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育生物学重点知识点
- 格式:wps
- 大小:38.00 KB
- 文档页数:17
发育生物学_复习资料_重点总结绪论1、发育生物学:是应用现代生物学的技术研究生物发育机制的科学。
它主要研究多细胞生物体从生殖细胞的发生、受精、胚胎发育、生长到衰老和死亡,即生物个体发育中生命现象发展的机制。
2、(填空)发育生物学模式动物:果蝇、线虫、非洲爪蟾、斑马鱼、鸡和小鼠。
第一篇发育生物学基本原理第一章细胞命运的决定1、细胞分化:从单个的全能细胞受精卵开始产生各种分化类型细胞的发育过程称细胞分化。
2、细胞定型可分为“特化”和“决定”两个阶段:当一个细胞或者组织放在中性环境如培养皿中培养可以自主分化时,可以说这个细胞或组织发育命运已经特化;当一个细胞或组织放在胚胎另一个部位培养可以自主分化时,可以说这个细胞或组织发育命运已经决定。
(特化的发育命运是可逆的,决定的发育命运是不可逆的。
把已特化细胞或组织移植到胚胎不同部位,会分化成不同组织,把已决定细胞或组织移植到胚胎不同部位,只会分化成同一种组织。
)3、(简答)胚胎细胞发育命运的定型主要有两种作用方式:第一种通过胞质隔离实现,第二种通过胚胎诱导实现。
(1)通过胞质隔离指定细胞发育命运是指卵裂时,受精卵内特定的细胞质分离到特定的裂球中,裂球中所含有的特定胞质可以决定它发育成哪一类细胞,而与邻近细胞没有关系。
细胞发育命运的这种定型方式称为“自主特化”,细胞发育命运完全由内部细胞质组分决定。
这种以细胞自主特化为特点的胚胎发育模式称为“镶嵌型发育”,因为整体胚胎好像是由能自我分化的各部分组合而成,也称自主型发育。
(2)通过胚胎诱导指定细胞发育命运是指胚胎发育过程中,相邻细胞或组织之间通过互相作用,决定其中一方或双方细胞的分化方向。
相互作用开始前,细胞可能具有不止一种分化潜能,但是和邻近细胞或组织的相互作用逐渐限制它们的发育命运,使之只能朝一定的方向分化。
细胞发育命运的这种定型方式成为“有条件特化”或“渐进特化”或“依赖型特化”,因为细胞发育命运取决于与其邻近的细胞或组织。
文春根发育生物学复习重点名词解释1、形态发生决定子:也称形成素或胞质决定子,存在于卵细胞质中的特殊物质,能够制定细胞朝一定方向分化,形成特定组织结构。
2、顶体反应:是指受精前精子在同卵子接触时精子顶体产生的一系列变化。
顶体反应释放的水解酶溶解和精子结合的卵黄膜或透明带,并在该位置进行精卵细胞膜的融合。
3、初级神经胚形成:原肠胚的脊索中胚层诱导其上方的外胚层形成神经系统这个关键的诱导作用,传统地被称为初级胚胎诱导。
4、卵裂:从受精卵到囊胚阶段的细胞分裂,是一系列的有丝分裂,在卵裂过程中,细胞质没有增加,受精卵的细胞质被分配到越来越小的卵裂球之中,卵裂过程中,并没有生长的时期,相邻的两次卵裂之间的间隔时间很短,从而使细胞质与细胞核的比率越来越小。
5、ZP3:称为透明带蛋白,它与ZP1、ZP2以网状的骨架结构存在于透明带中,ZP3能结合精子,并引发顶体反应。
6、多线染色体:分裂间期形成的染色体,由于复制多次而没有分离其复制产物,许多染色线集合在一个染色体中,同时由于染色线折叠形成带与间带很明显区别的结构(2分)。
7、拟常染色体:含有与X染色体共有的DNA序列(1分),这使它能在有丝分裂期间与X染色体配对(1分)。
8、乌尔夫氏再生:将成体蝾螈晶状体除去后(1分),可以从虹膜背缘再生出新的晶状体。
9、阈值:变态过程中涉及的主要问题是发育事件的相互协调,协调变态的工具好象是产生不同的特异影响需要不同数量的激素(2分)。
10、Bohr 效应:多数脊椎动物的血红蛋白显示出与氧的结合随pH的升高而增加11、原肠作用:胚胎细胞剧烈的、高速有序的运动过程,通过细胞运动实现囊胚细胞的重新组合。
12、精子获能:是指精子获得穿透卵子透明带能力的生理过程,是精子在受精前必须经历的一个重要阶段。
13、胚胎诱导:在有机体的发育过程中,一个区域的组织与另一个区域的组织相互作用,引起后一种组织分化方向上的变化的过程称为胚胎诱导。
14、原条:鸟类和哺乳类原肠胚形成中的结构,由上胚层中预定中胚层和内胚层细胞组成,这些细胞通过原条进入胚胎内部,胚胎形成了三胚层,原条最终消失。
生物发育知识点总结图解一、生物发育的基本概念生物发育是指生物个体从受精卵发育到成熟个体的整个过程。
生物发育包括胚胎发育和后期生长发育两个阶段,胚胎发育是指从受精卵开始直到个体发育形态已经建立,生长发育则是指个体继续增长和发育成熟的整个过程。
二、受精卵的形成1. 精子与卵子的结合精子和卵子经过结合形成受精卵是生物发育的起点。
受精卵中携带着父母亲的遗传基因,决定了个体的遗传特征。
2. 受精卵的结构受精卵是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细胞核携带了双亲的遗传信息。
三、胚胎发育1. 受精卵分裂受精卵经过连续的细胞分裂,逐渐形成胚胎。
细胞分裂是生物发育过程中最基本的形式。
2. 胚胎的发育阶段胚胎的发育包括卵裂期、胚乳期、胚芽期。
在这些阶段,胚胎会形成器官和组织,逐渐建立个体的形态。
3. 胚胎的着床在哺乳动物中,受精卵会在子宫内着床,形成胎盘和胚胎膜,为胚胎提供养分和氧气,促进其发育。
四、生长发育1. 生长的基本过程生长发育是指个体在形态上逐渐成熟,包括体积和质量的增加,以及各种器官和组织的发育和定型。
这一过程受到遗传和环境的影响。
2. 发育的调节生物发育是受到一系列生物体内外因素的调控。
例如激素的分泌、营养物质的供给和生物钟的作用都会影响个体的发育。
3. 个体的成熟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个体会逐渐成熟,达到生殖期。
在此期间,个体会进行有性生殖,将自己的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
五、生物发育的意义生物发育是生物学的基础知识,研究生物发育可以深入了解生物体的构造、功能和遗传特征。
同时,对生物发育的研究还可以应用于种质改良、生物医学等领域。
结语生物发育是一项复杂而又有意义的过程,它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对生物发育的深入了解,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的特性和行为,为人类的生活和科学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
希望本文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生物发育的知识。
考研发育生物学知识点解析一、发育生物学概述发育生物学是研究个体生命历程中各个阶段的变化和发展规律的学科。
它涉及从受精卵到成熟个体的所有过程,包括胚胎发育、器官形成、细胞分化以及生殖和衰老等方面的研究。
在考研中,了解发育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对于正确理解和解答相关题目至关重要。
二、发育生物学的基本概念1. 胚胎发育:指从受精卵发展到胚胎的过程。
受精卵经过一系列的有序分裂,最终形成胚胎。
2. 细胞分化:是指胚胎内细胞从表现一样的状态分化为构成个体各种组织和器官的不同类型细胞的过程。
3. 细胞增殖:是指细胞增加数量的过程,它是细胞分化的基础。
4. 细胞凋亡:是指细胞主动死亡的过程,它是控制胚胎发育和器官形成的重要机制之一。
5. 器官形成:是指胚胎内不同组织和细胞按照一定的结构和功能方式组合成为特定器官的过程。
6. 遗传性状:是指个体为其后代所遗传的性状,可以通过基因传递和表达而传递给下一代。
三、发育生物学的重要知识点1. 受精和胚胎发育过程:受精是指雄性生殖细胞(精子)和雌性生殖细胞(卵子)融合的过程。
受精后,胚胎经历分裂、囊胚形成和器官形成等阶段。
2. 早期胚胎发育:早期胚胎发育包括受精卵的分裂和囊胚形成。
分裂包括原胚层的形成和细胞分化。
3. 体节的形成:体节是多节动物(如昆虫和脊椎动物等)胚胎早期形成的一种结构,它是多节动物发育过程的重要表现。
4. 细胞分化和器官形成:细胞分化是胚胎发育过程中的重要机制之一,通过细胞分化,胚胎内不同类型的细胞形成不同的器官。
5. 干细胞: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被广泛应用于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领域。
6. 间充质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类存在于胚胎、脐带血和成体组织中的多潜能干细胞。
四、发育生物学的应用1. 生物医学研究:发育生物学的研究成果对于解决人类疾病和临床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如器官移植、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等。
2. 家畜繁殖:发育生物学的知识可应用于家畜繁殖工作中,提高经济动物的育种效益和品种质量。
发育生物学重点(二)引言概述:发育生物学是研究生物体从受精到成熟的过程中,各种细胞和组织在时间和空间上协调发展的学科。
本文将分析和探讨发育生物学的五个重点,包括发育过程中的细胞分化、发生、细胞周期与分裂、遗传调控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
正文内容:一、细胞分化1. 细胞分化是发育过程中细胞获得特定功能和形态的过程。
2. 多能性干细胞在分化过程中通过调控基因表达,选择性激活和关闭不同基因来实现细胞分化。
3. 细胞分化的调控因素包括细胞外因素和细胞内因素,如细胞外基质、细胞间相互作用和细胞内信号通路。
4. 某些发育过程中,细胞分化是可逆的,即分化的细胞可以再次回到原始状态。
5. 细胞分化的研究对于理解发育过程和细胞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二、发生1. 发生是指生物个体从无性状态转变为有性状态的过程。
2. 不同生物个体的发生过程存在差异,包括胚胎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
3. 发生过程中的关键事件包括受精、胚胎发育、胚体器官形成和性腺发育。
4. 不同发生过程中的关键调控因子包括调控基因、细胞因子和细胞间相互作用。
5. 发生过程对于物种进化和遗传变异具有重要意义。
三、细胞周期与分裂1. 细胞周期是细胞从一个分裂到下一个分裂的时间间隔和相应的事件序列的总称。
2. 细胞周期包括四个主要阶段:G1期、S期、G2期和M期。
3. 细胞周期的调控是通过细胞周期调控蛋白和相关信号通路来实现的。
4. 细胞分裂是细胞周期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其中包括核分裂和细胞质分裂。
5. 细胞周期和分裂的正常调控对于维持细胞形态和功能的正常性至关重要。
四、遗传调控1. 遗传调控是发育过程中基因表达和转录调控的过程。
2. 不同发育过程中的基因调控包括转录因子的活化和抑制、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等方式。
3. 遗传调控对于维持细胞功能的稳定性和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4. 基因调控的失调可能导致发育缺陷和疾病的发生。
5. 研究遗传调控可以揭示发育过程中的机制,为疾病治疗和基因工程技术提供理论基础。
发育生物学发育的原理第二部分动物的发育第三部分植物的发育动物发育的六个基本阶段:受精、卵裂、原肠形成、器官形成、变态、成熟。
包括:胚胎期和胚后期两大时期。
细胞分化: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异化现象。
细胞迁移:因发育需要造成的细胞在组织间的移动。
细胞凋亡:发育过程中编程性的细胞死亡过程。
1.特化:一个细胞或组织放在中性环境下培养能自主分化。
2.决定:一个细胞或组织在胚胎的另一个部分,不受周围其他细胞或组织的影响,能自主地进行分化。
胞质隔离:卵细胞质中的形态发生决定子在受精时发生运动,被分隔到一定区域,卵裂时分配到特定的分裂球中并决定分裂球发育命运的现象。
镶嵌型发育(自主型发育):以细胞自主特化为特点的胚胎发育模式。
(海鞘、栉水母、环节动物、线虫和软体动物)胚胎诱导:胚胎的一部分细胞可对邻近的另一部分细胞施加影响,并决定其分化方向的作用。
调整型发育(有条件发育、依赖型发育):以细胞有条件特化为特点的胚胎发育模式。
(海胆、两栖类、鱼类)细胞分化建立的重要条件:1.细胞分化建立的前提:细胞携带有丰富的遗传信息且具有复杂的表达调控机制。
2.细胞分化得以实施的重要条件:细胞间存在复杂的信号系统和由此引导的细胞间的相互作用。
3.细胞间质是细胞分化的依托并为之提供必要的微环境。
基因组中的 3大类基因:1.管家基因:维持细胞生存所必须的,在各类细胞中处于活动状态的基因。
2.调节基因:调节其他基因表达。
3.组织专一性基因:直接对应于专一分化的细胞结构、功能表达的基因。
1.细胞分化的近端诱导:诱导细胞产生的诱导因子通过扩散或细胞间直接接触的方式将分化信息传达到靶细胞,触发靶细胞的分化。
2.细胞分化的远程控制:内分泌细胞产生和释放生长因子或激素,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达靶细胞,远距离诱导和控制细胞的分化。
旁泌素:由诱导细胞产生的生长分化因子,多为蛋白质。
旁泌素的种类:①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FGF)家族② Wnt家族③Hedgehog家族④TGF-β超家族脊椎动物的五大类激素:1.氨基酸类:肾上腺素、甲状腺素。
发育⽣物学,考前整理的重点,喜欢拿⾛发育重点(整理)第⼀章:掌握动物发育的主要特征和基本规律。
+发育⽣物学的研究对象发育⽣物学(developmental biology):应⽤现代⽣物学技术研究⽣物发育过程及其本质的科学。
主要研究多细胞⽣物体从⽣殖细胞的发⽣、受精、胚胎发育、⽣长、衰⽼和死亡,即⽣物个体发育(ontogeny)中⽣命过程发展的机制。
+动物发育的主要特征发育的主要特征是具有严格的时间和空间的次序性,这种次序性由发育的遗传程序控制。
发育是有机体的各种细胞协同作⽤的结果,也是⼀系列基因⽹络性调控的结果。
+动物发育的基本规律新个体的⽣命开始于两性配⼦(gamete)——精⼦与卵⼦的融合,该融合过程称受精(fertilization)。
通过受精激活发育的程序,受精卵开始胚胎发育(embryogenesis)。
从受精卵发育成为有机体,实际上是从⼀个全能细胞通过⼀系列的细胞分化产⽣有机体全部细胞表型的过程。
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定的细胞表型。
⼤多数动物胚胎发育要经过受精、卵裂(cleavage)、原肠胚形成(gastrulation)、神经胚形成(neurulation)和器官形成(organogenesis)等⼏个主要的胚胎发育阶段,才能发育成为幼体。
通过⽣长发育成为成体。
有些动物(如两栖类)个体发育需经变态(metamorphosis)过程才能发育成为成体。
+细胞⾏为(cell behaviour)主要包括:细胞状态(cell state):指基因活性状况。
细胞间信号传导(cell-to-cell signaling):细胞间信号的传送、接受、反应细胞运动及细胞外形变化(cell movement and cell-shape changes):细胞通过形态改变及运动产⽣的机械动⼒,导致特殊结构的形成。
细胞增殖(cell proliferation):躯体不同部位的细胞增⽣速度不⼀,可导致整体结构的改变细胞死亡(cell death):在特定的发育时期,特定部位的细胞的死亡是形成正确结构所必需的。
发育⽣物学重点第⼆章:1、模式⽣物:⽣物学家通过对选定的⽣物物种进⾏科学研究,⽤于揭⽰某种具有普遍规律的⽣命现象,此时,这种被选定的⽣物物种就是模式⽣物2、⼀种模式⽣物应具备的特点:1)其⽣理特征能够代表⽣物界的某⼀⼤类群;2)容易获得并易于在实验室内饲养、繁殖;3)世代短、⼦代多、遗传背景清楚;4)容易进⾏实验操作,特别是遗传学分析。
4)容易进⾏实验操作,特别是遗传学分析。
3、最常见的模式⽣物:逆转录病毒 (retrovirus)、⼤肠杆菌(Escherichiacoli)、酵母(budding yeast(Saccharomyces cerevisiae)fission yeast (Schizosaccharomycespombe))、秀丽线⾍(Caenorhab ditiselegans)、果蝇(Drosophilamelanogaster)、斑马鱼(zebrafish)、⼩⿏(mouse)、拟南芥(Arabidopsis)、⽔稻(Rice(OryzasativaL.)4、海胆,第⼀个模式动物。
研究受精和胚胎早期发⽣的模式及历史上重要实验的对象。
因其美丽透明的胚胎,更因它能激发许多有关⽣殖的想法,因此成为研究极早期发育的很好材料。
5、以海胆为研究对象,提出的发育理论:①胚胎具有调整发育的能⼒②相互作⽤与梯度理论6、⽔螅,永久的胚胎。
再⽣能⼒强7、秀丽⼴杆线⾍(以细菌为⾷物的线⾍),细胞凋亡现象及其机理最早是在线⾍中被揭⽰的,利⽤线⾍研究RNA⼲扰机制。
8、秀丽⼴杆线⾍的主要优点:①能在实验室⽤培养⽫培养。
②⽣命周期短。
③存在雌雄同体和雄性两类不同⽣物型。
④体细胞数量少且恒定。
⑤易于观察⽣殖细胞的发⽣及⽣殖系颗粒的传递过程。
⑥基因组相对较⼩,组成相对简单。
9、⽖蟾:提供脊椎动物发育研究最好的卵⼦和典型的胚胎。
在两栖动物上进⾏的最著名的胚胎学实验:①核移植②完全相同的双胞胎和嵌合体③移植提出了决定如何进⾏以及细胞从何处接受位置信息的问题④胚胎诱导。
1.后成论Aristotle(公元前384-322年)首先提出了胚胎是由简单到复杂逐渐发育形成的,这个理论后来称为后成论。
他是在观察鸡、星鲛和一些无脊椎动物胚胎发育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2.先成论公元17世纪后期和18世纪,以精源学说和卵源学说为代表精源学说认为胚胎预先存在于精子中。
卵源学说则认为卵子中本来就存在微小的胚胎雏形。
它们的共同点在于都认为胚胎是成体的雏形,是配子中固有的结构,胚胎发育仅仅是原有结构的增大。
Driech(1891)首先证明海胆发育过程中存在调整型发育:胚胎为保证正常的发育,可以产生胚胎细胞位置的移动和重排。
嵌合型发育细胞的命运实际上是由卵裂时所获得的合子核信息早已预定的,这一类型的发育我们称为嵌合型发育。
诱导是指一类组织与另一类组织的相互作用,前者称为诱导者,后者称为发应组织,诱导者可指令邻近反应组织的发育。
海胆:研究受精和早期胚胎发生的模式粘菌:细胞聚集分化与模式形成水螅:再生能力与现代试验生物学萌芽线虫:恒定细胞系示例果蝇:仍然是遗传学和分子发育生物学的国王。
爪蟾:脊椎动物发育研究最好的卵子和典型的胚胎斑马鱼:一个崛起者鸟类哺乳动物。
1. 大多数动物的发育要经历胚胎期、幼体期、变态发育期和成体期2. 卵细胞内部是不对称的,即具有极性3. 卵裂是一系列迅速的细胞分裂4. 原肠作用为构建内部器官做准备5. 器官形成和组织分化产生了自主的有机体极体释放的位点通常视为“北极”,又叫做动物极,相应的另一极“南极”叫做植物极“动物”一词指的是典型的动物器官如眼睛或中枢神经系统;“植物”指源于原肠的营养器官,它们执行食物物理等相对“低等”的生理功能动物的卵细胞通常由非细胞套所保护:如卵黄膜、透明带、绒毛膜等。
卵细胞的核通常位于细胞外周靠近表面的部分,减数分裂产生卵子的过程中,极体就从这里形成。
受精卵(合子)高速分裂,而不伴随体积和物质的增加,细胞的数目越来越多,而个头越来越小。
发育的这一时期叫做卵裂。
1个体发育:多细胞生物从生殖细胞的发生、受精、胚胎发育、生长、衰老和死亡是一个缓慢和逐渐变化的过程,我们称这个过程为个体发2系统发生:研究生物种群的发生发展以及进化的机制。
3诱导:诱导是指一类组织与另一类组织的相互作用,前者称为诱导者,后者称为反应组织。
4卵裂(cleavage):受精卵经过一系列的细胞分裂将体积极大的卵细胞质分割成许多较小的、有核的细胞,形成一个多细胞生物体的过程称为卵裂.5原肠作用(gastrulation):是胚胎细胞剧烈的、高速有序的运动过程,通过细胞运动实现囊胚细胞的重新组合。
6图式形成:胚胎细胞形成不同组织、器官,构成有序空间结构的过程称为图式形成7生殖质(germ plasm):有些动物的卵细胞质中存在着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可识别的特殊细胞质。
生殖质由蛋白质和RNA组成,定位于卵质的特殊区域。
8细胞分化(cell differentiation):从单个全能的受精卵产生各种类型细胞的发育过程叫细胞分化。
9定型(commitment):细胞在分化之前,会发生一些隐蔽的变化,使细胞朝特定方向发展,这一过程称为定型。
10 特化(specification):当一个细胞或者组织放在中性环境如培养皿中可以自主分化时,就可以说这个细胞或组织发育命运已经特化。
11决定(determination):当一个细胞或组织放在胚胎另一个部位培养可以自主分化时,可以说这个细胞或组织已经决定12 形态发生决定子:也称为成形素或胞质决定子,存在于卵细胞质中的特殊物质,能够制定细胞朝一定方向分化,形成特定组织结构。
13 胞质隔离(cytoplasmic segregation):形态发生决定子在卵细胞质中呈一定形式分布,受精时发生运动,被分隔到一定区域,并在卵裂时分配到特定的裂球中,决定裂球的发育命运。
这一现象称为胞质定域。
胞质定域也称为胞质隔离或胞质区域化或胞质重排。
14 自主特化(autonomous specification):卵裂时,受精卵内特定的细胞质分离到特定的分裂球中,裂球中所含有的特定胞质决定它发育成哪一类细胞,细胞命运的决定与临近的细胞无关。
第一章发育生物学研究内容和发育的基本过程个体发育:受精卵--------成熟个体系统发育:同一起源的生物种群系统发生过程发育生物学:应用现代生物学技术,从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上研究生物发育机制的科学。
主要任务:研究遗传程序和调控机制发育个体发育的基本规律:胚前发育(受精——原肠形成),胚胎发育,胚后发育个体发育具有严格的时空特征主要任务:有机体全部细胞产生并组织成结构保证世代交替和生命的连续亚里士多德提出先成论:生物个体胚胎预先存在于胚胎中,各个部分随着胚胎的发育而长大。
精原论:胚胎预先存在于精子中卵原论:胚胎预先存在于卵子中后成论:胚胎发育过程中,各种结构式逐渐形成的。
比较胚胎学冯贝尔法则:所有脊椎动物在通过一个非常相近的早期胚胎之后,才发生发育途径的分化,胚胎开始依次具有各纲、目属的特征。
Weisman提出了生殖质论,Hertwig提出了受精论实验胚胎学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胚胎学发张为用实验手段探索发育原理和细胞之间的相互关系,探索单细胞合子是如何分化产生不同形态功能的组织细胞。
分子胚胎学利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从分子水平阐明发育机制。
模式生物海胆:大量的精子卵子,卵子小且透明,胚胎发育持续时间短,世代周期长果蝇:个体小,易于培养,乱子大,易于观察原位杂交技术:核酸分子杂交技术,通过检测某一特定mRNA在组织或胚胎中的分布胚胎干细胞:早期胚胎分离出来的一类细胞,体外培养无限繁殖,自我更新,多向分化。
第二章生殖质:定位于卵质特殊区域的一类特化的胞质决定因子,主要有RNA和蛋白质组成,决定PGC的形成和发育。
精子形成的任务:单倍体配子,为受精的准备精子变态:①鞭毛形成②顶体形成③细胞质的其他变化④鱼精蛋白代替组蛋白精子与支持细胞:支持、营养生精细胞参与调节精子发生周期胞质运动使精子推向官腔分解吸收精子残余物。
卵子形成:启动维持早期胚胎代谢和发育卵黄的化学组成:蛋白质、磷脂,少量中性脂肪卵黄作用:供应胚胎的能量和物质合成原料于卵细胞质分布、卵细胞极性产生、细胞分化密切均黄卵:文昌鱼、海胆、哺乳类端黄卵:鱼类、鸟类、爬行类中黄卵:昆虫(果蝇)软体动物极体几乎不含细胞质卵子发育同步性:仅限于卵原阶段滤泡细胞作用:为卵母细胞提供营养物质,分泌固醇类激素,参与精子调节,形成卵外卵膜初级卵膜:卵细胞本身分泌的物质形成次级卵膜:滤泡细胞分泌的物质三级卵膜:输卵管和生殖附属器官分泌形成第三章受精: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具备双亲遗传潜能的受精卵的过程,是新生命的开端受精时雌性生殖细胞减一前:蛔虫减二中:脊椎类,文昌鱼完成:海胆受精的任务:将父母的基因遗传给后代激活卵子,启动个体发育受精过程:①精子卵子的接触与识别物种特异性精子吸引,精子激活肽(特异性趋化因子)精子附着—物种特异性结合精子顶体中有结合素,卵膜上油结合素手提②精子与卵子的融合③卵的激活④精卵遗传物质的融合顶体反应:受精时,精子与卵外胶膜接触,引起精子顶体发生胞吐作用,释放的蛋白水解酶和产生的顶体突起共同作用,从而使精子穿过卵外胶膜与卵黄膜直接接合。
生物发育知识点总结1. 生物发育的基本概念生物发育是指生物从受精卵到成熟个体的过程,包括胚胎的形成、器官的发育和个体的成长。
在这个过程中,受精卵先经过细胞分裂形成胚胎,然后进行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类型的细胞,最终形成成熟个体。
生物发育的过程受到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
2. 细胞分裂细胞分裂是生物发育过程中最基本的过程之一。
分裂是指细胞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通过细胞质分裂和细胞核分裂形成两个完全相同的细胞的过程。
细胞分裂包括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两种方式。
有丝分裂包括有丝分裂前期、有丝分裂中期、有丝分裂后期和子细胞期四个阶段。
无丝分裂则是指细菌等原核生物的细胞分裂方式。
细胞分裂是生物发育中不可或缺的过程,它在细胞增殖和生长以及生物体的更新换代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3. 细胞分化细胞分化是生物发育过程中的另一个重要过程。
它是指一种未定向的细胞状态,通过分化形成具有特定功能和形态的细胞的过程。
在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通过表达一组特定的基因,使得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具有明显的差异。
细胞分化是多种细胞类型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于器官形成和个体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4. 器官形成器官形成是生物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它是指胚胎内不同类型的细胞通过分化和分布形成不同的组织和器官的过程。
在器官形成过程中,细胞会根据其所处的位置和受到的信号分化为不同的细胞类型,并在胚胎中形成各种器官。
器官形成是生物体的一个重要发育阶段,对于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5. 细胞增殖细胞增殖是生物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过程。
它是指细胞通过分裂形成新的细胞的过程。
在细胞增殖过程中,细胞通过有丝分裂或无丝分裂形成新的细胞,从而实现生物体的生长和更新。
细胞增殖与细胞分化密切相关,是生物发育的重要环节之一。
6. 内外环境因素生物发育过程受到内外环境因素的影响。
内环境因素包括基因、细胞信号传导等因素,外环境因素包括温度、光照、营养等因素。
原肠胚形成的细胞运动方式:内陷:囊胚植物极细胞向内陷入。
内卷:表面细胞从胚孔或胚盘边缘经细胞迁移内卷。
内移:胚胎表面细胞单个独立向内部迁移。
分层:胚胎表面的一层细胞分裂为两层。
外包:动物极表面细胞沿着胚盘表面向植物极延伸。
集中和延伸:在胚胎内卷的同时,囊胚或原肠胚表面的细胞向胚孔或原条处集中,聚集的细胞随胚体向一定方向延伸。
次级精母细胞:初级精母细胞通过第一次减数分裂形成的细胞称为次级精母细胞.细胞质定域:形态发生决定子在卵细胞中呈一定形式分布,受精时发生移动,被分隔到一定区域,并在卵裂时分配到特定的裂球中,决定裂球的发育命运的现象.细胞定型:在细胞分化为具有一定的形态和一定功能之前,细胞内部已经发生了一些隐蔽的变化,使细胞具有朝特定方向发生的潜力,这一过程称为细胞定型,可分为特化和决定两个阶段. 生殖细胞迁移:在早期胚胎发育中,原始生殖细胞定向转移至生殖原基的过程精子顶体:精子中由高尔基复合体构建成的囊状结构,似帽子覆盖于精子核顶部,包含有多种水解酶.卵子皮层:卵子质膜下的一薄层细胞质,厚度不到6um,主要成分为皮层颗粒、色素颗粒以及肌动蛋白等,它在结构和功能上有其下的细胞质不同,包括质膜----细胞外被复合体。
形态发生决定子:也称为形素或胞质决定子,主要是特异性的蛋白质或mRNA,主要存在于卵子细胞质中,包括典型的镶嵌型与调整型胚胎。
脊索中胚层:在原肠的背面中央出现一条纵行隆起,即脊索中胚层,以后这条隆起从原肠分离形成脊索。
细胞特化:将未分化的细胞从胚胎上分离,置于中性培养基上培养自主的分化,叫细胞特化初级感应性:指尚未决定的外胚层所具有的感应.精卵识别:精子受体与透明带配体相互作用糖类识别机制和精子质膜与卵子质膜的糖蛋白识别。
顶体反应:精子获能后,在穿过卵子卵丘、放射冠和透明带之前或穿透这些结构时,顶体发生一系列变化释放其内容物水解酶,酶解卵泡细胞间质、透明带和卵黄膜,形成精子穿过的通道的过程。
《发育生物学》期末复习重点名词解释1.MPF:促成熟因子。
由孕酮产生并诱导卵母细胞恢复减数分裂的因子。
2.植物极:卵质中卵黄含量丰富的一极称为植物极。
3.细胞迁移:是指生物体细胞在生长过程、组织修复和对入侵病原作出免疫反应的过程中的运动。
4.减数分裂阻断:动物卵母细胞在减数分裂前期的双线期能停留长达几年之久,这种称为减数分裂阻断。
5.基因重排:细胞发生分化过程中基因重组发生基因组的改变,这种现象就叫基因重排。
6.基因扩增:在胚胎发育的某特定时期,某特殊基因被选择性复制出许多拷贝的现象。
7.染色体胀泡:指染色体上DNA解聚的特殊区域,是基因转录的活跃区。
8.灯刷染色体:卵母细胞染色体的松散DNA处可以看到染色体胀泡的类似物,这种结构就是灯刷染色体。
9.同源异型框基因:可导致同源异型突变的基因称为同源异型基因。
同源异型基因都具有同源异型框序列,但是含有同源异型框的基因除了同源异型基因之外,还有一些不产生同源异型现象的基因统称为同源异型框基因。
10. hnRNA:异质性核RNA,也称细胞核内前体RNA。
其特点是分子量比mRNA大,半衰期较短。
11.表型可塑性:个体在一种环境中表达一种表型,而在另一种环境中则表现另一种表型的能力。
表型可塑性有两种,即非遗传多型性和反应规范。
12.反应规范:在一定环境条件范围内由一个基因型所表达的一系列连续表型称为反应规范。
13.发育的异时性:是指胚胎发生过程中,两个发育相对时间选择的改变。
即一个模块的可以改变其相对于胚胎另一个模块的表达时间。
14.中期囊胚转换:在斑马鱼第十次卵裂期间,细胞分裂不再同步,新的基因开始表达,且获得运动性的现象。
15.体节:当原条退化,神经褶开始向胚胎合拢时,轴旁中胚层被分割成一团团细胞块,称作体节。
16. 形态发生决定子:也称成形素或胞质决定子,指由卵胞质中贮存的卵源性物质决定细胞的命运,这类物质称为形态发生决定子。
17. 初级胚胎诱导:脊索中胚层诱导外胚层细胞分化为神经组织这一关键的诱导作用称为初级胚胎诱导。
绪论A:发育的主要特征和基本规律答:发育的基本特点发育(development)其特征是具有严格的时间和空间的次序性,这种次序性是由发育的遗传程序控制,发育是有机体的各种细胞协同作用的结果,也是一系列基因网络性调控的结果。
B:发育的两个功能答:1.产生细胞的多样性,并使各种细胞在本世代有机体中有严格的时间和空间的次序性;分化(differentiation)形态发生(morphogenesis)生长(growth)2.保证世代的交替和生命的连续。
C::发育的基本过程答:1.配子发生:产生成熟的精子和卵子的过程。
2.受精:为精子和卵子相遇并结合的过程。
3.卵裂和囊胚:受精卵连续分裂,产生的细胞称为卵裂球,然后由它们形成多细胞的囊胚。
4.原肠形成:囊胚的细胞经过多种多样的形态发生运动产生由外胚层、中胚层和内胚层组成的原肠胚。
5.器官发生:三胚层的细胞相互作用分化形成各种不同器官的原基。
6.变态:有些动物,如两栖类和昆虫,在发育过程中经历一个幼虫阶段,然后经过―脱胎换骨‖的变化发育为成体的过程。
D:图式形成定义答:胚胎细胞形成不同组织、器官和构成有序空间结构的过程称为图式形成。
最初的图式形成涉及多细胞生物躯体模式的建立。
包括胚轴形成、体节形成、肢芽和器官原基形成等。
E:胚轴从前到后是:从胚胎前端到后端之间的前-后轴、背侧到腹侧之间的背-腹轴以及两侧对称动物的左-右轴。
F:先成论,后成论的区别、定义?答:先成论:胚胎中的每件东西从一开始就预先形成好了,发育期间只是简单放大。
后成论:新的结构是在胚胎发育期间逐渐形成的。
G:模式生物:果蝇、线虫、海胆、斑马鱼、非洲爪蟾、小鼠、酵母、拟南芥。
第一章A:细胞分化:从单个全能的受精卵产生各种类型细胞的发育过程叫细胞分化(cell differentiation)。
B:细胞定型的两个阶段是:特化(specification)和决定(determination)两个阶段。
发育⽣物学重点⼀、绪论1.1分化:细胞的多样性产⽣的过程(从单个全能的细胞--受精卵,产⽣各种类型分化细胞的发育过程。
)。
形态发⽣:由分化⽽产⽣多样性的细胞构成组织、器官建⽴结构的过程。
图式形成:胚胎形成不同组织、器官和构成有序空间结构的过程1.2⼤多数动物的发育要经历胚胎期、幼体期、变态发育期和成体期1.3胚轴:胚胎前段到后端的前-后轴,背侧到腹侧的背-腹轴。
对称动物还具有中侧轴或左-右轴1.4调整型:胚胎为了保证正常发育,可以产⽣细胞位置的移动和重排(海胆、两栖类和鱼类等动物)。
嵌合型:合⼦的细胞核含有⼤量的特殊信息物质-决定⼦,卵裂过程中被平均分配到⼦细胞中去控制⼦细胞的发育命运,⼦细胞的发育命运由卵裂时获得的合⼦信息所预定,这⼀类型发育(青蛙、海鞘、栉⽔母、环节动物、线⾍、软体动物)。
形态发⽣决定⼦(成形素、胞质决定⼦):细胞质中含有的决定细胞分化的特定物质。
⼆、细胞命运决定2.11)细胞定型:细胞在分化之前,将发⽣⼀些隐蔽的变化,使细胞朝特定⽅向发展的过程。
2)定型分为特化和决定两个阶段特化:当细胞或组织放在中性环境如培养⽫中可以⾃主分化时,该细胞或组织已经特化。
已特化的细胞或组织的命运是可逆的。
决定:当⼀个细胞或者组织放在胚胎另⼀部位可以⾃主分化时,该细胞或组织已经决定。
已决定的细胞或组织的发育命运是不可逆的3)定型有两种⽅式:(1)⾃主特化:细胞命运完全由内部细胞质决定。
特点:a.通过胞质隔离实现:卵裂时,受精卵内特定的细胞质分离到特定的卵裂球中,卵裂球中所含的特定细胞质决定它发育成哪⼀类细胞,⽽与邻近细胞⽆关。
b.镶嵌型发育:以细胞⾃主特化为特点的胚胎发育模式(2)有条件特化(渐进特化、依赖型特化):细胞的发育命运完全取决与其相邻的细胞或组织.特点:a通过胚胎诱导实现:胚胎发育过程中,相邻细胞或组织之间通过相互作⽤,决定其中⼀⽅或双⽅细胞的分化⽅向。
相互作⽤之前,细胞具有多种分化潜能,但和邻近细胞或组织相互作⽤后逐渐限制了它们的发育命运,使之朝某⼀特定⽅向分化。
1、单精入卵,受精的专一性、唯一性怎么做到的2、卵裂,哺乳动物卵裂方式3、生殖细胞发生4、胚胎干细胞研究意义、定义5、附肢结构,AER,附肢起源,AER与他的关系6、发育的镶嵌型、调整型7、胚胎诱导的组织者、作用8、昆虫与哺乳动物的性别决定有什么不一样9、发育过程,发生、受精、卵裂、三胚层形成10、多利羊的形成19世纪80年代,Weismann就提出了关于细胞、染色体和基因与胚胎发育关系的理论。
他认为合子的细胞核含有大量特殊的信息物质——决定子(determinant),在卵裂的过程中这些决定子被不均匀地分配到子细胞中去控制子细胞的发育命运。
精子发生与卵子发生的异同点精子发生与卵子发生统称为配子发生,都是由原始生殖细胞分化产生配子的过程。
概括起来,其共性主要有3点:(1)两者都涉及减数分裂;(2)两者都涉及广泛的形态学分化以利受精;(3)卵子与精子在受精未发生之前,都不能过长时间存活。
精子发生与卵子发生统称为配子发生,都是由原始生殖细胞分化产生配子的过程。
概括起来,其共性主要有3点:(1)两者都涉及减数分裂;(2)两者都涉及广泛的形态学分化以利受精;(3)卵子与精子在受精未发生之前,都不能过长时间存活。
差异:(1)1个精原细胞经精子发生过程形成4个精子,而1个卵原细胞经卵子发生仅产生1个卵子。
(2)卵子发生耗时较长,卵子成熟是渐进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要被冻结很长时间。
1个卵原细胞只形成1个卵子。
(3)精子成熟是快速的,精子的特化主要发生在减数分裂后期由精子细胞变态成为精子这一较短的过程中。
单精入卵,受精的专一性、唯一性怎么做到的1. 快速阻碍多精入卵卵膜中存在离子通道,卵膜的快速阻碍多精入卵作用是通过改变自身膜电位形成的。
精子进入卵细胞触发细胞膜静息电位迅速去极化,引起膜外精子与卵细胞识别和融合的障碍。
2. 皮层颗粒反应多精受精快速阻碍机制中膜电位的变化时间非常短暂(1 min左右),不足以永久实现阻碍多精入卵。
第一章发育生物学研究内容和发育的基本过程个体发育:受精卵--------成熟个体系统发育:同一起源的生物种群系统发生过程发育生物学:应用现代生物学技术,从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上研究生物发育机制的科学。
主要任务:研究遗传程序和调控机制发育个体发育的基本规律:胚前发育(受精——原肠形成),胚胎发育,胚后发育个体发育具有严格的时空特征主要任务:有机体全部细胞产生并组织成结构保证世代交替和生命的连续亚里士多德提出先成论:生物个体胚胎预先存在于胚胎中,各个部分随着胚胎的发育而长大。
精原论:胚胎预先存在于精子中卵原论:胚胎预先存在于卵子中后成论:胚胎发育过程中,各种结构式逐渐形成的。
比较胚胎学冯贝尔法则:所有脊椎动物在通过一个非常相近的早期胚胎之后,才发生发育途径的分化,胚胎开始依次具有各纲、目属的特征。
Weisman提出了生殖质论,Hertwig提出了受精论实验胚胎学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胚胎学发张为用实验手段探索发育原理和细胞之间的相互关系,探索单细胞合子是如何分化产生不同形态功能的组织细胞。
分子胚胎学利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从分子水平阐明发育机制。
模式生物海胆:大量的精子卵子,卵子小且透明,胚胎发育持续时间短,世代周期长果蝇:个体小,易于培养,乱子大,易于观察原位杂交技术:核酸分子杂交技术,通过检测某一特定mRNA在组织或胚胎中的分布胚胎干细胞:早期胚胎分离出来的一类细胞,体外培养无限繁殖,自我更新,多向分化。
第二章生殖质:定位于卵质特殊区域的一类特化的胞质决定因子,主要有RNA和蛋白质组成,决定PGC的形成和发育。
精子形成的任务:单倍体配子,为受精的准备精子变态:①鞭毛形成②顶体形成③细胞质的其他变化④鱼精蛋白代替组蛋白精子与支持细胞:支持、营养生精细胞参与调节精子发生周期胞质运动使精子推向官腔分解吸收精子残余物。
卵子形成:启动维持早期胚胎代谢和发育卵黄的化学组成:蛋白质、磷脂,少量中性脂肪卵黄作用:供应胚胎的能量和物质合成原料于卵细胞质分布、卵细胞极性产生、细胞分化密切均黄卵:文昌鱼、海胆、哺乳类端黄卵:鱼类、鸟类、爬行类中黄卵:昆虫(果蝇)软体动物极体几乎不含细胞质卵子发育同步性:仅限于卵原阶段滤泡细胞作用:为卵母细胞提供营养物质,分泌固醇类激素,参与精子调节,形成卵外卵膜初级卵膜:卵细胞本身分泌的物质形成次级卵膜:滤泡细胞分泌的物质三级卵膜:输卵管和生殖附属器官分泌形成第三章受精: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具备双亲遗传潜能的受精卵的过程,是新生命的开端受精时雌性生殖细胞减一前:蛔虫减二中:脊椎类,文昌鱼完成:海胆受精的任务:将父母的基因遗传给后代激活卵子,启动个体发育受精过程:①精子卵子的接触与识别物种特异性精子吸引,精子激活肽(特异性趋化因子)精子附着—物种特异性结合精子顶体中有结合素,卵膜上油结合素手提②精子与卵子的融合③卵的激活④精卵遗传物质的融合顶体反应:受精时,精子与卵外胶膜接触,引起精子顶体发生胞吐作用,释放的蛋白水解酶和产生的顶体突起共同作用,从而使精子穿过卵外胶膜与卵黄膜直接接合。
精子顶体中存在结合素,卵膜上存在结合素受体,受精卵的受精锥海胆防止多精受精的机制:通过卵膜上电位变化实现,通过皮层反应实现卵的激活:成熟的卵母细胞代谢活动处于休眠状态,经精子刺激后,卵进入活动状态,启动发育。
钙离子对启动胚胎发育时必须的精卵遗传物质的融合:①精子细胞核进入卵细胞质后,去致密形成雄性原核,卵细胞核形成雌性原核,②雄性原核向卵细胞的雌性原核移动,当两个原核相互接触时,通常会发生融合,二倍体合子核形成。
精子获能:精子获得受精能力,在雌性生殖道中,变化:去除一些附着在精子表面的蛋白,使精子膜表面糖蛋白发生改变,增强精子的代谢能力和运动能力。
ZP3是透明带中由卵母细胞合成和分泌的一种与精子结合的特异性糖蛋白。
(与精子结合,启动顶体反应)卵的激活:蛋白质和成和DNA复制的激活,卵母细胞带来的信息叫做母体信息卵裂:卵裂期是指受精卵开始有丝分裂并产生由较小的细胞构成的囊胚的过程。
经线裂:卵裂面与轴平行完全卵裂:卵裂沟通过整个受精卵将合子一分为二移位辐射性:两栖类卵黄的含量和分布决定卵裂发生的位置和卵裂球的大小母型调控:早期卵裂速度和卵裂球的排列方式完全有母体贮藏在卵子细胞之中的蛋白质和mRNA控制。
合子型调控:合子核基因组在卵裂晚期中起作用囊胚腔的作用:有利于原肠作用期细胞的移动,防止囊胚腔上下细胞的过早交流。
第四章原肠胚形成:囊胚细胞通过细胞迁移,重新排列和组合,形成双胚层或三胚层,形成原肠胚。
通过原肠运动将不同胚层的细胞置于适当位置,为他们分化为不同的器官做准备。
外包:表皮层做一个整体扩展,使胚胎内层被覆盖胚孔背唇的出现标志原肠形成的开始,鱼类的胚盾,原条的头部末端是加厚层,叫亨氏结,是一个诱导中心。
原条从后端至前端生长,定义了胚胎的前后背腹和左右。
胎膜: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胚胎的衍生物,也就是胚外组织,包围和保护胎儿并有助于呼吸第五章神经系统的早期发育外胚层的分化神经管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原基,正在进行神经管形成的胚胎——神经胚。
初级神经胚形成背部外胚层细胞增厚,内陷最终离开外胚层表面而形成中空的神经管。
(绝大多数脊椎动物前部神经管形成)神经管形成的起始:来自背部中胚层的信号诱导,使预置神经板边缘细胞的背侧收缩,预置表皮细胞向中线移动,使表皮于神经板交接处形成神经褶。
神经管与相邻外胚层细胞分离开来可能与细胞粘连分子有关(上皮性钙粘附蛋白,神经性钙粘附蛋白)次级神经胚形成神经管由胚胎内细胞组成的实心索中空而成。
鸟类、哺乳类、两栖类胚胎后部神经管及鱼类胚胎全部神经管形成方式。
神经管闭合处的神经管细胞与神经管相接的外表层细胞,他们间质细胞化而形成生殖脊。
分化为感觉、交感及复交感神经系统的神经元和胶质细胞、肾上腺髓质细胞、表皮中的色素细胞,头骨软骨,结缔组织。
中胚层分化与体节形成中胚层细胞聚集为血岛,脊索诱导神经管的产生形成,参与脊椎的形成。
体节:轴旁中胚层分割形成的细胞团块,是胚胎的临时性结构。
体节形成的意义:①决定神经脊细胞迁移路径和脊髓的神经轴突②形成背部真皮、骨、肌肉③在脊椎动物胚胎分节模式组建中具有重要作用脊索中胚层—脊索间质中胚层—肾侧板中胚层—心脏轴旁中胚层—头、体节内胚层的分化消化道胃、肝脏、胰腺、小肠呼吸道脾、肺胚胎内胚层的作用①指导脊索、心脏血管的形成②构件消化道和呼吸道的内衬消化管的分化决定于不同位置上内胚层和中胚层细胞间的相互作用生心细胞诱导肝脏形成,脊索抑制形成第七章组织者分泌蛋白可以诱导头部最前端结构,如果在32细胞期将Cerbercus 的mRNA注射到植物极腹侧卵裂球中,就会在腹侧形成头部结构。
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中,由一种相同的细胞分裂增殖分化在形态、结构、功能上形成稳定性差异,产生不同的细胞类群。
细胞决定早于细胞分化过程细胞决定:细胞被赋予特殊“使命”或“命运”,确立进入程序性分化的程序,细胞决定的状态时相当稳定的。
成虫盘:幼虫体内不同位置处于未分化状态、向某种特定类型分化已决定的细胞团。
变态后由成虫盘产生相应的腿、翅、触角等不同结构。
细胞命运决定的两种方式:包质隔离(卵裂时,受精卵内特定的细胞质分离到特定裂球中,裂球中所含有的特定胞质(形态发生决定子:蛋白质或mRNA)可以决定它发育成哪一类细胞,而与邻近的细胞没有关系。
细胞发育命运由(内部细胞质组分)决定镶嵌型发育:在发育早期,将一个特定裂球从整体胚胎上分离下来,它就会形成如同其在整体胚胎中会形成结构一样的组织,而胚胎其余部分缺乏分裂球所产生的结构,两者刚好互补,一种以细胞自助特化的胚胎发育模式。
除海鞘之外,栉水母、环节动物、线虫、软体动物都是镶嵌型发育。
胚胎诱导胚胎发育中,相邻细胞或组织间通过相互作用,决定其中一方或者双方细胞的分化方向。
产生影响的细胞或组织是诱导者,接受影响而进行分化的细胞或组织是反应细胞。
细胞发育命运由(邻近细胞和组织决定)调整型发育:对细胞进行渐进特化的胚胎来说,如果在发育早期,将一个分裂球从整体胚胎上分离下来,剩余胚胎中某些细胞可以改变发育命运,填补分离掉的裂球留下的空缺,形成一个正常的胚胎。
灰色新月区的某些物质为胚胎发育必不可少的。
以蝾螈为代表的两栖类的胚孔背唇不但能自我分化,还能诱发原肠作用,影响周围细胞发育。
海胆、两栖类和鱼类的胚胎发育属于典型的调整型发育胚胎。
多数无脊椎动物中,细胞自助特化发挥主要作用,脊椎动物胚胎中,细胞有条件特化发挥主要作用。
第八章果蝇结构:原头和尾节、头节、3个胸节、8个腹节沿背腹轴分化为四个区域:背侧外胚层,腹侧外胚层,中胚层,羊浆膜母体效应基因:决定胚胎体轴并诱导合子基因的表达分节基因:负责身体分节同源异形基因:决定个体节的发育特征果蝇卵子前后极的细胞质中含有与果蝇图示形成有关的信息。
滋养细胞合成信使RNA 、rRNA 甚至是完整的核糖体,并通过细胞间桥的骈合体,单向转运至卵母细胞中,这些mRNA编码转录因子或翻译调控蛋白因子,在受精后立即翻译且分布于整个合胞体胚盘,抑制或激活某些基因的表达。
果蝇体节四组母体效应基因Bcd是一种母体效应基因,其mRNA由滋养细胞合成,后转运至卵子并定位于胚胎前极,Nanos 一种母体效应基因,其mRNA是由滋养细胞合成,后转运至卵子并定位于胚胎后端BCD在受精后后迅速翻译,形成BCD蛋白从前到后的梯度NOS蛋白形成从后到前的蛋白梯度BCD激活hb,抑制腹部特异性基因表达和调节头部和胸部组成。
hb 基因的表达受BCD蛋白浓度梯度调控,只有BCD蛋白浓度超过一定临界值才可以启动hb基因表达。
hb在合胞体胚盘阶段开始翻译,表达区域为胚胎前部,HB蛋白从前至后形成一种浓度梯度。
NOS通过抑制一种转录因子的翻译进行调节,NOS蛋白在胚胎后端抑制母性hb mRNA的翻译,hb 基因是卵子发生过程中转录的母体效应基因,hb mRNA在卵子中分布均匀,卵裂阶段开始翻译,在胚胎后部的hb mRNA翻译被NOS浓度梯度抑制,而前部被BCD激活而表达。
Caudal m RNA ,最初也是均匀分布于卵质内。
Caudal 蛋白的前后浓度时通过BCD蛋白对CAUDAL蛋白合成的抑制建立的,BCD蛋白浓度在胚胎后端最低,caudal蛋白的浓度在后端最高。
后端结构系统:Torso 蛋白特化前后轴的两个极端,头节、尾节及大多数靠近后端的腹部体节,torso 突变会导致头节和尾节都不能发育。
Tor基因编码一种跨膜酪氨酸激酶受体,在整个合胞体胚胎表面表达。
氨基端位于膜外,所极端位于膜内。
胚胎前后端存在某种信号分子可是tor特异性活化,将导致胚胎前后末端命运的分化。
Torsol-like基因编码这一配体。
受精之前,配体限定在卵黄膜内不能运动,不能与受体结合,受精后发育开始,配体释放,配体于受体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