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调联联试及运行试验课件
- 格式:docx
- 大小:30.93 KB
- 文档页数:26
铁路工程的调试与试运行现代的铁路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需要在设计、施工、测试和运营各个阶段进行精细的调试和试运行。
这是为了保证铁路系统能够高效、安全、准确地运行。
在设计和施工阶段,需要进行软硬件的系统整合和参数的校准。
而在试运行阶段,需要检测和验证系统的可靠性和运行性能。
这一过程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物力,但同时也是确保高速铁路系统安全运行的必要保障。
设计与施工阶段在设计和施工阶段,需要进行各个部件的集成调试。
例如控制系统、信号系统、车辆系统等都需要整合测试。
对于控制系统、信号系统等软件部件来说,需要进行正常、异常和极端条件下的测试和调试,以确保其能够稳定、准确、及时地响应各种情况。
而对于车辆系统,需要对各项参数进行精确校准,包括造成列车阻力的风阻和摩擦系数、列车运行时速度的控制和调整等。
同时,还需要对设备进行检测和校准,例如列车轮对之间的间距和相对位置、轮对与轨道的配合度等。
这些信息都需要记录和维护,以保证在试运行阶段和日常运营中的精准控制和调度。
这些调试工作需要在整个系统集成完成之前完成,以确保系统的可靠运行。
试运行阶段试运行阶段是高速铁路系统中最关键的阶段之一。
在试运行阶段,需要对整个系统进行逐步验证和检测,以确保系统能够满足使用要求。
试运行包括试跑、试验、试乘、试验实例,以及车辆性能测试和对整个系统运行情况的检测。
试跑的主要目的是检测轨道状态和车辆的运行性能。
试跑需要注重速度、曲线半径、坡度、弯曲等因素的影响,以确保车辆的安全和运行速度。
而试验则需要验证各个系统在复杂情况下的运作情况,例如强电干扰、电场干扰、雷电等极端情况下系统是否仍能正常运作。
同时也需要验证各个系统的互操作性,例如不同厂家的控制系统之间是否具有良好的兼容性。
试乘测试能够提供一个更加真实的测试环境。
测试组织者会邀请普通乘客进行测试,以测试车辆的人员容量、乘坐舒适度、车身稳定性等因素。
试验实例是针对特殊情况下进行的测试,例如旅客起火、列车撞车等情况下的应急处理能力。
高速铁路调联联试及运行试验课件新建高速铁路建成后,为检验工程质量,验证新建铁路是否满足开通运营要求,需要进行竣工验收交接。
竣工验收交接是指铁路建设项目按批准的设计文件内容建成,由验收机构对其进行综合评价考核,移交接管使用单位的整个过程。
分为静态验收、动态验收、初步验收、安全评估和正式验收等五个阶段。
联调联试和运行试验是动态验收的主要内容。
联调联试及运行试验组织实施必须严格履行程序,坚持标准,保证质量,确保安全。
高速铁路联调联试及运行试验实施细则(铁总107).pdf第一章高速铁路联调联试准备工作一、准备阶段主要工作1.联调联试及运行试验大纲编写。
一般于联调联试开始前,由测试单位牵头,会同铁路局、客专公司共同编制,在联调联试前40 天完成,是指导联调联试、动态检测和运1 行试验全过程的纲领性文件。
2.规章及管理制度发布。
在联调联试前(建设20 天左右,利于站段培训学习),依据新建铁路特点、设备配置和试验要求,由运营单位牵头制定联调联试及运行试验期间的行车组织、施工管理、设备使用、安全管理等规章和管理制度。
主要包括《联调联试、动态检测和运行试验实施方案》、《高速铁路联调联试行车组织细则》,《电气化铁路停电单元行车限制卡》,《联调联试运输组织方案》,《联调联试施工管理办法》,《联调联试期间停送电管理办法》等。
联调联试、动态检测和运行试验实施方案.doc 3.成立联调联试组织机构。
成立由路局相关专业处室、运营接管单位和建设、测试单位以及工程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组成的各级组织机构。
主要包括两个层面:联调联试现场指挥部和站区安全管理协调组。
4.成立临时调度所。
在联调联试现场指挥部(或路局调度所)设置临时调度台,由列车调度员、供电调度员和建设、施工单位调度以及运营接管单位相关人员参加,主要负责联调联试、动态检测区段列车运行、施工组织、应急处置等方面事项。
5.建立相关制度。
主要包括安全确认制度、驻守制度、联系通报制度、分析制度和应急处置制度。
1 6.提前介入。
铁路局运营接管单位在联调联试实施前,组织人员提前介入新建铁路,协助建设单位做好联调联试前的轨道、信号、通信、供电等行车设备的调试、准备和送电等工作。
7.完成接触网冷、热滑试验。
冷滑试验主要是不带电的情况下,检查受电弓和接触网接触情况是否符合规范要求,检查接触网标高、相对位置尺寸等施工质量,检查是否存在“刮弓”及“钻弓”现象,一般由客专公司组织;热滑主要进行设备磨合,以及车辆、信号、通信等的现场调试。
8.完成检测列车上线准备工作。
现场指挥部根据联调联试时间要求,及时完成车辆集结、编组和调试工作。
动车所应具备检修能力,做好上水、吸污点的安排。
9.相关基础数据和技术资料收集。
涉及行车的主要有LKJ基础数据应按规定在联调联试前20天交路局相关部门审核并公布,技术资料主要有轨道、信号、通信、供电等方面。
二、工程了解和调查1.相关资料收集⑪工程涉及单位方面:客专公司建设指挥部和各施工项目部负责人、联系人姓名、职务和联系方式(应提供手机号码),各项目部工程的主要内容和作业范围等,建议印发联调联试人员通讯簿。
1 ⑫轨道方面:正线精调,站内到发线、道岔的铺设和调整,综合维修基地保养线的建设,线路标志的设置,钢轨打磨等情况。
⑬接触网方面:正线、到发线接触网的架设、精调和冷、热滑,接触网支柱标牌、“断”和“合”标的设置,牵引变电所、分区所、开闭所、AT 所的建设,牵引变电所带电冲击试验安排,送电公告、送电时间、送电范围安排,电磁钢的设置等。
⑭电力方面:10KV 变电所的建设和送电时间、送电范围安排,中继站、基站等行车设备和车站送电安排等。
⑮信号方面:信号联锁试验进度,设备安装和调试安排,信号标志的设置,道岔的调试等。
⑯通信方面:铁路自动电话的放号、安装,基站的建设,GSM-R 手持台的分配,通道的建设,FAS 台安装等。
⑰房建方面:行车室、信号和通信机房建设、装修情况,地道、天桥的建设,进出站通道等。
⑱站台方面:站台面的铺设和限界测量,动车组停车牌设置等。
停车位置标设置.doc ⑲综合维修基地保养线方面:轨道、接触网、信号施工进度,存车线、检修库的建设等。
1 ⑳既有枢纽引入方面:引入枢纽的施工步骤和时间安排。
⑴全封闭方面:区间栅栏和低桥路段的封闭,应急疏散通道,施工临时通道,临时过渡措施,站内全封闭等。
⑵施工车辆方面:机车、轨道车、车辆的种类、数量,机车、轨道车相关行车安全设备,精调小车、四轮小车、梯车等小车的使用情况,剩余的主要作业。
⑶其它方面:隧道除尘,轨道电路分路不良辗压,上跨立交桥移交里程等等。
G:\联调联试课程\联调联试前隧道清扫除尘.pdf 2.技术资料收集⑪各类技术设备使用说明书,如车务系统K5B 使用说明书。
⑫站外制动距离内及站内线路的纵断面图及缩尺平面图,站内各线路的全长、有效长、线间距离、道岔编号、型号、辙岔号,道岔直向和侧向通过速度、线路允许速度、区间最小线间距离、线路坡度大于6‰的区间、坡度、坡长、起止里程。
⑬车站各种信号机的编号、里程位置,信号、联锁、闭塞装置的使用办法与信号联锁图表,进站信号机与进站道岔(车站最外方调车信号机)间的距离,设有进路信号机的车1 站和信号特殊设置的信号显示关系图;设有中继站的地点表;特殊用途应答器地点表。
⑭供电、照明、通信等设备技术资料。
⑮牵引供电设备技术资料,包括:①各牵引变电所的供电范围;②供电臂分相、断合标的里程,分段绝缘器的位置;③接触网导线在最大弛度时距钢轨顶面的高度;④各站挂有接触网的股道、导线长度及设有隔离开关的股道,接触网终点标位置;⑤接触网接地装置的名称,埋设位置,接地体规格、极数,各吸上线坐标;⑥接触网支柱侵入限界的位置、距离。
⑯设有中继站的地点表;特殊用途应答器地点表,级间转换分界地点,通信切换点设置地点。
⑰区间信号设置的平面示意图,包括:车站中心里程(上、下行不一致时应分别标注)、各信号机名称、类型、编号、坐标里程、闭塞方式、信号制式,特殊发码地点(含未发码股道、信号机,上行线发下行码或下行发上行码地段等)。
⑱公跨铁立交桥监测点编号及里程表,疏散通道设置地点表。
(注意,总公司规定,静态验收前应完成上跨桥移交)。
1 总公司规范竣工验工91号.pdf第二章高速铁路联调联试工作内容一、高速铁路联调联试概念高速铁路联调联试是以高速铁路开通运营时一次达到设计速度为目标,在工程静态验收合格后,采用检测列车、测试动车组、综合检测列车等和相关检测设备在规定测试速度下对全线各系统进行综合测试,评价和验证供变电、接触网、通信、信号、客服、防灾等系统的功能,验证路基、轨道、道岔、桥梁、隧道等结构工程和振动噪声、声屏障、电磁兼容、综合接地和整体系统进行调试、优化,使各系统和整体系统功能达到设计要求,为高速铁路的开通提供科学依据。
高速铁路联调联试过程中,动态检测工作结合联调联试工作进行。
动态检测是通过采用测试动车组、综合检测列车试验列车及相关检测设备,根据设计和相关技术标准对在正常运行条件下的系统功能、动态性能和系统状态进行检测。
动态检测结果为动态验收提供依据。
(高速铁路工程动态验收技术规范TB *****-2013)二、高速铁路联调联试测点和工况选择11.客服系统测试选择在典型车站进行。
2.防灾安全监控系统现场监测点测试采用抽测的方式。
大风、雨量、地震等监测点抽测比例一般不低于监测点总数的30%。
异物侵限监测一般不低于监测点总数的10%。
3.轨道结构动力性能、道岔动力性能、供变电系统、统合接地、电磁兼容、振动噪声、路基及过渡段动力性能、桥梁动力性能和隧道内气动效应等均选择在全线代表性地面测点进行测试。
列车空气动力学响应测试选择在长度等符合测试条件的隧道进行。
具体测试地点等内容,在联调联试大纲中应予以明确。
三、高速铁路联调联试测试列车1.检测列车检测列车是指由牵引机车和电务试验车、轨道检查车、接触网检测车等专业检测车辆组成的列车。
编组为:内燃机车+电务试验车+轨道检查车+接触网检测车+内燃机车或内燃机车+隔离客车+综合检测车+隔离客车+内燃机车检测列车每日对新建线路的轨道、接触网等进行检测和线路、环境等确认,检测列车最高运行速度为160km/h。
内燃机车可采用DF4D、DF11 等,综合检测车为铁科院车辆,隔离客车最高运行速度一般应达到160km/h(25T 等)1 2.综合检测列车综合检测列车是指安装有轨道状态、弓网受流、车辆动力学、通信、信号等多专业检测系统的专用动车组。
动车组逐级提速联调联试、接触网静态几何参数非接触式检测等均采用装有检测设备的综合检测列车进行。
(如*****C、*****C、*****-001 等,俗称黄医生、白医生)3.测试动车组测试动车组是指根据运营和测试需求采用的实际运营动车组。
列控系统功能验证采用装备有满足测试要求的不同类型列控车载设备的动车组进行(如200C、200H 等)。
四、高速铁路联调联试内容安排除信号系统集成商试验(ITC)外,其他系统联调联试均可在逐级提速阶段中进行。
但因SCADA、客服、防灾、视频监控等系统一般工程在后,这些系统的联调联试一般在整个联调联试后期进行。
1.轨道联调联试根据轨道状态检测(轨道几何状态:主要检测轨道高低、轨向、轨距、水平、三角坑、轨距变化率等参数。
(2)车辆振动响应:主要检测车体横向加速度、车体垂向加速度等动态响应参数。
和车辆动力学响应、轨道结构动力性能、道岔动力性能测试结果数据,指导轨道状态进行调整和优化,满足列车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平稳性要求,为动态验收提供依据。
1 车辆动力学响应运行稳定性:脱轨系数:Dq ≤ 0.8;当Dq 0.8 时,停止提速;当0.5 Dq ≤ 0.8 时,建议对线路进行精调。
(2)轮重减载率:Ur≤ 0.8;当Ur0.8 时,对间断式测力轮对当连续出现两个峰值Ur0.8 时,停止提速;当单个峰值Ur0.8 时,建议对线路进行精调。
(3)轮轴横向力:H≤ 10+P 0/3,P 0为静轴重(单位:kN);当轮轴横向力H10+P 0/3 时,停止提速。
(4)横向稳定性:当构架横向加速度滤波0.5~10Hz、峰值有连续振动6 次以上达到或超过8.0m/s 2时,判定转向架失稳,即停止提速。
2.接触网联调联试根据接触网几何参数、接触网平稳性、弓网受流性能、接触网性能、自动过分相测试数据结果,对接触网系统进行调试与优化,使接触网系统达到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要求,为动态验收提供依据。
3.供变电系统联调联试测试供变电系统在测试列车各种运行条件下的性能和参数,评价供变电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等。
验证SCADA 系统的遥控等功能。
根据测试结果,对供变电系统进行调整和优化,使供变电系统达到设计要求,为动态验收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