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基础知识培训(第1-3章)
- 格式:ppt
- 大小:281.50 KB
- 文档页数:48
第一章总论本章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1.会计的概念及其作用;(1)会计的基本职能。
(2)财务报告的目标。
2.会计对象及基本分类(1)一般含义(2)一般对象:资金运动(3)具体对象:即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4)会计要素及等式。
第一部分:会计的概念及其作用一、会计的基本职能(不是全部职能):包括核算和监督(已写入会计法)(一)会计核算(反映职能)——可理解为:通过记帐、算账、报账的工作过程向与本企业有利害关系的有关单位、部门或个人提供财务信息的功能。
关于“会计核算”需要了解、熟悉和掌握下列知识点:①两个特点、②四个环节、③七种方法、④四个前提、⑤两种基础、⑥八项原则。
1.了解“会计核算”的两个特点:(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并辅以其他实物量度。
(2)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系统性。
(即内容上不能有遗漏,时间上不能有中断,会计数据之间能够成为一个有机整体)△2.熟悉四个环节:确认、计量、记录、报告。
(3)确认:①是否应该入账、②应该如何入账。
(4)计量:①币种(人民币或外币)②计价方法(金额口径)③计量属性(P35)。
(5)记录:复式(借贷)记帐法。
(6)报告:编制会计报表。
▲3.掌握会计核算的七种方法:(要求正背如流、不能倒背如流)(1)设置会计科目和帐户,(第二章,即建账)(2)复式记帐,(第三章,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3)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第四章,即审单和制单)(4)登记账簿(第五章,即过账)(5)成本计算(第十九章第三节)(6)财产清查(第七章,盘点——保证账实相符)(7)编制会计报表(第二十章,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4.熟悉会计核算的四个基本﹝假设﹞前提:即对会计核算所处时空环境等做出合理设定。
包括:(1)——要明确如下三项区别:①我与他之别:为本企业记账,不是为其他企业记账。
即分清经济业务是属于本企业的,还是属于其他企业;②公与私之别:为本企业记账,不是为企业的股东(老板)记账。
第一章总论本章教材结构第一节会计的意义――――――――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会计含义;会计基本职能,财务报告的目标第二节会计的基本假设和会计基础第三节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6大要素;3大等式本章内容讲解:第一节会计概述一、会计的意义(了解)1、中国会计的产生和发展(1)会计的起源:绘图记事;刻记记事;结绳记事(2)西周王朝:出现“会计”一词;产生“官厅会计”并出现“司会”1985年颁布了新中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标志着我国会计工作法治化的开端二、会计含义――掌握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核算和监督企业、政府和非营利组织等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同时,它又是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
其含义是:①会计本质:一项经济管理活动或经济信息系统;属于管理的范畴②会计对象:特定单位的经济活动;③会计基本职能:核算和监督;④主要计量单位,货币是主要的计量单位但并不是唯一的计量单位财务会计是最基本的、也是最早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三、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的基本职能有两个,即:会计核算职能和会计监督职能(一)会计核算职能(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4个环节,反映特定主体经济活动,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是会计的首要职能)1、会计核算的特点(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注意“主要”两个字,言外之意就是除了货币计量单位外还可以以实物量及劳动量作为辅助计量单位。
(2)具有完整、连续、系统性:完整性:所有会计对象都要核算连续性:核算连续进行,不能中断系统性:提供的会计数据能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二)会计监督1、含义:会计监督职能: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监督会计监督就是通过预测、决策、控制、分析、考评等具体方法,促使经济活动按照规定的要求运行,以达到预期的目的2、特点:(1)通过价值指标来进行(2)对企业的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3)依据是合法性和合理性二者联系与区别:核算是监督基础;监督是核算的质量保证四、会计的目标会计管理工作的总目标是提高经济效益会计管理工作的基本目标或直接目标是向有关各方面提供会计信息根据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会计基础会计1-3章讲义第一章:会计的基本概念和任务1.1 会计的定义会计是一门记录、报告和分析财务信息的学科。
它涉及对财务交易的记录和分析,以提供对企业财务状况和业绩的准确和可靠的信息。
1.2 会计的任务会计的主要任务包括记录和报告财务信息、提供决策支持和合规监管。
1.3 会计的职责和道德规范会计的职责是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会计人员需要遵守一定的道德规范,如保持独立性、保守保密等。
1.4 会计的职业道德会计人员应该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如诚实守信、专业行为、保持独立性等。
违反职业道德规范可能导致惩罚和声誉损失。
第二章:会计等式和账户2.1 会计等式会计等式是表示企业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间关系的基本公式。
它表明企业资产的来源是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2.2 资产账户资产账户记录企业拥有的资源,如现金、存货、设备等。
常见的资产账户包括现金账户、应收账款账户、存货账户等。
2.3 负债账户负债账户记录企业欠他人的债务,如应付账款、借款等。
常见的负债账户包括应付账款账户、短期借款账户等。
2.4 所有者权益账户所有者权益账户反映企业所有者对企业资产的权益。
常见的所有者权益账户包括资本账户、收益账户等。
第三章:会计分录和账户的分析3.1 会计分录的概念会计分录是记录会计交易的方法。
每个会计交易都需要至少两个会计分录,一个为借方分录,一个为贷方分录。
借贷方金额应相等。
3.2 会计分录的要素会计分录包括日期、摘要、借方金额和贷方金额等要素。
日期表示会计交易发生的时间,摘要说明会计交易的内容。
3.3 会计账户的分类会计账户可以根据性质进行分类,如资产账户、负债账户、所有者权益账户等。
这种分类有助于对账户余额和变动的分析。
3.4 会计账户的分析会计账户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业绩。
通过分析账户余额和变动,可以获取有关企业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信息。
以上是关于会计基础会计1-3章的讲义概述。
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会计基础》学习讲义教材基本结构教材共十章内容,是会计核算方法的具体讲解。
会计核算方法包括七个方面:(1)设置账户(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2)复式记账★★★(第三章会计等式和复式记账);(3)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第四章会计凭证);(4)登记账簿★★★(第五章会计账簿);(5)成本计算;(6)财产清查(第七章财产清查);(7)编制会计报表(第八章财务会计报告)。
教材共十章,除上面几章外,还有四章:第一章总论(会计的形成及理论基础);第六章账务处理程序(会计核算流程);第九章会计档案(会计资料的归档与保管);第十章主要经济业务事项账务处理★★★。
第一章总论本章是学习本门课程的基础,要重点掌握各个知识点在各类题型中的应用。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会计的概念、职能、对象和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二是会计基本假设;三是会计基础;四是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第一节会计概述一、会计的概念及特征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一系列专门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会计的基本特征1.会计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
2.会计拥有一系列专门方法会计的方法是指用来核算和监督会计内容、完成会计任务的手段,包括三种:会计核算方法是对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的记录和计算,为经营管理提供必要的信息所应用的方法,它是整个会计方法体系的基础。
包括: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财务报告。
编制财务报告——定期编制【例题·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企业会计核算方法的有()。
A.复式记账B.填制会计凭证C.登记账簿D.编制会计报表『正确答案』ABCD『答案解析』会计核算方法包括设置会计科目、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财务报告等。
3.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最基本职能——会计核算职能)。
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
会计基础第1章练习一、单选题1.下列各项中属于流动资产的有()。
A、库存现金 B、运输设备 C、专利权 D、开办费2.一般说来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是()。
A、是有区别的 B、相互一致的 C、不相关的D、相互可替代的3.下列各项中适用于划分各会计期间收入和费用的原则是(。
A、配比原则B、权责发生制 C、可比性 D、谨慎性4.下列项目中,不属于资产要素的是()。
A、应收账款 B、预收账款 C、债权 D、专利权5.负债是指企业由于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A、过去义务 B、现时义务 C、将来义务 D、潜在义务6.下列项目中,不属于收入范围的是()。
A、商品销售收入 B、劳务收入 C、租金收入D、代收款项7.在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费用和损失的是(A、谨慎性 B、可比性C、可理解性 D、可靠性8.在会计核算过程中,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
A、应当一致,不得随意变更B、可以变动,但须经过批准C、可以任意变动D、应当一致,不得变动9.下列项目中,不属于会计核算方法的是()。
A、复式记账 B、成本计算 C、财产清查 D、编制财务预算二、多选题10.下列有关会计的说法中,正确的包括()A、本质上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B、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C、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D、核算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11.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包括()A、谨慎性 B、可理解性 C、可靠性 D、权责发生制12.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
A、进行会计核算B、实施会计监督C、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D、评价经营业绩13.下列公式中,属于会计等式的是()。
A、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B、收入费用=利润C、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D、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14.下列项目中,属于利润要素的内容有()。
A、营业利润 B、利润总额 C、净利润 D、代收款项15.在下列组织中,可以作为会计主体的是()。
A、企业的事业部 B、分公司 C、生产车间 D、销售部门16.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期间分为()。
基础会计学学习辅导(一)(第1、2、3章)一、学习方法提示基础会计是财会专业的一门专业入门课程,是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如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的基础,因此财会专业的学生必须学好这门课程。
从课程本身的特点来看,基础会计课程既有一定理论性,又有一定的实践操作性,而对于初次接触会计的人来讲,又感到比较枯燥乏味,这些都是学好这门课程的障碍。
但是,只要抓住课程的特点,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努力也是能够取得好成绩的.首先,从教学大纲以及教材的体系结构来看,本课程的内容可以大致划分为这这样几个部分:第一、二、三章介绍的是会计学科的理论基础;第四章是会计核算主要内容的一个简单介绍,也是前面基础理论的应用;第五、六、七、八章是会计工作的主要步骤,也是会计循环的主要内容(从凭证到报表);第九章是对会计循环的归纳和总结,并介绍了几种主要的会计核算组织形式;第十章介绍的是与会计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第十一章介绍的是会计工作组织的有关问题(如会计机构、会计人员)。
这样划分以后,具体学习某一章节时,就能够根据它在全书中的位置,把它与其他章节联系起来去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其次,要准确地理解基本概念,掌握基本原理和原则。
本课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有关的基本概念很多,对于这些概念一定要准确地理解其含义。
只有基本概念把握准确了,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其他相关内容。
对于基本原理、原则和基本公式,一方面要掌握其内容,另一方面要能够灵活运用。
如复式记账原理、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会计恒等式等,在编制会计分录和试算平衡表以及编制会计报表等业务中都有体现.第三,理论联系实际,加强操作练习。
由于本课程的实践性较强,而其理论又比较抽象,特别是对于从未接触过会计工作的同学来说,更是感到难以理解和掌握。
因此,在学习中一定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同时加强操作练习,培养动手能力。
具体办法有:一是找机会到本单位的财会部门多观摩,向财会人员多请教,并对凭证、帐簿、报表等增加一些感性认识;二是一定要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特别是有关编制会计分录、试算平衡表、余额调节表、简单的成本计算表以及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练习,通过练习加深对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否则就很可能出现看书时好象是懂了,但一做题就不会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