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44
- 格式:ppt
- 大小:728.00 KB
- 文档页数:29
各类化合物的红外光谱特征讲解红外光谱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分析技术,通过检测样品吸收或散射的红外辐射来获取样品的结构信息。
不同类型的化合物在红外光谱中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下面将分别讲解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和生物大分子的红外光谱特征。
1.有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在红外光谱中显示出多个特征峰,主要包括C-H伸缩振动和C=O伸缩振动。
C-H伸缩振动出现在2800-3000 cm-1的范围内,不同类型的C-H键有不同的峰位,例如烷基的C-H伸缩振动通常在2850-3000 cm-1之间,而芳香族的C-H伸缩振动在3000-3100 cm-1之间。
C=O伸缩振动出现在1650-1800 cm-1的范围内,不同类型的C=O键有不同的峰位,酮和醛的C=O伸缩振动通常在1700-1750 cm-1之间,羧酸的C=O伸缩振动在1700-1725 cm-1之间。
除了C-H伸缩和C=O伸缩振动,有机化合物还表现出其他特征峰。
N-H伸缩振动通常出现在3100-3500 cm-1之间,-O-H伸缩振动通常出现在3200-3600 cm-1之间。
C-C键伸缩振动和C-C键弯曲振动出现在1200-1700 cm-1之间,其峰位和强度可以提供有关分子结构和取代基的信息。
2.无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的红外光谱特征主要来自于它们的晶格振动。
晶体振动通常发生在低频区域,比如300-400 cm-1之间的范围。
晶体振动提供了关于化学键的存在和类型的信息,比如金属-氧化物和金属-氮化物的化学键常常表现出特征峰。
此外,一些无机离子的拉曼活动频率也可以通过红外光谱观察到。
3.生物大分子生物大分子包括蛋白质、核酸和糖类等,它们在红外光谱中显示出独特的特征。
蛋白质和核酸的红外光谱特征主要来自于其各种化学键的振动。
蛋白质中的肽键C=O伸缩振动通常在1650-1675 cm-1之间,背景中峰位较强。
糖类的伸缩振动一般在1000-1200 cm-1之间,不同类型的糖类有不同的峰位和强度。
高一生物必修一《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说课稿"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也是集体备课的进一步发展,而说课稿则是为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一生物必修一《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说课稿,欢迎参考!高一生物必修一《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了细胞内的四大类有机物,以及对油脂、糖、和蛋白质的鉴定。
从教材编排上来看,本节内容是在介绍了生物体内的无机物之后并对以后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中物质的代谢、DNA和蛋白质的合成做了铺垫。
本节课是整个高中生物的基础,其中核酸和蛋白质的结构以及对四大类有机物的鉴定是整个生物教学中的重点内容。
(2)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们已经了解了细胞中的物质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并对组成生物体的无机物有了清楚的认识。
对了解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有一定的求知欲。
但缺乏有机物的相关知识,以此对各种有机物的化学结构尤其是氨基酸之间脱水缩合形成肽链的过程比较抽象,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对于高中生在实验推理方面有了一定的推理能力,能很好掌握对各有机物的鉴别实验。
(3)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以及对学生的学情分析我将本节课的三维目标确立如下)知识目标:1.四大有机物的相应特点,及功能。
2.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及脱水缩合生成肽链的过程,以及此过程中有关氨基酸、肽键等数目的计算。
3.了解油脂、糖类和蛋白质鉴定实验的目的和原理。
能说出对四大有机物的检验现象。
能力目标:1.通过思考与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通过观察和模仿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3.将科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目标:1.认同生命的物质性,逐步形成唯物主义论的观点。
2.认同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4)重点和难点通过教材分析得出本节课的重点是难点是重点:糖的分类氨基酸的结构、脱水缩合的过程。
浙科版高一必修1 1.3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导学案1(课时2)一、目标导航二、知识网络三、导学过程1、核酸(1)元素组成:核酸由C、H、O、N、P等元素组成。
(2)分布: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还有少量分部在叶绿体、线粒体。
RNA 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3)分类:核酸分为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知识点一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与功能小组讨论回答问题:如何通过实验来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提示:实验探究1.注意事项(1)甲基绿和吡罗红同时染色进行观察。
(2)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3)为什么要用0.9%的NaCl?保持口腔上皮细胞的正常形态和生理功能。
(4)载玻片烘干的目的?杀死并固定细胞,否则口腔上皮细胞在死亡时,溶酶体中的水解酶会破坏细胞内的结构,包括DNA和RNA。
(5)蒸馏水冲洗什么?为什么要用缓水流?冲走多余的盐酸;防止把细胞冲走。
2.实验结论①真核细胞:DNA主要在细胞核,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也含有少量的DNA。
RNA主要在细胞质中。
②原核细胞:DNA集中在拟核。
【例1】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加入盐酸的目的不包括()A.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B.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C.杀死细胞,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D.水解DNA【解析】盐酸的作用:能够改变细胞膜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色剂结合。
而水解DNA需要DNA水解酶。
答案:D知识点二核酸的结构阅读课本,小组讨论回答下列问题:1、DNA和RNA的异同如何?提示:DNA和RNA的区别可以概括为:2.讨论总结出DNA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提示:DNA结构的多样性:————一排列顺序多种多样。
DNA结构的特异性:每个DNA分子都有独特的一排列顺序。
浙科版高一必修1 1.3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导学1(课时3)一、目标导航二、知识网络三、导学过程1、糖类(1)糖类由 C、H、O 三种元素组成,结构单元是单糖,是主要能源物质。
(2)种类:①单糖:葡萄糖(重要能源)、果糖、核糖&脱氧核糖(构成核酸)、半乳糖②二糖:蔗糖、麦芽糖(植物);乳糖(动物)③多糖:淀粉、纤维素(植物);糖元(动物)2、脂质(1)脂质由C、H、O构成,有些含有N、P。
(2)分类①油脂:储能、维持体温②磷脂:构成膜(细胞膜、液泡膜、线粒体膜等)结构的重要成分③植物蜡:对植物细胞起保护作用④胆固醇:是人体所必需的,可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知识点一细胞中的糖类阅读课本,小组讨论回答下列问题:1.组成糖类的化学元素?2.糖类的分类?3.糖类的功能?并列表归纳提示:【例1】运动会期间,某运动员午餐吃了青椒炒肉丝和油饼,饭后吃了一个苹果和一个桔子,2小时后,在他的血液中不可能被发现的是()A果糖和葡萄糖 B纤维素C氨基酸和核苷酸 D脂肪酸【解析】食物只有被消化为小分子物质才能被吸收,糖类被分解为葡萄糖和果糖,脂肪被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蛋白质被分解为氨基酸。
而人类无法消化纤维素,所以纤维素不可能出现在人的血液中。
故选B。
答案:B知识点二细胞中的脂质1.元素组成(1)主要是C、H、O,有的还含有P和N。
(2)与糖类相比,脂质分子中氧的含量低,而氢的含量高。
2.化学性质:脂质分子结构差异很大,通常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
3.分类及功能(1)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还有保温、缓冲和减压作用。
(2)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等膜结构的重要成分。
(3)固醇:①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②性激素能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
③维生素D能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例1】下面是关于脂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磷脂由C、H、O三种元素组成,是构成膜的主要成分B.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对维持生物体的生殖过程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C.脂肪只存在于动物的脂肪细胞中,而其他部位和植物细胞中没有D.企鹅体内的脂肪有减少热量散失、维持体温恒定的作用【解析】磷脂应含有P;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固醇;在动物的一般组织中都有脂肪的分布,此外,脂肪也可以分布在植物细胞中;脂肪是生物体的储能物质,同时还可以起到保温的作用。
浙科版高一必修1 1.3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导学案1(课时1)一、目标导航二、知识网络三、导学过程1、蛋白质1)、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1)在生物体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 种(2)组成元素:主要是C、H、O、N等元素组成,有些还含有P、S等元素(3)氨基酸分子的结构通式:(4)氨基酸分子结构特点: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2)、氨基酸缩合形成蛋白质:(1)形成方式:脱水缩合, 形成的化学键叫做肽键 ,表示为—CO—NH—。
3)、关于氨基酸缩合反应的计算:脱水数=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1)n个氨基酸形成一条肽链时,脱掉n-1分子水,形成n-1个肽链,至少有-COOH 和-NH2各1个(2)若n个氨基酸形成m条肽链则脱掉n-m分子水,形成n-m个肽链,至少有-COOH 和-NH2各m (3)若每个氨基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则(2)中形成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表示为100n-18(n-m)。
4)、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为:氨基酸多肽链蛋白质5)、蛋白质种类多样的原因:(1)氨基酸的种类不同(2)氨基酸数目成百上千 (3)、氨基酸排列顺序千变万化(4)肽链空间结构千差万别6)、蛋白质及相应作用细胞和生物体的结构物质;如:肌球蛋白、肌动蛋白等具有重要的催化功能;如:绝大多数的酶具有运输功能;如:血红蛋白具有调节功能;如:胰岛素、生长激素等具有免疫功能;如:抗体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7).实验: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鉴定。
(1)鉴定所用的试剂及相应的颜色反应可溶性的还原性糖+本尼迪特试剂→生成红黄色沉淀脂肪+苏丹III→染成橘黄色脂肪+苏丹IV→染成红色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反应(2)实验选材:还原性糖鉴定:含量高、色浅。
如:白梨汁和白萝卜等脂肪鉴定:含量高。
如:花生种子、蚕豆种子等蛋白质鉴定:含量高。
如:蛋清液等知识点一氨基酸及其种类观察几种氨基酸的结构,讨论、总结氨基酸的结构通式:1.这些氨基酸的结构具有什么共同特点?提示:自然界的氨基酸有很多种,但构成生物体的氨基酸只有20种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