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操作规范GMP_图文.ppt48页PPT
- 格式:ppt
- 大小:3.40 MB
- 文档页数:24
良好操作规范要求编制:审核:批准:1.目的为帮助员工维护安全、保持健康,教育员工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强调个人卫生和清洁的重要性,以使本公司初加工和经销的产品符合国家有关法规的要求,并保持产品符合高质量标准,特制定本规范。
2. 范围适用于本公司产品初加工的操作。
3. 定义无4. 职责办公室:负责组织良好初加工规范的培训,保证每个员工均接受良好初加工规范的培训和有关文件的学习,并熟悉其内容。
各部门:协助办公室做好良好初加工规范的培训,并在工作中指导并督促员工遵守规范进行操作,定期组织在职员工进行良好初加工规范再培训。
员工:从事农产品初加工的全体员工均应了解并遵守良好初加工规范,特别是关于个人仪表、健康及卫生的规范。
5. 规范5.1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以防止对产品的交叉污染,是每个食品初加工人员都应该做到的基本要求,也是对食品从业人员最基本的素质要求。
5.1.1健康规范a)根据食品安全法的要求,食品厂内的初加工和检验人员每年必须至少到卫生防疫站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取得其签发或续发的健康合格证后,方可参加或继续工作。
b)凡感染或接触过传染性疾病的人员不得参加食品加工和检验岗位工作,如: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结核病、化脓性渗出皮肤病等。
c)一切工伤事故,特别是流血事故应当立即向管理人员报告,有严重割伤、烫伤、擦伤或伤口感染的人员应避免从事接触产品、原料、包装材料及水的工作。
5.1.2着装规范a)所有进入车间的人员都应穿着全套整洁的专用工作服装,包括工作服、工帽、工鞋。
b)制服的设计应该尽量避免钮扣,不应有其他装饰物,如:领带、流苏、饰针等。
c)制服不得穿出车间。
d)初加工区和原料区、包装材料储存区域的工作人员头发不得外露。
e)在初加工区、原料、包装材料储存区工作时,应及时更换太脏或破损的工作服装、帽子。
f)每一个进入初加工区和原料、包装材料区的人员(包括参观人员)都应穿着工作鞋、工衣、工作帽,经消毒程序后,再进入这些区域。
食品良好操作规范(GMP)第一节概述良好操作规范(GMP)是一种特别注重制造过程中产品质量和安全卫生的自主性管理制度。
良好操作规范在食品中的应用,即食品良好操作规范以现代科学知识和技术为基础,应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的方法,解决食品生产中的主要问题:质量问题和安全卫生问题。
良好操作规范并不是仅仅针对食品企业而言的,应该贯穿于食品原料生产、运输、加工、储存、销售和使用的全过程,也就是说从食品生产至使用的每一环节都应有它的良好操作规范。
因此食品良好操作规范是实现食品工业现代化、科学化的必备条件,是食品优良品质和安全卫生的保证体系。
一、GMP的起源与发展食品良好操作规范的概念借自于药品的良好操作规范。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认识到必须通过立法加强药品的安全生产,并在1963年颁布了药品的良好操作规范,1964年在美国实施。
1969年美国以联邦法规的形式公布食品的GMP 基本法《食品制造、加工、包装、储运的现行良好操作规范》。
该规范包括5章,内容包括定义、人员、厂房及地面、卫生操作、卫生设施与控制、设备与用具、加工与控制、仓库与运销等。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在食品良好操作规范的基础上制定了《CAC/PCPI —1981食品卫生通则》以及30多种食品卫生实施法规,供各会员国政府在制定食品法规时作为参考。
这些法规已经成为国际食品生产贸易的准则,对消除非关税壁垒和促进国际贸易起了很大的作用。
加拿大政府制定本国的GMP和采纳一些国际组织的GMP,鼓励本国食品企业自愿遵守。
一些GMP的内容被列入法律条文,要求强制执行。
二、我国GMP现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已建立了19个食品企业卫生规范和良好生产规范。
极大地提高了我国食品企业的整体生产水平和管理水平,推动了食品工业的发展。
为适应我国参加WTO后的形势,我国将加大制定和推广GMP的力度,积极采用国际组织制定的GMP准则。
第二节 GMP的内容食品良好操作规范,也称食品良好生产规范,是一种具有专业特性的质量保证体系和制造业管理体系。
良好操作规范(GMP)良好操作规范是根据CAC《食品卫生法典》编制,员工在食品生产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和执行的有关保证食品安全的生产操作要求。
作为食品生产、包装、贮藏安全卫生品质管理体系的技术基础,具有执行上的强制性,生产销售上的必要性。
它包括了对食品生产、加工、包装、贮存以及环境与设备的卫生管理和加工过程的生产规范。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 定义1、“食品”指各种供人食用或饮用的生的或熟的成品和原料,包括各种食品原料及其配料。
2、“食品接触面”指接触人类食品那些表面及在加工过程中会将污水滴溅在食品上或与食品接触的那些表面,包括用具及接触食品的设备表面。
3、“微生物”是指酵母菌、霉菌、细菌和病毒,包括对公众健康有影响的那些致病菌微生物。
4、“害虫”指任何令人讨厌的动物或昆虫,包括鸟、啮齿动物、蝇和幼虫等。
5. “适当的”指为达到良好的食品卫生规范的预期目的所需要满足的要求。
6.“关键控制点”是指食品加工过程的一个点,再这个点上控制不好就可能引发危害。
7.“应该”用以说明推荐的或建议性的作业方法、包括设备。
8.“返工品”是指由于非卫生因素而被抽离加工过程干净的未被掺杂,经过重新加工并适用于消费的的食品。
第二条人员采取合理的措施和预防方法确保做到下列几点:1、疾病控制:经体检凡患有传染性疾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及其它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的员工,直至消除上述病症之前,均不得参与接触食品生产作业。
2、清洁卫生:凡是在工作中直接接触食物、食物接触面及食品包装材料的员工必须严格遵守食品卫生规定,防止食品受到污染。
2.1 穿干净卫生的工作服,戴干净卫生的帽、口罩;2.2 保持个人的清洁卫生;2.3 开始工作之前或每次离开工作台之后,以及在双手可能已经弄脏或受到污染的任何其它时间,要在充足的洗手设施中洗净双手并消毒;2.4有可能掉入食品、设备或容器中的珠宝饰物,不得带入生产现场;2.5 将衣物和其它个人物品存放在更衣室内;2.6 禁止在生产车间内吃东西、喝饮料或吸烟,吐痰、擤鼻涕应防止污染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