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道路中线测量
- 格式:doc
- 大小:196.00 KB
- 文档页数:7
测量学第三版(许娅娅著) 课后答案下载测量学第三版(许娅娅著) 课后答案下载《测量学(第3版)》共分十五章,__章介绍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第二章至第五章阐述测量学的基本知识和测量仪器(包括常规和新型仪器)的操作使用方法;第六章介绍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第七章介绍控制测量,包括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的测量与计算方法;第八章介绍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的传统方法和数字化测图的方法;第九章介绍大比例尺地形图应用及数字地面模型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第十章介绍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第十一章和第十二章介绍道路中线测量,路线纵、横断面测量;第十三章介绍桥梁测量;第十四章介绍隧道测量;第十五章简介“3S”技术及其应用。
《测量学(第3版)》可作为包括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公路与城市道路、桥梁工程、隧道工程、岩土工程等)专业、交通工程专业和公路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专业(路桥方向)测量学课程的教材,也可供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测量学第三版(许娅娅著) :内容简介__章绪论__节测量学的任务与应用第二节测量学的发展与现状第三节测量学的基础知识第四节测量工作的'基本概念思考题与习题第二章水准测量__节水准测量原理第二节水准测量的仪器和工具第三节水准测量的实施及成果整理第四节 DS3级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第五节精密水准仪和水准尺第六节自动安平水准仪第七节电子水准仪第八节水准测量的误差及注意事项思考题与习题第三章角度测量__节角度测量原理第二节光学经纬仪第三节水平角测量第四节竖直角测量第五节经纬仪的检验与校正第六节角度测量误差及注意事项第七节电子经纬仪思考题与习题第四章距离测量和直线定向 __节钢尺量距第二节视距测量第三节电磁波测距仪测距第四节电磁波测距仪的检验第五节直线定向第六节方位角测量思考题与习题第五章全站仪测量__节概述第二节全站仪的使用第三节全站仪的检定思考题与习题第六章测量误差的基本理论 __节概述第二节衡量精度的指标第三节算术平均值及其中误差第四节误差传播定律及其应用第五节权及加权平均值思考题与习题第七章控制测量__节概述第二节控制测量的等级与技术要求第三节导线测量第四节三角测量第五节交会定点第六节坐标换带计算第七节三等、四等水准测量第八节三角高程测量思考题与习题第八章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__节地形图测绘的基本知识第二节大比例尺地形图传统测绘方法第三节大比例尺数字测图思考题与习题第九章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应用__节阅图的基本知识第二节地形图的基本应用第三节地形图的工程应用第四节数字地面模型及其在路线工程上的应用思考题与习题第十章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__节概述第二节测设的基本工作思考题与习题第十一章道路中线测量__节概述第二节交点和转点的测设第三节路线转角的测定和里程桩设置第四节圆曲线测设第五节带有缓和曲线的平曲线测设第六节虚交点的测设第七节复曲线的测设第八节回头曲线的测设第九节道路中线逐桩坐标的计算第十节用全站仪测设道路中线第十一节用GPS RTK技术测设公路中线思考题与习题第十二章路线纵、横断面测量 __节概述第二节基平测量第三节中平测量第四节横断面测量思考题与习题第十三章桥梁测量__节概述第二节桥位控制测量第三节桥轴线纵断面测量第四节河流比降测量第五节桥台、桥墩施工测量第六节涵洞施工测量第七节其他构造物施工测量思考题与习题第十四章隧道测量__节概述第二节隧道洞外控制测量第三节路线引测进洞数据的计算第四节竖井联系测量第五节隧道洞内导线与洞内中线测量第六节隧道洞内水准测量第七节隧道开挖断面测量第八节辅助坑道施工测量第九节隧道贯通误差分析思考题与习题第十五章“3S”技术简介__节概述第二节 GPS全球定位系统的组成第三节 GPS坐标系统第四节 GPS定位原理第五节 GPS测量的实施第六节实时GPS的应用第七节 GIS与RS技术简介第八节“3S”集成技术与应用简介思考题与习题测量学第三版(许娅娅著):目录点击此处下载测量学第三版(许娅娅著) 课后答案。
第十一章道路中线测量本章摘要:道路中线测量是通过直线和曲线的测设,将道路中线的平面位置具体地敷设到地面上去,并标定出其里程,供设计和施工之用。
§11-1 概述讲授重点内容提要:1.道路组成道路是一个空间三维的工程结构物。
它的中线是一条空间曲线,其中线在水平面的投影就是平面线形。
在路线方向发生改变的转折处,为了满足行车要求,需要用适当的曲线把前、后直线连接起来,这种曲线称之为平曲线。
平曲线包括圆曲线和缓和曲线。
道路平面线形是由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三要素组成。
圆曲线是具有一定曲率半径的圆弧。
缓和曲线(回旋线)是在直线与圆曲线之间或两不同半径的圆曲线之间设置的曲率连续变化的曲线。
我国公路缓和曲线的形式采用回旋线。
2. 道路中线测量是通过直线和曲线的测设,将道路中线的平面位置具体地敷设到地面上去,并标定出其里程,供设计和施工之用。
道路中线测量也叫中桩放样。
§11-2 交点和转点的测设摘要内容:在路线测设时,应先选定出路线的转折点,这些转折点是路线改变方向时相邻两直线的延长线相交的点,称之为交点。
在地形图上进行纸上定线,对于确定的交点位置,如果需要在实地标定下来,可采用放点穿线法、拨角放线法、坐标放样法等。
路线测量时,当相邻两交点间互不通视时,需要在其连线或延线上定出一点或数点,以供交点测角、量距或延长直线时瞄准之用,这样的点称为转点。
讲课重点:路线与导线概念讲课难点:路线与导线之间几何关系、直线确定方法讲授重点内容提要:一、交点的测设1.放点穿线法这种方法是利用地形图上的测图导线点与纸上路线之间的角度和距离关系,在实地将路线中线的直线段测设出来,然后将相邻直线延长相交,定出地面交点桩的位置。
具体测设步骤如下:(1)放点在地面上测设路线中线的直线部分,只需定出直线上若干个点,即可确定这一直线的位置。
(说明:路线中线点与测量导线关系。
采用支距法、极坐标法或其它方法。
支距法放点,即垂直于导线边、垂足为导线点的直线与纸上定线的直线相交的点;极坐标法放点,即选择能够控制中线位置的任意点;测图导线边与纸上定线的直线相交的点。
线路工程的中线由直线和曲线构成,中线测量就是将线路中心线测定到现场。
中线测量主要包括测设中心线的起点、终点、交点(JD)的位置;测量线路偏角(α)和测设曲线;完成中线里程桩的量距、钉桩等。
1、交点测设交点(JD)是线路转折时的转折点,也是曲线两切线的交叉点。
交点的测设方法主要有穿线法和拨角放线法等。
(1) 穿线法穿线法是利用图上就近的导线点或地物点与图纸上待定直线段之间的角度和距离关系,用图解法求出测设数据,通过实地的导线点或地物点,把中线的直线段独立地测设到地面上,然后将相邻直线延长相交,定出地面交点桩的位置。
其程序是:室内选点、现场放线、穿线和交点。
1)室内选点及现场放线室内选点的常用方法有极坐标法和支距法。
①极坐标法极坐标法放点如图11-2-1所示,P l、P2、P3、P4为图纸上某直线段欲放的临时点。
在图上以附近的导线点4、5为依据,用量角器和比例尺分别量出放样数据。
实地放点时,可用经纬仪和钢尺分别在4、5点按极坐标法定出各临时点的位置。
图11-2-1 极坐标法放点②支距法支距法放点如图11-2-2所示,放出中线上的各临时点P l、P2、P3、P4。
即在图上从导线点14、15、16、17作导线边的垂线,分别与中线相交得各临时点,用比例尺量取各相应的支距。
在现场以相应导线点为垂足,用方向架标定垂线方向,按支距测设出相应的各临时点。
图11-2-2 支距法放点2)穿线放出的临时点,理论上应在一条直线上,由于图解数据和测设工作均存在误差,实际上并不严格在一条直线上,在这种情况下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采用目估法穿线或经纬仪视准法穿线,通过比较和选择,定出一条尽可能多的穿过或靠近临时点的直线AB。
最后在A、B或其方向上打下两个以上的转点桩,如图11-2-3所示。
图11-2-3 穿线3)交点当两条相交的直线AB、CD在地面上确定后,可进行交点。
将经纬仪置于B点瞄准A点后倒镜,在视线上接近交点的概略位置前后打下两桩。
全站仪是集经纬仪、电子测距仪等功能为一体的测量仪器,而且具有测设坐标的功能。
它能达到速度快、精度高、方便省时的功效,目前在道路工程中广泛采用。
测设中线时,一般先沿路线方向布设导线控制点,进行导线控制测量,其包括高精度的平面控制和高程控制;然后进行中线放样和纵、横断面测量。
一、中线的定线方法
中线定线包括直线与曲线段中桩的钉设,它是由外勘测中桩组完成的.中桩组的主要任务是根据选线所定交点和转点及留条记载数据,进入实地丈量打桩敷设中线.中桩组作业内容多,工作量大,人员多,因此必须切实做好组织工作,才能圆满地完成任务。
(一)、工作内容
1 中线定线的一般规定
(1)平面线形应直捷、连续、均衡,并与地形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2)各级公路不论转角大小均应敷设曲线,并宜选用较大的圆曲线半径。
转角过小时,应调整平面线形。
当不得已而设置小于7°的转角时,则必须按规定设置足够长的曲线。
(3)两同向圆曲线见应设置足够长的直线,否则应调整线形设置为单曲线或复曲线。
(4)两反向圆曲线间不应设置短直线段,否则应调整线形设置为S形曲线。
(5)六车道及以上的高速公路,同向和反向的圆曲线间插入的直线长度,还应符合路基外侧边缘起高过渡渐变绿规定的要求。
(6)设计速度等于或小于40km/h的双车道公路,两相邻反向圆曲线无超高时可径相衔接,无超高有加宽时应设置长度不小于10m的加宽过度段;两相邻反向圆曲线射有超高时,地形条件特殊困难路段的直线长度不得小于15m。
(7)设计速度等于或小于40km/h的双车道公路,应避免连续急弯的线形。
地形条件特殊困难不得已而设置时,应在曲线间插入规定的直线长度或回旋线。
第十一章道路工程测量道路工程测量§11-1 道路工程测量概述初测――在路线可能范围内,测回带状地形图、纵断面图,收集地质、水文等资料,为初步设计提供依据。
定测――在选定设计方案的路线上进行中线测量、纵、横断面测量、带状地形图测绘。
§11-2 道路中线测量一、交点和转点的测设(一)交点测设1、根据地物测设交点a JDb c§11-2 道路中线测量(一)交点测设2、根据导线点测设交点A sJD(P) Bs ( x p xa ) ( y p y a )ap arctany p ya x p xaap ab§11-2 道路中线测量(一)交点测设3、穿线法测设交点B JDCAD§11-2 道路中线测量(二)转点测设1、两交点间设转点a e f a bJD1 ab JD2ef§11-2 道路中线测量二、路线转折角的测定右左右180 前进方向左180三、里程桩的设置里程桩的作用标定路线中线的位置和长度测量路线纵、横断面的依据§11-3 道路圆曲线的测设一、圆曲线主点的测设(一)主点测设元素的计算T R tan 2 L R 180 R 1 E R R( 1) cos cos 2 2 J 2T L§11-3 道路圆曲线的测设一、圆曲线主点的测设(二)主点桩号的计算ZY桩号JD桩号T L QZ桩号ZY桩号2 L YZ桩号QZ桩号2 检核YZ 桩号=JD桩号+T-J§11-3 道路圆曲线的测设一、圆曲线主点的测设(三)主点的测设1.曲线起点的测设经纬仪安置在JD点,后视相邻交点,量切线长T,即为ZY 点。
2.曲线终点的测设经纬仪,前视相邻交点,量切线长T,即为YZ 点。
3.曲线中点的测设测定路线转折角的分角线方向(曲线中点方向),量外距E,即为QZ点§11-3 道路圆曲线的测设二、圆曲线主点的详细测设(一)偏角法§11-5路线纵、横断面测量一、路线纵断面测量(一)基平测量-------控制测量(同四等水准测量) (二)中平测量-------逐个测定中桩的地面高程§11-5路线纵、横断面测量一、路线纵断面测量(三)纵断面图的绘制及施工量计算§11-5路线纵、横断面测量二、路线横断面测量(一)测设横断面方向§11-5路线纵、横断面测量二、路线横断面测量(一)测设横断面方向§11-5路线纵、横断面测量二、路线横断面测量(一)测设横断面方向§11-5路线纵、横断面测量二、路线横断面测量(二)测定横断面上点位 1.水准仪皮尺法§11-5路线纵、横断面测量二、路线横断面测量(二)测定横断面上点位 2.标杆皮尺法§11-5路线纵、横断面测量二、路线横断面测量(二)测定横断面上点位 3.经纬仪视距法经纬仪安置于中桩上,定出横断面方向,量出仪器高,用视距法测出各特征点与中桩的距离和高差。
第十一章 道路中线测量1、 道路中线测量的内容是什么? 答:道路中线测量是通过直线和曲线的测设,将道路中线的平面位置具体地敷设到地面上去,并标定出其里程,供设计和施工之用。
2、什么是路线的转角?已知交点坐标如何计算路线转角?如何确定转角是左转角还是右转角?答:转角是指交点处后视线的延长线与前视线的夹角,以α表示。
假设JD i-1,JD i ,JD i+1的坐标分别为JD(x i-1,y i-1),JD(x i ,y i ),JD(x i+1,y i+1)(北东坐标系),则交点偏角计算程序如下:(1)计算坐标增量,11,11i i i ii i i ix x x y y y ++++∆=-⎧⎪⎨∆=-⎪⎩ (2)计算路线方位角,1i i A +,1,1,1,1,1,10,0,900,0,270i i i i i i i i i i i i x y A x y A ++++++∆=∆>=︒⎧⎪⎨∆=∆<=︒⎪⎩如果则如果则 象限角 ,1,1arctani i i i y x θ++∆=∆,1,1,1,1,1,1,1,1,1,1,1,10,0,0,0,3600,0,1800,0,180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x y A x y A x y A x y A θθθθ++++++++++++∆>∆>=⎧⎪∆>∆<=︒-⎪⎨∆<∆>=︒-⎪⎪∆<∆<=︒+⎩如果则如果则如果则如果则 (3)计算偏角i α,11,i i i i i A A α+-=-当0i α>时为右偏;当0i α<时为左偏。
3、已知路线导线的右角β:(1)β=210°42′;(2)β=162°06′。
试计算路线转角值,并说明是左转角还是右转角。
(1)243018024210'=-'=oooα路线为左转角 (2)451760162180'='-=oooα路线为右转角4、在路线右角测定之后,保持原度盘位置,如果后视方向的读数为32°40′00″,前视方向的读数为172°18′12″,试求出分角线方向的度盘读数。
答:分角线方向的度盘读数为:609210220004322181172000432'''='''-'''+'''o o o o5、什么是整桩号法设桩?什么是整桩距法设桩?两者各有什么特点?答:整桩号法:将曲线上靠近曲线起点的第一个桩凑成为0l 倍数的整桩号,然后按桩距0l 连续向曲线终点设桩。
这样设置的桩均为整桩号。
整桩距法:从曲线起点和终点开始,分别以桩距0l 连续向曲线中点设桩,或从曲线的起点,按桩距0l 设桩至终点。
这样设置的桩均为零桩号6、已知交点的里程桩号为K4+300.18,测得转角α左=17°30′,圆曲线半径R=500m ,若采用切线支距法并按整桩号法设桩,试计算各桩坐标。
并说明测设步骤。
18.3004258.2994294.375422.2234198.12888.5)120317(sec 500)12(sec 716.1521800317500180957.7620317tan 5002tan +=+=+=+=+=+=+=-==-==-'⨯=-==⨯'⨯=⋅⋅=='⨯==K DQZ JD K LZY QZ K L ZY YZ K T JD ZY m L T D mR E mR L mR T o o o αππαα7、已知交点的里程桩号为K10+110.88,测得转角α左=24°18′,圆曲线半径R=400m ,若采用偏角法按整桩号法设桩,试计算各桩的偏角和弦长(要求前半曲线由曲线起点测设,后半曲线由曲线终点测设),并说明测设步骤。
解:①计算圆曲线测设元素)(12.8628124tan4002tan m R T ='︒==α)(65.1691808124400180m R L =︒⨯'︒⨯==ππα)(16.9128124sec 40012sec m R E =⎪⎭⎫ ⎝⎛-'︒⨯=⎪⎭⎫ ⎝⎛-=α)(59.265.16912.8622m L T D =-⨯=-=②计算主点桩里程JD -)TK10+110.8886.12 ZY +)LK10+024.76169.65 YZ -)L/2K10+194.4184.825 QZ +)D/2 K10+109.5851.285(校核) JD K10+110.88(计算无误)8、什么是正拨?什么是反拨?如果某桩点的偏角值为3°18′24″,在反拨的情况下,要使该桩点方向的水平度盘读数为3°18′24″,在瞄准切线方向时,度盘读数应配置在多少?答:由于经纬仪水平度盘的注字是顺时针方向增加的,因此测设曲线时,如果偏角的增加方向与水平度盘一致,也是顺时针方向增加,称为正拨;反之称为反拨。
对于右转角(本例为右转角),仪器置于ZY 点上测设曲线为正拨,置于YZ 点上则为反拨。
度盘读数应配置为 6°36′48″9、什么是虚交?切基线法与圆外基线法相比,有何优点?答:虚交是指路线交点JD 不能设桩或安置仪器(如JD 落入水中或深谷及建筑物等处)。
与圆外基线法相比较,切基线法计算简单,而且容易控制曲线的位置,是解决虚交问题的常用方法。
10、什么是复曲线?如图11-23复曲线,设α1=30°12′,α2=32°18′,AB=387.62m ,主曲线半径R 2=300m 。
试计算复曲线的测设元素。
答:复曲线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半径的同向曲线相连而成的曲线。
m R AB R 61.111422130tan28132tan30062.3872tan 2tan 1222=''-=-=o o αα 11、什么是回头曲线?回头曲线的测设方法有哪些?如何测设?答:回头展线是在同一面坡上,作相反方向的前进进行展线,以克服高差。
回头曲线转角较大,一般接近或大于180°。
若能在现场定出交点,可由交点量T 长定出ZH 、HZ 点;也可以按虚交进行处理。
由于回头曲线转向角大,曲线长,故宜将曲线分成几段来测设,并宜适当提高测角量距精度,以保证闭合差在允许范围之内。
详细测设之前应仔细检查各段曲线控制桩是否位置准确。
当其误差在允许范围之内,方可进行分段详细测设。
12、什么是缓和曲线?缓和曲线长度如何确定?答:为了使路线的平面线形更加符合汽车的行驶轨迹、离心力逐渐变化,确保行车的安全和舒适,需要在直线与圆曲线之间插入一段曲率半径由无穷大逐渐变化到圆曲线半径的过渡性曲线,此曲线称为缓和曲线。
缓和曲线长度的确定应考虑乘客的舒适、超高过渡的需要,并应不小于3秒的行程。
13、已知交点的里程桩号为K21+476.21,转角α右=37°16′,圆曲线半径R=300m ,缓和曲线长l s =60m ,试计算该曲线的测设元素、主点里程,并说明主点的测设方法。
解:99.293002406026024025.0300246024232322=⨯-=-==⨯==R l ls q R l p s s6434518030026018020'''=︒⋅⨯=︒⋅=o ππβR l s00.2300660694.593004060604022023230=⨯===⨯-=-=R l y R l l x s ss mL T D mR p R E mR L ml R L mq p R T H H H H Y s H H 49.713.25531.1312212.1730026137sec )5.0300(2sec )(13.135180)6434526137(300180)2(13.255602180)6434526137(3002180)2(31.13199.2926137tan )5.0300(2tan )(00=-⨯=-==-'+=-+==︒'''⨯-'⨯=︒-==⨯+︒'''⨯-'⨯=+︒-==+'+=++=o o o o o o αππβαππβαα21.476212/49.7465.472212465.472212/13.25503.60021203.600216003.5402103.5402113.13590.4042190.404216090.3442190.3442131.13121.47621+=++=+=+=-+=-=+=++=+=+=++=+=+=++=+=+=-+=-=K K DQZ JD K K L HZ QZ K K l YH HZ K K L HY YH K K l ZH HY K K T JD ZH H Hs Y s H14、第13题在钉出主点后,若采用切线支距法按整桩号详细测设,试计算各桩坐标。
15、第13题在钉出主点后,若采用偏角法按整号详细测设,试计算测设所需要的数据。
16、第14题在算出各桩坐标后,前半曲线打算改用极坐标法测设。
在曲线附近选一转点ZD,将仪器置于ZH点上,测得ZH点至ZD的距离S=15.670m,切线正向顺时针与S直线的夹角α=15°10′12″。
试计算各桩的测设角度和距离。
由题可知,ZD在以ZH点为原点的相对坐标系中的坐标为:X ZD=S sinα=4.101Y ZD=S cosα=15.124前半曲线各桩在上述相对坐标系中的坐标在第13题中已知,则以ZD为测站点,以ZH 为后视点,可以计算出各桩与S顺时针夹角和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