸钠、山梨酸、山梨酸钾、丙酸钙等25种。 应具备的条件: 1)性质较稳定:加入到食品中后在一定的时期内有效,在食品中有很好的稳定性 2)低浓度下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 3)本身不应具有刺激气味和异味 4)不应阻碍消化酶的作用,不应影响肠道内有益菌的作用 5)价格合理,使用较方便。 作用机理: ①能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凝固或变性,从而干扰其生长和繁殖。 ②防腐剂对微生物细胞壁、细胞膜产生作用。由于能破坏或损伤细胞壁,或能干扰细胞壁合成的机理,致使胞内物质外泄,或影响与膜有关的呼吸链电子传递系统,从而具有抗微生物的作用。 ③作用于遗传物质或遗传微粒结构,进而影响到遗传物质的复制、转录、蛋白质的翻译等。 ④作用于微生物体内的酶系,抑制酶的活性,干扰其正常代谢。 种类: 食品防腐剂按作用分为杀菌剂和抑菌剂。二者常因浓度、作用时间和微生物性质等的不同而不易区分。按性质也可分为有机化学防腐剂和无机化学防腐剂两类。此外还有乳酸链球菌素,是一种由乳链球菌产生、含34个氨基酸的肽类抗菌素。目前世界各国所用的食品防腐剂约有30多种。食品防腐剂在中国被划定为第17类,有28个品种。防腐剂按来源分,有化学防腐剂和天然防腐剂两大类。化学防腐剂又分为有机防腐剂与无机防腐剂。前者主要包括苯甲酸、山梨酸等,后者主要包括亚硫酸盐和亚硝酸盐等。天然防腐剂,通常是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中提取。如乳酸链球菌素是从乳酸链球菌的代谢产物中提取得到的一种多肽物质,多肽可在机体内降解为各种氨基酸,世界各国对这种防腐剂的规定也不相同,我国对乳酸链球菌素有使用范围和最大许可用量的规定。

关于肉制品包装

肉制品的包装 肉制品是一种营养丰富、水分含量高的食品。它的保存期,短的也许只能保存3~4天,长的则可保存6个月。其保存期的长短,主要取决于肉制品中的水分含量和加工方法,以及杀菌后的操作和包装技术。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消费结构的变化,超级自选市场逐年增加,购买带包装的肉制品已成为消费主流。为了满足消费的需要,首先要求各种多功能的包装机来实现批量机械化生产,另外,新颖的包装设计也是不可缺少的,因为经过包装的肉制品不仅卫生,还能提高其保存性,同时包装还可作为吸引顾客的广告,包装新颖美观的东西很容易引起顾客的注意,所以肉制品的包装是不可忽视的。 (一)肉制品的保存与包装肉制品包装以后可以避免由于阳光直射、与空气接触、机械作用、微生物作用等而造成的产品变色、氧化、破损、变质等,从而可以延长保存期。由于肉制品种类繁多,故需采用多种包装方法和适当的包装材料。 1.与肉制品保存性有关的工艺有很多工艺会影响肉制品的包装,从肉制品的包装和保存性的关系考虑,基本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杀菌肉制品的杀菌条件为:中心温度63℃,保持30分钟以上。在这样的杀菌条件下,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菌被杀死了,但是制品中仍存在一些杆菌及耐热乳酸菌等与变质有关的细菌,这些残存细菌遇到适当条件时,会逐渐增殖而引起食物变质。 (2)操作杀菌之后到包装之前这段时间,少则需几小时,多则需要一昼夜。在此期间,与操作者手指、机器等接触,或地面及空气中悬浮微生物等均可引起食品的二次污染。 (3)包装的环境条件包装之后,虽然外部引起的污染被切断,但是制品内部污染还在继续的情况也是有的,而且氧是会慢慢透过薄膜进入的,所以袋内的氧分压会逐渐升高,残存菌和污染菌会开始繁殖。保存的温度越高,细菌增殖的速度会越快。 鉴于以上这些情况,为了防止包装操作的二次污染,应当尽量缩短杀菌后的放置时间,杀菌后马上进行包装,而且应选择对光、水、氧气具有隔离作用的薄膜。 2.包装工艺肉制品的包装,根据包装后是否进行再杀菌、使用肠衣是否透气等而采用不同的包装和操作工艺。 (1)根据所使用肠衣的种类选择不同的工艺使用不透气肠衣时,肠衣可以保持原来的外观,填充以后的工艺简单,这种制品被称作直接包装产品。制作方法为:把调好的肉馅填充到具有耐热性、非透气性、防湿性的肠衣中,然后用铝卡将两端结扎密封,再水煮、冷却,制成成品。此制法的特点是:填充肉馅的非透气性肠衣即为该制品的外包装,不必再对产品进行二次包装。由于肠衣是非透气性的,而且微生物也透不过去,所以经过杀菌后,制品内部可长期维持在缺氧状态并可避免填充以后由于制品接触机器、手指等而造成的制品内部二次污染,所以此方法是提高保存性的一种既简单又有效的方法。现在市场上销售的火腿肠等均属于此类包装。包装材料多为聚偏二氯乙烯。 使用透气性肠衣时,制品在干燥、烟熏、蒸煮时会有游离的汁液、脂肪、水分等流出到制品的外部,这种游离物附着在制品的表面,成为微生物的营养源。经过一段时间后就会造成制品表面微生物增殖,形

水果防腐保鲜剂

水果防腐保鲜剂 第一章:文献综述 引言 水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副食品,是食品工业重要的加工原料。水果采后损失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已引起世界范围内的极大关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对50多个国家进行调查后发现,发展中国家水果收获后的平均损失率在30%以上,发达国家损失不到5%(郭松年 2006)。造成果蔬贮藏期间损失的原因可以概括为自身生理活动影响和有害生物为害两个方面。自身生理活动影响包括五个方面:正常生命活动造成的营养消耗;成熟和衰老引起的生理生化变化;蒸腾作用导致的失水萎蔫;果蔬生理病害;休眠作用被破坏后的生命活动变化(李家庆2003:26-52)。有害生物为害包括动物危害和病原微生物侵染两个方面,其中以病原微生物侵染造成的损失较为严重。各种因素造成的机械伤均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果蔬采后生理活动,同时为病原微生物侵染提供有利条件,从而加重果蔬损失。 物理保鲜即设施设备(冷链系统和气调设备)保鲜是果蔬贮藏保鲜技术发展方向的主流,但在当前发展中国家设施保鲜还不能被普遍采用的情况下,通过药剂处理来减少水果采后损失的措施由于成本低、操作方便和效果显著而受到人们的欢迎;如何将药剂处理与设施保鲜相结合从而更好地减少水果采后损失也成为人们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长期以来,化学药剂由于其效果好、成本低和使用方便等优势占据市场主导地位,但化学药剂在水果贮藏中的应用造成的高毒高残留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开发安全、环保的天然源防腐剂和保鲜剂,已成为国内外开发研究的方向和热点(魏勤和何志刚 1997)。 1.1水果采后生理及常用的保鲜措施 1.1.1水果采后生理 1.1.1.1水果的呼吸代谢 呼吸作用是采后果实的一个最基本的生理过程,呼吸代谢一方面消耗营养,另一方面呼吸放热导致水果贮藏环境温度升高。呼吸作用的强弱与果实的成熟衰老、品质变化和贮藏寿命密切相关。贮藏保鲜一方面要使水果处于一种较低程度的有氧呼吸,另一方面又要避免无氧呼吸的发生,以达到延长果品贮藏寿命的目的(关军锋 2001)。水果的按呼吸类型分为跃变型果实和非跃变果实。 1.1.1.2水果的成熟和衰老 水果的成熟衰老进程决定着水果贮藏寿命,乙烯对不同呼吸类型水果有不同的影响。对于呼吸跃变型果实,乙烯处理会提早出现呼吸高峰,促进成熟,乙烯撤离,后熟作用不停止;对于非呼吸跃变型果实,乙烯处理也会产生一个类似的呼吸高峰,但一旦乙烯撤离,呼吸高峰就消失,不会出现后熟现象,再用乙烯处理,又会出现呼吸高峰,乙烯撤离高峰又消失,这样可以反复多次。乙烯是成熟衰老激素,所以乙烯的生物合成以及控制技术一直是采后贮藏保鲜研究的重点。 1.1.1.3水果的蒸腾作用 蒸腾作用主要是失水导致萎蔫和皱缩,降低新鲜度,破坏正常生理代谢过程,降低耐贮性和耐病性。失水作为水果贮藏保鲜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一般是通过保鲜袋包装和增加库内湿度等物理手段,打蜡和涂膜也可以减少果实失水。 1.1.1.4水果的休眠

论酱卤肉制品的保鲜技术

酱卤肉制品是以鲜(冻)畜禽肉和可食副产品放在加有食盐、酱油(或不加)、香辛料的水中,经预煮、浸泡、烧煮、酱制(卤制)等工艺加工而成的酱卤系列肉制品。酱卤肉制品是深受我国消费者喜爱的一类传统肉制品,其在国内消费群体稳定,发展前景广阔。 一、目前酱卤肉制品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出品率低 酱卤肉制品的出品率普遍较低,一般在50%~60%之间,最高也不超过65%,低出品率导致产品的成本很高 2、产品品质不稳定、标准化困难 传统酱卤肉制品的基本风味主要靠酱制、卤制工艺实现,优质的酱、卤汁是酱卤肉制品风味成色的关键,但由于对循环使用的酱、卤汁的品质缺乏必要的量化标准,各种调料损耗难以正确的反映出来,加工中各项参数全凭有经验的师傅来控制,造成了不同批次的产品口味、色泽等品质的不稳定,加之目前酱卤肉制品的生产多为作坊式加工,生产设备简单、自动化程度低.使酱卤肉制品的生产难以实现标准化。 3、货架期短 肉类食品的腐败变质主要是由于肉中酶、微生物的作用,使蛋白质分解和脂肪氧化而引起。酱卤肉制品营养丰富,较适宜微生物生长繁殖,故产品极易腐败变质,加之保鲜技术在酱卤肉制品行业中的应用较为落后,导致酱卤肉制品的货架期很短。 二、酱卤肉制品保鲜技术研究及应用现状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越来越注重食品的品质和安全,如何有效延长酱卤肉制品的货架期、保证其品质成为当前工业化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肉类食品的保鲜主要是采用不同的方法及组合,杀死腐败微生物或抑制其生长繁殖,并控制脂肪氧化,达到延长货架期的目的,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的保鲜方法有:添加防腐抑菌剂,包装技术(真空包装、气调包装、可食性涂膜),杀菌技术(加热杀菌、微波杀菌、辐照杀菌、高压杀菌),低温保藏技术(冷藏、冰鲜技术)等。 1、防腐保鲜剂

【生物科技公司】第六章肉与肉制品中的微生物及检测

(生物科技行业)第六章肉与肉制品中的微生物及检 测

课程编号:教案、讲稿总学时:30学时 食品卫生检验 第六章肉与肉制品中的微生物及其检测 (2学时) 第一节鲜肉中的微生物及其检测 第二节冻肉中的微生物及其检测 第三节肉制品中的微生物及其检测 适用专业:食品工程与科学 授课班级:食工2003(3) 授课教师:王长远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食品学院 2005年2月22日 第六章肉与肉制品中的微生物及其检测 1、肉的腐败变质及对人体的影响 肉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但是不宜久存,在常温下放置时间过长,就会发生质量变化,最后引起腐败。 肉腐败的原因主要是由微生物作用引起变化的结果。据研究,每平方厘米内的微生物数量达到五千万个时,肉的表面便产生明显的发粘,并能嗅到腐败的气味。肉内的微生物是在畜禽屠宰时,由血液及肠管侵入到肌肉里,当温度、水分等条件适宜时,便会高速繁殖而使肉质发生腐败。肉的腐败过程使蛋白质分解

成蛋白胨、多肽、氨基酸,进一步再分解成氨、硫化氢、酚、吲哚、粪臭素、胺及二氧化碳等,这些腐败产物具有浓厚的臭味,对人体健康有很大的危害。2、畜禽肉感官鉴别要点有哪些? 对畜禽肉进行感官鉴别时,一般是按照如下顺序进行:首先是眼看其外观、色泽,特别应注意肉的表面和切口处的颜色与光泽,有无色泽灰暗,是否存在淤血、水肿、囊肿和污染等情况。其次是嗅肉品的气味,不仅要了解肉表面上的气味,还应感知其切开时和试煮后的气味,注意是否有腥臭味。最后用手指按压,触摸以感知其弹性和粘度,结合脂肪以及试煮后肉汤的情况,才能对肉进行综合性的感官评价和鉴别。 3、鉴别健康畜肉和病死畜肉 (1)色泽鉴别 健康畜肉——肌肉色泽鲜红,脂肪洁白(牛肉为黄色),具有光泽。 病死畜肉——肌肉色泽暗红或带有血迹,脂肪呈桃红色。 (2)组织状态鉴别 健康畜肉——肌肉坚实,不易撕开,用手指按压后可立即复原。 病死畜肉一——肌肉松软,肌纤维易撕开,肌肉弹性差。 (3)血管状况鉴别 健康畜肉——全身血管中无凝结的血液,胸腹腔内无淤血,浆膜光亮。 病死畜肉——全身血管充满了凝结的血液,尤其是毛细血管中更为明显,胸腹腔呈暗红色、无光泽。 应注意,健康畜肉属于正常的优质肉品,病死、毒死的畜肉属劣质肉品,禁止食用和销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