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结肠息肉镜下切除术

最新结肠息肉镜下切除术

最新结肠息肉镜下切除术

肠息肉是肠黏膜局部增生形成的赘生物,分布于结肠和直肠的各个部位,有单发性息肉、多发性息肉和息肉病之分,病理显微镜下分成炎性或增生性息肉、管状腺瘤、管状绒毛腺瘤、绒毛状腺瘤等类型。

肠息肉主要表现为便血,出血量可大可小,一旦便血一定要做肠镜检查明确病因;多数息肉是因腹泻、便秘等症状就诊查肠镜检查时附带被发现。

肠镜是最主要的息肉检出手段,但也容易漏诊,漏检率达到20-30%,采用无痛肠镜、高质量的肠道准备、肠镜检查时仔细退镜仔细观察大于6 -8分钟能减少漏检率,一次肠镜检查不代表没有息肉,需要定期复查。

息肉生长缓慢,但长到一定的时候可能会转变为结肠恶性肿瘤,特别是管状绒毛状腺瘤、绒毛状腺瘤是结肠恶性肿瘤的主要前期病变,因此,一旦被检出息肉医生会告知你最好择期在肠镜下切除息肉。

这项治疗也是目前预防结(直)肠癌的最有效手段。

大肠癌的发展过程:

1、癌症最开始可能只是一个腺瘤;

2~4、经过数年的发展,腺瘤发生癌变,并不断生长,最终出现转移。

目前的内镜技术发展,已经使切除息肉成为非常简便、安全、有效的微创操作。下面让我们通过肠镜下照片来了解一下息肉切除的几个步骤:肠道息肉检查/切除步骤详解

步骤一:发现息肉,并将其暴露于视野正中。

步骤二:通过肠镜上的孔道插入特殊器械(电圈套器),并在息肉旁伸出钢丝圈。

步骤三:将钢丝圈套住息肉,并于息肉根部收紧钢丝圈(这可需要一定的小技巧哦!)。

步骤四:轻轻向肠腔内提起息肉,使钢丝圈尽量远离肠壁黏膜。

步骤五:在钢丝圈上脉冲式通高频电进行电灼烧,直至息肉根部被切断,息肉脱落。

步骤六:为防止创面迟发性出血,可以使用金属夹子夹闭创面。本图为夹子在创面旁打开。

步骤七:金属夹子于创面处夹闭。

至此,肠镜下切除息肉的操作完成。

脱落的息肉需取出体外进行病理切片检查,而留置于肠道内的金属夹也将在以后的数日内自行脱落排出体外。

切除之后的复查

因为大肠息肉术后容易复发,所以应定期行肠镜+病理复查。复查的频率应当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1、单个良性大肠息肉摘除术后,刚开始每年需复查一次大肠镜,连续2~3年检查不复发,之后可以改为每3年复查一次大肠镜。

2、多个良性大肠息肉,为保险起见,还是要每年做一次肠镜检查。

3、增生性息肉因生长较慢,病人可1~2年随访1次。

4、腺瘤性息肉,尤其是伴有上皮内瘤变的,病人随访时间要适当缩短,一般为6个月~1年。

5、绒毛状腺瘤、高级别上皮瘤变和锯齿状腺瘤容易复发和癌变,应当在息肉摘除术后3个月复查1次,若无异常,可延长至6个月~1年。

6、若发现癌变的息肉,切除后应进行更加密切的复查。

结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治疗的护理科普

结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治疗的护理科普 结肠息肉指的是病人结肠粘膜比周围高,同时突向肠腔的一种隆起性病变。 一般情况下病人不会出现任何症状,部分病人有可能会出现大便异常及出血,息 肉较大会诱发肠梗阻。结肠息肉可能是肿瘤性的,也有可能是非肿瘤性的。这一 疾病的发生对象主要为成年人,疾病发生概率比较高的主要是50岁以上的中年 人及70岁以上的老人。结肠息肉中最严重的情况为腺瘤性息肉,因为腺瘤性息 肉是一种十分典型的癌前病变。目前治疗结肠息肉的主要方法为结肠息肉内镜 下切除治疗术,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创伤较小、痛苦较少且恢复时间快。正确的护 理方式对于病人疾病康复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对结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治疗 的护理方法进行具体阐述。 1、术前护理 (1)常规检查:主要包含血常规、血型、肝功、凝血及肝炎相关标志物等。 (2)心理护理:一些病人在手术之前会非常紧张,情绪过于紧张也会对手 术造成影响,因此医院需要向病人及家属阐述清楚肠息肉切除的原因、过程及对 于疾病康复的重要性,使病人及家属能够明确手术的安全性,减少甚至消除病人 对于手术的疑惑,使病人不再恐惧,能够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对其进行检查,必要 的时候需要为病人放一些比较舒缓的音乐,分散病人过于集中的注意力,减少病 人因为负面情绪过剩产生的不良身体反应。 (3)病人准备:术前医护人员需要了解病人的肝功能、凝血酶原时间及血 常规等情况。使用心电监护对病人生命体征进行动态观察。要求患者签署手术同 意书,使患者清晰手术有可能会导致的并发症,以免之后出现医疗纠纷。病人还 需要做好肠道准备:检查前6到8个小时要保持空腹,在检查前一天的时候午餐 和晚餐要吃一些清淡少渣的食物,患者需要口服硫酸镁(不能服用甘露醇)或者 用清水(不能用肥皂水)灌肠【年龄比较大或者是便秘肠道蠕动比较慢的病人】,直到排便为水样之后才能进行相应检查。

内镜下治疗肠息肉技术(EMR ESD APC等)

内镜下治疗肠息肉技术 肠息肉主要包括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和息肉病综合征。其中,腺瘤性息肉、息肉病综合征与结肠癌密切相关,有研究显示内镜检出、切除腺瘤可使结直癌的发生减少76%~90%,下面就介绍几种内镜下清除肠息肉的技术。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 EMR常用于切除无蒂息肉,通过注射缓冲液到黏膜下层的空间,使上皮与底层组织分开,使病变分离。EMR比单纯使用圈套器或电凝术切除病变更安全。 EMR通常用于<20mm 的息肉,这是因为用这种技术整块切除更大的息肉是有难度的。然而用黏膜分片切除法(EPMR)对更大的息肉是可行的。EPMR 先从病变周围注射液体使病变隆起,然后用圈套器分片将病变切除,先切除病变中央部,再切除残余病变。EPMR对于结直肠大而无蒂的息肉是一种安全的方法,但是由于其高复发率应谨慎用于恶性息肉。如果EPMR术后有残留的息肉组织,可用氩离子凝固术清除。分片切除后3~6个月内应该复查病灶处有无残余息肉组织。

EMR的适应证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的适应证各国并不统一,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医院、医生掌握的适应证也不完全一样。首先要获得组织标本用于常规活检未能明确诊断的黏膜下病变的病理学诊断;其次切除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无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较浅、采用可以完全切除的消化道早癌均为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的适应证。但临床实际应用过程中,判断准确、可操作性强的绝对适应证标准还有争议。 日本食管协会制定的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早期食管癌的绝对适应证为:病灶局限于m1、m2层、范围<2/3食管周长、长度<30mm,病灶数目少于3-4个;相对适应证为:病灶浸润至m3、sm1,直径30 ~50mm,范围≥3/4食管周长或环周浸润、病灶数目5~8个。 根据日本胃癌学会编写的《胃癌治疗指南(2004年4月版)》规定,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的手术适应证为:(1)病理类型为分化型腺癌;(2)内镜下判断癌组织的深度限于黏膜层(m);(3)病灶直径<2c m;(4)病变局部不合并溃疡,以上4个条件需同时具备。近年来,随着内镜设备、附件的改进和内镜技术的提高,治疗的适应证有所放宽,经常根据新的研究结果而修正。

肠息肉的手术治疗方法和风险评估及术后注意事项

肠息肉的手术治疗方法和风险评估及术后注 意事项 肠息肉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疾病,它是指腺上皮生长在肠黏膜上的肿块。肠息肉虽然本身并不致命,但如果不及时治疗并控制其发展,有可能发展为恶性肿瘤。因此,手术治疗是一种常见的方法,以清除和预防这种疾病。本文将介绍肠息肉的手术治疗方法和风险评估,并讨论术后的注意事项。 一、手术治疗方法 1.内镜下肠息肉切除术 内镜下肠息肉切除术是目前最常见和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这种方法通过内镜的引导下,将切除器械插入肠道,直接切除息肉。内镜下肠息肉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可以在局部麻醉下进行,不需要全身麻醉。 2.开腹手术 如果肠息肉较大,位置较深,或合并其他结肠疾病,内镜下切除术可能无法彻底清除,这时需要进行开腹手术。开腹手术是传统的治疗方法,通过切开腹部进行肠道切除。这种方法适用于肠道息肉较大或有潜在恶性变迁的情况。 二、风险评估 1.手术风险

无论采用内镜下切除术还是开腹手术,都有一定的手术风险。可能 出现的并发症包括出血、感染、结肠穿孔等。因此,在决定手术治疗前,医生会根据病情评估手术风险,并权衡手术风险与治疗效果。 2.术后并发症 除了手术风险外,术后也可能出现一些并发症。例如,术后可能会 出现腹痛、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不适症状。此外,手术后的伤口也 需要注意感染和愈合情况。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术后的护理和注意事 项密切相关。 三、术后注意事项 1.饮食 术后饮食是恢复和康复的重要因素。术后患者应以流质饮食为主, 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和刺激性食物,以免刺激伤口和消化系统。同时,患者需要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以防脱水。 2.伤口护理 术后患者的伤口需要密切观察和护理。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湿 热环境,防止感染。定期更换敷料,并按医生建议使用抗菌药物,以 促进伤口的愈合。 3.避免剧烈运动 术后患者需要避免剧烈运动和重物提拿,以免伤口张力过大或造成 再出血。根据医生的建议,逐渐增加日常活动量,但要避免过度劳累。

肠息肉的治疗进展新的疗法和研究成果

肠息肉的治疗进展新的疗法和研究成果 肠息肉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疾病,它是指粘膜表面的小肿块,可能会引发癌变。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肠息肉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开拓和改进。本文将介绍肠息肉治疗的新疗法和研究成果。 一、内镜下切除术 内镜下切除术是当前治疗肠息肉的首选方法之一。它通过内镜引导下,将息肉完整切除,避免了传统开腹手术对肠道的切口,减少了创伤和术后恢复时间。同时,内镜下切除术还可以进行病理学检查,确保完整切除病变组织。 二、光动力疗法 光动力疗法是一种利用激光或LED光源照射肠息肉,使其发生光化学反应而达到治疗效果的方法。光动力疗法可选择性地破坏肿瘤组织,保护正常组织,具有微创、恢复快的特点。研究表明,光动力疗法对小肠息肉的治疗效果显著,可以有效减少复发。 三、内镜下电切术 内镜下电切术是利用电切刀,在内镜引导下直接将电流切入息肉组织,破坏其血管,达到止血和切除效果。该方法具有创伤小、切除干净、出血少的优点。近年来,一些研究还表明内镜下电切术结合光动力疗法可以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四、药物治疗研究成果

除了传统的手术疗法外,药物治疗是肠息肉治疗的另一个重要方向。目前,一些药物在治疗肠息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例如,阿 司匹林等非甾体类抗炎药被广泛应用于肠息肉高危人群中,可以有效 降低息肉复发的风险。 五、微创手术技术 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一些新颖的微创手术技术被应用于肠息肉的 治疗中。例如,腹腔镜手术和机器人辅助手术技术,具有创伤小、出 血少、恢复快的特点,为肠息肉患者带来更好的生活质量。 六、肠道菌群研究 近年来,肠道菌群的研究逐渐受到重视。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在调 节肠道健康和预防息肉复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调整肠道菌群的 平衡,可能有助于预防肠息肉的发生和发展。这为深入研究肠息肉的 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方向。 总结起来,肠息肉的治疗进展带来了新的疗法和研究成果,包括内 镜下切除术、光动力疗法、内镜下电切术、药物治疗、微创手术技术 和肠道菌群研究等。这些新方法和新理念的出现为肠息肉的治疗提供 了更多选择和希望,也为进一步研究肠息肉的病理机制和预防手段打 开了新的研究方向。希望这些进展能够为肠息肉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 效果和生活质量。

图解:不同类型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术

图解:不同类型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术 肠息肉是指一类从黏膜表面突出到肠腔内的隆起状病变,在没有确定病理性质前统称为息肉。肠息肉分布于结肠和直肠的各个部位,有单发性息肉,多发性息肉和息肉病之分,病理显微镜下分成炎性或增生性息肉、管状腺瘤、管状绒毛腺瘤、绒毛状腺瘤等类型。 对绝大部分人来说,肠息肉不会有啥特别的感觉,最多出现便血、腹泻、腹痛等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然而,只有当息肉变大时,可能会出现拉黑便、便血以及经常性腹痛等较为明显的症状。 然而,肠息肉确实会癌变,且绝大多数的大肠癌都是由肠息肉恶变而来的,但不是所有的息肉都会癌变。息肉发生癌变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息肉的大小、类型、形态、数目、部位、上皮间变程度等等。 现已明确,息肉切除术可有效中断腺瘤至腺癌进展从而降低结直肠癌发展的风险。肠镜是息肉最主要的检出手段。在肠镜发现息肉后,光靠看是无法肯定这些息肉是非肿瘤性还是肿瘤性的,需要切下来进行病理检查,才能最终确认。最后,根据肠镜检查息肉的数目、部位、大小、形态、病理检查结果决定是否需要切除息肉。 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已经使得切除息肉成为非常简单,安全,有效的微创操作。多数息肉可以在内镜下切除,对于切除较困难的息肉还需不断改进切除技术以及所需的相关器械。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常规结直肠息肉切除术。

一、微/小息肉切除术 常规的肠镜检查中发现,约90%的结直肠息肉为微小息肉( ≤ 5mm) 或小息肉 (6 ~ 9mm ),对此类息肉进行切除可有效阻断息肉癌变的进程。目前,结直肠微小息肉切除的主要方式有活检钳息肉钳夹术、圈套器息肉勒除术和氩离子凝固术。 1、活检钳息肉钳夹术 活检钳息肉钳夹术适用于直径<0.5cm的息肉,是最常用且简单的息肉切除方法。活检钳息肉钳夹术包括了冷活检钳夹术(CFP)和热活检钳夹术(HFP)。 A 钳除前, B 钳除后创面。C-D:热活检钳除术注意事项,息肉体积过大,增加电凝时间,造成透壁性损伤(图片来源:胃肠病)CFP能避免与电凝有关的风险以及几乎可忽略的肠穿孔风险。最新欧洲胃肠镜学会(ESGE)指南指出,对于采用圈套器较难切除的息肉也可以选用较易操作的 CFP。 而HFP则常用于止血,因为该技术可在钳咬病灶的同时电凝其周围的部分正常组织并可术中止血,故可一定程度上提高息肉的完整切除率。然而,因HFP造成迟发型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且

内镜下结肠黏膜切除术(EMR)治疗结肠平坦型息肉临床疗效观察

内镜下结肠黏膜切除术(EMR)治疗结肠平坦型息肉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评价消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结肠平坦型息肉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收集我院50例结肠平坦型息肉患者,给予内镜下行结肠黏膜切除术(EMR),并对所有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术后1、3、6、12个月随访复查。结果切除组织表面渗血为5例,给予止血钳止血后无渗血,45例直径<2 cm者术后溃疡表面4周完全愈合;5例>2 cm者6周愈合。术后未发生穿孔等严重并发症。治疗后随访未见复发。结论EMR操作简单、安全,经济,治疗结肠平坦型息肉临床疗效确切。 【关键词】结肠平坦型息肉;结肠黏膜切除术(EMR)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最早在德国和日本用于大片组织活检,近10年来,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在不断创新,应用范围在扩大,主要用于消化道早期癌的切除、腺瘤重度异型增生、平坦型息肉的切除。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我们对我院50例结肠平坦型息肉内镜下行结肠黏膜切除术(EMR),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50例结肠平坦型息肉患者;其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31岁~70岁。内镜下均给予取活检送病理,病理回报:其中增生性息肉8例,管状腺瘤12例、绒毛状腺瘤6例、管状绒毛腺瘤l4例,局部癌变4例,混合性腺瘤5例,1例癌变。均具备EMR适应证:①化验血常规及凝血机制正常,无心、肺、肾功能不全。②病理证实为腺瘤样增生、黏膜内癌,病变直径小于3 cm[1]。禁忌证:1肿物侵及黏膜下层,2局部注射后病变抬举不完全者,3黏膜下层与肌层之间粘连者,4有结肠镜检查禁忌证5凝血功能障碍,有出血倾向者。 1.2 手术方法术前化验血常规、血型、出凝血时间、检查心电图,清洁肠道。进镜后全面观察结肠情况,确定病变的距离与位置,首先将内镜注射针经活检孔病变边缘约1~2cm处黏膜下注射0.05%肾上腺素生理盐水2~4 ml,确定病变处黏膜与黏膜下组织充分分离。注射后病变组织和周边的黏膜形成半圆形隆起,插入圈套器,并将圈套器的开口完全置于病变隆起的黏膜并压紧,收紧圈套器,通电(功率50W)切除病变隆起的黏膜。将切除的病变的黏膜组织吸引着随肠镜退出体外,检查切除的病变是否切除完整。再次进镜观察结肠黏膜切除后创面有无出血、穿孔、是否有残留等。术后静脉应用抗生素3 d,禁食1 d,1周后即可正常饮食及工作。 2 结果 黏膜切除范围:本组50例病灶完全切除,共切除62个病灶,切除后均送病理。结果:切除组织表面渗血为5例,给予止血钳止血后无渗血,45例直径小于2 cm者术后溃疡表面4周完全愈合;5例直径为2~3 cm者6周愈合。术后

结肠息肉的内镜切除技术

结肠息肉的内镜切除技术 结肠息肉是结肠黏膜上的良性肿瘤,是常见的胃肠道病变之一。内镜切除术是 治疗结肠息肉的主要方法之一,它可以通过内镜技术将结肠息肉完整地切除,并且具有创伤小、安全可靠等优势。本文将介绍结肠息肉的内镜切除技术,包括手术前准备、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手术前准备 在进行结肠息肉的内镜切除之前,需要做好手术前准备工作。首先,患者需要 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身体检查,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并评估手术风险。其次,患者需要进入空腹状态,以减少手术中发生意外事件的可能性。进入手术室后,需要监测患者的心电图和呼吸情况,并给予适当的麻醉。 二、操作步骤 1. 内镜插入和定位:医生会将内窥镜通过患者的直肠插入到结肠中,并利用气 体充盈技术将结肠扩张,便于操作。同时,医生还需要使用内镜上的摄像头观察和定位结肠息肉的位置。 2. 标记和注射:一般情况下,医生会在结肠息肉周围标记一个小圈,以便后续 的切除操作。在标记完成后,医生会向结肠息肉注射缩血管剂以减少出血风险。 3. 切除结肠息肉:通过内窥镜的通道,医生可以使用不同的器械进行切除操作。常用的器械包括电刀、剪刀等。在切除过程中,医生需要小心地将结肠息肉从黏膜层逐渐剥离,并确保整个过程中不损伤到周围组织。 4. 出血控制:由于结肠黏膜丰富的血供,在切除结肠息肉时可能会出现少量出血。为了控制出血,医生可以使用电凝或者夹闭等方法进行止血。对于较大出血的情况,还可以应用钳夹或者都金属夹闭器进行交叉夹闭。

5. 残端处理:当结肠息肉完全切除后,医生需要检查残余黏膜,确认再无结肠 息肉残留。若发现残留结肠息肉,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切除操作。 三、注意事项 1. 安全是第一位:在进行结肠息肉内镜切除术时,医生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性。同时,手术中需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操作,并注意观察和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2. 出血与感染风险:结肠息肉内镜切除术后可能出现少量出血和感染等并发症。因此,在手术中医生需要掌握良好的止血技巧,并在切除后对伤口进行适当处理和抗感染措施。 3. 术后处理与复查:在结肠息肉内镜切除术完成后,患者需要密切观察术后情况。医生会根据具体病情制定相应的康复方案,并给予患者必要的饮食指导和护理建议。 4. 随访与复查:为了及时发现复发和并发症,患者需要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术 后随访和复查。在复查中,医生会再次检测结肠息肉切除部位,并观察伤口的愈合情况。 结肠息肉的内镜切除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它可以完整地切除结肠 息肉,并最大程度地保留结肠黏膜。在术前准备、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等方面,医生需要严格按照规程进行操作,并注意术后康复与随访。通过结肠息肉的内镜切除技术,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提高生活质量,并减少恶性转化的风险。

结肠镜下息肉切除术

结肠镜下息肉切除术 【目的】 结肠镜下息肉切除术[包括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和息肉电切电凝术(electrocoagulation and electrosection)]是利用结肠镜及镜下治疗设备,切除结直肠息肉,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生率。 【适应证】 (1)隆起病变,特别是有蒂,或亚蒂者。 (2)原则上应一次可切除的较大的病变者。其中隆起性息肉直径小于5cm,扁平息肉浸润深度不超过肌层,可疑癌的无蒂隆起应选择黏膜切除。 (3)早期结肠癌,经超声内镜证实肿瘤局限于黏膜层或黏膜下层。 【禁忌证】 1.心肺功能不全等内镜检查禁忌情况。 2.病变浸润至浆膜层。 3.息肉直径过大(大于5cm)或明确息肉内有较大动脉。 【准备工作】

1.知情同意 检查和治疗前应获得患者及家属的知情同意并签字,知情同意书应列明操作最常见的并发症。应当包括以下可能的并发症:心肺不良反应、感染、出血、穿孔。 2.术前准备 常规清肠,必须要求肠道完全清洁,口服抗凝药物者停服药物2周以上。 3.设备 结肠镜、高频电切发生器、黏膜注射针、圈套器、透明帽、各种类型电切刀。 【操作方法】 1.电切电凝术 (1)调整患者体位或镜身,使息肉下垂至肠腔。 (2)全套息肉基底部,收紧圈套器,确认未将正常黏膜套入。 (3)先电凝,后电切,对于较大息肉,上述方法交替进行,直到息肉切除。 (4)观察创面,残留病变追加切除或APC治疗,出血部位给予止血电凝治疗。 2.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

结直肠镜息肉切除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结直肠镜息肉切除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1.引言 1.1 概述 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介绍关于结直肠镜息肉切除标准的背景信息,引起读者的兴趣,并提供对整篇文章的概括。 下面是一个示例: 结直肠镜息肉切除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手术,用于治疗结直肠息肉。结直肠息肉是结直肠黏膜上凸起的肿瘤样病变,一旦发现,应该尽早切除,以防止其发展为恶性肿瘤。然而,在进行结直肠镜息肉切除之前,医生需要根据特定的标准来确定切除的合适时机和方法。 本文将详细讨论结直肠镜息肉切除标准的重要性、应用和展望。在正文部分,我们将首先介绍结直肠镜检查的基本原理和过程。接着,我们将探讨结直肠镜息肉切除的重要性,即为什么要选择结直肠镜进行切除。最重要的是,我们将详细阐述结直肠镜息肉切除的标准,包括切除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以及切除的技术要点。 在结论部分,我们将强调结直肠镜息肉切除标准的意义,包括提高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减少患者的痛苦和并发症发生率。同时,我们将讨

论结直肠镜息肉切除标准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以及其未来的发展潜力。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将全面了解到结直肠镜息肉切除标准的重要性以及其在患者治疗中的应用。这将有助于医护人员在实践中更好地指导和规范结直肠镜息肉切除手术,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1.2 文章结构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按照以下方式进行编写: 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小节。在概述中可以简要介绍结直肠镜息肉切除的背景和重要性,引起读者的兴趣。在文章结构中可以说明本文的组织结构,即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主要部分的内容安排。在目的中可以明确本文的目标,即介绍结直肠镜息肉切除标准的相关知识,以帮助读者了解标准的意义、应用和展望。 正文部分包括结直肠镜检查、结直肠镜息肉切除的重要性和结直肠镜息肉切除的标准三个小节。在结直肠镜检查中可以介绍结直肠镜检查的基本原理和步骤,以及其在肠道疾病诊断中的作用。在结直肠镜息肉切除的重要性中可以说明息肉切除对于预防结直肠癌的重要性,以及其在治疗结直肠息肉相关症状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的意义。在结直肠镜息肉切除的标准中可以详细介绍切除标准的制定依据、内容和方法,包括息肉大小、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与内镜下圈套高频电切术治疗结直肠息肉的临床效果比较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与内镜下圈套高频电切术治疗结直肠息肉的临 床效果比较 引言 结直肠息肉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其主要特点是黏膜增生形成肿块,通常在结直肠内壁发现。结直肠息肉可以分为腺瘤型、炎症性和增生性三种类型。腺瘤型息肉是最常见的一种,它具有一定的癌变潜能。内镜下治疗结直肠息肉已成为目前主流的治疗方式,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和内镜下圈套高频电切术(ESD)是常用的两种治疗方法。本文将对这两种治疗方法在治疗结直肠息肉时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的临床效果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是一种微创治疗结直肠息肉的方法,其主要适用于小于2cm的结直肠息肉。该方法操作简单,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因此被广泛应用。EMR通常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切除,包括吸附切除、环形切除和以上黏膜切除术。环形切除术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该方法通过将圈套设入息肉周围,将息肉切除并保留病变周围的正常组织。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的主要优点是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但也存在着无法切除较大的息肉、复发率高等缺点。 内镜下圈套高频电切术的临床效果 内镜下圈套高频电切术是一种通过高频电切割处理结直肠息肉的治疗方法,适用于较大、较难切除的息肉。该方法操作熟练后,可以进行大面积或深部的切除,能够有效清除病变组织。ESD相较于EMR的主要优点是可以切除较大、较难切除的息肉,一次手术成功率高,但是因为操作技术需要高超,手术时间长,对医生要求高。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与内镜下圈套高频电切术的比较 (一)手术效果比较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和内镜下圈套高频电切术在治疗结直肠息肉时,其手术效果有所不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适用于小于2cm的结直肠息肉,创伤小、出血少,能够较好地切除息肉,术后患者快速康复。但是对于较大的、难以完全切除的息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效果较差。而内镜下圈套高频电切术能够切除较大、较难切除的息肉,一次手术成功率高,但术后恢复较慢,术中出血较多,对医生操作技术要求较高。两者在手术效果上各有优劣。

2022肠息肉镜下切除术及术后复查(全文)

2022肠息肉镜下切除术及术后复查(全文) 肠息肉大部分是肠黏膜的一个新生物,若是恶性,危害自不必说。如果是腺瘤等癌前病变,则相当于一个“定时炸弹”,随着息肉的增大,数目的增加,癌变机会也迅速增大,即使是炎症性息肉,对身体的危害性虽然小些,但随着息肉的增大,也可能带来一系列临床症状,如长期便血、腹泻、肠套叠甚至肠梗阻等。所以,发现有肠息肉,应尽早切除,以免带来一些其他疾病。 肠道息肉分为非肿瘤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 非肿瘤性的息肉一般就不会发生癌变,主要包括: 幼年性息肉:常见于幼儿,大多在10岁以下。常发生直肠内,呈圆球形,多为单发,病理特征为大小不等的潴留性囊腔,是一种错构瘤。 炎性息肉:又称假性息肉。是大肠黏膜的溃疡在愈合过程中纤维组织增生及溃疡间黏膜下水肿,使正常黏膜表面逐渐隆起而形成。 腺瘤性息肉是公认的癌前病变 应积极处理,大肠腺瘤演变成癌所需的时间为5~15年。当然,并非所有腺瘤都会发生癌变。

从发病年龄上看,腺瘤性息肉要比大肠癌早5~10年。据Morson在1976年发表的腺瘤到癌发展理论认为,这个时间约为10年。但据最新的一些文献报道,从腺瘤性息肉发展到癌至少需要5年,平均在5~15年。 治疗方法有:内窥镜治疗、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等。 肠息肉切除必须做活检,以排除癌变。 一、镜下肠息肉切除术的一般步骤: 目前的内镜技术发展,肠镜下切除息肉成为非常简便、安全、有效的微创操作。

让我们通过肠镜下图片,来了解一下息肉切除的几个步骤: 步骤一:发现息肉,并将其暴露于视野正中。 步骤二:通过肠镜上的孔道插入特殊器械(电圈套器),并在息肉旁伸出钢丝圈。

结肠息肉肠镜下冷切除术

结肠息肉肠镜下冷切除术 创新决胜未来。新技术、新项目的规范开展,将进一步提升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培养临床医学人才和更好的服务患者。2018年各科室共申报了53个新项目,新技术、新项目管理委员根据我院《新技术、新项目管理办法》及临床工作需要,进行了评议审核,从中筛选出27个优质项目作为标杆,逐一介绍。 一个案例 李女士今年40岁,因上腹部不适到我院消化内科门诊就诊,毛涛主治医师接诊后详细询问病史,李女士有餐后饱胀不适,并伴有隐痛,有反酸烧心。在问到家族史时,李女士诉她的父亲患有结肠癌。详细询问完病史并查体后毛涛主治医师建议患者行胃镜检查,同时建议也行结肠镜检查。 李女士就诊时就打算要做胃镜检查了,但是她觉得没有便血、排便习惯改变等肠道症状,对要行结肠镜检查表示不理解。毛涛主治医师耐心解释,李女士的父亲患有结肠癌,属于有一级亲属家族史,是结直肠癌的高风险人群,应该从40岁开始筛查。并建议她完善凝血酶原时间、心电图等检查前准备,如果在结肠镜检查时发现结肠息肉,若病变小于10mm适合门诊切除则检查时同时切除。 李女士完善了凝血酶原时间、心电图等检查后到消化内镜中心预约了胃镜和结肠镜检查,完善了肠道准备后按预约时间接受了检查。毛涛主治医师在结肠镜检查中发现了7枚大小约3mm至7mm的息肉,就行结肠息肉冷切除术切除了息肉。术后向李女士交代要适当注意饮食及休息,有腹痛、便血、发热等不适后随诊。 一周后李女士到门诊复诊,对于结肠镜检查结果,李女士又惊又喜,惊的是没想到毫无症状的她,结肠内竟然有7枚经病理证实的腺瘤型息肉。这都是定时炸弹啊!喜的是在毛涛主治医师的坚持下,她接受了结肠镜检查,同时切除了息肉,消除了隐患,所以对毛涛主治医师感激不尽。 技术内容

2023结肠息肉内镜切除总结

2023结肠息肉内镜切除总结 引言 结肠息肉内镜治疗技术已经成熟,很多医生认为息肉切除很简单,但仍然会遇到复杂问题甚至危险并发症。 对于息肉内镜切除知识应多多学习共识指南,对提高患者医疗安全和保护医生大有益处。 正文 1. 结肠息肉内镜治疗的常用方法 结肠息肉的内镜治疗方法有EMR、ESD、圈套器冷切、钳除,除此之外还有APC灼除等热灼除的方法。

息肉切除方案的选择需要根据病变因素和医生经验水平,根据息肉大小、形态、位置、以及有无癌变风险等综合评估决定治疗选择。 镜下表现评估应该使用标准描述和诊断,还要注意难于切除的部位。 侧向发育腺瘤LST,如果注射后能完整圈套可以EMR,也可以采用Hebird ESD的办法保证切缘更完整,如果直径较大难以完整圈套,需要ESD治疗。对于病理回报增生性息肉的结肠息肉,可以内镜下常规切除。 对于10mm以内的微小息肉可以采用冷切除的办法,直径<5mm可以采用冷钳除,5~10mm可以采用冷圈,会更安全快速,可能会出现灯芯征,但是不是残留,大家不必担心。

对于有凹陷、亚蒂和有蒂息肉(蒂部>10mm)采用标准EMR切除,对于长蒂息肉推荐蒂部夹闭或尼龙绳收紧后再切除,以提高切除的安全性。 息肉内镜处理常见方案的选择 内镜治疗中涉及的指南有①日本胃肠病学会(JSGE)关于结直肠息肉的管理指南(2020修订版)②Endoscopy2017年3月刊上发表了结直肠息肉切除术管理指南等,大家如有需要,可以上网搜索下载学习。 2. 结肠息肉切除过程中常见的风险 内镜下息肉切除风险有出血、穿孔和迟发性出血等。其中最常见的风险是迟发性出血。

2023儿童结直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方法选择原则(全文)

2023儿童结直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方法选择原则(全文) 摘要 结直肠息肉是儿童消化道常见疾病之一,内镜检查及内镜下息肉切除是目前主要诊断及治疗方式。针对息肉分类选择适宜的切除方式对减少术后并发症至关重要。该文主要围绕儿童结直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方法的选择原则进行阐述。 关键词 儿童;结直肠息肉;内镜;息肉切除术基金项目:中华消化内镜 结直肠息肉在儿童中的发病率约为1%,是儿童便血和腹痛的常见原因,90%以上为幼年性息肉[1]。尽管儿童结直肠息肉多为单发,但部分息肉可能会引起失血、贫血及肠套叠等并发症,虽大部分息肉为良性病变,但也有部分存在恶变风险,因此儿童结直肠息肉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尤为重要[2]。电子结肠镜检查作为结直肠息肉诊断的金标准,随着其在儿科应用的增加以及内镜技术、器械的创新与优化,内镜下息肉切除已成为结直肠息肉患儿治疗的主要方式。现就儿童结直肠息肉分类、切除目的及切除方法做一综述。 1结直肠息肉分类 1.1大小分类依据息肉直径大小分为彳散小息肉[直径(d)≤5mm入小息肉(520mm)[3]o1.2肉眼形态学分类依据息肉形态及与黏膜平面的关

系,山田分型[3]将息肉分为I型:隆起的起势部较平滑而无明确的境界,呈丘状;∏型:隆起的起势部有明确的境界,呈半球状;m型:隆起的起势部稍小,有亚蒂;IV型:隆起的起势部有明显的蒂部。1.3组织病理学分类依据组织病理结果分为腺瘤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炎性息肉、锯齿状息肉[4]。 因儿童结直肠息肉多为良性病变,以上分类主要针对良性息肉。当内镜表现可疑或结合家族史等不排除恶性病变时,儿童消化内镜医师应重视结直肠早癌的识别。此时,应该结合放大内镜对可疑病变进一步观察,通过对病变黏膜腺管开口及毛细血管的观察,初步判断病变的良恶性和浸润深度。推荐结直肠病变黏膜腺管开口分型采用pitpattern分型,黏膜毛细血管分型采用Sano分型,电子染色内镜结合放大内镜采用JNET分型,仅有电子染色内镜无放大内镜者宜对病变采用N1CE分型[5-8]。 2内镜切除目的 2.1完善组织病理学检查儿童结直肠息肉的诊断主要依靠内镜表现及组织 病理学检查,且完整切除并整块病理评估较内镜下活检准确性更高。2.2 减少息肉相关并发症切除后,可减少儿童结直肠息肉伴随的便血、腹痛、腹泻、便秘,、肛周肿物脱出、贫血、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及肠套叠、 肠梗阻等并发症[9-10]。 2.3预防息肉恶变的发生切除后可预防部分幼年性息肉及息肉综合征存在 的潜在恶变风险[11]。

环周状预切开后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法治疗结肠广基息肉的临床效果

环周状预切开后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法治疗结肠广基息肉的临床效果 提升、饮食结构饮食习惯的改变,结肠息肉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结肠息肉已成为首先方法;对于小于2 cm的病灶能一次性切除,但较大者需要分次切除。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和新的治疗器械的发明,对于2 cm以上甚至更大的病灶可采用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但ESD对于内镜手术人员技术要求更高,需要系统的训练才能完成。环周状预切开后行黏膜切除术(EMR-P)的出现使已熟练掌握EMR技术但不具备ESD技术的内镜人员可以切除更大的结肠息肉病灶。术前内镜下检查病灶大小只是粗略估计,不能准确反映大小。本文在实践中发现2 cm左右甚至更大的结肠广基息肉采用EMR方法有时并不能一次性圈套切净或圈套过程难度大需分次切除。本文引入EMR-P法治疗此种疾病并作随机分组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3年1月~2015年12月对结肠镜检查发现的55例术前预估直径在1.5~3.0 cm的广基息肉患者采用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环周状预切开后内镜下黏膜

切除术法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黏膜下注射后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法治疗。术后常规禁食24 h,行预防性抗生素及止血药巴曲停治疗。 观察组患者27例,男20例,女7例,年龄29~82岁,平均(59.85±12.33)岁;平均息肉直径(2.15±0.44)cm。对照组患者28例,男19例,女9例,年龄41~81岁;平均(60.96±10.77)岁,平均息肉直径(2.21±0.46)cm(直径均指体外测量最大息肉直径)。两组年龄(t=0.375,P=0.72)和息肉直径(t=0.450,P=0.65)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结肠镜检查为直径在1.5~3 cm间的结肠广基息肉,能耐受内镜手术、凝血功能正常、无严重心肺疾病。空气诱导变形试验阳性。抬举试验阳性。息肉表面无溃疡出血。空气诱导试验阳性指通过在肠腔内充气、吸气来观察病变形状有无改变,发生改变为阳性。抬举试验阳性指在病变周围黏膜下注射液体,病变隆起为阳性,未隆起或隆起不佳为阴性。 排除标准:不能耐受内镜手术或息肉表面存在溃疡、出血或空气诱导变形试验阴性或抬举试验阴性。 1.2仪器 奥林巴斯电子肠镜系统、爱尔博VIO200s电外科系统、SD-230U-20圈套器、SD-210U-25圈套器、NM-200U-0423注射针、H__610-135L夹子、H__110QR推送器、KD-620-LR型HOOK刀,

123=结肠腺瘤样息肉病(内镜下结肠黏膜切除术(EMR))临床路径

结肠腺瘤样息肉病(内镜下结肠黏膜切除术 (EMR))(全麻)临床路径 一、结肠腺瘤样息肉病(内镜下结肠黏膜切除术(EMR)) (全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结肠腺瘤样息肉病(ICD-10 :D12.6 ) 行内镜下结肠黏膜切除术(EMR)(全麻)(ICD-9-CM-3:45.4300x010 )。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第14 版)》(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消化内镜学(第2 版)》(科学出版社)、《中国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与诊治共识》(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5,35 (3):211-227 )等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 1.钡剂灌肠造影存在充盈缺损,提示结肠腺瘤样息肉病,经病理证实; 2.结肠镜检查发现结肠腺瘤样息肉病。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第14 版)》(复旦大学医学院 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消化内镜学(第2 版)》科学出版社)、《中国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与诊治共识》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5,35 (3):211-227 )等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 1.基本治疗(包括生活方式、饮食等)。 2.内镜下结肠黏膜切除术(EMR)。 (四)标准住院日为2-4 日。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结肠腺瘤样息肉病(ICD-10 :D1 2.6 )。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入院后第≤ 2 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潜血;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血生化全套、血型、Rh 因子、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消化道肿瘤标记物筛查(CA19-9 、CA24-2 、CA724 、CEA 等)、腹部超声、心电图、胸片、腹部CT 等。 (七)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1.术前完成肠道准备及签署结肠镜检查和治疗同意书。 2.术前麻醉科会诊并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术中需监测生 命体征,术后观察至清醒,并经麻醉医师护送返回病房。 3.按顺序进行常规结肠镜检查,检查时应用润滑剂。

结肠息肉内镜手术过程记实.docx

一个意外的原因,让我在无麻醉的情况下,亲身体验,目睹了在自己腹中进行的一次手术-------------------- 结肠息肉内 镜手术切除--- 医学名称叫:EMR (内镜粘膜切除术)。 为了让希望了解结肠息肉手术切除相关情况的朋友多一点信息,我记下了下面的文字。 ********* 我已经70 了,平时胃肠功能较差, 比较瘦弱, 近年来肚子经常咪咕噜咕噜的叫。家人竭力劝说我去做肠镜检查,考虑到自己这部老掉牙的机器已经运转了七十年,理应检修一番,就去上海中山医院做了无痛肠镜检查。检出在距肛缘20 厘米处有一个 1.5 厘米的结肠息肉,有蒂。病理化验的结果是:绒毛状管状线瘤伴上皮内瘤变低级别。百度一下,看到--------- “绒毛管状腺瘤是大肠息 肉的一种,容易发生恶变,患者需高度重视治疗。” 既然发现了,那就手术切除呗。挂号中山医院内镜治疗专科门诊就诊。预约手术,等待住院通知。两天后就通知我住院了。排队办理了住院手续,入住中山医院六十七病区-- 日间病房。所谓, “日间病房”是目前国外发达国家比较流行的一种新型治疗模式,它面向病情较轻、较稳定的患者提供短、平、快式的医疗服务,一两天就出院。 到了病区已经是上午十点了,下午就要进行手术。我觉得清肠时间根本来不及,上次做肠镜检查我是前一天晚上就开始服药的,但是护士说没问题,进来的病人都是这样的:上午服药,下午就进行手术。没有办法,服从命令。马上几乎一口气喝了两千毫升的泄药。等待腹泻。期间有医生来进行了例行询问,有没有什么病史啊,有没有过敏史啊。。。。。,又来护士抽了9 管血,

进行化验。等了两个多小时,仍然没有动静,我急了,请示了医生, 1 点钟的时候又加服了一千毫升药水。下午一点半,开始喊人去手术了,我还没有完成清肠,只能够一再延后。到了四点 钟,医生说再不手术,他们要下班了,怎么办呢,我硬了头皮进了手术间,麻醉医生听讲最后的药水是一点钟喝完的,说不能够进行麻醉,因为胃里面还有药水,麻醉以后可能会引起呕吐,呛入肺中就会有危险。所以不能够麻醉,手术要改期。怎么办呢? 幸好手术医生说,那就不进行麻醉,做有痛手术,20 几分钟就可以完成,,不会太疼的。我想想也只能这样办了。 好了,手术开始。上了手术床,脱右腿的裤管,向左侧卧。医生叫 我忍住,千万不能动。助手将肠镜管子从肛门插入,插入的时候,感觉 到管子的推进,还真是不怎么疼。这时候,从计算机的屏幕上面,可以 看到进入大肠内部的情况,助手说:“ 25 厘米了”,管子停 下来,后退一点看到突起的息肉,医生注射生理盐水到息肉基部,这样 让息肉微微浮起,便于烧灼切除,还可以盐水隔热防止烧伤肠壁。屏幕 上看见一种粘膜水肿的样子。过了一会,我看到火光一闪,腾起一团硝 烟,又很快消散---------------------------------- 。如此重复, 有三四次这样的景象------------------------------- 我 知道这是高频电烧灼息肉,每次随着火光一闪,我感觉小腹内有轻微灼 热感----------------- 这是一场深入腹地的战斗啊。 在几番闪光硝烟以后,看到黑红的疤痕,这是已经切除止血。然后 ............... 怎么停下来了,我们这组的医生在和别 的医生说话... 结束了??..... 大约10 分钟,将我的手 术床移动到了另外一台计算机那里继续手术。天哪,原来计算机有故障 了!!!!在打开了另外这台计算机后手术继续,屏幕上看到在切口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