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章 旅游公共关系概论1
- 格式:ppt
- 大小:1.78 MB
- 文档页数:51
旅游公共关系学第一章、公共关系概述学习内容公共关系的含义、发展史、基本要素、基本观念、基本原理、基本职能。
学习要求1、了解公共关系学的历史2、理解公共关系的含义和基本要素3、掌握公共关系的基本观念和基本原理和基本职能“公共关系”一词的来源“公共关系”是 Public Relations两个英语单词的组合,简称P.R。
Public : 1、形容词,公开、公共。
2、名词,公众。
Relations:复数形式,意思是多种关系或多种形式,Public Relations最恰当的中文翻译就是“公共关系”第一节、公共关系学历史公共关系学的形成经历了三个阶段,即萌芽、产生和发展阶段。
一、公共关系的萌芽阶段萌芽时间 :萌芽于古代社会(无明确断限,大约氏族社会就产生了)萌芽的基础:对公众形象的认识。
具体经历了三个过程,首先是对公众力量的认识、其次是对自身形象价值的认识、再次是对传播作用的认识。
1、对公众力量的认识公关思想最早萌芽于古代政治家对公众力量的认识。
而这种认识最初是从政治领域开始的。
例:中国、先秦,总结政治经验时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荀子:“君者舟也,庶人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得民心者得天下”。
结论:对公众力量的认识,是公关思想的最早萌芽。
没有对公众力量的认识,就谈不上重视公众,也就不会产生公共关系学。
2、对自身形象价值的认识认识到公众力量后,接着就是怎样提高自己在公众中的形象,以取得公众的支持率。
这就是“对自身形象价值的认识”。
这是在前一种认识基础上的一次提升,是提高自己美誉度的要求。
其实,早在古代,人们就十分重视培养自身形象的价值。
商鞅变法中“立木求信”的故事,讲的就是商鞅如何在公众中树立自己形象价值的事情。
3、对传播作用的认识怎样才能在公众中提高自己的形象?这是在前二种认识基础上的第三次提升。
实践中认识到,形象是通过传播而起作用的。
在古代,主要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语言和文字的传播进行的。
旅游公共关系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有目的的应用传播手段,是自己与公众之间相互了解,运用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的一种经营方式与管理方式。
旅游公共关系:是旅游业组织为了增进内部凝聚力及外部吸引力,取得公众的信任和支持、赢得广泛的合作,实现自身的生存并为旅游业发展创造最佳的社会环境而采取的一系列政策与行动。
近代公共关系学的产生:艾维·李:1903年,由于某种原因他一定正式的公共关系事务机构—宣传咨询事务所。
从实践上促使了公共关系走向职业化。
爱德华·伯纳斯:1)1923年出版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部公共关系学专著《舆论之凝结》。
标志着公共关系形成完整体系。
其基本思想是投公众所好。
2)1952年,由他编纂的《公共关系学》教材正式出版。
为公共关系学科的形成和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伯纳斯在实践的基础上,促使公共关系理论走向系统化,科学化。
旅游公共关系的职能:一、监测环境参与决策:1、内容 市场,顾客需求;竞争者,服务质量)2、参与决策(编外资料;信息反馈;论证会)3、信息采集的方式(田野调研法,问卷调查法)二、协调沟通职能:1、内容2、方法(建立通畅传播沟通渠道;加强社会交往)三、增进旅游组织的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公共关系部的设置形式:1)部门隶属型(归属于营销部门、归属于广告或宣传部门、归属于接待部门、归属于办公室)2)部门并列型3)高层领导直属型公关人员的必备素质与能力要求:1)高尚的品德:诚实,守信,尽职尽责2)优良的作风:实干,敬业,学习3)有丰富的知识:理论,实务,专业知识,技能4)胜任工作的能力:沟通,协调,策划,观察5)良好的心理素质公众:即与公共关系主体利益相关并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个人、群体或组织。
旅游公众:是与旅游业组织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个人、群体和组织的总称。
旅游公众的分类:1)按照公众与组织的归属关系,可以将公众分为内部公众和外部公众2)按照公众对组织的重要程度,可以将公众分为首要公众和次要公众3)按照公众对自组织的态度,可以将公众区分为顺意公众、逆意公众和边缘公众4)按照组织对公众的态度,可以将公众分为受欢迎公众和不受欢迎的公众以及被追求的公众5)根据公众在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特点,可将公众区分为非公众、潜在公众、知晓公众和行动公众公众心理定势: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它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经过人们相互作用后,使个人的社会经验积累凝结而形成的。
论旅游公共关系旅游公共关系是一种与旅游相关的公共关系活动,旨在提高旅游业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和增长。
旅游公共关系需要涉及多方面的活动,并采取多种策略和手段,以达到目标。
一、旅游公共关系的特点1. 面向公众:旅游公共关系涉及的对象是公众,包括游客、旅游从业人员、媒体、政府等等,需要通过多种渠道传播信息,形成广泛而稳定的影响力。
2. 富有情感色彩:旅游是一种感性的、情感化的活动,旅游公共关系也需要注重情感元素的处理,以引起公众的共鸣和兴趣。
3. 多元化:旅游公共关系需要针对不同的旅游产品和目标群体,采用多种策略和手段,包括媒体宣传、活动策划、公众互动、社交媒体营销等等,以满足不同需求和目的。
4. 长期性:旅游公共关系是一种长期性的工作,需要持续、持久的推进,以形成稳定的品牌形象和美誉度,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旅游公共关系的实践1. 媒体宣传:媒体是旅游公共关系的重要渠道之一,可以通过报纸、杂志、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介传播旅游信息和品牌形象,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
2. 活动策划:活动是旅游公共关系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通过拟定相应的方案和活动内容,吸引公众、媒体等参与和报道,推动旅游品牌形象的形成和提升。
3. 公众互动:公众是旅游公共关系的重要对象之一,需要通过各种途径与公众进行互动、沟通、反馈,加强品牌形象的维护和提升。
4. 社交媒体营销:社交媒体是旅游公共关系的新兴渠道之一,可以通过微博、微信、贴吧等社交媒体平台,与公众进行互动和宣传,开展线上活动和营销,形成强大的品牌影响力。
5. 政府合作:政府是旅游公共关系的重要合作伙伴之一,需要与政府进行广泛而深入的合作,谋求政策支持、资源共享、市场拓展等方面的支持。
三、旅游公共关系的展望未来,随着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大和消费者需求的不断提高,旅游公共关系将呈现以下趋势:1. 多元化的旅游产品将呈现出更加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旅游公共关系在策划和推广方面需要更加注重差异化和个性化的处理,以满足不同旅游需求的增长。
1、公关的定义内涵公关概念与特征2、公关的本质属性3、公关与相关实践领域(书本第一、二章)第一章1、公关的起源和发展(世界)第二节公关起源与发展2、公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1、公关在中国的兴起(中国)逐步形成特色的旅游企业公关2、逐步形成特色的旅游企业公关第一节公关概念与特征一、公共关系定义的内涵(一)公共关系定义的分类剖析1、管理职能论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公共关系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职能。
国际公共关系协会作过如下界定:公共关系是一种管理职能,具有连续性和计划性。
2、传播沟通论持这种观点的学者极为重视研究社会组织与公众之间的沟通行为与规律。
他们认为,现代传播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停息的一个学术范畴。
而公共关系是指社会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一种传播方式,公共关系的本质是交流,因此,公共关系学应是现代传播学的一个应用分支。
3、社会关系论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公共关系的主体是社会组织,客体是公众,其目的是协调两者间的关系,为组织建立一种良好的社会关系网络。
因此,公共关系应是社会关系的表现形式之一。
4、现象描述论持这种观点的研究者往往倾向于公关实务,描述直观形象浅显明了,紧紧抓住公共关系的某一功能或某种现象进行描述,具体而实在。
5、表征综合论这种定义将公共关系的各种特征综合起来进行表述,1978年8月,墨西哥城召开的世界公关协会上代表们对公关的涵义形成共识。
“公共关系是一门艺术和社会科学,公共关系的实施是分析趋势,预测后果,何机构领导人提供意见,履行一连串有计划的行动,以服务干本机构和公众利益。
二、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书上)(一)构成公共关系活动的基本要素(二)形成公共关系传播特征的“双向沟通”(三)公共关系的一般特征与状态三、公共关系与相关实践领域(一)公共关系的分支概念1.公共关系状态:指一个组织所处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舆论的状态,即这个组织在公众心目中的现实形象。
2.公共关系活动:指一个组织为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争取公众舆论支持而采取的政策、行动和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