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2课时)
- 格式:doc
- 大小:70.00 KB
- 文档页数:3
精选教课教课设计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教师学科教课设计[ 20–20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课科: 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第三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教课设计教材剖析:二氧化碳是这部分知识,是除了空气、氧气和水以外,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常常接触的又一种化学物质,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经过选用生活中一些学生熟习的素材,帮助学生从化学的视角进一步认识自然界中的物质及其变化,认识它们与人类的亲密关系,培育学生关注社会和环境的责任感,。
并使学生领会到化学的重要性,养成联系实质,学致使用的习惯。
本课的要点是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在讲课过程中经过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知识,提高学习能力。
本课的难点是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响生成碳酸的性质。
在教课过程中,教师可经过实验现象指引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并由此产生一系列科学研究活动,最后经过学生剖析实验现象,发现二氧化碳的性质。
教课目的(1)知识目标:认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理解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认识二氧化碳的用途。
认识并关注温室效应。
(2)能力目标:经过实验,训练学生实验察看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经过研究活动过程,认识化学学习方法的科学性。
(3)感情目标:丰富学生的科学体验,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和学习的动机;经过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的增加对天气的不良影响,来帮助学生初步建立环保意识;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二氧化碳对人类社会既有贡献又有危害的两面性,建立一分为二对待事物的哲学看法。
教课要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教课难点: (1) 二氧化碳与水反响原理的研究(2)二氧化碳与水、石灰水反响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教课方法:1、察看、剖析、总结、联系实质。
2、教课手段:实验活动与研究、问题与议论、多媒体投影沟通教具准备:1、多媒体协助教课;2、制取二氧化碳简略装置,烧杯、紫色石蕊试液、酒精灯、空矿泉水瓶、纸杯、蜡烛、阶梯、均衡木等教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企图上课从前,我们先来看一部电视剧的片段;视频看完学生观看视频:精心设疑,激了,你知道是哪部电视剧吗?《西游记》中《大闹发学生求知1、播放视频天宫》片段欲,引入课题。
第三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第二课时)课标要求:能结合实例说明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内容与学情分析:O2、CO2是初中学生要求全面、系统认识掌握的两种重要气体,学生在学习了O2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CO2的性质,对氧气的掌握起着巩固和提高作用,也为学生今后学习CO、H2CO3、CaCO3等物质及其衍变打下基础,做好铺垫,所以本节内容是这一单元的重点,也是整个初中化学的教学重点,起着承前启后的纽带作用。
通过科学课、生物课和前面的学习,学生对CO2并不陌生,知道它能灭火,它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从一开始学习化学就知道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用澄清石灰水检验CO2等,可是对于CO2的其它知识还不太了解。
学习建议:1.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运用实验,让学生参与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体验探究的方式方法。
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相结合,让学生亲自参与,从已知到未知,从感性到理性。
其中,采取了比较法、讨论法、归纳法、练习法等。
2.学生学会学习的目的不是掌握知识,而是掌握获得知识的途径。
本节课引导学生探究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探究。
学习目标:1、认识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2、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及相关方程式。
3、通过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总结并学会研究气体性质的方法。
4、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地认识世界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教学难点:学会研究气体性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学前准备:PPT演示文稿、导学案、自制简易天平、试管、导气管、酒精灯、试管夹、火柴、木条、饮料瓶;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蒸馏水、紫色石蕊试液、澄清石灰水学习过程:向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一般不可巩固练习:1、CO2的密度与空气相比()(A)比空气大(B)比空气小(C)与空气相等(D)无法判断2、CO2 在水中的溶解性是()(A)难溶于水(B)能溶于水(C)微溶于水(D)易溶于水3、下列操作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 将CO2通入水中(B)将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C)将CO2倾倒入放着燃着蜡烛的烧杯中(D)将CO2加压降温压缩成干冰。
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第三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共2课时)第1课时自学-诊断一、自学目标:(根据目标读读、划划课本内容)1.了解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的循环及含量变化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
(重点)2.认识保护自然平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二、问题导学:1.莫纳罗亚山顶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1)你能获得哪些信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何冬季比夏季二氧化碳含量高?(3)二氧化碳连年上升的原因是什么?2.温室效应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之一,是绿色植物的原料,同时,也是“效应”的起因,它的产生除有自然因素外,更多的是人为因素。
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主要途径:三、学情诊断:【诊断1】右图是自然界碳的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后回答:(1)自然界C02的来源途径有______ (任写一点);(2)任何物质都有两面性,C02对人类的正面影响是促进植物光合作用等,不利影响有_______ (写一点);(3)人类降低空气中C02含量的研究有两个方向:一是减少C02排放,二是增加C02消耗,请写出一条你能做到的消耗C02的方式或途径。
第1课时问题-探究四、探究重点:寻找图像中的信息(活动天地6-6)五、问题记录:六、论证演练:第1课时觉悟-发展七、水平过关:1.不会加剧酸雨臭氧层空洞.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的是()A. 使用太阳能淋浴器B. 燃烧煤C. 超音速飞机尾气排放D. 使用氟利昂作致冷剂2.吸烟的危害之一是烟气中含有能破坏血红蛋白与氧气结合能力的有害气体,这种气体是()A.氮气B.一氧化碳C.二氧化碳D.氧气3.一定能造成空气污染的是()A.工厂的废气B.人们的呼吸作用C.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4.有效地减缓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大量增加的生态学措施是()A.使用天然气等燃料B.控制全球人口增长C.植树造林,保护森林D.立即减少煤和石油的燃烧5.2009年12月7日~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了世界气候大会,焦点问题主要集中在停止增加温室气体的排放上。
年级学科初三化学课题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2)备课人张卫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2、进一步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提高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全面、客观的认识世界的科学态度。
重难点重点、难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课时 1 时间45分钟12 【教学过程】:复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1、实验室制氧气反应原理: ,收集方法 ,原因是 ;2、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原料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用 法收集,原因是 ;3、将二氧化碳通入 中,若 ,证明气体为CO2。
4、将 的木条放在集气瓶 ,若木条 ,证明CO2已经收集满。
【新课教学】: 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1、CO 2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溶于水。
2、固态的CO 2又叫 ,它易升华,这个过程是 变化。
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向二氧化碳的水溶液中滴入2-3滴紫色石蕊溶液,振荡,观察到溶液变为___ 色,原因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了_________,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微热后,又会由_____色变为___色,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 ,化学方程式是 2、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可用于鉴别____________。
3、将小白鼠放入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过一会儿小白鼠死了,由此说明了二氧化碳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以人们在进入一些久未开启的菜窖或干枯的深井时都要做_____________试验。
三、二氧化碳的用途: 1、制汽水 2、灭火 3、制冷剂:如人工降雨,舞台烟雾 4、温室肥料 【课堂练习】 1、1、下列气体中,通常情况下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的是( ) A 、CO 2 B 、O 2 C 、H 2 D 、CO 2、已基本干燥的抹灰(氢氧化钙)白墙,住人后往往又会变的潮湿,这主要是由于( ) A 、墙壁中有水渗出 B 、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有水生成 C 、空气中的水凝结在墙面上 D 、氢氧化钙变成了生石灰和水 3、要区分氧气和二氧化碳两瓶无色气体,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 ①加入适量紫色石蕊试液 ②加入适量澄清石灰水 ③分别闻气味 ④ 将燃着的木条伸进瓶中 ⑤将带火星的木条伸进瓶中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⑤ C 、①③④⑤ D 、②③④⑤板书设计教学反思3。
第三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第二课时)一、备课标(一)课程标准:“二、身边的化学物质”之(一)“我们周围的空气”3. 能结合实例说明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在“四、物质的化学变化”之(三)2. 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二)化学具体目标:1.认识二氧化碳的组成、性质及应用,能用简单的化学语言予以描述。
3.了解化学与社会和技术的关系,能用变化和联系的观点分析常见的化学现象,解释简单的化学问题。
5. 能通过“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
6.初步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初步学习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进行信息进行加工。
10.初步养成勤于思考、敢于质疑、严谨求实、乐于实践、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等科学品质。
二、备重点、难点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系统认识二氧化碳的第二课时,主要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相比于学习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时的初级阶段,本节课有复杂的的推理论证(现象-实验-结论)和物质(二氧化碳的转化),要求能利用物质性质解释自然现象以及物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要求用高关联度的网状思维来形成二氧化碳的系统认知。
在认识物质的方法,思维水平和探究能力上都有更高水平的要求。
教材重点确定为:二氧化碳的性质;重点知识:1.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二氧化碳制备,二氧化碳与水,二氧化碳检验的化学方程式;重点过程与方法:1.通过二氧化碳性质的科学探究,经历“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2.初步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用化学语言表述二氧化碳性质的相关信息,初步学习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进行信息加工。
重点情感类目标:1.体验合作学习和科学探究的乐趣。
2. 通过二氧化碳性质进行探究,进一步体会到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和化学的应用价值。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第二课时)讲学稿——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主备人:审批人:时间:【学习目标】(1)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设计思路,进行CO2制取的探究实验(2)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反应原理、制取装置、操作步骤、收集方法、检验方法和验满方法【学习重难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反应原理、制取装置、操作步骤、收集方法、检验方法和验满方法【知识链接】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装置的选择、实验步骤【新授课】【小组合作,实验探究】1、探究反应原理:我选择:理由是: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二氧化碳的验证方法:友情提示:①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片刻,澄清的石灰水会变浑浊。
②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你认为应该怎样证明制得的气体是二氧化碳?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方程式:)你认为应该怎样证明一瓶二氧化碳已经收集满?__________________3、制取过程:①讨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选择及操作步骤: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何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③实验注意的问题:a、长颈漏斗的作用是加入b、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应伸入;c、锥形瓶中的导气管不应伸入反应液面以下,应为宜;d、伸入集气瓶中的导气管应伸到集气瓶部,而不应位于集气瓶口。
【堂清】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最好用()A. 锌和稀硫酸B. 双氧水和二氧化锰C. 大理石和稀盐酸D. 碳酸钠和稀盐酸2、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是否收集满的方法()A. 将燃着的木条深入集气瓶中B.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C. 将少量石灰水倒入集气瓶中,振荡D. 将燃着的木条方在集气瓶口3、实验室收集二氧化碳的正确方法()A. 排水法B. 向下排空气法C. 向上排空气法D. 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4、下列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最合理、最常用的是()A 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看石灰水是否浑浊B 用紫色石蕊试液看是否变红色C 用火柴点看是否燃烧D 测其密度,看是否比空气大5、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有以下几个步骤:①按要求装好仪器②向漏斗中注入盐酸③向容器中加入块状石灰石④检验装置的气密性⑤收集生成气体以上操作正确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谈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哪些知识?【作业设计】伴你学P97第11题、第12题(选做)【教、学后反思】。
第三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自然界中CO2的循环及含量变化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认识保护生态平衡、人与
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2、记住实验室制取CO2的常用药品、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操作步骤、收集方法、验满方
法和注意事项。
3、总结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
4、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
重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制取方法。
难点:从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设计思路出发,研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
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已经学过了一种气体-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在其基础上来学习二氧化碳的制法,应当从已有知识出发,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对比两者的不同之处,进而形成一套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和思路。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实验
[导入]出示学习目标及重点难点,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由两个问题引出本节课题:
1、化石燃料主要包括哪几种?
2、说出空气的成分(体积分数)?
【老师】提问:认真观察126页图中曲线的形状和走势,想一想,从这幅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提示:①在同一年内,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怎样变化的?是不是每一年度都在重复这样的变化规律呢?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②在不同的年度,二氧化碳的含量变化呈现了什么样的趋势?
【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并组织语言把自己的观点表述出来
【老师】提问:观察127页二氧化碳的循环图,找出导致CO2在不同年度含量变化的可能原因。
并组织学生讨论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对自然界环境产生的影响
【学生】自学127页最后自然段至128页,归纳科学家们对此的不同看法及自己的看法。
) 【交流共享】课前询问自己的祖辈或父辈,他们小时候的气温和现在相比是高还是低?这种气温变化在他们看来是好事还是坏事?和同学交流一下
【挑战自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有哪些来源?大自然通过哪些途径消耗CO2?你知道的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途径有哪些?
【老师】任何事物都有对立面,二氧化碳的显著增加可能导致温室效应,但它本身也有对人类有益的一面,通过展示二氧化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幻灯片,激发起学生对于研究二氧化碳的兴趣。
在实验室中要研究二氧化碳首先就要制得二氧化碳,怎样制取二氧化碳呢?带着这个问题,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
[板书] 二氧化碳的制取
[提问]我们要制取气体,应当从哪些方面进行研究?
[提问]我们学过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可以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探究]是不是只有这些反应可以生成二氧化碳呢?一次一位同学在做实验时不小心把盐酸滴到地面上,发现地面上的白色大理石与盐酸接触后,表面出现气泡,说明生成了(气体)。
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碳酸钙与盐酸反应会什么气体呢?(CO2)请同学们通过实验检验你的猜想是否正确。
注意:请同学们首先思考检验生成物的方法,方法确定之后再进行操作。
操作时,用小试管作反应容器, 取6~7粒大理石即可。
[学生操作]进行试验,汇报结果。
(讨论检验二氧化碳的正确方法,引出向上排空气可以收集到CO2, 向下排空气收集不到CO2)
[讲解]通过试验同学们证明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气体是什么物质?(二氧化碳)。
(让学生写出化学方程式)大理石中的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与碳酸:
CaCO3+2HCl =CaCl2+H2CO3
而碳酸不稳定,易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H2CO3=H2O+CO2↑
所以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最终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
CaCO3+2HCl=CaCl2+ H2O+CO2↑
[提问]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应该选择那种药品呢?(实验室中选用大理石与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它的优点是什么?(条件简单,速率快,产生的气体比较纯净)
【小结】本节课跟大家讨论了二氧化碳的循环及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使用的最佳药品,下节课我们来具体探讨一下关于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一系列问题以及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第二课时
[讲解]通过上节课的讨论,我们确定在实验室中选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板书](一)实验药品:
大理石稀盐酸
[板书](二)反应原理:
CaCO3+2HCl=CaCl2+ H2O+CO2↑
[设问]通过试验同学们认识到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应当怎样收集?二氧化碳是一种能溶于水的气体,能否用排水法收集?
[设问]同学们的装置实际就是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 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是不是只有这一种呢?
[实验探究]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尽情的发挥你的创造力、想象力,充分利用提供的仪器,组装几套更好的实验装置。
学生分组展示自己设计的实验装置,相互比较、质疑,得出最终的发生装置。
[结论]装置一的特点是仪器简单,适合制取较少的气体;装置二的特点是仪器的容量大,可以从长颈漏斗方便的加酸,适合制取较多量的气体,在使用时应注意长颈漏斗的管口应伸入液面以下,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溢出。
如果学生使用了注射器,他的原理与长颈漏斗一致可以避免气体逸出但是使用不便,每次加酸的量少。
[板书](三)实验装置
[讨论]同学们自己通过实验选择了药品,又设计并组装了实验装置。
下面我们可以准备进行实验了。
实验操作应该什么顺序进行呢?
1.首先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2.先在锥形瓶中放入数颗大理石,再从长颈漏斗中注入稀盐酸(如果学生在这一步的顺序上有问题,进行讨论)
3.(怎样证明集气瓶中已集满二氧化碳气体?)
将燃着的火柴伸到集气瓶口,火柴熄灭,说明二氧化碳气体已充满集气瓶。
4.(收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应当怎样放置?)
应当正放在桌面上,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如果3.4两步学生没有说出,在后面讨论问题的时候一并讨论)
[实验]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正操作中的问题。
[讨论]同学们在实验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你打算怎样解决?(通过讨论,强调操作和装置中应注意的问题:长颈漏斗的管口在液面以下,验满、放置等)[讨论]今天同学们从药品、原理和收集方法等方面研究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同学们又成功的设计并组装出了二氧化碳的制取装置,请同学们比较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总结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
[学生总结]
[讲解]大家现在对于二氧化碳,都知道它的什么的性质了?
[学生]物理性质,常温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固态的二氧化碳叫干冰,能升华。
化学性质,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在生物上学过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提问】除了这些,大家想想碳酸饮料或碳酸水是怎么制得的?对,将二氧化碳通入水得到的。
请大家思考一下,如何设计实验验证这些性质?
【学生思考并讨论】【多识一点】了解溶洞的形成
[收获与感悟]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并谈谈实验探究的收获。
[作业]131页挑战自我,并请同学们试着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例如:汽水瓶、易拉罐、玻璃杯等)制做一套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
随堂练习
1、在大气中,因CO2的含量不断增加而引起“温室效应”,造成大气中CO2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A.由于动植物呼吸作用增加
B、由实验室逸出的二氧化碳增加
C、由于森林绿化面积迅速递减,使得自然界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降低
D、由于大量燃烧化石燃料
2、实验室制备CO2,可选择的试剂组是( )
A、石灰石和稀盐酸
B、木炭燃烧
C、大理石和稀硫酸
D、碳酸钠和浓盐酸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一般有五个步骤:①检验装置的气密性,②按要求装好仪器,③向长颈漏斗注入酸液,④向广口瓶中放入大理石小块,⑤收集气体.下列正确操作顺序是().
A.①②③④⑤B.②①④③⑤
C.①④②③⑤D.②③④①⑤
4、实验室用来制取CO2的常用药品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
反应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收集方法是______________,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气体发生装置:a.大试管b.启普发生器c.烧瓶d.广口瓶固体药品有:e.碳酸钠f.碳酸氢铵g.大理石h.碳酸钾液体药品有:i.稀盐酸j.稀硝酸k.稀硫酸l.稀碳酸从以上选出适于实验室中制取大量二氧化碳气体的是().
A.a、e、i B.b、g、i C.b、h、j D.a、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