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及系统维护措施课件(杨凯)
- 格式:ppt
- 大小:400.00 KB
- 文档页数:27
6.1信息安全及系统维护措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信息安全方面的知识
(2)学会辨析日常信息活动中的安全问题
(3)初步了解信息道德规范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
过程与方法:
(1)呈现多种案例,鼓励学生积极分析并交流看法,掌握信息安全的相关问题及道德规范知识。
(2)通过课堂上的自主探究环节,让学生独立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在课堂上与大家信息共享,体验学习的乐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树立学生科学的信息安全意识。
(2)提高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共同分享学习成果。
(3)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道德素养和对信息]法律法规的认识。
教学重点
1.了解信息安全知识。
2.理解信息系统安全包括那些方面以及维护系统安全的相关措施
3.初步树立科学的信息安全意识,保障信息安全。
教学难点:
1.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探讨与信息安全问题相关的兴趣。
2.让学生树立自觉遵守信息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的意识。
3.联系实际提高学生信息安全的意识。
教学准备:
1.结合教材,利用网络搜集合适的案例素材;
2.制作本节课的演示教学课件;。
《信息安全及系统维护措施》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对信息安全各方面作一个总体介绍,主要包括了解信息活动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及相应的防范策略;掌握计算机病毒的性质特征及学会对计算机病毒进行防治;通过分析案例了解利用计算机进行犯罪所造成的重大危害,以及如何预防计算机犯罪的发生。
二、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几章的学习,对信息技术各方面的问题和对计算机的操作都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同时学生还对网络有较浓厚的兴趣,学生对信息安全了解不多,信息安全意识淡薄。
本节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围绕在信息活动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搜集相关资料,精选案例资源。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日常生活中威胁信息安全的因素;2、学习维护信息系统安全(物理安全和逻辑安全)的一般措施;3、了解常见的信息安全产品;过程与方法1、利用有趣的动画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播放3.15视频片段,引起学生对信息安全问题的足够重视;3、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与讨论,教给学生认识信息安全问题与道德规范知识;情感、态度及价值观1、培养自觉遵守信息道德规范和国家法律法规的意识。
2、初步树立科学的信息安全意识,保障信息安全;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维护信息安全”的定义;2、理解信息系统安全包括哪些方面;3、初步树立科学的信息安全意识,保障信息安全。
教学难点:1、营造良好的学习情景,激发学生探讨与学习信息安全问题的兴趣;2、如何在课堂上使学生初步树立自觉遵守信息道德规范与相关法律法规的意识;3、如何让学生理解信息系统安全的相关定义。
- 1 -五、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探究、对比分析、任务驱动和协作讨论相结合。
六、教学环境与准备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室,有FTP服务。
教学准备:1、制作PPT课件。
2、搜集和准备素材,七、教学过程:- 2 -- 3 -八、教后反思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给学生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关注全体学生,注重交流与合作,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综合能力与创新精神为目标的课程理念。
信息安全及系统维护措施信息安全是指对信息系统及其中存储的信息进行保护和安全管理的措施。
系统维护是指对信息系统进行日常维护和管理的工作。
信息安全和系统维护是信息技术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保证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数据的安全性。
信息安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1.系统访问控制:对系统的访问权限进行控制,只允许授权用户进行访问,对未经授权的用户禁止访问系统和数据。
2.密码管理:要求用户使用强密码,并定期更换密码;对密码进行加密存储,防止被破解;禁止用户将密码泄露给他人。
3.防火墙:在网络与外部世界的边界上部署防火墙,对流入和流出的数据进行过滤和检查,阻止潜在的攻击和非法访问。
4.病毒防护:安装防病毒软件和定期更新病毒库,及时发现和清除系统中的病毒,防止病毒对系统造成危害。
5.数据备份与恢复:定期对系统中的数据进行备份,并将备份数据存储在安全的地方;当系统出现故障或数据丢失时,及时恢复数据。
6.漏洞修复:定期对系统进行漏洞扫描和安全评估,及时修复漏洞,防止黑客利用漏洞进行攻击。
7.安全策略与培训:制定详细的安全策略和规范,告知用户和管理员系统的安全要求和操作规范;对用户和管理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
系统维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硬件维护:定期对服务器、网络设备等硬件进行检查和维护,保证其正常运行;对故障设备进行修复或更换。
2.软件更新与升级:定期对操作系统、数据库和应用软件进行更新和升级,修复已知的漏洞和问题,提升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3.故障排除与修复:及时发现和解决系统故障,恢复系统的正常运行,减少系统停机时间和影响。
4.性能优化:对系统进行调优和优化,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吞吐量,保证系统的高效运行。
5.日志管理:监控系统的日志,及时发现异常和错误,分析和处理日志中的问题,以及时进行调整和修复。
6.安全补丁管理:定期对系统应用安全补丁进行升级和部署,修复已知的安全漏洞。
7.数据库管理:对数据库进行管理和优化,包括备份和恢复、数据清理和性能优化等工作,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