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a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58.00 KB
- 文档页数:113
六年级下册语文学历案
以下是一份六年级下册语文学历案的示例,供您参考:
一、教学目标
1. 掌握本课的生字、生词,能够理解课文的内容。
2. 掌握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能够回答有关课文内容的问题。
3. 通过学习本课,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
1. 生字、生词:掌握本课的生字、生词,如“寥落”、“颓唐”、“琐屑”、“万不得已”等。
2. 人物形象:通过课文的学习,了解文中人物的形象特点,如“我”、“父亲”、“老王”等。
3. 主题思想: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探究文中蕴含的深刻意义和人生哲理。
三、教学步骤
1. 导入新课:通过介绍作者和作品背景,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帮助学生纠正读音、断句等方面的错误。
3. 讲解生字、生词:教师逐个讲解课文中的生字、生词,学生做好笔记。
4. 分析人物形象:通过分析文中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描写,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人物形象特点。
5. 探究主题思想:通过小组讨论、教师引导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探究其中蕴含的深刻意义和人生哲理。
6. 课堂练习:通过完成课堂练习题,检查学生对本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巩固所学知识。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包括生字、生词抄写、阅读理解等,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反思
在完成本课的教学后,教师应对自己的教学过程和效果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以便更好地指导未来的教学工作。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黄果树听瀑教学目标1.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记生字,掌握难认难写字,能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和大自然无限生机。
4.领悟作者抓住特点、运用比喻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无限生机。
3.领悟作者抓住特点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优美词句蕴涵的意境。
教学准备黄果树瀑布的录像,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学生背诵李白的诗《望庐山瀑布》。
2.庐山瀑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3.你还见过哪些瀑布,它们给你的印象是什么?4.今天,我们要去游览黄果树瀑布,你们想去吗?揭题。
5.简介黄果树瀑布:在贵州省镇宁境内。
形成原因:县城西南15公里处有条白水河,这里高山重叠,河水从东北山岭中夺路而出。
到了黄果树地段,河床突然中断,滚滚水流顺势下跌,形成了九级飞瀑。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遇到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
2.检查自学情况。
(1)读词语。
人喧马啸白绢响遏行云摄人心魄摩肩接踵冠盖相望撩过来凝神谛听如痴如迷(2)指名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轻声读课文,思考。
(1)文章的中心句是哪一句?(2)围绕中心句,课文按什么顺序介绍了黄果树瀑布的哪些方面?除了写瀑布外,还写了什么?2.交流自学情况。
(1)文章的中心句是:黄果树瀑布,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2)课文按游览顺序主要写了瀑布的声音、样子,水花落在小镇上的情景,作者在谷底的感受。
四、归纳总结1.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初读了课文,了解到黄果树瀑布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教案(最新6篇)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篇一教材简析:《画蛇添足》讲的是楚国的一个人画完蛇身上加上足的故事,告诫人们事情做好就可以了,不要再去做多余的不恰当的事。
学情分析:本班共15人,其中男生9人,女生6人。
学习态度:全班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目的明确,上课专心听讲,遇到不懂的问题能主动问老师,只有个别同学思想上不够积极。
双基情况:全班大多数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比较牢固,回答问题比较准确,能背诵、默写规定的内容。
反应快,上课回答问题积极。
自学能力强,遇到不懂的字词能查字典理解,有几个学生基础比较差些。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谈话法、练习法。
教学目标:1、理解《画蛇添足》故事;2、懂得寓言的道理;3、举出一些画蛇添足的事例。
教学重、难点:懂得寓言的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动画课件、放大课文、表演用的笔、酒壶。
教学过程:一、复习词语。
祖宗赏给仆人没意思提议咕咚咕咚一转眼二、新授。
(一)寓言表演导入新课(二)学习第一自然段1、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仆人们见酒太少,提议怎么办?2、出示第一自然段,交流:“都说:要是每人尝一小口,那才没意思呢,还不如让一个人喝个痛快。
可是,到底给谁喝呢?”“要是还”句式理解,换成句子:“如果每人尝一口,那太没意思了,还是让一个人喝个痛快”于是就有人提议说什么?(各人在地上画一条蛇,谁画得快画得像,就把这壶酒给谁。
)并完成板书:画蛇饮酒(三)学习二、三自然段,分组交流1、出示第二自然段,思考:有个人画得怎么样?(很快)从哪个词语能看出这个人画得很快?(一转眼)2、最先画好蛇的人见别人没有画好,他心里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出示句子:他抬头一看,别人都没有画好,就想:“我给蛇添上四只脚吧。
”他左手拿起酒壶,右手拿着树枝,给蛇画起脚来。
3、在他给蛇添足时,另一个人怎么样?(也把蛇画好了)完成板书:画蛇。
4、思考:最先画好蛇的那个人有没有喝到酒?谁最后喝到了酒?从哪些句子看出?出示第三自然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优质教案1《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15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教学重点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教学难点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准备关于童谣的课件;歌曲《恭喜》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共话春节1.“丹凤呈祥龙献瑞,红桃贺岁杏迎春”,在期盼中、在喜庆中,春节向我们走来。
这是我们中国人最隆重、最传统的节日,相信大家再熟悉不过了。
2.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关于春节的资料:①关于春节的来历:春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
它是农历一年的岁首,即正月初一,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
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岁尾年头的祭神祭祖活动。
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在此期间人们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如贴春联、贴年画、贴“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饺子、燃爆竹、除夕守夜、拜年等。
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春节,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融入了无限的留恋、回味和憧憬。
中国的春节,是最具文化内涵和传统魅力的节日,也是最有凝聚力的一个节日。
②关于春节的习俗:祭灶、扫尘、贴春联、守岁、闹元宵等③关于春节的传说:年的传说、岁的故事等3.假如请你来写春节,你打算写些什么?4.的确,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
语文A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八女投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八女投江》的故事情节,理解其中的主题和意义。
2. 学习一些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等。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内容:1. 阅读理解:学生朗读故事《八女投江》并回答相关问题。
2. 语言知识:学习并掌握《八女投江》中出现的常用修辞手法。
3. 写作练习:就《八女投江》的故事情节进行想象和写作。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创造引入情境,让学生产生对主题的兴趣。
比如,提问学生:“你知道《八女投江》的故事吗?有听说过吗?”阅读理解(15分钟)1. 学生朗读故事《八女投江》。
2. 分组讨论相关问题,如:“你认为《八女投江》的主题是什么?你为什么这样认为?”语言知识(1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八女投江》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等。
2. 通过示范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修辞手法的用法和作用。
写作练习(15分钟)1. 要求学生就《八女投江》的故事情节进行想象和写作,可以采用叙事、描写或抒情的方式。
2. 老师提供一些写作提示和范例,帮助学生展开想象和写作能力。
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让学生总结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2. 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进一步研究和了解《八女投江》的历史背景和原著的情况。
2. 可以邀请学生进行小组或个人报告,讲述他们对《八女投江》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3. 学生还可以通过模仿《八女投江》的叙事方式,创作自己的古代题材故事。
语文 A 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八女投江》教课设计教课目的1.自主识记生字新词。
2.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认识描绘人物的语言、神情、动作的句子,领会八位女战士同仇敌苦战究竟的英豪气派和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英勇献身的革命精神。
教课要点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领会八位女战士杀身成仁、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英勇献身的革命精神。
教课难点学习按事情发展次序叙事的方法,学习经过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来表现人物质量的方法。
教课准备1.生字卡片。
2.相关的图片或多媒体资料。
教课时数2课时教课过程第一课时一、课题导入1.板书课题,学生书空。
2.让我们深情地齐读两遍课题。
3.(多媒体放映乌斯浑河和“八女投江”雕塑的资料,配乐,教师深情地朗诵)在黑龙江省林口县境内,有一条激流滔滔的大河,它是牡丹江的支流,名叫乌斯浑河。
那奔腾不息的河水,不停地冲洗着历史的印迹,但却永久不可以冲洗掉中国人民对英豪的,这是由于,有8 位抗联女战士的英魂,在乌斯浑河长存。
今日,就让我们回到1938 年的春季,亲眼看看 8 位抗联女战士那震天动地的英豪壮举吧!二、初步感知1.以你以为的最有效的方式读读课文,要求:(1)把生字读正确,把句子读通畅。
(2)最让你感人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读音。
(1)指名读生字,开火车读生字。
(2)出示生字组词,再指名读或开火车读。
(3)把这些生字词放到课文中去,你还可以读正确吗?请同学们再自由读读课文。
3.课文中有不理解的词语,找出来先自学,不可以解决的,再全班沟通。
三、再读课文1.自由朗诵课文,思虑:(1)课文是按什么次序记述的?(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3)画出最让你感人的段落或句子。
2.沟通自学状况。
(1)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次序写的。
(2)这篇课文记述了抗日战争期间,东北抗日联军八名女战士,为了掩护大队伍突围,断然放弃渡河,主动吸引仇敌火力,在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战斗中投江殉国的事。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教学设计统编教材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备课教师:__________ 学校:__________目录第一单元............................................................31 北京的春节 (3)2 腊八粥 ....................................................... 103 古诗三首 ..................................................... 154 藏戏 ......................................................... 23 习作家乡的风俗 ................................................ 26 语文园地一 ..................................................... 30 第二单元.. (33)5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33)6 骑鹅旅行记(节选) ............................................ 36 口语交际同读一本书 ............................................ 39 习作写作品梗概 ................................................ 42 语文园地二 ..................................................... 45 快乐读书吧 ..................................................... 48 第三单元 (51)8 匆匆 (51)9 那个星期天 (56)习作例文 (61)习作让真情自然流露 (65)第四单元 (68)10 古诗三首 (68)11 十六年前的回忆 .............................................. 73 12 为人民服务 .................................................. 77 13 金色的鱼钩 .................................................. 80 口语交际即兴发言 .............................................. 83 习作心愿 ...................................................... 86 语文园地四 ..................................................... 88 第五单元.. (92)14 文言文二则 (92)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 96 16 表里的生物 .................................................. 99 17 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 ......................................... 104 口语交际辩论 ................................................. 107 习作插上科学的翅膀飞 ......................................... 110 语文园地五 .................................................... 113 第六单元. (116)回忆往事 (116)依依惜别 (120)古诗词诵读 (125)1 采薇 (125)2 送元二之安西 ................................................ 1283 春夜喜雨 .................................................... 1314 早春呈十八部员外郎 .......................................... 1345 江上渔者 .................................................... 136 6 泊船瓜州 .................................................... 1397 游园不值 .................................................... 143 8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 ....................................... 147 9 浣溪沙 ...................................................... 148 10 清平乐 .. (151)第一单元 1 北京的春节1.会写“醋、饺”等15个字,会写“腊月、展览”等35个词语。
最新教材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一、学科核心思想语文是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基本功课之一,是各学科的重要基础,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品德和能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创新思维和情感体验能力。
二、学科目标1.认识和运用汉字、词语、句子和篇章的基本要素,掌握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
2.理解和运用语言习惯和语境语言,了解语言的文化底蕴和社会背景,增强对语言魅力的感受。
3.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
4.通过学习语文,培养良好的品德和情感,培养学生感恩、尊重、关爱、责任、友善和诚实的品质。
5.通过学习语文,引领学生的审美情操,提高鉴赏和欣赏文学的水平。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1.文化修养:通过阅读和讨论优秀的文学作品,使学生了解文学常识,提高其文学欣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2.语言运用:请勇于表达的学生发表感想、作文,培养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3.写作:运用写作的基本技巧,使学生能够写出规范、有意义的文章。
4.语文常识:通过灵活运用各种学科知识来加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五、教学方法1.思维导图法:通过有效整理信息,梳理出学科知识的脉络,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
2.小组讨论法:通过集思广益的小组讨论,促进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3.多媒体教学法:结合现代科技手段,运用电脑、投影仪等设备,使教学内容更具表现力和趣味性。
六、教学评估与反馈1.考试评估:通过形式多样的考试方式来检验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为学生进行个别化、因材施教提供必要参考。
2.综合性评估:通过观察、讨论、反思、评价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全面、准确及时的评估和反馈,帮助学生综合提高语文能力。
七、教学建议1.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勇于表达,学会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2.教学中要注重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引导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其自我意识和道德修养。
(此文档为word 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第一单元1少年闰土2我的老师选读一小橘灯语文乐园一第二单元3黄果树听瀑4古诗二首(竹枝词江南春)5迷人的青海湖选读二凡尔赛宫语文乐园二第三单元6这个奇妙的世界7养花8春蚕选读三童年的发现语文乐园三第四单元9张潇洒10词二首(渔歌子如梦令)11指尖的世界选读四暑假语文乐园四13八女投江第五12赣南游击词选读五鸡毛信(一)选读五鸡毛信(二)第六14秋天的怀念15永生的眼睛选读七我不再是小孩子了单元语文乐园五单元(一)选读八我不再是小孩子了(二)语文乐园六第七单元16学弈17景阳冈18将相和选读九黛玉初进荣国府语文乐园七第八单元第一单元:1少年闰土2我的老师选读一小橘灯语文乐园一1少年闰土教学目标1.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掌握难认难写字。
通过查阅资料、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自主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抓住描写闰土外貌、语言、动作的句子,了解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
4.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5.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了解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1.旧宅院图、"看瓜刺猹图"、讲趣事情景图、离别图。
2.本课相关字词、重点段落字幕。
3.相关乐曲。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情感(出示插图,配上音乐)教师深情叙述:有这样一幅画面鲜明地印在"我"的脑海中--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
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
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1.初次见面,这位少年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学生发表看法)2.这位机智勇敢的少年便是鲁迅笔下的闰土。
(板书课题)让我们一起来和他打个招呼吧!(齐读课题)二、快速读文,整体感知1.同学们想不想更加全面地了解他?我们前面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请同学们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新词,看看课文先写什么,接着又写了什么,然后写什么,最后又写了什么。
2.学生默读课文。
3.检查生字新词。
(1)读一读,并口头组词:闰rùn胯kuà匾biǎn獾huān俐lì汛xùn秕bǐ猬wâi(2)给下面的词语找正确的解释,连线:词语:其间无端素不知道如许希奇单知道词义:只知道稀奇如此从来不知道其中无缘无故4.理清课文内容。
(板书:回忆→初识→相处→离别)三、再读课文,感悟形象1.在"回忆""初识""相处""离别"这四部分内容中,你印象最深、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为什么?2.集体交流。
3.这四部分中,哪部分写得最详细?("相处")4.我们先来学"相处"这一部分。
朋友在一起,总有说不完的话,聊不完的事。
现在就请同学们先把闰土和"我"的对话找出来,读一读,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看看你能从他们的对话中读出哪些有意思的事。
5.学生自由找、画,自读感兴趣的段落,然后与其他同学交流。
6.集体交流。
(1)学生读自己感兴趣的段落,并说出理由。
喜欢相同内容的同学可做补充。
说完一件事,教师指导全体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相关段落。
然后再请其他同学汇报。
教师注意倾听学生汇报,适时引导、提问。
(2)教师小结。
四、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段落。
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提出不懂的问题。
第二课时一、品读课文,深化形象1.闰土和"我"短暂相处,讲了哪些新鲜有趣的事?2.这些事"我"经历过吗?听过吗?这些真是--(板书:希奇事)3.哪件事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为什么?4.找到"看瓜刺猹"的相关段落,边读边想,觉得哪个地方有意思就多读几遍,在旁边作批注。
5.出示字幕,集体交流:学生先讲自己感兴趣的句子,说说理由,再试着朗读。
6.老师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有感情地朗读:"我"的好奇→月夜的静谧→"我"的担心→闰土动作的敏捷→"猹"的伶俐(注意肯定学生的独特体验)7.出示闰土给"我"讲趣事的情景图。
谁是文中的"我"?为什么?8.想象一下他们对话时的情景,用词语来描绘一下闰土当时是怎样说的,我又是怎样听的。
9.同桌分角色练一练朗读对话;推荐同学分角色试读对话;分组分角色读对话。
10.教师小结:多么机智、多么勇敢的少年。
听着闰土的讲述,"我"的心已飞到海边的瓜地,虽然并没有亲眼见到,但闰土看瓜刺猹的情景已深深印在我的脑海。
11.再出示第一自然段字幕,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二、突破难点,再识闰土1.令人难忘的何止是"看瓜刺猹"这件事,"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跳鱼儿",还有太多太多……这真是--(板书:无穷无尽)2.让我们一起去分享他们的快乐吧。
教师导读:在沙地上,下了一场大雪……夏天,我们来到海边……潮汛来时……3.从这些事里,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闰土呢?4.多么精彩传神的对话呀,一个机智勇敢、见多识广、聪明能干的闰土是呼之欲出呀。
"我"听了闰土的话,又有什么感受呢?5.看第16自然段,你读懂了些什么?有什么不懂的吗?6.出示旧宅院图,教师旁白:庭院深深,高墙耸立,这就是四角的天空。
当闰土在干那些希奇事时,"我"又在什么地方,干些什么事呢?引导学生用"当闰土在……,我在……"的句式说话。
7.引读第十六自然段。
面对闰土,我不禁发出这样的感叹:"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8.教师小结:这位新朋友,他的心中有着(看黑板)"无穷无尽的希奇事",这位与众不同的新朋友和他讲的那些希奇事,深深印在我的脑海,久久挥之不去。
9.再出示"看瓜刺猹"图,组织学生配乐朗读。
三、展开想象,丰富闰土形象1.与闰土相处了一个月,"我"与他已经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可惜正月过去了,闰土必须回家了,当时会有怎样感人的情景呢?请同学们看图,想象一下,"我"和闰土分别时会说些什么。
2.谁能结合图中人物的神态、动作说一说。
3.课文是怎样写的呢?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段。
四、回顾全文,丰富积累1.学生选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背诵。
2.教师小结。
五、推荐读物,拓展阅读三十年过去了,"我"和闰土再次相遇,闰土的一声"老爷"让"我"大吃一惊。
请同学们课后阅读鲁迅的小说《故乡》全文,然后交流一下你们读后的感受或体会。
六、作业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下来。
2.摘录描写闰土外貌的句子。
练习抓住人物外貌特点写一段话。
2我的老师教学目标1.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掌握难认难写字。
通过查阅资料、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生活实际,揣摩佳词妙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课文思想感情。
4.学习本文用平实语言表达浓浓真情,学习作者围绕中心选材的写作方法。
5.继续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
教学重点1.从平实的语言中体会浓浓深情。
2.学习本文用平实的语言表达浓浓真情,学习作者围绕中心选材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字幕:作者简介;《我的老师》中写另两位老师的片段;生字新词;练习题;第8自然段;《我的老师》原文结尾;伴读的轻音乐。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你从幼儿园到现在的学习生活中,哪位老师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能说说原因吗?二、介绍作者魏巍,原名魏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
作者少年时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读完了平民小学、高小,后进入简易乡村师范学习。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走上了革命道路,参加了八路军。
魏巍一直生活在战士们中间,解放战争时,在行军作战的间隙写了大量诗歌。
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长篇小说《东方》等。
《我的老师》一文是作者于1956年9月29日为《教师报》所写的回忆性散文。
让我们去文章中看看作者如何叙写自己最难忘的老师。
(板书课题)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请同学们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画下生字新词,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想想课文中哪个词最能表达我对蔡老师的感情?哪两个词最能表现蔡老师的品格?1.学生自读课文。
2.检查生字:读一读,并口头组词。
芸yún痣zhì阀fá褪tuì(卜bǔ)3.请个别同学试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可抽查生字新词较多的段落)。
4."难忘"最能表达我对蔡老师的感情;"温柔""美丽"概括了蔡老师的特点。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1.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试着说说课文围绕着"难忘"具体写了哪几件事。
其中,哪几件事写出了蔡老师的"温柔""美丽"?注意说清具体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2.学生自读课文,然后交流意见。
3.集体交流。
(本文共记叙了7个生活片段:①蔡老师假装发怒(课内);②课外,老师教我们跳舞;③假日,老师带我们观察蜜蜂;④平时老师教我们读诗;⑤我们看老师写字(我们对老师的依恋);⑥校内,老师排除小纠纷;⑦假日,我梦里寻师。
其中①②③④⑥主要写出蔡老师的"温柔""美丽"。
)五、细读课文,体会人物形象1.请同学们先读1-4个生活片段,说说你从中读出了什么?在旁边,写写自己的感想或评论,然后再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学生自读,然后同学间交流。
3.集体交流。
让学生充分谈感受,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交流过程中,可指导学生认真体会下列句子:(1)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
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
大伙笑了,她也笑了。
(画线的词语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2)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狡猾"在这里是什么意思?)(3)在她女朋友的园子里,她还让我们观察(看)蜜蜂;也是在那时候,我认识了(看到了)蜂王,并且平生第一次(第一次)吃了蜂蜜。
(把画横线的词换成括号里的词好不好?为什么?(从前4个生活片段可体会出:①假生气--真爱学生;②教跳舞--关系密切;③观蜜蜂--良师益友;④教读诗--影响深远)4.小结:是啊,像这么"温柔""美丽"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