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最新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三角形(1)-评奖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40.38 KB
- 文档页数:4
1.1 认识三角形(第二课时)学案学习目标:1、 熟练按角把三角形进行分类,能正确区分不同的三角形。
2、 正确说出直角三角形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3、 理解并会推导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应用性质说明一个三角形是一个直角三角形。
学习重点:1、 正确把三角形按角分类,针对实际问题区分不同的三角形。
2、 理解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应用性质解决问题。
学习难点:1、 正确把三角形按角分类,针对实际问题区分不同的三角形。
2、 理解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应用性质解决问题。
知识回顾:1、 什么是三角形?(三角形的顶点、边、内角)2、 说出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3、 说出下列图中三角形各内角的度数。
4、说出什么是锐角、直角、钝角? 新课学习:一、 观察与思考:观察以下三个三角形三个内角有什么特点?说说你的想法与同桌交流。
(提问学生回答)二、 三角形按角分类:1、 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锐角三角形。
2、 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直角三角形。
3、 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钝角三角形。
动手做一做: 分别画一个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思考: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几个锐角?几个直角? ∠B-∠C=20°70°CB A 3x2x x C B A 斜边直A几个钝角?为什么?三、 直角三角形:1、 直角三角形的表示方法:如图,直角三角形记作:R t ⊿ABC ,∠C=90°夹直角的两边叫直角边,直角所对的边叫斜边。
思考: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有什么关系?说说你的想法,与同桌交流2、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在R t ⊿ABC ,∠C=90°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 ∠A+∠B=90°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几何语言:∵R t ⊿ABC ,∠C=90°∴∠A+∠B=90°想一想: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吗?四、 例题学习:课本第6页,例2.如图,在⊿ABC 中,D 为BC 上的一点,∠ADB=90°,∠1=∠B ,若按角分类,⊿ABC 是什么形状的三角形,为什么?解:⊿ABC 是直角三角形理由:∵∠ADB=90° ∴⊿ABD 是直角三角形∴∠2+∠B=90°∵∠1=∠B ,∴∠2+∠1=90°∴∠BAC=∠2+∠1=90° ∴ABC 是直角三角形你说说以上过程每一步的根据,与同伴交流。
认识三角形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单元备课第一章三角形七学科数学单元一年级主备人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和实验等活动中,发现并认识三角形的特征,知道三角形的底和高,认识三角形的分类方法及三角形的内角单和。
2、能按要求画三角形,并画出和量出三角形的高,能灵活应用知识解元决实际问题。
3、使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感受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意义和价值,增强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现象、解决生活问题的意识。
学4、使学生在探索图形特征和相关结论的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锻炼思维能力。
目 5、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标重点:1、认识三角形的特征及分类。
2、认识三角形的内角和及底、画高。
3、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单于第三边。
元教学难点: 1、画不同三角形的高。
教2、灵活应用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学重难点课 1、认识三角形…… 5课时 2、图像的全等…… 1课时时 3、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4课时 4、用尺规作三角形…… 1课时划 5、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 1课时分教材分析:本单元教材是教学分三段安排:第一段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
包括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了解三角形;两边大于第三边。
第二段,学习三角形的分类与内角和;第三段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及其特征,教材编排特点是1、让学生联系现实情境认识三角形;2、让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探索并发现三角形的一些特征;3、在动手实践和解释交流中加深对所学内容的认识。
教学理念:教1、设计有效的实践活动。
有效的实践活动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尤其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必须使学生有充分的实践活动机材会,通过量一量、画一画、比一比等操作过程,学生在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探究与发现的过程中学习数学,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猜测,在分操作中验证。
2、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析注意力时间短,喜欢有趣的事物,针对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创设有效及的符合学生实际、符合教学需要的教学情境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创设教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他们体会到分米、毫米知识产生的必要性,从而产生探究新知的愿望。
鲁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1《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认识三角形》是鲁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1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掌握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分类。
教材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三角形的概念,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同时,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对图形的认知有一定的基础。
但三角形作为基本的几何图形,其定义、性质和分类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大量的操作和思考来理解和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的性质和分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分类。
2.难点:三角形性质的证明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三角形的概念,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自主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自主探索三角形的性质。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与三角形相关的图片、模型、教具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投影仪、黑板、粉笔等。
3.学生活动:提前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三角形,准备在课堂上分享。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三角形实例,引导学生关注三角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三角形?三角形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介绍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分类。
通过展示三角形模型和教具,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三角形的概念。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三角形与其他图形的区别。
鲁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1《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认识三角形》是鲁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1章节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分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三角形的基本概念,理解三角形的性质,并能运用三角形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基础知识,对图形的认知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分类,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模糊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式,逐步建立三角形的概念,理解三角形的性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分类,能运用三角形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分类。
2.难点:三角形性质的证明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操作法、合作交流法、讲解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三角形的相关图片和实物,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
2.准备三角形性质的证明题目,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3.准备课堂练习题,用于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三角形的相关图片和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请大家观察这些图片,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出三角形的定义。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呈现三角形的性质和分类。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和思考,共同探索三角形的性质。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三角形性质的证明题目,让学生分组讨论和操作,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巩固(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三角形分类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三角形分类的掌握情况。
1.1认识三角形(1)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发掌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
条理地表达能力;
2.能证明出“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能发现“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3.按角将三角形分成三类.
教学重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推理和应用.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三角形三边关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演示、实验法,尝试练习法.
教学工具:一副三角板和三个剪好的三角形,课件.
准备活动:学生预先剪好两个三角形,一副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新课: 1.在右图中你能用符号表示上面的三角形吗?
2.它的三个顶点分别是 ,三条边分别
是 ,三个内角分别是 .
3.根据自己手中的一副特殊的三角板,知道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等于180°,那么是否对其
他的三角形也有这样的一个结论呢?(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用自己剪好的一个三角形,把三个角撕下来,拼在一块.你发现了什么?小组交流.
结论: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几何表示).
(回放动画,加深印象)
举例(略).
练习1:
1.判断:
(1)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可以都小于60°; ( )
(2)一个三角形最多只能有一个内角是钝角或直角; ( )
2.在△ABC 中,
(1)∠C=70°,∠A=50°,则∠B= 度;
(2)∠B=100°,∠A=∠C ,则∠C= 度;
(3)2∠A=∠B+∠C ,则∠A= 度. 3.如右图,在△ABC 中,∠A =x 3°∠B =x 2°∠C =x °求三个内角的度数.
解:因为∠A+∠B+∠C=180°,( ) 所以=++x x x 23 ,
所以x 6= ,
所以x = .
A B
C a b
c x
2x 3x A B C
从而,∠A= ,∠B= ,∠C= .
二、猜一猜: (第3题)
一个三角形中三个内角可以是什么角?(提醒:一个三角形中能否有两个直角?钝角呢?)
小组讨论.
按三角形内
角的大小把三角形分
为三类:
举例(略)
练习2:
1.观察三角形,并把它们的标号填入相应的括号内
:
锐角三角形( )
直角三角形( )
钝角三角形( )
2.一个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度数分别如下,这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
(1)30°和60° ( )
(2)40°和70° ( )
(3)50°和30° ( )
(4)45°和45° ( )
三、猜想结论:
简单介绍直角三角形,和表示方法,Rt △.
思考:直角三角形中的两个锐角有什么关系?
结论: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举例(略)
锐角三角形 (acute trangle ) 三个内角都是锐角 直角三角形 (right triangle ) 有一个内角是直角 钝角三角形 (obtuse triangle ) 有一个内角是钝角
练习3:
1.观察下列的直角三角形,分别写出它们符号表示.直角边和斜边.
(图1) (图2)
(1)图1中的直角三角形用符号写成 ,直角边是 和 ,斜边
是 ;
(2)图2中的直角三角形用符号写成 ,直角边是 和 ,斜边
是 ;
2.如下图,在 Rt △CDE,∠C 和∠E 的关系是 ,其中∠C=55°, 则∠E= 度.
3.如上图, 在Rt △ABC 中,∠A=2∠B ,则∠A= 度,∠B= 度.
课堂练习:
1.选择:三角形三个内角中,锐角最多可以是( )
A .0个
B .1个
C .2个
D .
2.如下图,在△ABC 中,∠A=60°,∠C=80°,∠B= 度.
3.如上图,∠1=60°,∠D=20°,则∠A= 度. 4.如右图,AD ⊥BC ,∠1=40°,∠2=30°,
则∠B= 度,∠C= 度.
5.在空白处填入“锐角”.“直角”或“钝角”: 如果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
是 三角形; (第4题)
(2)如果三角形的两个内角都小于40°,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三角形.
课后小结: 1.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2.三角C D
E A B C B
C D E F
G A B C D E 1A B C D 12
形按角分为三类:
(1)锐角三角形 ;(2)直角三角形;(3)钝角三角形.
3.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拓展提高:
1.已知△ABC 中,∠A ∶∠B ∶∠C=1∶3∶5,求∠A .∠B 和∠C 的度数,它是什么三角形?
2.如右图,已知△ABC 中,∠1=27°,∠2=85°, ∠3=38°求∠4的度数.
3.一个零件的形状如图所示,按规定∠A 应该等于90°,∠B .∠D 应分别是 20°和30°,李叔叔量得∠BCD=142°,就断定这个零件不合格,你能说出 其中的理由吗?
课后作业:课后习题. 教学后记:
能用“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计算一些简单角度,能对三角形按内角的
大小进行分类并判断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也知道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但
不能灵活运用.. A B C D A B C D E
F 1234。