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业教育的高职教师核心能力的培养
- 格式:pdf
- 大小:514.41 KB
- 文档页数:3
T EACHERS师资培养编辑 张 磊“双创”时代高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探析文/袁年英摘 要: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应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提升。
提升高职教师教学能力是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本文从“双创”时代,高职教师教学能力的内涵着手,分析高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中所存在的问题,从而探索高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有效路径,以保证高职教师教学能力不断得以提升。
关键词:教学能力 提升 高职教师课 题:本文系广东省高职教育创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2017年度教学改革项目“创新创业经济背景下高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研究”(项目编号:CYYB2017022);2016年度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院级教改科研项目《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实践研究》(2016-J-11)研究成果。
十九大提出,要深化产教融合,全面提升人力资源质量。
《国务院办公厅深化产教整合的若干意见》强调要深化“引企入教”改革,推广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探索解决高职人才供需“两张皮”的矛盾,加强高职人才培养质量。
高职教师作为高职教学工作的直接承担者,其教学能力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高职人才培养质量。
一、高职教师教学能力的内涵教师教学能力是教师胜任其教学工作需要而须具备的专业职业能力。
教学目的不同,教师所需具备的教学能力也不尽相同。
“双创”时代,高职教师教学的目的是要培养行业、企业一线岗位工作所需要的能够满足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培育众多“中国工匠”。
这一教学目的决定了“双创”时代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应包括一般专业职业能力和特殊专业职业能力。
一般专业职业能力包括教育教学的基本能力(如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评价学生的能力等),专业知识技术能力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服务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如多媒体运用能力、信息化教学能力等)。
高职院校“三全育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构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创新的日益加速,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高职院校需要在传授专业知识的更加注重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帮助学生在未来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
构建“三全育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已经成为高职院校的重要任务之一。
“三全育人”是指全面发展、全程教育、全员教育。
即以育人为核心,着力在全面发展、全程教育、全员教育上做文章。
通过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帮助学生培养创新创业精神,提高创新创业能力,实现人才培养的全面发展。
高职院校需要在教育理念上进行创新,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全面素质教育中。
全面素质教育是指通过创新创业教育,不仅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学校需要重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到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中,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创新,努力培养有创新创业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高职院校需要建立健全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为学生提供全程教育机会。
这需要学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资源,在教学资源、师资队伍、实践基地等方面进行整合和建设,构建起全程教育的体系。
学校需要提供多样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比如开设创新创业类课程、设立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培养创新创业导师等,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
高职院校需要以全员教育为基础,打造全员参与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全员教育是指全校师生都应该参与到创新创业教育中来,学校需要创造良好的教育氛围,让每一位师生都能够参与到创新创业教育中来,实现全员教育的目标。
学校需要激励教师参与到创新创业教育中来,提高他们的创新创业教育水平,同时也需要激励学生参与到创新创业实践中来,培养他们的创业能力和实践经验。
只有全员参与,才能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全面发展。
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中,高职院校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高职人才培养方案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我的书桌上,我的思绪像被这束光照亮,一下子回到了十年前,那时候我还是一个刚刚接触方案写作的新手。
如今,我已经在这个领域里摸爬滚打了十年,对于“高职人才培养方案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我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一、人才培养定位1.面向市场,紧密对接产业发展需求,为企业输送具有实战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使他们具备持续学习和自我提升的能力。
二、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1.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等,为学生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2)专业课程:根据不同专业特点,设置相应的专业核心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选修课程:开设各类选修课程,拓宽学生知识面,提升综合素质。
2.教学方法(1)项目驱动:以实际项目为载体,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动手实践。
(2)案例教学:运用典型企业案例,分析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
(3)翻转课堂:将课堂交给学生,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实践教学环节1.实训基地建设:与企业合作,共建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践环境。
2.校企合作:与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开展产学研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
3.创新创业教育: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
四、综合素质培养1.开展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2.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3.加强就业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提高就业竞争力。
五、保障措施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2.完善教学设施,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3.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4.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交流,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适应市场需求。
在这个方案中,我特别强调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因为我认为这是高职教育的重要使命。
教师创新创业教育综合实践方案1. 课程设置的目标和意义在现代社会中,创新和创业能力被认为是学生必备的核心素质。
创新创业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发展需求。
教师需要通过制定合理的教育方案,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2. 教师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原则为了有效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需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学生主体性原则: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通过自主学习和实践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 探究性学习原则:引导学生从实践中发现问题,通过实践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 教与学相结合原则:教师要身体力行,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创新的引导者和实践的推动者。
- 综合实践原则: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如项目制学习、社会实践、实验研究等,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3. 教师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教师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创新创业理论课程:介绍创新创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对创新创业的基本认识。
- 实践项目课程:通过实践项目,让学生参与到真实的创业活动中,提高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 创新创业导师课程:设置创新创业导师,指导学生进行创新创业项目的策划和实施。
- 创新创业实践课程: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如企业实习、创业实训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业意识。
4. 教师扮演的角色在教师创新创业教育中,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导师角色:教师应充当学生的导师,引导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供指导和支持。
- 激发创新潜能的角色: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思维导图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 实践推动者的角色: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各类实践活动,如实践项目、实习等,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
- 评估者的角色:教师要评估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通过期中期末考核、项目成果评估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实际能力。
5. 教师创新创业教育中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教师创新创业教育中,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 项目制学习:组织学生参与到真实的创新创业项目中,通过自主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从事高职教师工作的工作内容、业绩及贡献1. 作为一名从事高职教师工作的教师,其工作内容主要包括教学、科研和实践三个方面。
2. 教学是高职教师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
高职教师需要根据教学计划和课程要求,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大纲的编写。
通过灵活的教学方法和生动的教学形式,使学生掌握所学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高职教师还需要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记录学生成绩和学习表现,及时与学生交流和交流,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3. 科研是高职教师工作的另一项重要内容。
高职教师需要加强学科建设、教学改革、教育教学评价及教学成果的研究。
在实践教学中发现问题、探索解决方案,进行相关课题的科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实践,不断总结和推广教学经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4. 实践是高职教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职教师需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实施,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参与社会实践、科技创新、创业实践等活动,促进教学和实践相结合的深度融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应用性和实践性。
5. 通过教学、科研和实践的工作内容,高职教师取得了丰硕的业绩及贡献。
6. 在教学方面,高职教师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在教育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进行了系统研究和探索,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达到了较高的教学水平。
7. 在科研方面,高职教师不断深入学科研究、教育评价和教学改革领域,多次参与省级以上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在学术论文、教材编写、教学成果和教学奖励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8. 在实践方面,高职教师深度融合教学和实践,推动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人才培养、就业创业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9. 从事高职教师工作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教学、科研和实践三个方面。
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高职教育开放课程体系王正万摘要: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是培养适合社会和就业岗位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而课程体系建设是人才培养培养的核心。
同时,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课程体系是高职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载体,是充分体现专业办学水平和特色的重要抓手。
本文经过深入行业企业、标杆职业院校调研分析,以及在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机械设计与制造、汽车应用与维修等专业的应用总结,深化对构建基于“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开放课程体系”的研究和实践。
关键词:人才培养;职业能力;课程体系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0-0252-03一、背景及要求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文件,以及教育部《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8年)》、《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文件要求,明确了高职院校实施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模式和订单培养的教学模式,为高职院校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指明了方向。
课程体系的建设是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内容和核心任务,实施基于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改革与创新,是与当前高职生源素质、教育特色发展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等因素决定的,对解决高职教育当前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升人才培養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课程体系建设思路和目标1.建设思路及原则。
从以下几方面建成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开放“六平台+资源+保障机制”的课程体系:(1)通识课程平台建设;(2)素质养成平台建设;(3)选修平台建设;(4)专业课程平台(含专业类基础课平台、专业课程平台、工学结合平台)建设;(5)数字教学资源库建设;(6)质量保障机制。
“以就业为宗旨、以市场为导向”,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满足市场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面向企业及社会培养生产、服务和管理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