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导论
- 格式:ppt
- 大小:286.50 KB
- 文档页数:19
文学导论期末重点归纳总结一、文学的定义和特点1. 文学的定义:文学是人们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思想、情感和审美体验的艺术形式。
2. 文学的特点:- 主观性:文学作品是作家个人思想、情感和审美的表达。
- 艺术性:文学作品经过艺术加工和创作,具有独特的艺术形式和美感。
- 可读性:文学作品适合阅读和欣赏,能够触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二、文学的分类1. 根据体裁分类:- 散文:以叙述为主,形式较自由,主题广泛。
- 诗歌:具有韵律和节奏,表达情感和思想。
- 小说:以故事叙述为主,情节完整,人物丰满。
- 戏剧:通过对话和表演来展现剧情,具有冲突和张力。
2. 根据内容分类:- 精神文学:关注人类的内心世界、思想、信仰和道德。
- 社会文学:反映社会现象、风俗习惯和社会问题。
- 民族文学:表达某一民族的文化、习俗和价值观。
- 科幻文学:通过想象构建未来世界或超现实的故事情节。
三、文学的发展历程1. 古代文学:- 古代经典:《诗经》、《论语》、《尚书》等。
- 古代散文:《汉书》、《资治通鉴》、《庄子》等。
- 古代戏剧:京剧、昆曲、豫剧等。
2. 现代文学:- 19世纪的浪漫主义文学:莎士比亚、雨果、拜伦等。
- 20世纪的现代主义文学:福楼拜、庞德、卡夫卡等。
- 当代文学:鲁迅、金庸、莫言等。
四、文学批评方法1. 传统批评方法:- 文学理论批评:关注文学的本质、目的和意义。
- 文学史批评:探讨作品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趋势。
- 人物导向批评:分析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和行为动机。
2. 结构主义批评方法:- 结构分析:关注作品的结构组织、符号体系和意义关联。
- 语言分析:研究作品中的语言方式、表现手法和象征意义。
3. 解构主义批评方法:- 语言游戏:关注作品中的词语、符号的多义性和相互关系。
- 意义的解构:研究作品中的意义模糊、矛盾和互相抵消。
五、文学与社会1. 文学的社会功能:- 反映社会现实:文学作品可以揭示社会问题和矛盾。
- 塑造社会价值观:文学作品对人们的思想和价值观有一定的影响。
《大学语文》议论文写作要点指导议论文语言形象化的处理———写出有文采的议论文议论文语言形象化的方法主要采用由抽象化思维向形象化思维转化的方式。
在一篇议论文中,我们如果插入或运用一些形象化的语句是很可以实现形象化要求的。
绿,是什么?朱自清说,是碧玉,是鸡蛋清,是少妇的裙幅,是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
理想,是什么?流沙河说,饥寒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温饱的年代里,理想是繁荣。
他又说,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前行的路。
诗情,是什么?刘禹锡说,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展开了自己的思维。
形象比喻法写书籍,可以写成:书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书籍如同一把钥匙,它将帮助我们开启心灵的智慧之窗。
写时间,可以写成:时间好比一条无形的河流,它无声地流过每一个人的身旁。
时间如同一位公正的法官,它公平地对待每个人的是与非。
写意志,可以写成:意志是一团火,可以永不熄灭,也可以瞬间消失;意志是一条河,可源远流长,也可以转瞬干涸。
写理解,可以写成:理解是一条纽带,将人与人的距离拉近,理解是一座桥梁,让心与心彼此沟通。
形象阐释法(1)抓特征(2)阐释语要精当简要。
它主要体现为用形象为例阐明抽象概念的内涵。
写直线,可以写成:直线的无尽说明它有着执着的追求,直线的挺拔正是它刚正不阿性格的体现,直线的不曲证明它具有宁折不弯的高贵品质。
赞美直线的挺拔,是因为它性格刚直不阿。
一位教授拿着一根筷子告诉他小儿子:“它永远是直线。
”儿子却不以为然,拿过来用力地弯曲,然而“啪”地一声,筷子断了,拿在手里的仍然是直线,这就是刚正不阿的直线。
形象例说法选例要围绕概念的特征,就好比“论据要围绕论点选择一样”事例后要加上适当的必要的论说。
写寂寞,可以写成:他们寻找寂寞,但不意味着意志消沉,姜尚垂钓河边,一时寂寞却成就后来的千古功名;诸葛亮“龙卧南阳”,一番寂寞之后,便有了成名八阵图的得意;再说现代的吧,众多球迷心目中的乔丹,他也曾把手一挥,离开了他成名的篮球场,两年的寂寞以后,他又创造了三连冠的辉煌。
前言《大学语文》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一门公共课,几乎所有参加自学考试的同学都要参加此门课的考试。
自考的课程,只要是考试大纲、教材没有变动,每次的考试出题的内容、难度是不会有变化的。
《大学语文》主要复习四部分的内容:一、认真研读教材中的课文本课程共52篇课文,议论文10篇,记叙文17篇,诗词18篇,小说7篇。
这里特别强调的是,考生一定要加强对教材所选取的课文内容的理解。
对课文内容的掌握,可以分成两个层次:浅层次的掌握就是要求考生记忆课文中的内容,在过去《大学语文》考试中,考核考生对课文的内容是否记忆的试题较多;深层次的掌握则要求考生在对课文记忆的基础上对课文所涉及的内容加以深刻理解,考核考生的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
对于古文,要能够读通、读懂,同时对重点字词(课文后面的注释)要一一掌握。
二、在熟练掌握每篇课文的基础上,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结合课文后面的提示,逐个掌握每一个知识点。
对【考试大纲】、【提示】的考核是每次考试的重中之重,所占分值较多。
三、要灵活掌握语文知识这是学习的难点,历年来考生丢分很多。
要求掌握的语文知识主要有:1、议论文的论点、论据、论证。
其中两种论据、三种论证方法是重点;2、10种修辞手法;3、记叙文的表现手法;4、描写人物的五种方法;5、诗词的直接抒情手法,间接抒情的六种手法;6、记叙的顺序。
参照教材50页、148页、217页、287页学习。
四、作文自考作文一般可以写成夹叙夹议夹抒情的文章。
在写作作文时,可以参看《纪念傅雷》一文的写法。
从试卷的组成来看,除去作文,考核课文知识的题目中,非常容易的题目大约占15分;较容易的题目大约占20分;较难的题大约占20分,难的题目大约占15分。
第一单元议论文部分《寡人之于国也》孟子:(1)名轲,字子舆。
战国时人。
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
(2)主张施仁政,行王道。
倡导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3)其散文善用“欲擒故纵,引君入彀”的论辩方法。
《大学语文》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大学语文”概论一、学习“大学语文”课程的意义1. 提高人文素养- 大学语文课程通过经典文学作品的学习,使学生接触和理解人类文化的精髓,从而提升个人的人文素养。
- 人文素养的提高有助于学生在面对复杂社会现象时,能够具备更加深刻和全面的思考能力。
2. 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鉴赏,学生可以学习到丰富的词汇、多样的表达方式和严谨的逻辑结构。
- 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学生在学术研究、职业发展和日常交流中更加得心应手。
3. 培养审美情趣- 大学语文课程中的文学作品蕴含着美的元素,能够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 审美情趣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提高生活品质。
4.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大学语文课程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通过学习古代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
-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促进文化自信。
5. 拓展思维视野- 大学语文课程内容丰富,涉及历史、哲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有助于学生形成跨学科的思维方式。
- 思维视野的拓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语文”的含义1. 语文的定义- 语文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简称,它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
- 在教育领域,语文特指汉语言文学,是中小学和大学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
2. 语文的性质- 工具性:语文是人类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重要工具,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
- 艺术性:语文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文学作品是语言艺术的高度体现。
3. 语文的内涵- 语文不仅包含语言本身,还涉及语言背后的文化、历史、哲学、艺术等深层内容。
- 学习语文不仅是学习语言技能,更是了解和掌握一种文化的过程。
4. 语文与文学的关系- 语文是文学的基础,没有扎实的语文基础,就无法进行有效的文学创作和鉴赏。
- 文学是语文的艺术表现,通过文学作品,语文的内涵和外延得到丰富和扩展。
语文教育学导论(合集5篇)第一篇:语文教育学导论填空多选1.语文教育学要研究语文教育的总体,即(对语文教育的课程)研究。
它要研究(语文学科的性质、语文教育的目标、语文教育的原则、语文教育的方法、语文教育的过程。
)2.研究语文教育的主体,即对于语文教育的施教主体——(教师)和语文教育的受教主体——(学生)的研究。
3.语文教育学要研究语文教育的客体,即对(语文教育的凭借物——教材的研究)。
它要研究(语文教学大纲、语文教科书、语文教学资料)4.语文教育学要研究语文教育的本体,即对(语文教育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研究,分为课内语文教育和尅外语文教育)5.应用理论学科的最突出的特点就在于它的(实践性)。
6.语文学是语文教育学(最直接、最主要)的理论基础。
7.传统语文学指(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校勘学等),它局限于书面语言的微观研究。
8.语文教育学作为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属于教育学的(子系统)。
它研究的是语文教育的特殊本质、特殊原则、特殊规律和特殊方法。
他们之间是(“一般”和“特殊”)的关系,是(“母系统”与“子系统”)的关系。
9.语文教育学与心理学两者研究的对象都是人,只不过一个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语文教育学研究人学习语文的特殊规律。
10.(语文学科的性质)是语文教育的出发点。
11.明确(语文学科的性质),是语文教育的(首要问题)。
12.语文教育原则的构成(整体性的真善美统一的原则、层次性的思维训练原则、相关性的课内外结合原则、最优化的智能学习原则)13.语文教育方法是语文教育系统中的(基本要素之一),是语文教育改革中的(最活跃的领域)14.语文教育方法的组合方式(综合交替式、主次相辅式、并列配合式)15.语文教育过程是师生双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语文教科书为中介,通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完成预定目标的统一活动过程。
16.根据马克思关于任何活动都有目的、手段和结果三个成分的原理,我们可以把(语文教育目标、语文教育手段、语文教育结果)作为语文教育过程最基本的要素。
文学导论知识点总结一、文学的定义和特点1. 文学定义: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通过描述、描绘、揣摩和表达人类生活和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学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学包括文学艺术、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狭义的文学指人们用语言文字创造的艺术性作品。
2. 文学的特点:文学具有语言艺术性、情感表现性、历史性和社会性等特点。
其中最重要的特点是语言艺术性,即文学作品是通过语言的艺术表现来进行情感和思想的传达。
二、文学的分类1. 文学作品的分类:文学作品包括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多种形式。
2. 文学类型的分类:根据作品内容和表现形式的差异,文学可以分为现代文学、古典文学、民间文学、宗教文学、儿童文学等多种类型。
三、文学的发展历程1. 古代文学:古代文学从口头文学向书面文学的过渡,见证了人类语言和文字的发展过程,内容以神话、史诗、传奇等为主。
2. 中世纪文学:中世纪文学主要体现在宗教文学和骑士文学上,作品大多以宗教信仰和骑士精神为主题。
3. 文艺复兴和近代文学: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作品主要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和艺术追求,近代文学则在政治、思想和文学风格上有了很大的变化和发展。
4. 现代文学:20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思想的解放,现代文学作品更加关注个人情感、社会现实和文学语言的创新,呈现出多种不同的文学风格和表现形式。
四、文学批评理论1. 古代文学批评:古代文学批评理论主要见于希腊罗马时期,如亚里士多德的诗学等。
2. 文艺复兴文学批评: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批评理论主要关注作品创作技法、意义和主题等问题,代表有达·芬奇、莎士比亚等人。
3. 近代文学批评:近代文学批评主要集中在形式主义批评、马克思主义批评和结构主义批评等理论上,分别强调文学作品的言语形式、社会现实和文本结构。
五、文学与社会1. 文学写作与社会现实:文学作家在创作作品时往往会受到社会现实的影响,而作品也反映了社会现实的某些方面。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教育(050113)专业(独立本科段)语文教育学导论考试大纲(课程代码 7824)黑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二○○九年四月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语文教育学是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教育(本科)专业开设的专业必修课程。
它是一门以系统阐释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内容的应用理论学科。
本课程重在考查应考者对语文学科教学理论的掌握,使其提高对语文教育及其改革的认识能力和语文教学的实践能力。
二、课程内容及考核目标第一章导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目的:总体了解关于语文教育学学科的基本认知问题。
要求:重点掌握学科研究对象、任务、特殊性质、研究方法、理论基础;难点是特殊性质。
(二)学习内容第一节语文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第三节语文教育学的特殊性质第四节语文教育学的主要任务第五节语文教育学的理论基础第六节语文教育学的研究方法(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1. 学科研究对象、任务、理论基础。
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2. 学科的特殊性质。
要求达到“理解”层次。
3. 学科的研究方法。
要求达以“识记”与“简单应用”层次。
①5种方法;②个案分析法、多项比较法的概念及简单应用。
第二章语文学科性质(一)学习目的与要求目的:从理论上认识语文及学科性质。
要求:重点掌握“语文”含义;难点是两种语文观理解。
(二)学习内容第一节语文学科名称的含义第四节语文学科性质的正确把握(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1.“语文”释义。
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2.“一语一文”观与“一语双文”观。
要求达到“理解”层次。
第三章语文教育目标(一)学习目的与要求目的:准确理解语文教育目标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要求:重点掌握语文教育目标的含义、构成及实现。
难点是对语文教育目标特征和实现的理解。
(二)学习内容第一节语文教育目标概述第二节语文教育目标的确立第三节语文教育目标的构成第四节语文教育目标的实现(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1. 语文教育目标含义。
文学导论1.诗经中婚恋诗的思想内容我国最早的情诗汇集在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此类婚恋诗表现了出了丰富的思想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一歌唱男女相悦之情。
《关雎》“窈窕淑女,寤寐求之”男子沉迷其中,醒着睡着都不能自拔,男主人公夜夜思念。
“琴瑟友之”“钟鼓乐之”都是出于男主人公的想象,他希望将来能和自己的心上人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友之”“乐之”他幻想着一旦追求到这位“窈窕淑女”,将会千方百计让她高兴快乐。
这首诗的感情热烈率真,基调健康积极。
二情人因分离而生的相思苦楚。
《子衿》传递的是一种近乎心碎的相思。
通过描写女子在城楼等待男子归来,终未见而驻足瞭望,独自徘徊的情景,发出了“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感慨。
表达了女子的悠悠相思情和对待爱情的执着和专一。
这短短几行诗句把女子的相思之苦表现的如泣如诉、缠绵悱恻,女子的细腻心思也被表现的淋漓尽致。
三情人相约的动人画面。
《静女》是《诗经》中很典型的情人邀约诗。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如此平实的话语点出了约会的地点和人物。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写出了恋爱中男子焦急、不安的心理。
表达出古人对待爱情的认真。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怡”因为是爱人送的才显得这般艳丽。
把恋人间的一些很细微的动作语言都表现出来,富于生活化和细节化。
四女子被弃之后的悲歌。
《氓》是弃妇诗的翘楚。
此诗以直叙的手法写女子从恋爱到结婚,从婚后的劳作再到被丈夫抛弃的全部婚姻过程,直抒胸臆地表述出女子对负心男子的怨恨和控诉。
从而体现出封建女子的不幸和坚强。
2.史记的史学成就和文学成就《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史学成就:1开创了“纪传体”体例。
后世人都仿效这种体裁而修史。
2开创了政治、经济、民族、文化等各种知识的综合纂史方法.。
《史记》第一次把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都包容在历史学的研究范围之内,从而开拓了历史学研究的新领域,推动了我国历史学的发展。
3秉笔直书。
所谓秉笔直书,就是史学家必须忠于历史史实,既不溢美,也不苛求,按照历史的本来面貌撰写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