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近五年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化常识高考真题汇总
- 格式:docx
- 大小:24.57 KB
- 文档页数:6
中国古代文学知识考核试题(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1.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_____到_____之间的诗歌。
A. 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B. 西周初年至战国时期C. 东周初年至春秋末叶D. 春秋初年至战国时期答案:A2. 《楚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它的作者是_____。
A. 屈原B. 宋玉C. 贾谊D. 司马相如答案:A3. 下列作品中,属于汉乐府民歌的是_____。
A. 《长歌行》B. 《离骚》C. 《木兰辞》D. 《庐山谣》答案:A4. 下列诗人中,被誉为“诗仙”的是_____。
A. 杜甫B. 白居易C. 李白D. 王维答案:C5. 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下一句是_____。
A.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B. 欲济无舟楫,端居耐清贫C. 欲知世上刀兵苦,试问棋中局外心D.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答案:A6. 下列作品中,属于唐代传奇小说的是_____。
A. 《世说新语》B. 《搜神记》C. 《莺莺传》D. 《聊斋志异》答案:C7. 宋代词人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的下一句是_____。
A.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B.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C.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D.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答案:C8. 下列作品中,属于元曲的是_____。
A. 《西厢记》B. 《牡丹亭》C. 《桃花扇》D. 《长生殿》答案:A9. 明代小说《西游记》的作者是_____。
A. 罗贯中B. 施耐庵C. 曹雪芹D. 吴承恩答案:D10. 下列作品中,属于清代小说的是_____。
A. 《儒林外史》B. 《镜花缘》C. 《封神演义》D. 《聊斋志异》答案:A二、填空题11. 《诗经》中的“六义”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风、雅、颂、赋、比、兴12. 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下一句是_____。
近五年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化常识高考真题汇总————————————————————————————————作者:————————————————————————————————日期:ﻩ近五年高考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化常识真题汇总2018年全国卷Ⅰ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A.《三坟》《五典》传为我国古代典籍,后又以“坟籍”“坟典”为古代典籍通称。
B.“阙”原指皇宫前面两侧的楼台,又可用作朝廷的代称,赴阙也指入朝觐见皇帝。
C.“践祚”原指踏上古代庙堂前台阶,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登上国君宝座。
D.逊位,也称为让位、退位,多指君王放弃职务和地位,这里指鲁芝的谦让行为。
2018年全国卷Ⅱ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 A. 豪右,指旧时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汉代以右为尊,所以习惯上称为“豪右”。
B. 顿首,即以头叩地而拜,是古代交际礼仪;又常常用于书信、表奏中作为敬辞。
C. 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名讳,改称茂才,后世有时也沿用此名。
D. 京师是古代京城的通称,现代则称为首都;“京”“师”单用。
旧时均可指国都。
2018年全国卷Ⅲ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A.陵寝是帝王死后安葬的陵墓,陵幕建成后,还需设置守陵奉祀的官员以及禁卫。
B.“株”,本义树根,根与根间紧密相连,因而“株连”又指一人有罪而牵连他人,C.前尹在文中指开封府前任府尹;“尹”为官名,如令尹、京兆尹,是知府的简称。
D.御名指皇帝名讳,古代与皇帝有关的事物前常加“御”字,如御玺指皇帝印信。
2018年天津卷4.下面所列名著与信息,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C)A《论语》四书语录体舍生取义逝者如斯夫B 《三国演义章回小说以时间为序拥刘反曹三打祝家庄C 《家》现代小说巴金高觉新激流三部曲D 《哈姆莱特》悲剧文艺复兴莎士比亚卡西莫多10.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 )A.记,是我国古代常用文章体裁,以叙事为主,兼及议论、抒情和描写。
高考语文古代文学文化常识专项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1.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A.“拜”指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迁”指调动官职,一般指贬官。
B.“太学”是汉代出现的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为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
C.“侍郎”是汉代的官名,地位次于尚书。
“进士”指唐代凡参加礼部考试者。
D.“未第”指应科举考试未中榜。
“及第”则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因榜上题名有甲乙次第,故名。
2.下列文学常识正确的是()A.“迁”是古代官吏调动常用的词语,具体表示升官之意常用“左迁”一词。
B.寒食,节令名,在清明节前的一天或两天。
寒食节这一天禁止生火,只吃冷食。
C.古人的称谓有谦敬之分,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时用“令尊”,称呼对方的父亲时用“家父”。
D.《诗经》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辐,车轮中连接轴心和轮圈的木条,古时的车轮一般由三十根辐条构成。
毂,车轮的中心部位,周围与辐条的一端相接,中间的圆孔用来插车轴。
轼,车厢前边可以手扶的横木,扶轼低头是表示敬意。
B.佾是奏乐舞蹈的行列,也是表示社会地位的乐舞等级、规格。
一佾指一列八人,八佾八列六十四人。
按周礼规定,只有天子才能用八佾,诸侯用六佾,士用四佾,大夫用二佾。
C.在古代家和国是有区别的,家指诸侯下面分的大夫建立的地;国指天子分封的诸侯建立的地。
而当时周天子统治的整个“天下”被称为“邦”。
随着汉语的发展,在“兴国安邦”中“邦”和“国”已是同义词,都是“国家”的意思了。
D.古代汉语中有些与走路有关的词语,有其特殊的含义。
如“鲤趋而过庭”的“趋”,是小步快走,表示恭敬;“企者不立”的“企”是踮起脚跟;“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跬”是跨出两脚的距离。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到彦之字道豫,彭城武原人。
及文帝入奉大统,以徐羡之等新有篡虐,惧,欲使彦之领兵前驱。
彦之曰:“了彼不贰,便应朝服顺流;若使有虞,此师既不足恃,更开嫌隙之端,非所以副远迩之望也。
2024届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文史典籍一、选择类1.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经传,指儒家经典和史书中的传记,与韩愈《师说》中“经传”意思相同。
B.登进士第,指考中进士,“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殿试及第者的称谓。
C.翰林学士,是官职名,负责起草朝廷的制诰、文书,侍奉皇帝出巡,充任顾问。
D.左衽,我国古代部分少数民族所着服装,前襟向左掩,不同于中原地区的右衽。
2.下列各项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宗庙是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
我国的宗庙制度是儒教祖先崇拜的产物,帝王的宗庙制是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不准设庙。
B.关中所指范围不一,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
山东顾名思义,在山的东面。
因“山东”之“山”,可指崤山、华山、太行山、泰山等数种不同的山,因而所指地域不尽相同。
《鸿门宴》中指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的地区。
C.《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一百三十卷。
其中“本纪”记述的是历代帝王的言行政绩。
D.根据我国古代室内宴席的座次礼仪,《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反映人物地位由尊到卑的顺序是:项羽、项伯、刘邦、范增、张良。
3.下列对课文中相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与《公羊传》《穀梁传》都是为解释《春秋》而作,所以它们被称为“春秋三传”。
B.社稷,社,谷神;稷,土神。
帝王祭祀他们以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
也指国家的代称。
C.执事,指办事的官员,不直接称呼对方,以表示尊敬对方,在文中可译为“您”。
D.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烛之武退秦师》中,晋侯、秦伯、郑伯皆是用爵称。
4.下列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总角:古时少年男未冠、女未笄时的发型。
头发梳成两个发髻,如头顶两角。
中国古代文学知识考核试题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1.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共有()篇。
A.305B.405C.500D.610答案:A2. 《楚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它的作者是()。
A.屈原B.宋玉C.王逸D.贾谊答案:A3. 下列哪位诗人被尊称为“诗仙”?A.杜甫B.李白C.白居易D.王维4. 下列哪位诗人被尊称为“诗圣”?A.杜甫B.李白C.白居易D.王维答案:A5. 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句表达了()。
A.对国家繁荣昌盛的期盼B.对战争带来的破坏的痛恨 C.对春天美景的赞美 D.对故乡的思念答案:B6. 下列哪个朝代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鼎盛时期?A.春秋战国B.汉朝C.唐朝D.宋朝答案:C7.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它的作者是()。
A.曹雪芹B.施耐庵C.罗贯中D.吴承恩8. 下列哪个作品是中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A.《木兰辞》B.《庐山谣》C.《长恨歌》D.《离骚》答案:C9. 下列哪个作品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A.《木兰辞》B.《庐山谣》C.《长恨歌》D.《离骚》答案:D10. 下列哪个作品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散文?A.《庄子》B.《孟子》C.《史记》D.《资治通鉴》答案:C二、填空题11. 《诗经》中的“国风”是指各国的()。
答案:民间歌谣12.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一句表达了()。
答案:人生无常,珍惜当下13. 《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发生在()。
答案:大观园14. 下列哪个作品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赋”?A.《庄子》B.《庐山谣》C.《长恨歌》D.《离骚》答案:B15. 下列哪个作品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散文”?A.《庄子》B.《庐山谣》C.《长恨歌》D.《离骚》答案:A三、简答题16. 请简述《诗经》的特点及其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专题五古文化常识题重点高中、普通高中共用作业一、对点练1.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左拾遗,官名。
我国古代有尚左的传统,一切以左为尊。
唐宋时期都是左官高于右官,那时的左右仆射、左右丞相、左右丞,皆以左官为上。
B.度支,官署名,魏晋时置,掌管全国的财政收支。
长官为度支尚书,隋朝改为民部尚书,唐因避李世民讳,改民部为户部。
C.翰林学士,官名。
唐玄宗时号“翰林供奉”,德宗以后有“内相”之称,唐代后期至清末,其职掌不尽相同。
D.中书舍人,官名。
舍人始于先秦,魏晋时于中书省内置中书通事舍人,南朝沿置,至梁,除通事二字,称中书舍人,隋唐至明清沿置,名称略有变化。
解析:选A A项,“一切以左为尊”错,周、秦、汉时,以右为尊,元代也以右为尊。
2.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会试”是我国封建社会科举考试的一种。
乡试的第二年由皇帝主持在京城举行,因为在春天举行,又称春试或春闱。
B.“致仕”就是旧时官员交还官职,即今所谓退休。
依照古制,官员在一般情况下七十岁致仕,有疾患的则可以请求提前。
C.“服阕”是指旧时官员三年守丧期满除服。
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按例要离职回籍守丧,满三年后朝廷再授予新的职务。
D.“尚书”是中国古代官名。
始置于战国时代,或称“掌书”,到了隋唐时确定为尚书省下设的六个部的最高行政长官。
解析:选A A项中说会试“由皇帝主持”错误,会试由礼部派官员主持。
3.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太学,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汉代于京城设立太学,为中央官学、最高学府。
B.辟,汉代选官制度,即征召知名人士做官。
官府征召称“征”,皇帝征召称“辟”。
C.公车,汉代为官署名,天下向朝廷上书言事及征召等事,经由此处受理。
D.缞绖,分别指古代用麻布制成的丧服和丧带,即整套丧服,后引申为“服丧”。
解析:选B后一句表述错误,皇帝征召称“征”,官府征召称“辟”。
全国卷语文古代文化常识100题古代文化常识是我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和民俗的基础。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您解答全国卷语文古代文化常识100题。
请您耐心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中国古代文化的发源地是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2. 中国古代的文化是世界上独特的文化传统之一。
3. 古代中国的最早文字是甲骨文。
4.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5. 《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6. 古代中国有四大发明,分别是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
7.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鼎盛时期,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黄金时代。
8. 中国的四大名著是《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和《三国演义》。
9. 传统的中国文化中,家庭观念非常重要,重视孝道和家族的延续。
10. 孔子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为圣人。
11. 古代中国的封建等级制度中,士农工商是主要的社会阶层。
12.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是选拔官员的主要方式。
13. 中国古代的画家有很高的社会地位,绘画被视为一种艺术表达。
14. 古代中国的建筑以宫殿、庙宇和园林为主,讲究和谐的布局和精美的细节。
15. 青铜器是古代中国象征权力和地位的重要物品。
16. 古代中国的服饰讲究色彩鲜艳、图案繁复,女性的饰品尤其多样化。
17. 中国古代的音乐包括宫廷音乐、民间音乐和戏曲音乐等。
18. 古代中国的诗歌以唐诗为代表,形式多样,言简意赅。
19. 中国古代武术是一种独特的身体训练和武器技能,注重内外兼修。
20. 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被誉为世界上的国饮。
21. 古代中国的宗教信仰主要有儒教、道教和佛教。
22. 中国古代的文化交流主要通过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进行。
23. 古代中国的纪年以皇帝的年号命名。
24. 中国古代经典的《易经》是研究自然和人生哲理的重要著作。
25. 京剧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传统戏曲形式之一,以唱、念、做、打为主要表演形式。
26. 中国古代的传统医学擅长运用草药和针灸进行治疗。
1.下列各项中,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古人上班叫“点卯”,点卯的“卯”是古代计时中的“卯时”,按照地支的顺序,相当于现在的上午7点到9点。
B.农历清明前的四个节气依次为立春、雨水、惊蛰、谷雨;一季又常用孟、仲、季来称呼,如仲春时节,山花烂漫。
C.2020年是农历庚子年,按传统说法是属鼠人的本命年;据此推算,2008年是农历戊子年,也是属鼠人的本命年。
D.古人把从黄昏到第二天拂晓分为五更。
其中“三更”大致相当于地支纪时法的丑时,也就是晚上11点到第二天凌晨1点。
2.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我国的传统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
下列关于传统节日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在阴历七月十五日,以祭鬼为主。
B.七夕节,来自牛郎与织女的传说,在农历七月初七庆祝,习俗以女子乞巧为主。
C.上元节,农历正月十五,以吃元宵、赏灯、舞狮和未婚男女交往为习俗。
D.重阳节,亦称“重九节”,主要习俗为登高、赏菊,也有喝雄黄酒、插茱萸等。
3与下列诗句中包含的传统习俗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①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②缠彩遥分地,繁光远缀犬③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④魄依钩样小,扇逐汉机团A.①赛龙舟②赏月③祭土神④观花灯B.①祭土神②观花灯③赛龙舟④赏月C.①祭土神②赏月③赛龙舟④观花灯D.①赛龙舟②观花灯③祭土神④赏月4下列诗句所描述的风俗,不属于古代年俗的一项是()A.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B.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C.当年恶梦惊唐王,秦琼敬德守门旁。
D.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
5.在“制灯谜贾政悲谶语”一回中,贾政看到贾元春出的灯谜是“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
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
”这个谜语的谜底是()A.年兽B.爆竹C.宫廷净鞭D.算盘6.下列诗句与中国传统节日无关的是()A.北国三月沐春风,香车纷然乐踏青。
高考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专项练习题200道1. 下列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单选题] *A、古代的五音指的是宫、商、角、徵、羽。
B、山东省别称“齐”“鲁”是春秋时期的两个诸侯国。
C、我国古代的计量单位有“仞”“钧”“樽”等。
(正确答案)D、古人以九为阳。
九月初九有两个九,所以叫重阳。
答案解析:盛装名酒的专用木容器”。
本义:盛酒器。
中国古代的盛酒器具。
2. 下面文化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单选题] *A.“至和元年”中“至和”是宋神宗的年号。
B.古代男子到二十岁行冠礼,后人常用“加冠”表示男子已成年。
(正确答案)C.“四书”指的是《诗经》《尚书》《春秋》《周易》。
D.月望总在农历每月初十前后,因此,常称农历初十为"望日"。
答案解析:A北宋仁宗赵祯的年号。
C《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
五经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
D望月,满月。
月满之时,通常在月半,故亦用以指旧历每月十五日。
3. 下列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单选题] *A.河、江,古代专指黄河和长江。
河北、河南,古时指黄河以北.黄河以南。
B.在古代宴席的四个座位中,以东向为最尊,次向为南,再次向为西向,北向是侍坐。
(正确答案)C.《四库全书》是清代乾隆年间官修的大型综合丛书,按经史子集四大部分分别编列,所以称“四库”。
D.我国古代思想家用“五行”来说明世界万物的起源,“五行”指的是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
答案解析:宾主之间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为侍坐。
4. 下列关于戏剧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单选题] *A.戏剧是一种借助文学、音乐、舞B、《窦娥冤》是一出元杂剧,全名C.元曲是与唐诗、宋词并称的我国艺D.京剧已经同国画、中医一起,并蹈、美术和其他造型成分等艺术手段,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的综合性艺术。
《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元代著名戏剧家关汉卿的代表作之一。
2023届高考语文题型之古代文化常识最新试题及答案汇编(一)统编版高三总复习古代文化常识2023届最新试题汇编(一)(1至25练)01【2023届高三暑期8月学科能力测试】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异学,指“儒释道”以外的其他学说、学派,涉及面广,对后世学说影响很大。
B.神宗,文中指北宋皇帝赵顼的庙号。
庙号是中国君主死后在庙中被供奉时的名号。
C.移疾,古时官员以生病为由请求朝廷准许自己归家休养,多为请求辞官的婉辞。
D.横渠先生,是对张载的尊称,古人有时以任职地、居住地等称其人来表示尊敬。
02.【广东省2022届新高考.压轴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一)】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封,北宋都城,即今河南省开封市。
当时与东京洛阳相对,故又称西京。
B.幕府,因军队出征使用帐幕,故指将帅办公之所,后泛指军政大吏的府署。
C.起复,指官员遭父母丧时服丧期未满而应召任职,明清时指期满出而任职。
D.雩祀,古代祈雨的祭祀;舞雩与之相关,是求雨时举行的伴有乐舞的祭祀。
03【广东省2023届新高三省级摸底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3、下列对文中加点的文言知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四岳:中国上古传说中的人物,相传为唐尧之臣子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四人,分管四方,故称四岳。
B.主稷:稷,一种谷物,百谷之长。
主稷,文中是说弃是谷神,受时人信仰供奉;历代王朝祭祀稷神以祈丰收。
C摄政:代替君主处理国政,指在君主年幼不能亲自执政或其他原因不能临朝时,由其他人代行君主权力。
D.大理:掌司法及刑讼的官。
秦时称廷尉,汉景帝中更名大理,其后二称同行。
唐后各代均承前制设大理寺。
04【广东省惠州市2023届高三第一次调研】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苍头,古时用来指以青巾裹头的军队,又指头发花白的老人,也用来代指奴仆,本文取第三种意思。
近五年高考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化常识真题汇总2018年全国卷Ⅰ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A.《三坟》《五典》传为我国古代典籍,后又以“坟籍”“坟典”为古代典籍通称。
B.“阙”原指皇宫前面两侧的楼台,又可用作朝廷的代称,赴阙也指入朝觐见皇帝。
C.“践祚”原指踏上古代庙堂前台阶,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登上国君宝座。
D.逊位,也称为让位、退位,多指君王放弃职务和地位,这里指鲁芝的谦让行为。
2018年全国卷Ⅱ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A. 豪右,指旧时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汉代以右为尊,所以习惯上称为“豪右”。
B. 顿首,即以头叩地而拜,是古代交际礼仪;又常常用于书信、表奏中作为敬辞。
C. 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名讳,改称茂才,后世有时也沿用此名。
D. 京师是古代京城的通称,现代则称为首都;“京”“师”单用。
旧时均可指国都。
2018年全国卷Ⅲ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A.陵寝是帝王死后安葬的陵墓,陵幕建成后,还需设置守陵奉祀的官员以及禁卫。
B.“株”,本义树根,根与根间紧密相连,因而“株连”又指一人有罪而牵连他人,C.前尹在文中指开封府前任府尹;“尹”为官名,如令尹、京兆尹,是知府的简称。
D.御名指皇帝名讳,古代与皇帝有关的事物前常加“御”字,如御玺指皇帝印信。
2018年天津卷4.下面所列名著与信息,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C )10.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 )A.记,是我国古代常用文章体裁,以叙事为主,兼及议论、抒情和描写。
“记”的种类很多,本文是一篇游记。
B.步,古人称跨出一脚为“跬”,再跨一脚为“步”,后即以“步”作为长度单位。
C.刺史、守,皆指古代地方官职,如如《陈情表》中曾提到“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D.蓬灜,指蓬莱和灜洲,是传说中的海上仙山,为仙人所居之处,后常指仙境。
2018年江苏卷3.下列诗句与所描绘的古代体育活动,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D)①乐手无踪洞箫吹,精灵盘丝任翻飞。
②雾縠云绡妙剪裁,好风相送上瑶台。
③浪设机关何所益,仅存边角未为雄。
④来疑神女从云下,去似姮娥到月边。
A.①下围棋②荡秋千③抖空竹④放风筝B.①抖空竹②荡秋千③下围棋④放风筝C.①下围棋②放风筝③抖空竹④荡秋千D.①抖空竹②放风筝③下围棋④荡秋千2017年全国卷Ⅰ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B. 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
C. 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D.私禄中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这里强调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
2017年全国卷Ⅱ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A.下车,古代可以代指官吏就职。
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所。
B.收考,指先行将嫌犯拘捕关进监狱,然后再作考察,进行犯罪事实的取证工作。
C.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称。
D.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三国演义》中就经常提到“京师”,现代泛指首都。
2017年全国卷Ⅲ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A.状元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一种称号,指在最高级别的殿试中获得第一名的人。
B.上元是我国传统节日,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
C.近侍是指接近并随侍帝王左右的人,他们不仅职位很高,对帝王影响也很大。
D.告老本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故辞职的一种借口。
2017年天津卷4.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中国的干支纪年法中的“地支”是指: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B.韩愈《师说》“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C.古代以山之南、水之北为阳,山之北、水之南为阴,如衡阳在衡山之南,江阴在长江之南。
D.土地孕育五谷,五谷之长为稷,古代帝王对土神“社”和谷神“稷”进行祭祀,后世以“社稷”代称国家。
2017年江苏卷3.下列对联中,适合悬挂在杜甫草堂的一组是(3分)( D )①为闻庐岳多真隐别有天地非人间②十年幕府悲秦月一卷唐诗补蜀风③狂到世人皆欲杀醉来天子不能呼④秋天一鹄先生骨春水群鸥野老心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A.江左:文中指长江下游以东地区。
古人叙地理以东为左,以西有右,江左即江东。
B.三代:文中指曾祖、祖父、父亲三代,古人参加科举考试须如实填报三代履历。
C.菽水:豆和水,指粗茶淡饭。
多形容清贫者对长辈的供养,如成语“菽水承欢”。
D.趋庭:《论语》中有孔鲤“趋而过庭”的记载,后世将子承父教称为“趋庭”。
2016年全国卷12.下列对文中词画线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
B.建储义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C.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D.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
2016年全国卷2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中宫是皇后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皇后,这与东宫又可借指太子是同样道理。
B.陛下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于是借用为对帝王的尊称。
C.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D.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
2016年全国卷32.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A.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挤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B.教坊司是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歌舞的教习等演出事务。
C.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D.历史上的“两京”有多种所指,文中则指明代永乐年间迁都以后的南北两处京城。
2016年江苏卷5.文化宫为评书、古琴、昆曲、木偶戏四个文艺演出专场各准备了一副对联,对联与演出专场对应恰当的一项是(3分)( B )①假笑啼中真面目新笙歌里古衣冠②疑雨疑云颇多关节绘声绘影巧合连环③白雪阳春传雅曲高山流水觅知音④开幕几疑非傀儡舞台虽小有机关A.①古琴②评书③昆曲④木偶戏 B.①昆曲②评书③古琴④木偶戏C.①古琴②木偶戏③昆曲④评书 D.①昆曲②木偶戏③古琴④评书24.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E )A.《三国演义》通过“温酒斩华雄”“挂印封金”“单骑救主”“义释曹操”“水淹七军冶等情节,塑造了忠心耿耿、智勇双全、有情有义的关羽形象。
B.《子夜》里,吴少奶奶与雷参谋的感情信物是一本破旧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和一朵枯萎的白玫瑰,这本书和这朵花曾经见证过浪漫、自由的“密司林佩瑶时代”。
学.科C.《茶馆》中,一茶客说“我的铁杆庄稼又保住了”,另一茶客则抱怨“一份钱粮倒叫上头克扣去一大半”,这些台词流露出老舍对于底层满族人命运的深切关注。
D.哈姆莱特为复仇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他在死前让霍拉旭活下去并传述他的故事,表现了他对人生的执著和对荣誉的珍视。
E.尽管欧也妮的堂弟背叛了她,没有兑现娶她的诺言,欧也妮也没有任何怨恨,始终保存着堂弟送给她的梳妆盒。
2016年天津卷下列各句所涉及的年龄,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D )①余自束发读书轩中②豆蔻梢头二月初③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④年近知命,位止方州⑤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A.③①②④⑤B.③②①⑤④C.②④③①⑤D.②①③⑤④2015年全国卷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D )A.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B.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
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知识拓展】科举试: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三级:乡试、会试、殿试。
乡试:每三年在省举行一次,秀才才有资格参加,考中为举人。
第一名称解元。
会试:在乡试后第二年春天在京城礼部举行,参加者必须是举人,考中称贡士。
第一名称会元。
殿试:由皇帝主持,贡士有资格参加,考中称进士。
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
合称三甲鼎。
光绪三十年(1905)因各地推行学校教育,科举制度被废止。
三省六部:三省: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2015年全国卷2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C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B.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2014年全国卷大纲卷(文化常识从2014年开始有,2014年只有大纲卷有此题型)9.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解褐”指脱去平民穿着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进入仕途。
B.“南面”指担任大臣,因为古代坐北朝南为尊位,大臣朝见天子时立于南面。
C.“故事”有多种含义,也指一种文学体裁,文中用以表示旧日的典章制度。
D.《春秋》是儒家的经典,叙事简要,深寓褒贬,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