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必修3第1-2章 月考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337.00 KB
- 文档页数:5
高中生物必修 3 第一次月考试题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第Ⅰ卷为客观题,共60 分;第Ⅱ卷为主观题,共40 分;全卷满分100 分。
考试时间为90 分钟。
注意:请将客观题答案涂在答题卡上,主观题写在答题卷上。
第Ⅰ卷(客观题,共60 分)一、单项选择题(此题包含40小题,每题分,共60分。
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切合题目要求。
多项选择、错选均不得分。
)1.以下属于哺乳动物和人体“内环境”的是()A .肺泡腔内的气体B .心室腔内的血浆C.小肠腔内的消化液 D .膀胱腔内的尿液2.毛细血管壁细胞和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分别是()①血液和组织液②血浆和组织液③淋巴和血浆④淋巴和组织液A .①④B .②③C .②④D.①③3.以下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构成成分是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③葡萄糖、CO 2和胰岛素 A .①③B .③④()②血红蛋白、O 2和葡萄糖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C .①②D.②④4.以下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稳态有益于酶促反响的正常运转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需条件C.当稳态遇到损坏时,可致使疾病发生D.当血液的成分稳准时,人必定不会发生疾病5.以下对于动物体内神经递质和激素的表达,错误..的是()A.递质和激素发挥作用后均失掉活性B.有些神经细胞能够分泌激素C.神经细胞开释的神经递质需经血液运输发挥作用D.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可经过血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6.激素作为一种信息分子,能把某种调理信息由内分泌细胞携带至靶细胞。
以下图表示影响血糖调理的要素及激素发挥作用的过程,有关表达正确的选项是()①刺激 X 最可能是血糖含量高升②刺激 X→ ①→下丘脑→②→胰岛 A细胞是体液调理③激素能够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④靶细胞接受胰岛 A 细胞分泌的激素刺激后,促进肝糖原分解及非糖物质转变成血糖A .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7.人体在多种激素的共同调理下,才能保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高二生物必修3第一次月考試題一、單選題(每小題2分,共30小題,合計60分)1.在下列物質中,不屬於內環境組成成分の是()A.血紅蛋白 B.葡萄糖C.二氧化碳和氧 D.氨基酸2、下列有關人體水鹽調節の敘述中,正確の是( )A.大量飲水,則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B.渴覺中樞興奮,則抗利尿激素分泌減少C.抗利尿激素分泌減少,則尿量增多D.細胞外液濃度降低,則尿量減少3.在寒冷環境中,人體會發生骨骼肌不自覺戰慄,這時()A.溫度感受器興奮B.下丘腦の分泌功能增強C.軀體運動中樞興奮D.皮膚血流量增加4.甲亢症與高血糖症相比特有の症狀可能是()A.多食B.多尿 C.情緒激昂D.身體消瘦5、下列各項中,那一項屬於物質進入內環境の實例()A.血糖進入腎小囊腔內B.牛奶被飲入胃中C.氧進入血液中の紅細胞裏D.胰島素被注射到皮下6、人體內の血漿、組織液和淋巴三者間の物質聯繫正確の表達是()7、如圖表示人體細胞與外界環境之間進行物質交換の過程。
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與內環境進行物質交換の4種器官或系統。
①②表示有關の生理過程。
下列說法錯誤の是()A.內環境與Ⅰ交換氣體必須通過肺泡壁和毛細血管壁B.Ⅱ內の葡萄糖通過①進入血漿和淋巴C.②表示重吸收作用D.Ⅳ表示の器官是皮膚8、小腸絨毛內毛細淋巴管の管壁細胞具體生活の內環境是()A.血漿、組織液B.組織液、淋巴C.淋巴、血漿D.血漿、組織液、淋巴9.腎小管與周圍毛細血管間の交換是通過滲透作用完成の,如果流經腎小管原尿中の葡萄糖濃度明顯提高,並且不能完全被腎小管重吸收,那麼最終排出の尿量將會()10、組織液生成增多,大量積累在組織細胞間隙就會導致組織水腫。
下列各項中不能引起水腫の是()A.營養不良,血漿蛋白含量減少B.花粉過敏,使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大C.飲食過鹹導致血漿滲透壓過高D.淋巴結發炎,淋巴回流受阻11.下列包括促進血糖升高の激素最全の一組是()①胰島素②胰高血糖素③腎上腺素④性激素A.①②B.②C.②④D.②③12、高溫環境中勞動,出大力流大汗,口渴難耐時,內環境滲透壓會如何變化?應對措施是什麼()A.滲透壓升高;補充淡鹽水B.滲透壓升高;大量補充清水C.滲透壓降低;補充生理鹽水D.滲透壓不變;補充葡萄糖溶液恢復體力13、在一個以肌肉為效應器の反射弧中,如果傳出神經受到損傷,而其他部位正常,感受器受到刺激後,將表現為( )A.有感覺,肌肉有收縮反應 B.失去感覺,肌肉無收縮反應C.有感覺,肌肉無收縮反應 D.失去感覺,肌肉有收縮反應14、下列有關人腦功能の說法錯誤の是( )A.語言功能是人腦特有の高級功能B.大腦皮層V區受損患者不能寫字C.腦中高級中樞可對脊髓中相應低級中樞進行調控D.由短期記憶到長期記憶可能與新突觸の建立有關15.已知突觸前神經元釋放の某種遞質可使突觸後神經元興奮,當完成一次興奮傳遞後,該種遞質立即被分解。
高二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生物试题2019.10.9第I卷(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1.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等物质B.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C.人在剧烈运动时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血浆的pH值仍能维持稳定D.内环境中的血浆、淋巴、组织液等的成分稳定时机体就达到稳态2.下列不是由于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病症是()A.浮肿 B.手足抽搐 C.贫血 D.尿毒症3.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浓度会增加B.与淋巴相比,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较髙C.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可在内环境中被分解D.人体非特异性免疫不参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4.在血浆、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中,O2的浓度大小依次为()A.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B.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C.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D.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5.下表为某人血液化验的两项结果:据此分析,其体内最可能发生的是项目测定值参考范围单位甲状腺激素10.0 3.1-6.8 Pmol/L胰岛素 1.7 5.0-20.0 mlu/LA.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B.血糖含量低于正常C.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D.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加速6.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是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④载体蛋白、呼吸酶和氨基酸A.③④B.①③C.①②D.②④7.下列关于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激素调节不受神经调节的控制B.神经调节主导激素调节C.激素调节能反作用于神经调节D.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密不可分8.下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B.由ABCDE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C.当①处受刺激时,该处的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D.②处的结构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9.下列对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A.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B.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大C.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递D.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10.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细胞上神经冲动的传导都以局部电流为先导B.激素和抗体都具有特异性,只能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C.血液中未参与免疫反应的淋巴细胞都是记忆细胞D.激素和酶都具有高效性,在非细胞条件下也能发挥作用11.聋哑学生要准确地理解老师的手语,依靠的神经中枢是①语言中枢②听觉中枢③嗅觉中枢④视觉中枢A.①②B.②③C.③④D. ①④12.正常人体内的激素、酶和神经递质均有特定的生物活性,这三类物质都是( )A.在细胞内发挥作用B.由活细胞产生的蛋白质C.与特定分子结合后起作用D.在发挥作用后还能保持活性13.人的体温能保持相对稳定的原因是 ( )A.人体能通过骨骼肌和内脏不断产热B.人体通过皮肤散发热量C.人体通过神经和体液控制机体产热量D.人体能通过神经和体液调节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之维持相对平衡14.下列有关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B.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则尿量增加C.渴觉中枢兴奋,则抗利尿激素减少D.细胞外液渗透压增加,则尿量增多15.下列不属于体液调节特点的是()A.调节准确、快速B.通过体液运送调节物C.作用时间比较长D.调节作用范围广泛16.不属于胰岛素功能的叙述是()A.抑制肝糖元的分解B.促进血糖进入肝脏合成糖元C.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D.促进血糖进入细胞,并氧化分解供能17.下列关于人体血液中的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对血糖浓度变化影响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当小肠大量吸收葡萄糖时,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减少B.若数小时未进食,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会增加C.胰高血糖素会刺激肌肉细胞从血浆中吸收葡萄糖D.高浓度的胰岛素会刺激肝脏分解糖原18.下图表示反射弧的模式图,如果从b点给予强刺激,则能测到细胞膜电位变化的部位是( )A.a、c、d B.只有c、dC.只有a、c D.只有c19.在一个以肌肉为效应器的反射弧中,如果传出神经受到损伤,而其他部分正常,感受器到刺激后将表现为 ( )A.既有感觉,又能运动B.失去感觉,同时肌肉无收缩反应C.有感觉,但肌肉无收缩反应D.失去感受,但能运动20.下列哪种现象属于特异性免疫()A.泪液中的溶菌酶可杀死沙眼衣原体B.体内的天花抗体能防御天花病毒C .胃液中的盐酸可杀死部分进入胃内的细菌D .淋巴结内的吞噬细胞吞噬侵入人体的链球菌21.哮喘是世界性顽症,最新研究发现哮喘的生化接触点潜伏在淋巴细胞中。
高二生物下期月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46分,每小题2分)1、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正确的是()A.所有稳态调节都有反射弧的参与 B.所有的稳态都是相对的C.所有稳态的形成都有内分泌腺参与 D.所有稳态的调节中枢都在大脑2、人剧烈活动后,隔一段时间血浆的pH会:()A.大于7.35~7.45B.远小于7.35~7.45C.维持在7.35~7.45D.稳定在3~43.体温调节的神经中枢位于()A.大脑皮层 B.脊髓 C.小脑 D.下丘脑4.稳态的生理意义是()A.使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B.使体液的PH保持相对稳定C.使内环境的渗透压处于相对平衡 D.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5.当人体不能正常调节血糖平衡时,出现的病症是()A.可能是糖尿病 B.可能是低血糖C.可能是高血糖D.A、B、C6.在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A.血红蛋白 B.葡萄糖 C.二氧化碳和氧 D.氨基酸7.人体下丘脑不能完成的生理功能是()A.体温调节 B.水平衡的调节 C.内分泌的调节 D.血液pH值的调节8.遇海难而漂浮在海面的人,因缺乏淡水,此人()A、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增加B、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减少C、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增加D、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减少9.下列关于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细胞内葡萄糖的氧化利用发生障碍,可导致血糖持续升高B、糖尿病是由于经常摄入过量的糖所引起的C、胰岛细胞产生的激素均能降低血糖含量D、胰岛A细胞和B细胞协同调节血糖平衡10.、长时间行走后,脚上可能磨了泡,用针刺破泡时会有淡黄色半透明稍感粘稠的液体流出,此液体是()A.血浆B.血清C.淋巴D.组织液1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血浆成分渗出毛细血管就成为组织液 B.组织液渗入毛细血管就成为血浆C.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就成为淋巴 D.淋巴渗出毛细淋巴管就成为组织液12、某人长期挑食,造成体内血浆蛋白含量降低,引起组织水肿,这是因为 ( )A.淋巴循环受阻 B.血浆渗入组织液的速度减小C.淋巴生成率减小 D.组织液回渗速率减小13、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主要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B内环境中多余的H+主要从肺排出C、Na+、K+以重吸收方式从消化道进入内环境D、血浆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14、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产生的大乳酸进入血液.但不会引起血浆pH发生剧烈的变化。
必修三第一.二章月考试题一.选择题(单选题,每小题1.5分)1.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降低,会引起组织水肿,其原因()A、血浆渗入组织的速度降低B、组织液回渗速率降低C、淋巴生成速率降低D、淋巴循环受阻2. 血浆中水的来源是()A.组织液B.消化道、组织液、淋巴C.淋巴和组织液D.消化道和组织液3.细胞外液的主要阳离子是()A.Fe2+ B.K+ C.Na+ D.Ca2+4.下列哪项不是由人体内环境成分明显变化引起的病症()A.浮肿B.手足抽搐C.贫血D.尿毒症5.正常情况下,动物组织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氧气的数量主要取决于()A.组织中氧气的浓度B.细胞膜上氧气载体的数量C.细胞液中二氧化碳的浓度D.细胞中ATP的数量6.人体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状态,才能保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
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与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无直接关系的是()A.尿液和汗液的排出B.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使呼吸加快C.血液运输养料和废物D.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7.在下列物质中,不参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A.血红蛋白B.葡萄糖C.二氧化碳和氧D.氨基酸8. 下列各项中,能看作是进入内环境的是A.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B.氧气进入肺泡C.肌肉注射胰岛素D.牛奶被喝进胃中9.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影响稳态的因素是()A.温度B.酶C.pHD.渗透压10.下列哪项叙述适于描述稳态的生理意义()A.使体温维持相对稳定B.使体液的PH值维持相对稳定C.使内环境的渗透压维持相对平衡D.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11、“人类不能生活在纯氧的环境中”,这一叙述是()A、不对的,因为身体细胞需要氧,以氧化有机物获得能量B、不对的,因为人体所吸收的纯氧经呼吸道进入血液时,已有许多CO2产生,不影响呼吸的调节。
C、对的,因为血液中应有适量的CO2作为调节呼吸作用的物质D、对的,因为纯氧会使身体细胞的氧化作用太剧烈,而无法维持恒定性12、关于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肾小管在吸收水的同时吸收盐B、渴的时候体内水绝对少C、肾小管对盐的重吸收要消耗能量D、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有拮抗作用13、下列关于生命活动的调节叙述正确的是()A、生长素可以加快新陈代谢,因而生长素是种高效的酶B、生长素总是从高处向低处运输C、CO 2可以有效刺激呼吸中枢,从而使呼吸加深加快,因而CO2也可以调节生命活动,属于体液调节D.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共同调节血糖,让血糖浓度稳定在一定范围内,因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之间表现为协同作用。
高二必修三月考生物试卷(范围:生命活动调节)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60分)1. 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生活的内环境是( ) A. 血液和组织液 B. 组织液和淋巴 C. 淋巴和血液 D. 血浆2. 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外液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 .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人体内环境B .人体的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C .人体的所有液体统称细胞外液D .人体内细胞通过细胞外液和外界交换物质3. 人体内的红细胞直接从下列哪种液体中吸收葡萄糖 ( ) A. 血浆 B. 淋巴 C. 组织液 D. 血液 4.人体剧烈运动后,血浆的PH 值会略微下降,这是因为 ( ) A. 血浆中的水分减少了 B .血浆中的乳酸增多了 C .血浆中的酒精增多了 D .血浆中的钾离子减少了5. 右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某人长期营养不良,则会引起C 液减少 B.结构2的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为淋巴 C.3所处的内环境为组织液D.A 液中的O 2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至少要通过3层膜结构6. 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 ) A. B. C. D.7. 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 )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神经调节—体液调节D.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 8. 下列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A.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C.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D.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9.轴突是神经细胞的 ( )A. 一种细胞器B. 保护结构C. 分泌物D. 突起 10.下列有关突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联系B .一个神经元只有一个突触C .突触由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构成D .神经递质能透过突触后膜 11.在动物脑内有一类只有突触结构而没有信息传递功能的突触,被称为“沉默突触”。
高二生物必修3第一次月考试题(总8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高二生物必修3第一次月考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30小题,合计60分)1.在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A.血红蛋白 B.葡萄糖C.二氧化碳和氧 D.氨基酸2、下列有关人体水盐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B.渴觉中枢兴奋,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则尿量增多D.细胞外液浓度降低,则尿量减少3.在寒冷环境中,人体会发生骨骼肌不自觉战栗,这时()A.温度感受器兴奋B.下丘脑的分泌功能增强C.躯体运动中枢兴奋 D.皮肤血流量增加4.甲亢症与高血糖症相比特有的症状可能是()A.多食B.多尿 C.情绪激昂D.身体消瘦5、下列各项中,那一项属于物质进入内环境的实例()A.血糖进入肾小囊腔内B.牛奶被饮入胃中C.氧进入血液中的红细胞里D.胰岛素被注射到皮下6、人体内的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间的物质联系正确的表达是()7、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
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4种器官或系统。
①②表示有关的生理过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B.Ⅱ内的葡萄糖通过①进入血浆和淋巴C.②表示重吸收作用D.Ⅳ表示的器官是皮肤8、小肠绒毛内毛细淋巴管的管壁细胞具体生活的内环境是()A.血浆、组织液B.组织液、淋巴C.淋巴、血浆D.血浆、组织液、淋巴9.肾小管与周围毛细血管间的交换是通过渗透作用完成的,如果流经肾小管原尿中的葡萄糖浓度明显提高,并且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那么最终排出的尿量将会() A.增加B.减少 C.不变 D.不确定10、组织液生成增多,大量积累在组织细胞间隙就会导致组织水肿。
下列各项中不能引起水肿的是()A.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B.花粉过敏,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C.饮食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过高D.淋巴结发炎,淋巴回流受阻11.下列包括促进血糖升高的激素最全的一组是()①胰岛素②胰高血糖素③肾上腺素④性激素A.①②B.②C.②④D.②③12、高温环境中劳动,出大力流大汗,口渴难耐时,内环境渗透压会如何变化?应对措施是什么()A.渗透压升高;补充淡盐水B.渗透压升高;大量补充清水C.渗透压降低;补充生理盐水D.渗透压不变;补充葡萄糖溶液恢复体力13、在一个以肌肉为效应器的反射弧中,如果传出神经受到损伤,而其他部位正常,感受器受到刺激后,将表现为( )A.有感觉,肌肉有收缩反应 B.失去感觉,肌肉无收缩反应C.有感觉,肌肉无收缩反应 D.失去感觉,肌肉有收缩反应14、下列有关人脑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A.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B.大脑皮层V区受损患者不能写字C.脑中高级中枢可对脊髓中相应低级中枢进行调控D.由短期记忆到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15.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
高二9月生物月考(必修三第一二章)班级姓名学号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60分):1、下列关于免疫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与机体免疫有关B.浆细胞能增殖分化成具有分裂能力的记忆细胞C.HIV病毒主要攻击T细胞导致免疫功能严重缺陷D.大规模饲养家畜时合理使用动物激素可提高免疫力2、右图代表肌细胞与环境的物质交换关系。
X、Y、Z表示三种细胞外液,叙述错误的是A.若饮食过咸,则Y中渗透压会升高B.X中的大分子物质可通过Z进入YC.肌细胞的代谢产物可能导致X的pH降低D.X、Y、Z理化性质的稳定依赖于神经调节3、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的叙述,错误的是A.淋巴管阻塞引起下肢水肿B.血液中钙盐过多引起肌无力C.再次接触同种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D.腹泻引起体液中水和蛋白质大量丢失4、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 组织液渗透压增大,引起细胞吸水B. 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C. 血浆中的HCO3—参与维持血浆pH的稳定D. 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对血浆渗透压没有影响5、下列关于神经肌肉(肌肉指骨骼肌)接点及其相关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个骨骼肌细胞中只有一个细胞核B.神经肌肉接点的突触间隙中有组织液C.突触后膜的表面积与突触前膜的相同D.一个乙酰胆碱分子可使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6、将小鼠B 细胞注入家兔体内,产生免疫反应后,家兔血清能使小鼠T 细胞凝集成细胞集团。
而未经免疫的家兔血清不能使小鼠T 细胞凝集成团。
T 细胞凝集现象的出现是因为A.小鼠B 细胞诱导家兔产生细胞免疫B.小鼠T 细胞诱导家兔产生体液免疫C.小鼠B 细胞和小鼠T 细胞有相同抗原D.小鼠T 细胞和家兔T 细胞有相同抗原7、Ca2+能消除突触前膜内的负电荷,利于突触小泡和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
若瞬间增大突触前膜对组织液中Ca2+的通透性,将引起的效应是A.加速神经冲动的传递B.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C.减缓神经冲动的传递D.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8、下图所示实验能够说明A. 病毒抗原诱导B细胞分化的作用B. 浆细胞产生杭体的作用C. 病毒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D. 效应T淋巴细胞的作用9、糖耐量受损(IGT)的人表现为空腹血糖浓度正常、负荷(如饮食)后血糖浓度升高异常。
2016-2017学年度惠水民族中学第一次月考卷学校: 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_一、选择题1 •在人体体液中占总量百分比最大的和在物质交换过程中最活跃的组成成分分别是 A. 血浆、淋巴 B .组织液、血浆 C.细胞内液、组织液 D .细胞内液、血浆2 .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是人体健康的保障。
下列疾病不是由于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改变 引起的是() A.小腿抽搐B.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C .尿毒症 D .组织水肿3 •内环境的稳态是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体内细胞代谢活动不会影响内环境的稳态B. 在37C 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C. 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恒定不变D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受血糖浓度的调节,不受神经调节4 •下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将会导致①渗透压降低,②增多B. 从外界环境摄入的 K +进入细胞的途径为:外界环境T 消化系统T A T ①T ②T 组织细 胞C. ①中若无机盐浓度过高,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将增多D. 淋巴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只有③6 .人脑内有一种“沉默突触”,它具有突触结构,但没有信息传递的功能。
你推测最可 能的原因是()A. 突触小体中没有细胞核B. 突触后膜缺乏相应的受体C. 突触间隙不存在水解递质的酶D. 突触小体能够释放相应的递质 7.如图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 ,其中“ —:'一V ”表示从树突到细胞体再到轴突 ,甲、 乙为两个电表。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I 感受器 2.传人神绘 1神腔巾枢 4.传出神翌5一敷血孫B. 图中共有4个完整的突触C. 在b点施加一强刺激,则该点的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并在f点可测到电位变化D. e点施加一强刺激,则A. B. d点都不会测到电位变化8. 在一起交通事故中,某人大脑受伤,不能说话但能听懂别人的话.那么受损的部位是大脑皮层的()A. W区B . V 区C . S 区D . H 区9 .神经一体液一免疫网络是当前公认的维持人体稳态的调节机制,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甲状腺的活动只受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的调节B. 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以胞吐(外排)的方式释放,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C. 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D. 系统性红斑狼疮、镰刀型细胞贫血症都属于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10 .一个16个月大的女孩生长速度比正常人慢得多.进一步检测发现,她的甲状腺明显肿大,面部表情冷淡.与大多数正常同龄小孩相比(不考虑个体差异)()A. 她的呼吸频率较低B. 她的血浆pH明显偏低C. 她能和正常同龄小孩一样行走D. 她血液中的促甲状腺激素水平较低11.当呼吸道粘膜受到机械刺激或化学刺激后,产生的兴奋传到延髓的相关中枢,进而会引起呼吸肌快速收缩、舒张,产生咳嗽反射。
实验中学高15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普通班)2016.3.25一、选择题(共40题,每题1.5分,共60分。
每个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人体中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了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和组织液都有运输激素的作用B.血浆和淋巴都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C.血红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浆和组织液中D.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低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2.以下关于动物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葡萄糖、生长激素、抗体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B.若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C.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D.人体剧烈运动时产生的乳酸会导致血浆pH显著下降3.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下列现象属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A.寒冷时骨骼肌不自主战栗B.胰岛B细胞受损出现尿糖C.剧烈运动后,人体血液pH由7.42下降到7.38D.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4.将大白鼠从0℃移到25℃的环境中,大白鼠将出现的生理反应是() A.耗氧量减少,体内酶活性不变B.耗氧量减少,体内酶活性升高C.耗氧量增加,体内酶活性不变D.耗氧量增加,体内酶活性升高5.下列诸多因素中,可能引起病人组织水肿的是()①毛细血管壁破损②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③淋巴管阻塞④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⑤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⑤D.①②③④⑤6.如图为人体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
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体液①中含有激素、氨基酸、尿素、CO2等物质B.②内渗透压下降会刺激下丘脑合成抗利尿激素增加C.③内若产生乳酸会引起①、②、④内pH的剧烈变化D.①、②、④是机体进行细胞代谢活动的主要场所7.下面是一张生物概念图,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a、b是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c、d可以是体温和渗透压B.内环境的稳态只要有三种调节方式即可,不需要其他器官或系统参与C.酸碱度的相对稳定主要依靠血液中的缓冲物质,与其他器官或系统也有关D.内环境的稳态和生态系统的平衡一样,其维持自身稳定的能力是有限的8.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A.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B.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大C.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递D.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9.下列关于神经系统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A.成人可以“憋尿”体现了高级神经中枢对低级神经中枢的控制作用B.感受器和效应器不一定分布于机体的同一组织或器官中C.体内外刺激作用于机体后,产生的兴奋只有传到大脑皮层,机体才能产生感觉D.学习和记忆是只有人脑才有的高级功能10.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时,以下生理活动不会发生的是() A.生物膜的融合和转化B.钠、钾离子的跨膜运输C.ATP的合成和分解D.信号分子与突触前膜上受体的识别和结合11.右图为神经纤维受刺激后所测得的膜电位变化,A、B、C、D为四种测量方式,其中能测出这种膜电位变化的是()12.如图为某低等海洋动物完成某反射的反射弧模式图。
高中生物必修3第1~2章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高等动物和人的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下列生理活动中,与内环境稳态没有直接关系的是A.通过汗液和尿排泄代谢废物B.血液运输氧气和代谢废物C.将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D.血液中的CO2增加,会使呼吸加深2.(09广东卷)18.关于人体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激素在人体内作为信息物而发挥作用B.激素在人体内含量较低,但有高效的生物催化作用C.甲状腺激素除了促进人体产热,还有其他生理效应D.正常人体内,激素的分泌受反馈调节3.右图是细胞免疫中x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后的杀伤作用过程示意图,其中x细胞是指A.B细胞B.T细胞C.效应B细胞D.效应T细胞4.(09广东卷)19.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有3种以上的生理系统参与维持体内环境稳态 B.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失调与外界环境无关 C.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 D.稳态有利于参与其调节的器官保持机能正常5.吃糖1小时后,在胰静脉的血液中,下列物质中会明显增多的是A.胰蛋白酶B.胰淀粉酶C.胰岛素D.胰高血糖素6.下列液体中不含抗体的是A.细胞内液B.血清C.乳汁D.组织液7.(09广东理基)54.某病原体第一次感染人体,人体不会..产生相应的A.浆细胞 B.记忆淋巴细胞 C.过敏反应 D.免疫反应8.在下列关于机体水和无机盐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B.血浆渗透压降低时,抗利尿激素增加C.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D.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9.取一只小鼠的皮肤,分别移植到切除和不切除胸腺的幼年小鼠身上,切除胸腺鼠的皮肤移植更易成功,这个实验结果说明对异体皮肤排斥起重要作用的是A.造血干细胞B.T淋巴细胞C.B淋巴细胞D.吞噬细胞10.决定反射时间长短的主要因素是 ( )A. 刺激强度的大小B. 感受器的兴奋性C. 中枢突触数目的多少D. 效应器的兴奋性11.下列有关突触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突触前膜与后膜之间有间隙 B.兴奋由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再转变成电信号C.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前膜传向后膜 D.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步的12.某种病毒已侵入人体细胞内,机体免疫系统对该靶细胞发挥的免疫作用是()A.体液免疫 B.细胞免疫 C.自身免疫 D.非特异性免疫13.肾小管与其周围毛细血管之间水分的交换是通过渗透作用完成的,如果流经肾小管的原尿中葡萄糖浓度明显增高,并且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那么最终排出的尿液量将会A.不变B.减少C.增加D.不确定14.吞噬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在体液免疫中所起的作用是A.对抗原的处理、传递、识别B.对抗原的处理、识别、传递C.对抗原的传递、处理、识别D.对抗原的识别、处理、传递15.将胰岛素注入人的血液中会出现的现象是A.糖元的合成减少B.血糖含量增加C.肌肉对葡萄糖的消耗增加D.非糖物质的合成减少16.兴奋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方向是:A.树突——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B.轴突——另一个神经元的轴突C.轴突——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D.树突——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17.T淋巴细胞起源于A.骨髓B.胸腺C.脊髓D.脾脏18.给某人踝关节处注入局部麻醉药,此处暂时失去了痛觉,但还能运动,该局部麻醉药作用的结构是()A.神经中枢B.突触C.感受器和传入神经D.传出神经和效应器19.下列关于人在寒冷环境中的生理变化,正确的是A.皮肤血管舒张B.皮肤温度下降C.皮肤血管收缩D.骨骼肌松弛20.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一类疾病是A.病原体感染机体而引发的疾病,有传染性B.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发的疾病、无传染性C.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而引发的疾病D.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而引发的过敏反应21.人体下丘脑不能完成的生理功能是A.体温调节B.血液pH的调节C.内分泌的调节D.水平衡的调节22.在制备蛇毒抗毒素血清时,需将灭活的蛇毒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这一免疫反应和所用的蛇毒分别是A.非特异性免疫,抗原B.特异性免疫,抗体C.非特异性免疫,抗体D.特异性免疫,抗原23.医生给一位肾功能衰竭的病人移植了一个健康的肾脏,尽管医生的手术做得很成功,但是几周后,这个移植的肾脏仍然坏死了,这是人体免疫反应造成的,在这个免疫反应中,移植的肾属于A.病原体B.吞噬体C.抗原D.抗体24.研究生长激素促进幼小动物生长常用的方法是A.饲喂法 B.注射法C.阉割,移植法 D.以上三项均可用25.(08广东理基)51.以下免疫过程包含非特异性的是A.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B.皮下注射狂犬病疫苗C.胎儿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抗体D.静脉注射抗狂犬病抗体26.挤牛奶的女工常与患牛痘的奶牛接触,她们手上会出现牛痘脓疱,但在天花流行时,却从不感染天花。
这种免疫物质的产生与下列哪种细胞器的关系最密切A.线粒体B.内质网C.高尔基体D.核糖体27.(08理综Ⅰ)2.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葡萄糖以自由扩散方式从消化道腔进入内环境B.H2CO3/NaHCO3对血浆PH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C .内环境的温度随气温变化而变化D .人体的内环境即体液 28. 毛细血管壁由一层细胞构成,其存在的内环境是( )A .细胞外液和血浆B .和细胞外液组织液C .组织液和淋巴D .血浆和组织液 29. 艾滋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
下列有关艾滋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A.HIV 主要攻击人体内的T 细胞,使人丧失一切免疫功能 B.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就是指艾滋病 C.HIV 主要由DNA 、RNA 和蛋白质构成,但没有核糖体 D.HIV 在离开人体后还能存活很长时间,危害极大30. 高等动物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的途径是( )A .细胞→内环境→循环系统→呼吸系统→体外B .细胞→内环境→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体外C .细胞→循环系统→内环境→呼吸系统→体外D .细胞→循环系统→呼吸系统→体外班级 姓名 座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二、非选择题31.填概念图(5分)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___。
32.(14分)下图甲示反射弧模式图,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
请分析回答:(1)甲图中f 、e 、c 、b 分别表示的结构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和a 共同组成______________。
(2)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的内外电位表现为_______________。
当神经纤维的某处受 刺激产生兴奋时,表现为_______________,因而与邻近未兴奋部位间形成了局部电流,使兴奋依次向前传导。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内环境稳态例如D CE A 神经调节B 调节(3)乙图是甲图中______(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此结构叫___________,它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
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方向只能是单方向的,即只能从乙图结构中的___________传导到_____________。
当发生反射时,兴奋从A传到B的信号物质是______________。
(4)假设a是一块肌肉,现切断c处。
分别用足够强的电流刺激e、b两处,则发生的情况是:刺激e处,肌肉_______________;刺激b处,肌肉_______________。
33.(6分)下图为人体细胞与内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组成人体内环境的液体有(填标号);(2)图中[1]的直接内环境是[ ] ;(3)正常情况下,图中[ ] 中的CO2浓度最高。
(4)[2]是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2]内有“缓冲物质”使pH保持在7.35~7.45之间,每一对缓冲物质都是由一种__________和相应的一种__________组成,请写出其中的一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4.(7分)下图是某种淋巴细胞,膜外颗粒状物质为抗体。
请据图回答:(1)该细胞是浆B细胞,它是由分化而来。
(2)抗体从开始合成到分泌出细胞,经过的细胞结构顺序是(填标号)。
(3) 抗体的化学本质是球蛋白,它能与发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4) 假如该细胞为吞噬细胞,吞噬细胞对病菌的吞噬作用与该细胞膜的性有密切的关系,对病菌的这种吞噬清除作用属于免疫。
(5) 当细菌在体液中活动时,会被相应的消灭,当其进人体细胞内部时,则被相应的消灭,该过程统称为特异性免疫。
35.(8分)某研究小组为了解下丘脑与其他内分泌腺之间的功能关系,进行了如下实验。
请根据你所学知识,完成实验报告:(1)实验材料和步骤:①实验动物:家兔12只(体重2kg/只,雌雄各6只)②依次测定和记录12只家兔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促性脲激素和性激素的含量以及12小时的尿量,每天1次,连续3天。
③第4天。
切断各家兔下丘脑和垂体之间的联系后,重复上述步骤②,最后,将手术前、后的两组数据用统计学方法处理,求出差异。
(2)结果与分析: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和性激素的含量,手述后比手术前(低或高);切断垂体与下丘脑的联系后,甲状腺和的生理功能受到影响。
②兔的尿量,手术后比手术前,可推断出激素分泌减少。
(3)结论:根据实验结果以及下丘脑和其他内分泌腺的功能可知,下丘脑合成和分泌,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相应的,再促进相应的内分泌腺合成和分泌激素。
(4)为进一步明确与尿量变化相关激素的分泌途径,你认为下一个实验应在哪一方面进行研究?。
(2分)高中生物必修3第1~2章月考试题一、选择题(共60分)二、非选择题31. (5分) A体液调节B免疫调节C. 渗透压D酸碱度E温度32.(14分)(1)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反射弧(2)外正内负外负内正(3)d突触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轴突细胞体或树突神经递质(4)不收缩收缩33.(7分) ⑴2、3、4(2分)⑵[3]组织液⑶[1]组织细胞⑷弱酸、强碱盐 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34(7分)(1)B细胞或记忆性B细胞(2) ④-⑤-③-①(3) 相应的抗原(4) 选择透过性非特异性(5) 抗体效应T细胞35.(2)低(少);性腺;多;抗利尿(3)促激素释放激素;促激素(4)抗利尿激素的释放与垂体的关系(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与下丘脑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