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医药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 格式:pdf
- 大小:139.38 KB
- 文档页数:2
傣西药结合治疗带状疱疹56例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傣西药结合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内服清火解毒方及西药伐昔洛韦片,配合湿敷傣药制剂疮毒酊药汁,综合治疗。
结果:56例带状疱疹中,治愈46例,好转10例,总有效率100%。
结论:内服傣药清火解毒方及西药伐昔洛韦片,配合湿敷傣药疮毒酊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较好。
【关键词】傣西药结合;清火解毒方、伐昔洛韦片、疮毒酊;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带状疱疹傣医病名为“拢麻想害巴”意为鱼蛋疮。
傣族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是由于平素喜食香燥肥甘厚腻之品,体内火塔偏盛,复感外在的热风毒邪,内外邪相合郁积肌肤,发于皮下而致。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以身体一侧簇聚性水疱、疼痛为主要特征的病毒感染性皮肤病[1]。
笔者2021年11月-2022年11月皮肤科门诊患者56例,皮疹主要发于躯干或四肢身体一侧的红斑基础上簇聚性水疱,呈带状分布伴放射性疼痛[1]。
治疗采用内服傣药清火解毒汤及西药伐昔洛韦片,湿敷傣药制剂疮毒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56例我科门诊患者男性30例,女性26例;年龄21~80岁;病程2~10天。
1.2治疗方法采用笔者经验方清火解毒汤,西药伐昔洛韦片口服,湿敷疮毒酊(滇药制字(Z)20082258k 号)。
1.2.1内服傣药:清火解毒方药物组成:百样解15g、板蓝根20g、羊耳菊10g、宽筋藤15g、定心藤15g、木蝴蝶树皮15g、人字树15g等加减,每日1剂水煎服,每日3次连续5天为1疗程,服用1-2个疗程。
1.2.2 伐昔洛韦片口服方法:每次0.3g,每日2次连续服5日。
1.2.3湿敷傣药制剂疮毒酊:根据皮损面积大小,取适量疮毒酊浸湿无菌纱布敷于皮损部位,如皮损主要为水疱或大疱可用一次性无菌注射器抽取疱液或脓液后再湿敷药液,每日2至3次,连用5至7天。
1.3 疗效判定参照《傣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拢麻想害巴诊断标准判定[1]。
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30例疗效观察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带状疱疹患者60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 例。
对照组给予更昔洛韦注射液、维生素B1片、甲钴胺胶囊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真武汤合四妙勇安汤、芍药甘草汤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组平均疼痛缓解时间为(4.07±1.02)d,对照组平均疼痛缓解时间(5.53±0.94)d,治疗组疼痛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76.7%,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后遗神经疼痛的发生率为10.0%,对照组为36.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较好,可有效缩短疼痛时间、降低后遗神经痛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带状疱疹;真武汤;四妙勇安汤;芍药甘草汤带状疱疹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在人体内潜伏到再次活跃所致的一种临床综合征[1]。
带状疱疹疼痛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中医中药及针灸、神经阻滞、介入治疗等,而且多采用两种以上的综合治疗方法,但仍有19.2%的患者会发生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并且随着年龄增长而上升[2]。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平均发病年龄为67 岁,50 岁以上的发病率约为50岁以下患者的14 倍[3]。
中医药治疗带状疱疹具有一定的优势,临床多予清热利湿、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等中药治疗,但需注意辨证施治。
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患者60例,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 年1 月至2016 年8月来自郑州人民医院病房带状疱疹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30例,男15例,女15例;年龄40~76 岁,平均(56.5+5.5)岁;观察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39~75 岁,平均(55.6+5.3)岁;两组发病均0.05),具有可比性。
117第14卷 第10期 2012 年 10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14 No. 10 Oct .,2012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其疼痛顽固难治,多见于中老年人,常持续数月至数年,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临床上对PHN 仍无理想的治疗方法。
我科近年运用壮医药线点灸治疗PHN 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纳入标准符合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诊断标准,皮损已经愈合,但仍存在疼痛超过3个月的患者;排除了其他疾病所致的疼痛;自愿参加此临床观察,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2 排除标准合并其他皮肤病及心、肺、肾等重要脏器严重疾病者;妊娠期和哺乳期的妇女;皮肤极易灼伤、过敏体质或对药线点灸过敏者。
不能坚持治疗者。
1.3 一般资料入选60例PHN 患者均为广西中医药大学仁爱分院壮医科及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壮医门诊2010年2月——2011年6月收治的PHN 患者,随机分为药线组和西药组,60例患者中,56例完成观察,其中,药线组29例,西药组27例。
脱落4例(男3例,女1例)。
药线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34~78岁,平均(62.79±3.69)岁;病程3.5个月~2年,平均(5.80±1.50)个月;带状疱疹发生部位在胸腰部15例,头颈部6例,上肢4例,下肢5例;伴高血压3例,糖尿病8例,冠心病3例。
西药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41~82岁,平均(62.51±3.87 岁);病程病程4个月~1.9年,平均(6.04±1.25)个月;带状疱疹发生部位在胸腰部16例,头颈部6例,上肢6例,下肢2例;伴高血压5例,糖尿病9例,冠心病2例。
两组年龄、性别、病程、部位及合并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具有可比性。
1.4 治疗方法1.4.1 西药组口服芬必得(中美史克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规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及随访观察李晶晶1,林辰1,罗婕1,方刚1,杨丽萍2(1.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1;2.云南曲靖中医院,云南 曲靖 655000)摘 要:目的:观察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果及随访资料分析。
拢麻想害巴(带状疱疹)在傣医中属拢麻想病的范畴,在中医学里也称缠腰火丹,火带疮,又名蛇串疮,是临床上常见的皮肤病[1]。
本病多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由身体一侧或某片区域成簇群集水疱,或沿一侧周围神经呈带状分布,以疼痛为主要特征的感染性皮肤病。
西双版纳气候多数以风毒湿热为主,且当地居民喜食辛酸辣之食品,体内酸碱平衡失调,肝气郁结郁而化火,或体虚脾湿内蕴外溢皮肤而生,故带状疱疹病临床患者较多,而傣医把此病分为风热毒邪偏盛和湿热瘀滞二型,采用刺络拔罐配合傣药外治法治疗患者5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4年4月-2017年4月收治带状疱疹患者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31~76岁,病程5d~1个月。
病例选择标准:⑴诊断标准:以常见皮肤病临床为诊断标准制定。
①发疹前常有发热、饮食不佳以及局部烁热、痛痒、感觉过敏,神经痛等前驱症状,约1~3d 出现皮疹及典型皮损。
②有明显的神经痛伴局部淋巴结肿大。
③典型皮损在红斑的基础上出现粟粒到绿豆大小簇集样丘疹和疱疹,迅速发展为水泡,水泡澄清透亮,常沿神经走向呈带状排列,多单侧分布,一般不超过正中线,中间皮肤正常。
⑵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带状疱疹病诊断标准。
②治疗前3个月内未服用或外用激素类药物。
③知情同意并配合此治疗的患者。
④相关检查:患者的脉搏,呼吸,体温正常。
血常规、生化、血清学、疤浆涂片检查必须完善,尤其血清学检查对确诊有意义。
⑶排除标准:①排除皮肤科未确认的其他皮肤病,如单纯性疱疹,接触性皮炎。
②在带状疱疹的前驱期和无疹型带状疱疹中神经疼痛误诊为肋间神经痛、胸膜炎、急性阑尾炎等。
③不配合此治疗的患者.治疗方法:将蜈蚣(达些)15g、雄黄(亨勒)20g,二药研为细末与血竭粉20g 混合均匀装入无菌中瓶备用,让患者露出皮损部位,皮肤经常规消毒后,用1寸一次性无菌针,向带状疱疹的疱疹中心皮下刺入,斜刺不求针感,快速出针,若疱疹此起彼伏则据新出疱疹皮下刺入。
2019年第40卷第12期云南中医中药杂志61玉波罕老师运用口功及傣药治疗带状疱疹经验**基金项目:云南省高层次中医药学科带头人培养项目(西财社发[2017]204号) 作者简介:玉罕的(1992 -),女,傣族,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傣医治疗。
A 通信作者:玉波罕,Tel : 138********玉罕的1,刀会仙2,玉波罕M(1.云南中医药大学,云南昆明650500 ; 2.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傣医医院,云南景洪666100)摘要:玉波罕老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总结认为带状疱疹(拢麻想害巴)是因体内四塔功能失调,塔菲(火)、塔拢(风)过盛,灼伤塔喃(水),风火毒邪内蕴,加之感受外界的帕雅拢皇(热风毒邪)、喜食辛香燥热之岛,内外相合,导致体内土塔运化不利,病邪内蕴,久蕴不化,郁积于肌肤而致。
运用傣医口功疗法加自拟傣药方内服外擦辨证施治,临床收效颇佳。
关键词:带默疱疹;名医经验;傣医治疗中图分类号:R752.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 - 2349(2019)12 - 0061 -03玉波罕老师为“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 工作”学术继承人之一,师从傣医药首席专家林艳芳老师。
云南省青年名中医,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理事,现任傣医传统特色科主任,傣医副主任医师,从事傣医药临床、 科研、教学工作30余年,经验丰富,擅长于运用傣医传统疗法治疗多种疑难皮肤杂病,特别在治疗带状疱疹方面尤为擅 长。
笔者有幸临床跟师学习2年,对于玉老师临床诊治带状 疱疹取得的疗效,感触较深。
现将老师运用口功疗法、傣药内服外治经验总结如下。
1带状疱疹特点带状疱疹属于傣医“拢麻想”病的范畴。
傣医称为“拢 麻想害巴”,意为“疱疹似鱼卵的皮肤病”。
发病特点为先出现单侧皮肤疼痛或伴瘙痒不适,继而出现成簇的红斑水泡,多为绿豆大水,疱壁紧张,逐渐增多成带状排列,常单侧分布,严重者可为出血性水泡或坏疽损害。
病情较重的可发于 头面部、耳后,易侵犯眼神经及耳神经,可造成失明或内耳功能障碍,皮疹愈合后常常会遗留神经痛「7。
World Latest Medic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9 Vo1.19 No.2148投稿邮箱:zuixinyixue@·民族医药·傣医口功配合雅扫接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19例王艳玲,玉波罕,岩罕单(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傣医医院 传统特色专科,云南 景洪 666100)0 引言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带状疱疹患者常见后遗症[1]。
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能潜伏在脊髓后跟神经元中,常在人体劳累或者免疫力低下时.进行二次繁殖,并且沿着神经纤维移植皮肤,从而使病位产生剧烈疼痛[2],在治疗上较为困难,部分患者神经痛可持续数月或年余,严影响睡眠和情绪;疼痛程度较重、持续时间较长者可导致精神焦虑、抑郁等表现,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极大的影响。
为了患者的身心健康着想,采取有效干预方法缓解或减少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非常关键。
本次将19例带状疱疹患者纳入观察,其目的是分析探讨傣医口功配合痛定方(雅扫接)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基本资料本次纳入观察的19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于2017年9月至2018年3月收治我科的住院病者,均符合《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3]中有关“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诊断标准。
其中男11例,女8例;年龄在39-78岁;病程在2个月至5年,19例曾多使用镇痛药、抗抑郁药、过抗病毒药以及营养神经药等,但疗效均不理想。
2 治疗方法2.1 传统傣医口功:环境安静,患者取坐位,暴露患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范围,实施者左手持三柱傣族传统黄香并点燃离患处2-3 cm ,口中默念咒语经文,对准患处用口吹气让火苗灼热患处皮肤,在火苗灼热辐射内,默念咒语经文1次,口吹气3次,以皮肤发红为度。
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范围内反复上述操作,治疗完为止。
每日一次,以7次为一疗程,共治疗2疗程。
2.2 痛定方(雅扫接)治疗:龙掌血50 g ,八角枫50 g ,透骨草50 g ,桂枝50 g ,莪术50 g ,雷公藤50 g 取水2 L 煎至500 mL ,先取纱布浸药液按病毒沿神经根轴扩散方向外敷痛疼部位,拇指或中指指腹,沿神经放射方向推压、轻揉外敷痛疼部位按5-10分钟,以利于药液的吸收,浸泡药液纱布温度以病人可耐受为宜,治疗过程中药液纱布温度降低及时更换,避免着凉、防范烫伤,每次外敷30分钟,每日两次。
例疗效观察2023-11-05•引言•临床资料•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目录•观察指标与评估标准•治疗结果•讨论与分析•结论与建议•参考文献01引言研究背景与意义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具有独特优势,能够提高疗效、缩短病程、减少后遗症。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
研究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并与单纯西医治疗进行对比分析。
观察指标记录两组患者的止疱时间、止痛时间、结痂时间、痊愈时间等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数据分析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差异,评估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
研究方法将6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治疗,包括口服抗病毒药物、外用炉甘石洗剂等;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治疗。
研究目的与方法02临床资料男35例,女25例性别分布18-60岁,平均年龄45岁年龄分布1-7天,平均病程3天病程分布一般资料03诊断标准根据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带状疱疹诊断标准01典型症状皮疹、水疱、疼痛等02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等分组情况治疗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30例)对照组西医治疗组(30例)03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口服中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用不同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
外用中药将中药熬成膏状或药液,涂抹在患处,以达到消炎、止痛、促进愈合的效果。
中药治疗1西药治疗23使用抗病毒药物抑制病毒复制,减轻病情。
抗病毒药物使用抗炎药物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
抗炎药物给予患者适当的营养支持,增强机体免疫力。
营养支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取不同的穴位进行针灸治疗。
常规针灸电针治疗温针治疗在常规针灸的基础上,使用电针仪对穴位进行刺激,增强治疗效果。
在针灸的同时,使用艾灸对穴位进行温热刺激,以增强治疗效果。
03针灸治疗020104观察指标与评估标准记录患者疼痛程度,以VAS(视觉模拟评分)评估。
傣医口功配合雅扫接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摘要:目的:研究傣医口功配合雅扫接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诊治的24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一般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傣医口功配合雅扫接治疗,观察治疗效果。
结果:两个疗程后,治疗显效计15例,有效计8例,无效计1例,治疗有效率为95.8%(23/24)。
结论:傣医口功配合雅扫接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治疗中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其疗效可靠,可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大力推广和引用。
关键词:傣医口功;雅扫接;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由于病毒具有亲神经性,感染后会长期潜伏于脊髓神经后根神经节的神经元内,当抵抗力低下或是劳累时,病毒会再次生长繁殖,并沿神经纤维迁移至皮肤,进而引发强烈的炎症。
该病常伴有神经痛,在发疹前、发疹时以及皮损痊愈后均会发生[1]。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治疗较为困难,且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睡眠,降低患者身心健康程度。
为了寻找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本次研究对24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先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医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诊治的24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一般资料,其中男13例,女11例,年龄29—76岁,平均年龄(52.17±4.68)岁。
1.2方法所有患者均接受傣医口功配合雅扫接治疗,内容如下:(1)傣医口功。
为患者创造安静的治疗环境,指导患者取坐位。
充分暴露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范围,实施者左手持三柱点燃的傣族传统黄香,放置在离患处2—3cm处,默念咒语经文,对准患处吹气让火苗灼热患处,随后再次默念咒语经文。
随后重复,待皮肤发红后停止。
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范围内反复上述操作,确保所有患处得到治疗。
每天一次,一周为一疗程,持续治疗两个疗程。
(2)雅扫接,取50g龙掌血、八角枫、骨草、桂枝、莪术、雷公藤,加2L水煎至500mL,用纱布浸药液按病毒沿神经根轴扩散方向外敷疼痛部位,用拇指或中职眼神经放射方向持续推压、按揉10分钟,促进药液吸收。
中药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带状疱疹是一种累及神经及皮肤的病毒性皮肤病,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皮损在腰肋部的,中医称之为偏腰火丹。
患者很痛苦,约半数中老年患者还可能遗留顽固性神经痛,持续数月或更久。
病程在2~4周。
2000年以来,运用清泻肝胆湿热之中药及外敷中药,治疗带状疱疹86例,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现将临床观察情况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86例患者均系山区农民,男51例,女35例,年龄27~76岁。
患者均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开始局部周围神经性疼痛,1~2 d后,皮肤出现急性疱疹,形态似水痘,但不同的是为成群水疱,发病部位多在单侧面部和腰背躯干。
少数患者局部淋巴结肿大。
年老体弱者在皮疹消退后,局部疼痛可持续存在,甚至加剧。
个别患者发生在头部眼眶部位,表面皮肤症状消失而神经痛特别持久,给患者带来痛苦,影响了其正常生活和睡眠。
1.2 治疗方法①局部处理。
中药外敷:中药配方,雄黄、生大黄、蜈蚣、蟾酥、冰片、70%乙醇等制成酊剂备用,2次/d,敷于未破溃的疱疹创面。
对于广泛急性炎症皮疹部位覆盖一层消毒的纱布保护创面,防止水痘破损而发生感染。
切勿用油脂性膏类外敷;②全身治疗:根据中医学理论认为带状疱疹属于肝火妄动,湿热内蕴所致,因此以清泻肝胆湿热为治疗原则。
用龙胆草3 g、柴胡5 g、黄芩12 g、金银花30 g、连翘12 g、焦山栀10 g、生地15 g、甘草3 g、板蓝根30 g、徐长卿6 g、木通6 g、当归15 g、车前子15 g、虎仗12 g、泽泻10 g 等复方煎剂内服,1剂/d,1周为1个诊程,以皮疹消退为治疗标准。
2 结果2.1 86例患者均获痊愈,病程最短9 d,最长达46 d。
2.2 病例资料患者男,36岁,症状表现为开始头痛、头晕,右眼周围肌肉疼痛,四肢无力,全身不适,约2 d。
右侧眼眶上缘皮肤红肿,继而出现水疱样疹子,扩散至头顶部及后颈部,水疱成串。
经局部外敷中药酊剂,内服中药2周治疗,水疱干瘪,皮肤肿胀消退,局部创面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