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整式的加减第3课时
- 格式:doc
- 大小:76.00 KB
- 文档页数:3
2.2 整式的加减 (第3课时) 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的第2.2单元——整式的加减的第3课时。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学习整式的加减运算,重点是复习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并将其应用到整式的加减中。
通过学习,学生将掌握整式的加减运算规则,培养其逻辑思维和数学计算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 掌握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 理解整式的加法和减法运算的规则; - 运用整式的加减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整式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2.运用整式的加减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首先,我会通过提问和回顾来导入新课。
我会让学生回顾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帮助他们温习相关知识,并引出整式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Step 2整式的加法首先,我会给出两个整式的加法例子,通过展示计算的步骤和方法,向学生介绍整式的加法运算规则。
并通过一些简单的练习让学生掌握整式的加法运算。
例如:(3a + 4b) + (2a + 5b)= 3a + 4b + 2a + 5b (合并同类项)= (3a + 2a) + (4b + 5b) (交换律)= 5a + 9bStep 3整式的减法接下来,我会给出两个整式的减法例子,通过展示计算的步骤和方法,向学生介绍整式的减法运算规则。
并通过一些简单的练习让学生掌握整式的减法运算。
例如:(5a + 3b) - (2a + b)= 5a + 3b - 2a - b (分配律)= 5a - 2a + 3b - b (合并同类项)= 3a + 2bStep 4整式的加减混合运算在本节课的最后,我会给出一些整式的加减混合运算的例子,让学生通过练习来巩固整式的加减运算规则,并提高他们的运算能力。
例如:(4x + 2y) - (3x - y) + (2x + 5y)= 4x + 2y - 3x + y + 2x + 5y (分配律)= (4x - 3x + 2x) + (2y + y + 5y) (合并同类项)= 3x + 8y相同的,我会给出多个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以加深他们对整式的加减运算规则的理解和掌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2.2 第3课时《整式的加减》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2.2 第3课时《整式的加减》》这一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式的概念和基本运算法则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整式的加减运算法则,并且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形式,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式加减的运算方法,并且能够运用到复杂的数学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对代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法则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对整式的加减运算可能会感到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和调整。
三. 说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整式的加减运算法则,能够熟练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并且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 说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难点是整式的加减运算规则的理解和应用。
学生需要理解整式加减的运算规则,并且能够运用这些规则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讲授法和练习法进行教学。
通过讲解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式的加减运算法则。
同时,我也会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整式的概念和基本运算法则,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讲解:讲解整式的加减运算法则,通过例题的形式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法则。
3.练习: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4.应用: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整式的加减运算法则,以及相关的例题和练习题。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学生需要能够在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和作业。
九. 说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和调整。
同时,我也需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寻找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2整式的加减(第3课时)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掌握去括号时符号的变化规律.2.内容解析去括号是本小节的主要内容,也是本章的难点,它是整式加减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习因式分解、分式运算及解方程的基础.本节课类比数的运算,让学生体会在数的运算中遇到括号时怎样去括号,去括号的理由是什么.在学生搞清楚数的运算中去括号的算理后,可以让学生归纳得出式子中去括号时符号的变化规律: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为学习整式加减的运算打下基础,使得整式的加减运算法则的学习水到渠成.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掌握去括号时符号的变化规律.二、教材解析本节课是“整式的加减”的第三节课.本节课结合实际例子引出了对去括号的探讨.教科书从章前引言的问题(3)出发,利用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在已知速度和时间的前提下,列出表示路程的两个式子.这两个式子都带有括号,化简它们首先需要去括号,这样类比数的运算,分析去括号前后各项符号的变化情况,可以得到去括号的符号变化规律.然后通过例题综合应用了去括号和合并同类项,达到巩固新知的目的.三、教学目标和目标解析1.教学目标(1)通过类比讨论、总结出去括号时符号变化的规律.(2)能熟练、准确地应用去括号、合并同类项将整式化简.2.目标解析达成目标(1)的标志:类比数的运算中去括号的算理,分析式子的运算中去括号前后各项符号的变化情况,得到去括号的符号变化规律.让学生能准确地表述出: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达成目标(2)的标志:学生能掌握去括号的过程中应对括号内的每一项的符号都予考虑,做到要变都变,要不变都不变;另外,括号内原有几项,去掉括号后仍有几项.四、教学问题诊断分析括号中符号的处理是教学的难点,也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掌握去括号的关键是让学生理解去括号的依据,并进行一定的训练.学生在进行去括号时,有时不能做到改变括号内每一项的符号;括号前有数字因数,去括号时经常没有把数字因数与括号内的每一项相乘,出现漏乘的现象.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都要变号.五、教学过程设计1.创设情境,引出新知我们来看本章引言中的问题(3).例1青藏铁路线上,在格尔木到拉萨之间有一段很长的冻土地段.列车在冻土地段的行驶速度是100 km/h,在非冻土地段的行驶速度可以达到120 km/h,请根据这些数据回答下列问题:(3)在格尔木到拉萨路段,列车通过冻土地段比通过非冻土地段多用0.5 h,如果列车通过冻土地段要t h,则这段铁路的全长可以怎样表示?冻土地段与非冻土地段相差多少千米?【设计意图】教科书从课本的章前引言入手,引出对去括号的探究.解:如果列车通过冻土地段要t h,那么它通过非冻土地段的时间为(t-0.5)h,于是,冻土地段的路程为100t km,非冻土地段的路程为120(t-0.5)km,因此,这段铁路全长为100t+120(t-0.5),①冻土地段与非冻土地段相差100t-120(t-0.5).②上面的式子①②都带有括号,类比数的运算,它们应如何化简?师生活动:让学生尝试回答,利用分配律,可以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得100t+120(t-0.5)=100t+120t-120×0.5=220t-60.100t-120(t-0.5)=100t-120t+120×0.5=-20t+60.教师继续提问:比较上面两式,你能发现去括号时符号变化的规律吗?鼓励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去括号前后括号内各项的符号有了怎样的变化,试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去括号时符号变化的规律,然后教师板书(或用屏幕)展示: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设计意图】学生在小学时已经学习了数的去括号法则,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类比数的去括号法则得到整式在去括号时符号变化的规律.有数的运算做铺垫,学生得出结论顺理成章.2.巩固训练,熟能生巧例2化简下列各式:(1)8a+2b+(5a-b);(2)(5a-3b)-3(a2-2b);(3)(2x-3y)+(5x+4y);(4)(8a-7b)-(4a-5b).师生活动:前两道题教师板书示范,后两道题可由学生板书完成.【设计意图】要准确理解去括号法则,去括号应对括号内的每一项的符号都予考虑,做到要变都变,要不变都不变;另外,括号内原来有几项,去掉括号后仍有几项.3.实际应用,掌握新知例3两船从同一港口同时出发反向而行,甲船顺水,乙船逆水,两船在静水中的速度都是50 km/h,水流速度是a km/h.(1)2 h后两船相距多远?(2)2 h后甲船比乙船多航行多少千米?师生活动:教师展示例3,学生思考、小组交流,寻求解答思路.思路点拨:根据船顺水航行的速度=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水流速度,船逆水航行速度=船在静水中行驶速度-水流速度.因此,甲船速度为(50+a) km/h,乙船速度为(50-a)km/h,2 h后,甲船行程为2(50+a)km,乙船行程为2(50-a)km.所以2 h后两船相距2(50+a)+2(50-a)km,2小时后甲船比乙船多航行2(50+a)-2(50-a)km.【设计意图】去括号时强调:①括号内每一项都要乘2,②括号前是负因数时,去掉括号后,括号内每一项都要变号.为了防止出错,可以先用分配律将数字2•与括号内的各项相乘,然后再去括号,熟练后,再省去这一步,直接去括号.4.小结、布置作业课堂小结:(1)你能说出去括号时符号变化的规律吗?(2)应用去括号法则时应注意什么?(去括号应考虑括号内的每一项的符号,做到要变都变,要不变都不变;另外,括号内原来有几项,去掉括号后仍有几项)(3)本节课应用的数学思想方法.(类比)【设计意图】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重点内容,谈谈自己在运用去括号法则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应注意的事项,达到知识和能力的升华.布置作业:教科书习题2.2第2,3题.六、目标检测设计1.计算:(1)3xy -4xy -(-2xy );(2)(-x +2x 2+5)-(4x 2-3-6x ).【设计意图】检测学生应用去括号法则的掌握情况.2.先化简再求值:5(3a 2b -ab 2)-( ab 2+3a 2b ),其中a =21,b =31. 【设计意图】检测学生先化简后求值的掌握情况.3.礼堂第一排有(a -1)个座位,后面每排都比前一排多1个座位.(1)第二排有__________个座位.(2)第三排有__________个座位.(3)第n 排有多少个座位?(4)当a =20,n =19时的座位数是多少?【设计意图】此题是一道对学生要求较高的实际应用题.它考查学生用字母表示数、由特殊到一般寻求规律的能力,以及化简求值等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