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4 第三章 第四节 沉淀溶解平衡
- 格式:pptx
- 大小:68.23 KB
- 文档页数:14
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第1课时沉淀溶解平衡与溶度积1.知道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明确溶度积和离子积的关系,并由此学会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重点)沉淀溶解平衡[基础·初探]教材整理1.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当沉淀溶解和生成速率相等时,即建立了动态平衡,叫做沉淀溶解平衡。
如AgCl溶于水有AgCl(s)溶解沉淀Ag+(aq)+Cl-(aq)。
2.沉淀溶解平衡的特征动态平衡,溶解速率和沉淀速率不等于0。
溶解速率和沉淀速率相等。
平衡状态时,溶液中的离子浓度保持不变。
当改变外界条件时,溶解平衡发生移动。
3.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固体物质的溶解是可逆过程:固体物质溶解沉淀溶液中的溶质(1)v溶解>v沉淀固体溶解(2)v溶解=v沉淀溶解平衡(3)v溶解<v沉淀析出晶体4.生成难溶电解质的离子反应的限度(1)25 ℃时,溶解性与溶解度的关系(2)反应完全的标志对于常量的化学反应来说,化学上通常认为残留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小于1×10-5mol·L-1时,沉淀就达完全。
[探究·升华][思考探究]物质的溶解度只有大小之分,没有在水中绝对不溶解的物质。
所谓难溶电解质是指溶解度小于0.01克的物质。
它可以是强电解质如BaSO4、AgCl等,也可以是弱电解质如Fe(OH)3、Mg(OH)2等。
但由于它们的溶解度都很小,溶解的极少部分,在水溶液中都可以认为是100%的电离,所以我们不区分其强弱,统称为难溶电解质。
问题思考:(1)在AgCl溶于水的起始阶段,v溶解和v沉淀怎样变化?当v溶解=v沉淀时,可逆过程达到一种什么样的状态?画出v-t图。
【提示】AgCl溶于水的起始阶段,v溶解开始大,后逐渐减小,v沉淀开始为0,后逐渐增大,直到v溶解=v沉淀,说明溶解达到平衡状态。
v-t图如下:(2)向AgCl饱和溶液中加水,AgCl的溶解度增大吗?溶解平衡移动吗?K sp 是否增大?升高温度K sp如何变化?【提示】向AgCl饱和溶液中加水,AgCl溶解平衡向正向移动,但是AgCl 的溶解度不增大,K sp不变。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金戈铁骑整理制作课时作业(十六)(对应学生用书第125页)1.下列对沉淀溶解平衡的描述正确的是()A.反应开始时,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相等B.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沉淀的速率和溶解的速率相等C.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溶液中溶质的离子浓度相等,且保持不变D.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如果再加入难溶性该沉淀物将促进溶解【解析】A项中,反应开始时,各离子的浓度没有必然的关系。
B项正确;C项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时溶液中溶质的离子浓度保持不变,但不一定相等;D项中,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时,如果再加入难溶性的该沉淀物,由于固体的浓度为常数,所以平衡不移动。
【答案】 B2.向AgCl饱和溶液中加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gCl的溶解度增大B.AgCl的溶解度、K sp均不变C.AgCl的K sp增大D.AgCl的溶解度、K sp均增大【解析】物质的溶解度和溶度积都是温度的函数,与溶液的浓度无关。
所以向AgCl 饱和溶液中加水,AgCl的溶解度和K sp都不变,故B项对。
【答案】 B3.要使工业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Pb 2+沉淀,可用硫酸盐、碳酸盐、硫化物等作沉淀剂,已知Pb 2+与这些离子形成的化合物的溶解度如下:化合物 PbSO 4 PbCO 3 PbS 溶解度/g1.03×10-41.81×10-71.84×10-14由上述数据可知,选用的沉淀剂最好是( ) A .硫化物 B .硫酸盐 C .碳酸盐 D .以上沉淀剂均可【解析】 产生的沉淀的溶解度越小,沉淀反应进行的越完全。
在某种沉淀中加入适当的沉淀剂,可使原来的沉淀溶解而转化为另一种溶解度更小的沉淀。
【答案】 A4.为除去MgCl 2酸性溶液中的Fe 3+,可在加热搅拌的条件下加入的一种试剂是( )A .NH 3·H 2OB .NaOHC .Na 2CO 3D .MgCO 3 【解析】 Fe 3++3H 2OFe(OH)3+3H +,调整pH ,可使Fe 3+转化为Fe(OH)3沉淀后除去。
各位专家、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八中的吴晓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化学选修4第三章第四单元第一课时沉淀的溶解平衡原理。
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说明: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
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是选修《化学反应原理》专题3第四单元沉淀溶解平衡。
(1)沉淀溶解平衡内容既包括溶液中的离子反应——溶解过程和沉淀过程,又牵涉到平衡知识。
所以教材把这部分内容安排在化学平衡知识之后,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的最后一单元。
使得学生能够从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溶解,离子生成沉淀,难溶强电解质溶解和生成沉淀速率相同而达到平衡状态三个层次上来学习研究这部分知识,即能用已学的离子反应和平衡的知识来帮助解决本节课中所遇到的化学问题。
(2)沉淀溶解平衡知识无论对于化学本身还是对化工生产及人们的生活实际都有重要的意义。
如何判断沉淀能否生成或是溶解;如何使沉淀的生成和溶解更加完全;如何创造条件,只使某一种或某几种离子从含多种离子的溶液中完全沉淀下来,而其余的离子却保留在溶液中,这些都是实际生产、生活和化学实验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3)沉淀溶解平衡在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中的补充使得选修化学反应原理内容更加完整。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过程;2.理解溶度积的概念,能用溶度积规则判断沉淀的产生、溶解;3.知道沉淀溶解、生成和转化的本质;4.了解沉淀溶解平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分析比较归纳等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实验培养观察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实验现象分析得出宏观现象和微观本质的关系,领悟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三、教学重点1.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过程;2.知道沉淀溶解、生成和转化的本质四、教学难点1.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2.运用溶度积规则判断分析沉淀的溶解、生成和沉淀的转化;3.沉淀溶解平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方法情境法——用电脑展示图片真实的问题,通过真实的情景设计复习回顾已有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去学习新的知识。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解析版)1 / 11第第第 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课后巩固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60分)1. 在一定温度下,当Mg(OH)2固体在水溶液中达到下列平衡时:Mg(OH)2(s)⇌Mg 2+(aq)+2OH −(aq),若使固体Mg(OH)2的量减少,而且c(Mg 2+)不变,可采取的措施是( )A. 加MgCl 2B. 加H 2OC. 加NaOHD. 加HCl【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注意从平衡移动的角度解答该题。
【解答】A.加入MgCl 2,增大了c(Mg 2+),使溶解平衡逆向移动,Mg(OH)2固体的量增加,故A 错误;B.加入适量水,使溶解平衡正向移动,Mg(OH)2固体的量减少,由于仍是Mg(OH)2的饱和溶液,所以c(Mg 2+)不变,故B 正确;C.加入NaOH ,增大了c(OH −),使溶解平衡逆向移动,Mg(OH)2固体的量增加,c(Mg 2+)减小,故C 错误;D.加HCl ,消耗了氢氧根离子,使溶解平衡正向移动,Mg(OH)2固体的质量减少,c(Mg 2+)增加,故D 错误;故选:B 。
2. 某温度下向含AgCl 固体的AgCl 饱和溶液中加少量稀盐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gCl 的溶解度、K sp 均减小 B. AgCl 的溶解度、K sp 均不变C. AgCl 的溶解度减小、K sp 不变D. AgCl 的溶解度不变、K sp 减小【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为高频考点,把握离子浓度对平衡移动的影响、K sp 的影响因素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K sp 与温度有关,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AgCl 饱和溶液中加少量稀盐酸,c(Cl −)增大,导致AgCl(s)⇌Ag +(aq)+Cl −(aq)逆向移动,则AgCl 的溶解度减小,且温度不变,则K sp 不变,故C 正确。
《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是人教版选修 4《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章第四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化学平衡理论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盐类的水解平衡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探讨难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
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体系,为后续学习电化学等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
它不仅是化学平衡理论的延伸和拓展,也是对电解质溶液相关知识的综合应用和深化。
同时,沉淀溶解平衡的相关知识在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以及日常生活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沉淀的生成、溶解和转化等。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和特征,了解了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和盐类的水解平衡等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平衡思维能力。
但是,对于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这一较为抽象的概念,学生可能会感到理解困难。
此外,学生在实验探究和数据分析方面的能力还有待提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引导和培养。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能描述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过程。
(2)掌握沉淀溶解平衡的特征和影响因素,能够运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沉淀的生成、溶解和转化。
(3)学会运用溶度积常数(Ksp)进行简单的计算和判断。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和移动的讨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2)通过对沉淀溶解平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第1课时沉淀溶解平衡与溶度积[学习目标定位] 1.知道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明确溶度积和离子积的关系,并由此学会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1.不同的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同,有的很大,有的很小,但无论大小,都有一定的溶解度。
在20 ℃时,物质的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如下:下列物质,属于易溶物质的是①②③,属于微溶物质的是④⑤⑥,属于难溶物质的是⑦⑧⑨。
①NaCl、②NaOH、③H2SO4、④MgCO3、⑤CaSO4、⑥Ca(OH)2、⑦CaCO3、⑧BaSO4、⑨Mg(OH)22.固体物质的溶解是可逆过程固体溶质溶解沉淀溶液中的溶质(1)v溶解>v沉淀固体溶解(2)v溶解=v沉淀溶解平衡(3)v溶解<v沉淀析出晶体3.在一定温度下,当沉淀溶解和生成的速率相等时,即建立了动态平衡,叫做沉淀溶解平衡。
如AgCl溶于水有+(aq)+Cl-(aq)。
4.沉淀溶解平衡状态的特征(1)动态平衡v溶解=v沉淀≠0。
(2)达到平衡时,溶液中离子的浓度保持不变。
(3)当改变外界条件时,溶解平衡将发生移动,达到新的平衡。
探究点一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1.在装有少量难溶的PbI2黄色固体的试管中,加入约3 mL蒸馏水,充分振荡后静置。
(1)若在上层清液中滴加浓的KI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上层清液中出现黄色沉淀。
(2)由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原上层清液中含有Pb2+,PbI2在水中存在溶解平衡。
(3)PbI2溶于水的平衡方程式是PbI2(s)2.难溶物质溶解程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物质本身的性质。
但改变外界条件(如浓度、温度等),沉淀溶解平衡会发生移动。
已知溶解平衡:Mg(OH)22+(aq)+2OH-(aq),请分析当改变下列条件时,对该溶解平衡的影响,填写下表:[归纳总结]外界条件改变对溶解平衡的影响(1)温度升高,多数溶解平衡向溶解的方向移动。
(2)加水稀释,浓度减小,溶解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
(3)加入与难溶电解质构成微粒相同的物质,溶解平衡向生成沉淀的方向移动。
化学选修4第三章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课堂教学过程节新课引入指导学生实验,引导学生思考。
【板书】【过渡】这就是以NaCl为代表的可溶性电解质溶解时的情形,那么难溶电解质呢?【分组实验】向饱和NaCl溶液中滴加几滴浓盐酸。
观察变化,并给出合理解释。
借助实验,帮助学生回忆溶解平衡的基本知识;引出研究对象——难溶电解质难溶电解质的溶解【过渡】同学们曾经学过,生成沉淀是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之一,以AgNO3和NaCl反应为例。
【思考与讨论】1.AgNO3和NaCl等物质的量反应后溶液中还有Ag+和Cl-吗?【资料卡片】溶解度表1.独立思考,回忆所学知识;2.利用所给表格数据;3.与组内同学交流;4.回答教师学生通过问题逐步建立对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的认识.同时认识到不溶、不可逆是相对的,溶解、可逆是绝对平衡2.AgCl和NaCl在水中的溶解有什么相同之处?3.以AgCl为例,难溶电解质在什么情况下达到溶解平衡?如何表示?【板书】4.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有哪些特征?【总结讲述】固体溶解是一种双向、动态的,沉淀溶解平衡的存在决定了生成沉淀的反应不能进行到底。
但对于常量化学反应来说,产物溶解度小于0。
01g或者溶液中离子浓度小于1×10-5mol/L就可以认为反应完全。
提问,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评价。
的。
学生能认识到生成沉淀的反应转化为固体溶解问题,变换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方式。
学生形成分析水溶液中的问题的基本思路。
小结基本思路:“看到”粒子-—“找到"平衡-—“想到”移动依据:1.溶解度或溶度积常数(Ksp)2。
平衡移动规律1.聆听、思考;回答2.整理、记录.对本节课知识进行概括、整合【板书设计】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特征:一定条件下的动态平衡,固体的量和溶液中离子浓度不变。
外界条件改变,平衡可能会发生移动。
二.难溶电解质的转化条件:生成更难溶的电解质实质: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的移动三.综合应用沉淀溶解的实质:解决沉淀溶解平衡的一般思路:“看到”粒子-—“找到”平衡—-“想到"移动【学案】【资料卡片1】部分电解质的溶解度表(20℃)化学式颜色溶解度/g 化学式颜色溶解度/gAgCl白色 1.5×10―4Mg(OH)2白色9×10-4AgI黄色3×10-7BaSO4白色2.4×10-4Ag2S黑色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