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雾霾成因及其治理
- 格式:doc
- 大小:112.50 KB
- 文档页数:7
雾霾的成因以及相关环境治理措施雾霾的成因以及相关环境治理措施一、引言雾霾是近年来困扰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环境问题,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本文将探讨雾霾的成因以及相关环境治理措施,旨在加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并为解决雾霾问题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
二、雾霾的成因1. 大气污染物排放雾霾是由大气中悬浮的微小颗粒物和有害气体形成的。
这些颗粒物和气体主要来自工业燃烧、交通尾气、工业废气排放和燃煤等活动。
它们在大气中逐渐积累,形成了雾霾。
2. 大气逆温层的形成逆温层是指大气中温度随高度的变化呈递增趋势。
在这种逆温层形成的情况下,大气的热量不容易向上散发,导致了颗粒物和有害气体在低空堆积,形成雾霾。
3. 气象条件的影响天气条件也是雾霾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低风速、高湿度以及静稳天气会增加颗粒物和有害气体在大气中的停滞时间,导致雾霾的形成。
三、雾霾的危害1. 健康影响雾霾中的颗粒物和有害气体对人体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危害。
这些污染物进入人体后,可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
尤其对于儿童、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其影响更为严重。
2. 生态破坏雾霾对生态环境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颗粒物的沉积导致了土壤质量的下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有害气体对森林和湿地等自然生态的破坏,进一步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四、雾霾治理措施1. 调整能源结构采用清洁能源替代传统的煤炭和石油等高污染能源是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有效手段。
加大对清洁能源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广使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有助于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
2. 加强大气污染治理加强对工业企业、机动车辆、燃煤电厂等污染源的监管与治理力度。
通过采用先进的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如烟气脱硫、脱硝、脱氮等技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3. 推行低碳生产和生活方式倡导绿色低碳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减少能源和资源消耗,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推动可持续发展。
通过减少工业过程中的废气排放和促进企业、居民绿色环保的意识,可以有效改善大气质量。
《浅谈雾霾天气成因及治理措施》篇一一、引言近年来,雾霾天气频繁出现,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雾霾不仅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还对交通、农业、能源等多个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了解雾霾天气的成因,并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对于保护环境、维护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雾霾天气的成因及治理措施进行浅谈。
二、雾霾天气的成因1. 自然因素(1)气象条件:静风、逆温等气象条件容易导致污染物在低空积聚,形成雾霾。
(2)空气湿度:高湿度有利于雾的形成,而低湿度则有利于霾的形成。
2. 人为因素(1)工业排放: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废气等是雾霾形成的主要来源。
(2)交通排放:汽车尾气、机动车排放的颗粒物等也是雾霾的重要组成部分。
(3)生活污染:建筑工地、道路扬尘、农村生物质燃烧等也是雾霾的来源之一。
三、治理雾霾天气的措施1. 调整能源结构(1)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2)控制煤炭消费:严格限制高污染、高耗能行业的煤炭消费,提高煤炭利用效率。
2. 加强工业污染治理(1)严格执行环保法规:对排放超标的工厂进行严厉处罚,并责令其限期整改。
(2)推动工业绿色化: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环保设备,减少污染物排放。
3. 控制交通排放(1)推广新能源汽车:鼓励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减少传统燃油车的数量。
(2)优化交通结构:发展公共交通,提高公共交通的覆盖率和便捷性,减少私家车出行。
4. 增加绿化面积(1)城市绿化:加大城市绿化力度,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吸收空气中的污染物。
(2)植树造林:在农村和山区种植更多的树木,提高森林覆盖率,减缓雾霾天气的影响。
5.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1)开展环保宣传教育:通过各种渠道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2)倡导绿色生活方式:鼓励公众采取绿色生活方式,如节约用电、减少浪费等。
四、结论雾霾天气的治理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雾霾的成因和治理》篇一雾霾的成因与治理一、引言近年来,雾霾问题日益严重,频繁出现在我国各大城市,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雾霾不仅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因此,探讨雾霾的成因和治理方法,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二、雾霾的成因1. 自然因素(1)气候条件:静稳天气、逆温等气象条件有利于污染物在空气中滞留,形成雾霾。
(2)地理环境:地形地貌、植被覆盖等因素也会影响雾霾的形成。
2. 人为因素(1)工业排放: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粉尘、废气等污染物是雾霾形成的主要来源之一。
(2)交通排放:汽车尾气、柴油机排放等是雾霾形成的另一重要原因。
(3)生活污染:生活垃圾、农村焚烧等也是形成雾霾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三、雾霾的治理针对雾霾的成因,我们需要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治理,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治理方法:1. 减少污染源排放(1)加强工业污染治理:严格实施环保法规,加大企业污染治理力度,提高工业污染排放标准。
(2)控制交通排放:推广新能源汽车,优化交通结构,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3)改善生活环境: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禁止农村焚烧等行为。
2. 增加环境容量(1)植树造林:增加城市绿化面积,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裸地扬尘。
(2)水体治理:保护水源地,减少水体污染,提高水体自净能力。
(3)建设生态屏障:在重点区域建设生态屏障,减少污染物扩散。
3. 提高治理技术(1)加强科技创新:加大对环保技术的研发力度,推广先进的环保技术和设备。
(2)智能化监测:建立智能化的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实时监测空气质量,为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3)区域协同治理:加强区域间的协同治理,共同应对雾霾问题。
四、结论与展望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我们可以有效地减少雾霾的形成和扩散,改善空气质量。
同时,我们也需要认识到雾霾治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努力。
我们应继续加大科技投入,创新治理技术,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中国雾霾成因及治理对策雾霾是指空气中悬浮颗粒物和有害气体达到一定浓度时,形成的容易遮挡光线的一种天气现象。
近年来,中国的雾霾问题日益严重,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严重影响。
本文将探讨中国雾霾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
一、中国雾霾的成因1. 工业排放:工业污染是雾霾的主要成因之一。
大量工厂的废气和废水排放,使得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浓度大大增加,导致雾霾形成。
2. 交通排放:汽车尾气是雾霾的重要来源之一。
中国的机动车数量急剧增加,尾气排放的有害物质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对大气环境造成了污染。
3. 燃煤污染:中国仍然大量使用燃煤进行供暖和发电,燃煤排放的废气中含有大量的颗粒物和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加剧了雾霾的形成。
4. 地理气候条件:中国地理气候条件的特殊性,例如地势、气流等,容易造成空气污染物积聚,形成雾霾。
二、雾霾治理对策1. 减少工业排放:政府应加强环境监管,对工业废气排放进行严格管控。
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污染物排放。
2. 推广清洁能源: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减少对煤炭的依赖。
鼓励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3. 改善交通状况:政府应加大对公共交通的支持力度,提高公交车和地铁的覆盖面积和质量。
同时,推广电动汽车的使用,减少尾气排放。
4. 加强大气污染治理技术研发:投入更多资金用于大气污染治理技术的研发,加强对雾霾成因的研究,寻找更有效的治理方法。
5. 加强国际合作:雾霾是跨国问题,需要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
与其他国家分享治理经验和技术,共同应对雾霾问题。
6.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加强对市民环境意识的教育,让每个人都意识到自己的环保责任,采取积极的环保行动。
三、雾霾治理的挑战与展望虽然雾霾治理面临很多挑战,但只要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努力,雾霾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环保意识的提高,相信未来中国的空气质量会逐渐改善。
总结起来,中国雾霾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工业排放、交通排放、燃煤污染以及地理气候条件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雾霾成因分析及治理对策》篇一一、引言近年来,雾霾问题日益严重,不仅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更好地理解雾霾的成因并寻找有效的治理对策,本文将从雾霾的成因、影响因素、治理对策及未来展望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二、雾霾成因分析1. 自然因素(1)气候条件:雾霾的形成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如温度、湿度、风速等。
在静稳天气条件下,空气流动性差,污染物易在低空积累,形成雾霾。
(2)地理环境: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也会影响雾霾的形成。
如山区、河谷等地形,易形成雾霾的滞留和积累。
2. 人为因素(1)工业排放: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是雾霾的主要来源。
(2)交通排放:机动车尾气排放的颗粒物、氮氧化物等也是雾霾的重要成因。
(3)生活污染:生活垃圾、秸秆焚烧等也会产生一定的污染物质,加剧雾霾的形成。
三、雾霾影响因素分析1. 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经济发展迅速的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较高,雾霾问题往往更为严重。
2. 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会导致大量的污染物排放,加剧雾霾问题。
3. 气象条件:如气温、湿度、风速、降水等气象因素,对雾霾的形成和消散具有重要影响。
4. 区域性污染:区域性的污染传输和累积,也会加剧雾霾问题。
四、治理对策1. 调整产业结构与能源结构:加大环保力度,推动产业升级和能源结构调整,减少工业排放和煤炭消费。
2. 控制交通排放:推广新能源汽车,加强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管,提高车辆排放标准。
3. 加强生活污染治理: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禁止秸秆焚烧等行为。
4. 植树造林与城市绿化:增加绿化面积,提高城市绿化率,吸收空气中的污染物。
5. 实施区域联防联控:加强区域性污染治理,实施区域联防联控,共同应对雾霾问题。
6.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五、未来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大雾霾治理力度,推动产业升级和能源结构调整,加强环境监管和执法力度,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浅谈雾霾天气成因及治理措施》篇一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雾霾天气频繁出现,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
雾霾不仅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因此,分析雾霾天气的成因并探讨有效的治理措施,已经成为当前环境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雾霾天气的成因1. 气象因素:静风、低气压等气象条件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容易形成雾霾天气。
2. 工业污染: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烟尘、废气等污染物是雾霾天气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3. 交通污染:汽车尾气、道路粉尘等交通排放也是导致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之一。
4. 农业活动:农作物秸秆焚烧等农业活动也会产生大量污染物,加剧雾霾天气的形成。
三、治理雾霾天气的措施1. 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减少工业污染排放。
2. 加强交通管理:推广新能源汽车,限制高排放车辆行驶,加强道路清洁等措施,减少交通排放对雾霾天气的贡献。
3. 植树造林:增加城市绿化面积,提高植被覆盖率,吸收空气中的污染物,改善空气质量。
4. 强化执法力度:加大对工业污染、农业活动等污染源的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排放行为。
5.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鼓励公众参与环保行动。
6. 科技治理:运用先进技术手段,如大气污染源监控、空气质量预测等,为治理雾霾天气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四、综合治理策略针对雾霾天气的成因和治理措施,应采取综合治理策略。
首先,政府应加强政策引导和投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绿色发展。
其次,加强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排放行为。
同时,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此外,还应运用科技手段,提高大气污染源监控和空气质量预测的准确性,为治理雾霾天气提供科学依据。
最后,植树造林、增加城市绿化面积等措施也是改善空气质量的有效途径。
五、结论雾霾天气的成因复杂多样,涉及多个领域和部门。
治理雾霾天气需要政府、企业、公众共同努力,采取综合治理策略。
《浅谈“雾霾”成因及治理》篇一一、引言近年来,雾霾问题在中国及全球范围内逐渐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这种复杂的空气污染现象不仅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还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本文将就雾霾的成因、影响及治理措施进行简要分析。
二、雾霾的成因雾霾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复杂现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工业排放: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废气等是雾霾的主要来源之一。
其中,煤炭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对雾霾的形成起到了关键作用。
2. 汽车尾气: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汽车尾气排放成为雾霾的重要来源。
特别是柴油车排放的颗粒物,对雾霾的形成具有显著影响。
3. 气象条件:静稳天气、逆温等现象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使得污染物在低空积聚,从而形成雾霾。
4. 城市绿化不足:城市绿化不足导致地面植被覆盖率低,对污染物的吸附和净化能力较弱,加剧了雾霾的形成。
三、雾霾的影响雾霾对人类社会和环境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健康危害:雾霾中的颗粒物可以进入人体呼吸道和肺部,引发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等,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2. 交通影响:雾霾天气能见度低,影响交通安全,可能导致交通事故频发。
3. 经济损失:雾霾天气对工业生产、农业种植等产生负面影响,造成经济损失。
四、雾霾的治理措施针对雾霾问题,需要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治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调整能源结构:减少煤炭等传统能源的使用,增加清洁能源的比重,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2. 强化工业排放标准:严格实施环保法规,加强工业排放标准的管理和执行力度,减少工业污染。
3. 推广新能源汽车:鼓励新能源汽车的使用,限制高排放车辆的行驶,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4. 加强城市绿化:增加城市绿化面积,提高地面植被覆盖率,增强对污染物的吸附和净化能力。
5. 气象监测与预警: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系统建设,及时发现和预报雾霾天气,为公众提供及时准确的空气质量信息。
《雾霾成因分析及治理对策》篇一一、引言近年来,雾霾问题日益严重,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雾霾不仅影响空气质量,还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构成威胁。
因此,对雾霾的成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有效的治理对策,已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对雾霾的成因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
二、雾霾成因分析1. 自然因素(1)气候条件:静稳天气、逆温层等气象条件,导致空气流动性差,污染物难以扩散。
(2)地理环境:地理位置、地形等因素也会影响雾霾的形成。
例如,山区、谷地等地区容易形成雾霾。
2. 人为因素(1)工业排放: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粉尘、废气等是雾霾的主要来源之一。
(2)交通排放:机动车尾气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等也是雾霾的重要来源。
(3)生活污染:烹饪、取暖等生活活动产生的烟尘、颗粒物等也会对雾霾的形成产生一定影响。
三、治理对策针对雾霾的成因,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治理对策:1. 强化政策引导(1)制定严格的环保法规:通过制定更加严格的环保法规,对工业排放、交通排放等进行有效控制。
(2)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对企业的环保执法力度,对违法排放行为进行严厉处罚。
(3)推广绿色发展模式: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方式,推广绿色发展模式,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2. 提升科技水平(1)研发新型技术:加大对环保科技的研发力度,开发更加高效、环保的生产技术,降低污染物的排放。
(2)推广清洁能源: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3)建立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建立完善的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实时监测空气质量,为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3. 加强公众参与(1)提高公众环保意识:通过宣传教育、科普活动等方式,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2)鼓励绿色出行:鼓励公众采用绿色出行方式,如步行、骑行、公共交通等,减少私家车出行,降低交通排放。
(3)加强垃圾分类管理:加强垃圾分类管理,减少生活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四、结论雾霾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公众共同努力。
《雾霾成因分析及治理对策》篇一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雾霾问题逐渐成为我国乃至全球关注的焦点。
雾霾不仅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还对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带来诸多负面影响。
因此,对雾霾的成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有效的治理对策,对于改善空气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二、雾霾成因分析1. 自然因素(1)气象条件:静稳天气、逆温等现象容易导致大气污染物的聚集和滞留,从而形成雾霾。
(2)气候变迁: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大气环流变化,也可能对雾霾的形成产生一定影响。
2. 人为因素(1)工业排放:钢铁、电力、化工等重工业行业的排放是雾霾的主要来源之一。
(2)交通排放:汽车尾气、柴油机等交通工具的排放也是大气污染物的重要来源。
(3)生活污染:燃煤、燃油等生活方式的污染排放也对雾霾的形成产生一定影响。
(4)城市规划不合理:城市绿化不足、建筑密度过大等问题也可能导致雾霾问题的加剧。
三、治理对策1. 政策层面(1)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对污染排放进行严格监管。
(2)制定长期治理规划:根据地区实际情况,制定长期、有效的雾霾治理规划,明确治理目标和责任主体。
(3)推动绿色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绿色经济,减少工业排放。
(4)实施区域联防联控:加强区域合作,实施雾霾联防联控,共同应对雾霾问题。
2. 技术层面(1)提高污染治理技术:研发和应用先进的污染治理技术,提高污染物的处理效率和减排效果。
(2)推广清洁能源:鼓励使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减少燃煤、燃油等传统能源的使用。
(3)加强大气监测:建立完善的大气监测网络,实时监测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和浓度,为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4)优化交通结构:发展公共交通,限制私家车使用,减少交通排放。
3. 社会层面(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雾霾问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引导公众养成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2)鼓励公众参与:鼓励公众参与雾霾治理工作,如参与志愿者活动、提供污染线索等。
《浅谈雾霾天气成因及治理措施》篇一一、引言近年来,雾霾天气频发,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雾霾不仅影响了人们的出行,还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本文将就雾霾天气的成因、影响及治理措施进行简要分析,以期为改善空气质量、减少雾霾天气提供参考。
二、雾霾天气的成因1. 气象因素雾霾天气的形成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
在静风、逆温等不利气象条件下,大气中的污染物难以扩散,容易形成雾霾。
此外,湿度、温度等因素也会影响雾霾的生成和消散。
2. 工业排放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废气等污染物是雾霾天气的主要来源之一。
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工业排放的污染物日益增多,对空气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3. 交通排放机动车尾气排放是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在高峰时段,大量机动车在道路上行驶,排放的尾气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对空气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4. 城市扬尘城市建筑施工、道路清扫等过程中产生的扬尘也是雾霾天气的重要来源之一。
这些扬尘在大气中漂浮,容易形成雾霾。
三、雾霾天气的影响1. 身体健康问题雾霾天气中的细颗粒物(PM2.5)等污染物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这些污染物能够深入肺部,甚至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引发各种疾病,如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等。
2. 交通问题雾霾天气能见度低,容易影响交通安全。
在严重雾霾天气下,道路交通可能会受到严重影响,甚至出现交通瘫痪的情况。
四、治理雾霾天气的措施1. 调整产业结构加强环境保护意识,调整产业结构,减少高污染、高排放的产业比重,鼓励发展绿色、低碳、环保的产业。
同时,加强工业污染治理,提高工业企业的排放标准。
2. 优化交通结构推广新能源汽车,限制高排放车辆的行驶,优化交通结构。
同时,加强公共交通建设,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出行。
3. 加强城市绿化增加城市绿化面积,种植能够吸收污染物的植物,提高城市绿化率。
同时,加强城市道路清扫,减少扬尘污染。
4. 强化政策监管政府应加强环保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力度,对违法排放的企业和个人进行严厉处罚。
浅谈雾霾成因及其治理摘要:华东地区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雾及雾、霾结合物已经成为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和城市环境的重要因素。
本文是在阅读和了解雾霾、大气污染相关论文和研究的基础上,简要阐述了雾霾的概念、当下雾霾产生的原因和可能会给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以及雾霾的治理措施。
关键词:雾霾原因影响治理Abstract:as the deeply development of indrustritis and urbanization in recently years at Eastern China fog and haze combination has become the important factoes that affect the rej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Urban environment. This article is in reading and understanding the fog and haze pollution related papers and research ,on the basis of briefly expounds the concept of haze reasons and may bring to life ,and the influence of govrnance measure.Keywords: fog an d haze reason inpact measure2013年1月9日以来,全国中东部地区陷入严重的雾霾和污染天中,中央气象台将大雾蓝色预警升级至黄色预警,13日10时北京甚至发布了北京气象史上首个霾橙色预警。
从东北到西北,从华北到中部导致黄淮、江南地区,都出现了大范围的重度和严重污染。
雾霾已经成为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和城市环境的重要因素。
1.雾霾的概念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阴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危害加重。
近期我国不少地区把阴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
统称为“雾霾天气”。
现在人们通常所说的“雾霾”,顾名思义是雾和霾。
但雾和霾在本质上有很大的区别。
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
霾也称灰霾(烟霞)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也能使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恶化,如果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0米时,将这种非水成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的视程障碍称为霾(Haze)或灰霾(Dust-haze),香港天文台称烟霞(Haze)【1】。
气象学认为,雾是一种天气现象,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多出现于秋冬季节,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气凝结(或凝华)的产物。
雾的本质主要是水分,雾会使空气透明度降低,使大气能见度恶化。
当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气凝结(或凝华)物使目标物的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00米以内时,这种天气现象成为雾(fog)。
而当目标物的水平能见度在1000~10000米时,这种天气现象称为轻雾或霭(mist)。
雾天时,如大气没有污染存在,一般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直接危害。
霾也是一种天气现象,是由空气中的灰尘、多种微小颗粒物以及硫酸、硝酸、碳氢化合物等化学物质组成的气溶胶系统。
当大气严重污染时,一年四季都可能出现霾。
当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0米时,将这种非水成雾组成的气溶胶雄造成的能见度障碍成为霾(haze)或灰霾(dust-haze)。
由于灰尘、硫酸、硝酸等颗粒物组成的霾,其散射波长较长的广比较多,因而霾看起来常呈现出令人厌恶的黄色或橙灰色。
由于霾中含有很多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和微小颗粒,所以霾天气对人体健康会造成直接危害【2】。
图1.1 雾霾颗粒2.雾霾的成因 研究认为,严重的雾霾污染是人为空气污染物排放、异常气象因素和地形等共同作用的结果,空气污染物的产生主要来源于汽车尾气的排放、煤炭燃料的燃烧、工业企业的排放以及沙尘叠加等多种因素。
与大气有密切关系的气象条件主要有风、逆温、气压、气温等,这些气象因素都影响和制约着大气污染物浓度极其时空分布情况。
2.1.空气污染物排放(源排放)城市雾霾天气的主要成分是如今家喻户晓的PM 2.5(细颗粒物)。
PM 2.5是指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细颗粒物,是由直接排入空气中的微粒和空气中的气态污染物通过化学转化生成的二次微粒共同组成的。
直接排入空气中的微粒由尘土性微粒、植物和矿物燃料燃烧产生的碳黑粒子组成。
二次微粒主要由硫酸铵和硝酸铵组成,这两种微粒是由大气中的SO 2和NOx 转化生成的【3】。
2.2.机动车尾气的排放行驶在全国大小道路上的汽车已经成为国内气溶胶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据相关研究显示,目前中国已经超过法国,在美国、日本、德国之后成为世界第四大汽车生产国。
与汽车市场蓬勃发展相比,尾气污染已经变成令人触目惊心的现实,汽车尾气排放分担了大气颗粒物浓度的70%~80%。
图2.1汽车尾气排放2.3.煤炭燃料的燃烧燃料是人们在生产和生活活动中必不可少的能源。
就世界整体而言,燃料燃烧给我们提供85%的能量。
煤炭燃烧时产生的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除了与燃料中所含的杂质种类和含量有关外,还受燃料燃烧状态的影响。
当燃料完全燃烧时的主要污染物是元素碳颗粒物、CO2、SO2、NO2、水气和灰分。
燃烧不完全时,则会产生有机碳颗粒物、CO、NOx、SOx、的主要成分之一。
当空气中的煤烟型空气污染物达到一定的浓多环芳径等,这些都是PM2.5度时,在特定气象条件的作用下,污染物得不到充分的扩散,就会爆发严重的煤烟型污染事件,例如伦敦烟雾事件【4】。
图2.2 煤炭燃料废气排放2.4.工业企业废气污染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工业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排放污染物的工业企业主要有发电厂、冶炼厂、化工厂、机械加工厂、硫酸厂、建材厂等。
图2.3 工业废气排放2.5.气象条件与大气污染有密切关系的气象条件主要有风、逆温、气压、气湿等,这些气象因素都影响和制约着大气污染物浓度极其时空分布情况。
2.5.1.风刮风的时候,污染物排放时的下风向地区比其他方向受影响程度要大,风速决定了大气污染物稀释的程度和扩散范围。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污染物浓度与风速成反比,风速越高,污染物浓度越低;反之,风速越低,污染物浓度越高。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大楼越建越高,阻挡和摩擦作用使风流经城区时明显减弱。
静风增多,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稀释,却容易在城区内和近郊区周边积累。
2.5.2.逆温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自地面的长波辐射,在自然的大气条件下,大气温度随着高度增加而下降。
空气对流良好则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和稀释。
然而,近地面的大气实际情况非常复杂,在一定条件下,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反常现象,气象学家们称为“逆温”。
2.5.3.气压气压的高低与海拔高度、地理纬度和空气湿度等相关。
世界上三大著名的煤烟型烟雾事件、多诺拉事件及马斯河事件,其发生的气象条件正是由于逆温造成地面受高气压控制,导致低气层低温、无风,空气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和稀释,酿成重大的烟雾事件。
2012年11月下旬以来,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频繁,全国平均气温为近28年同期最低,呈现出平均气温明显偏低。
由于低温导致燃煤采暖排放量相应增加,加重了大气污染。
冷空气过后气温上升,易形成逆温现象,使大气层低空的空气垂直运动受到限制,导致污染物难以向高空飘散而被阻滞在低空和近地面。
而2013年1月,冷空气影响偏弱、风速小,造成污染物在近地面层集聚,这就是到2013年以来雾霾频频出现的原因。
3.雾霾的影响3.1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由于雾霾中的颗粒物成分复杂,携带的真菌等,其中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是直径小于10微米的气溶胶粒子,它能直接进入并粘附在人体上下呼吸道和肺叶中,引起鼻炎、支气管炎等病症,长期处于这种环境还会诱发肺癌。
除了癌症,雾霾天还是心脏杀手。
雾霾笼罩时气压较低,空气中的含氧量有所下降,这时易感到胸闷。
潮湿寒冷的雾和霾,还会造成冷刺激,导致血管痉挛、血压波动、心脏负荷加重等。
同时,雾霾中的一些病原体会导致头痛,甚至诱发高血压、脑溢血等疾病。
雾霾天气,空气流动性差,霾的组成成分中有毒害的酸、碱、盐、胺、酚及携带的各种病原微生物等易侵入人体呼吸道,使人体呼吸系统的防御功能降低,造成呼吸不畅、胸闷、干咳、咽干咽痒。
长期吸入这些有害物质会刺激人体的敏感部位,容易诱发或加重气管炎、咽喉炎、结膜炎等一些过敏性病症。
雾霾天气由于光线不足,还可能影响到人们的心理,让人产生抑郁、焦虑、压抑以及悲观等不良情绪【5】。
图3.1 雾霾影响人们身体3.2.对生活出行和工作的影响2013年以来,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频频出现雾霾,对城市运行产生了很大影响。
学校取消室外活动,部分高速公路被封闭,大批进出口航班被延误或取消。
雾霾导致空气能见度降低,易引发交通事故,长此下去,给在户外工作者的健康带来隐患。
图3.2 雾霾影响人们出行4.雾霾的治理目前雾霾天气频发,对人类的危害不断加剧,依据雾霾的形成原因,减少污染源、降低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是解决雾霾的根本之道。
4.1.合理利用石化能源为了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首先应改进发动机的燃烧方式,使汽油能充分燃烧,同时提高燃油标号,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其次,汽车可改用天然气或液化石油气、乙醇汽油做燃料,同时注重新能源的开发,支持和鼓励电动汽车的开发使用。
最后还应当在雾霾易发季节适当限制汽车的使用。
为了减少煤的燃烧对空气的污染,应当大力推广使用脱硫煤,北方地区冬季取暖采用集中供暖,用天然气替代煤等措施。
4.2.大力提倡企业节能减排对污染排放严重的企业必须关停,对污染排放不达标的企业限期进行技术改造,在雾霾易发季节降低企业生产负荷,减少供需,最大限度地减少工业生产对空气的污染。
4.3.有效防治颗粒性扬尘植树造林,种花种草,能有效地吸附和稳固尘土。
城外带尘车辆(运煤车和其他长途车等)入城时可在城市关口收费站边设立喷水清洗轮胎、底盘的环节,在城内施工车辆进入马路时设立遮盖和清洗轮胎、底盘的环节,最大限度隔绝城外车辆和施工车辆带来的扬尘。
要定时对市内公路清扫洒水,降低因刮风或车辆运行带起的尘土。
总之,要解决雾霾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相关部门应尽快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管理和监测力度,从根源上治理雾霾。
每个公民应积极参与,改变生活方式,使用低碳环保、节能减排的新能源产品。
参考文献[1]潘小川.实面霾伏:雾霾中的生活与健康[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李卫军,邵龙义.雾霾和沙尘污染天气气溶胶单颗粒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3]赵桂香,杜莉,卫丽萍,贺耀武,李莹,朱煜. 一次持续性区域雾霾天气的综合分析[J].干旱区研究,2011(09)[4]史军,崔林丽,贺千山,孙林华.东雾和霾日数的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J].地理学报,2010(05)[5]潘雪梅.河北南部地区霾污染特征及来源研究[D].石家庄:河北工程大学(硕),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