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力学01静力学基础-工程力学B
- 格式:ppt
- 大小:1.15 MB
- 文档页数:27
第一章静力学基础理论力学绪论§1-1 力和刚体§1-2 静力学公理§1-3 约束、约束类型§1-4 主动力,主动力分类§1-5 物体的受力分析,受力图§1-6 静力学计算机计算代码规定物体受力例题第二章力系的简化与合成§2-1 力对点的矩和力对轴的矩§2-2 基本力系----汇交力系和力偶系§2-3 力线平移定理§2-4 空间力系向一点简化,主矢和主矩§2-5 空间力系向一点简化结果分析第三章任意力系的平衡第四章静力学专题讨论第五章力系平衡条件下的计算机计算原理第六章点的运动学运动学引言§6-1 矢量法§6-2 直角坐标法§6-3 自然法§6-4 实例第七章刚体的简单运动§7-1 刚体的平行移动§7-2 刚体绕定轴的转动§7-3 转动刚体内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7-4 轮系的传动比§7-5 矢量表示角速度和角加速度刚体简单运动例题第八章点的合成运动§8-1 相对运动.牵连运动.绝对运动§8-2 点的速度合成定理点的速度合成分析计算步骤:1. 选动点, 动坐标系2. 分析三种运动(绝对运动,相对运动,牵连运动),速度分析。
3. 速度合成定理: 建立动点速度的关系4. 计算速度§8-3 牵连动运动是平动时点的加速度合成定理加速度求解步骤1. 取动点,动系2.分析三种运动3. 速度分析4.加速度分析§8-4 牵连运动是转动时点的加速度合成定理. 科氏加速度第九章刚体的平面运动§9-1 刚体平面运动的概述和运动分解§9-2 求平面图形内各点速度的基点法§9-3 求平面图形内各点速度的瞬心法§9-4 用基点法求平面图形内各点的加速度§9-5 运动学综合应用举例§9-6 刚体绕平行轴转动的合成第十章运动构件系统分析和计算机计算§10-1 刚体一般运动概述§10-2 构件系统运动分析§10-3 构件系统运动计算机计算第十一章质点动力学基本方程§11-1 动力学的基本定律§11-2 质点的运动微分方程§11-3 质点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质点动力学第一类基本问题例题质点动力学第二类基本问题例题§11-4 质点相对运动动力学的基本方程质点相对运动动力学问题例题第十二章动量定理§12-1 动量与冲量§12-2 动量定理§12-3 质心运动定理第十三章动量矩定量§13– 1 质点和质点系的动量矩§13– 2 动量矩定理§13– 3 刚体绕定轴的转动微分方程§13–4 刚体对轴的转动惯量§13–5 质点系相对于质心的动量矩定理§13-6 刚体的平面运动微分方程第十四章动能定理§14-1 力的功§14-2 质点和质点系的动能§14-3 动能定理§14-4 功率.功率方程.机械效率§14-5 势力场.势能.机械能守恒定律§14-6 普遍定理的综合应用举例第十五章碰撞(动力学专题)§15-1 碰撞现象碰撞力§15-2 普遍定理在碰撞过程的应用§15-3 恢复系数§15-4 碰撞问题举例§15-5 碰撞冲量对绕定轴转动刚体的作用撞击中心第十六章达朗贝尔原理§16-1 惯性力.质点的达朗贝尔原理§16-2 质点系的达朗贝尔原理§16-3 刚体惯性力系的简化§16-4 绕定轴转动刚体的轴承动反力第十七章虚位移原理§17-1 约束虚位移虚功§17-2 虚位移原理§17-3 自由度和广义坐标§17-4 以广义坐标表示的质点系平衡条件第十八章分析力学基础§18-1 自由度和广义坐标§18-2 以广义坐标表示的质点系平衡条件§18-3 动力学普遍方程§18-4拉格朗日方程第十九章机械振动基础§19-1 单自由度系统的自由振动§19-2 计算固有频率的能量法§19-3 单自由度系统的有阻尼自由振动§19-4 单自由度系统的无阻尼受迫振动§19-5 单自由度系统的有阻尼受迫振动§19-6 转子的临界转速§19-7 隔振。
《理论力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ABJD0220课程中文名称:理论力学课程英文名称:TheOretiCa1Mechanics课程性质:必修课程学分数:3.5课程学时数:56授课对象: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本课程的前导课程:大学物理一、课程简介理论力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技术基础课。
是各门力学的基础,并在许多工程技术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质点,质点系和刚体机械运动(包括平衡)的基本规律和研究方法,为学习有关的后继课程打好必要的基础,并为将来学习和掌握新的科学技术创造条件;使学生初步学会应用理论力学的理论和方法。
分析解决一些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结合本课程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基本内容和要求课程教学内容:0.绪论(1)理论力学的研究对象: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2)理论力学的研究内容:静力学、运动学、动力学(3)理论力学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静力学部分1.静力学基础(1)静力学公理:合力法则、二力平衡、加减平衡力系、作用与反作用、刚化原理(2)常见约束类型与约束力(3)物体的受力分析与力学模型2.平面力系(1)平面汇交力系:投影、合成与平衡(2)平面力偶系:力对点之矩及力系的合成、等效和平衡(3)平面任意力系:力线平移及力系的简化与平衡(4)物体系统的静定和静不定问题3.空间力系(1)空间汇交力系:投影、合力与平衡(2)空间力偶系:力对点之矩、力对轴之矩、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3)空间任意力系:向任一点的简化、力系的平衡(4)平行力系与物体重心4.摩擦(1)滑动摩擦(静滑动摩擦、动滑动摩擦)定律(2)摩擦系数、摩擦角与自锁(3)考虑摩擦时的物体平衡问题(4)滚动摩擦定律(-)运动学部分5.点的运动学(1)矢量法表示点的运动方程、速度、加速度(2)直角坐标法表示点的运动方程、速度、加速度(3)自然法(弧坐标)表示点的运动方程、速度、(切向和法向)加速度6.刚体的基本运动(1)刚体的平行移动(2)刚体的定轴转动:运动方程、角速度、角加速度(3)刚体的定轴转动:刚体内任一点的速度和加速度(4)矢量表示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矢积表示点的速度和加速度(5)定轴轮系的传动比7.点的合成运动(1)运动的分解:绝对运动(速度和加速度)为相对运动(速度和加速度)与牵连运动(速度和加速度)的矢量和(2)点的速度合成定理:绝对速度为相对速度与牵连速度的矢量和(3)点的加速度合成:牵连运动为平行移动、定轴转动时的加速度合成定理8.刚体的平面运动(1)刚体的平面运动分解:随基点的平行移动与绕基点的定轴转动(2)平面图形内各点的速度求解:基点法、瞬心法(3)平面图形内各点的加速度求解:基点法(三)动力学部分9.质点动力学的基本方程(1)动力学的基本定律:惯性定律、力与加速度的关系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2)质点的运动微分方程:矢量形式、直角坐标形式、自然坐标形式10.动量定理(1)动量和冲量(2)动量定理与动量守恒定律(3)质心运动定理与质心运动守恒定律11.动量矩定理(1)质点和质点系的动量矩(2)动量矩定理与动量矩守恒定律(3)转动惯量的计算与平行轴定理(4)刚体绕定轴的转动微分方程(5)质点系相对于质心的动量矩定理(6)刚体的平面运动微分方程12.动能定理(1)常见力作功:重力的功、弹性力的功、转动体上力的功、合力的功(2)动能:平移刚体、定轴转动刚体、平面运动刚体的动能(3)动能定理(4)功率方程与机械效率(5)常见势能(重力场、弹性力场、万有引力场中的势能)与机械能守恒定律课程的重点、难点:(-)静力学部分1.静力学基础重点:静力学公理难点:研究对象(分离体)和受力图2.平面力系重点:平面任意力系,力系的简化难点: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3.空间力系重点:力对点之矩和力对通过该点的轴之矩之间的关系难点:力对点之矩和力对通过该点的轴之矩之间的关系,空间力系平衡方程的应用4.摩擦重点:考虑摩擦时物体和物体系的平衡问题,平衡的临界状态和平衡范围的分析难点:自锁现象,平衡的临界状态和平衡范围的分析(-)运动学部分5.点的运动学重点:速度和加速度的矢量形式难点:自然轴系,点的速度和加速度在自然轴系上的投影6.刚体的基本运动重点:速度和加速度的矢量形式难点:自然轴系,点的速度和加速度在自然轴系上的投影7.点的合成运动重点:运动的分解,点的速度合成定理和加速度合成定理难点:牵连速度和加速度概念的建立以及动坐标系的选择8.刚体的平面运动重点:平面图形内各点的速度分析和加速度分析难点:加速度分析(≡)动力学部分9.质点动力学的基本定律重点:运动微分方程的建立难点:运动微分方程的建立,初始条件的分析和积分法10.动量定理重点:质点系的动量定理,质心运动定理难点:质心运动定理,质心运动守恒11.动量矩定理重点:质点系的动量矩定理,刚体定轴转动微分方程,平面运动的微分方程难点:平面运动的微分方程12.动能定理重点:质点系的动能定理。
第1章静力学基础静力学是研究物体在力系作用下的平衡规律的科学,重点解决刚体在满足平衡条件的基础上如何求解未知力的问题。
静力学理论是从生产实践中发展起来的,是机械零件或机构承载计算的基础,在工程技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章重点研究物体的受力分析,即分析某个物体共受几个力,以及每个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线位置。
为了正确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本章先介绍静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公理,然后介绍工程中常见的几种典型约束及其约束力,最后重点讲解物体受力分析和画受力图的方法。
1.1 静力学的基本概念1.1.1 刚体的概念所谓刚体是指在力的作用下不发生变形的物体,也就是刚体受力作用时,其内部任意两点间的距离永远保持不变。
这是一个理想化的力学模型。
实际物体在力的作用下,都会产生程度不同的变形。
但在一般情况下,工程上的结构构件和机械零件的变形都是很微小的,这种微小的变形对构件的受力平衡影响甚微,可以略去不计,所以可以将结构构件和机械零件抽象为刚体。
这种抽象会使我们所研究的问题大大简化。
但是不应该把刚体的概念绝对化。
通常在静力学中我们研究的是平衡问题,将受力的物体假想为刚体,但在研究力所产生的变形效果时,不得将物体视为刚体。
例如,在研究一根横梁的平衡问题时,我们可以把横梁看作刚体,可是在研究横梁的变形情况时,必须把它看作变形体。
在静力学中所研究的物体只限于刚体,故又称刚体静力学。
由若干个刚体组成的系统称为物体系统,简称物系。
1.1.2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相互的机械作用。
它具有两种效应:一是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例如地球对月球的引力不断地改变月球的运动方向而使之绕地球运转;二是使物体产生变形,例如作用在弹簧上的拉力使弹簧伸长。
前者称为力的外效应,后者称为力的内效应。
一般来说,这两种效应是同时存在的。
但是,为了使问题的研究简化,通常将外效应和内效应分开来研究。
静力学部分主要研究物体的外效应。
力的作用效果取决于力的三要素:(1)力的大小;(2)力的方向;(3)力的作用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