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司非恒定像差非球面晶体
- 格式:ppt
- 大小:4.75 MB
- 文档页数:24
镜头知识:恒定光圈非球面及色散很多摄影新手对于镜头参数中的恒定光圈、浮动光圈、非球面镜片、低色散、超低色散等概念有点混淆,这里整理一下。
一、浮动光圈与恒定光圈数码相机和镜头的“光圈”参数中常常不是一个恒定的值,如F4-5.6,F2.8-4.5 等等,这是什么意思呢?这表示其镜头的最大光圈在不同的焦段是不一样的,此即“浮动光圈”,与之相对,一些高档镜头最大光圈值只有一个,如F2.8,这就是恒定光圈了。
浮动光圈镜头的光圈会随着焦距的变化而相应变化,如AF变焦尼克尔1:4.5-5.6/80-400mmD镜头,也就是说此镜头如果我们保持最大光圈4.5时,在80mm为F4.5,随着焦距的增加,光圈实际上逐渐发生变化,到400mm端时,虽然光圈环的数值仍在F4.5的刻度上,但如果从相机取景窗内看光圈显示的话,实际光圈却悄然地变成了F5.6。
再如我们以70-210mm/F4.5-5.6变焦镜头为例,当你用F8光圈在70mm端用A档手持拍摄时,假定快门速度为1/125秒,根据快门速度与焦距的原理,则不存在“手震”的负面影响,你能够拍摄到很清晰的照片,但当你把将焦距推至到210mm端时,而且在光线不变的情况下,那么此时光圈会“自动”地变为F11,在光圈优先模式下,相机的快门速度也就会根据镜头通光量变化而自动地将快门速度改变至1/60秒,这时就开始有点小问题了,如果你仍然手持拍摄必然会产生因“手震”带来的负面影响,结果就是难以拍摄到清晰的图片(实际需要1/250秒以上的速度才能克服“手震”影响,或者使用脚架等稳定相机),有许多人看着一大堆模糊的照片,无比悲愤地认定自己使用的变焦镜头是“狗头或烂头”,被镜头制造厂家的廉价镜头给骗了,这中间确实存在着一种对镜头生产厂家的误解,是一些摄友对浮动光圈镜头会“自动浮动”的这个天生的特点不了解的一种误解,也是一些摄友在使用浮动光圈变焦镜头后,经常会出现照片效果不理想或片子糊了的根本原因,因此浮动光圈镜头有一个很出名的雅号:叫“无声杀手”,它会无声无息地谋杀你的胶卷或画面效果。
蔡司数码型镜片加工法一、库存单光的测量&加工库存镜片的测量位置为镜片的光学中心,将镜片的几何中心对准焦度计的测量孔,并需要在焦度计上呈“大十字”,打出光心点及轴位(带散光的镜片)进行定位加工,通常情况下激光标预留在耳侧。
非球面镜片在验配过程中需将镜片的对称轴经过眼球的旋转中心,所以需按非球面点瞳法进行点瞳或使用渐进点瞳法点瞳后测量眼镜的配戴前倾角,每倾斜2度光心位于眼位点下移1mm(通常不超4mm)进行定位加工。
二、非自由曲面设计的单光定制片(A系列,新清锐,玻璃等)的测量&加工非自由曲面定制镜片的测量位置为镜片的光学中心,将镜片的几何中心对准焦度计的测量孔,并需要在焦度计上呈“大十字”,打出光心点及轴位(带散光的镜片)进行定位加工,无散光的镜片测量出光学中心,同时需标记出镜片上的永久标记,作为加工水平基准线。
非球面镜片在验配过程中需将镜片的对称轴经过眼球的旋转中心,所以需按非球面点瞳法进行点瞳或使用渐进点瞳法点瞳后测量眼镜的配戴前倾角,每倾斜2度光心位于眼位点下移1mm(通常不超4mm)进行定位加工。
三、自由曲面设计的单光定制片(新三维博锐,驾驶型等)的测量&加工自由曲面设计的镜片测量位置为镜片中心区的黄色油印区域的中心点(两隐标的中心)。
将黄色区域对准焦度计的测量孔测量(注意,不需要测量光心),无需呈“大十字”,带散光的镜片,通过焦度计打出三点与黄标基准线重叠,判定测量轴位与优化(处方)轴位的偏差范围是否满足国标的要求。
定位加工需以“十字靶”作为配装点与瞳孔中央相重叠,同时无论是否有散光,都需以黄标水平基准线(两隐标的连线)作为加工水平线。
四、蔡司成长乐镜片的测量&加工成长乐的测量位置为镜片中心区的黄色油印区域的中心(两隐标的中心),为镜片的光度测量点,同为装配点。
将镜片中央的黄色圆圈对准焦度计的测量孔测量(注意,不需测量光心),无需呈“大十字”。
带散光的镜片,通过焦度计打出三点与黄标基准线重叠,判定测量轴位与优化(处方)轴位的偏差范围是否满足国标的要求。
蔡司散光晶体选择流程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从以下角度出发:首先,介绍蔡司散光晶体是一种特殊的眼镜镜片,专门用于矫正散光眼的视力问题。
散光是一种常见的视觉问题,其中角膜的形状不规则,导致光线在进入眼球时无法正确聚焦在视网膜上。
这就会导致人们在看近处或者远处物体时出现模糊、眼疲劳、头痛等不适症状。
蔡司散光晶体通过特殊的设计和制作工艺,能够有效地矫正这种视力问题,提高患者的视力质量。
其次,散光眼的矫正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散光晶体。
选择合适的散光晶体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患者的散光程度、瞳孔直径、角膜曲率等。
各种因素的不同组合会导致不同的散光矫正方案,因此,眼科医生在选择散光晶体时需要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评估,并结合患者的个体需求来进行决策。
此外,蔡司作为一家知名的眼镜镜片品牌,拥有丰富的研发经验和先进的制造技术。
蔡司散光晶体以其高度的个性化定制、优异的光学性能和舒适性,成为患者和医生首选的品牌。
蔡司散光晶体通过在设计和加工工艺上的不断创新,能够提供更精确、更舒适的散光矫正解决方案,为患者带来更清晰、更舒适的视觉体验。
最后,本文将通过以下章节来介绍蔡司散光晶体选择流程。
首先,文章将介绍散光晶体选择的基本原则和流程。
然后,详细介绍蔡司散光晶体的特点、分类和适用范围。
接着,将分享一些实际案例和经验,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选择流程。
最后,总结全文,并强调蔡司散光晶体的优势和价值。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将能够了解到蔡司散光晶体选择流程的基本原则和关键要点,从而为医生和患者提供参考,帮助他们做出更准确、更合适的散光晶体选择决策。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蔡司散光晶体选择的流程。
文章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论。
引言部分将给出本文的概述,介绍蔡司散光晶体选择的背景和重要性。
我们将探讨散光的定义和影响,以及散光晶体的作用和选择的重要性。
蔡司双焦点人工晶体809m参数
德国蔡司(Carl Zeiss)公司的双焦点人工晶体型号809m的主要参数如下:
- 焦距:可调节,一般为3.5mm到6.0mm之间。
- 直径:11.0mm。
- 材质:生物相容性良好的亲水性丙烯酸。
- 折射率:1.52。
- 最小视散:低于1.0D。
- 非球面设计:采用多种非球面曲面设计,目的是实现良好的远近焦点切换效果,以及尽量减少光学像差。
- 姿势感应技术:利用人眼自然的眼球运动,实现远近焦点的快速切换。
- PanOptix三区双焦点设计:该晶体采用三个视区的设计,分别为:近视区、中视区和远视区。
近视区用于近距离活动,中视区用于中距离活动,远视区用于远距离活动。
- 高度防抖可动化技术:使得晶体在眼球运动时,能够保持稳定的光学焦点。
- 调节范围:适用于远距离视力矫正和近距离视力矫正,可根据个体需要进行调整。
- 适用患者:年龄超过40岁的老花眼患者,具有近视或远视等多种屈光不正的眼睛。
- 使用方法:需要由经验丰富的眼科医生进行手术植入,手术后需进行适当的恢复期和视力训练。
请注意,以上为参考信息,具体的参数可能会因不同厂家和不同型号而有所差异。
建议咨询专业医生获得更准确的信息。
WASCA 波前像差仪对于改进的非球面人工晶体的评价2003年旧金山ASCRS 蔡司波前像差研讨会Mark Packer, MD Clinical Assistant Professor Casey Eye Institute Oregon Health & Science University波前像差分析仪在眼科的应用已经有几年的历史了。
它的主要目的是测量高阶像差。
所谓的高阶像差就是瞳孔区内屈光力的一种复杂和不均匀的分布,不能用球镜和柱镜来表示。
高阶像差考虑到了光学系统真正的物理特性,比如焦距的变化以及随孔径变化放大率的改变等。
我们对一级光学系统很熟悉,它是一种近轴光线所构成的理想简化的光学系统。
为了描述任何真正由角膜、晶体、孔径大小或者瞳孔组成光学系统的实际图像的生成,我们可以采用多项式展开的数学式来表达。
当不考虑孔径大小对光学功能的影响时,这种表达又把复杂的光学系统分解成简单的一级光学系统。
随着飞点扫描准分子激光机矫正高阶像差的出现,人人好像都可以获得超视力。
但是标准PRK、LASIK术后波前像差测量发现球柱镜矫正本身会导致高阶像差大幅度的增加,特别是球差(图1)。
球差的产生主要是距瞳孔不同地方的光线的焦距不同。
在考虑矫正高阶像差前,首要任务应该是优化标准手术。
像差优化的切削模式方法可以最低程度降低手术引起的像差。
因此即使不使用个体化手术,术后的视力效果也非常好。
因为光学系统包括角膜和晶体,因此我们很自然的会问像差技术以及更加高级的光学设计方法是否也可以使晶体屈光手术受益。
这篇演讲中我会报告白内障手术中相关方法的结果。
最近的研究也表明,随着年龄的老化,眼睛总的像差会增加。
年轻患者晶体的球差和角膜的球差符号相反,基本上可以互相抵消。
老年患者因为晶体老化,这种平衡就会被破坏,因此光学质量就会下降。
实际上老年人晶体的球差从正值变成负值,幅度也增加了三倍。
尽管现在的单焦人工晶体的光学性能比健康的自然晶体好,但是标准人工晶体植入后视网膜的成像质量却不如健康的自然晶体好。
揭秘非球面技术【】很多镜头公司在进军中国安防市场时,反复提到的就是非球面技术。
但非球面镜片在民用光学领域被广泛应用却早已是尽人皆知的事,世界上第一支使用非球面镜的镜头是卡尔蔡司制造的,时间是1901年,但非球面镜大规模进入民用光学领域还是在日系厂商开发出低成本制造技术之后的事情了。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Tokina、Fujinon等老牌光学厂商就已经掌握非球面镜片的研磨加工技术,并且在民用照材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目前,日本主流的监控镜头生产商基本上都具备了非球面镜片的生产加工实力。
首先让我们来弄清楚球面镜的概念。
一般镜头中所用的镜片,都可以看作是球体的一部分,它的表面曲率是固定的,在由光轴上同一物点发出的光线通过镜头后,在像场空间上不同的点会聚,从而发生了结像位置的移动,这就是球面像差。
对于全部采用球面镜片的镜头而言,这是一种无可避免的像差。
它的产生是由于离轴距离不同的光线在镜片表面形成的入射角不同而造成的。
当平行的光线由镜面边缘(远轴光线)通过时,它的焦点位置比较靠近镜片;而由镜片的中央通过的光线(近轴光线),它的焦点位置则比较远离镜片。
这种沿着光轴的焦点间错开的量,称为纵向球面像差。
由于这种像差的缘故,就会在通过镜头中心部分的近轴光线所结成的影像周围,形成由通过镜头边缘部分的光线所产生的光斑,使人感到所形成的影像变成模糊不清,画面整体好像蒙上一层纱似的,变成缺少鲜锐度的灰蒙蒙影像。
这个光斑的半径称为横向球面像差。
非球面镜就是为了校正球面像差而开发出来的,功能就是通过修改镜片表面的曲率,让近轴光线与远轴光线所形成的焦点位置重合。
制造非球面镜片的方法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研磨非球面镜片。
就是直。
非球面透镜技术的基础知识光学人生,你的精彩人生!球面透镜是指从透镜的中心到边缘具有恒定的曲率,而非球而透镜则是从小心到边缘之曲率连续发生变化。
在摄影镜头中,为了保证光学性能,必须校正众多的“像差”。
若仅仅用球面透镜来校正,则对应镜头的技术要求需要有许多透镜组合。
仆巳对于特殊的高级镜头,汉仅用球面透镜有时不能使像差校正到用户满意的程度。
光学设计中的计算公式:1,技术原理非球面透镜,曲率半径随着中心轴而变化,用以改进光学品质,减少光学元件,降低设计成本。
非球面透镜相对于球面透镜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在光学仪器、图像、光电子工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数码相机、CD播放器、高端显微仪器。
2,对比优势a 球差校准非球面透镜用以替换球面透镜,最显著的优势在于可以修正球面透镜在准直和聚焦系统中所带来的球差。
通过调整曲面常数和非球面系数,非球面透镜可以最大限度的消除球差。
非球面透镜(光线汇聚到同一点,提供光学品质),基本上消除了球面透镜所产生的球差(光线汇聚到不同点,导致成像模糊)。
采用三片球面透镜,增大有效焦距,用于消除球差。
但是,一片非球面透镜(高数值孔径,短焦距)就可以实现,并且简化系统设计和提供光的透过率。
b 系统优势非球面透镜简化了光学工程师为了提高光学品质所涉及的元素,同时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
例如在变焦系统中,通常情况下10片或者更多的透镜被采用(附加:高的机械容差,额外装配程序,提高抗反射镀膜),然而1片或者2片非球面透镜就可以实现类似或更好的光学品质,从而减小系统尺寸,提高成本率,降低系统的综合成本。
3,成型工艺a 精密玻璃模压成型精密玻璃模压成型,是将玻璃材料加热至高温而变得具有可塑性,通过非球面模具来成型,然后逐步冷却至室温。
目前,精密玻璃模压成型,不适用于直径大于10mm的非球面透镜。
但是,新的工具、光学玻璃和计量过程,都在推动该项技术的发展。
精密玻璃模压成型,虽然在设计初期时成本较高(高精密的模具开发),但是模具成型后,生产的高品质产品可以平摊掉前期的开发成本,特别适合于需要大批量生产的场合。
非球面人工晶状体术后高阶像差及视觉质量的观察的开题
报告
题目:非球面人工晶状体术后高阶像差及视觉质量的观察
研究背景和意义: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包括白内障在内的眼部疾病发病率不断增加,这些疾病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改善近视、远视、散光等问题,人工晶状体被广泛应用于白内障等眼部手术中,通过手术置入人工晶状体修复视力。
目前,市面上常用的人工晶状体是球面人工晶状体。
然而,球面人工晶状体存在全息散斑、反光、像差等问题,这些问题会影响患者的视觉质量和视觉效果。
为了改善这些问题,非球面人工晶状体应运而生。
非球面人工晶状体可以减少高阶像差,提高视觉质量和效果。
因此,本研究旨在比较球面人工晶状体和非球面人工晶状体在术后高阶像差和视觉质量方面的差异,以期提供更好的临床决策和指导。
研究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实验设计,选取合适的白内障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接受球面人工晶状体手术,另一组接受非球面人工晶状体手术。
手术后,分别对两组患者的高阶像差和视觉质量进行评估和比较。
评估方法包括电脑辅助视觉检查、视觉评分等。
研究预期结果:
本研究预期结果为,相较于球面人工晶状体,非球面人工晶状体术后高阶像差更小,视觉质量更优,具有更好的视觉效果。
这些结论对于指导实际诊疗中人工晶状体的选择和手术方案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蔡司双焦点人工晶体809m参数简介蔡司双焦点人工晶体809m是一种用于白内障手术的人工晶体。
它具有双焦点设计,可以同时矫正患者的远视和近视问题。
本文将详细介绍蔡司双焦点人工晶体809m的参数以及其在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
1. 蔡司双焦点人工晶体809m的设计原理蔡司双焦点人工晶体809m采用了折射率分布技术,通过在晶体表面刻上不同曲率的环形结构来实现多焦点功能。
这种设计使得光线能够同时聚焦在视网膜上,从而实现对远近视力的矫正。
2. 蔡司双焦点人工晶体809m的主要参数2.1 光学参数•光学材料:高纯度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光学直径:6.0毫米•高次像差校正:采用非球面光学设计,减少球差和散光•近视区域:位于晶体中央,半径为2.2毫米,折射率为1.5•远视区域:位于晶体边缘,半径为6.0毫米,折射率为1.252.2 生物力学参数•直径:13.0毫米•厚度:1.0毫米•弯曲模量:10兆帕斯卡(MPa)•抗拉强度:40兆帕斯卡(MPa)2.3 其他参数•进料方式:通过白内障手术切口植入眼内•适应症:远视和近视同时存在的白内障患者•使用寿命:长期使用,无需更换3. 蔡司双焦点人工晶体809m在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蔡司双焦点人工晶体809m广泛应用于白内障手术中,主要用于同时矫正患者的远视和近视问题。
其具有以下优势:3.1 双焦点设计蔡司双焦点人工晶体809m采用双焦点设计,使得患者能够同时获得良好的远近视力。
这种设计避免了患者需要佩戴眼镜来矫正远近视的问题,提高了生活质量。
3.2 高度个性化蔡司双焦点人工晶体809m可以根据患者的眼球参数进行个性化定制,确保手术效果最佳。
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屈光度、角膜曲率等参数来选择合适的晶体规格。
3.3 高生物相容性蔡司双焦点人工晶体809m采用高纯度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稳定性。
它不会引起眼部组织的排斥反应,并且能够长期稳定地在眼内使用。
卡尔蔡司Otus 55/1.4详细评测——至臻完美卡尔蔡司早在Photokina 2012上就透露了他们正在研发Distagon T* 55/1.4。
该产品的工程样头在Photokina 2012和CP+2013上都进行了展示。
直到2013年10月这支顶级手动镜头才正式发布,最终型号为Otus 55/1.4,提供佳能EF、尼康F两种卡口,定价高达3999美元。
该镜头中的“Otus”是拉丁文猫头鹰之意,蔡司借此寓意镜头拥有出色的夜视、夜拍能力。
今后“Otus”产品线还会推出更多专业级镜头(2014年可能会推出85mm)。
以鸟类来命名镜头系列对于蔡司来说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此前针对无反相机推出的自动对焦镜头便以Touit命名(一种鹦鹉)。
Otus 55/1.4号称采用了目前最先进的光学技术,具备了前所未有的极致分辨率表现,适用于3000万像素级别的全画幅数码单反相机。
要知道2013年是个“50”新品扎堆的年份,尼康的AF-S 58mm f/1.4G、索尼的Planar T* 50mm F1.4 ZA SSM和Sonnar T* FE 55mm F1.8 ZA均是同年推出的,今年适马还将推出50mm F1.4 DG HSM Art。
那么Otus 55/1.4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我们先将它与各家新老“50”的规格进行对比:规格对比从规格对比表格上我们可以看到,Otus 55/1.4与以往的双高斯(Double Gauss)结构“50”头不同(Planar为Double Gauβ),它是首次采用Distagon 光学结构的常规视角镜头。
这种具有更长结构的光学设计,即便在非常大的光圈下,仍能获得覆盖整个像角的出色图像校正,以及实现极低的像场曲率。
除了Otus 55/1.4,“50”中仅有索尼FE和适马Art比较特别,前者为无反镜头采用Sonnar结构(中长焦的设计),后者则是效仿蔡司。
当然蔡司光学结构的变革,也让这支“50”体积巨大……镜头结构及MTF曲线镜头结构简析蔡司Otus 55/1.4采用“Distagon”光学结构(10组12片,内含1片非球面镜片和6片低色散镜片)前文我们提到蔡司Otus 55/1.4镜头采用“Distagon”光学结构,而非主流的双高斯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