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瘦金体千字文高清
- 格式:docx
- 大小:37.24 KB
- 文档页数:2
赵佶《瘦金体千字文》高清宋徽宗赵佶《千字文》卷,楷书/瘦金体,为赵佶于崇宁三年他23岁时书写赏赐给大臣童贯的。
宋徽宗瘦金体《千字文》在清代曾被乾隆收藏,著录于《石渠宝笈初编》,并盖有「乾隆御览之宝」印章。
现藏于上海博物馆,是上博的镇馆之宝。
书法密码微店【1】《千字文》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2】秋收冬藏。
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云腾致雨,露结为霜。
金生丽水,玉出昆冈。
剑号巨阙,珠称夜光。
果珍李柰,【3】菜重芥姜。
海咸河淡,鳞潜羽翔。
龙师火帝,鸟官人皇。
始制文字,乃服衣裳。
推位让国,有虞陶唐。
吊民伐罪,【4】周发殷汤。
坐朝问道,垂拱平章。
爱育黎首,臣伏戎羌。
遐迩一体,率宾归王。
鸣凤在竹,白驹食场。
化被草木,【5】赖及万方。
盖此身发,四大五常。
恭惟鞠养,岂敢毁伤。
女慕贞洁,男效才良。
知过必改,得能莫忘。
罔谈彼短,【6】靡恃己长。
信使可覆,器欲难量。
墨悲丝染,诗赞羔羊。
景行维贤,克念作圣。
德建名立,形端表正。
空谷传声,【7】虚堂习听。
祸因恶积,福缘善庆。
尺璧非宝,寸阴是竞。
资父事君,曰严与敬。
孝当竭力,忠则尽命。
临深履薄,【8】夙兴温凊。
似兰斯馨,如松之盛。
川流不息,渊澄取映。
容止若思,言辞安定。
笃初诚美,慎终宜令。
荣业所基,【9】籍甚无竟。
学优登仕,摄职从政。
存以甘棠,去而益咏。
乐殊贵贱,礼别尊卑。
上和下睦,夫唱妇随。
外受傅训,【10】入奉母仪。
诸姑伯叔,犹子比儿。
孔怀兄弟,同气连枝。
交友投分,切磨箴规。
仁慈隐恻,造次弗离。
节义廉退,【11】颠沛匪亏。
性静情逸,心动神疲。
守真志满,逐物意移。
坚持雅操,好爵自縻。
都邑华夏,东西二京。
背邙面洛,【12】浮渭据泾。
宫殿盘郁,楼观飞惊。
图写禽兽,画彩仙灵。
丙舍旁启,甲帐对楹。
肆筵设席,鼓瑟吹笙。
升阶纳陛,【13】弁转疑星。
右通广内,左达承明。
既集坟典,亦聚群英。
杜稿钟隶,漆书壁经。
府罗将相,路侠槐卿。
户封八县,【14】家给千兵。
高冠陪辇,驱毂振缨。
瘦金体《千字文》字帖宋徽宗宋徽宗((10821082~~11351135))名赵佶(北宋后第二没落皇帝北宋后第二没落皇帝)),汉族,号宣和主人、教主道君皇帝、道君太上皇帝汉族,号宣和主人、教主道君皇帝、道君太上皇帝,,谥号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
画家,书法家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
画家,书法家。
宋神宗十一子神宗十一子,,哲宗弟哲宗弟。
生母宋神宗钦慈皇后陈氏生母宋神宗钦慈皇后陈氏。
哲宗病死哲宗病死,,太后立他为帝,宋朝第八位皇帝(太后立他为帝,宋朝第八位皇帝(110011001100~~1125年在位年在位)),在位25年,国亡被俘受折磨而死国亡被俘受折磨而死,,终年54岁,葬于永佑陵葬于永佑陵((今浙江省绍兴县东南35里处里处))。
擅长楷、草书及山水、人物。
擅长楷、草书及山水、人物、、花鸟、墨竹。
擅长婉约词,创花鸟、墨竹。
擅长婉约词,创““瘦金体瘦金体””。
宋徽宗赵佶不仅擅长绘画,而且在书法上也有较高的造诣。
赵佶早年学薛稷赵佶早年学薛稷,,黄庭坚黄庭坚,,参以褚遂良诸家参以褚遂良诸家,,出以挺瘦秀润,融会贯通,变化二薛(薛稷,薛曜秀润,融会贯通,变化二薛(薛稷,薛曜)),形成自己的风格,瘦金体瘦挺爽利瘦金体瘦挺爽利,,侧锋如兰竹侧锋如兰竹,,运笔飘忽快捷运笔飘忽快捷,,笔迹瘦劲,至瘦而不失其肉至瘦而不失其肉,,转折处可明显见到藏锋转折处可明显见到藏锋,,露锋等运转提顿的痕迹提顿的痕迹,,是一种风格相当独特的字体是一种风格相当独特的字体。
此书体以形象论此书体以形象论,,本应为本应为““瘦筋体瘦筋体””,以,以““金”易“筋”,是对御书的尊重。
宋徽宗流传下来的瘦金体作品很多宋徽宗流传下来的瘦金体作品很多,,比较有名的有比较有名的有《《楷书千字文书千字文》》,《秾芳诗》等芳诗》等,,《楷书千字文》是赵佶二十三岁写给童贯的,此时的瘦金书体已初具规模。
宋徽宗瘦金体《千字文》长卷宋徽宗赵佶《瘦金体千字文》原大高清宣纸复制,尺寸:323*31cm赵佶的“瘦金书”,是书法史上的一项独创,正如明陶宗仪《书史会要》推崇的那样:“笔法追劲,意度天成,非可以陈迹求也。
”仅凭这一方面的成就,赵佶足可列于历史上书家之林。
宋周密《癸辛杂识别集·汴梁杂事》中记载:“ 徽宗定鼎碑,瘦金书。
旧皇城内民家,因筑墙掘地取土,忽见碑石穹甚,其上双龙,龟趺昂首,甚精工,即瘦金碑也。
”元柳贯《题宋徽宗扇面诗》:“扇影已随鸾影去,轻纨留得瘦金书。
”清梁章钜《归田琐记·小李将军画卷》:“ 浦城周仪轩运同,家藏旧画,卷首有宣和瘦金书' 唐李昭道海天旭日图’九字一条,下有御押。
”赵孟頫这样评价宋徽宗的瘦金体:“所谓瘦金体,天骨遒美,逸趣蔼然。
”“瘦金书”正与其工笔花鸟画的用笔方法契合,细瘦如筋的长笔画,在首尾处加重提按顿挫,再取黄庭坚中宫紧结四面伸展的结构之法,颇有瘦劲奇崛之妙。
这种瘦筋的字正适合题在他的工笔画上,与画笔相呼应。
他作为兼有书法和绘画才能的艺术家,把书法与绘画做了很重要的融汇,开创了诗、书、画、印为一体的文人书画新局面,并影响后世而绵延于今。
当你放大每一个字的时候,你可以特别清楚的观察到,赵佶的每个字似乎都是活着的,就像一把匕首,直接进入心脏,但在顶点转动,让人们害怕,然后让人无法呼吸,但是无法阻止人们去喜爱它,这就是瘦金体吸引人的魅力。
瘦金体的每个字,每一笔画都是特别细的,但是力量却很足,如果你没有多年的努力,那几乎是不可能写成这样的字。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来为什么书法家如此重视瘦金体。
如果在平常你使用细长的笔触,那么这个字肯定会令人反感,但是瘦金体的身体将这种不和谐与魅力融为一体,所以这就是为什么人们一直无法超越瘦金体的原因了,真是令人疯狂啊。
一些喜爱书法的朋友们,如果你现在还在迷茫,选择哪种书法字体,你就可以去尝试着写一下瘦金体,说不定你会爱上它!自古以来,人们对艺术的追求和热情只有增加,没有减少。
宋徽宗瘦金体千字文宋徽宗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皇帝之一,他的一项改革是以“瘦金体”的书写方式创建的千字文。
它是一篇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知识综合体,也是一篇关于教育和政治的宣言。
它不仅推动了全国书写的标准化,更促进了大量学习和应用瘦金体的过程,使中国传统文化得以繁衍,并且深深地影响了几代人。
千字文出自宋徽宗的智慧,结构精巧,表述清楚,让读者一字一句地体会到文字之美。
整篇千字文开头以“忠信以贯日月”来宣告一种理想,接着以“诚实以立身”、“敏而好学”、“知止而后有定”、“举其遗风”等精辟的论述,从政治、文学、哲学等多个方面,一一点明人生修身、社会维护等多个方面的道德规范,勉励中国古典文化的理念。
千字文在这个时期受到了极大的推崇,很多官员和士绅们在其中既看到了古人智慧的展示,也被其深沉的意义所感染,从而进一步谆谆告诫自己不可贪婪、腐败,更加努力学习和践行,使历代文官职官们在行政事务中思想修养不断提高,让社会更加稳定文明。
另外,千字文的体例也极大地影响了中国文学,对中国文学史上众多名著的出现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大多数人对千字文的认识都只停留在其精彩内容上,却没有意识到这份宝贵的文献其实是宋徽宗精心构思,绝大部分是由他本人创作的。
他把千字文编织成一篇完美的文章,其中的每一句话都充满了明确的观点和重要的教诲,是给后来的学者留下的宝贵财富。
在宋徽宗的统治时期,瘦金体千字文得到了人们的极大推崇,成为了一部经典的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
它不仅仅是宋徽宗为了推广瘦金体书写而建立的文章,而且融入了他的智慧和睿智,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汇集融合在一起,成为了中国文化的经典之作,对后世的学者也是最宝贵的财富。
宋徽宗的千字文,在中国的文学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不仅给人们今天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启迪,而且也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精华的思想传承下来,影响几代人。
宋徽宗一幅绝美“瘦金体”草书,网评:好看不?拿国家换的!谈到书画艺术,宋徽宗是绕不过去的一个话题,他在中国传统的艺术领域达到了一种超凡入圣的境界,也正是由于他的推动,诸多传统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复苏和提升。
他是一个不幸生在帝王家的艺术天才,倘若不让他做皇帝,也许他的艺术成就会更高。
在书法领域,他独特的“瘦金体”备受后人推崇和赞叹,要知道,宋徽宗的“瘦金体”在他22岁的时候,就已经技法完备,这样一个22岁的年轻人,能够独创一种书体,在整个书法史上十分罕见。
宋徽宗赵佶草书《千字文》全卷在今天的辽宁省博物馆,藏有一件宋徽宗的“瘦金体”草书,此作乃是如今宋徽宗唯一传世的巨幅草书,通篇极为华丽,甚至有专家估算此作能值100个亿。
有网友评:好看不?拿国家换的!为了艺术亡了国!这件作品就是宋徽宗40岁的绝美“瘦金体”草书——《草书千字文》。
宋徽宗赵佶草书《千字文》全卷很多人说“瘦金体”不是楷书么?怎么成草书了,其实“瘦金体”乃是一种线条的表达形式,宋徽宗的这件《草书千字文》便是以这种能够“屈金断铁”的线条表达出了草书的超妙之境。
宋徽宗的这件《草书千字文》的价值究竟体现在哪里呢?宋徽宗赵佶草书《千字文》全卷首先是“稀缺性”,在中国书法史上在大草领域卓有成就的书法家极为罕见,不过寥寥数人而已,而晋唐时期目前没有确切真迹传世,张旭、怀素、高闲存世的作品除了刻本便是双钩之作,而直到宋代才有极个别大草极品传下来,除了黄庭坚寥寥几件之外,宋代只剩下宋徽宗这件超古绝今的《草书千字文》了。
再者是此作的制作的工艺,在整个书法史上仅此一件而已,此作创作所用的宣纸,乃是以一种极为罕见的工艺捞制而成,并且这种纸制成之后,上面有宫廷画师用纯金粉加桃胶绘制的巨幅金龙,这种华丽程度,历史上没有一件宣纸能够比得上。
宋徽宗赵佶草书《千字文》全卷此作书写用的毛笔乃是宋徽宗特质的东北地区的黄鼠狼尾毫所制,那个时候东北地区还是金人所统。
最后就是此作的艺术价值了,从艺术水准上来看,宋徽宗的这件《大草千字文》丝毫不亚于唐代的“草圣”怀素,除了其笔笔如刀、字字如剑的“瘦金体”线条之外,宋徽宗极善于营造空间阴阳之变,这种阴阳之变已经深深刻在了其认知的骨子里,也外化在他的肌肉当中。
宋徽宗瘦⾦体千字⽂全⽂宋徽宗瘦⾦体千字⽂全⽂打包下载宋徽宗赵佶楷书千字⽂长卷⾼31厘⽶横322厘⽶藏于上海博物馆。
赵佶与众多书家⼀样,也喜欢书写千字⽂,留存⾄今的两件千字⽂墨迹,犹如晶莹的双璧,闪耀着夺⽬的光彩,展现出其超凡脱俗的艺术功⼒。
此卷千字⽂,为赵佶于崇宁三年⼆⼗⼆岁时书赐⼤⾂童贯的。
其字⼤⼨许,每⾏⼗字,前後百⾏。
他真书学唐代薛曜,并且青出于蓝,间架开阔,笔划劲利,清逸润朗,别具⼀格。
将“瘦⾦体”书法艺术推向极致。
诚如当代著名书画鉴定家杨仁恺先⽣所云:“其结体疏朗端正,下笔尖⽽重,⾏笔细⽽劲,撇捺出笔锋⽽利,横坚收笔顿⽽钧,⽂体匀称,⽤笔轻按重收,顿折利落,具有飘逸清润之感,显⽰出‘瘦⾦书’的独特风格。
”瘦⾦体是赵佶创造的书法字体,亦称“瘦⾦书”或“瘦筋体”,也有“鹤体”的雅称,是楷书的⼀种。
他早年学薛稷,黄庭坚,参以褚遂良诸家,出以挺瘦秀润,融会贯通,变化⼆薛(薛稷,薛曜),形成⾃⼰的风格,号“瘦⾦体”。
其特点是瘦直挺拔,横画收笔带钩,竖划收笔带点,撇如⼔⾸,捺如切⼑,竖钩细长;有些联笔字象游丝⾏空,已近⾏书。
其⽤笔源于褚、薛,写得更瘦劲;结体笔势取黄庭坚⼤字楷书,舒展劲挺。
现代美术字体中的“仿宋体”即模仿瘦⾦体神韵⽽创。
瘦⾦书的运笔飘忽快捷,笔迹瘦劲,⾄瘦⽽不失其⾁,转折处可明显见到藏锋,露锋等运转提顿的痕迹,是⼀种风格相当独特的字体。
此书体以形象论,本应为“瘦筋体”,以“⾦”易“筋”,是对御书的尊重。
宋徽宗流传下来的瘦⾦体作品很多,⽐较有名的有《楷书千字⽂》,《秾芳诗》等,《楷书千字⽂》是赵佶⼆⼗三岁赐给⼤⾂童贯的,此时的瘦⾦书体已初具规模。
宋徽宗的瘦⾦书多为⼨⽅⼩字,⽽《秾芳诗》为⼤字,⽤笔畅快淋漓,锋芒毕露,别有⼀种韵味。
瘦金体-千字文唐代书法家欧阳询,楷书大家,字如其人。
初学《千字文》即能写出俊秀雄浑、朴拙秀雅、清秀秀润的书风。
欧阳询早年所书《千字文》,既有唐人笔意又具楷书的体貌,笔力劲挺有力,笔画虽粗拙但结构精巧;又有颜真卿书法瘦硬浑厚之美,笔画虽瘦但结构精巧;又有柳公权书风秀润圆润中见含蓄之妙,笔画虽瘦但结构圆润、笔力刚劲(见图1)。
欧阳询的《千字文》在楷书领域有很高影响力,有“瘦金体”之称。
用笔圆劲自如,笔画横轻竖重,横折折钩分明,横画多有斜笔勾勒;撇画多有捺画;点画多有点画;提笔为圆笔。
点画灵动活泼有度;收笔时用墨略淡,但笔画仍有很强的点画效果(见图2)。
一、笔画特征欧阳询在写《千字文》时以瘦为主,因此笔画多呈方折或斜折,且多以重势为主。
这一特点体现了欧阳询善于抓住笔画转折、顿挫的变化,从而营造出一种力度感。
《千字文》用笔圆劲自如,点画结构浑厚有韵律感,如“人”字、“万”等字中的笔画都比较圆润,且笔画粗细均匀、转折自如、锋芒外露(见图4)。
这种圆润既体现了书写过程中的平稳性和力量感,又呈现出书写时锋芒外露、锋芒内敛、含蓄蕴藉的美感(见图5)。
《千字文》在书写时不追求笔画整体圆润饱满的风格感觉,而是注重字体的结构圆润、结构紧密及线条力量感,在书写过程中尽量保持线条之间自然协调、遒劲有力;同时还要求字迹饱满、端庄清秀而不流于媚俗。
《千字文》用笔十分流畅自如且富有力量感。
在书写过程中用笔上经常会出现波折转折,且每一个笔画都要有一定力度感才能达到字行自然流畅的效果(见图6)。
1、横折横折的方向和角度可以根据笔画在字形中的位置来变化,如果横折处比较宽、收笔时力度也相对较大,那么横折就是为了呈现一种向左倾斜时向下顿挫的动感而做的折。
如“德”、“言”等字中竖画都处于向左倾斜位置,因此横折后多有向左倾斜的趋势。
在折出部分也可适当收笔向下略提,如不能收笔时需注意横向折出部分要高于竖画部分的角度。
在写横折时还可以在转折处加上“捺”字,使横折角度变为圆弧状。
宋徽宗瘦金体《千字文》高清版
本文所刊《千字文》是赵佶以其最具个人风格之“瘦金体”书写,整体匀整峭拔,筋骨挺劲,清爽润朗,飘逸灵动,正所谓“铁画银钩”。
此种书体取法唐代薛稷、薛曜,把楷书中瘦劲一路发挥到了极致,带有很强的装饰性,成为具有鲜明个人风格的一种书体。
本卷为宋徽宗赵估于崇宁三年(1104年)二十三岁时书赐童贯。
朱丝界栏,素笺本,纵三十点九厘米,横三百二十二点一厘米,楷书,字大寸许,每行十字,前后百行。
此卷原为清宫旧藏,著录于《石渠宝笈初编》,现藏上海博物馆,为宋徽宗瘦金体《千字文》高清版。
赵佶高清书法合集
赵佶书法
纤云弄巧水芙蓉,绿柳红桃几月浓。
书画琴棋元是祸,瘦金如语恨昏庸。
合集编号:13赵佶
宋徽宗秾芳诗帖绢本
赵佶跋欧阳询行书张翰帖纸本
宋徽宗瘦金書千字文
赵佶草书千字文
本合集已整理内容
北宋赵佶草书千字文
北宋赵佶行书蔡行敕卷
北宋赵佶跋欧阳询行书张翰帖纸本
北宋宋徽宗秾芳诗帖绢本
北宋宋徽宗瘦金書千字文纸本
......更多内容尚在收集整理中,有新内容会在下方“评论区”置顶发布。
特别说明
本文仅选择部分图片供展示,全部高清大图需下载获取。
获取赵佶(宋徽宗)高清书法大图合集,敬请查看「历代书法家高清书法合集」专栏“历代书法家高清书法合集第1批名录”一文,文末有说明。
宋徽宗的瘦金体《千字文》是他在1104年所作,使用宫廷专供的纸张,这种纸呈现淡黄色,历经千年仍保存完好。
书法的落款为“崇宁甲申岁宣和殿书赐童贯”,表明这套“千字文”是宋徽宗赐给北宋权宦童贯的。
瘦金体《千字文》整体匀整峭拔,筋骨挺劲,清爽润朗,飘逸灵动,正所谓“铁画银钩”。
此种书体取法唐代薛稷、薛曜,把楷书中瘦劲一路发挥到了极致,带有很强的装饰性,成为具有鲜明个人风格的一种书体。
如需了解更多,可以阅读书法史相关书籍或请教专业人士。
北宋宋徽宗小楷《千字文》
赵佶治国无能,但其擅长于书画艺术,和南唐李煜一样,这位亡国皇帝在艺术上是有作为的,他对于宋代画院的建设和院体画的发展,对于书画艺术的提倡和创作,以及对于古代艺术的整理与保存,是有突出贡献的。
赵佶与众多书家一样,也喜欢书写千字文,留存至今的两件千字文墨迹,犹如晶莹的双璧,闪耀着夺目的光彩,展现出其超凡脱俗的艺术功力。
此卷千字文,为赵佶于崇宁三年二十二岁时书赐童贯的。
其字大寸许,每行十字,前後百行。
他真书学唐代薛曜,并且青出于蓝,间架开阔,笔划劲利,清逸润朗,别具一格。
将“瘦金体”书法艺术推向极致。
是一个“不爱江山爱丹青”的皇帝。
他在位时,广收古物书画,纲罗画师,扩充翰林图画院,曾指使文臣编辑《宣和书谱》、《宣和画谱》和《宣和博古图》等。
他的书法,早年学薛稷,黄庭坚,参以褚遂良诸家,出以挺瘦秀润,融会贯通,变化二薛(薛稷,薛曜),形成自己的风格,号“瘦金体”。
特点是瘦直挺拔,横画收笔带钩,竖划收笔带点,撇如匕首,捺如切刀,竖钩细长;有些联笔字象游丝行空,已近行书。
用笔源于褚、薛,写得更瘦劲;结体笔势取黄庭坚大字楷书,舒展劲挺。
草书千字文师法怀素,笔翰飞舞,气势宏大,一气呵成。
赵佶小楷书千字文
赵佶小楷书千字文
赵佶小楷书千字文
当代著名书画鉴定家杨仁恺先生所云:“其结体疏朗端正,下笔尖而重,行笔细而劲,撇捺出笔锋而利,横坚收笔顿而钧,整体道丽瘦硬。
”。
宋徽宗瘦金体千字文高清
宋徽宗瘦金体千字文高清
引言:
宋徽宗赵佶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化名君,其功业之丰、才华之盛、
艺术之精,令人钦佩不已。
其中,赵佶的书法艺术更是备受推崇。
其中,在宋代的瘦金体书法中,宋徽宗更是堪称一绝。
宋徽宗的瘦金体
丰满饱满,线条简练流畅,掀起了一股瘦金体书法热。
一、宋徽宗的生平简介
宋徽宗赵佶是北宋的第八位皇帝,也是南宋的第一位皇帝。
赵佶是天
资聪慧、才情出众的一个人物,其误入枯槁之境,自嘲为“景福小人”,但却为后人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文和精湛的书画作品。
二、瘦金体书法的历史与特点
瘦金体书法,是指从晋代开始至北宋中期,由于官府对金银器皿的严
格控制,导致书法家使用铜版纸、墨汁、硬质笔尖作为书写工具,且
因受到纸张限制,字体线条普遍细小的一类字体风格。
宋徽宗的瘦金体书法不仅具有瘦金体本身的特点,而且去那些时候的
朱砂为主的饱满和生动之气,大气磅礴,典雅高洁,且古朴内敛,有
着深刻的内涵,展现了赵佶精湛的书法功底和精神追求。
在瘦金体书
法史上,宋徽宗的瘦金体书法实为独领风骚。
三、赵佶的千字文
千字文是历史上一篇家喻户晓的经典文章,被誉为古代汉字书写规范的标准,千字文的内容极其丰富,涉及地理、天文、生物、人文、历史、哲学等方方面面的文化知识。
赵佶的千字文字体遒劲有力,线条精致流畅,体现了赵佶的独具匠心和热爱书法的精神。
四、宋徽宗瘦金体千字文高清
宋徽宗赵佶的瘦金体千字文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篇千字文的内容深邃,文字优美,而且如今已经有了高清版的展示。
高清的千字文中,每个字都凸显出浓浓的书法气息,在翻阅过程中,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瘦金体书法的魅力。
结语:
宋徽宗赵佶是中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其瘦金体书法更是集中国书法之大成,成就非凡。
这样的书法巨匠,如今的我们已经可以通过高清技术去欣赏赵佶的千字文,希望这一珍贵文化资源能够重视并保护下去,让更多人能够领略和欣赏中国优秀的书法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