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留置针在老年病房中的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158.98 KB
- 文档页数:2
静脉留置针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报告发表时间:2013-02-05T10:45:44.42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45期供稿作者:陈玲高瑜灿刘倩倩[导读] 均选择手背静脉血管,选择24G留置针,留置时间1-5d。
陈玲高瑜灿刘倩倩(乌鲁木齐市解放军474医院普外泌尿外科新疆乌鲁木齐 830011)【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5-0299-02 【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
方法采用传统方法和改良方法,比较两种穿刺方法的成功率,疼痛感和静脉炎的发生率。
结果使用改良的穿刺方法,成功率高、疼痛感轻、静脉炎发生率低。
结论静脉留置针改进穿刺方法对老年患者血管起保护作用,其穿刺成功率高,减轻了患者的痛苦,降低了静脉炎的发生率,减少了护理人员工作量,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老年患者应用报告静脉输液是临床给药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护理工作中的基本操作,静脉留置针作为一项新的护理技术已在临床广泛应用。
但在临床观察中,血管好的老年人不愿意接受,只有血管条件差,需反复静脉给药者才肯接受,由于老年患者血管特点,穿刺易失败,发生渗出导致血肿,静脉炎等,给患者带来痛苦,影响治疗时间[1] 。
2011年3月-2011年12月,我们对120例老年患者采用改良法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本组老年患者2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
观察组男58例,女62例;年龄65-85岁,平均75.5岁;对照组男60例,女60例;年龄65-88岁,平均76岁;两组患者均使用活血化瘀和抗生素类药物,在年龄、性别、用药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操作方法穿刺针的选择:留置针的规格为18G、20G、22G、24G4种型号,在不影响输液速度的前提下,尽量选择能满足输液要求的细短留置针,可以减轻机械刺激对血管内皮的损伤,从而减少机械性静脉炎及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
静脉留置针在老年病科的应用【摘要】目的:探究静脉留置针在老年病科的应用。
方法:对2011年2月~2011年4月期间我院88例患者给予静脉留置针静脉输液及相应护理,观察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管时间及有无并发症发生。
结果:平均留管时间为5.2±0.4d。
并发症发病率为4.55%。
结论:静脉留置针应用于老年患者输液,可最大限度的保护血管,减轻了老年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老年病科;应用【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4-0371-01随着我国进入老年社会,老年患者也逐年增多,静脉给药是临床治疗抢救老年患者的重要给药途径,但大多数老年患者皮肤较为松弛,且血管浅细、弹性较差,常给静脉穿刺带来不小的困难,给老年患者带来更多的痛苦。
静脉留置针是一种新型静脉输液方法,有效改善过去输液的各种弊端,不但有利于临床给药和抢救,减轻了病人的痛苦,而且有助于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
为此本文将探究静脉留置针在老年病科的应用,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2月~2011年4月期间我院88例静脉输液患者,男48例,女40例,年龄60~82岁,平均年龄71.3±2.4岁,病种有脑血栓、心力衰竭、心肌梗塞、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呼吸衰竭等症,所有患者均经静脉留置针行静脉输液。
2 方法2.1穿刺血管选择尽可能选择患者上肢穿刺部位,尤其是对于卧床患更应避免选择下肢远端穿刺,同时也应避开关节处,应选择相对较粗,无静脉瓣,血流丰富,且弹性较足,易于固定的血管。
2.2留置针型号选择在保障输液速度的基础之上,可选择较细、较短的留置针,小号留置针可减少对血管壁产生机械性损伤,降低静脉炎等穿刺并发症的发生。
2.3穿刺手法距穿刺点前越10cm处先扎好止血带,消毒穿刺点及周边皮肤,针尖斜面向上,手持留置针,与患者穿刺皮肤呈15°~30°,在以消毒好的血管处直刺,直刺时应注意力度,避免扎伤血管,待进针回血后再以0°~5°角推进穿刺针送入血管内0.3~0.5cm,将止血带松开,拔出针芯0.2cm,外套管送入血管,最后拔出针芯,打开输液器开关,根据患者情况适度调节输液速度,静脉输液正常进行,且患者无不适感,可固定留置针。
静脉留置针在老年患者中应用的护理发表时间:2012-10-10T11:21:43.687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13期供稿作者:周劼[导读] 探讨静脉留置针在老年、慢性病、需长期输液患者中的应用。
周劼(武汉市硚口易家墩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湖北武汉 430034)【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老年、慢性病、需长期输液患者中的应用。
方法自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选择老年、反复住院、病情变化快、静脉输液处置较多、且因反复穿刺血管条件较差的患者150例。
结果 152例有3例因护理不当24h内脱出,2例因堵塞拔出,均使用24-125h以上,达到了保护静脉,减少穿刺痛苦,保障抢救用药治疗的顺利进行的目的。
结论为患者合理使用静脉留置针,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以起到保护静脉、减轻痛苦、保障用药、提高工作效率的作用。
【关键词】老年病人静脉留置针护理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一种先进的新型输液器材,20世纪60年代已在欧美国家普及应用[1]。
近年来,静脉留置针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老年患者病情复杂多变且静脉输液处置较多,长期治疗,反复穿刺,血管条件较差。
合理应用静脉留置针可以有效地满足持续或间断静脉给药、抢救的需要,减轻护士的工作效率。
然而,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应用中常存在一些不安全因素,如感染、堵管、渗漏、静脉炎等。
我们通过对152例使用静脉留置针老年病患者给予必要的护理措施,使并发症大大减少,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2009年1月~2010年12月,选择我院内科病房老年、慢性病、需长期输液患者150例,其中,男82例,年龄58~84岁,平均(71±3)岁;女72例,年龄55~86岁,平均(70.5±2)岁。
2 方法2.1 护士首先对患者讲解使用留置针的目的、注意事项和优点,征得病人及家属的同意和配合。
2.2 材料选用国产的“Y”型封闭式两通留置针,型号为24号或22号,留置针胶布选用3M敷贴。
浅静脉留置针的置管方法在老年病人中的运用浅静脉留置针的置管方法在老年病人中的运用本文关键词:留置,静脉,人中,方法,老年病浅粗心包留置针的置管方法在老年病人中的运用本文简介:0引言浅静脉留置针由先进的生物性制成,材料柔软,对血管损伤小,对病人活动影响小,可减少反复穿刺给病人带来的精神刺激,符合安全输液的要求,同时又能一定程度上护士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目前在临床上已当前得到很广泛的使用。
我科收住的多为老年病人,且长期反复输液的病人为主,故自2021年1月至20浅静脉留置针的置管方法在老年病人中的运用本文内容:0 引言浅静脉留置针由先进的生物性材料制成,材料柔软,对血管损伤小,对病人活动负面影响小,可减少反复穿刺给病人带来的精神刺激,符合安全输液的要求,降低同时又能一定程度上减少护士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目前在很临床上已得到很广泛的用到。
我科收住的多为老年病人,且长期反复输液多次重复的病人居多,故自 2021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对浅静脉留置针的置管方法进行了新的探索,与传统的方法做了相异,发现新的方法在置管成功率上明显由于传统方法,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21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采用传统方法穿刺置管分析方法的 54 例病人作为对照组,年龄 55 岁 ~80 岁;装配改进方法穿刺置管 66 例病人作为改进组,年龄 50 岁 ~83 岁。
切除部位为常用的手背、前臂的浅静脉。
1.2 材料。
全部选用 24G 的 BD 留置针,透明敷料为3M9534HP 透明敷料。
1.3 方法。
因为老年病人因住院频繁,长期治疗,血管条件差,手背、前臂的浅静脉极少存在管腔细且弯曲,血管脆性大的结构性问题,操作时护士能自主选择血管的机会较少,大多是好不容易才能选到合适的静脉进行穿刺。
常规输液排气后,选择24G 的 BD 留置针备用。
扎止血带后用手轻轻按摩备选血管,尽量使被选择的血管局部充盈外露,用 0.5% 的复合碘消毒一遍,旋转松动留置针外套管使针尖朝上,将管式针的针芯往外拉出 0.1cm 再送回,检查留置针的完好备用状态,左手左手和食指分别绷紧穿刺部位的胸部上下方约 3cm的皮肤,右手拇指与食指持针翼进针,进皮肤后即降低角度,平行缓慢进针,见到回血后,左手的拇指和食指即轻轻的固定住留置针不动,将针芯退出 0.3-0.5cm 后,左手拇指和拇指分别绷紧穿刺部位的上下方的皮肤,平行推入外套管,再将针芯退出0.3~0.5cm后如上法推入外套管,最后一次将针芯全部选择退出,悄悄地将所剩下的外套管全部推入血管,在推入前会操作者会明显感觉很顺畅,没有任何阻力,让有软的套管沿着细小血管的走向合适内置,右手松开止血带,外用透明贴膜妥善单独,留置针的尾部用胶布固定于穿刺点上方,避开透明贴膜处,进行静脉治疗。
浅静脉留置针的置管方法在老年病人中的运用0 引言浅静脉留置针由先进的生物性材料制成,材料柔软,对血管损伤小,对病人活动影响小,可减少反复穿刺给病人带来的精神刺激,符合安全输液的要求,同时又能一定程度上减少护士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目前在临床上已得到很广泛的使用。
我科收住的多为老年病人,且长期反复输液的病人居多,故自 2010 年 1 月至 2010 年 12 月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对浅静脉留置针的置管方法进行了新的探索,与传统的方法做了对比,发现新的方法在置管成功率上明显由于传统方法,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10 年 1 月至 2010 年 12 月采用传统方法穿刺置管的 54 例病人作为对照组,年龄 55 岁 ~80 岁;采用改进方法穿刺置管 66 例病人作为改进组,年龄 50 岁 ~83 岁。
穿刺部位为常用的手背、前臂的浅静脉。
1.2 材料。
全部选用24G 的BD 留置针,透明敷料为3M9534HP 透明敷料。
1.3 方法。
因为老年病人住院频繁,长期治疗,血管条件差,手背、前臂的浅静脉大多存在管腔细且弯曲,血管脆性大的问题,操作时护士能自主选择血管的机会较少,大多是好不容易才能选到合适的静脉进行穿刺。
常规输液排气后,选择24G 的 BD 留置针备用。
扎止血带后用手轻轻按摩备选血管,尽量使被选择的血管局部充盈暴露,用0.5% 的复合碘消毒一遍,旋转松动留置针外套管使针尖朝上,将套管针的针芯往外拉出0.1cm 再送回,检查留置针的完好备用状态,左手拇指和食指分别绷紧穿刺部位的上下方约3cm 的皮肤,右手拇指与食指持针翼进针,进皮肤后即降低角度,平行缓慢进针,见到回血后,左手的拇指和食指即轻轻的固定住留置针不动,将针芯退出 0.3-0.5cm 后,左手拇指和食指分别绷紧穿刺部位的上下方的皮肤,平行推入外套管,再将针芯退出0.3~0.5cm后如上法推入外套管,最后一次将针芯全部退出,慢慢将所剩下的外套管全部推入血管,在推入时操作者会明显感觉很顺畅,没有任何阻力,让软的套管沿着细小血管的走向合适内置,右手松开止血带,外用透明贴膜妥善固定,留置针的尾部用胶布固定于穿刺点上方,避开透明贴膜处,进行静脉治疗。
静脉留置针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一种先进的新型输液器材,20世纪60年代已在欧美国家普及应用[1]。
近年来,静脉留置针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老年疾病病种多,病情复杂,变化快,静脉留置针具有不易损伤血管,便于按时给药,减少反复穿刺给患者的痛苦等优点。
同时,可减轻护士的工作量[2],提高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并有效地满足及时输液、抢救的需要。
然而,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应用中常存在一些不安全的因素,如感染、堵管、渗漏、静脉炎、栓塞等。
2012年1月1日-2012年4月1日,选择我科慢性病、需长期输液患者124例应用静脉留置针,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124例,男64例,女60例,年龄59-85岁,平均72岁。
1.2 方法1.2.1 材料:选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Y”型封闭式两通留置针,型号为24号或22号,留置针胶布选用3M敷贴。
1.2.2 穿刺部位的选择:宜选择手背或上肢不易滑动、弹性好、粗直的静脉,不宜选关节及皮肤有瘢痕或破损处,避开静脉瓣和关节部位,如偏瘫患者宜选择健侧肢体。
1.2.3 穿刺前的准备:护士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讲解使用留置针的目的和好处,检查静脉留置针包装是否完整,型号是否符合要求,核对是否在有效期内,并将选好的留置针与输液器连接后排气,备用。
1.2.4 穿刺方法:常规扎止血带,用碘伏棉签以穿刺点为中心8cm×8cm消毒穿刺部位皮肤。
准备3M敷贴及条形胶贴备用。
穿刺前再次检查留置针并转动针芯,然后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针柄以15~30°在血管正上方进针,见回血后降低角度(约5~15°)再进针0.2cm,右手固定针芯,左手向穿刺血管方向推进塑料套管完全进入静脉,松开止血带,左手固定塑料套管,右手拔出针芯,回血通畅后用3M透明敷贴固定,调节滴数,注明穿刺日期和时间,穿刺者姓名。
1.2.5 封管护理:将肝素钠6250U稀释于250ml等渗盐水中配成封管液,于每次输液完毕取封管液2ml,将针头斜面留在肝素帽内少许,推封管液剩0.5ml至1ml时,一边推封管液,一边拔针头,速度宜慢,确保留置管内全是封管液,而不是药液或血液。
浅谈静脉留置针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老年患者由于皮肤松驰,弹性降低脆性增加,不易固定,在静脉输液中影响穿刺的成功率,容易造成浅表静脉受到破坏,皮下组织瘀斑形成,给病人带来痛苦 ,同时也降低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我院内科于2008年10月至2010年9月对收治的350例老年患者选用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治疗 ,成功率达 96 %,留置时间(5+2)d,由穿刺水平导致留置失败4例,占失败原因的28.7%,由血管原因导致留置失败的4例,占28.7%,由于患者不配合导致留置失败的3例,占21.4%,因针管阻塞拔针3例,占21.4%,无静脉炎形成。
根据观察,认为正确留置静脉针是保证穿刺成功的关键,正确的封管和护理可延长套管针的使用时间。
静脉套管针护理体会阐述如下。
1正确留置静脉套管针1.1操作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在操作前一定要与患者沟通、交流,以取得合作。
对于血管不充盈,外周循环欠佳者,可先行热敷以利穿刺。
1.2选择合适的血管一般选择较为粗直、充盈、长度适宜留置针的血管进行穿刺,通常选择四肢浅表静脉,如足背静脉网、大隐静脉、前臂贵要静脉、颈外浅静脉[1]。
患皮肤病及感染处禁忌穿刺置管。
1.3选择留置针本院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Vialon材料制成的静脉套管留置针,根据病情选择型号相符的留置针,仔细检查产品的失效日期,包装是否完好,套管与针芯是否粘连,导管边缘是否粗糙、针尖斜面应锐利无钩,套管完整无断裂。
1.4正确的穿刺方法备齐用物,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进行,在穿刺上方10cm处扎止血带,穿刺部位皮肤常规消毒(8cm×8cm),操作者右手持留置针选择适合的角度(瘦弱者适合10-15°角穿刺,肥胖、水肿者适合45°角穿刺)刺入皮下,降低角度直刺静脉,见回血后,左手退出针芯,右手将外套管送入血管内,保留约5mm软管在外,拔出针芯,连接输液管,再用75%酒精或0.52%碘伏消毒皮肤,待干后用无菌敷贴紧贴皮肤固定好,同时填写好日期,对烦燥、爱活动的患者及活动时易碰到的地方用胶布再固定一圈。
静脉留置针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摘要】目的观察静脉留置针在老年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加强护理质量。
方法对临床中100例老年患者应用静脉留置针进行分析及总结。
结论通过留置针,可减少老年患者血管穿刺次数,减轻痛苦,保护血管,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应用护理体会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静脉留置针在老年病人身上使用,具有减少血管穿刺次数,减轻患者痛苦,减少静脉血栓的形成,减少液体外渗,减轻护士的工作量等优点,已普遍应用于临床,尤其对长期输液及在抢救危重患者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现将我科室对100例老年患者采用静脉留置针所起到的很好效果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10月——2012年7月住院的老年患者,共计100例。
其中男55例,女45例,年龄60岁—75岁,入院后给予静脉留置针输液。
1.2 穿刺方法首先将静脉留置针与输液器连接好,患者取平卧位,在穿刺点上方10cm处扎止血带,2%碘伏消毒2次,待干,留置针外套管放松,针尖斜面向上,采用留置针与皮肤呈15~30度角直刺血管,将留置针推进0.5—lcm,见回血后再进针少许,退针芯后再送套管,退针芯不可过多,退针芯过多套管内无支撑易造成送管打折。
送管时固定针芯的右手将针尾稍抬起,左手拇指与食指持外套管柄的上方左右两侧沿针芯将套管全部推人静脉,按压同时右手退出针芯连接静脉帽,待对口旋上后方可松开左手,以双手旋紧静脉帽。
采用与留置针配套的透明胶贴固定,使其松紧适宜,牢固美观,再用填写好日期的胶布固定。
根据药物性质及病情调节好滴数。
2 结果100例患者中,一次性穿刺成功89例,成功率89%,一次性穿刺成功者留置时间最长7天,最短2天,且无并发症发生。
3 护理体会3.1 心理护理操作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尤其是神志清醒的患者,操作前应向其说明操作的目的、注意事项、配合方法。
消除患者顾虑及紧张、恐惧感,使其主动积极地配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