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情绪对证券市场收益的影响研究述评与展望
- 格式:pdf
- 大小:1.88 MB
- 文档页数:2
投资者情绪对股票收益影响的研究综述投资者情绪是指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对市场的情感态度和情绪反应,包括恐惧、贪婪、乐观、悲观等,这些情绪会影响投资者的决策行为和股票市场的收益。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投资者情绪对股票收益的影响,并提出了各种理论模型和实证研究。
投资者情绪对股票收益的影响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研究。
一是情绪效应理论,即投资者情绪会直接影响股票价格和交易量,从而影响股票市场的收益。
二是行为金融学的角度来研究,即投资者情绪会影响投资者的决策行为,进而影响股票收益。
在情绪效应理论方面,有研究表明,投资者情绪对股票价格和交易量有显著影响。
恐慌情绪会导致投资者大量卖出股票,从而使股票价格下跌,造成股票市场的收益下降;而乐观情绪则会促使投资者买入股票,推高股票价格,进而提升股票市场的收益。
研究还发现,不同的投资者情绪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具有不同的时滞效应,贪婪情绪的影响更多地表现在较短期的股票收益中,而恐慌情绪的影响则更多地表现在较长期的股票收益中。
在行为金融学的角度来研究,投资者情绪对投资者的决策行为和股票市场的收益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方面,投资者情绪会影响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和动量效应,从而影响其买入和卖出股票的决策。
在市场乐观情绪较高的时候,投资者更容易追逐股票的上涨,导致股票价格出现过高估值,进而影响股票市场的收益;而在市场恐慌情绪较高的时候,投资者则更容易出现大规模抛售股票的行为,进一步加剧了股票市场的下跌。
投资者情绪还会影响投资者的信息处理和判断能力,从而影响其对股票收益的预期和判断。
市场乐观情绪高涨时,投资者容易对股票的收益前景过于乐观,进而高估了股票的价值;而市场恐慌情绪高涨时,投资者则容易对股票的收益前景过于悲观,进而低估了股票的价值。
投资者情绪对股票收益有着显著的影响。
在情绪效应理论方面,投资者情绪直接影响股票价格和交易量,从而影响股票市场的收益。
在行为金融学的角度来研究,投资者情绪影响投资者的决策行为和信息处理能力,从而影响股票市场的收益。
投资者情绪状态对股票收益的影响股票市场是一个充满情绪的场所,投资者情绪状态对股票收益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股票市场中,情绪状态可以分为乐观、悲观和中性三种类型。
当投资者情绪乐观时,他们相信市场会继续上涨,进而增加投资组合中的股票权重;当情绪悲观时,他们可能会选择卖出股票,以避免进一步损失。
本文将探讨投资者情绪状态对股票收益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当投资者情绪乐观时,他们对股票市场的未来看好,相信市场会继续上涨,此时投资者往往会增加持股比例。
研究表明,乐观情绪的投资者在股票市场中往往能够获得更高的回报。
因为当市场上涨时,他们会增加持股比例,从而获得更高的回报。
而当市场下跌时,他们倾向于继续持股,以等待市场回升,相比之下,悲观情绪的投资者则往往会选择卖出股票,损失更多的收益。
当投资者情绪中性时,他们对股票市场的未来信心不足,相对于乐观与悲观情绪的投资者,中性情绪的投资者往往在持股比例上保持相对稳定。
研究表明,中性情绪的投资者在股票市场中往往获得一般水平的回报。
因为中性情绪的投资者往往没有明确的市场预期,而是在市场变化时姑且保持不变。
二、应对策略根据上述情况,以下是一些投资者可以考虑的应对策略:1、摒弃过于情绪化的投资投资者应当减少情绪化的投资行为,主要包括过度的悲观或乐观情绪。
因为市场波动是不可避免的,而过度情绪化的投资行为会导致不必要的交易行为,增加投资组合的交易成本。
2、合理控制购买和卖出股票的时机投资者应该合理控制买卖股票的时机,而不是被情绪所左右。
我们应该确保自己的操作逻辑清晰且合理,避免投机或在市场波动中进行过度的交易。
3、维持平衡的投资组合投资者应该维持平衡的投资组合,选择适当的投资产品。
当市场行情不明朗时,我们可以考虑增加债券等固定收益资产的配置。
在股票市场上,可以选择投资用户稳定增长股票等长期表现良好、未来增长可期的个股。
总之,投资者的情绪状态可能会对股票收益产生影响,我们应该保持冷静和理智,较少情绪化的因素,并在操作和持仓中合理控制风险。
投资者情绪与股票市场收益的相互影响分析【摘要】投资者情绪对股票市场收益的影响一直是金融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
本文通过对投资者情绪与股票市场收益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行分析和探讨。
在我们将介绍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在理论基础部分,我们将介绍投资者情绪理论和相关研究综述。
接着,我们将讨论投资者情绪对股票市场波动的影响以及股票市场收益对投资者情绪的反馈效应。
通过实证研究来验证投资者情绪与股票市场波动的关系。
结论部分将对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望深入了解投资者情绪与股票市场收益之间的关系,为投资决策提供更多的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投资者情绪、股票市场收益、相互影响、理论基础、相关研究、波动、反馈效应、实证研究、结论总结、研究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投资者情绪是指投资者对股票市场的态度、信心和情绪波动。
投资者情绪在股票市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影响着投资者的决策行为,还会对股票市场的波动产生影响。
随着股票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变化,投资者的情绪波动也愈发复杂和多样化。
了解投资者情绪与股票市场收益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对于预测市场走势、制定投资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过去,很多学者对投资者情绪与股票市场收益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但仍存在一定的争议。
一些研究认为投资者情绪对股票市场的影响是有限的,股票市场主要受到基本面因素的影响;而另一些研究则认为投资者情绪在某些时期会对股票市场产生重要影响,可能引发市场的过度波动和失真,影响市场效率。
本文旨在通过对投资者情绪与股票市场收益的相互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探讨二者之间的关联性及其对市场的实际影响。
通过对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的综述,为投资者提供更准确的市场预测和投资决策参考。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投资者情绪和股票市场收益之间相互影响的分析,深入探讨投资者心理对股票市场波动的影响机理,以及股票市场收益对投资者情绪的反馈效应。
具体目的包括以下几点:1. 探讨投资者情绪理论在股票市场中的应用,分析投资者情绪对股票市场波动的影响机制。
投资者情绪对期货市场波动的影响分析投资者情绪是期货市场波动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投资者的情绪反映了市场参与者对未来市场走势的预期和信心水平,是市场心理学的重要研究对象。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投资者情绪对期货市场波动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应对策略。
一、情绪对市场预期的影响投资者情绪会影响市场参与者对未来市场走势的预期。
当投资者心情愉快、信心十足时,期货市场往往处于乐观情绪期,投资者普遍预期市场将上涨,从而推高了期货价格。
反之,当投资者情绪低落、心情沮丧时,市场将进入悲观情绪期,投资者普遍预期市场将下跌,导致期货价格下行。
二、情绪对交易行为的影响投资者情绪还会对交易行为产生直接影响。
情绪高涨时,投资者容易盲目追涨杀跌,忽视市场风险,导致交易行为过于冲动和激进,进而加剧市场波动。
相反,情绪低迷时,投资者会过度谨慎,对市场进行逆向操作,进一步放大市场波动。
三、情绪传染效应的存在投资者情绪还具有传染效应,即投资者之间的情绪会相互传递。
当市场情绪处于亢奋状态时,乐观情绪会通过各种渠道传递给其他投资者,引发更多人参与期货市场,从而放大了市场波动。
同样,市场情绪低迷会传染给其他投资者,导致市场交易量减少,进一步加剧了市场波动。
四、情绪对风险偏好的影响投资者情绪还会影响其对风险的偏好程度。
当投资者情绪高涨时,他们更愿意承担风险,追求高收益,从而导致市场风险偏好升高,市场波动加剧。
而情绪低迷时,投资者不愿承担风险,选择保守操作,市场风险偏好降低,市场波动减缓。
五、应对策略一:管理情绪风险投资者应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风险。
在市场情绪高涨时,要保持冷静,避免盲目追涨杀跌;在市场情绪低迷时,要保持理性,避免逆向操作。
建立一个科学的交易策略和风险控制机制,可以帮助投资者更好地管理情绪风险。
六、应对策略二:关注市场情绪指标投资者可以关注市场情绪指标,如恐慌指数、投资者信心指数等,及时了解市场情绪状况。
通过分析这些指标,可以判断市场投资者情绪的变化趋势,从而作出更明智的投资决策。
投资者情绪状态对股票收益的影响1. 引言1.1 研究背景投资者情绪是影响股票市场波动的重要因素之一,投资者情绪状态对股票收益有着重要的影响。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投资者情绪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尤其是对股票收益的影响。
投资者情绪不仅可以直接影响股票市场的波动,还可以通过影响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来影响股票收益。
投资者情绪是指投资者对市场、公司或者自身投资行为的情绪状态,包括恐惧、贪婪、乐观、悲观等。
投资者情绪可以分为个体情绪和群体情绪,个体情绪受到个人经验、风险偏好等因素的影响,而群体情绪更多受到外界信息传播和市场环境的影响。
1.2 研究目的投资者情绪状态对股票收益的影响一直是市场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研究者们通过分析投资者的情绪变化,探讨其对股票市场和股票收益的影响。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投资者情绪状态对股票收益的影响机制,以及通过实证研究案例分析和投资者情绪管理策略探讨,为投资者提供更加科学的投资决策建议。
本文旨在通过综合研究已有文献,对不同类型的投资者情绪对股票收益的影响进行全面分析,为投资者在实际操作中更好地把握市场机会提供参考。
通过对投资者情绪管理策略进行探讨,为投资者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情绪管理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控制自身情绪,做出更加理性的投资决策。
2. 正文2.1 投资者情绪状态的概念与分类投资者情绪状态是指投资者对市场或特定股票的情绪和情感状态。
投资者情绪一般可以被分为两种基本状态,即乐观和悲观。
乐观情绪状态是指投资者对市场前景持乐观态度,认为股市将会上涨,愿意购买股票,承担更多的风险。
乐观情绪状态下的投资者往往会对好消息偏好,对坏消息不以为意,持续推动股市上涨。
除了乐观和悲观情绪状态外,还有一些其他情绪状态,比如焦虑、恐惧、贪婪等,这些情绪状态也会影响投资者的决策和行为。
投资者情绪状态的变化常常导致股票市场的波动,而投资者情绪状态的正确分类和分析对于投资决策的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经典金融学认为,市场套利的存在会迫使情绪交易者逐步退出市场,因此在定价模型中不考虑投资者情绪的影响。
然而,近年行为金融学的发展研究表明,投资者在投资决策过程中存在各种心理和认知偏差。
投资者情绪理论是行为金融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该理论认为,情绪是影响资产定价的系统因子,情绪因子对股票市场收益的解释作用不能被传统的定价因子――Fama-French三因子、动量因子、流动性因子所吸收。
目前国内外许多研究分析了情绪对股票市场收益和波动的影响。
De Bondt等(1985)研究发现,市场存在错误定价的原因之一是投资者的过度反应。
De Long等(1990)发现,噪音交易者的存在是影响股票均衡价格的系统因子。
Lee等(1991)通过解释“封闭式基金定价之谜”分析了投资者情绪对股票市场收益的影响。
Solt&Statman(1988)实证研究发现,市场收益也会影响投资者情绪。
Baker&Wurgler(2006)利用主成分析方法构造了综合投资者情绪指标,研究了情绪的截面效,研究结果表明,情绪对不易估值和难以套利的股票影响更大。
Yuan(2011)发现,市场预期超额收益与市场条件波动率,在低情绪期间显著正相关,而在高情绪期间的相关性不再显著。
国内方面,伍燕然、韩立岩(2007)通过分析不完全理性投资者的情绪,认为情绪是影响资产定价的重要因素。
陈其安等(2011)研究了中国股票市场2005年6月――2008年8月期间的“暴涨暴跌”现象,认为此异常现象很大程度上是噪音交易者的情绪引起。
董孝伍等(2013)研究发现,短期内滞后市场收益是投资者情绪的格兰杰原因,中长期内滞后市场情绪又是市场收益的格兰杰原因。
陆静等(2015)通过投资者情绪对中国AH股交叉上市股票的实证分析发现,投资者情绪对同期A股市场和H股市场都具有显著的影响,对未来12个月的A股市场收益和未来6个月的H股市场收益有显著的反转预测。
投资者情绪对股票收益影响的研究综述投资者情绪对股票收益的影响一直是金融研究热点问题之一。
自从2001年"9·11"事件发生以来,以及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金融市场的波动变得更加剧烈,投资者情绪也更加波动不定。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投资者情绪对股票收益影响的研究,主要结论如下:一、投资者情绪与股票收益呈现明显正相关或负相关关系。
早期研究发现,投资者情绪对股票收益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反应迟滞、短期性"等特点。
但随着研究的深入,不少学者发现,投资者情绪与股票收益之间存在深层次关联,具有"前瞻性"等特点。
例如,Fama和French (1988)的研究表明,投资者情绪对股票收益具有显著负面影响;而Baker和Wurgler(2006)的研究结果显示,过度乐观的投资者情绪会导致股票的高估值,并最终引起市场下跌。
另外,Kim和Shamsuddin(2008)的研究发现,市场上过度悲观的投资者情绪会导致股票收益率的显著下跌。
从而可以看出,投资者情绪对股票收益存在着显著的正或负相关性。
二、投资者情绪对不同行业股票的影响存在差异。
投资者情绪对不同行业股票的影响存在差异,这是因为不同行业公司的盈利模式、市场风险和资本结构等差异较大。
例如,Ling和Raviv(2001)的研究发现,市场上乐观情绪较强的科技股票表现超过其他行业的股票;而Wu和Lin(2014)的研究则表明,在市场悲观情绪强烈时,基本面优良的金融股表现超过其他行业股票。
不同市场的股票对投资者情绪的反应也是存在差异的。
早在20世纪90年代,Kumar (1995)的研究表明,美国市场的股票对投资者情绪的反应具有"抗压能力";而Edmans,Garcia和Nogales(2007)的研究发现,欧洲市场的股票对投资者情绪的反应较为敏感。
自从1990年代,以Momentum效应为代表的发现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投资者情绪对股票收益影响的研究综述【摘要】投资者情绪对股票收益的研究已经成为金融领域的热点话题。
通过对情绪指数与股票收益率的相关研究,可以发现投资者情绪对股票价格的波动有着显著影响。
情绪传染效应也被证实对股票市场存在影响。
投资者情绪对股票收益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因为它不仅影响着投资者的决策行为,还影响着市场的整体运行。
未来的研究方向可以深入探讨情绪调控对投资策略的建议,并进一步研究情绪与股票收益的关联性分析。
综合上述内容,投资者情绪在股票市场中的作用已经被证实,并将继续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和研究。
【关键词】投资者情绪、股票收益、影响、情绪指数、股票价格、相关性分析、传染效应、投资策略、重要性、未来研究方向、结论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2000字的内容省略。
在股票市场中,投资者情绪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投资者情绪是指投资者对市场和特定股票的情绪状态,包括对市场走势的预期、对风险和回报的态度,以及对投资决策的信心和信念。
投资者情绪可以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宏观经济环境、政治事件、公司业绩等。
研究表明,投资者情绪对股票价格和收益有着显著影响。
正向情绪往往会推动股票价格上涨,而负向情绪则可能导致股票价格下跌。
投资者情绪的不稳定性和波动性使其成为股票市场波动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对投资者情绪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股票市场的运行机制,为投资者提供决策参考。
随着信息技术和社交媒体的发展,投资者情绪的传播速度和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网络上的投资者情绪和舆论导向会对股票市场产生直接影响,进一步加大了投资者情绪对股票收益的影响程度。
深入研究投资者情绪与股票收益的关系,对于提高投资者的交易效率、降低风险和获取更好的收益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投资者情绪对股票收益的影响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投资者的情绪波动可能对股票价格产生显著影响。
本文旨在通过对投资者情绪与股票收益之间关联性的深入研究,探讨投资者情绪对股票市场的影响机制,为投资者提供科学的投资决策参考。
投资者情绪与股票市场收益的相互影响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对投资者情绪与股票市场收益相互影响关系的分析,揭示了二者之间复杂而重要的联系。
投资者情绪对股票市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引发市场波动、影响投资决策等方面;而股票市场收益对投资者情绪的影响则表现在激发投资者信心、引发情绪波动等方面。
投资者情绪和股票市场收益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关系,两者不断相互影响、相互调节。
相关理论支持和实证研究结果也证实了这一关系。
投资者情绪和股票市场收益之间呈现出相互影响的态势,这一发现对投资者和市场监管机构具有重要启示。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二者之间的具体机制,以更好地指导投资和监管实践。
【关键词】投资者情绪,股票市场收益,相互影响,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正文,相关理论支持,实证研究结果,结论,未来研究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投资者情绪与股票市场收益的相互影响一直是金融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投资者情绪在股票市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可以影响投资者的决策行为和市场的交易活动。
过去的研究表明,投资者情绪不仅受到经济基本面、市场消息和政治事件等因素的影响,也会对股票市场的波动产生重要影响。
近年来,随着机器学习和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发展,对投资者情绪和股票市场收益之间关系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
目前对于投资者情绪与股票市场收益之间的相互影响机制还存在不少争议和疑问,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
了解投资者情绪与股票市场收益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不仅有助于投资者更准确地把握市场波动,提高投资决策的准确性和效率,还可以为市场监管、风险管理等提供重要参考。
本文旨在通过对投资者情绪与股票市场收益的相互影响进行深入研究,为投资者和市场监管部门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意在探讨投资者情绪与股票市场收益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投资者情绪对股票市场的影响以及股票市场收益对投资者情绪的影响,进一步揭示投资者情绪与股票市场收益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
Finance金融视线 2018年6月053DOI:10.19699/ki.issn2096-0298.2018.16.053投资者情绪对证券市场收益的影响研究述评与展望江苏大学 李玥 吴瑶 曹哲摘 要:投资者情绪作为行为金融学领域的热点问题,在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中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从投资者情绪的内涵与度量指标出发,结合现有研究成果,采取文献综述的形式对投资者情绪与证券市场收益的作用关系,展开总结分析,并为研究“农历”效应视角下投资者情绪对证券市场收益的影响奠定基础。
关键词:投资者情绪 证券市场收益 研究述评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06(a)-053-02传统金融理论以市场有效性为前提,假定投资者均为理性投资人,在获取相同市场信息时,尽管投资者有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的区别,仍然能够对信息做出理性的反应,并且这种反应是趋向一致的,因此证券市场中应当是几乎不可能存在有套利机会的。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在例如股票市场的现实证券市场中,存在许多传统金融理论所无法解释的异象。
为了寻求合理解释,并且考虑到投资者的行为实际上是受到心理等因素的影响的,在此背景下产生了行为金融理论,从投资者情绪等方面进行合理解释。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相较于欧美等国家较为发达的资本市场,我国资本市场成立时间较晚,而且在我国特殊的经济社会环境下,存在相当一部分个人投资者,在对证券交易市场缺乏基本认知的情况下,盲目跟从市场热点,追求短期投机收益,缺乏理性,导致了证券交易市场的不稳定性。
正是由于我国投资者结构的不合理,易受情绪影响的个人投资者占大多数,使得投资者情绪在市场中所表现出来的影响更加明显。
1 投资者情绪的内涵投资者情绪是指投资者对未来预期的系统性偏差,反映了市场参与者的投资意愿或者预期。
投资者情绪对未来市场波动的影响逻辑在于对正面、负面消息的逐级正反馈放大。
然而对于投资者情绪的定义,至今没有统一的标准。
有观点认为投资者情绪表现为对相同信息的不同认知,如刘晓星等认为市场投资者情绪变化引起投资者产生有偏差的信息认知[1]。
而Blau ,BM(2017)则认为情绪可以直接影响个人的主观概率评估,投资者情绪反映的是投资者对未来股价波动的主观性偏好。
除此之外,对于投资者情绪,较为通俗的观点是投资者对股票的总体乐观判断或者悲观判断。
王美今、孙建军(2004)就从普通心理学出发,研究发现了由于自身情感的波动和受教育水平的不同,情绪会影响投资者的判断,进而影响收益;我国学者黄德龙等(2009)的研究中也有所涉及,认为投资者情绪是由投资者的投机性需求和对上市公司前景的预期组成。
综上而言,从投资者情绪内涵出发,基于认知心理学和行为金融学的观点,情绪显著影响了投资者对未来市场波动的判断和预期,同时反映了投资者的主观性偏好。
而以上种种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投资者最终的投资行为,进而影响了证券市场的收益。
2 投资者情绪的度量2.1 显性指标显性指标是指基于直接问卷调查的方式以了解投资者对股票市场未来行情的预期,进一步反映其对经济发展前景的看法与信心。
在个人投资者领域,Schmeling(2009)研究发现,美国个体投资者协会指数能够有效预测市场长期收益。
国内央视看盘中的个人指数也发挥着类似的作用,但韩泽县和刘超(2006)的研究结果却与之相反。
对于机构投资者,Brown and Cliff(2004)额利用投资者智慧指数,针对专业人士看涨看跌百分比的差额建立资产定价模型,表明未来3年股市收益与情绪负相关。
赖琴云(2010)以好淡指数作为情绪代理变量,实证发现股票市场收益率随中期指数发生同向变化。
此外,调查对象包括个体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者信心指数,也常被选作直接度量指标。
Lemmon 和Portniaguina(2006)则认为消费者信心指数能预测小市值股票和中小机构持有股的收益率,属于投资者情绪的适宜代理变量。
薛斐(2005)通过检验国内的真实数据表明,消费者信心指数比封闭式基金折价能更好地衡量投资者对当前经济的满意程度。
显性指标虽然能够事先直接反映投资者情绪,但受市场信息不对称的影响,主观成分太重,测量误差过大。
2.2 隐形指标隐形指标克服了直接指标的主观性与条件的局限性,通过收集金融市场中的公开交易数据,相对客观而准确地反映投资者对证券市场的预期和估价。
其中研究文献最多、应用最广的代理变量是封闭式基金折价率,但单一指标太过片面,在近些年研究中已逐渐被淘汰。
Baker and Wurgler(2006)同时将封基折价、股利收益、IPO 数量及上市首日收益、交易量等6项指标作为主要成分纳入综合情绪指数,即BW 指数的构建,分析投资者情绪对股票收益率的横截面的影响。
国内外学者在复合指标的选取上基本沿用了这一思路,比如Glushkov(2006)的综合指数、Baker ,Wurgler ,Yu(2009)的LSI 和GSI 指数、易志高和茅宁(2008)的CICSI 指数等。
综合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卡尔曼滤波法和拉普拉斯特征映射等数据提炼方法,蔡志刚、赖明明(2016)建立了时间跨度为17年的中国股票市场投资者情绪的月度复合指数。
复合指标相对科学合理,是未来研究的主要趋势,但应该注意剔除理性情绪的影响。
2.3 非经济变量指标一是天气等自然环境指标。
大量研究表明证券市场存在日照效应、云量效应和月运周期效应,人体内部的生物钟也能引发情绪变化。
Kamstra ,Kramer 和Levi(2003)通过研究美、英等国家证券市场的表现,实证表明SAD 效应能预测市场收益季节性变化,体现在冬至到来前市场收益为负值,在冬至后则相反。
仪垂林和王家琪(2005)将上证综指与上海天气变化,联系起来,发现温度、湿度等变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投资者情绪。
二是基于媒体的社会环境指标。
Fang and Peress(2009)通过Lexis-Nexis 数据库搜索美国发行量最大的四家媒体,研究表明投资者情绪受到新闻报道倾向的影响。
近几年的研究多集中在网络社交媒体层面,Bollen 、Mao 和Finance金融视线0542018年6月 Zeng(2011)最早探讨微博与证券市场的关系,国内相似的研究起步较晚,孟雪井、孟祥兰、胡杨洋(2016)等利用文本挖掘技术在微博与百度平台提取反映投资者行为的关键词,构建出沪市投资者情绪指数。
从网络社交媒体中获取投资者情绪信息真实且及时,但网络舆论鱼龙混杂,测评方法相对粗糙。
综上所述,投资者情绪的度量指标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发展,从单一到综合,多方面,多维度的真实衡量投资者情绪的变化。
未来研究需要不断进行探索更为精确衡量的指标,以结合我国特殊的政治与经济背景。
3 投资者情绪对证券市场收益影响的实证检验目前,国内外对情绪之于证券收益的影响研究大多是通过实证手段来验证。
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该方面研究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情绪对市场整体效益的系统性影响即总体效应,和对不同股票的差异性影响即横截面效应。
从投资者情绪的总体效应来看,目前已有大量的研究表明,情绪对于证券市场收益是有显著的影响的。
张强等(2007)通过GRACH-M 模型检验证实了投资者情绪是影响股票价格的重要因素;宋顺林和王彦超(2016)以2006年—2011年间917家IPO 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发现了市场情绪和个股具体的情绪均会显著影响IPO 溢价。
Namouri(2018)研究发现投资者情绪对股票回报率的影响是显著的。
目前国内外研究都表明了情绪与收益两者的极大关联性,但对于情绪之于收益存在的是正向还是负向影响,并未有统一的说法。
Xunfa LU 等(2012)运用Copula-GARCH 模型研究表明,在A 股市场和中国B 股市场,投资者情绪的变化与极端情况下的股票收益渐近正相关。
陆静等(2015)实证发现投资者情绪对同期A 股市场和H 股市场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A 股市场未来12月以及H 股市场未来6月的收益率具有显著的反转预测。
综上所述,虽然对情绪与收益之间的正负相关性并未统一,但总结国内外的研究,不难发现,当研究的是当期和短期的市场收益时,这两者是正相关的;换而言之,如果研究的是长期或未来的市场收益时,这两者则是负相关的。
除了投资者情绪的总体效应以外,国内外学者还针对情绪之于不同类型的股票所产生的横截面效应展开了大量的实证研究。
王宜峰和王燕鸣(2011)构建了情绪水平和变化综合指标,应用时序、横截面定价检验等方法,系统探讨情绪在资产定价中的作用。
史永东等(2015)通过引入条件α解释股票横截面收益,发现在与投资者情绪呈“负”敏感性的公司中,高波动率、小规模、低盈利、极端增长性和低股息率的股票收益显著受投资者情绪影响。
而国外学者在此方面的研究有:Malcolm Baker 和Jeffrey Wurgler(2006)研究了投资者情绪如何影响股票回报的横截面,发现当期初代理情绪较低时,小型股票、年轻股票、高波动性股票、非盈利股票、非派息股票、极度增长的股票和不良股票获得的后续回报相对较高。
Yu 和Yuan(2011)则研究了投资者情绪对股票横截面收益异象的作用,结果表明在高涨情绪之后空头策略更为有利,而多头策略的收益似乎与情绪无关。
4 结语尽管国内外学者在投资者情绪影响方面已展开了大量的研究,但由于我国证券市场结构和投资者结构的特质性和快速变化性,国外普遍性的结论显然是不太适用于我国情况的。
而国内基于国外研究方法与结论进行的研究一旦未注意假设条件是否成立,生搬硬套所得的结论极有可能与实际存在较大的出入。
要想更加准确的研究我国投资者情绪对股票市场收益的影响,必须要考虑我国的具体情况。
因此,我们可以大胆的从农历方面入手,探索在“农历效应”下我国投资者情绪对股票市场收益的影响。
根据上文所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第一,从理论分析入手,深刻认识内涵。
从投资者情绪内涵出发,基于认知心理学和行为金融学的观点,从情绪对投资者判断预期以及主观性偏好的影响,到其投资理念的形成,来分析其对投资者行为和市场收益的作用机制。
第二,从新兴技术入手,灵活运用文本挖掘技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当今已然是一个数据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投资者的情绪与行为反应更是可以通过互联网上的大型社交平台和社交媒体例如微博、百度或各种交流网站进行数据捕捉,在大数据云计算的应用更是趋向于成熟的技术条件下,这种基于媒体的社会环境指标也是必须要考察分析的方面。
第三,从实证检验入手,用数据证实猜想。
从投资者情绪的总体效应和横截面效应两个方面展开论证。
在实证论证与检验过程中,投资者情绪的度量指标的选择也至关重要。
通过运用复合指标和利用文本挖掘技术在微博与百度等平台提取反映投资者情绪与行为的关键词进行大数据分析,可以在开展后续数据分析研究时得出较为理想的结论,使其对研究我国证券市场上投资者情绪的影响因素和引导对策更具针对性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