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骨远端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技巧整理
- 格式:doc
- 大小:635.74 KB
- 文档页数:10
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作者:牛文斌魏庆宏来源:《医学信息》2014年第07期摘要:观察切开复位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效果。
根据不同类型骨折采用不同入路,行桡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27例,随访23例疗效为优18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为96%。
切开复位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方法简单、安全、有效,合并症少,术后可获得关节面解剖复位,而且固定坚固,达到早期关节功能锻炼的目的,腕关节功能恢复满意,并防止愈合过程中复位的丢失。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桡骨远端骨折是上肢最常见的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10%~15%,此骨折在任何年龄均可见到,老年人由于存在骨质疏松,发生率高于青年或中年人。
常见于行走时或从自行车、摩托车等上跌倒手撑地,下雨或下雪致路滑也成为发生桡骨远端骨折的原因之一。
桡骨远端骨折是一类损伤形式多样,远期疗效并不确切的复杂骨折。
骨折的复杂性和功能恢复不满意主要决定于桡骨远端关节面独特的解剖学结构、功能学要求,以及骨折与邻近诸关节韧带损伤的相关性。
针对未涉及到关节面的桡骨远端骨折,可用手法复位以达到治疗的目的,但是,如果骨折线牵及关节面,手法治疗通常不能达到解剖复位,导致患者后期的功能恢复较差,降低生活质量。
据研究显示,桡骨远端关节面有2mm的间隙,或关节面塌陷大于2mm时,易对腕关节的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可引发骨关节炎。
因此,对于桡骨远端涉及关节面的粉碎性骨折,一般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
对我院2005年2月~2011年5月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3例,男9例,女14例。
年龄25~70岁,平均48岁。
左侧10例,右侧13例。
其中,交通事故伤13例,坠落伤8例,摔跌伤2例。
合并正中神经损伤3例,合并尺骨茎突骨折4例,下尺桡关节脱位或半脱位6例。
以上病例按AO/ASIF系统分类,均属C 型骨折:C1型7例,C2型10例,C3型6例。
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技巧:背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
体位及术前准备:同掌侧入路。
切口体表投影
切口位于Lister结节桡侧,长约5cm,跨度腕关节
手术入路
•桡骨背侧肌腱分为6个筋膜鞘,可以采取切开第3筋膜鞘,以及1、2筋膜鞘间入路;
•切开皮肤、皮下,分离皮瓣以显露伸肌支持带;
•在Lister结节的尺侧切开伸肌支持带,打开第3筋膜鞘
•用橡皮条牵开保护拇长伸肌腱;
•沿桡骨背侧骨膜下游离,将第4筋膜鞘连同指总伸肌一起向尺侧拉开,显露尺侧角骨块,背侧关节囊;
•向尺侧的分离应至第5筋膜鞘为止,不要破坏尺侧角骨块上附着的软组织;
•横行切开少许关节囊,直视下复位尺侧角骨块,克氏针临时固定;
•在第1、2筋膜鞘之间切开伸肌支持带,尽量不破坏第2筋膜鞘;
•骨膜下游离第1筋膜鞘,显露桡侧柱。
骨折的复位和固定
•首先直视下复位桡骨远端尺骨角侧的骨折块,以及桡骨茎突骨折块,应用克氏针临时固定
•将塑形后的背侧钢板置于Lister结节尺侧,应用克氏针临时固定,并在滑动孔内置入一枚螺钉作为临时固定;
•将桡骨茎突钢板置于桡骨茎突的桡侧,在滑动孔内置入一枚螺钉临时固定;
•在背侧钢板及桡骨茎突钢板干骺端及骨干一侧置入锁定螺钉
•注意两钢板大致垂直放置,可使固定更加牢固
•尺骨茎突骨折及下尺桡关节的处理:同掌侧入路。
•关闭切口:缝合关节囊:将筋膜鞘覆盖钢板,在肌腱下做筋膜缝合,保护远端腱鞘,保证肌腱位于正常解剖位置上,避免肌腱和钢板接触,防止肌腱出现远端的磨损断裂。
•术后处理:同掌侧入路。
经验与教训
对于严重的桡骨远端骨折,可以采取掌侧、背侧联合入路治疗。
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摘要】目的:回顾分析应用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30例,探讨其疗效和临床意义。
方法: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采用掌侧切口置板,同时进行植骨,对下尺桡关节损伤同时进行处理。
结果:术后2年30例获得随访。
根据改良mcbride评分和纽约骨科医院腕关节评估标准,优23例,良5例,可2例,治疗的有效率为93.3%。
结论:对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应用锁定钢板进行治疗的优点很多,其可让患者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且手术方式简单,固定牢固,可进行临床推广。
【关键词】植骨;不稳定骨折;钢板【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3-0051-02桡骨远端骨折发生几率比较高,尤其是老年女性易于高发,此类患者因为处于绝经后,其身体中的雌激素有明显下降,易于发生骨质疏松,故易于发生骨折损伤。
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治疗293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其中30例患者应用“t”形锁定接骨板固定进行治疗,治疗疗效理想,现总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共30例,男11例,女性19例;年龄26~78岁,平均57.4岁。
按ao分型:b22例,b33例,c17例,c28例,c310例。
30例患者都为闭合性骨折,22例骨折发生后直接进行手术治疗,8例为进行手法复位后再次发生移位而进行手术治疗。
受伤原因:4例为车祸损伤,7例为坠落伤,19例为摔伤。
1.2 方法:麻醉应用臂丛神经阻滞,切口选择在桡骨远段掌侧进行手术,8~10cm左右的切口,从桡侧腕屈肌的桡侧和桡动脉之间进入,潜行切开腕横韧带注意保护正中神经,肌肉丰富的病人在手术时要特别注意,尤其是牵拉可以造成正中神经的损伤。
将旋前方肌从桡骨的止点纵向切开,显露桡骨远端的骨折及桡骨远端关节面。
清除骨折端积血及软组织,复位关节面,将骨折块向远端推移复位。
所有患者均取髂骨植骨以支撑桡骨远端骨折复位后的骨缺损,以防长度的丢失。
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步骤
桡骨远端骨折手术的步骤可能会因医生的偏好和患者的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般情况下桡骨远端骨折手术的基本步骤:
1. 术前准备: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包括病史、体检和影像学检查。
确保患者了解手术过程和风险,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2. 麻醉: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适当的麻醉方式,如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
3. 手术暴露:在手腕背部做一个小切口,暴露桡骨远端骨折端。
4. 骨折复位:使用牵引、撬拨等手法,将骨折端复位到正常的位置。
5. 内固定:根据骨折的类型和程度,选择适当的内固定物,如钢板、螺钉或髓内钉。
将内固定物固定在骨折端,以保持骨折的稳定。
6. 检查固定:在固定完成后,检查骨折端的位置和固定的稳定性。
确保骨折端对齐良好,固定牢固。
7. 关闭切口:冲洗切口,逐层缝合,以关闭手术切口。
8. 术后处理:术后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给予适当的止痛和抗感染治疗。
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帮助恢复手腕的功能。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步骤仅为一般指导,具体的手术操作可能因医生的经验和患者的情况而有所不同。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决策。
如果你对具体的手术步骤有更多的疑问,建议咨询专业的骨科医生。
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技巧对于桡骨远端骨折的内固定,有多种解剖型的锁定钢板系统应用于临床本文主要介绍基于特殊骨折块的内固定技术固定桡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方法。
掌侧钢板固定的适应证1. 移位的掌侧关节内骨折(Barton 骨折)2. 移位的关节外骨折(Colles 骨折和 Smith 骨折)。
即使存在骨质疏松,应用螺钉钢板也能获得稳定的固定。
3. 移位的掌侧月骨关节面骨折掌侧钢板固定的禁忌证1. 严重的骨质疏松且功能明显受限。
2. 桡腕关节背侧骨折脱位。
3. 存在多种内科合并症。
解剖基础以尺桡骨远端的生物力学和解剖学特征为基础提出的三柱理论,是 2.4 mm 钢板系统研发和临床应用的基础。
1. 桡侧柱为桡骨远端外侧半,包括舟骨窝和桡骨茎突,对于桡侧的腕骨具有支撑作用,一些稳定腕关节的韧带也起自于此。
2. 中柱为桡骨远端的内侧半,包括关节面的月状窝(与月骨相关节)和乙状切迹(与尺骨远端相关节)。
通常情况下负荷,来自月骨的负荷经由月骨窝传递到桡骨。
3. 尺侧柱包括尺骨远端、三角纤维软骨和下尺桡关节,承载来自尺侧腕骨以及下尺桡关节的负荷,具有稳定作用。
手术在臂丛麻醉下进行,术中 C 臂 X 线成像必不可少。
手术开始之前至少 30 min 给予静脉滴注抗生素,使用气压止血带减少出血。
手术入路对大多数骨折而言,都可应用掌侧入路,在桡侧腕屈肌和桡动脉之间进行显露。
识别并牵开拇长屈肌后,可看到深面的旋前方肌,「L」型分离掀起。
对于较为复杂的骨折,为了便于骨折复位,可进一步松解肱桡肌腱。
在桡腕关节中插入一枚克氏针,这有助于确定桡骨最远端的界限。
如果存在关节边缘的小骨折块,可将掌侧 2.4 mm 钢板放置在桡骨远端关节边缘进行固定。
换句话说,月骨关节面的小骨折块可用 2.4 mm「L」或「T」型钢板进行支撑。
对于背侧移位的关节外骨折,注意以下几个要点是很有帮助的。
首先,很重要的一点是,临时复位骨折,确定骨折端没有软组织嵌入。
桡骨远端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技巧
目前对于桡骨远端骨折的内固定,有多种解剖型的锁定钢板系统应用于临床。
这些内固定物为为一些复杂的骨折类型提供了较好的解决方案,从某种程度上扩大了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手术适应证,尤其对于一些伴有骨质疏松的骨折。
来自麻省总医院的Jupiter教授等曾在JBJS上发表系列文章介绍了他们对于桡骨远端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的研究结果以及相关的手术技巧。
本文主要介绍基于特殊骨折块的内固定技术固定桡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方法。
手术技巧
以尺桡骨远端的生物力学和解剖学特征为基础提出的三柱理论,是2.4mm钢板系统研发和临床应用的基础。
三柱的划分如图1所示。
图1 尺桡骨远端的三柱理论。
桡侧柱为桡骨远端外侧半,包括舟骨窝和桡骨茎突,对于桡侧的腕骨具有支撑作用,一些稳定腕关节的韧带也起自于此。
中柱为桡骨远端的内侧半,包括关节面的月状窝(与月骨相关节)和乙状切迹(与尺骨远端相关节)。
通常情况下负荷,来自月骨的负荷经由月骨窝传递到桡骨。
尺侧柱包括尺骨远端、三角纤维软骨和下尺桡关节,承载来自尺侧腕骨以及下尺桡关节的负荷,具有稳定作用。
手术在臂丛麻醉下进行,术中C臂X线成像必不可少。
手术开始之前至少30分钟给予静脉滴注抗生素,使用气压止血带减少出血。
掌侧钢板固定
对大多数骨折而言,都可应用掌侧入路,在桡侧腕屈肌和桡动脉之间进行显露。
识别并牵开拇长屈肌后,可看到深面的旋前方肌,“L”型分离掀起。
对于较为复杂的骨折,为了便于骨折复位,可进一步松解肱桡肌腱。
在桡腕关节中插入一枚克氏针,这有助于确定桡骨最远端的界限。
如果存在关节边缘的小骨折块,可将掌侧2.4mm钢板放置在桡骨远端关节边缘进行固定。
换句话说,月骨关节面的小骨折块可用2.4mm“L”或“T”型钢板进行支撑,如图2。
图2 复杂的掌侧关节内骨折,应用两块“L”型钢板进行支撑。
对于背侧移位的关节外骨折,注意以下几个要点是很有帮助的。
首先,很重要的一点是,临时复位骨折,确定骨折端没有软组织嵌入。
第二,对于没有骨质疏松的患者,可通过钢板辅助骨折复位:先在掌侧解剖型钢板的远端置入锁定螺钉,将其与移位的远骨折段固定在一起,然后在钢板的辅助下将远近骨折段复位,最后再在近端置入其他螺钉(图3)。
图3 桡骨远端背侧移位的关节外骨折经掌侧入路进行复位和固定。
图3-A 经桡侧腕屈肌和桡动脉之间完成显露后,将一枚光滑的克氏针置入到桡腕关节。
图3-B 对移位的掌侧骨皮质进行手法整复使其复位。
图3-C和图3-D 从桡骨茎突置入一枚光滑的克氏针,穿过骨折线,临时固定骨折端。
图3-E 在置入钢板之前,用牵开器撑开,充分显露术野。
图3-F 在远折端靠近软骨下骨置入远排锁定螺钉。
图3-G 应用X线透视确认钢板和远排螺钉的位置。
图3-H 钢板的近端部分最好与骨干之间有一定的间隙(10度角),这样将钢板固定到骨干上时可进一步复位远端骨折块。
图3-I 拧入近端的螺钉,重建远折端的掌倾角。
在螺钉完全拧紧之前移除克氏针。
图3-J和图3-K 术中X线影像证实,骨折最终获得解剖复位,钢板螺钉的位置满意。
背侧钢板固定
显露桡骨远端背侧面的手术入路主要取决于骨折的类型,如果骨折存在两个多个关节内骨折块,治疗的目标主要在于同时固定桡侧柱和中柱。
术中须切开伸肌支持带,主要有两种方式:在第2和第3伸肌间室纵向切开,骨膜下剥离至第4伸肌间室,牵开相应的肌腱;或者在第4和第5伸肌间室之间做第二个支持带切口分别显露两柱(图4)。
对骨折进行手法整复,并用无螺纹的克氏针临时固定,拍摄X线影像确定骨折复位良好。
接下来在桡骨背尺侧(中柱)用2.4mm的“L”型或“T”型钢板进行稳定的固定。
将背尺侧钢板塑形,以确保其在桡骨远端背尺侧面紧密贴附。
由于每块钢板底面的相应位置都有凹槽,在对钢板进行折弯塑形时不会损伤螺钉孔内的螺纹,因此,钢板也可尽量靠近远端的月骨关节面背侧(图5)。
桡侧柱钢板的固定相对较为简单,第1和第二伸肌间室之间的骨面相对平坦,可应用塑形妥当的钢板在这一位置进行固定。
如果克氏针置入的位置位于桡骨茎突的极远端,由于桡侧
柱钢板的远端有一凹槽,正好与克氏针相对应,这样既不妨碍钢板的位置,同时还可维持骨折的复位(图6)。
图4 桡骨远端背侧面的显露。
从第3伸肌间室打开支持带,牵开拇长伸肌腱。
图5 在月骨关节面背侧进行固定时,背侧的“T”型或“L”型钢板通常都需要进行塑形(图5-A 和图5-B)。
月骨关节面背侧的钢板固定妥当后,在进行桡侧柱钢板的固定(图5-C至图5-F)。
两块钢板相互之间成70度角可提高内固定的稳定性。
图6 将桡侧柱钢板塑形妥当后放置在桡侧柱,注意钢板末端的凹槽,可使钢板避开临时固定的克氏针而不影响钢板的位置。
重要的概念
掌侧钢板固定的适应证
移位的掌侧关节内骨折(Barton骨折)
移位的关节外骨折(Colles骨折和Smith骨折)。
即使存在骨质疏松,应用螺钉钢板也能获得稳定的固定。
移位的掌侧月骨关节面骨折
背侧钢板固定的适应证
伴有腕骨间韧带损伤
移位的背侧月骨关节面骨折
背侧剪切的桡腕关节骨折脱位
掌侧钢板固定的禁忌证
严重的骨质疏松且功能明显受限
桡腕关节背侧骨折脱位
存在多种内科合并症
背侧钢板固定的禁忌证
多种内科合并症
无移位的骨折
掌侧钢板固定容易犯的错误
钢板的位置非常重要,因为钢板不仅可以支撑骨折块,适当的位置还可以避免远端锁定螺钉侵入桡腕关节。
术中仔细拍摄X线影像,投照方向与桡骨远端的掌倾角(radial inclination)一致,可准确地观察桡骨远端桡侧的关节面,而术中先置入尺侧的螺钉也可更准确地观察桡侧的关节面。
螺钉穿透背侧皮质有激惹伸肌腱导致肌腱断裂的风险。
锁定螺钉的性能与普通螺钉不同,没必要将螺钉穿透背侧皮质。
背侧钢板固定容易犯的错误
螺钉穿透进入桡腕关节的风险始终存在,与上文所述掌侧钢板相关的方法类似,必须进行斜向拍摄以确定螺钉位置是否安全。
如果先进行桡侧柱的固定,桡骨茎突的螺钉会影响后续月骨关节面复位固定情况的评价。
远端的螺钉如果未能完全拧入螺钉孔,则可能激惹肌腱甚至导致肌腱断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