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尿药和脱水药
- 格式:doc
- 大小:13.00 KB
- 文档页数:2
第十六章利尿药和脱水药第一节利尿药1、利尿药是一类促进电解质和水从体内排出,增加尿量,消除水肿的药物2、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水肿,也可用于某些非水肿性疾病,如高血压、肾结石、高血钙症等的治疗。
3、利尿药的分类方法有多种,常用利尿药按它们的效能和作用部位分为三类:(1)Na*-K*-2CI同向转运抑制剂(高效能利尿药):该类药主要作用于肾脏髓袢升支粗段,干扰Na*-K*-2C1同向转运系统,利尿作用强大,也称袢利尿药。
常用的药物有呋塞米(furo- semide)、依他尼酸(etacrynic acid,利尿酸)、布美他尼(bumetanide)等。
(2)Na*-CI-同向转运抑制剂(中效能利尿药) 主要作用于远曲小管近端,影响Na"-CI~同向转运系统,产生中等强度的利尿作用,噻嗪类利尿药属于此类,如氢氯噻嗪、氯噻酮等。
(3)低效能利尿药(low efficacy diuretics) 主要作用于远曲小管远端和集合管,利尿作用弱于上述两类。
有保钾利尿药氨苯蝶啶(triamterene)、阿米洛利(amiloride)等;有醛固酮受体拮抗药螺内酯(spironolactone)以及作用于近曲小管的碳酸酐酶抑制药(carbonic anhydrase inhibitor),如乙酰唑胺(acetazolamide)等。
一、利尿药的生理学药理学基础(一)肾小球的滤过(二)肾小管和集合管中各种物质的重吸收1、NaCl和水的重吸收(1)近曲小管1)前半段通过继发主动转运,动力来自钠泵2)后半段通过被动重吸收(2)髓袢:抑制升支粗段钠离子、钾离子、氯离子同向转运(3)远曲小管和集合管1)钠离子重吸收受醛固酮调节2)水的重吸收受血管升压素的调节2、碳酸根离子的重吸收:几乎全被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二、常用利尿药(一)高效能利尿药呋塞米furosemide[药动学]1、口服和静脉用药后开始作用时间分别为30分钟和5分钟,作用维持时间分别为6~8小时和2小时。
利尿药和脱水药
掌握呋塞米、氢氯噻嗪、螺内酯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主要不良反应。
熟悉各类常用药物及主要作用部位。
了解利尿药的分类。
第一节利尿药的作用部位和分类
利尿药是直接抑制肾小管对水、钠的重吸收和促进它们排泄的药物。
分类药物尿电解质排泄排钠力主要作用部位
Na+K+CI-(滤过钠量%)
高效类(呋喃苯胺酸) +++ ++ +++ ~23 髓袢升支粗段
髓质和皮质部
利尿酸+++ + +++ ~23 同上
中效类噻嗪类++ + +++ ~8 髓袢升支类粗段
皮质部
低效类螺内酯+ - + ~2 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氨苯喋啶+ - + ~2 同上
第二节常用的利尿药
一、强效利尿药
有:呋喃苯胺酸(速尿,Furosemide)、利尿酸和布美他尼
[作用]
主要抑制髓袢升支粗段髓质部和皮质部对CI-的主动再吸收和Na+的被动再吸收,肾脏稀释功能降低;另一方面由于再吸收到髓质间液的NaCI减少,髓质高渗状态降低,尿的浓缩功能受抑制,结果集合管尿液中水的再吸收减少,而产生利尿作用。
[应用]
1、心、肝、肾性各类水肿,多用于其它利尿药无效的各种顽固性水肿。
2、急性肺水肿和脑水肿:常用速尿,速尿通过利尿和扩张血管,减少血容量和细胞外液,进而减少回心血量。
3、预防急性肾功能衰竭:通过利尿,促进有害物质的排泄和减轻肾小管萎缩坏死。
4、药物中毒时可强迫利尿加速毒物排泄。
[不良反应]
1、水和电解质紊乱可致血容量降低,低血钾、低血钠、低血氯性碱中毒和高尿酸血症。
久用应补钾。
2、胃肠道反应常见恶心、呕吐、上腹不适、腹泻,可致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3、耳毒性表现为耳鸣、眩晕或暂时性耳聋。
利尿酸对耳毒性比速尿大,更易引起永久性耳聋。
本类药物应避免与氨基甙类抗生素合用。
4、抑制尿酸排泄,可引起高尿酸血症而诱发痛风。
二、中效利尿药
效价从弱到强依次为:氢氯噻嗪(Hydrochlorothiazide)< 氢氟噻嗪< 苄氟噻嗪< 环戊噻嗪。
[作用]
1、利尿作用抑制肾小管髓袢升支粗段皮质部Cl-、Na+的重吸收。
2、降压作用
3、抗利尿作用可能与抑制磷酸二酯酶,使远曲小管和集合管cAMP增加有关。
[应用]
1、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水肿,为轻、中度心脏性水肿首选的利尿药。
2、防治高血压,作为基础降压药与其它药物合用,减少不良反应,提高疗效。
3、肾性尿崩症和加压素无效的中枢性尿崩症
[不良反应]
1、长期应用可引起电解质紊乱,如低血钾
2、反复使用可出现高血糖症、高尿酸血症。
三、低效利尿药
醛固酮拮抗剂:安体舒通(螺内酯);K+-Ma+交换抑制剂:氨苯喋啶。
上述两种为保钾利尿药,利尿作用弱、慢、持久,突出的副作用是高钾血症。
1、安体舒通(Spironolactonam,Antisterone)
[作用] 醛固酮竞争性拮抗剂,对抗醛固酮在远曲小管及集合管的留钠排钾作用,使尿中Na+及水排出增加。
[应用] 常与噻嗪类使用,用于伴有醛固酮增多的顽固性的心、肝、肾性水肿。
2、氨苯喋啶
[作用] 直接抑制远曲小管及集合管的K—-Na+交换,产生排钠利尿作用。
作用比安体舒通强,且不受血中醛固酮的影响。
[应用] 常与中效、高效利尿药合用于肝硬化腹水及其它顽固性水肿。
第三节脱水药(渗透性利尿药)
甘露醇(Mannilol) 山梨醇葡萄糖(50%)
[作用]
1、利尿: 脱水药分子使肾小管腔内渗透压升高,阻止水、Na+、K+、Cl—的再吸收,而增加尿量的排出。
2、脱水:提高血浆渗透压,使组织中潴留的水分迅速转移到血液。
[应用]
1、脑水肿、青光眼。
2、预防急性肾功能衰竭:通过利尿以维持足够尿量和减轻肾间质水肿和肾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