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达信-供应链管理特点
- 格式:ppt
- 大小:681.00 KB
- 文档页数:13
供应链管理理念的发展阶段及特点传统供应链:供给创造需求,供不应求精细供应链:供给推动需求,需求拉动供给。
牛鞭效应——由于信息传递失真,订单在供应链上由下游向上游逐级放大,从而在末梢(供应商)产生剧烈的放大效应。
集成化的敏捷供应链:及时交货、订单生产、订制化大量生产、敏捷制造。
核心思想:把供应链和协作单位看成是企业的一个组成部分,运用“同步工程”,组织生产,用最短的时间将新产品打入市场,时刻保持产品的高质量、多样化和灵活性。
用户化的敏捷供应链:基于互联网,延迟生产(成型延迟、时间延迟、地点延迟)供应链管理的核心思想:立足于跨越多个组织的更大环境,把供应链作为一个系统,从系统整体协同、系统共赢的视角,来研究、分析和指导组织的管理工作。
(协同、共赢是供应链管理的实质)物流的三要素:承载物、载体、流向(自然流向、市场流向、实际流向)四种典型的物流模式及特点;1)自营物流模式:依靠自身的管理能力和物流设施、设备,来经营自身需求的全部物流业务。
2)外包物流模式:将企业工厂外部的所有物流活动全部外包给专业的物流公司,又称“第三方物流”。
3)股份制物流模式:物流需求者、供给者,以及其他服务商或者投资公司,以资金、实物、资产、管理能力等“资源”为注入股份,合作共建的股份制物流公司。
4)基于ASP的物流联盟模式:与网上物流运作公司联盟,由ASP通过专用软件平台协助在线整合储运能力,并实施物流运作管理。
供应链物流系统合理化:包括物流系统安排合理化和管理理念的现代化。
物流系统安排合理化体现的原则:近距离原则、优化原则、尽量避免迂回和倒流原则、在制品库存最小原则、集装单元和标准化搬运原则、科学搬运原则、绿色物流原则供应链采购和传统采购的区别影响生产物流的主要因素:生产工艺——生产流程不同,设备不同,对生产物流有不同要求和限制生产类型——影响生产物流的构成和比例生产规模——影响物流量大小专业化和协作化水平——影响生产物流的构成与管理组织管理生产物流应注意的问题:物流过程的连续性;物流过程的平行性;物流过程的节奏性;物流过程的比例性;物流过程的适应性MRP的发展:(1)MRP阶段(2)闭环MRP阶段(3)MRP2阶段(4)ERP阶段ERP的核心思想:ERP是在MRP2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一个高度集成的信息系统,它体现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集成。
供应商管理基本概念和特征
供应商管理是一个组织与其供应商之间的战略性合作关系,并通过各种策略和方法来管理供应商性能和关系的过程。
供应商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包括:
1. 合作关系:供应商管理强调与供应商之间建立合作关系,而不仅仅是简单的采购交易。
这种合作关系基于互信、共同目标和价值观的共享。
2. 战略性:供应商管理是一个战略性的管理活动,旨在实现组织的长期目标。
它将供应商和采购活动与组织整体战略相结合,并与组织其他部门密切协作。
3. 供应链导向:供应商管理不仅涉及与单个供应商的关系,还涉及与整个供应链的协调和管理。
它关注整个供应链上的资源优化和效益最大化。
4. 性能管理:供应商管理包括对供应商性能进行监测、评估和改进的过程。
它使用关键绩效指标(KPIs)来衡量供应商的
绩效,并通过正式的评估和反馈机制与供应商合作改进。
5. 风险管理:供应商管理关注供应商的风险,并采取措施来降低这些风险。
这包括对供应商的风险评估、风险认知和制定风险应对策略。
6. 创新和持续改进:供应商管理鼓励和促进供应商创新,并通过持续改进来提高供应商的性能和合作关系。
它倡导与供应商进行沟通和协作,以共同开发新产品、提高工艺和效率等。
7. 绩效奖惩机制:供应商管理设立了奖励和惩罚机制,以激励供应商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并对供应商的不良行为采取相应的制裁措施。
总的来说,供应商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战略性的管理活动,旨在建立合作关系、优化供应链运作、监测供应商绩效,并通过创新和持续改进来提高供应链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