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精美)国外主要国家职业技术教育模式介绍教材
- 格式:ppt
- 大小:4.88 MB
- 文档页数:62
职教参考全球主要职业教育模式,中国职业教育“六种”模式!放眼世界,不少国家都有适合本国经济发展的职业教育基本模式。
最闪亮的有德国的“双元制”模式、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美国的CBE模式、英国的BTEC模式、新加坡的教学工厂模式。
01美国CBE 模式“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简称CBE)”,产生于二次大战后,现在广泛应用于美国、加拿大等北美的职业教育中,也是当今一种较为先进的职业教育。
美国职业教育培训的人才是“宽专多能型”,这与其社会特征是相吻合的。
其培养模式主要是CBE模式,注重各种职业发展方向,重视学生以后的发展,学习更多更广泛的基础知识,能适应很多职业。
CBE模式的主要特点是,首先由学校聘请行业中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专家组成专业委员会,按照岗位的需要,层层分解,确定从事这一职业所应具备的能力,明确培养目标。
然后,再由学校组织相关教学人员,按照教学规律,将相同、相近的各项能力进行总结、归纳,构成教学模块,制定教学大纲,依此施教。
其科学性体现在它打破了以传统的公共课、基础课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强调以岗位群所需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保证了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
美国职业教育的实施机构主要是综合高中和社区学院,社区学院是美国职业教育体系的一大特色。
由于美国职业教育具有大众性的特征,因此其职业教育主要是由学校或学院这种公共教育机构来承担。
02德国双元制模式德国双元制模式是德国的一种职业教育模式,也是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
所谓“双元制职业教育”就是整个培训过程是在工厂企业和国家的职业学校进行,并且这种教育模式又以企业培训为主,企业中的实践和在职业学校中的理论教学密切结合。
BBS学制为2~3.5年(大部分需要3年学制,一少部分专业为2年和3.5年学制),一般主体为中学毕业生,其智力特征以形象思维为主,培养目标为技术管理人员。
教学分别在企业和职业学校里交替进行,约60%~70%的时间在企业,40%~30%的时间在学校。
摘要本文介绍了国内外职业教育的主要课程体系,分析了目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结合中等职业学校实际情况论述了电工类专业职业的特征与职业范畴的变化,提出了一种新的课程体系——职业模块式课程体系,并通过电工类专业职业模块式课程体系建设的一些实例对其课程开发程序、模块结构分析、大纲建设等作以说明。
最后结合某部A类课题“**学校学习网构建与应用”的建设和实习室建设指出职业模块式课程体系的主要特点,并提出课题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职业模块式课程体系学习网2006年全国职业培训优秀教研成果评选活动参评论文目录摘要 (I)一、职业模块式课程体系建设的背景 (1)(一)课题研究背景 (1)(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2)1.学科式课程体系 (2)2.能力本位模式 (3)3. 学习理论导向的课程模式 (4)4.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模式 (5)(三)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5)(四)本文所做的主要内容 (6)二、电工类专业职业范畴及模块式课程体系建设实践 (7)(一)专业教学背景 (7)(二)电工类专业基本情况 (8)1.专业就业结构的变化 (9)2.专业教学管理背景 (12)(三)专业建设思路 (12)1.职业分析与职业定位 (14)2.课程模式选择 (16)3.课程建设与开发 (17)4.模块式课程的教学组织 (21)目录5.课程评价与修正 (23)(四)原有一体化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24)(五)电工类专业课程建设实践 (25)1. 维修电工国家职业标准 (25)2. 电工类专业课程建设 (29)(六)机电类学习网建设思路与实践 (33)(七)专业实习室建设 (39)三、总结与展望 (40)(一)职业模块式课程体系特点 (40)(二)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42)(三)展望 (43)参考文献 (45)附录小车自动往返PLC控制子模块教学讲义 (46)小车自动往返学习单元组成示例 (47)模块工序计划 (48)→工序01 收集资料,画出对应的电力拖动控制电路图 (49)→工序02 列出元件明细表 (52)→工序03 画出对应的PLC I/O分配图 (54)→工序04 确定PLC 与外部电路的板面布臵、接线图 (56)→工序05 写出对应的PLC程序 (57)→工序06 PLC程序的工作原理分析 (58)→工序07 PLC程序的输入、模拟运行与验证 (60)2006年全国职业培训优秀教研成果评选活动参评论文→工序08 硬件电路板面布臵图与接线图 (61)→工序09 PLC的调试与运行、检查 (63)→工序10 评议 (64)→工序11 知识扩展与讨论 (65)模块实际操作步骤循环图 (66)中等职业教育职业模块式课程体系建设探索与实践一、职业模块式课程体系建设的背景(一)课题研究背景当今中国职业教育越来越广泛地参与和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
国外职业教育模式及发展历程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国外高职教育现状的分析,发现制约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根本问题.本文还研究高职教育发展特点,为实现新疆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职业教育模式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4—0036—01随着我国深入落实“十二五”规划,努力开展“互联网+”等工业转型升级战略,对技术性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而人才的缺乏势必会影响我国经济、文化和教育的全面发展。
作为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组织部分,高职教育担负着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任务。
我国的高职教育除了苦练内功,夯实基础之外,也需要吸收和借鉴国外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
本文主要研究了国外职业教育的实际情况,介绍国外几种比较先进的教育教学模式。
1 北美的CBE 模式CBE(Competency-Based Education 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模式酝酿和产生的背景始于二战期间的美国。
该教学模式是在美国休斯顿大学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的“掌握性学习"、“反馈教学原则”与“目标分类理论”的基础上开发出的一种职业教育教学模式。
当时,为了满足战时的军备生产,当然也是为了获取战时利润,很多民用企业转向了军工生产。
但是这些转军工产品制造的民用企业工人对产品生产的流程甚至是产品本身都很陌生,而战争时期对武器的需求是需要速度和质量的,正所谓是时间要求紧迫,技能要求严格,为了在时间紧迫的条件下同时满足产量和质量,于是就需要对生产环节和管理人员进行培训,这样,CBE模式的雏形就产生了.由于其独特的效果,CBE 模式一经产生就得到了迅速推广和应用.直到今天,美国的很多企业仍然采取这种培训模式,职业院校和企业的合作的也都以CBE 模式为依托制定教学计划,确定培养目标,设置课程,组织课堂教学和实训教学加强对学生技能的培训,以帮助学生迅速掌握企业所要求的技能,毕业后就能直接进入企业满足生产和管理的需求.2 STW(School to Work)学校到工作的过渡理论这是一个全球性的研究课题,研究成果主要来自于美国。
国外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研究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围绕着一定的教学目标设计的一种具体化的、操作化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
国外的教学模式有以下几种:一、MES教学模式MES模式是国际劳工组织运用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开发出来的职业技术培训模式,旨在帮助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改变在技术工人培训上效率低下的状况。
MES教学模式创造性地运用“模块组合”的设计思想,把某一职业按国际通用标准,分解成若干标准化的单项能力教学模块,可根据各国、各地区的条件和要求,选择单项能力教学模块,组成适合本过本地区要求的某一职业的培训计划。
因此MES灵活性好、适应性强,可以在不同经济背景的国与国之间转移,还可以在不同职业领域之间转移。
该模式缩短了培训与就业的距离,有助于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具有良好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MES是在专项能力观的基础上定义职业能力的。
它将能力看作一系列孤立的行为,它与完成某一项工作的任务相联系,可分解、可测量。
这种机械的分解,也忽略了工作的连续性和整体性。
这种将职业能力作为操作技能的模式,特别强调完成专项岗位任务技能的训练和培养,对于学徒和初级技术工人的培训是是很有效率的,这也是它现在依旧有生命力的原因所在。
二、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德国的“双元制”是教育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
学生具有双重身份,即学校学生和企业学徒,一方面接受职业教育的年轻人要在职业教育企业或跨企业的培训机构里学习相应职业的实践性知识和培养从业能力,另一方面要在公立职业学校接受普通文化教育和职业专业理论教育。
该模式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强调企业参与教学计划的制订,能够很好地解决学校中专业设置与人才需求脱节的问题。
同时,它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突出技能的培训,强调实践的作用。
同时,“双元制”模式中,对学生的考核是由行业协会、企业和学校三方选出的具有时间经验的专家代表组成的委员会,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结业考试。
这种方式也使得岗位证书更具有权威性。
国外高等职业教育的模式研究及借鉴高等职业教育是在具有高中水平的基础上,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级实用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高等教育。
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新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产生了许多技术含量较高的岗位,我国也形成由对中级人才的需求转向高层次职业人才的需求,这种层次人才的需要,决定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性。
因此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里,招生人数和发展规格迅速扩大。
然而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诸多的问题和困惑,因此研究国外高等职业教育的模式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一、以德国为代表的“双元制”模式德国的“双元制”培养模式是享誉世界的一种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具体实施特点如下。
1、在专业设置上以职业分析为导向通过职业分析,将若干个社会职业归结为一个职业群,一个职业群对应一个专业。
这样既可以清楚地了解一种职业的主要活动内容,明确分辨出支撑该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同时又能够确定相邻社会职业的技能知识联结点,为社会职业归类及职业群的确定奠定了基础,也为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提供了依据。
2、在课程设计上以职业活动为核心所有的课程都分为基础培训、专业培训和专长培训,三个层次呈阶梯式逐渐上升,从泛到精、由浅入深开展。
所有理论课都采取综合课程的形式(如制造业的专业理论、专业制图和专业计算),覆盖了专业所需的所有理论,知识面广、深浅适度、综合性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课程实施上以校企合作为基础学校按照各州总体教学计划实施理论课程教学;企业则按照联邦培训规章在企业中实施实践课程的培训,双方通过教育文化部和自主的形式加以协调,保证理论与实践有效的结合,并以此共同合作达到国家对职业人才的总体教育目标。
4、在考试组织上以客观要求为标准“双元制”职业教育考试由与培训无直接关系的行业协会承担,这就有利于考试按照《职业培训条例》的考试要求进行,而不是根据某个培训机构中所传授的具体内容来考试,从而能更客观地评价职业教育的培训质量。
中外职业教育的几种教学模式作者:秋日私语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育理念及教育理论逻辑的框架中,为完成某种教学任务而采取的相对稳定、具体的教学活动结构。
一、学科本位教学模式1、理论基础①循序渐进的认识观和学习顺序观。
②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观。
③知识结构的有序性和系统性与学科结构的逻辑性规律。
2、教学目标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
3、学科本位教学模式程序①预备提问与复习先前学过的知识,激发学生为学习新课作准备。
②导入新课提示新课背景知识,明确学习目标与任务。
③讲授新课教师系统讲授为主,亦可穿插讨论、演示等方法④巩固将所学知识系统化⑤应用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4、教学策略运用该模式时,应:①重视知识的科学性、连贯性与系统性;②注意培养学生多方面兴趣。
增加课堂内容的起伏性与新颖性;③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④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⑤注意课堂教学的管理,以保证上述教学程序顺利进行。
二、能力本位教学模式--CBE教学模式1、理论基础CBE(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意为“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育教学体系”。
该教学模式是美国休斯顿大学,以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的“掌握性学习”和“反馈教学原则”以及“目标分类理论”为依据,开发出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主要流行于北美,加拿大、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运用较为广泛,90年代初逐渐在各国推广,现在已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学习和运用CBE教学模式。
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掌握学习是基于这样一种思想,即如果教学是敏感和系统的,如果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得到帮助,如果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达到学习标准,如果确立了掌握的明确标准,那么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在学习上达到很高的水平。
布卢姆的反馈教学理论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教学的任务就是要找到学生掌握所学学科的手段。
布卢姆把教学和评价结合起来,创立了新型教育评价学,即反馈教学。
世界各国的职业教育都在不断进行着改革与创新,也涌现出了许多特色鲜明的教育模式。
在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校企合作等方面,有许多国家的经验值得借鉴。
英国工读交替的现代学徒制随着社会生产对工人素质要求的提高,传统学徒制已经不能适应新的需要。
于是,英国发展出了由现场教学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工读交替的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的做法是:整个学徒期一般持续4~5年,第一年徒工脱产到继续教育学院或“产业训练委员会”的训练中心去学习,在以后的几年中,培训主要在企业内进行,徒工可利用企业学习日每周一天或两个半天带薪去继续教育学院学习,也可去继续教育学院学习一些“阶段性脱产学习”的部分时间制课程,徒工完成整个学徒训练计划,并顺利通过相关考核,还可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英国现代学徒制起源于英国保守党政府1993年的政府预算报告。
从那时起,学徒培训就被列入政府预算,培训经费也有了稳定的保障。
由学习与技能委员会及其下设的地方委员会负责本地区学徒制培训的资助,其资助程序是由政府制定预算,各地再根据本地区行业发展情况,制定各自的资金拨付计划。
英国现代学徒制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在规定的学习内容以外,允许增加学习内容或适当延长培训时间,政府在学习延长期仍然会给予适当资助。
新加坡符合国情的“教学工厂”双元制的职业技术教育制度是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新加坡在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过程中,非常重视借鉴德国的双元制,同时,他们也认识到了国情的不同。
于是在借鉴德国模式的基础上,创建了展示新加坡的双元制——教学工厂。
“教学工厂”并不意味着在学校之下再办一个教学实习工厂,或在社会上划定某个工厂定点实习,而是把学校按工厂的模式办,把工厂按学校的模式办,让学生通过生产学到实际知识和技能。
这种教学模式被各理工学院和工艺教育学院广泛采用,推动了新加坡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事业的发展。
同时,新加坡也与其他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联合举办了各种培训中心,如与法国合作的新技术学院,与德国合作的德新技术培训中心等。
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G ansu Education College(Social Sciences) 2003,19(1)Vol.19No.1 2003国外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模式概述郑晓梅Ξ(常州技术师范学院教育系,江苏常州 213001)【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外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模式———DACUM模式、MES模式以及“双元制”模式的理论基础、指导思想与开发步骤。
【关键词】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模式【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938(2003)01-0083-04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职业教育取得长足的发展。
纵观世界职业教育课程发展的历程,显而易见,能力本位是其发展的核心。
以能力培养为指导思想,职业教育较发达的国家经过不断摸索与实践,逐渐形成了较有代表性的DACUM课程开发模式、MES课程开发模式以及“双元制”课程开发模式。
本文将对这三种模式作一概述。
一、DACUM课程开发模式DACUM是英语Developing a Curriculum的缩写,汉语称为“课程开发”,它是20世纪60年代末由加拿大皇家经济开发中心和美国通用学习公司合作开发的。
这种模式的主要精神实质是从社会需要出发,通过与用人单位合作,以能力培养为中心来设计课程、实施课程与评价课程。
(一)DACUM课程开发模式的理论基础DACUM的产生可以说是综合了多种理论思想的结果,其理论基础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美国课程论专家博比特的“活动分析法”。
所谓“活动分析法”,就是把人的活动分析为具体的特定的行为单元的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人类的活动,可以逐渐发现当代人类社会所需的特定的“能力、态度、习惯、鉴赏力和知识”。
博比特认为,课程开发的具体过程包括如下五个步骤:人类经验的分析———具体工作的分析———课程目标的获得———课程目标的选择———计划的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