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21世纪图书馆文化精神的塑造
- 格式:pdf
- 大小:155.15 KB
- 文档页数:3
试论高校图书馆的创新精神文化【摘要】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以网络技术为主导的科技文明迅猛发展,很多领域里一成不变的职业模式已然不合时宜,被动改变或主动适应是不二选择。
在此大背景下,创新意识与创新服务成为高校图书馆的一个时代命题。
沿袭传统模式上的探索与依据网络化环境下的创新是广大图书馆馆员的自我革新之路。
而这一条路,我们统称为图书馆的创新精神文化。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创新,精神,服务在非专业的普遍视野里,高校图书馆的主要使命无非就是借阅图书资料,网络时代里顶多就是增加了电子化、网络化服务功能。
而内在的管理措施、服务细节大多不予以了解,或者一知半解。
但在专业人士的眼里,图书馆学科探究也好比其他学科一样,浩瀚无边,也是学无涯之境。
就创新这一关键词而言,虽属老生常谈,但尚有无穷挖掘空间,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1创新意识是一个高校图书馆的主要精神任何行业都适用创新意识及其活动,人类也是依靠智慧的力量得以不断发展,通过不断的创新发现逐步改变我们的世界,使之日益繁荣昌盛,越来越美好。
高校图书馆的工作显然也不例外。
从原始的手工作业,从电子信息资源的零的突破,再到而今先进的现代化、网络化服务,海量的电子数据资源的建设和日异月新的馆藏建设,其中无不充满了创新的力量及其成就。
由于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包括图书馆在内的许多领域的传统模式被打破,新的行业新的服务屡出不穷,业间竞争日益激烈。
为跟上时代发展潮流,创新意识与创新服务自然成为高校图书馆的一个时代命题。
沿袭传统模式上的探索与依据网络化环境下的创新俨然形成了高校图书馆馆员的自我革新之路,也是图书馆整体发展的一个内在需求。
21世纪开始,时代进入崭新的发展阶段,随后高校图书馆的精神文化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密切配合高校扩招,在教书育人、推行普及高等教育等国家教育战略的需要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
在此过程中,图书馆精神文化建设蔚然成风,而其中最受推崇的莫过于图书馆的创新意识及其服务。
21世纪高校图书馆员的文化素质张琴(重庆三峡学院图书馆)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图书资料情报中心.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书馆的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图书馆员的文化素质.图书馆员作为人类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传播者,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
面对新世纪的挑战。
高校图书馆员必须具备以下几方面的文化素质.才能更好地为学校师生服务。
提高学校教学、科研的整体水平。
一、高尚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指人们在本职工作中应遵守的行为规范。
它包括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义务、职业技能、职业纪律、职业良心、职业荣誉、职业作风。
高校图书馆员的职业道德素质集中体现在能否全心全意地为广大师生服务,为教学、科研服务。
同时还要求馆员具有良好的师德.因为馆员每天所面对的读者大多是学生.馆员的一言一行.对读者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因此,馆员必须为人师表,服务育人,以真诚的爱,迎接每一位读者。
只有树立了“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思想.才能在复杂细微的工作中,急读者之急.想读者之想。
为读者排忧解难;才能在服务工作中做到“主动、热情、耐心、细致、周到”。
才能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简单服务为多层次服务。
树立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思想,以周到的服务,感动读者、方便读者、吸引读者、满足读者,让读者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因此,饱满的工作热情,全心全意的奉献精神,高尚的职业道德是高校图书馆员必须具备的.二、较强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是高校图书馆员提高服务层次.为各类信息读者提供优质信息服务的必备条件。
如为读者解答咨询、文献检索、专题服务等,这些都属于较高层次的服务.这些服务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具有相关学科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文献检索知识才行。
因此,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
不仅应具备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知识,还应结合本院的专业特点。
掌握其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成为某一特定专业文献信息和相应读者之间的纽带。
高教管理H A I X I A K E X U E年第期(总第6期)海峡科学关于培育高校图书馆精神的若干思考闽江学院林惠珠[摘要]通过归纳高校图书馆精神的主要内容,就如何培育高校图书馆精神、塑造高校图书馆良好形象和提高服务质量提出若干思考。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精神培育0引言高校图书馆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毫不夸张地说,图书馆是所在高校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几十年的发展变化表明,我国高校图书馆已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高校图书馆事业不断走向现代化。
随着这种变革,高校图书馆在高等教育事业中的地位与作用不断加强,同时对图书馆自身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图书馆自身的工作也必须不断加强,需要不断改善,这其中对高校图书馆精神的培育是非常重要的。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人总是需要一点精神的”。
人有人的精神,图书馆也有图书馆的精神。
特别是高校图书馆,她居于象牙塔之中,是优秀人才集中之处,是人文精华汇聚之地,有着沉厚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文化精神。
但是长期以来高校图书馆不被重视,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前沿袭前苏联的办学模式,不像欧美高校以图书馆为核心展开建设,我国高校图书馆的精神还未被读者公众所认知。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塑造图书馆的良好形象,提升服务质量,就必须将高校图书馆精神贯穿于全部工作。
1高校图书馆精神的内涵高校图书馆精神是指高校图书馆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在继承图书馆优良传统的基础上,适应时代的要求,由高校图书馆领导者积极倡导、全体员工自觉实践而形成的代表员工信念、激发图书馆活力、推动图书馆发展的规范化和信念化的先进群体意识。
高校图书馆精神是图书馆事业的灵魂和精髓,是在长期的图书馆实践中培育起来的,具有鲜明的图书馆特色,并与时代精神相融。
高校图书馆精神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1爱国爱民的民族精神忠于祖国,热爱人民,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高校图书馆精神的内涵之一。
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的新使命在知识经济的浪潮中,图书馆如同一艘承载智慧的巨轮,正缓缓驶向新的航程。
它不再是静默的知识仓库,而是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肩负着传承与创新的双重使命。
首先,图书馆是知识的守护者。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图书馆就像一座灯塔,照亮了知识的海洋。
它的存在,就像是对知识的一种承诺,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它都坚守着为人们提供知识服务的职责。
这种坚守,就像是对知识的一种尊重,也是对人类智慧的一种致敬。
其次,图书馆是思想的交流平台。
在这里,不同的观点和思想可以自由碰撞,激发出新的火花。
图书馆提供了一个开放的环境,让人们可以自由地探索和发现。
这种开放性,就像是对思想的一种解放,也是对人类创造力的一种激发。
再者,图书馆是文化的传承者。
它不仅仅是书籍的收藏地,更是文化的传播者。
通过举办各种活动,如讲座、展览等,图书馆将文化传递给更多的人。
这种传递,就像是对文化的一种弘扬,也是对人类精神生活的一种丰富。
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图书馆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数字化的冲击使得传统的图书馆模式受到了威胁。
但正如一棵大树在风雨中更显坚韧,图书馆也在挑战中展现出了新的生命力。
它开始拥抱科技,利用数字化手段为人们提供更便捷的服务。
这种变革,就像是对科技的一种接纳,也是对传统与现代的一种融合。
在这个过程中,图书馆的角色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它不再仅仅是一个提供知识的场所,更是一个促进学习、交流和创新的平台。
图书馆正在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它的价值和影响力正在被重新定义。
展望未来,图书馆将继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将是知识的守护者,思想的交流平台,文化的传承者,以及学习的促进者。
在知识经济的大潮中,图书馆将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姿态,迎接新的挑战和机遇。
总之,知识经济时代的图书馆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它将继续承载着人类智慧的火炬,照亮前行的道路。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珍惜和支持图书馆的存在和发展,让它在新时代中继续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浅议图书馆文化氛围的建设图书馆的气氛图书馆文化是指图书馆在其存在和发展过程中,由广大馆员和读者共同创造、认同,并自觉效仿和奉行的各种文化形态的总和。
它置身于社会文化大背景中,是一种具有自身特色的亚文化形态。
具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1图书馆精神文化它是指图书馆工作人员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所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思想行为风尚。
包括馆员的政治态度、精神面貌、思想情操和职业道德等各种群体意识和群体精神。
其主要表现形式是”馆风“。
图书馆精神文化是图书馆文化的核心,是治馆之”魂“、合力之”源“。
1.2图书馆环境文化它是指通过图书馆建筑、设施、布局、美化、园林艺术、厅堂装饰等各种物化形态所体现出的环境氛围。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一种生机勃勃、稳定和谐、健康向上的环境氛围,本身就具有广泛的教育功能。
“图书馆是知识的宝库,是启迪人们聪明才智的神圣殿堂,其馆容馆貌应该有目的、有意识地体现出图书馆特有的内涵和风采。
1.3图书馆活动文化它是指图书馆通过有目的、有规律、有特色地组织开展宣传、教育、学术研究和娱乐等活动所体现出的文化风韵。
作为集多种功能于一身的现代图书馆,唯一的借阅活动方式对读者早已缺乏魅力。
图书馆应借助自身的优势,多开展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强,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文化活动,以形成良好的活动文化氛围和文化韵味。
1.4图书馆制度文化它是指图书馆的馆纪、馆规,包括日常行为规范、部门岗位职责、业务工作细则、奖惩制度、图书借阅保护规则等各项管理制度。
合理的规章,严格的纪律,科学的管理,是图书馆管理科学化的目的,是图书馆工作得以稳定而有秩序进行的重要保证。
和谐统一,科学合理的图书馆制度文化一经形成,对每个馆员和读者的行为具有规范约束作用,对评定馆员和读者的品质、人格和行为等方面提供了内在尺度,它能使馆员和读者在制度的约束下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使个人的行为符合集体利益和图书馆整体利益。
2图书馆文化氛围对素质教育的作用必须看到,图书馆文化的形成既是一个动态的长期的过程,又是一个微妙而柔软的心理过程它应该体现出时代性、多元性、可塑性的鲜明的人性特征。
图书馆的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图书馆作为文化传承和知识传播的重要场所,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
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图书馆也需要不断创新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本文将探讨图书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并分析它们对图书馆发展的影响和意义。
一、传统文化传承1.文献保护与修复图书馆作为文献资源的保管者,承担着文献保护和修复的重要职责。
传统文化中许多重要的手抄本、古籍等文献资源需要经过修复才能得以保存和传承。
图书馆利用各种先进的修复技术,如纸张酸碱中性化、补丁修补等手段,确保了这些珍贵文献的保存,并向读者提供了更好的阅读体验。
2.传统文化活动举办为了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图书馆会定期举办各种相关活动,如书法、国画、传统音乐等传统文化体验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读者可以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加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了解,进而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
3.文化讲座与研讨会图书馆还会邀请专家学者举办文化讲座和研讨会,介绍和探讨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
这些讲座和研讨会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并可以通过参与讨论的方式增进读者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二、创新发展1.数字化图书馆建设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图书馆逐渐向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图书馆通过数字化文献资源的建设和管理,提供了更加便捷和广泛的文献服务。
读者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访问和查询图书馆的资源,充分利用数字技术的优势进行学习和研究。
2.创新服务模式图书馆在服务模式方面也进行了创新。
传统的图书借阅服务已经逐渐被数字化借阅和线上预约代替。
图书馆还加强了社区服务,主动走出馆址,开展流动图书馆、书屋等活动,将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带给更多的人群,提高了服务的可及性和受众范围。
3.文化创意活动为了吸引更多读者和社区参与,图书馆会组织一些创意活动,如读书分享会、书展、文化节等。
通过这些活动,图书馆可以与读者建立更紧密的联系,激发读者的学习兴趣和阅读热情。
三、传承与创新的意义1.文化传承的意义图书馆通过传承传统文化,使读者对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使传统文化得以发扬光大。
编修情况与特点:21世纪以来的图书馆编史修志那艳,张雨浓0导言进入21世纪,我国相当数量的图书馆已有百年馆龄。
党和政府重视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图书馆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
依照盛世编史修志传统,不少图书馆在重大纪念日推出自主编写或邀请专家编修的馆史、馆志及纪念集,但因为存在编写过程的不规范和体例的高同质化等问题,一些成果的社会评价不如预期,编史修志工作亟需科学指导。
目前,学术界屡有从编撰团队、编撰体例、编撰方法、资料采集等角度对编史修志过程与成就进行讨论,再加上全社会对民国文献挖掘程度的加深,图书馆界也加强了对20世纪前半叶图书馆建设中重要人物、事件的考据,现今已涌现出一批有影响力的编史修志研究。
比如,吴漂生统计2010-2017年我国图书馆研究领域高频关键词,认为“图书馆史”作为图书馆学基础理论和知识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1],对学科的追根求源和未来发展都有着深层次的价值。
整体而言,无论是实践工作还是理论研究,图书馆编史修志工作俨然成为近期图书馆学研究的关注点之一,并产出大量文献。
摘要图书馆编史修志在史料收集、再现历史、传承文化、审视工作、启迪学科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已成为我国图书馆界学术研究和实践工作共同关注的热点。
21世纪以来各级各类图书馆已出版120余本馆史馆志,发表了700多篇论文。
文章基于该领域高质量论文,从编撰原则、资料来源与处理、资料考证3个主题展开分析,发现编史修志具有实践工作与理论研究相结合、多学科交叉融合环境下持续发展的特点。
关键词图书馆史编史修志图书馆事业引用本文格式那艳,张雨浓.编修情况与特点:21世纪以来的图书馆编史修志[J].图书馆论坛,2022,42(9):53-60.Literature Review on Library History Compilation in the21st Century:Status and FeaturesNA Yan&ZHANG YunongAbstract The compilation of library histor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collecting historical materials,recreating history,inheriting culture,analyzing practical work,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academic disciplines,therefore,it has become a common concern in academic research and library practices.About120works and more than700journal papers related to library history compilation have been published into the21st century.Based on relevant quality papers,this article conducts a thematic analysis on the compilation of history books and annals in the library field,focusing on compilation principles,data sources and processing,and the studies on literature materials;and it goes on to indicate the features of the compiling work such as integrating practice with theory and retaining 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 context of interdisciplinary integration.Keywords library history;compilation of history books and annals;librarianship从写作主题看,相关论文主要包括编史修志理论原则的思辨[2]、对已出版馆史馆志的书评[3]、结合自身编撰经验对编史修志工作的回顾[4]。
浅谈图书馆精神的内涵、特征和作用作者:吴江来源:《活力》2014年第08期[关键词]图书馆精神;内涵;作用一、图书馆精神的内涵图书馆的基本精神,在全世界应当有共同的含义,那就是保存知识,传承文化,读者至上,服务第一,为人类的发展、进步、文明做出贡献。
图书馆精神也还是有差别的,这就是除了基本精神之外,其他精神存在着差别。
举凡民族、国家、社会、地区、行业、单位,无不给每个具体图书馆的精神增加独特的内涵。
一是民族精神给图书馆精神以强烈影响。
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知识、尊重文化、重视典籍的民族,历史上的有识之士,对藏书是非常重视的。
这不仅表现在读书人重视藏书,就是那些不读书的人,甚至目不识丁者,也把藏书当作最庄重、最自豪的事情。
二是国家和民族传统对图书馆精神有强烈的影响。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图书馆精神,这既和民族传统有关,又与国家的价值取向和意识形态不可分割。
图书馆作为文化承载者,肩负着更为崇高的历史使命。
在传播先进文化的使命上,图书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这样,图书馆精神就有着不断发展,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
三是社会和时代对图书馆精神的影响。
两千多年前,秦始皇进行了“焚书坑儒”,把许多不利于封建统治的典籍付之一炬,但皇宫藏书,不拘流派,都有留存。
封建社会的图书馆是为统治者个人服务的,因为皇帝实行愚民政策,图书馆从根本上说,缺少的是大众精神。
“焚书坑儒”,在于愚弄大众,当时连图书馆这种设置都没有,皇家藏书不可能对外开放,读书只是统治阶级的专利。
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群众当家做主,图书馆才真正有可能树立起为大众服务的精神。
四是地区对图书馆精神有强烈的影响。
在长期的社会发展中,不同的地区,形成了属于本地区独有的精神财富。
如黑龙江省,就有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和北大荒精神。
这种精神品格对当地图书馆精神发生影响。
这种精神对当地图书馆与其所在地区来说是共有财富,对其他地区及其图书馆同业来说是独有财富,它使图书馆精神更加丰厚,并与当地产生了强烈的亲和力,从而更加有利于图书馆在当地发挥作用。
图书馆的重要性与服务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年代,随着新媒体的兴起和互联网普及率的提高,许多人对图书馆的价值提出了质疑。
然而,近年来,随着学院和大众对信息技术的依赖加剧和社会阅读意识的增强,公共图书馆逐渐回到公众的视线当中。
本文将分别从图书馆的文化传承、知识服务、社区教育等维度来论述图书馆的重要性与服务。
一、文化传承图书馆不仅承载着历史文化,也是不断推动人类文化进程的中心场所。
通过收集、整理和展示具有文化巨大价值的传统书籍,有助于保护、传承和发扬人类文化遗产。
同时,图书馆还是许多文化活动的举办场所,如文化讲座、文艺展览、读书会等,这些活动有助于吸引社区居民前来参与,拓宽他们的文化视野,提高个人艺术、科学等领域素养。
二、知识服务图书馆作为知识服务机构,其作用不仅限于传统的图书借阅服务。
现在,图书馆的藏书量已经不再是唯一能吸引读者的标志,图书馆的服务已经扩展到了数字文化编目、电子阅读器租用、翻译等领域。
同时,为了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许多图书馆已经提供了多种资源共享平台——允许地区社区的居民通过在线平台利用他们的文化和知识资源。
三、社区教育图书馆作为社区的一个普惠机构,与学校一样,也承担着社区教育的角色。
除了与学校合作之外,图书馆自己也组织大量教育活动,如读书活动、戏剧表演、手工制作等。
通过这些活动,图书馆不仅能够满足居民的知识需求,同时还能为居民提供有趣的交流机会,拓宽数字时代带来的社会隔阂。
四、结语总之,图书馆的重要性体现在知识传承、知识服务和社区教育三个方面。
随着时代不断变革,图书馆也在不断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和时尚。
因此,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发展和服务,以推动人类文化的不断更新和发展。
收稿日期:2005—09—13作者简介:赵洪波(1963—),女,长春税务学院新闻系副研究馆员。
论21世纪图书馆文化精神的塑造赵洪波(长春税务学院,长春130117)〔摘 要〕 图书馆文化精神是图书馆社会功能的核心。
21世纪图书馆文化精神的塑造主要体现在文化精神的保存、文化精神的整理、文化精神的激活、文化精神的交流和文化精神的创造。
图书馆文化精神主要通过图书馆的服务过程得以弘扬。
〔关键词〕 图书馆;图书馆文化精神;21世纪;文化精神塑造〔Abstract 〕 The cultural spirit of public library is centre of the s ocial function for public library.The construct 2ting of the cultural spirit of public library in 21th century must be w orking on preserving of cultural spirit straightening of cultural spirit ,arousing of cultural spirit ,communicating of cultural spirit and innovating of cultural spirit.The cul 2tural spirit of public library should be enhanced through the serving of library.〔K ey w ords 〕 library ;cultural spirit of library ;21th century ;constructting of the cultural spirit 〔中图分类号〕G 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06)02-0113-02 现代图书馆除建筑外,包含着古今中外的藏书,这些藏书体现着不同的情感,不同的观念,人们通过这些情感和观念的交流,得到的是心灵的安慰,智慧的滋养,理想的实现,图书馆的这一功能形成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从古至今,这种氛围构成了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类进入21世纪后,社会生活逐渐发展到电子化、网络化的新阶段,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和用户需求有了很大变化,其服务内容、服务手段和服务方式也随之变化。
但是,作为传递人类文化或文明的重要渠道,图书馆的上述功能是没有改变的。
不过,这一功能的发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体现时代特色,实现与时俱进。
1 21世纪的图书馆文化精神的内涵和特征图书馆文化精神是一个图书馆基于自身特定的性质、任务、宗旨、时代要求和发展方向,为谋求更好地服务于读者和自身发展,在长期的文献信息服务的实践基础上,经精心培养而逐步形成的,并为整个工作人员群体所认同的正向心理定势、价值取向和主流意识。
图书馆文化精神是时代意识、学校环境与图书馆个性几方面相结合的一种群体精神追求,是图书馆工作人员群体健康人格、向上心态的外化,是员工群体对图书馆的信任感、自豪感和荣誉感的集中表现形态。
图书馆文化精神应当与每个图书馆具体服务内容一样,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风格。
图书馆文化精神,在内容归纳、升华和凝炼中,由于每个图书馆情况各不相同,因而,表现出来的精神也都各有千秋。
例如图书馆可以借鉴某些企业文化精神,“团结、进取、拼搏、求实、开拓、创新”,“人讲称职、事争一流、顾客至上、信誉第一、顾客就是上帝”等,提出自己的图书馆精神,如“读者第一,甘当人梯,读者就是上帝”等。
使看似相同的图书馆变得五彩缤纷,生动活泼。
图书馆文化精神反映图书馆全体工作人员整体化的追求、志向和决心,是图书馆面貌和状况的集中反映。
图书馆精神是图书馆先进意识和良好行为长期沉积而成的一种稳定文化,没有这种沉积和自控,自律行为,要提出鲜明的图书馆文化精神是困难的,提出来也难以被全体工作人员所认同。
图书馆文化精神是图书馆现有客观条件的反映。
现有的客观条件包括馆藏文献资源、硬件设施、工作人员素质、服务方式和工作人员生活方式等方面。
客观性是图书馆文化精神最根本的特征,只有能反映图书馆客观情况的精神才能起到指导图书馆实践活动的作用。
离开了这一点,图书馆文化精神就不具有生命力。
图书馆文化精神是全馆工作人员共同拥有、普遍遵循的理念。
这种精神在它的萌芽时期可能只表现在少数楷模身上,但它经过领导者精心倡导、培育和全体员工的体验与发展,图书馆文化精神就会发育,并逐渐走向成熟,此时的图书馆文化精神一定是群体意识和共同理想的反映。
图书馆的工作绩效不是来自于“图书馆文化精神”的独特表述,而是取决于这种精神在图书馆内部的普及和渗透程度,取决于是否具有群体性。
图书馆文化精神是对工作人员中存在的服务意识、文明意识、道德意识及理想、目标、思想面貌的提炼和概括,从它所反映的内容和表述的形式看,都具有相对稳定性。
但稳定不是固定,稳定是相对的,变化是绝对的。
图书馆文化精神是需要随着时代的变革及馆内外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的。
首先,图书馆文化精神是时代文化精神的体现,是图书馆个性和时代精神相结合的产物;其次,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对文献信息服务工作需求的不断变化,图书馆的服务方式、服务浓度和服务内容也需作出与之相适应的改变,这就要求图书馆不断充实、丰富和升华图书馆文化精神的内涵。
图书馆文化精神是图书馆最先进意识和向上风貌的反映,其中必然内生有创造、创新、进取、求精和追求等卓越意识的基因,这决定了图书馆文化精神具有卓越性的特征。
—311—2006年2月第2期Febru ary 12006N o.2现代情报■工作研究2 21世纪图书馆文化精神的塑造图书馆形象是图书馆文化精神的重要内容,是图书馆的无形财富和宝贵资源,是建设图书馆文化精神的中心环节。
图书馆要把塑造良好的图书馆形象,作为服务工作的目标和对外宣传的目标。
图书馆形象是图书馆文化精神的外显形态,它既是图书馆文化精神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图书馆文化精神的载体。
从客观上讲,它反映的是图书馆自身的特征和状况,是一种存在。
从主观上讲,它反映的是广大读者对图书馆的认识和评价,是属于观念形态的东西。
图书馆形象是由其环境、馆藏资源、服务方式、服务效果、公共关系以及管理人员、工作人员等具体因素构成的,因此是具体的。
对21世纪来说,图书馆文化精神的塑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1 图书馆文化精神的保存图书馆直接起源于保存文化的需要,只有当人们认识到需要对已产生的文献进行连续不断收集,并将收集到的一定数量的文献有序地存放,这样,最早的图书馆便诞生。
图书馆最为完整和系统地保存了人类创造的文化。
它们记录了从古至今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演变,记载了人类认识与改造自然的手段和进程。
图书馆作为保存各民族文化财富的机构,它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尤其是科学技术的发展,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保存文化是图书馆的最基本的任务,因为只有有了图书馆文献的收藏和文化的保存,才会有读者对文献的利用和对文化知识的吸取。
即使是21世纪图书馆工作的首要宗旨仍然是“一切为了读者”、“读者第一、服务至上”,保存文化的功能还是图书馆对国家负责的社会功能,是图书馆发挥其他一切功能的基础,并且这种保存突破了纸质文献,扩大到了保存各种文化传播的载体,通过缩微制品、光盘磁带、网络上的有用的数字化信息,实现了新文化精神。
212 图书馆文化精神的整理进入21世纪,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文献以惊人的速度增长。
数量众多、规模浩大、内容繁杂的文献的无序增长与读者特定利用之间的矛盾使图书馆作为搜集、保存、整理、传播人类科学文化知识的机构,必须担负起对文献整序的社会功能。
就图书馆的工作来看,通过订购、交换、接收馈赠等方式对文献进行选择、集中,再通过分类、编目的方法,对图书馆文献进行科学的整理。
随着时代的发展,读者对图书馆整理文化的功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它要求图书馆馆员除了掌握一般的书刊整理方法外,更要深入到文献内容,以提供深层次的文献知识服务。
正是通过以上的工作,图书馆文化精神整理得以体现。
213 图书馆文化精神的激活图书馆集中了人类最丰富、最优秀的文明成果。
但是,如果所有的精神财富在图书馆中仅仅体现了被保存的意义,而没有将其中蕴含的思想、知识释放出来,进而转化成物质财富和新的文化成果,那么,图书馆也就失去了其继续自下而上的动力。
图书馆服务读者的过程正是保存于图书馆的文化被激活的过程。
所以现代图书馆将发挥藏书的作用,提供读者文化利用作为其社会价值的取向。
进入21世纪,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文献资源的开发利用在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相结合,实现信息远程传输的条件下,也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文献资源共享成了可能,读者可利用的文献范围大幅度增加。
这样一些灵活服务手段,可以使馆藏文献资源进一步趋向“活化”,使图书馆激活文化的功能得以更充分、更全面的体现。
214 图书馆文化精神的交流图书馆文献中凝聚着世界各民族从古至今千百万人的智慧所创造的知识,它们是人类共同的财富。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人们需要不断地进行科学技术知识的传播和交流,包括民族和国家间的相互借鉴。
现在,图书馆国际间的交流日趋频繁与密切,网络化的环境更是为全球性文献信息的交流和资源共享提供了技术基础,成为了图书馆充分利用人类文化知识的一条途径。
任何科学知识都是在以往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积累和发展起来的。
自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每一代人都在那个时代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创造了自己的业绩并留传于后,使后来人能越过被填平的沟壑,沿着前人开辟的道路继续前进,这是人类知识发展的条件。
图书馆通过文献传递,将知识、知识生产者、知识利用者联系起来。
由于图书馆的运转,文献中所蕴含的知识信息经过文献的公共使用、反复流通和读者的阅读、思维活动,转化为现实的知识。
前人留下的历史知识或综合性知识被活化为现在人们所需要的实际知识或专业知识。
215 图书馆文化精神的创造图书馆具有创造文化的社会功能。
一方面是图书馆本身具有对文化更新、创造的作用。
另一方面,图书馆工作通过对文化的积淀、传播和优化,促进文化的更新、创造,形成新的知识和新的发明,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
图书馆充当的是知识交流中介的作用,它通过文献的传递与利用实现知识的输入、贮存和输出,将知识的生产者和知识的利用者联系起来。
在读者消化、吸收了图书馆所提供的文献知识,并将它运用于生产后,知识转化为新的生产力,新的生产力继而推动科学文化的进步,并在更高层次上促进人类知识的充实、创造。
因为如此的循环反复,所以,人类知识不断完善、更新,社会文化也随之不断地发展变化。
3 21世纪图书馆文化精神的弘扬图书馆文化精神一旦确定,并不是万事大吉,一切可以放任自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