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高中历史课时跟踪检测(十三)“冷战”的形成岳麓版选修3
- 格式:doc
- 大小:529.00 KB
- 文档页数:4
课时跟踪检测(八)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一战后,法西斯运动提出的纲领和目标有( )①对外侵略扩张②推行极权统治③实行议会民主制④鼓吹民族优越论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选B 法西斯运动对内摒弃资产阶级议会民主体制,实行极权统治,对外鼓吹民族优越论和进行侵略扩张,企图称霸世界,故排除含③的选项。
2.20世纪30年代,阿诺德·汤因比说:“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
”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崩溃B.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C.资本主义制度的灭亡D.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解析:选B 解答本题要注意关键信息“20世纪30年代”。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崩溃与否对“西方的社会制度”不起作用,故A项错误;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D项时间太久远,况且第一次世界大战也并未引起西方社会制度的大变动。
只有在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的影响下,导致了世界各地人们对西方社会制度的怀疑,故B项正确。
3.20世纪20年代,日本关东军主任作战参谋石原莞尔提出:“满蒙问题的解决是日本唯一的生存途径。
”通过下列哪一事变,这个荒谬的看法变成了关东军的侵略行径( ) A.九一八事变B.纳粹党成为第一大党C.七七事变D.“二二六”政变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材料涉及“满蒙问题”,而且是关东军的侵略行径,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判断答案为A。
4.“一辈子也没有像现在这样舒坦过”,这是1929年世界性经济大危机发生后一位德国人说的。
结合所学知识推测,他的身份是 ( )A.工人B.农民C.资产阶级D.纳粹分子解析:选D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在经济危机中,普通民众遭受到深重苦难,而资产阶级也遭受到重大经济损失,只有纳粹分子看到了夺权的希望,故应选D 项。
高中历史 15“冷战”的形成课后训练岳麓版选修31.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国对外政策转变的完成,这一转变是指()A.对苏联发出了战争叫嚣B.放弃了维护雅尔塔体制的政策C.由局部扩张转向全球扩张D.发出了进行“冷战”的信号2.下图是一幅标题为《最新型美国汽车》的政治漫画,它讽刺的是()A.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援助协约国集团B.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提出道威斯计划C.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对苏联提供援助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3.有学者这样评析马歇尔计划:美国政府为了石油公司的利益,努力迫使欧洲经济从以煤为基础转变为以石油为基础,这样就可使煤炭资源丰富而石油短缺的欧洲国家更多地依赖于美国。
这说明马歇尔计划()A.改变了世界能源结构B.以援助来控制西欧经济C.以控制石油为核心D.恢复和发展了西欧经济4.强调在坚持“集体防御”职能的同时,基于在“民主、人权、法治方面的共同价值观”,将“为保证欧洲公正持久的和平秩序而奋斗”的是()A.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B.马歇尔计划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莫洛托夫计划5.布朗回忆说:60多年前,我参加了美国组织的最大军事同盟。
他还吹嘘他参加的这一组织是当时“冷战”政策的主要支柱。
这一组织是()A.国际联盟 B.华沙条约组织C.联合国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捷克斯洛伐克贝奈斯总统的民主联盟曾被视为东西方之间可能的桥梁,但在预定举行的大选中将面临失败的共产党人在1948年2月夺取了政权。
从当时的国际环境看,这一变化反映出的是()A.美苏两国关系的日趋紧张B.“冷战”由捷克斯洛伐克问题而引发C.“冷战”形成导致欧洲的分裂D.马歇尔计划激化了欧洲国家的内部矛盾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从波罗的海边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条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
在这条线的后面,坐落着中欧和东欧古国的都城……——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材料二我认为,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的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
课时跟踪检测(十二)美苏对峙——冷战局面的形成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美国学者沃尔特·拉弗贝指出:希腊打的是内战,美国没有理由介入。
然而美国选择戏剧性的办法,要求国会在一场世界性的反共战争中支持政府。
他所指的是()A.遏制理论的提出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C.北约集团的建立D.杜鲁门主义的提出解析:选D杜鲁门主义是美苏冷战的宣言书,由材料中“反共战争”可以看出是杜鲁门主义。
马歇尔计划主要是针对西欧经济的,可排除。
2.1947年,美国政府提出了杜鲁门主义,主张对苏联采取强硬政策。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①出台背景为二战后初期,美苏加紧在全球的争夺②它标志着美苏两国昔日战场盟友关系的破裂③它成为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标志④由此促成了马歇尔计划的出台和北约组织的建立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解析:选D二战后,美苏加紧在全球的扩张,美国政府为了遏制共产主义扩张提出了杜鲁门主义,它标志着美苏关系的破裂和冷战的开始,促成了马歇尔计划的出台和北约组织的建立。
故①②③④都正确。
3.某西方学者明确指出:“马歇尔计划对冷战的激化和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负有更为直接的责任。
”这主要是因为该计划的实施()A.标志着战后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B.使战后两大阵营的对峙完全激化C.加强了西欧与美国的政治经济联系D.导致美苏由同盟关系转为对抗关系解析:选C从1948年4月开始实施的马歇尔计划把苏联与东欧排除在外,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增强西欧遏制苏联的力量,同时加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
A、B、D三项都与马歇尔计划不符。
4.观察下图,对图中“善意”的正确理解是()①控制西欧国家②阻止西欧崛起③提升英镑地位④遏制苏联力量A.①④B.②③C.②④D.③④解析:选A马歇尔计划又称欧洲复兴计划,它通过援助欧洲来稳定资本主义秩序,从而遏制共产主义,同时达到扶植和控制西欧国家的目的。
②③与马歇尔计划无关,排除。
5.美国前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在《在华五十年》中写道:“美国的强大及其在自由和安全事业中的领导地位,使它成了自由国家抵抗共产主义威胁的领袖。
第15课“冷战”的形成基础达标1.美国驻苏代办乔治·凯南在八千字电报中( )。
A.要求武力反击苏联 B.提出了“遏制”理论C.反对局部武装干涉 D.公开反对苏联和东欧解析乔治·凯南的八千字电报提出了“遏制”理论,成为美国对苏联实行强硬政策的理论依据。
答案 B2.二战后,美苏由战时同盟关系走向“冷战”对峙的原因包括( )。
①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②美苏军事形势形成制衡③社会制度不同和国家利益冲突④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形成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分析理解能力。
可用排除法,④是“冷战”的表现而非原因。
答案 A3.“冷战”对二战后的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它( )。
①由美国首先挑起②仅涉及军事领域③开始于杜鲁门主义的提出④加剧了欧洲的紧X局势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解析“冷战”不仅涉及军事领域,还涉及经济、外交、文化等各个领域,将带②的选项排除,即可得出正确的答案。
答案 D4.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的共同之处是( )。
A.大国控制的军事政治集团B.帝国主义性质的国际组织C.政治经济一体化的地区组织D.不同意识形态的大国集团解析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是分别由美国和苏联两个大国控制的政治军事集团。
答案 A5.“冷战”对峙局面最终形成的标志是( )。
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C.北约成立 D.华约成立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
华约成立后与北约开始了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在欧洲的对峙,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在政治、经济、军事领域内的对峙局面最终形成。
答案 D6.美国提出“马歇尔计划”的根本目的是( )。
A.稳定欧洲的资本主义制度B.推行“遏制共产主义”政策C.向苏联和东欧地区进行经济渗透D.帮助西欧复兴经济解析马歇尔计划决不仅仅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它实际上是以“复兴欧洲”为名,借复兴经济的手段来稳住资本主义阵脚,控制西欧,达到共同“遏制”苏联之目的。
课时分层作业(十三)(建议用时:35分钟)[基础达标练]1.1946年,美国驻苏代办乔治·凯南指出:“(苏联)狂热地坚信,它同美国之间不可能有永久的妥协。
它坚信,如果苏联政权要得到巩固,那么搞乱我国社会的内部和谐,破坏我国传统的生活方式,以及损害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权威,这种做法是可取和必要的。
”其本质意图是( )A.苏联是个很狂热的国家B.苏联与美国有很大的矛盾C.苏联必然会危害美国的利益D.美国应该对苏联采取遏制的政策【解析】根据题干时间信息“1946年”可知是二战后,以及根据“它同美国之间不可能有永久的妥协”等内容可知其意即是美苏的盟友关系会破裂,并走向对立,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应遏制苏联。
因此,D项正确,A、B、C三项错误。
【答案】 D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的美国乔治·凯南“遏制”理论与丘吉尔“铁幕”演说的相似点是( )①直接挑起了美国、西欧与苏联和东欧之间的战争②主张以美国实力为后盾反对苏联与东欧国家③推动了美国“冷战”政策的出台及“冷战”局面的形成④其实质是用除战争之外的一切手段遏制共产主义A.①②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①不符合史实,美苏对抗的主要形式是“冷战”。
【答案】 C3.“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的人民以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
”上述材料反映了美国杜鲁门主义的本质是( )A.遏制苏联B.恢复西欧经济C.称霸世界D.解决希土危机【解析】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公开称霸世界的宣言书,故C项符合材料信息。
【答案】 C4.有人说,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
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美国“冷战”政策的一部分B.旨在维护美国的根本利益C.都以经济和军事援助为主D.其目的都是反苏反共【解析】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都属于美国“冷战”政策的组成部分,其中杜鲁门主义是政治方面的,而马歇尔计划是经济方面;而且二者均以反苏反共为主要目的;其根本目的在于维护美国的根本利益,因此C项符合题意。
(1)二战后美苏矛盾加剧。
(2)美国国内相当一部分人主张与苏联继续保持战时的合作,反苏没有太大市场。
(3)战后和平的大环境使美国不能采用战争的方法。
2.提出(1)时间:1946年。
(2)人物:乔治·凯南。
(3)内容:美苏是敌手而不是合作伙伴,主张美国采用军事包围、经济封锁、颠覆、局部武装干涉等来遏制苏联。
(4)影响:为美国准备对苏联实行的强硬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3.丘吉尔的“铁幕”演说(1)时间:1946年3月。
(2)内容:号召西方国家联合起来,依靠美国,反对苏联和东欧各国。
(3)作用:打响西方“冷战”的第一枪。
(4)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的原因:①二战后,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制订称霸世界的战略,并视苏联和东欧为其最大障碍。
②二战后英国衰落,希望美苏“冷战”,利于英国重建欧洲均势。
③丘吉尔一贯坚持反苏反共的立场。
[深化认知]战后美国采取冷战的方式遏制共产主义,而不采取战争手段,体现了战后世界人民的和平思潮和反战思想,更重要的是双方势均力敌,都拥有核武器,不敢贸然开战。
①对苏“冷战”已成定局。
②“希土危机”给美国提供了机会。
③英国的态度表明它将世界的领导权让给了美国。
(2)提出①时间:1947年。
②内容:把希腊和土耳其从共产主义的威胁中挽救出来,美国要帮助各国人民。
(3)评价:标志着美国对外政策发生转变,也是“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
(4)实施:向希腊和土耳其提供援助,并控制了这两个国家。
2.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的建立(1)目的:针对杜鲁门主义。
(2)任务:加强社会主义阵营各方面的联系,必要时协调行动。
[深化认知]杜鲁门主义标志着美、苏在二战中的同盟关系的结束及“冷战”的开始,也标志着美国作为战后第一大国的世界霸主地位的确立。
在此后长达30年的时间内,杜鲁门主义一直作为美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并起着支配性作用。
(1)背景:①美国的遏制政策需要得到西欧国家的支持,而西欧却因二战而经济凋敝,自顾不暇。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高中历史课时跟踪检测十二“冷战”的缘起岳麓版选修3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右图是雅尔塔会议会场,就是在这张会议桌上,战后的世界秩序被基本确定下来。
雅尔塔体制主要就哪些问题达成协议( )①结束战争②处置法西斯③战后世界安排④组建军事集团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 D.②③④解析:选B 组建军事集团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苏两强为首冷战对峙的产物,雅尔塔体制只是为其建立奠定了基础。
因此,应排除含④的选项。
2.雅尔塔体制形成的基础和实质是( )A.反对法西斯主义、美苏战时同盟B.美苏实力均势、美苏两分天下C.谋求和平、美苏和平共处D.美苏实力均势、美苏争夺霸权解析:选B 雅尔塔体制是战后初期开始形成的美苏两极格局,它不是战时同盟、和平共处,也还没有达到“争霸”的程度,其实质是美苏两分天下。
3.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世界政治领域产生的最重大影响是( )A.形成了以美苏为主导的雅尔塔体制B.推动了美国与西欧各国的战略合作C.造成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彻底崩溃D.引起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广泛改革解析:选A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雅尔塔体制标志着近代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现代国际关系开始进入一个新阶段。
4.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美国总统杜鲁门说:“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更强大了。
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
”这表明(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大国②美国要求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中居首位③随着实力增强,美国扩张野心膨胀④美国要求确立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④解析:选B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产物,显然与题干中的时间不符,将含②的选项排除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高中历史第15课“冷战”的形成课后集训岳麓版选修3 基础达标1.被称作遏制理论的是()A.乔治·凯南的“8000字电报”提出的理论B.丘吉尔的“铁幕”演说的理论C.杜鲁门主义D.马歇尔计划答案:A2.马歇尔计划的实质是()A.金元外交政策的延续B.帮助欧洲经济复兴C.引诱东欧各国摆脱苏联控制D.以经济手段控制西欧答案:D3.美国“冷战”政策的基本特征是()A.强调合作,不搞对抗B.遏制共产主义但不诉诸武力C.以军事结盟方式稳定资本主义D.组织军事集团但不进行战争答案:B4.两次世界大战初期,推动西欧国家经济恢复的一个相似因素是()A.科技革命的推动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调节C.美国垄断资本的扶植D.各国政府推行经济改革答案:C5.二战后,美国全球扩张的重点是()A.亚洲B.欧洲C.拉丁美洲D.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答案:B6.美国提出“欧洲复兴计划”的根本目的是()A.稳定欧洲的资本主义制度B.推行“遏制共产主义”政策C.向苏联和东欧地区进行经济渗透D.帮助西欧复兴经济解析:“欧洲复兴计划”是“冷战”政策的重要步骤。
答案:B7.美国实施“冷战”政策的主要表现是()①援助希腊和土耳其②实施马歇尔计划③拼凑北约组织④发动侵朝战争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④是“热战”。
答案:A8.两极格局最终形成的标志是()A.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B.北约组织建立C.华约组织建立D.德国分裂答案:C9.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的目的不包括()A.遏制、对抗苏联及东欧国家B.扩大世界市场C.控制西欧D.与经互会相对抗解析:当时经互会尚未成立。
答案:D综合运用1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这次战争和过去不同了:无论谁占领了土地,也就在那里强加它自己的社会制度,不可能有别的情况。
——斯大林材料二早在1943年4月,美国总统罗斯福就授意他人在《星期六晚邮报》上发表了《罗斯福的世界蓝图》一文,提出要建立一个由美国领导的、符合美国利益的世界政治与经济秩序。
课时跟踪检测(十六)“冷战”中的“热战”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关系中,朝鲜核问题是世界关注的焦点之一,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朝鲜内战的必然结果B.美国全球战略和霸权主义政策所决定的C.美苏争霸的必然结果D.朝鲜分裂成两个性质不同的国家的结果解析:选B 本题考查朝鲜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
三个错误选项很具有迷惑性,朝鲜内战并不是朝鲜战争的根本原因,美苏争霸还没有出现,朝鲜分裂是朝鲜内战的原因,但不是朝鲜战争的根本原因。
朝鲜战争本质上是由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决定的。
2.美国总统杜鲁门说:“我深切地感觉到,如果听任韩国沦丧,那么共产党的领袖们就会越发狂妄地向更靠近我们海岸的国家进行侵略。
”下列评述正确的是( ) A.为此美国悍然挑起了朝鲜战争B.这标志着杜鲁门主义的提出C.美国随后的行动导致了朝鲜的分裂D.这种思想体现出了典型的“冷战”思维解析:选D 美国总统杜鲁门认为,如果听任韩国继续失败,共产主义就会向世界范围内扩张,所以其主张遏制共产主义,体现了他“冷战”的战略思维,故D正确。
3.《剑桥插图战争史》中写道:“朝鲜战争是‘冷战’的重要转折点,它把美国及其全部潜能又带回到竞争中来。
”这一观点反映朝鲜战争( )A.影响了美苏“冷战”的进程B.促使东西方两大阵营形成C.使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D.推动中美关系逐渐缓和解析:选A B、C两项形成于朝鲜战争之前,又因为中国进行了抗美援朝,故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B、C、D三项,A项为正确选项。
4.美国侵越战争从“特种战争”升级为“局部战争”的标志是 ( )A.派军事顾问直接指挥南越军队B.对越南北方进行轰炸C.派地面部队到南方作战D.侵越美军对北方增兵解析:选C 关键是理解“特种战争”的含义。
“特种战争”是指美国出钱出枪,增派军事教官和顾问,帮助南越军队制定和实施反“游击战”和“反叛乱”。
1964年,美国大规模派兵到南方作战,突破了“特种战争”的界限,于是战争规模上升为“局部战争”。
课时跟踪检测(十三)“冷战”的形成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外交官凯南形容:“美国是鲨鱼,苏联是老虎,二者虽然都很凶猛,却生活在截然不同的环境里,暂时不会兵戎相见。
”凯南评述的是美苏( ) A.都成为超级大国B.进行“冷战”对峙
C.共同对付法西斯D.军事实力接近
解析:选B 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可排除C项;A项与题干意思无关,D项只看到表面现象,未理解凯南评述的实质。
“暂时不会兵戎相见”即不会发生“热战”,故其评述的是美苏的“冷战”对峙。
2.美国推行的“冷战”政策的最显著特征是( )
A.帮助欧洲复兴,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B.支持希腊反动政权,阻止共产党夺权
C.组织北约,加强同苏联抗争的实力
D.遏制共产主义,但不诉诸战争
解析:选D A、B、C三项都只是美国“冷战”政策的具体表现,D项才是对“冷战”政策显著特征的高度概括。
3.美国学者沃尔特·拉弗贝指出:“希腊打的是内战,美国没有理由介入。
然而美国选择了戏剧性的办法,要求国会在一场世界性的反共战争中支持政府。
”他所指的是( )
A.遏制理论的提出B.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D.北约组织的建立
解析:选 B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几个关键信息“希腊打的是内战”“反共战争”等,根据所学知识,不难判断是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4.1948年,在一批运往希腊的物资上印有这样的标志(如图),
标志以美国国旗为基础,形状如同盾牌,正中写有“为了欧洲的复
兴,由美国所援助”的标语。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一现象与下列哪
一选项直接相关 ( )
A.“铁幕”演说的发表
B.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解析:选C 抓住关键信息“1948年”“欧洲的复兴”“美国所援助”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5.德国及柏林的分区占领并演变为两个德国,表明世界形势的变化是( )
A.英、法、美、苏四国势均力敌
B.四种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并存
C.德国的法西斯主义被彻底消灭
D.“冷战”局面形成
解析:选D 苏联代表着社会主义,美、英、法代表着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对峙形成。
6.某一条约有如下文字:“考虑到……一个有正在重新军国主义化的西德参加的西欧联盟这样一个新军事集团……这样就加深战争的危险……决定缔结本友好合作互助条约。
”该条约的签订( )
A.促使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
B.勾画出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
C.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D.标志着美苏“冷战”正式开始
解析:选C 分析材料,“条约”应指《华沙条约》,1955年为了应对美国的扩张和威胁,苏联被迫采取针锋相对的措施,苏联和东欧7国在华沙缔结条约,建立了以苏联为首的军事集团,即华沙条约组织。
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本题选C。
A项应指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的建立,B项是雅尔塔体制的影响,D 项是杜鲁门主义的影响。
二、非选择题(第7题12分,第8题14分,共26分)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此刻我提请你们考虑和决定的是目前关系到希腊和土耳其这一方面的局势……我认为,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各国自由人民,他们正在抵制武装的少数集团或外来压力所实行的征服活动……自由制度的崩溃和独立地位的丧失,不但对这些国家,并且对全世界都具有灾难性……所以,我要求国会授权,在至1948年6月30日截止的期间向希腊和土耳其提供四亿美元的援助。
——杜鲁门1946年3月12日在国会宣读的咨文材料二“美国对共产主义暴君扩张浪潮的回答”是“向世界说明美国在这个新的极权主义的挑战面前所持的立场”,“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
——《杜鲁门回忆录》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自由人民”“少数集团或外来压力”分别指什么?(8分)
(2)材料一所表达的思想被人们概括为“杜鲁门主义”,请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杜鲁门主义的基本要点。
(4分)
解析:题目提供了一组战后初期杜鲁门的言论,这些言论表达了美国的理想、立场和政策,对历史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解题的关键是读懂、理解材料,第(1)问的解答直接来自于理解;第(2)问的解答有难度,要进行归纳、概括,做到准确和表达清晰。
答案:(1)“自由人民”指(希腊、土耳其)的资产阶级、反共势力;“少数集团或外来压力”指(希腊、土耳其)的共产党和苏联与东欧共产党国家。
(2)反共,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美国领导世界。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欧洲在战后一个严寒的黎明醒来。
1947年的冬天是气候恶劣的季节。
从1月到3月,一股冷风横扫德、意、法、英等国……狂风呼啸,积雪如山,交通断绝,浮冰堵住了泰晤士河口;运载着食品给养的火车转眼之间就冻在铁轨上;驶往巴黎的运煤船被冰块堵在水上航行不得。
在柏林……作为应急措施,每户德国家庭分配到一棵树作为取暖之用。
整个欧洲,食物供应日减,煤的储备不断减少……英国的失业人口在两个月之内增加了100万。
政府和工业都在冰雪中停止运作了。
生命似乎已被冻僵:400万头羊、3万头牛冻饿而死。
在置身其间的哲学家以赛亚·伯林看来,这里“空旷,寥无人际,就像一具幽雅的尸体”。
——[英]弗·斯·桑德斯《文化冷战与中央情报局》材料二我无须对诸位说:世界局势很严重……我们的政策不是反对任何国家、任何主义。
而是反对饥饿、贫穷、悲惨、混乱。
在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
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之前,显然地,欧洲国家……事先应该获致若干协议。
这是欧洲人的事情,最初的意见应该由欧洲提出……这个计划必须是联合性质的,假使不能商得所有欧洲国家的同意,也得商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
——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1947年6月5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欧洲成为“一具优雅的尸体”的原因。
(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歇尔计划对欧洲的影响。
(8分)
解析:第(1)问结合材料中的时间提示,联系二战的严重后果和当时的恶劣天气回答。
第(2)问根据马歇尔计划的作用从西欧、美国等方面回答。
答案:(1)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欧洲各国经济造成严重破坏;1947年冬季的恶劣气候使民众生活进一步恶化,人们的心理受到冲击。
(2)影响:解决了西欧的燃眉之急,巩固了西欧的资本主义秩序;西欧各国进一步向美
国靠拢;加速了以美国为首的欧美国家的联合与结盟;客观上有利于西欧走向联合;遏制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