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教知识与能力复习知识点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324.50 KB
- 文档页数:20
第一章心理学(简答题)第一节概述:1.简述婴幼儿发展的含义及影响因素第二节儿童发展理论:1.简述成熟势力说的主要观点及启示2.简述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3.简述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启示。
4.简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的主要观点5.简述前运算阶段的主要特点。
6.简述最近发展区理论及其启示第三节婴幼儿的身心发展1简述婴幼儿身心发展的一般特点2联系实际谈谈3~4岁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4—5、5-6)3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
第五节幼儿认知发展1.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特征2.学前儿童注意分散的原因3.简述幼儿注意的发展策略4.颜色视觉发展的特点5.时间知觉的发展特点6.简述学前儿童观察的发展有哪些特点?7.简述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8.如何培养幼儿的记忆力9.简述幼儿无意想象的特点10简述幼儿再造想象的的发展特点11.如何培养幼儿的想象力?12.简述幼儿想象夸张性的表现及其原因13.简述幼儿思维发展的趋势14.简述中班幼儿的思维特点15.中班幼儿的分类特点是?教师应如何进行教育?(学前儿童分类的发展特点)16.幼儿掌握概念的方式和特点17.简述学前儿童理解力发展的特点18.学前儿童思维能力的培养19简述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特点。
20什么是口吃?什么原因导致口吃?如何解决?21情绪有哪些特点?幼儿情绪发展有哪些趋势?22促进学前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方法23防止和疏导幼儿不良情绪的措施24控制幼儿消极情绪的方法25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26请指出幼儿的气质类型和和相应的教育措施27请简述学前儿童性格的年龄特征。
28简述幼儿自我评价的发展特点。
29简述亲子关系的类型及相应的结果30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31依恋的类型有哪些?依恋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影响依恋安全性的因素有哪些?32简述学前儿童同伴的作用33幼儿的同伴类型有哪些?如何帮助幼儿处理好和伙伴的关系34简述影响学前儿童同伴接纳的因素。
35简述幼儿性别角色发展阶段与特点36简述幼儿性别行为发展的特点及其具体表现37简述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
1.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特征(一)婴儿期的年龄特征(0-1岁) 1.婴儿的身体生长:婴儿期是身体迅速生长的时期,头几个月,身高平均每月增长3cm以上,1 岁时,身高可以达到70-75cm,体重可达9-10kg,同时其神经系统也迅速发育。
(二)先学前期的年龄特征(1-3 岁) 1.动作的发展:1-3岁的儿童和1岁前相比,最明显的特点是动作增多、熟练和复杂化。
其中明显的成就是学会独立行走,初步学会使用工具和做游戏。
2.先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1)语言的形成;(2)思维的萌芽;(3)自我意识的萌芽。
(三)幼儿期的年龄特征(3-6岁) 1.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1)认识活动的具体形象性;(2)心理活动及行为的无意性;(3)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
2.幼儿初期(3-4岁)的心理特点:(1)最初步的生活自理,生活目标扩大;(2)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3)爱模仿;(4)思维仍带有直觉行动性。
3.幼儿中期(4-5岁)的心理特点:(1)更加活泼好动、爱玩、会玩;(2)思维具体形象;(3)开始接受任务;(4)开始自己组织游戏。
4.幼儿晚期(5-6岁)的心理特点:(1)好学、好问;(2)抽象概括能力开始发展;(3)个性初具雏形;(4)开始掌握认知方法。
2.发生认识论——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阶段年龄/岁特征感知运动阶段0-2 智力表现为运动神经的活动,即对可看见、可触摸,可感觉的事物的探索。
前运算阶段2-6/7 能使用符号,语言的运用日趋成熟,记忆和想象蓬勃发展。
思维方式以自我中心为主,不合逻辑。
具体运算阶段6/7-11/12 自我中心式的思维方式逐渐减少,开始用数字、空间、类别,规则重新构建世界。
针对具体物体可以运用逻辑运算。
形式运算阶段11/12-15 思维逐步抽象化。
能合乎逻辑地使用与抽象概念相关的符号,进行假设,归纳、推理,并形成观点。
3.幼儿注意的发展 (1)幼儿的无意注意占优势 (2)幼儿的有意注意初步发展 4.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1)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2)记忆的理解和组织程度逐渐提高(3)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4)幼儿记忆的意识性和记忆方法逐渐发展5.记忆的保持和遗忘 保持是过去识记过的事物形象在头脑中得到巩固的过程。
理论精讲2-保教知识与能力(讲义)巩固复习第二章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第一节婴幼儿发展概述第二节学前儿童发展理论第三节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趋势及年龄阶段特征P16学前儿童发展理论P26五、社会——文化历史理论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儿童现有的心理发展水平(成人指导下)即将达到的心理发展水平的差距P26最近发展区的大小是儿童心理发展潜能的主要标志。
【补充】【教育启示】教学应该走在发展的前面。
P27题目演练【2019下】梅梅和芳芳在娃娃家玩,俊俊走过来说,“我想吃点东西。
”芳芳说:“我们正忙呢。
”俊俊说:“我来当爸爸炒点儿菜吧。
”芳芳看了看梅梅说:“好吧,你来吧。
”从俊俊的社会性发展来看,下列哪一项最贴近他的最近发展区?()A.能够找到一个自己喜欢的玩伴B.开始使用一定的策略,成功加入游戏小组C.在4~5名幼儿的角色游戏中进行合作性互动D.能够在游戏中讨论装扮的角色行为P28六、心理理论01这是S,这是A。
02S有一个球,她把它放在了篮子里。
03S出去溜达,A把球从篮子里拿了出来04然后把球放在了盒子里。
05现在S回来了,她会去哪里找她的球呢?P28六、心理理论第二章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第一节婴幼儿发展概述第二节学前儿童发展理论第三节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趋势及年龄阶段特征P31一、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概念关键期:提出者:劳伦兹(印刻现象)是指儿童在某个时期最容易学习某种知识技能。
一旦错过,难以弥补。
敏感期(最佳期):提出者:蒙台梭利是指儿童心理某个方面发展最迅速的时期。
一旦错过,缓慢发展。
转折期:两个阶段之间急剧变化,普遍现象(必然出现)。
危机期:转折中出现反社会行为,个别现象(成人缺乏正确引导)。
(一)从简单到复杂:1.从不齐全到齐全。
2.从笼统到分化。
(二)从具体到抽象具体形象——抽象逻辑思维(三)从被动到主动1.从无意到有意2.受生理制约到自己主动调节(四)从零乱到成体系对事物的态度由不稳定到稳定P31题目演练【模拟题】婴儿最初只有快乐和痛苦两种情绪,随着年龄的增加,至2岁左右已经有惧怕、厌恶、愤怒、欢乐等情绪。
幼儿教资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重要知识点简述研究幼儿心理时应坚持的原则.(I)客观性原则。
(2)发展性原则。
(3)教育性原则。
2、如何培养幼儿的想象力(1)丰富幼儿的表象,发展幼儿的言语表现力(2)在文学艺术等多种活动中,创造幼儿想象的发展的条件(3)在游戏中,鼓励和引导幼儿大胆的想象(4)在活动中进行适当的训练,提高幼儿的想象力(5)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契机,引导儿童进行想想(6)引导儿童的想象符合客观规律3、《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中对幼儿健康教育的要求。
(1)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以幼儿园生活的愉快,形成安全感依赖感;(2)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个人生活卫生习惯和爱护公共卫生的习惯;(3)指导幼儿学习自我服务技能,培养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4)开展多种有趣的体育活动,特别是户外的大自然的活动,培养幼儿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并提高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5)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和活动进行安全、保健等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6)在走、跑、跳、钻、爬、攀等各种体育活动中,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
4、简述幼儿中暑时应如何处理。
1.将幼儿移至阴凉、通风处,解开其衣扣,让其躺下休息。
2.用凉毛巾冷敷头部,用电扇或扇子扇风,助其散热。
3.,给病儿人丹、十滴水。
4.给病儿喝一些清凉解暑的饮料。
5、幼儿教师应如何培养儿童眼的保健?(1)教育学前儿童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2)为学前儿童创设良好的采光条件、适宜的读物和教具。
(3)定期给学前儿童测查视力。
(4)教育学前儿童注意眼的安全和卫生。
(5)照顾视力差的学前儿童。
(6)培养和发展学前獐的辨色力。
6、简述影响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后天因素。
(1)营养。
(2)疾病。
(3)体育锻炼和劳动。
(4)生活制度。
(5)药物。
(6)季节和气候。
(7)社会因素。
7、《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对于科学教育的目标。
(1)有好奇心,能发现周围环境中有趣的事情:(2)喜欢观察,乐于动手动脑、发现和解决问题。
第一章学前儿童发展一,婴幼儿发展的含义,过程,影响因素★★含义: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心理有规律量变的过程,生理质变特点:方向性和顺序性影响因素:外部客观因素遗传连续性和阶段性环境和教育不平衡性主体内部因素个别差异性二,儿童发展理论流派,观点,代表人物★华生——行为主义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刺激与反应(S—R)“冷处理”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成熟势力说美国心理学家观察学习“双生子爬梯实验”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瑞士心理学家维果斯基——心理发展观前苏联心理学家感知运动,前运算,最近发展区具体运算,形式运算精神分析流派弗洛伊德奥地利精神病学家(4个阶段)埃里克森美国心理学家(8个矛盾)三,婴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阶段特征,发展趋势★年龄阶段特征0到3岁0到1个月身心高速发展1到6个月认生6到1 2个月抬头,翻身,坐,爬,站,走手眼协调依恋关系1到3岁2岁形成言语和思维3到6岁3到4岁小班情绪,模仿,直觉4到5岁中班游戏,具体形象思维,规则5到6岁大班好学好问,抽象逻辑思维,心理发展趋势简单到复杂具体到抽象被动到主动零乱到成体系四,身体发育,动作发育,基本规律和特点★★★身体的发育体重与身高动作的发展头尾大小、无有肌肉的发展近远整体到局部骨骼的发展五,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感觉视觉知觉形状注意无意记忆形象记忆艾宾浩斯听觉大小有意情绪记忆遗忘曲线触觉方位运动记忆“先快后慢”痛觉时间逻辑记忆观察力想象无意、有意思维直觉行动言语口语不完整句(1到2岁)再造,创造具体形象完整句(2岁以后)想象,现实抽象逻辑书面语言六,情绪,情感的基本规律和特点★★★情绪特点易冲动情绪情感的特点社会化基本情绪哭高级情感道德感不稳定丰富和深刻化笑美感外露性自我调节化恐惧理智感七,个性,社会性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个性一个人全部心理活动的总和气质胆汁质神经系统强度个性倾向性多血质(巴甫洛夫)平衡性个性心理特征粘液质灵活性自我意识抑郁质性格活泼好动影响性格因素遗传自我意识3岁掌握“我”喜欢交往家庭自我认识好奇好问幼儿园教育自我评价模仿性强社会环境自我体验易冲动,自制力差社会实践活动自我控制社会性发展人际关系依恋无差别(出生到3个月)亲子关系民主型性别行为有差别(3到6个月)专制型亲社会行为特殊的情感联结(6个月到2岁)放任型攻击性行为八,个体差异形成的原因★★原因客观因素遗传因素主观因素需要自我意识孕期状况兴趣爱好心理状态生理成熟能力性格环境和教育因素九,观察,谈话,作品分析,实验等基本研究方法★★★心理学研究方法观察法观察时间长期定期观察内容全面重点实验法自然实验法(现场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谈话法作品分析法问卷法结构式/封闭式非结构式/开放式综合性十,身体发育,心理发展,容易出现的问题或障碍★常见问题发育迟缓体格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全身松弛法运动系统脱敏法语言肯定性训练肥胖症睡眠障碍夜惊梦魇艾里斯理性情绪辅导遗尿症ABC理论多动症高峰发病年龄为8到10岁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情绪障碍焦虑沮丧恐惧行为问题任性自损第二章学前教育原理一,教育的本质,目的,作用。
第一章学前儿童发展第一节婴幼儿发展概述一、婴幼儿发展的含义婴幼儿发展是指婴幼儿在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两方面有规律地进行量变与质变的过程。
二、婴幼儿发展的影响因素婴幼儿发展的影响因素包括客观因素<遗传、成熟>和主观因素<环境和教育、主观能动性>。
第二节儿童发展理论一、成熟势力说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成熟势力说简称成熟论。
观点: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两个:成熟和学习。
成熟是发展的重要条件。
理解:双生子爬梯实验教育(需记):尊重孩子的实际水平,在尚未成熟时要耐心等待。
二、行为主义观点1、华生的经典行为主义美国心理学家华生——行为主义学派的创始人。
观点:人的发展完全是由外界环境决定的。
需记:华生的环境决定论2、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强化理论。
理解:(1)正强化:由于一个刺激的加入而增强了一个操作性行为发生的概率。
如:表扬、小红花奖励等。
(2)负强化:由于几个刺激的排除而加强了某一操作性行为发生的概率。
如:批评、惩罚等。
3、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观察和模仿>观点:观察学习是通过观察并模仿他人而进行的学习。
他强调观察学习在行为发展中的作用。
理解:班杜拉关于观察学习的经典实验三、精神分析理论1、奥地利的西蒙•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
需记:❥三个主要的、连续的阶段:(1)本我:遵循快乐的原则。
(2)自我:遵循现实的原则。
(3)超我:遵循道德的原则。
❥心理和行为发展划分由低至高的五个渐次阶段(1)口唇期<0~1岁>(2)肛门期<1~3岁>(3)性器期<3~6岁>(4)潜伏期<6~11岁>(5)生殖期<12岁以后>2、美国的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
同时也是美国现代最有名望的精神分析理论家之一。
需记:埃里克森提出的八个阶段:❥信任感对不信任感(0岁~1、1.5岁)❥自主感对羞耻感、怀疑感(1、1.5岁~3、4岁)❥主动感对内疚感(3、4岁~5、6岁)❥勤奋感对自卑感(6岁~11岁)❥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1、12岁~17、18岁)❥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早期)❥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自我整合对绝望感(成年晚期)<前四点为需记,后四点需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