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定钢板的应用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2
锁定钢板的适应症和局限性摘要骨折内固定的目的是在不危及生命的前提下以可能最短的时间取得骨折的愈合以及受伤肢体的功能恢复。
诸如锁定加压钢板(LCP)和其衍生物等新的技术为骨科创伤学家的医疗器械提供了重要的辅助。
正如任何的刚刚出现的新技术一样,其应用适应症范围将不断扩大,直到达到最大范围,与此同时,该技术的局限性也会显现。
骨折治疗的外科医生必须清楚什么时候选择锁定钢板较其他方法更优,以及在什么时候应该应用其他治疗模式。
本文综述了锁定钢板作为一种内固定方法的应用。
五个专题涵盖在本综述中:锁定钢板的历史,一般适应症,具体的模式与技术,固定失败的形式,以及目前在各不同解剖部位应用锁定钢板的适应症的概述。
前言和关注的历史观点骨科创伤外科医生的最终目标是通过不干扰骨折愈合,即保护软组织,并且允许患者早期安全康复锻炼来恢复肢体的功能。
为了获得最佳的结果,对各患者及其骨折特点,以及医生自身水平,技术和生物学的限制等方面的清晰客观的理解是必须的。
锁定钢板是一种用于骨折内固定的较新的技术,为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效用,必须理解其原则和局限性。
钢板内固定的应用已远远超过了一个世纪。
钢板内固定的主要技术进步来自于20世纪50年代的瑞士内固定协会的创始人。
根据AO/ASIF指南,传统钢板的应用涉及到解剖复位和通过骨折块间加压来达到坚强内固定。
这种加压可以通过拉力螺钉,张力带原理放置的钢板,或者应用动力加压钢板(DCP)上的加压孔来获得。
这种技术的主要目标是没有明显骨痂形成的直接一期骨折愈合。
获得解剖复位和绝对稳定内固定常常需要对骨折部位广泛暴露。
尽管渴望并且有可能不进行骨膜广泛剥离就能实现内固定,但是对于已经进行骨膜广泛剥离的骨折切开复位,由于其创伤本身和骨折血肿的清除会导致血供的进一步损害以及骨折愈合生物学反应的改变。
复杂骨折为了获得解剖复位内固定而进行的广泛暴露增加了延迟愈合、不愈合以及感染的几率。
传统钢板的这些局限性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已变得很明显,人们努力开发钢板系统和外科技术以保存更多对骨折愈合有益的生物学因素。
锁定加压钢板与单纯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疗效分析近年来,锁定加压钢板与单纯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这两种治疗方法各有优劣,其疗效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这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进行分析,希望能对临床医生在选择治疗方法时提供一些参考。
锁定加压钢板是一种新型的内固定治疗方法,其主要特点是在螺钉固定的还能实现骨折端的对骨压缩,从而促进愈合。
锁定钢板治疗四肢骨折的疗效受到了广泛关注,其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短期内固定性能好。
由于锁定加压钢板在固定骨折端的同时能实现骨折端的对骨压缩,因此其固定性能较为稳定,有助于骨折迅速愈合。
2. 术后康复时间短。
因为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性能好,术后的康复时间相对较短,有利于患者尽快复原。
3. 术后并发症少。
由于锁定加压钢板的稳定性较高,一般术后并发症较少,对患者伤口愈合和大片骨折愈合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四肢骨折也存在一些缺点,主要包括术后并发症风险较高,选择适应症要求较高等。
单纯钢板螺钉内固定是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其固定性能较强,疗效也相对可靠。
单纯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优点主要包括:2. 适应症广泛。
由于单纯钢板螺钉内固定是一种较为传统的治疗方法,因此其适应症相对较广,适合于各种类型的骨折治疗。
单纯钢板螺钉内固定也存在一些缺点,主要包括固定性能较差、术后康复时间较长以及术后并发症较多等。
1. 锁定加压钢板相对于单纯钢板螺钉内固定更具有优势。
其固定性能好、术后康复时间短、术后并发症较少等优点使其在治疗四肢骨折中更具有优势。
2.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选择治疗方法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对于一些复杂性的骨折,特别是大片骨折或伴有多发性骨折的患者,可能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健康状况等因素,做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锁定加压钢板与单纯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各有其优劣,但总体来看锁定加压钢板更具有优势。
临床医生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期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的使用方法标题: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的使用方法及其临床应用一、引言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骨折治疗的内固定器械,其独特的设计和优良的性能使得它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运用。
本文将详细阐述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的使用方法及其临床应用。
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的特点股骨近端锁定钢板采用的是预弯型设计,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适应性更强。
同时,该钢板还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能够减少手术后的并发症。
此外,它的锁定机制可以有效防止螺钉松动,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三、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的使用方法1. 首先,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X光片和CT扫描结果,选择合适的钢板尺寸,并进行适当的预弯。
2. 然后,医生会在手术中通过小切口将钢板置入到骨折处,然后用螺钉将其固定。
3. 最后,医生会检查钢板的位置是否正确,以及螺钉是否牢固。
四、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的临床应用1. 股骨颈骨折: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常用手段之一。
由于股骨颈骨折通常涉及到关节面,因此需要一种能够保持关节稳定性的内固定器械。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恰好满足了这一需求。
2. 股骨头骨折:对于复杂的股骨头骨折,如Pipkin IV型骨折,股骨近端锁定钢板也是常用的治疗方式。
它可以提供稳定的固定,有利于骨折愈合。
3. 股骨转子间骨折:对于高龄患者的股骨转子间骨折,由于骨折部位血供较差,因此需要一种能够提供强大稳定性的内固定器械。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因其优秀的稳定性而被广泛应用。
五、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的优势和挑战优势: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具有操作简单、固定效果好、恢复快等优点。
同时,由于其采用了锁定机制,可以有效防止螺钉松动,降低了手术失败的风险。
挑战:然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也存在一些挑战。
例如,如果手术操作不当,可能会导致钢板断裂或螺钉松动。
此外,由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的价格相对较高,可能会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
六、结论总的来说,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骨折治疗手段。
锁定加压钢板在治疗四肢骨折中的效果应用发布时间:2022-05-05T08:00:09.792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2年4期作者:祝建军[导读] 目的研讨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进行诊治四肢骨折的临床成效祝建军成武县伯乐集镇卫生院山东菏泽 274209【摘要】目的研讨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进行诊治四肢骨折的临床成效。
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120名入组进行研究,经过临床专业诊断全部对象均确诊是四肢骨折,采用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60名患者。
参照组患者实行传统手术进行诊治,实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手术疗法。
实验组实行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手术疗法,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成效。
结果实验组患者骨折愈合概率是100.00%(60/60),明显高于参照组的81.67%(49/60),组间差异明显,(P<0.05)。
实验组手术以后只有1名患者出现刀口感染的情况,发生并发症的概率是1.67%;然而参照组患者手术以后有3名患者出现感染的情况,4名发生关节僵硬的现象,3名患者出现静脉栓塞的情况,发生并发症的概率是16.67%,组间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长(90.62±8.62)min,短于参照组的(126.31±14.51)min,(P<0.05);参照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长是(132.52±15.32)d,长于实验组的(95.31±12.71)d,(P<0.05);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长与术中出血量均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
结论对于四肢骨折的患者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疗法进行诊治,效果更加明显,对骨折的愈合有帮助,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使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关键词】四肢骨折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成效四肢骨折是骨科经常见到的一种疾病,并且大多数是因为交通事故造成的[1]。
锁定钢板在18例股骨近端骨折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在股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疗效。
方法我院手术治疗的股骨近端骨折患者3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例。
观察组患者均使用锁定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均使用解剖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和排除标准入选标准:所有患者均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股骨近端骨折;所有患者均为闭合性骨折;所有患者均为单侧骨折。
排除标准:排除开放性骨折患者;排除双侧骨折患者;排除伴有其他部位骨折的患者;排除伴有严重器官功能异常的患者;排除不愿参加此项研究的患者。
13 治疗方法131 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均使用锁定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
患者入院后首先给予胫骨牵引复位治疗,当患者骨折肿胀缓解后,给予近端锁定钢板治疗。
术中给予患者腰硬联合麻醉下,取仰卧位,于患者骨折侧使用气垫垫高臀部,使用床旁c臂x光机对患者的骨折复位情况进行观察,复位满意后,在患者的大转子外侧纵向切开5~8 cm,并根据患者的骨折情况选择最适合的锁定钢板。
术中尽量避免剥离软组织,保持患者骨折部位的血运正常。
对于ⅳ型以及ⅴ型骨折的患者。
需要给予植骨治疗。
首先使用3枚克氏针对接骨板的近端进行固定,然后再次观察患者的骨折复位情况,复位合适后,将锁定螺钉旋入固定,然后对接骨板远端进行相同处理,根据患者骨折的具体情况给予适当的加压。
对切口进行彻底冲洗并将创口逐层关闭,术后常规留置引流管。
132 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均使用解剖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
手术方法与观察组相同。
14 疗效判定根据sander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判定:对患者的疼痛、行走(步态)、功能、运动与肌力、日常活动、x线6项指标进行评估,每项10分,总分60分。
优:55~60分;良:45~54分;差:35~44分;失败:<35分。
15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情况等。
锁定钢板的应用
一、概念:
锁定钢板(Locking Plates)是带有锁定螺纹孔的骨折固定器械,它可以保证螺钉和钢板通过锁定螺纹孔成为一体,达到角稳定作用。
锁定钢板与普通钢板相比,最主要的生物学差别在于后者须对骨骼上的钢板加压,依赖骨--钢板界面的摩擦力来提供稳定。
普通钢板在生物学上的缺陷是它对骨膜加压,影响骨折断端的血运;较易发生下列并发症:感染、内固定失败、骨折延迟愈合和骨不连。
相比而言,锁定钢板遵循外固定的生物学原则,不依赖钢板与骨骼间的摩擦力。
由于在螺钉和钢板间存在成角稳定界面,允许放置锁定钢板是完全不接触骨骼,因此是符合生物学观点的内固定器。
从本质上讲,锁定钢板可以被看作皮下的外固定器。
二、适应症:
锁定钢板的主要的适应证包括四项不同的“经典”原则:(1)加压原则,用于骨质疏松的骨干骨折;(2)中和原则,也用于骨质疏松的骨干骨折;(3)桥接原则(“锁定内固定”原则),用于粉碎性骨干骨折或干骺端的关节外骨折;( 4)结合原则(“结合钢板”原则),用于粉碎性干骺端关节内骨折。
锁定钢板固定骨折的经典和理想的适应症是桥接原则和联合原则。
而联合原则指一块钢板上使用加压和桥接两个生物力学原则。
通俗的说就是既可以加压又可以锁定,在此基础上便有了锁定加压钢板(LCP)。
三、锁定钢板的使用:
(一)、锁定钢板跨度和螺钉密度的选择:(九字方针:长钢板,宽跨度,少螺钉)理想内固定支架取决于钢板的跨度和螺钉的密度。
LCP的选择应遵循:1.钢板的跨度:钢板长度与骨折线的比值:简单骨折>8~10,复杂骨折>2~3。
2.螺钉的密度:置入的螺钉数与钢板螺钉孔总数比值:简单骨折<0.4~0.3,复杂骨折≤0.5~0.4。
一般起作用的钢板长度是钢板闲置螺钉的部分长度,它在骨折断端间提供变形性。
当起作用的钢板长度延长时,这一固定结构的刚度就下降了。
起作用长度越长的钢板,其分配到钢板的应力通过的钢板长度越长,其钢板发生疲劳断裂的可能性也越少。
要求在既定骨折中钢板不断裂,并获得相对稳定固定所需的闲置螺孔的数目取决于骨折形态和内植物的材料特性。
在桥接钢板结构中应用更大固定距离和起作用长度意味着需要较坚强内固定结构更长的钢板。
上肢一般4枚锁定钉,下肢一般就是6枚锁定钉!一般在粉碎性骨折中,骨折部位至少要在钢板上留下3至4个孔不用螺钉固定。
而在靠近关节面的地方要使用较多的螺钉固定。
一般桥接钢板的长度应该是骨折区域长度的二倍。
螺钉要分布均匀,较为理想的安置方法是隔孔固定。
当使用桥接原则时,在骨折段要留有3至4孔不要行螺钉固定,目的是为了增加工作长度(工作长度增加,局部负荷降低;工作长度减少,局部负荷增加,导致钢板断裂)避免局部应力集中,而导致钢板断裂。
(二)、锁定加压钢板锁定螺钉的使用原则:锁定钢板可使用双皮质或单皮质螺钉。
至于螺钉种类(自钻/自攻或单自攻)及长度(单皮质或双皮质)则需
根据基于既定原则选择以避免并发症。
一条总原则是:在微创锁定钢板中使用的自攻或自钻螺钉(比如LISS),应该统一用单皮质方式进行固定。
主要原因是自钻螺钉尖端锋利,如果双皮质固定则可能在对侧引起神经血管或软组织损伤。
而且,自钻或自攻螺钉在钻透对侧皮质时可能同时破坏本侧骨皮质中的螺纹而使锁定螺钉的把持力下降。
同样,单皮质自攻螺钉的一个缺点长度不足。
如果螺钉太短的话,近侧皮质中的骨螺纹不能充分拧入螺钉,这样单块锁定结构在循环负荷作用下易于发生断裂。
而如果单皮质非自钻螺钉稍微长一些就会顶到对侧皮质,从而破坏本侧的骨螺纹。
单皮质锁定螺钉的拔出强度几乎与同样直径的双皮质传统螺钉相同,而是等直径双皮质锁定螺钉拔出强度的70%。
问题是,究竟螺钉需要多大的拔出强度?目前还没有客观评估的方法。
似乎也没有必要去探究,因为锁定钢板极少发生螺钉拔出引起的固定失败。
在决定使用单皮质或双皮质螺钉时,必须考虑两种因素:一、皮质骨的质量如何;二、作用于骨折端的旋转应力的大小。
在确定单皮质螺钉的长度时,骨皮质的厚度非常重要。
如果在优质皮质骨内,单皮质螺钉有足够的抗拔出力(如前所述,等同同直径传统双皮质螺钉)。
而在干骺端或骨质疏松骨内,由于骨皮质很薄导致单皮质螺钉的工作长度不足,螺钉的拔出强度相应降低。
而此时再遇到主要承受旋转应力的骨质疏松的骨折端例如肱骨骨折的骨端时,就变为致命缺陷。
此时就必须使用双皮质螺钉进行固定以获得足够的工作长度。
四、禁忌症:尽管锁定钢板已经被广泛使用,其适应症也较宽,但我们必须认识并避免锁定钢板的几项禁忌症。
如果不加选择地使用锁定钢板,特别是违反上述几条基本原则时,就可能发生固定失败以及骨折不愈合。
锁定钢板作为锁定内固定器使用时一项典型禁忌症是需要折块间加压的简单骨折。
例如使用锁定内固定技术治疗简单的前臂骨干骨折易于发生骨折不愈合。
与此类似,采用微创技术治疗经皮放置锁定钢板治疗简单骨折也是禁忌症之一。
这些固定方式违反了骨折间隙加压的原则,因而导致不愈合。
最后,间接复位和锁定钢板固定也不适于移位的关节内骨折,因为此类骨折需要开放解剖复位及折块间加压、牢固固定。
由于价格昂贵,锁定钢板一项相对禁忌症是传统钢板就能进行满意固定的骨折。
例如前臂骨干骨折使用传统钢板治疗的愈合率超过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