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七2
- 格式:ppt
- 大小:6.53 MB
- 文档页数:20
2、小组内相互交流,说说这些小动物对人类有哪些益处?你喜爱这些小动物中的哪一个,说出自己的理由。
可以挖掘学生生活经验,引用生活中的实例进行说明。
3、小组讨论: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这些可爱的小动物?(学生自己决定讨论哪一种小动物;教师巡视,随机鼓励小组成员全员参与,并相机点拨指导)
4、汇报交流:小组派代表向大家介绍小组讨论的结果。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学生讨论出来的方法可以不拘一格,只要合理就行。
其余学生可以向说的同学质疑,实现师生、生生互动交流。
)
5、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如,设计广告、制作标语牌,画宣传画等。
6、展示实践成果,师生共同评议。
二、展示台
本组“展示台”,主要是针对本组的专题——保护环境设计的。
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投入环保活动实践中。
教者应有意识在本组课文前面的教学中有意识地提醒和布置学生保存好自己的作品和资料。
在展示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的体验和独特的表达方式,结合实际对学生的作品,与学生一起进行富于鼓励性的评议,努力创造宽松的交流氛围,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第2课时教案(集体备课)一、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时的课文内容,理解主题和故事情节。
2.能够正确朗读课文,感知语言的韵律和节奏。
3.学会使用适当的语气和情感朗读课文。
4.开展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准备1.课文《语文园地七》第2课时教材内容。
2.茶余园集体备课资料。
3.黑板、彩色粉笔。
4.课堂布置:小组桌椅摆放整齐,保持教室整洁。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课前导入1.教师出示题目《《语文园地七》第2课时教案》。
2.学生观看题目后,谈论自己对文言文朗读的感受。
第二步:课文阅读1.教师组织学生集体朗读课文。
2.学生按段落朗读,注意语气和停顿的处理。
3.教师指导学生发现文中的描写手法和艺术特点。
4.学生回答问题,理解课文的主旨和情节。
第三步:小组讨论1.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讨论课文中的难点和疑问。
2.学生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见解。
3.教师指导学生,在讨论中解决问题,促进学生思维的拓展。
第四步:课后反馈1.教师总结课文阅读的重点和难点。
2.学生对课文进行个人总结,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3.教师给予学生反馈和建议,鼓励学生的积极表现和进步。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集体备课的形式,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团队精神。
在课堂中,学生活跃参与,互相倾听,表达自己的看法,共同探讨课文的含义和特点。
通过这种互动和合作,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得到了提高,课堂氛围也更加活跃和紧凑。
五、课后作业1.复习课文内容,能够独立朗读。
2.思考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体验。
3.完成茶余园集体备课资料的作业。
以上是本次《语文园地七》第2课时教案(集体备课)的完整内容,希望学生在这节课中有所收获,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
课题语文园地七设计者教学目标1.正确、美观地书写"床、左、居、包"四个生字,掌握半包围结构汉字的书写规则,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名言,积累名言。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名言,积累名言。
教学用具PPT教学时间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学活动二次备课情境导入探究新知书写提示,指导规则1.示范笔顺:瞧!半包围家族的字宝宝也来和小朋友们做游戏啦!老师在黑板上的田字格里示范写出四个生字:床、左、居、包。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老师的书写顺序。
2.集体交流:前三个字是什么结构的字?(左上包围)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最后一个字是什么结构的字?(右上包围)按照什么顺序写的?3.小结写字规则:左上包围和右上包围都是按着"先外后内"的笔顺规则书写。
4.除了注意笔顺规则,再观察这三个左上包围结构的字的撇有什么共同特点?里面的字写得比外面的结构要宽一些。
口诀就是:外面撇长里出框。
5.学生边书空,边说笔顺规则;再描红,最后练写。
注意握笔姿势,坐姿端正。
6.利用投影仪展示作品,引导学生对笔顺和间架结构进行点评。
7.师生小结:左上包围和右上包围的字书写笔顺规则是:先外后内。
左上包围的字的书写口诀是:外面撇长里出框。
二次备课日积月累1.导学:"你一定要听老师的话,好好学习?""你不会的一定要记得问老师!"小朋友们,这样的话你听过吗?你知道这些话是什么意思吗?对,就是告诉我们要多读,多学,多问。
这些话,在很早很早以前,很多名人就说过了,不过说的稍有不同。
2.比赛游戏形式学习"日积月累"中的名言。
课件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名言。
(1)一比:自己读一读,借助拼音读正确。
(2)二比:和同桌读一读,比一比谁读得正确又流利。
(3)三比:指名领读。
(4)交流对句子的理解。
语文统编版教材二下语文园地七(第二课时)执教:宝安区塘尾万里学校贾利波审核:宝安区塘尾万里学校刘志鸿刘小兰学习目标1、能发现“又”、“土”等字作为偏旁时的笔画变化,发现“牛”、“车”等字作为偏旁时笔画和笔顺变化,写好“劝”“堆”、“转”、“特”字,能做到落笔前先观察思考。
2、读准字音,背诵《二十四节气歌》;了解二十四节气,感受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
3、读通读懂《月亮姑娘做衣裳》,了解月亮变化的过程,感受故事的有趣,激发学生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
学习过程板块一书写提示活动一:观察字形和笔顺课堂导入:师:同学们好!我是贾老师,今天由我陪伴大家一起走进语文园地七的第二课时。
我们先一起来学习汉字的书写,探索汉字的秘密。
1.师:请大家认真观察老师出示的汉字。
(PPT出示“劝、堆、转、特”,师范读)2.师:你发现这些汉字变偏旁的前后,在笔画大小和形态上有什么变化呢?(播放学生的发现录音,动画出示“又—劝”“土—堆”“车—专”“牛—寺”。
)3.师:是的,同学们观察得特别仔细。
有的字变成偏旁后,某些笔画的大小、形态和顺序发生了变化。
你还知道哪些字也是这样的?(播放学生的发现录音,课件出示字:对、地、轻、物、邓、堤、轿、轮)4.师:像这样的字还有邓、堤、轿、轮等字。
我们读书的时候,要注意观察字形,书写的时候,更要注意字的笔画、笔顺以及形态。
下面请大家仔细观看一位同学的书写。
(播放学生写字视频)5.师:看完范写,请同学们在作业本上每个字写两个。
写字时要做到头正、身直、肩平、足安。
板块二日积月累1.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学习了书写,现在我们来学习一首歌谣《二十四节气歌》,请先跟着小老师来读一读吧。
(出示课件和学生朗读录音)2.师:读得真好听,字正腔圆。
老师特别提醒大家,第二行“芒”字:“芒máng”是后鼻音,芒种。
第三行还有一个多音字,“处chǔ”念三声,处暑。
有节奏地读歌谣更有意思。
这位同学能打着拍子诵读歌谣呢!请听(点击播放音频:学生打拍子诵读)3.师:节奏把握得真好,这首《二十四节气歌》唱出来更好听,跟着小老师一起来学学吧(点击播放音频:儿歌《二十四节气歌》)4.师:同学们,这首有趣的二十四节气歌里,一个字对应一个节气呢。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七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3. 通过学习古诗,了解古代诗人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中的一些专业术语和生僻词汇,如“国际分工”、“生物钟”等。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自然界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1)带领学生阅读《自然界的时钟》,讲解文章内容,分析生物钟的作用。
(2)学习《奇妙的国际分工》,让学生了解国际分工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朗读《小草之歌》,让学生感受小草的坚韧与生命力。
(4)学习《古诗两首》,讲解古诗的背景,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 例题讲解:(1)分析《自然界的时钟》中提到的生物钟现象,让学生举例说明。
(2)讲解《奇妙的国际分工》中提到的例子,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用彩色笔在课文上勾画出关键词汇和优美句子。
(2)仿写一首以自然界为主题的短诗。
六、板书设计1. 自然界的时钟:生物钟、规律、作用2. 奇妙的国际分工:概念、例子、合作意识3. 小草之歌:坚韧、生命力4. 古诗两首:江雪、夜宿山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谈谈你对生物钟的理解。
(2)以“国际分工”为主题,写一篇小短文。
(3)翻译并背诵《江雪》和《夜宿山寺》。
2. 答案:(1)生物钟是生物体内的一种无形的时钟,它能指导生物体的生理活动,使其适应环境变化。
(2)例文:国际分工是指各国根据自己的资源、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分工合作,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