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语文教育课中人文教育
- 格式:pdf
- 大小:95.32 KB
- 文档页数:1
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文教育日益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本文主要针对现阶段的高中语文教学中,高中生人文精神的培养缺失的原因及其策略进行研究探讨。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人文教育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文教育日益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
高中语文作为高中教学中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其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素养和深刻的审美内涵,是培养高中生人文精神的有效载体。
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启发和引导学生与文本作者进行情感的交流,心灵的沟通和生命的对话,使学生形成独特的、积极的、乐观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内心对真善美的追求,从而提升学生的情感境界,塑造理想的人格,实现个人与社会价值,这既是教育培养现代人才的发展趋势,也是教育价值的重要取向。
本文主要针对现阶段的高中语文教学中,高中生人文精神的培养缺失的原因及其策略进行研究探讨,1 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缺失的原因1.1应试教育的弊端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应试教育制度完全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这不但违背了教育的本质,也导致了人文价值极强的语文学科面临着巨大的人文危机。
特别是高中语文教学,由于直接受高考指挥棒的错误引导,其功利性就显得尤为突出。
虽然应试教育能够培养选拔出成绩优秀的学生,但很难对学生内在的品质、修养进行评判和引导。
从语文教学内容上看,语文学科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但事实上,考试主要考察学生的读写能力,忽略了听说能力的培养,又将读写能力简化成文字的教学,忽视了人文教育的渗透。
在教学方法上,高中语文教学虽然一直强调“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在使用灌输式教学,教师单方面地向学生传授书本上的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很少有自己的主张、见解。
谈高中语文课程的人文教育【摘要】语文教育的本质是教人如何做人,这种观念古今中外从来都没有改变过。
高中教育是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过渡阶段,在个人教育成长的链条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高中语文学科更应倡导人文教育,要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
利用语文学科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更好地洞察人生、完善心智、净化灵魂、理解人生的意义与目的,找到正确的生活方式,从而促进他们人格的健全与完善。
【关键词】高中语文人文教育口语教学【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4-4772(2013)02-023-01从语文教学内容上看,语文学科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虽然高考主要是考察语文基础知识与读写能力,但是我们在教学中放弃人文教育的渗透。
高中语文课程中有效的人文教育更有利于提高高考的应试能力。
高中语文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口语、阅读、写作,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价值。
一、口语教学中的人文教育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能说会写,口笔兼长,己成为现代人才的两个基本能力。
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语文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高中语文口语教学中人文教育渗透要在激发学生兴趣的的基础上,培养良好的交际素养、良好品质的人文渗透。
宋朝人张载说:“学至于乐,则不自己,故进也。
”激发学生兴趣是教学的关键。
激发兴趣,调动学生说的积极性是有效口语教学的基础。
为此,教师要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采取一些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如情景对话、记者采访、课堂表演等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不仅在于具体的语音规范和表达技巧,更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语交际品质。
良好的口语交际品质反映出一个人良好的综合素质,同时也是打开交际之门的第一步。
在口语教学时培养学生的诚信、合作、礼貌等品质是人文教育渗透的目的,也为学生将来走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阅读教学中的人文教育阅读教学中的人文教育,首先应挖掘阅读教材中的人文性。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浅析当今社会是人性化的社会,强调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个性发展,这种以人为本位的人文主义社会发展观,越来越明显地改变着人们的价值意识和社会行为模式。
为此,在面向新世纪人才需要的今天,我们必须树立大语文观,注重高中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一、人文素质人文素质,是指人所具有的人文知识和由这些知识所反映的人文精神内化在人身上所表现出的气质、修养,主要指一个人的思想品位、道德水准、心理素质、思维方式、人际交往、情感、人生观、价值观等个性品格。
它往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人文素质是通过学习人文社会学科知识而形成的内在素养和品质,是形成一个和谐完整的人的核心素质,是人的诸素质中的首要素质。
是通过知识传播、环境熏陶及实践体验等,而形成的内在稳定的人格模式、审美情趣、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这些会在日常行为中充分表现出来。
而要形成学生的人文素质,最重要的是培养其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一种对于人的关注思想。
主要是指追求人生真谛的理性态度,即关怀人生价值的实现,人的自由与平等以及人与社会、自然之间的和谐等。
高中生在年龄、知识、阅历、思维能力,特别是在辨证思维能力方面还不够成熟,在心理特征上也保留有较多的“自我中心”的特征。
他们常常爱从自己的角度来观察、分析问题。
往往只看到表面现象而忽视了问题的本质,在自我控制能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方面也比较弱。
当学习和生活中遇到障碍或挫折时,容易冲动或悲观消沉,严重的甚至会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二、人文素质教育人文素质教育旨在培养人文精神,人文素质教育的过程就是育人的过程,它致力于用人类在漫长社会活动中所积累的智慧精神陶冶人、教育人,强调人的道德精神价值,注重对善与美的理解,引导人们求真、从善、爱美,使人能洞察人生的目的与意义,找到正确的生活方式。
人文素质教育对于人的社会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在某种意义上,人文素质教育也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合理体现,是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之一。
高中语文课堂中的传统文化教育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包含了丰富的历史积淀和人文精神,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在高中语文课堂中,传统文化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本文将从高中语文课堂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方法、实践以及反思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传统文化教育对于高中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其次,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最后,传统文化教育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使学生成为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
二、传统文化教育的方法在高中语文课堂中,传统文化教育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
首先,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如古诗词、文言文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
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传统文化活动,如诗词朗诵比赛、书法比赛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如网络视频、纪录片等,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传统文化。
三、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在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传统文化教育:1.诗词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中,诗词教学是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诗词中领略古代文人墨客的才情,感受其中的文化内涵。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诗词朗诵比赛,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2.传统节日: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
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节日组织学生开展相关活动,如制作节日海报、编写节日故事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3.书法艺术: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书法知识,了解书法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4.地方文化: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传统文化,如当地的民间故事、传统技艺等。
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关怀语文学科是以促进人的发展为终极目的的人文学科,它特有的人文品格传递着“爱国主义的思想、人格的价值观念、人际和谐的思想、社会的责任观念”。
于漪老师认为:“语文学科作为一门人文应用学科,是语言的工具训练与人文教育的综合……学语文就是学做人,语文教育就是教书育人。
”因此,语文教学要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但更为重要的是还是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健康个性和人文精神。
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充分利用语文教材,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和人类高尚精神的陶冶在我们使用的人教版语文课本中,表现中华民族优秀的人文精神的篇章和材料,俯拾皆是。
《寡人之于国也》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仁爱”思想——关爱人、同情人、帮助人的人道主义,《鱼我所欲也》中“舍生取义”的献身精神,屈原《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著的爱国精神,《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谦恭忍让、廉颇负荆请罪的美德懿行,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高洁洒脱形象,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国忧民情怀,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体现出来的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凌云壮志……这些民族文化的精髓,滋养着学生的精神世界,奠定了学生的人生根基。
对这些丰富的精神养料,教师可以通过讲授课文内容直接对学生进行教育,可以通过课文作者和背景资料的介绍进行点拨,让学生在获得语文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汲取精神营养,逐渐提高做人的修养,养成美好的品质和高尚的人格。
二、加强语文文学教育,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素养语文教学效率不高,学生不爱学语文,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语文教育人文底蕴、人文价值的严重流失。
长期以来,过于理性的语文教学不断地把语文推向绝路:用语法分析代替了形象感染,用抽象社会学的说教代替了崇高美的鉴赏,用零打碎敲的讲析代替了艺术整体的把握,用条分缕析和逻辑推导代替了心灵世界的感悟,文章固有的灵动和韵致几乎扼杀殆尽。
对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主义教育的思考【摘要】人文性与工具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语文教学的两个基本属性。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主义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是高中语文教师必须探究的课题。
利用课文人文主义精神对学生的感染和熏陶。
培养学生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人文主义教育思考人文性与工具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语文教学的两个基本属性。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进一步强调了语文学科的人文功能。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主义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
”一、语文课程的人文内涵我们的语文教育曾一度极力追求科学化,客观性、确定性、抽象性的目标。
这不但降低了语文教育的效率,而且也伤害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兴趣和创新意识以及进取精神。
将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比较可以看到,语文课程具有大量具体形象的、带有个人感情和主观色彩的内容。
具有丰富人文内涵的语文课程对学生的感情、态度、价值观的影响必然是广泛而深刻的。
所以,不能不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作用。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很强的实践性。
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特别是高中阶段的学生,他们已具备独立学习、独立思维和自我确定人生取向的价值观念。
应该让学生在广泛的语文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逐步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语文课程的功能是多方面的。
高中语文课程应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应该继续关注学生的语言积累以及语感和思维的发展,帮助学生在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的实践中,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增强语文应用能力,培养审美能力、探究能力。
高中语文教育中人文化渗透探析摘要:高中语文教育与初中、小学语文教育具有很大的不同,课堂教育远不止于授予知识与培养兴趣,而更多的是倾于人性激情的激发、智慧火花的迸发人生涵养的韬炼、乃至生命光彩的绽放,本文从人个体的人性、人情、人魂与人格四个方面进行探析,引发在高中语文教育中渗透人文化素养的启迪、思考与探析。
关键词:高中语文人文教育渗透探析优质的教学综合体现在课堂教育的趣味、效率、激情、智慧、回味与延拓,而高中语文教育对于学生人生体悟、灵魂升华、涵养培养应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脱离于灌输式、填鸭式、越俎代庖式的教育模式,真正使教育从被动态上升到主动态,从“僵尸”态活化为“精灵”态,在教学交流中激发学生的激情,在教学互动中迸发学生的智慧,在教学操练中韬炼学生的涵养,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综合素质教育。
1、源于“生活”人文,让学生体验到语文教学中“人性”生活元素我国著名教育家、思想家,民主主义战士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
”深入思考其内涵,高度统一了生活与教育的关系,在基本特性上阐述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在其本质关联上揭示了生活决定教育精髓,从社会作用的效应上来归一教育的目的。
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每一件动人时事、每一个时尚音符及至每一丝阳光雨露都可能让我们平静生活的湖水荡起一阵阵涟漪,引领着我们步入新的时代舞台,如果教师能够充分利用新近发生的生活中的人与事,与学生同步共振于时代的节拍,注意抓住学生心中的每一个体悟的脉动、每一个领悟的产生,引导学生玩味、咀嚼与延拓,在语文课堂里就有别样的“春意阑珊”,不一样的“湖光山色”,十足的“激情四射”,绽放出一片绚丽多姿的花的海洋。
要想让语文课堂源自“生活”,教师首先自己要关注生活、体悟生活、融入学生的生活,并以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既有经验为基础,梳理学校资源、家庭资源和社会资源之间的关联链,挖掘课程资源与生活资源的关联点,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而充满生机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