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评价历史人物 ——评秦始皇汉武帝
- 格式:doc
- 大小:39.50 KB
- 文档页数:4
第17课评价秦皇汉武
教学反思
黔西县第四中学政史地教研组袁兴贵
七年级历史第三单元的标题是统一国家的建立,第17课是本单元的第5节课,主要讲如何评价秦始皇和汉武帝。
本课的核心知识是学习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原则和方法。
秦始皇作为千古一帝,他首先开创了大一统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并且创立了很多影响后世的制度。
其中最著名的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一直到今天,中国依然深受影响。
此外,他还统一了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
为了阻挡匈奴族的入侵,还修筑了万里长城。
汉武帝在刘邦、文帝、景帝等实行修养生息而累积了巨大财富的基础上,采取多种措施,进一步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被司马光称为有始皇之功,而无始皇之弊的著名皇帝。
但以今天的眼光回过头去看,这两位皇帝也不全是功劳,也有其不足之处。
因此,在如何评价这两位皇帝的时候,要告诉学生,既看到他们的功劳,也要看到他们的不足。
比如,秦始皇使用民力太过,没有让人民休养生息,而且刑罚太过苛酷从而直接导致了陈胜吴广农民大起义。
而汉武帝也因好大喜功而连年用兵导致汉朝国库空虚,国力削弱。
第17课评价历史人物---------评秦皇汉武
活的目标:
1、通过评价秦皇汉武,初步掌握和使用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
2、丰富历史
知识,理解历史人物的多样性。
3、培养综合分析水平和表达水平。
活动准备:
一、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1、准确理解人民群众与杰出人物的关系。
2、注意历史人物的时代性。
3、全面的辩证的评价历史人物。
4、抓住历史人物的特点实行评价。
二、查阅资料,做好摘录
1、熟悉课本中相关秦皇汉武的史实和评论,还到图书馆或网上查阅相关的资料。
2、要注意史实甑别,去伪存真,做到史实可信。
3、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要认真做好记录,即史实方面,评论方面,心得体会。
三、对于秦皇汉武的评价,我们能够选择其中一位单个实行,也能够将两个
人实行对比评价,比较异同。
,将采用小论文的形式实行:
如:秦始皇是历史上第一个实现全国统一的历史人物,是有争议的人物,有人认为他是千古一帝,功大于过;也有人认为他是暴君,过大于功。
你怎么看待?汉武帝是功大还是过大,请说说你的观点。
活动时间:一周
活动评议:
1、肯定活动的成功反面,表扬活动积极分子,特别的观点有独到的见解者,鼓
励思维的个性发展和创造水平。
2、指出不足,纠正相关史实方面和观点方面的错误,准确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
基本方法。
3、组织评选,选出优秀论文编订成册,向学校广播稿推荐。
第17课评价历史人物—评秦始皇第17 评价历史人物—评秦始皇历史7年级上册岳麓版活动三秦始皇功过的辩论●活动目的巍巍华夏、历史悠悠,朝代更替频繁,帝王将相如烟。
一部皇帝从何开篇?溯根追自由当秦朝说起。
秦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朝代。
它第一次结束了分裂局面,完成了统一大业;它第一个建立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它从秦王嬴政开始了皇帝称谓。
秦始皇声振宇内!秦始皇是大名人,必然会有大的争议,誉之者称他“千古一帝”,毁之者视之为“暴君之首”。
那么秦始皇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应该如何正确的、一分为二地认识秦始皇的功过是非?通过讨论,我们将要达到这个目的。
●活动准备俗话说:好马出在腿上,好汉出在嘴上。
怎么样让别人对你的观点心服口服,称你为“好汉”,这就需要你有足够的证据去证明论证你观点的正确性。
这好比打仗,发现了攻击目标,却弹尽粮绝,再如何优秀的军事家也只能望敌兴叹,服睁睁的看着敌人溜走,却无能为力。
那么辩论赛上的枪炮子弹从何而出?你只有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发挥你的自主性喽!赶快行动起,去图书馆、上因特网、广泛搜集有关秦始皇的资料。
为了保证对比双方在兵力上的均衡性,我们按平时历史小组的划分方法一个“沙场秋点兵”,把全班分为两大组,即“暴君组”和“政治家组”。
各组再按政治、经济、化、军事等方面分组,各负其责,各行其道,分头去搜集关于秦始皇的材料,然后再总汇,组长要让自己组内的各个同学都对本组的论点、论证策略、方法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各组选出四名选手。
各组不但要去寻找有利于自己论点的材料,还要去寻找对方的一些材料,或反对对方的一些材料,只有知彼知此,才能百战不殆!另外,大家还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辩论技巧,要学会以古喻今,学会联系,不能把论题局限于秦朝,这样,在疆域拓展的条下,不论是“暴君组”还是“政治家组”都会左右逢。
最后,要把收集到的材料在组内经过交流之后,并把它们制成小卡片,以便我们在讨论时应用。
●布置教室营造气氛一、请书法好的同学在黑板上写上“秦始皇是杰出的政治家还是暴君”,教室四周贴几张同学们亲手画的秦始皇漫画像。
篇一:《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汉武帝》初中历史教学案例: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汉武帝清徐县王答乡一中乔小花一、背景一直以来,作为教师的我总是抱怨学生上历史课不积极,不能很好的和我合作,以致成绩总是不尽人意。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在全新的教育理念指引下,我和广大历史教师一样,越来越重视学生在课堂中主体作用的发挥,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历史教学实践活动, 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氛围,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二、主题历史学科涉及内容广博,涵盖古今中外。
要学好历史,单靠每节历史课上的45分钟,单靠薄薄的几本历史教材是远远不够的。
课堂之外,教材之外,有更广阔的历史学习天地。
如何引领学生走向这片广阔的天地,方法有很多。
辩论就是其中最为突出的一种。
我在讲完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有关汉朝的历史后,我计划在课堂上尝试让学生评价汉武帝,于是我提前给学生布置了任务,让学生先通过网络、图书等各种途径查找这方面的资料,以便更好地评价。
三、案例描述课堂上,我首先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做了指导:强调评价历史任务要结合历史背景、人物特点、活动,辨证、客观、公正的进行评价,尤其着重评价该人物对历史进程的影响,史论结合最好,不要空发议论。
由于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因此,我的话音刚落,同学们便纷纷举手,一个个跃跃欲试。
生1:电视剧《汉武大帝》序幕中的几句话就是对汉武帝的最好评价。
“他开创了前所未有的千古奇功,他给了一个民族挺立千年的自信。
他的国号成为一个民族永久的名字。
”刘彻是个英明有雄才壮志的皇帝,为了巩固政权,他平藩废王;为了击破频繁侵扰边境的匈奴,他多次派卫青、霍去病远征,修养生息;他收回了盐、酒等奢侈品的国家专营权。
师:这个同学引用影视资料对汉武帝做了比较全面的极高的评价,谁还能对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作更具体的分析。
生2: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方针,维护了思想的统一,有利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中国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帝王,全称秦始皇帝,姓嬴,名政,以赵为氏,为秦庄襄王之子。
因为在赵国出生,嬴政又被叫做赵政。
秦始皇13岁即王位,39岁统一中国,建立秦朝,称皇帝。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多民族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创立者,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对中国和世界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身世秦始皇於秦昭王四十八年(前259年正月生於赵国邯郸,是秦庄襄王与吕不韦的姬妾赵氏所生。
但也有观点认为秦始皇为吕不韦之子。
在司马迁的《史记》中就同时包括了这两种说法:《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的说法是秦始皇是异人(即秦庄襄王之子。
但在《史记·吕不韦列传》[2]中,却又说是吕不韦出於政治目的将已经怀上吕不韦骨血的赵姬献给异人,即秦始皇是吕不韦的儿子,因为赵姬怀胎十二月才产子,因此异人并没有怀疑。
很多人质疑秦始皇为吕不韦之子一说的真实性,因为根据常识和医学统计,怀孕十二个月的鲜有案例,同时,作为怀孕徵兆的停经也可以被异人怀疑。
但也有人支持这个说法。
毕竟,秦始皇的真实身世,已成为历史之谜。
登上王位秦国是战国七雄之一,秦始皇的曾祖父秦昭王采用「远交近攻」的战略,将进攻的对象选定为邻国韩国和魏国,而和较远的赵国联合。
遵照当时的惯例,秦赵两国互换人质以示真诚。
秦国派到赵国的是秦始皇的父亲异人(又名子楚,异人虽然是太子安国君的儿子,但当时在秦国的地位并很高。
吕不韦是秦始皇登上王位过程中的关键人物。
当吕不韦在赵国遇到人质异人时,吕不韦已经是富甲一方的豪商,但吕不韦有著远大的政治抱负,觉得异人「奇货可居」,很快与异人成了好朋友,并献上美人赵姬(即秦始皇的母亲。
为了让异人将来可以登上王位,他拿出了1000金作为本钱,其中的500金送给异人,让他在赵国广交朋友,另外500金则用来购买奇珍异宝,然后由吕不韦亲自带去秦国以讨好安国君和华阳夫人。
在吕不韦的斡旋下,异人在秦国的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评价秦始皇: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他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以上说明秦始皇是对我国历史作出过巨大贡献,产生过巨大影响的皇帝。
但是他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
他广建宫殿陵墓,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他还制定残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评价汉武帝;汉武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在他统治期间,西汉出现了大一统局面,封建统治得到巩固与加强。
表现在:1234汉武帝的过失是好大喜功。
他连年征战耗费了巨额钱财,迷信奢侈,重用酷吏,给人们带来沉重的灾难,但他仍然是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特别是他承认过失,知错就改的精神可贵。
评价曹操:曹操注重发展农业生产,重用人才,招贤纳士,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发展壮大了自己的势力,以少胜多,打败袁绍,统一了北方。
这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有利于人民的生活安定,是历史的进步。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确实有奸诈的一面。
但是他也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是“治世之能臣”。
评价孝文帝的改革:孝文帝顺应了民族大融合的发展趋势进行改革,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中杰出的改革家。
如何评价历史人物一、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一是看是否顺应历史潮流的发展(历史发展趋势,既当时应该解决的主要矛盾);二是看是否符合人民的(长远)利益和愿望;三是看是否推动生产力(或经济)的发展。
这三条标准是紧密相连、互为一体的。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统一则是顺应历史潮流的。
人民不希望战争,但人民支持正义统一的战争来达到结束非正义战争的目的,像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符合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人民可以安定的生活和生产,因而也就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繁荣,使秦朝成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如何评价历史人物评价秦始皇评价汉武帝•可以按:总-----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总的方式进行评价•总述: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分述(功):政治上,他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设三公,推行郡县制;经济上,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军事上,他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修长城,派大军解除了匈奴的威胁。
以上说明秦始皇是对我国历史作出过巨大贡献,产生过巨大影响的皇帝。
•分述(过):但是他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
他广建宫殿陵墓,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他还制定残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总括:总而言之,秦始皇扫统一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战乱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功大于过.评价秦始皇•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政治上,他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设三公,推行郡县制;•经济上,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军事上,他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修长城,派大军解除了匈奴的威胁。
•但是他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
他广建宫殿陵墓,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他还制定残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总而言之,秦始皇扫统一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战乱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功大于过.评价汉武帝•1、政治上:为削弱诸侯国的势力,推行“推恩令”;2、思想文化上,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将儒家学说确立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3、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同时开发南疆,开拓疆土。
关于汉武帝的个人评价(优秀模板7篇)关于汉武帝的个人评价第1篇高中时期曾经听过这句话:如果乔丹是一个神,那么科比就是最接近神的那个人。
其实这个说法依然适用于秦始皇与汉武帝二人,只是乔丹和科比是篮球领域,而秦始皇与汉武帝是历史领域,因此后人也经常把“秦皇汉武”放在一起比较。
他们二人,一个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一个是完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最大贡献者,并且他们都是一直备受争议的暴君。
而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位,就是汉武帝刘彻。
刘彻,西汉第七位皇帝,庙号:世宗,谥号:孝武皇帝,年号: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等,后人多称他的谥号:汉武帝。
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之一,他一生的建树直追始皇帝嬴政。
如果给我国历史上数百位皇帝来个能力排名的话,以笔者个人的看法汉武帝至少要排前五名,毕竟“雄才大略”这个词汇就是因为他而产生的。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汉武帝是个颇具争议的皇帝,历朝历代关于汉武帝的评价都是两极分化,直到现如今依然如此。
因此,笔者这篇文章会尽量避免出现关于汉武帝的评价,至于“评价”如何,笔者相信自然会在各位看官的心中,毕竟历史是充满主观性的。
后人很喜欢用“罪在当代,功在千秋”来形容秦始皇、汉武帝、隋炀帝等人,比如:秦始皇的统一文字、焚书坑儒;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隋炀帝的修建运河、三征高句丽。
这里先不谈秦始皇和隋炀帝的问题,单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一代大儒董仲舒于公元前134年向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选择推行,至此儒学成为20[某]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思想。
但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真的是正确的做法吗?该如何看待儒学的分支“程朱理学”?王阳明为何要自诩上乘的“孔孟之道”,而非董仲舒?如果“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对的,该如何看待三纲五常、三从四德?何时才能再来一次“百家争鸣”?汉武帝到底是罪在当代,功在千秋?还是罪在千秋,功在千秋?公元前141年,刚满16岁的刘彻继位,带着青春的激情,刘彻开始了几十年的国家治理。
第17课评价历史人物
—评秦始皇汉武帝
【活动内容】:
从多个角度、正反两方面组织材料,对秦始皇、汉武帝做出正确评价。
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注意历史人物的时代性;全面、辩证地评价历史人物并抓住历史人物的特点进行评价。
【活动目标】:
1、通过评价秦始皇汉武帝,初步掌握和运用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
2、丰富历史知识,认识历史人物的多样性。
3、培养综合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活动方案】:
1、活动准备:
(1)、熟悉课本中有关秦始皇的史实和评论,还应到图书馆或网上去查阅相关资料,有条件的可以到一些有关秦始皇的名胜古迹去考察。
(2)、要注意到史实甑别,去伪存真,做到史实可信。
不要把各种传说、野史、特别是影视作品中关于秦皇汉武故事的艺术演绎作为评论的依据。
(3)、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要认真作好记录,一是史实方面的,二是评论方面的,三是自己的心得体会。
(4)、对秦皇汉武的评价,我们可以选择其中一个单位进行,可以将两人进行对比评价,比较其异同。
评价秦皇汉武,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他们的统治政策和客观效果:
①、施政持点及效果。
②、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③、对统一多民族的贡献。
④、在文化事业上的作为,等等。
2、活动过程:
开展历史人物的评价活动,可选择下列方式中的一种进行。
(1)、讲演式。
可分组进行,也可以在小组讲演的基础上,选出几个观点典型又讲得好的,到班上讲演。
还可以从班上选出优秀讲演者,组织全年级进行讲演大赛。
(2)、讨论式。
既可以分组讨论,也可以全班进行讨论,围绕主题自动举手发言。
还可以组成正方和反方,开展对擂辩论。
(3)、小论文式。
按论文格式进行写作,没人交一篇小论文,在小组或班上交流。
3、活动评议。
(1)、肯定活动的成功方面,表扬活动积极分子,特别是观点鲜明、有独到见解者,鼓励思维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
(2)、指出不足,纠正有关史实方面的观点和观点方面的错误,特别要注意方法点拨,正确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
(3)、组织评选,将选出来的优秀论文编订成册,或出专刊,或向学校广播站和有关刊物推荐。
秦始皇巩固统一措施:
政治: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经济:统一货币、度量衡、车轨。
文化:统一文字,—小篆
思想:焚书坑儒
军事:防御匈奴北筑长城
汉武帝的大一统
1、政治上:
措施: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势力。
设立刺史制度。
效果:诸侯再也无力对抗中央。
2、思想上:
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长安设立太学,以五经为教材,大力推行儒家教育。
效果:儒家学说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3、经济上:
措施: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
效果:保证了国家经济的正常发展,增加了财政收入。
4、经略边疆:
措施:
(1)、北击匈奴(卫青、霍去病)
效果:匈奴再也无力与汉朝对抗。
(2)、派张骞出使西域。
效果:开辟了丝绸之路。
(3)、在南部和西南部设郡县。
效果:促进了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
【简单评价】:
秦始皇是对中国历史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杰出的历史人物,同时也是一个残酷的暴君。
他派军队南开灵渠,攻越族;北筑长城,击匈奴,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他采取一系列措施,如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他实行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他以法家理论为治国指导思想,制订颁布了秦律,并规定以法为教,以吏为师;他下令焚书坑儒;在他统治期间,刑罚严酷、徭役繁多,赋税沉重。
正面:
秦始皇在位之时,吞并六国,并发兵南征北讨,按战国地图看,领土几乎比战国七雄控制范围扩大了一倍。
而且秦始皇“设置郡县”,对征服后的土地注重统治和制度建设,因此使统一的土地统治稳固,这才为中国现在的版图奠定了基础。
后人认为,“功莫大过秦皇汉武”。
意指秦始皇在武功方面,排在汉武帝之前,历史上无出其右。
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重视以法治国,秦始皇继承了这个传统,十分推崇法家人物韩非,曾自叹“若与其同游,则无恨矣”。
对将领赏功罚罪,皆依法。
秦始皇虽专制,认为“朕即天下”,但有秦一代,仍是依法治国。
陈胜、吴广起义,其理由也是“秦法严苛”,其罪当死,不得不反,乃是法逼民反。
而并非如后世“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那般因严重腐败,而官逼民反。
后世儒家倡导人治,治国不依法,由君主一言而决,而至今日人治之风,马屁之风犹在。
秦始皇首创驿站制度,并修驿道。
为庞大帝国的政令通达以及由此而来的郡县制皇权国家奠定了技术基础。
负面:
因为秦始皇推行“以法治国”的法家学说,而其后中国历代统治者都推行以仁爱,中庸为核心的儒家学说。
因此,秦始皇常作为负面典型出现在各种散文、史籍中。
如贾谊的《过秦论》等。
秦始皇被很多史学家看作是一个暴君,为了权力可以不择手段。
万里长城、秦驰道、灵渠、阿房宫及秦始皇陵等的规模均极为庞大,劳动举国的人口兴修,不少文献均斥责在工程进行时造成不少人命死伤,但另一方面却使各地的交通进一步发展,有助日后交通、经贸、以及各民族之融合。
故此,一直成为史学家对于秦始皇功大还是过大的争论点。
汉武帝刘彻(前157年—前87年),是汉朝的第五代皇帝。
汉武帝是汉景帝刘启的第十个儿子、汉文帝刘恒的孙子、汉高祖刘邦的曾孙,其母是皇后王娡。
7岁时被册立为太子,16岁登基,在位五十四年,建立了汉朝最辉煌的功业之一。
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
他登基之初,继续他父亲生前推行的修养生息民政策,进一步削弱诸侯的势力,颁布大臣主父偃提出的推恩令,以法制来推动诸侯分封诸子为侯,使诸侯的封地不得不自我缩减。
同时他引入了刺史的官级,监察地方。
在军队和经济上则加强中央集权,将冶铁、煮盐、酿酒等民间生意编成由中央管理,同时禁止诸侯国铸钱,使得财政权集于中央。
他采用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儒学在古中国的特殊地位铺平了道路。
汉武帝即位初,一方面政治形势比较稳定,国家经济状况也相当好,另一方面诸侯王国的分裂因素依然存在。
所以,他在继续推行景帝时各项政策的同时,采取了一系列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
在政治方面,首先颁行“推恩令”,使诸侯王多分封子弟为侯,使王国封地被分割,以进一步削弱诸侯王国势力;其次建立中朝削弱相权,巩固了皇权的神圣地位;再设置十三部刺史,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在军事方面,主要是集中兵权,充实了中央的军事力量。
在经济方面,整顿财政,颁布“算缗”、“告缗”令,征收商人资产税,打击富商大贾;又采取桑弘羊建议,将冶铁、煮盐收归官营,禁止郡国铸钱;设置平准官、均输官,由官府经营运输和贸易,大大增强了国家经济实力。
同时兴修水利,移民西北屯田,实行“代田法”,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在思想方面,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成为了中国社会的统治思想,对后世中国政治、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武帝也非常注重人才的开发,他确立了察举制度,是中国有系统选拔人才制度之滥觞,对后世影响很大。
公元前87年,汉武帝驾崩,葬于茂陵,庙号是世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