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金融政策在经济激励中的效果
- 格式:pdf
- 大小:269.58 KB
- 文档页数:4
财政金融的宏观调控1. 引言财政金融的宏观调控,是指国家利用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来调整和控制宏观经济运行,以实现经济增长、稳定和发展的一种手段和方法。
宏观调控是国家经济管理的重要手段,对于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实现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两个方面来探讨财政金融的宏观调控。
2. 财政政策的宏观调控财政政策是指国家通过改变政府支出和税收来调整宏观经济总需求的一种政策工具。
其目标是实现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促进经济的增长和发展。
财政政策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政府支出来调节总需求,使经济运行在合理的区间内。
2.1 扩张性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国家通过增加政府支出或减少税收,以增加总需求,刺激经济增长。
这种政策常常在经济衰退或经济增长低迷时期采取,以提高社会投资、消费和充分就业水平。
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优点是能够直接刺激经济增长,加速就业增长,缓解经济下行压力。
然而,过度扩张的财政政策可能导致通货膨胀,增加经济波动。
2.2 紧缩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指国家通过减少政府支出或增加税收,以减少总需求,控制通货膨胀。
紧缩性财政政策通常在经济过热和通胀压力较大时采取,以遏制经济过热和通胀。
紧缩性财政政策的优点是能够有效控制通货膨胀,保持经济稳定,避免经济过热。
然而,过度紧缩的财政政策可能导致经济衰退,增加失业率。
3. 金融政策的宏观调控金融政策是指国家通过改变货币供应量、利率和金融市场等手段来调整宏观经济总供求的一种政策工具。
其目标是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和稳定。
金融政策可以通过调整货币政策来影响利率,从而影响投资、消费和生产活动。
3.1 松紧适度的货币政策松紧适度的货币政策是指根据经济发展阶段和目标,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保持货币供应的适度增长。
当经济增长较快,通货膨胀压力较大时,可以通过提高利率、缩减货币供应来收紧货币政策,以抑制通胀和经济过热;当经济增长较慢,通货紧缩压力较大时,可以通过降低利率、扩大货币供应来宽松货币政策,以刺激经济增长。
财务管理的经济政策与金融政策引言在现代经济体系中,财务管理和金融政策扮演着重要角色。
财务管理涉及组织和管理资金,而金融政策则是国家为了实现经济增长和货币稳定所采取的政策措施。
本文将探讨财务管理与经济政策、金融政策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它们对企业和国家经济的影响。
一、财务管理的经济政策财务管理的经济政策旨在通过科学管理和合理配置资金资源,推动经济发展和实现可持续增长。
这些政策涉及财务规划、预算管理、资产负债管理、资金使用效益等方面。
1.1 财务规划财务规划是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实际情况,制定长期和短期目标,并通过合理的资金配置和投资决策,实现这些目标的过程。
财务规划还包括确定合理的资金需求和融资方式,为企业提供稳定的融资渠道。
良好的财务规划政策可以帮助企业避免资金短缺和浪费,合理分配资源,提高经济效益。
1.2 预算管理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包括制定预算计划、执行预算控制和进行预算分析等环节。
预算管理可以帮助企业控制成本、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营效率。
在宏观经济层面,预算管理可以实现国家支出的合理分配,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福利保障水平,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
1.3 资产负债管理资产负债管理是企业为了保持稳定运营和防范风险而进行的一系列措施。
这包括管理长期资产和负债的比例,调整资产和负债结构,提高企业的资金稳定性和偿债能力。
对于国家经济来说,资产负债管理政策可以调节货币供应,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金融体系的安全。
1.4 资金使用效益财务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实现资金的高效利用。
企业通过优化投资决策和资金运作方式,最大化利润并提高经济效益。
在宏观层面,政府通过制定财政和税收政策,以及推动金融体系的发展,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益,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金融政策的经济政策金融政策是国家为了实现经济增长和货币稳定所采取的政策措施。
金融政策主要包括货币政策、信贷政策和汇率政策等方面。
2.1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和利率水平,以影响经济运行和稳定价格的政策。
财政金融政策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中国经济重要的改革措施之一,目的在于优化微观经济结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释放市场活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在这个背景下,财政金融政策扮演着重要的助推角色,通过政策组合的优化和调整,为结构性改革提供有力的支撑。
一、货币政策的作用货币政策是指国家由央行实施数量和价格等方法控制货币供应和货币利率等方面,以影响经济运行的总体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
在供给侧改革的进程中,货币政策的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1.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
以定向降准为例,降低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释放更多的资金,借助实体经济发展。
此举不仅能够补充企业融资渠道,促进投资增长,也有助于落实创新,创业,创造工作等方面的政策,进而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现。
2.优化金融体系的结构。
金融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的风险敞口大,业务范围单一,缺少风险管理能力,难以满足经济发展的多样化需求。
货币政策应该要借助市场化手段,激励金融机构的创新和自主性,培育新型的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为经济发展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和支持。
财政政策是指国家通过财政手段调整收支平衡,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政策。
在供给侧改革的进程中,财政政策的作用也有两个方面:1.激活微观主体活力。
包括加大减税降费力度,推进财政资金下沉和民生资金使用等。
减轻企业和个人的负担,增加生产和消费投资等主体积极性。
同时,加强财政预算的使用监督和透明度,增强市场的信任和信心,为改革服务。
2.优化宏观经济平衡。
包括扩大财政支出,加大公共产品供应,修建公共基础设施等。
将传统的经济刺激政策,转向结构性政策,从宏观角度指导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中国经济从规模到质量的飞跃。
三、财政金融政策的互动作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有其独特的作用和功能,但在实际实施中,两者也会产生互动作用。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稳定通货膨胀预期。
货币政策通过通过改变货币供应和利率等方面,调整市场的信心和预期,使通货膨胀率趋于稳定。
论国民经济中的金融政策在现代国家的经济发展中,金融政策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由政府制定和实施。
金融政策通常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调节了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
在这种情况下,货币政策指的是国家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的控制;而财政政策则涉及纳税和政府支出等方面。
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金融政策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国家的货币政策不仅可以影响经济的增长,还可以影响通货膨胀。
如果中央银行把货币增长速度过快,可能会导致通货膨胀,而通货膨胀又会导致商品价格过高,影响人民的生活。
同时,财政政策对于帮助政府实现公共投资和满足社会福利需求也是很重要的。
通过提高税收并在公共投资中使用这些资金,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改善;而通过调整社会福利,也可以增强人民对政府的信任和支持。
在过去几年中,中国的金融政策一直是国家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政府近年来通过扩大信贷和提高国家拨款,推动政府投资的增长,从而加速了经济的增长。
与此同时,据媒体报道,中国在2019年底实施了“定向降准”政策,以支持企业获得更多贷款,促进经济增长。
美国作为一个发达经济体系,其金融体制也十分成熟。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是美国的中央银行,负责制定货币政策以调整经济周期。
在金融危机后,美国实施了大规模的货币宽松政策,即“量化宽松”,意味着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通过大量购买国债和企业债券来增加货币供应,以促进经济增长。
这项政策被普遍认为是在缓解全球金融危机的过程中刺激美国经济的一个重要因素。
然而,国民经济中的金融政策也存在许多问题及其挑战。
一个例子是,长期的货币宽松政策可能会导致通货膨胀或失控的债务,如日本失控的政府债务和美国的联邦债务。
此外,货币政策也会有其局限性,例如低利率的整个世界,而财政政策也可能面临困难,因为政府资金的分配不可避免地牵涉到政治决策的影响。
综合而言,国民经济中的金融政策在现代经济发展中是不可忽视的,政府需要制定和执行有效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以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生活水平、增强人民对政府的信任和支持。
经济发展与财政政策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与调节方法经济发展与财政政策: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与调节方法一、引言经济发展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核心目标,而财政政策作为经济管理的重要手段,对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和调节作用。
本文将探讨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提出一些调节方法。
二、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1. 经济刺激与投资促进财政政策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减税等方式,刺激需求,从而增加国内生产总值(GDP)和促进经济增长。
政府增加支出可以通过基础设施建设、社会福利等领域的投资来实现,这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就业和经济活动。
减税可以增加个人和企业的可支配收入,激发消费和投资意愿,推动经济增长。
2. 资源优化与产业升级财政政策可以通过调整税收与补贴政策来引导资源配置,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
通过减少对资源密集型产业的税收优惠,加大对技术创新和知识密集型产业的支持力度,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结构的升级,从而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3. 风险防范与宏观调控财政政策可以通过适时的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等手段,防范和化解经济风险,实现宏观经济的稳定。
在经济低迷时,政府可以增加支出来刺激经济,防止经济过度下滑;在经济过热时,政府可以通过加大税收或减少支出来调控经济,防止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等问题的出现。
三、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调节方法1. 灵活运用税收政策税收是财政政策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调整税收政策可以对经济增长进行有针对性的调节。
政府可以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适时增加或减少税收的幅度和范围,以达到对经济发展的引导作用。
此外,税收优惠政策也可以用于吸引外商投资、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
2. 控制政府支出规模过大的政府支出对经济增长可能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合理控制政府支出规模是必要的。
政府可以制定预算计划,明确支出方向和重点,避免浪费和不必要的开支,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进而推动经济增长。
3.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财政与金融的心得体会引言近年来,财政与金融领域的发展日新月异,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从业人员,我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后,深刻体会到财政与金融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本文将分享我对财政与金融的一些心得体会。
1. 财政的重要性财政是国家经济运行的基础,对于实现经济增长、维持社会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财政政策通过调节政府支出和税收,影响着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经济结构。
合理的财政政策能够有效推动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同时也能够防范经济风险,维护经济和社会的稳定。
在实践中,我发现财政政策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包括国内外经济环境、政府的财政状况以及各个部门的需求等。
我学到了运用宏观经济学理论和实证分析的方法,通过评估各种政策的效果来确定最佳财政政策。
此外,财政也需要关注社会公平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促进经济的均衡发展和绿色发展。
2. 金融的作用与挑战金融作为经济活动的重要支撑,涉及到货币、信贷、资本市场等方面。
它提供了融资、储蓄、支付和风险管理等服务,对于实现资源配置、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至关重要。
然而,金融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风险。
例如,金融市场的波动性、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以及金融监管的有效性。
在我从事的金融工作中,我深切体会到金融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在金融市场的波动性增加的情况下,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能够帮助机构抵御金融风险,保护自身利益。
我学到了风险管理的方法和工具,例如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风险转移等,以降低金融风险对机构的影响。
此外,金融监管也是金融领域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我了解到,金融监管的目标是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公平,防范金融风险和欺诈行为。
因此,我认为建立健全的金融监管框架是保障金融领域健康发展的关键,需要加强监管部门的能力建设和监管标准的制定。
3. 财政与金融的互动关系财政和金融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
财政政策的实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运行,而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表现也会对财政政策产生反馈作用。
2023年度财政部门工作亮点总结:精准施策,推动经济转型升级2023年度财政部门工作亮点总结:精准施策,推动经济转型升级2023年已经过去,对于我们财政部门而言,这一年是充满挑战的一年。
面对各种困难和风险,我们依然坚持“稳中求进”的基本方针,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做出了很多亮点。
接下来,我将具体为大家介绍2023年度财政部门工作亮点总结。
一、优化税收政策,促进企业发展为了促进企业发展,我们根据不同行业和不同企业的实际情况,继续深化税收改革和优化税收政策。
我们在税收政策中,加大了科技、研发等支持力度,以鼓励企业创新发展。
同时,我们还探索了资本运作、并购、重组等税收优惠政策,以提高企业资本利用效率和经营效益。
通过这些努力,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了“减税降费”的政策,有效促进了企业发展。
二、加大投资力度,助力重大项目建设对于投资,我们大力加大投入,促进重大项目建设。
我们充分发挥了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加快了投资建设进度,推动了重大项目的建设进展。
我们共投资建设了425个重大项目,总投资近2000亿,这些项目涵盖了科技、制造、服务等多个领域,有力助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推进金融创新为了加强金融服务,我们深入推进了金融体制改革,充分激发了金融系统的活力。
我们建立了金融行业统一监管体系,建立了金融对外开放新格局,积极推动金融创新,探索了多元化金融服务的新方式。
通过这些改革,我们加强了金融服务,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四、保障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了保障民生,我们将重心放在了政府公共服务方面。
我们加大了对教育、医疗、社保等公共服务的投入,保障民众的基本生活需求。
同时,我们还深入推进了脱贫攻坚工作,加强了农村和城市贫困人口的帮助。
通过这些努力,我们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五、强化监管,维护市场秩序在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我们还深入加强了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
我们加强了对市场的监管,严厉打击商业贿赂、侵害消费者权益、恶意垄断等行为,维护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财政政策是除货币以外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的另一种基本手段。
以下是店铺整理分享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的相关文章,欢迎阅读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第一个大动作是降息。
11月下旬人民币存贷款利率下降1.08%,是十年来罕见的猛烈的货币政策动作,体现出政策当局对未来宏观经济下行的担懮。
正如降温的政策效应需要累积一样,升温政策要将企业与居民的情绪点燃,同样需要时间的积累和政策能量的持续加温。
因此,市场与政策的博弈过程中,降息的预期仍然会持续。
第二个大动作是放开信贷额度。
伴积极财政政策的信贷额度放开,不仅是固定资产投资配套资金的需要,也是向企业注入流动性,从而防止企业因流动性不足导致出现的『枯萎病』。
出口需求的大幅消失、居民消费无法短期弥补出口需求短缺遗留下来的缺口,必然反向对上游形成需求萎缩链条,从而出现PPI与PMI的急速下跌。
因此,以积极财政政策来抵消外需萎缩,4万亿固定资产投资将从生产第一部类入手,这种需求必须有配套资金的支持。
笔者预期,从今年冬天开始的以高速铁路为中心的固定资产投资,不仅需要财政资金的支持,更需要持续的流动资金的支持,这必然形成对货币信贷额度的冲动性需求。
全球性金融危机经济衰退导致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外向型经济的大面积滑坡,迫使政府在结构调整没有完成的条件下进行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
不断扩大的信贷规模,将直接持续地为上游投资提供足够的资金保证,中国经济有可能在财政和货币政策以及政策性力量的强力促成下迅速摆脱『危机』的压力,但最终需求因为外贸和内需不足而迫使经济再次回落,从而形成相对的生产能力过剩和生产资料过剩,这种过剩的生产能力如果没有效益保证,最终迫使银行以商业利益为目标而收缩信贷。
这种预期的潜台词是中国经济可能在未来三年内走出一个W底。
换句话说,在中国经济已经高度介入全球经济循环时,积极财政政策作用还会受到国际力量的消极影响,为了抵消这种消极影响,货币政策上就得运用汇率工具了。
目录摘要 (1)1.我国财政政策的背景及意义 (2)1.1我国财政政策的背景及内容 (2)1.1.1我国财政政策的背景 (2)1.1.2 我国财政政策的内容 (3)1.2 我国财政政策研究的意义 (4)2.我国财政政策与发展战略现状分析 (5)2.1我国财政政策与发展概括 (5)2.1.1“十三五”期间我国的财政政策 (5)2.1.2我国财政政策发展概况 (6)2.2 我国财政政策发展的问题 (8)3.2018年我国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效 (9)3.1着眼“积极有效”、减税增支并重 (9)3.2营改增继续落实减税效应将扩大 (10)3.3财税体制改革深化、个税改革有望突破 (10)4.我国财政政策发展的成就与重点目标 (12)结束语 (15)参考文献 (16)现阶段我国财政政策分析摘要在防风险和汇率贬值压力并存的情况下,宏观调控所倚重的工具正在由货币政策转向财政政策。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和财政部《财政预算草案报告》中对财政政策的定调是要“更加积极有效”。
从预算增速和赤字率等指标来看,一般公共预算内财政政策在“量”上基本符合预期;亮点主要在于两方面:一是预算外准财政的加码;二是财税政策更加追求质量。
减收增支是财政政策发挥逆周期调控的应有之意。
与2017年执行数相比,2018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3352亿元,同比增长6.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20906亿元,同比增加8.7%。
2016年以来,财政支出增速持续高于财政收入增速,面临较大的财政收支压力;不过,这一缺口正在相对收窄。
今年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差额为23900亿元,比2017年高出2000亿元。
预算草案中报告的预算赤字率为3.1%,与上年度持平;我们的测算显示,预算收支差额相对于3.1%预算赤字率而言是留有空间的。
如果经济增速符合预期,即便实际执行中超出预算,赤字率也不会突破3%红线。
财政赤字预留空间约为530-760亿元。
中央赤字与地方赤字仍按照上年65:35的比例进行划分。
1999年7月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第7期 财政、金融政策在经济激励中的效果α胡知能,徐玖平(四川联合大学信息与决策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65)摘要 以企业、政府、消费者三个方面因素为其基本变量,建立了一个考虑财政、金融政策为约束条件的经济动力学模型,并讨论了当经济处于不景气状态时各种财政、金融政策在经济激励中的效果.关键词 货币经济;财政;金融政策;动力系统Effects of F inancial and M onetary Po liciesin Econom ic Sti m u lati onHU Zh ineng ,XU J iup ing(In st .of Info and D ecisi on M ak ing ,Sichuan U n i on U n iv .,Chengdu 610065)Abstract In th is paper ,from the basic variab les of en terp rise ,governm en t and con 2sum er ,an econom ic dynam ical model is bu ilt under the con tro l of financial and mone 2tary po licies ,and then these po licies are discu ssed w hen econom y is in dep ressi on .Keywords moetary econom y ;financial po licy ;monetary po licy ;dynam ical system s1 货币经济动力学模型的建立我们考虑企业部门的经济运行形式时设其总资产为A ,在不影响问题本质的前提下,假定产出y 是一定的,其物价水平为p =p (t ),则资金从净收入和借款这两个来源流入企业.如果企业不做任何投入,则完全雇用水平是由外部给定,企业的价值可以表现为证券市场上的证券余额B .净收入和借款这两个来源为当期产出市场上的净投资,货币市场上的货币余额增量以及债券市场上的债务偿还等资金用途融资.企业经营管理的目标就是达到一个最佳的或平衡的资产—债务状况,并且企业为了避免证券市场上的风险,在拥有一定程度的货币余额的同时,会持有一部分政府债券.企业在一切市场上的需求是对资本、货币和债券存量增量的流量要求.至此,我们认为企业资产A =B +M -D e +D g (1.1)其中,B 是企业的证券价值;M 是企业必须拥有的无收益货币部分;D e 为其债务负担水平,其中一部分为消费者所拥有,另一部分为政府部门所拥有;D g 表示企业所有的政府债券.根据以上分析,企业资产变化率为dA (t ) d t =eR (A -M )-p c -p z +eRD g -RD e -z c p c -z m pm (1.2)其中,e 为效率参数,0<e ≤1,表示证券市场上风险的存在,这是由于信息不完全、滞后,可能误导等而不会完全有R (A -M +D g )的收入.资本实质值变化率为a =d a (t ) d t =(eR -Π)a -(eR +z m )m -(1+z c )c -R d e +eR d g -z =ra +(e -1)R a -(eR +z m )m -(1+z c )c -R d e +eR d g -z (1.3)α收稿日期:1997210221资助项目:中国科学院管理、决策与信息系统开放研究实验室资助项目其中,Π是通货膨胀率(Π=p ・ p ),z m 是货币保有税,z c 是消费税,d e 是当期债务变化量,d g 是当期政府债券拥有量的变化,两者均为实质值,r 是实质市场利率,c 是实质消费水平,m 是实质货币余额,d e ≤d ,即企业购买并拥有政府债券的一部分,另外的由消费者购买并拥有,z 是政府对企业产出所征的税收,由于产出y 的不变性而保持不变.消费者的实际收入由实际工资和企业债务,政府债券拥有量的全部实际利息组成.在不具体讨论消费者行为影响的情况下,消费者消费掉收入的一部分,另一部分用作储蓄或投资.政府部门可从事公开市场业务,同时发行债券和货币.中央银行持有一定量的企业债券资产,这并非消费者持有的未清偿的债务,并且因社会上流通的货币而相应地负债.还可以买卖证券.我们认为政府部门由政府和中央银行两部分组成,以此表示实行金融—货币政策的一致性.因为z 由产出y 决定表示为一定值,政府可发行债券来弥补财政赤字,如果由公众企业,商业银行购买则不改变基础货币,如果中央银行购买,则相应地变动基础货币部分,即政府支出可表示为G =p z +D +dM (t ) d t +D +epR d eg +p z c c +p z m m (1.4)其中,D 是当期面对公共企业,商业银行等的债券发行量,d eg 是银行局购买的企业债券d e 的一部分(即d eg ≤d e ),至此政府支出实质值可以表示为g =z +d +Λm +eR d eg +z c c +z m m (1.5)其中Λ=M M =dM (t ) d t M (t )=m m +p p (1.6)于是有Λ=(g -(z +eR d eg +z c c +z m m )-d ) m =(∆-d ) m (1.7)其中∆=(g -(z +eR d eg +z c c +z m m )(1.8)当∆>0时,∆为政府财政赤字规模,∆=0时,为财政平衡状况,∆<0时,∆为政府财政盈余规模.我们把通货膨胀率定义为Π=p p =Ω((c +g ) y -1)+Η+Λ=Ω+Η+(∆-d ) m(1.9)其中Ω(0)=0,Ω′(・)>0,Η≥0,Η为惯性通货膨胀率,也可为公众对通货膨胀的预期.根据Keynes 对利率流动性偏好的论述,由于未来的不确定性,人们在消费之余要考虑货币保有的必要性,由此可定义社会效用函数为货币保有与消费的效用之和即u (c )+v (m )=u (c (t ))+v (m (t ))(1.10)其中,u ′(c )>0,u ″(c )<0;v ′(m )>0,v ″(m )<0.根据动态优化理论,各家计行动由现在(零时点)到将来的效用流列(即总效用)的贴现价值为∞0u (c )+v (m )exp (-Θt )d t (1.11)为了使其总效用最优化,我们引入H am ilton 函数H =u (c )+v (m )+Κ(ra -z +(e -1)R a -(eR +z m )m -(1+z c )c -R d e +eR d g )(1.12)则一次最优条件为u ′(c )=Κ(1+z c )(1.13)v ′(m )=Κ(eR +z m )(1.14)Κ =Κ(Θ-r +(1-e )R )(1.15)由(1.13)~(1.15)有Γc c Σ=eR -Π-Θ(1.16)其中Γc (=-cu ″(c ) u ′(c )>0)表示消费边际效用的弹力性(或者相对的风险回避力度).eR α=(eR -Π-Θ)(eR +z m )(1.17)于是,我们可得如下货币经济动力学模型24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9年7月m =(Λ-Π)m c =(eR -Π-Θ)c ΓcR =(eR -Π-Θ)(eR +z m ) e (1.18)2 经济激励中的财政、金融政策考虑模型(1.18)m =(Λ-Π)m c =(eR -Π-Θ)c ΓcR =(eR -Π-Θ)(eR +z m ) e (2.1)则其均衡态由Ω((c +g ) y -1)+Η=0eR -Π-Θ=0(2.2)决定,为空间R 3中的一条直线,记其任一平衡态为(m 0,c 0,R 0),则其线性化矩阵为A =0-m 0Ω′ y 0(∆-d -z m m 0)c 0m 20Γc (z c -Ω′ y )c 0c ec 0(1+d eg m 0)c (∆-d -z m m 0)(eR 0+z m )m 20e (z c -Ω′ y )(eR 0+z m )e 1+d eg m 0(eR 0+z m )(2.3)由 ΚI -A =0知其特征值为Κ1=0,Κ2,3由方程Κ2+ΚΩ′( )y -z c )c 0Γc-(eR 0+z m )(1+d eg m 0)+Ω′( )c 0(∆-d -z m m 0) m 0y Γc (2.4)决定,由(2.4)可以解出Κ2,3=12(eR 0+z m )(1+d eg m 0)-(z c -Ω′( ) y )c 0 Γc ±(eR 0+z m )(1+d eg m 0)-Ω′( )c 0 y Γc 2-4Ω′( )c 0(∆-d -z m m 0) m 0y Γc (2.5)则不稳定空间U (t )=Φi Κi ≥0(2.6)其中,Φi 为Κi 相应的特征向量,稳定空向为S (t )=Φi Κi <0(2.7)其中,Φj 为Κj 相应的特征向量.显然,如果政府支出过大,但造成政府赤字的规模不超过政府当期债券发行量,则会造成货币余额及利率的不稳定,消费暂时不会发生改变,我们可以看出,突然增加政府支出来刺激经济时,并不一定能刺激消费,即经济状况不一定能得到改善.当经济处于不景气状态时,我们先保持货币增长率Λ一定而考察g 上升的情形,由于g 上升,即带来有效需求增大,使通货紧缩减少,同时货币保有的机会费用上升,消费水平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因为不可避免地引起通货膨胀,货币的实质余额就会减少.其结果由货币余额边际效用的弹力性和消费对风险回避力度的弹力性性质知,消费会减少,甚至可能会比原来的消费还少,即这种财政效果会引起财政支出增大部分的挤出,使得公众消费减少,经济状况不一定会得到改善.现在我们考虑金融政策,先分析(2.1),如果追求价格安定化政策,即价格的调整速度有限,在瞬间价格的绝对水平不会发生变化.当在短暂的时段内增加货币存量时,只对实质货币余额有一定的影响,消费则不会有影响,在这时,名义上通货数量的增大,全部被货币需要的增大所吸收.下面考虑货币供给的变化率Λ=M ・M 发生变化,而假定g 不变时的政策效果.当货币供给增加率Λ变化时,由于名义货币供给量的增加率的上升,会直接提高货币利率,货币保有的成本就上升了,这时对消34第7期财政、金融政策在经济激励中的效果44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9年7月费来说相对有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经济状况,达到刺激经济的目的.又因为m=Λ-Π=Ω((c+g) y-1)+Η(2.8)m当经济处于不景气时期,这时,c<y,c+g充分接近于y,如果Η值较小,即长期实行价格安定化政策,惯性通货膨胀值较低,即Ω+Η有可能小于零,即货币余额可能增加,货币供给会转向公众对货币的需求方面.如果Η值较大,即公众对政府的控制通货膨胀的努力表示悲观,对通货膨胀预期值较大,当增加货币供给时,实质货币余额会减少,由于Π=Ω((c+g) y-1)+Η+(∆-d) m(2.9)价格的变化率会相当大,通货膨胀将会更加严重,但由(2.1)知消费并不一定能得到改善,这时候就出现了滞胀局面,即滞胀下价格上升率会很大,由此知政府控制通货膨胀既是必要的又是相当重要的如果价格调整速度过快,则可由(2.1)知这时消费可能会进一步下降,利率虽然下降了但仍不能改善经济状况,使得经济不景气进一步恶化.我们由(2.2)知c=[1+Ω-1(Η)]y-g(2.10)如果实行价格安定化政策,则惯性通货膨胀Η值可以很小,由于Ω(0)=0,Ω′>0,所以最终消费值会更充分接近于产出y,使得经济状况能向景气化方向发展.当提高消费税时,则提高了消费成本,由(2.1)知消费会下降,实质货币余额会增加,而提高货币保有税时,则相应地提高了货币保有成本,会促使消费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不景气状况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即经济景气状况有可能得到恢复.在实际经济运行中,税收的归类可以以此类比,是刺激消费,还是促使进一步保有货币,在经济状况不景气时,我们就能利用税率调整来刺激经济.以我们国家为例,到1998年7月末,我国中央银行投放的基础货币余额为2750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8.8◊,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存款备付率为7.7◊,显示其有充足的支付能力,目前我国一年期银行的存款利率为7.47◊,在扣除了物价上涨后实际利率为4◊左右,考虑到存款人的利益和市场利润率的一般水平,目前我国的银行利率水平是比较合适的,这个利率幅度和西方许多国家大体相当,事实证明中央银行坚持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是比较成功的,在低通货膨胀的情形下,近一年来经济状况也得到了改善,经济、社会进一步稳定发展,从这个事实也证实了经济在寻求低度通货膨胀的情形下能得到正的发展.3 结束语本文没有讨论国际资金流动的影响、国际间贸易的作用以及国家汇率政策有其重要性.另外,涉及的市场也不全面.对这些问题将另行讨论.参考文献[1] 徐玖平、胡知能1无政府财政支出的货币经济动力学模型1经济数学,1999,19(1):15~21[2] 徐玖平,胡知能1有政府行为的货币经济动力学模型1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9,19(5):1~6[3] 小野善康1货币经济の动力学理论1东京大学出版会,1992[4] W ei2B in Zhang.Synergetic Econom ics.Sp ringer2V erlag,Berlin H eidelberg,1992[5] Su resh P,Seth i et al.Op ti m al Con tro l T heo ry.Am sterdam,N o rth2Ho lland,1981[6] John A Gu rley&Edw ard S Shaw.M oney in a T heo ry of F inance.T he B rook ings In stitu te,W ash2ington,D,C,1960[7] Keynes J.T he General T heo ry of Emp loym en t,In terest and M oney.L ondon;M ac m illan,1936[8] Stan ley F.R u les V ersu s D iscreti on in M onetary Po licy.H andbook of M onetary Econom ics.V o lum e,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